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娟茶茶苗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探秘大困鹿山茶的芳香品鉴体系

  困鹿山之茶,香高味甜,得气之正,识者曰:异香雅韵。

  困鹿山最迷人处在于“香”,也就是普洱江湖盛传的“异香”,可谓妙香国里识困鹿。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大清早一泡困鹿山极品岩韵,清雅了整个秋天。困鹿山为先生之茶,得天地正气,异香雅韵,高山流水,知音几人?

  气韵之后,白马非马尝试释普洱之香。不当处,请多批评指正……

  要做出好茶,一定要从本质处思考。把本质搞清楚了,可形成好茶生成原理。有了好茶生成原理,可从种植环节开始,量产好茶。

  同时,消费者对茶的认知来自“辨识度”,从香、味、韵入手,探索困鹿山茶的微妙之处,构建困鹿山茶的品鉴体系,有助于打造独特的消费者品鉴认知体系。

  异香雅韵:妙香国里识困鹿

  困鹿山最迷人处在于“香”,也就是普洱江湖盛传的“异香”,可谓妙香国里识困鹿。

  据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和吉顺号总结,困鹿山茶的香型有:

  基础香——老枞木香

  高级香——百花香、菌香、岩韵花香、山野百花香、高山毫香

  顶级香——乳香(奶油香)

  普洱市茶人李琨认为,“困鹿山太复杂了,品种、树龄、土壤、生长的小环境多而杂,丰富多彩,每一个小区域都不同,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故,要解释困鹿山的“异香”,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收获。百花香、高山韵、细叶甜,都是具象的东东,托物言志。不知道什么叫细叶甜,困鹿山细叶皇后告诉你!困鹿山的香型太丰富了,只能用百花香来形容。困鹿山是茶树基因博物馆,是自然生态与茶树种植文明博物馆,集品种香、生态香、地域香于一体,合为百花香,分为各茶各有其妙香……

  多维度解释香:木香意味着生态环境好,茶树大。菌香意味着顶级生态环境,古茶树多,真菌多,其是生态香。岩韵,来自土壤与生态环境,是地域香。乳香(奶油香),是品种香。

  下面归纳与解释困鹿山的各种香,李琨给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1、老枞木香

  最近,朋友圈“木质香”流行起来了。木香,其实是好茶的基础香型。不是说好茶只有木香,而是好茶首先要有木香,因为木香跟茶树的生长环境、代谢方式与植物纤维素有关。茶园生态环境好,稀疏放养的老树,往往带有木香。

  有人说,这叫“老枞香”。我认为,用“老枞香”来释木香,或老木香,可谓神来之笔。

  老枞,也叫老茶树,是相对于新种植的茶树而言。许多人以为,老茶树,或者老枞,是指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茶树。其实,在茶学中,是以生长作用为主,还是繁殖作用为主,来断茶树的新老。

  茶苗定植下去,三四年就可投产,三四年到七八年的茶树以生长作用为主,茶树吸收的养份主要用于芽叶的生长,注重芽叶嫩度的绿茶与清香铁观音,就利用茶树的生长作用来加工优质茶叶。为什么台地茶园不但密植,还重修剪,大量施肥?密植是为了增加产量,重修剪是为了刺激茶树的生长作用,多发鲜嫩的芽叶,大量施肥是促进茶树生长作用,就像饲料鸡猛喟饲料疯狂长个一样。

  在绿茶、清香铁观音的语境中,茶树种个七八年,生长作用下降,繁殖作用显,茶树芽叶长得没以前猛,花果多,有木质化倾向,这时人们就认为茶树变老,成为老茶园。七八年,十多年的茶园,在追新茶的语境下,要进行低产老茶园的提产增效之改造。在清香铁观音盛行的年代,福建茶农往往把七八年、十多年的老茶树挖了,栽新苗。

  绿茶、清香铁观音,重快速生长的新茶树,普洱茶重缓慢生长的老枞,这就是普洱茶与绿茶的本质区别,老枞香也成为优质普洱茶最基础的香型。

  老枞茶园的标准是,种植至少七八年以上,茶园生态多样化,有覆阴树,茶树疏植放养,一亩种百株左右,根深能吸深层土壤养份而得“岩韵”,因为深层土往往夹砂带石。

  2、菌香、岩韵花香

  老枞香,往往与菌香、岩韵伴生一起。普洱市茶人李琨说,木香菌香与岩韵合为“老枞香”。

  菌香,是木香的升级版,跟木香一样,需要生态环境好,乔木老树,而且需要生态好上加好,阴凉的环境中原生优质微生物大量繁殖,附着在鲜叶上,被采下来加工成茶叶,往往有菌香。

  “困鹿山野花、野果、菌子特别多。春天茶叶没发之前,采野花,也可以卖许多钱;雨水天可捡菌子。我们基地菌子很多,最容易出大红菌(大红菇),老百姓一年捡菌可捡几万元。大红菌甜,补血,福建人爱收购。”吉顺号掌门人董竞敏说。

  岩韵是跟深层土壤夹砂带石有关,根深的放养乔木茶树吸收了微量元素。

  董竞敏描述了困鹿山土壤构成:“泉水流过的地方,会有红色的痕迹,这表明含矿物质,比如可能有铁(这待检验)。浅表土有点黑,下面挖出来的土红,再挖下去,就是石头。”

  研究普洱茶的岩韵多年的李琨认为,“砂壤、丹霞地貌、花岗岩、古老的河滩砂石堆积层之地种的茶树,都有明显的岩韵。最好的岩韵,是‘软糯绵甜’,是油润,是‘稻花香’、‘糯香’。这其中,泥质岩的岩韵与众不同,代表茶区为象明曼松。而困鹿山深层土壤大都是砂岩。”

  其进一步说,“困鹿山土壤母质为砂岩,但也有部分泥质岩。表层土壤多为红壤,最上面才是黑色腐殖土。土壤深层为砂岩,砂石有红色黄色白色,红最多,其他只是零星分布。红,是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又多偏紫红色的砂石。羊肝石属于泥质岩,在困鹿山有分布但不多,而且多不是标准的泥质岩,多过度伴生。”

  3、山野百花香

  困鹿山茶是典型的森林茶,品种杂,各有各香,如同森林百花香。

  “困鹿山堪称茶树的基因库,在直径几公里的半径里,有野生茶小群落(千年)——栽培型古茶(古树茶大单株)——大树茶,也就是多茶种、不同断代的茶树在困鹿山混生共长。直观讲,大拇指大的小叶子,叶片更大的中叶子、大叶子,都能在茶山上找到,其花果芽都有不同的形态。多茶种混生,造就困鹿山茶滋味淡雅,丰富。早年不像现在区分茶树单独采,不同品种茶叶混采混合加工,其滋味更丰富、协调。现在做茶,有意识分开做,有些品种更清雅,有些品种更浓郁。”董竞敏说。

  4、高山毫香

  “高山韵是指,高海拔茶,休眠期长,蛋白质氨基酸积累丰富,茶毫的含量高,杀青时会产生于类似绿茶的毫香,让人产生‘鲜'的感觉,‘鲜香爽',一般用在绿茶评语中,不用在晒青评语。”李琨说。

  困鹿山茶是典型的高海拔茶,茶树休眠期长,其做出的普洱茶有类似绿茶的“高山韵”,为“先生之茶”。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困鹿山的茶,品种杂,各有各香,总的来说清甜,苦涩不显,润口、回甘,显“高山韵”,细腻绵润甜。

  5、乳香(奶油香)

  乳香(奶油香),是品种香。

  困鹿山茶的最高境界是乳香,又名奶油香,属于高香型珍稀茶树品种带来的品种香。据吉顺号掌门人董竞敏介绍,这种乳香浓郁的珍稀型茶树品种,生长在困鹿山古茶园里,数量非常少。其头春鲜叶,香气很独特,在茶林中间,就能闻见茶香——古茶林沐浴在阳光下,林间能闻见森林香、茶香。这种茶树的鲜叶散发出奶油香、兰香,将其采摘下来摊晾香气就更足了,下锅炒,香气弥漫于整个车间。

  闻香识困鹿:构建消费者的品鉴认知体系

  产品与品牌是用认知传播来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而茶作为入口的饮品,具有高辨识度、高愉悦感的味觉认知,无疑是其进入消费者认知世界最关键的一步。

  冰岛的冰糖韵、老班章的霸气、昔归的菌子香、曼松的蜂蜜水甜,这些顶级茶无不形成高辨识度、高愉悦感的经典特征风味,从而以此为味觉认知的传播焦点,以专业圈子共识到社会共识的形式,从专业的名山茶发烧友向更广阔的大众市场进行传播与扩散,也因此不管喜不喜欢普洱茶,会不会喝茶,许多普通老百姓都听说过传说中的冰岛、老班章……

  吉顺号作为“大困鹿山经典风味的缔造者”,认为“异香”是形成困鹿山茶经典风味之关键,故通过梳理大困鹿山茶的芳香品鉴体系,以构建消费者关于困鹿山茶的味觉记忆与认知体系。

  困鹿山茶,很温润,清雅,韵味足;不苦,甜。其在仓储之下,茶味、茶气逐年增强。对新茶友而言,清香,油润,不苦,适口性与接受度极高。

  故吉顺号用“香”之独特愉悦度来建立辨识度,闻香识困鹿,将市场分为懂茶的专业小众市场,和不懂茶的非专业大众市场,推行大众品鉴认知和专业品鉴认知两种体系。

  针对大众认知,推困鹿山茶“香高味甜”:

  高香茶(高香兰韵)——古树——贡茶

  花香茶(花香清韵)——大树——乔木老枞茶

  甜香茶(甜香蜜韵)——小树——大众有机茶

  针对专业认知,推“异香雅韵”:

  木香、菌香、山野百花香、岩韵花香、高山毫香、乳香(奶油香)

  吉顺号供应有生活质感的茶:好喝的茶、健康的茶、审美的茶。从消费升级的角度,定义“好喝、健康、审美”,做充满时代感,能不断升级迭代,引领消费潮流,彰显困鹿山地域特性的茶。

  大众市场——讲“新味”(口感)

  专业市场——讲“新韵”(气感)

  聚焦原产地风格,研究大困鹿山茶,做出困鹿山茶的特性,引领市场认知:

  香高味甜——大众市场认知

  异香雅韵——专业市场认知

  最终确定吉顺号的产品风格——大困鹿山茶区的经典风格:香高味甜、异香雅韵。并在此基础上,打通古树茶——乔木茶——有机小树茶的垂直价值链条,以形成市场认知与困鹿山茶大消费市场的分层构建:

  以“乔木老枞茶”为核心,构建困鹿山茶大消费金字塔结构,建立市场分层认知体系

  皇家贡茶、乔木老枞茶,是专业市场的概念,受众面窄,以做市场深度为主,玩圈子文化,形成中高端消费风尚。

  森林放养有机茶,是非专业市场的概念,大众对有机茶认知度高,教育成本低,以做市场广度为主,开发大众口粮茶市场,做大消费者基数。

  大良种:深入开发困鹿山茶树基因库,推广高香珍稀型茶树品种

  前文提到,困鹿山茶的最高境界是乳香,又名奶油香,属于高香型珍稀茶树品种带来的品种香。吉顺号正在规划,将乳香(奶油香)原生种,培育成乳香型良种茶树,打造“困鹿山乳香1号茶”。

  紫娟良种的培育,给云南茶产业增加了极具竞争力的紫娟茶。闻香识好茶。特异香型可为品质、体验与辨识度加分。困鹿山茶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异香”,原生乳香茶就是困鹿山“异香”的顶级代表。“困鹿山乳香1号茶”的选育与大规模推广,解决了乳香型原生种过于稀缺不能量产的问题,给大规模推广与产业规模开发乳香茶带来了希望。

  吉顺号利用困鹿山茶树基因库的优势,打造困鹿山品种园,培育“困鹿山乳香1号茶”等优良品种,并向全省推广种苗,做大良种产业。

盛文斌:用一片叶子富裕八方群众

刚刚下过一场秋雨,海拔350米的官元山上,郁郁葱葱的“金凤凰”茶苗沐浴在蒙蒙细雨中。盛文斌和他的51名合作社成员,将一捆捆茶苗装上卡车,运往千里之外的贵州深山。尽管一身泥一身水,盛文斌脸上还是掩饰不住喜悦:“这些茶苗,可以帮助很多大山里的群众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哩。”

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爱上茶苗

“浙江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的招牌,在中国茶市一期并不那么起眼。这里既不经销名优茶,也不经销名茶包装品,却给新昌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这个合作社的主人是一位精干的退役士兵,名叫盛文斌。

出生于1987年的盛文斌是新昌县回山镇新市场村宅后王自然村人,地地道道的“茶二代”。在他儿时记忆里,茶园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深刻桥段。5岁那年,他跟随长辈们在茶山行走,小小的个头不时踮起脚、努力模仿着大人们的样子劳作。6岁时,他开始学采茶,一捻、一掰,瘦小的他总是要花费好多力气才能把茶叶摘下来,一张小脸常常憋得通红。要强的盛文斌,如果当天采茶目标没有完成,即使天色再晚,也要去补足了才能安心。就这样,童年的时光在茶园间流淌。读六年级时,盛文斌已经可以自己做茶、卖茶。这也为他后来的事业埋下了伏笔。

2011年,在海军航空兵某部当了5年兵的班长盛文斌,带着两枚三等功奖章回到老家。看到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父老乡亲依旧没有脱贫,他心急如焚,不禁想起部队首长说过的一句话:“大家退役后,要努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充分发挥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年,盛文斌组织3名退役军人,成立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带着四邻八乡的村民培育、种植茶苗。

早在1997年,盛文斌的父亲就在村里带头繁育良种茶苗,带动了全村50多名农户扦插茶苗,新市场村也因此成为全县繁育良种茶苗的重点村,不少农户都靠着繁育茶苗致富。盛文斌想,繁育与推广良种茶苗,不但有利于本县名茶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起其他周边地区。

自此,他的眼睛紧紧盯在良种茶苗上,再也没有离开。

科技助力插上富民“翅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开始接触良种茶苗繁育的盛文斌完全是个“门外汉”,他既不懂业务也欠缺技术。

发展现代茶园离不开科技。凭着在部队养成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盛文斌专门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一住就是几天,一项一项地学习茶艺、评茶等等技能。又跑到杭州市,请教中国茶科所、浙大茶学系的专家教授。知识丰富了,他回到官元山上,每天蹲在田间地头,进行育苗实践与试验对比,悄悄积累自身经验。

很快,学习能力极强的盛文斌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繁育良种茶苗行家,只要到苗圃里看一眼,他就能发现问题,辨别良莠。一年后,他改良、培育、研发“中茶111”“中茶125”“紫娟”等茶苗新品种100种,纷纷走上市场。

盛文斌将先进科学技术实践于茶园一线。2018年,他在向云南引进紫娟茶苗时,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特点,认真进行母本改良,后又在天津、沈阳等北方地区分步开展试种推广。结果证明:无论产品升级换代,还是加快新型科技成果转化,都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合作社也成为国家茶科所的育苗基地。盛文斌与茶科所签订委托育苗协议书,根据协议,茶科所向合作社提供新品种穗条,合作社向茶科所提供一级优质苗木。这样的强强联合,使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有了实施、实践平台,也让茶农搭上了科研创新的“快车”,在生产经营中少走了不少弯路。这期间,盛文斌带着合作社员们申报国家登记品种“天姥金叶1号”“天姥金叶2号”“天姥金叶3号”;申报发明专利“开沟施肥机”“悬浮折叠式农用喷药机”“茶叶采摘辅助设备”“茶叶种植播种机器”“可恒温烘焙的茶叶制作辅助装置”“悬浮折叠式农业用喷药机构”等6项。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技术创新,三种模式成功探索,帮助盛文斌在同行业中取得后来居上的明显优势,在营销业绩和为农服务中也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走近盛文斌的育苗基地,数千万株茶苗正打包销往全国各地。这里既有早、中、晚品种,也有适合制作绿、红、黄、黑等茶类的百余品种。一脚烂泥的盛文斌告诉笔者,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结合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要求,大佛龙井育苗环节数字化示范项目已落地东茗乡金山村,项目将按照智慧茶园的标准建设茶树种质资源苗圃,运用茶园气象站、肥水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建立观察圃、保存圃、繁殖圃等功能圃,形成包括资源收集保存、繁殖更新、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等一套种质资源高效保存利用技术体系。

网络助力茶苗走向全国

掌握了技术、熟悉了业务,自然就能发现问题、找准短板。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盛文斌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新昌良种茶苗发展迅猛,供不应求;但在2005年以后,由于育苗质量下降,茶苗也由畅销转滞,茶价更是跌至5分钱一株也无人问津,育苗户不仅无利可得还要亏本。到2010年,全县育苗从1亿株降至不足5000万株。这些数字让盛文斌心疼不已,更加坚定了他必须走高标准发展之路的决心。

2012年5月,由盛文斌一手发起的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盛文斌不断引进新品种,统一扦插规格与技术标准,并要求社员必须做到品种纯、长势好、无病虫等硬性条件。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新昌茶苗在外地茶农中普遍反映“长势好、品种好、成活高、成园快”等优点,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盛文斌的合作社成员也从5户增长到50多户。“牵手小家富裕大家报效国家,带领更多的人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信心满满的盛文斌又流转山地200亩,把附近茶园整合起来,建设成一个茶品博览园。

年轻人的头脑总是分外灵活。盛文斌决定将茶苗销售搬到网上:在电商平台开店,并利用网络平台推广茶苗。当他告诉父亲一年的推广费用要10多万元时,父亲表示了反对。和茶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父亲认为,种茶、采茶的人都是农民,在网上卖不了茶苗。但盛文斌觉得农产品“触网”是大势所趋,他一定要试试。

从此,盛文斌悉心钻研茶叶网络营销技巧,将新昌茶苗的信息辐射至全国各地,不少新客户自发前来,销区从原有的四五个省扩大到全国27个省(市)、342个县,包括从来没有种过茶树的黑龙江、新疆、山西、吉林等地。2012年5月,盛文斌的合作社网络销售额已超过400万元。尝到甜头后,盛文斌乘胜追击,在后面的几年里充分利用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手段不断宣传。在他的网店里,满是各地茶农留下的好评:“茶苗很漂亮,老板服务态度很好”“店主热情耐心,茶苗货真价实”……儿子的成功,也让最初不同意网络销售的父亲心服口服。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钟灵毓秀的新昌山水滋养着每一个家乡儿女,也给了盛文斌创业灵感。他抓住文旅融合契机,成立新昌向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向天横”“天姥金叶”“诗意天姥”商标。盛文斌决心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创办研究所、茶博园、创业培训基地等等,推动名山、唐诗、茗茶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听着盛文斌的美丽憧憬,笔者发现,他的奋斗方向清晰明朗,而他的脚步,也向着自己的目标大步前行……

来源:农民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徐雪燕:潜心发展茶旅融合扶贫产业,茶叶采起来日子好起来

  徐雪燕(右一)与茶农一道采摘茶叶。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摄

  5月13日,晨起轻雾缭绕时分,在五指山市阿陀岭雨林掩映之间的妙自然茶业基地,不时可见一名名勤快的茶农斜挎着竹篮或是背篓,步伐轻快地穿梭于半山腰处一垄垄茶树之间,指尖飞转间,就将一枚枚饱满的茶青采摘入篓筐里。

  “从5月16日起到月底,分别有两期茶艺师专业技能基础班要讲课,每期要开课5天,每节课的课件可不能有半点疏漏;接下来,上门给阿陀岭周边茶农讲解施肥注意事项的日程也不能耽误了……”晨起忙碌的不止有茶农,还有五指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生态科技特派员徐雪燕。从2014年开始,带着推广茶文化的心愿,云南籍的徐雪燕几经辗转,选定了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创办五指山妙自然茶业有限公司,着力将原产云南的紫鹃茶引种到海南五指山阿陀岭。她上山种茶、采茶、制茶,用心让茶从源头到成品都纯净、自然、无污染,也让茶回归纯净本真的定位。自此,这片静谧的雨林里增加了一道道梯田茶园景观,并飘出了缕缕紫鹃茶香,也在浸润着茶农的心田。

  今年已年过五旬的符莲娟是什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第一批与徐雪燕签合同种茶采茶的茶农。前几年,符莲娟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自此,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在半山腰林荫下种植茶树,能行吗?”起初,符莲娟是犹豫的。但在徐雪燕的鼓励与指导下,她铆着一股劲在位于半山腰处开垄种茶、采茶,以期来改善一家子的生活。“株距要30至50厘米,行距要60厘米为宜,才能保证光照适合,垄距控制在120厘米左右,才能为后期管护与采茶提供平台支撑……”徐雪燕爬上位于半山腰的茶垄间,一遍又一遍讲解,再手把手地示范着茶园管护的多个技术细节,直至符莲娟操作上手。

  一晃3年过去了,如今,符莲娟种植的四五亩茶园迎来采摘茶青的成熟期,去年仅是采摘茶青销售就收入了2万元左右。“平时,我还能到茶叶加工车间分级筛检茶叶、包装,工钱有保证,终于不用那么紧巴巴过日子了。”在忙碌的间隙,她擦拭了额头上的汗珠,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咱是科技特派员,更要从科技领域帮扶,让茶农学会精细化管理,实现增产又增收。”徐雪燕介绍,近年来,她特聘10余名茶叶行家组成技术团队,采取“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推广种植紫鹃茶,妙自然生态茶园的规模已扩展至300亩。此外,还与什会村、南定村、番赛村、毛阳毛路村等数十户茶农签订产业扶贫协议,无偿给村民提供茶苗、种植、管理、采摘等科学技术服务,同时提供茶园管护、茶叶加工包装等岗位,帮扶周边6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由徐雪燕致力打造的茶旅融合新业态——雨林茶香共享农庄,现今已经成为五指山生态茶园旅游观光的一张烫金名片,科技特派员助农、惠农成效日益凸显。

  “根据海南的花果季节特性,妙自然茶业研发菠萝蜜、百香果、山柚口味的冷水冲泡茶饮已经陆续上市,消费者反响不错。”徐雪燕将自己定位为一名茶农,她盼着,在五指山阿陀岭雨林里,茶色随心倾,紫鹃茶韵更悠远。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曾毓慧(5月13日电)

  原标题:五指山市科技特派员徐雪燕潜心发展茶旅融合扶贫产业 茶叶采起来 日子好起来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