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材质哪种好

找到约7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匠人精神 紫砂艺术的美学思考

有人说:“工艺之美是健康之美,不能有逆反之情,炫耀之心和自我之念;好的器物,当具谦逊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稳重之质,美术是越接近理想就越美,工艺是越接近现实就越好......”这话用在紫砂壶上,非常贴切,制壶者与紫砂泥日复一日的相处,创作出紫砂艺术作品,从而产生不能分割的情怀,这是紫砂工艺发展壮大的动因,在紫砂工艺近600年群星璀璨的历史里,「匠人精神」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紫砂生命和艺术状态。

现今不管你走到哪一个市场,紫砂壶品种琳琅满目,款式层出不穷,色泽丰富多彩,但细看,却觉得越来越同质化,在香港、深圳茶展会上走一走、看一看,松、竹、梅题材成堆出现,壶身局部塑有动物走兽、花鸟鱼虫等层出不穷,并且有满身刻入佛经的宗教题材的紫砂壶大受欢迎,这些紫砂壶在我看来,都不免落入俗套,流于形式,矫揉造作,而无法风雅超脱。这些东西充斥于我们的紫砂壶收藏市场,而少有文质彬彬如君子的儒雅修养的追求和表达。

紫砂的美学态度

 

如今物质的丰富与社会的祥和,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紫砂艺术真谛的追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紫砂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创出属于紫砂传统艺术表达的新形式,是现代紫砂从业者的历史使命。然而,现在紫砂艺术从表面上看似繁荣,但实际上表现题材枯燥,表现形式俗套,无法挖掘出紫砂壶的真实内涵。从古代先辈时大彬、邵大亨到现代顾景舟,哪一个是以造型奇特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他们的作品简单却入胜,朴素而至深,因此,深刻地影响中华紫砂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方向。

 

本人亦算是一个业内人,做壶之余也常常有许多想法,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几个杰出的紫砂艺术工匠,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己的创作瓶颈与难题,这个难题是知识涵养,是紫砂技艺,还是艺术美学的修为,或是人生哲学观的思辨,我觉得都是,也都不是,我认为只有作者发自内心对紫砂艺术的崇拜与敬畏,才能真正做出旷世之作,只有纯粹的心手相一才能发现紫砂艺术的魅力所在,也只有创作心念投射到紫砂艺术的探索路径中,像一缕阳光,成为紫砂艺术家的指路明灯,让紫砂壶造型的点、线、面和谐地表达更加丰富多姿,就是这缕阳光投射出了紫砂艺术最耀眼的光芒,从而将紫砂工艺上升到美学的层次、哲学的高度、自由畅快的天地,由此寻觅到紫砂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和洁净空气,最终成就独家的紫砂艺术风格和紫砂工艺体系。

紫砂艺术包含四大因素

 

紫砂艺术包含了四大因素:一是紫砂原料材质的物质因素,这是大自然赏赐给宜兴人民特有的宝贵财富,它能够表达出原始肌理美的本质特征;二是紫砂壶的造型和表现内容的形式统一,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但无非是方圆之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构建出美的器物;三是紫砂创作的依据和思想的创作基因,紫砂界一切可表达的东西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四是紫砂所具有的各种价值因素,包括制作者的行业地位和对制壶工艺的态度。其中,创作因素是最关键的,它包括了对紫砂材质的认知,成型的技巧,烧成火候的技术控制,利用紫砂原料所表现的紫砂形式的内涵以及所使用的工艺手法,而紫砂造型和内涵是创作的核心,最为重要。

我一直认为,紫砂艺术是赶不上时髦的,更不能凭空打造出一个个光宗耀祖的紫砂流派,我从来就没听说过,能凭一些技术职称证书,奖杯奖状,捐赠博物馆紫砂壶等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为,我也不相信,能用这些与艺术无关的行为,可以支撑出一位流芳百世的紫砂艺术家。紫砂技术是千日之功,紫砂艺术是一辈子的事,能成为紫砂艺术家的,600年来寥若晨星,屈指可数,旧时没有媒体炒作,没有职称可以考试,都是以师徒关系来传承和发展的。

作为紫砂的行业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心向往之,对紫砂有比常人难以割舍的情感,壶的温润内敛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我们想要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充满艺德,去追寻紫砂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有义务去拯救和发扬中国紫砂艺术及其紫砂传统工艺遗产。我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紫砂工艺博大精深的内涵,是我们尊崇和构建当代紫砂艺术理论的基础,紫砂艺术的发展,不一定需要强大资本的运作,亦不需要太多的人为炒作,紫砂壶的传统是一种一脉相承的陶瓷传统工艺,朴素的工艺语言诠释的是「匠人精神」的伟大,带传统与创新的思考,才能走出当前紫砂行业浮躁的沼泽。

紫砂艺术需要天赋灵气,需要心手相一,需要文化涵养,更需有匠人精神。当一个默默无闻的紫砂从业者,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能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虚伪自己对紫砂艺术的信仰,对传统工艺有与身俱有的敬畏,那么,也许今天你没名没荣誉没职称,但只要有创意有技术有思想,紫砂艺术的阳光一定会照亮你的心路历程,最终会让你的紫砂壶成为优秀的艺术臻品。

我主张紫砂工艺要弘扬「匠人精神」,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匠人有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精神追求,对自己紫砂壶制作中的每一道工序,力求尽善尽美,要对自己倾注的精力而展现出来的作品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要相信,那些凭炒作获得终身荣誉而其作品经不起时间历练的东西,将终究被淘汰,但「匠人精神」却是永恒的,要知道「匠人精神」的本质,可以用两个词来解释:一是「坚守」,一是「认真」,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当「匠人精神」越来越被全社会所承认,坚守和认真这两个词,将被整个社会接受和颂扬,把它们融化到国人的骨髓中的时候,紫砂艺术的春天将真正到来。

入门必知丨浅谈普洱茶醒茶的几种方法

很多茶友自己冲泡普洱老茶时,总是茶汤苦涩,香气低迷;可喝别人泡时,入口却清爽舒畅,温软甘甜。其实这不一定是你买到了假茶,而是你不懂得如何醒茶。

什么是醒茶?

醒茶好比运动前的热身,在这个过程中,尘封的茶叶与空气和水分进一步接触,使茶叶在冲泡时能稳定释放出内含物,达到更好的品饮表现。

红酒要醒酒,普洱也要醒茶,尤其年份越老的普洱茶越需要醒茶。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存放过程中,其内含物质变得收敛,冲泡时不容易出味,经过醒茶后,茶香得到更好的挥发,口感也更加圆润滑口。

为什么要醒茶?

普洱茶就像一位沉睡的美人,虽美但缺乏灵气,只有醒茶才能让普洱茶的灵气焕发,香气四溢。

冲泡一杯好茶,从醒茶开始,醒茶完成程度的掌握,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对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后面的冲泡有直接的影响。

初制的普洱茶,一般都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存放,长年的仓贮陈化,使得其内含物质变得收敛,冲泡起来不太容易出味。

而醒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贮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迅速将茶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通过让普洱茶饼与氧气充分接触,使其本身的花香、陈香逐渐散发出来,还能发展出一些更加微妙的风味,并柔顺普洱茶中的茶单宁等物质,使普洱茶变得更有活力,口感也更加滑口、圆润。

哪些普洱茶需要醒?

不同的普洱茶类,因为茶箐种类不同,工艺不同,如何“醒”自然也不同。

普洱散茶

冲泡前一般不需要进行醒茶。因为如果处于密封保存状态的散茶短时期醒茶意义不大;

而如果不是密封保存的散茶,那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类似长期醒茶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再继续醒茶。

普洱新茶

茶菁新鲜度好,茶香较为清新,品饮时也以品其新鲜为主;但苦涩味重,对口腔的刺激性过强。醒茶,可以唤醒老茶的活性,使茶香更高扬,口感更轻柔。

普洱老茶

长期存放在低氧、干燥、无光的环境里,内含物质处于低活跃状态,茶香涣散,口感沉闷。醒茶后,可去除杂味异味,茶汤稠度、醇度都会明显提高。

普洱生茶

存放在开放环境的普洱生茶,一般不需要醒茶。但开放的环境容易受潮,对茶质造成一定危害。

如果生普洱茶是放在密封的环境里,也不需要醒茶,因为那样生普洱茶都已经“死”了,醒不过来了。

因此,需要醒的生普洱茶,是那些在紫砂缸,原封纸箱,或者在半密封的容器里的,比如留了缝隙的柜字里。

有哪些醒茶方法?

第一种是“干醒”,指的是冲泡前的醒茶。在茶仓等封闭环境下长期存储的普洱茶,品饮前需要在相对透气的环境中放置1-3个月。

比如把茶饼撬开后,存放在紫砂罐或者陶罐里,以唤醒茶叶活性,进一步提升茶叶品饮的口感。

第二种是“湿醒”,指的是冲泡时的醒茶。用开水充分浸润茶具后,把茶叶投入壶中,注入热水3-5秒后倒掉,然后静置20-30秒。

等茶叶充分吸收壶中的热气苏醒展开,再注入第二泡水。这样能使茶叶充分浸润,能够促进茶叶内含物的释放。

干醒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相对于湿醒来说,干醒的时间跨度长、过程比较繁杂,难度也较大,很多茶友都不明白具体应该怎么操作,接下来陆离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干醒的步骤。

1.接触外界

在确定要饮用哪一款普洱茶之前,拆开竹筐,打开竹筒,从整件或整提中取出整片,拿到开放的环境放大概1—2个月。

新茶提前半个月左右醒茶即可,十五年以上的普洱茶,至少应该提前2个月。

2.撬散放置

经过第一步之后,先用茶刀或茶针将紧压状的茶饼、茶砖或茶沱撬开,解散。撬茶时可以顺着叶片叶脉的走向纹理去撬。

注意要尽量保持茶叶条索的完整性,不要撬得太碎。年份较长的老茶,茶体比较松散,用手轻轻拨动,茶叶就会自然散开。

3.充分醒茶

将撬散的茶块放置在醒茶罐中,醒茶罐材质不限,紫砂的、瓷器的、陶器的都可以。如果想醒茶快,可以选用粗陶、瓷器;

如果想要慢慢醒茶,紫砂罐是不错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材质,一定要确保茶罐没有异味。最后记得在上面盖上棉纸,防止灰尘及污染物掉落。

4.注意事项

为了保持茶叶的香气,房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同时还要注意,茶叶不能受到阳光直射或长时间的灯光照射。

整个醒茶过程,根据不同的茶,需要时间7天至3个月。具体时间要根据不同品类、不同年份的普洱茶来灵活处理。陆离在醒茶时的这几个原则可供茶友参考:

通常普洱茶年份越老,醒茶时间越长;

通常普洱熟茶的醒茶时间,要比普洱生茶长;

通常茶性浓烈的普洱茶,要比茶性柔和的普洱茶醒茶时间长。

最后还要注意这一点——醒茶的时间是不能急的。只有给予充足的醒茶时间,才能去除茶品的杂味,并使茶品和空气充分接触氧化,提升茶叶中内含物质的活性。

湿醒时要注意什么?

湿醒又称润茶,步骤相对简单,但要切记不是整饼湿醒,而是根据泡茶时的用茶分量而定。

温壶之后将茶叶投入壶中,注入开水,3--5秒后出汤倒掉,这一步可以提高茶叶及泡茶器具的温度,通过对茶叶进行温润浸泡,起到利于茶叶舒展和茶汁浸出的作用。

静置10-30秒,静置时间根据茶饼压制的松紧度、新老程度灵活调整,让干茶充分吸收壶中的热气,进行苏醒展开后再注水。

湿醒在整个冲泡过程中,决定着茶叶内在品质的表现,对之后的冲泡有直接的影响。

如何判断醒茶程度?

醒茶也不能过头,不然会导致氧化过度,茶香散失,茶味寡淡。尤其是一些品质优秀的茶,如果没醒好,反而对茶是种伤害。

那么,如何判断一款茶是否醒好了呢?——可以通过品饮来帮助判断。

如果觉得这款茶的涩感太重,或者很难分辨香气,那么这款茶就是我们说的“封闭”状态,需要通过醒茶,来释放香气,改善口感。

经过一段时间醒茶后,如果一款茶变得滋味浓郁且令人愉悦,那么醒茶不错;如果觉得普洱茶的口感和风味仍无很大改善,说明这茶还没醒透,还需再等上一段时间。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文化的“五美”,你知道哪几个?

和之美

爱茶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是紫砂壶作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来泡绿茶,也可以泡乌龙茶。自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以后,紫砂壶成了最好的饮茶器皿,那时还只有绿茶。直到清中叶以后,有了发酵工艺,茶的种类变多,人们发现,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

茶具以砂为首,无论是醇香浓厚的普洱、六堡,还是清新淡雅的白茶、香锐味浓的乌龙,置于不同泥料的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滋味。

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带到壶上。有一壶名为波浪锥,传说是当年荆轲刺秦王的武器。但人们企盼和平,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化利器于茶水之中。这把壶表达了做壶人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李昌鸿先生曾做一对儿壶,名为雍容华贵。一高一矮两壶象征夫妻二人,壶上刻有举案齐眉故事,祝愿人间和和美美。壶可传情、可达意,紫砂和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壶上,令赏壶人思接千载。

融之美

紫砂本质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壶靠使用以养生,以养浩然之气。

紫砂壶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时之强。紫砂壶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无茶,不可做无用之人。

奇之美

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

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芒果,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

隐之美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

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被发现,它尊贵的气质使它即使放在皇宫里也不会失色。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

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注:内容转自茶悦世界,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