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竹叶青是好酒吗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竹叶青的创新方程式

中国茶企,大多立足一隅;待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追求做大过程中,通常选择的是“做多”。竹叶青自2018年开始,走的却是一条“做少”的路。应该说,这是目前少有人走的路,值得关注。

导语

在茶界寒冬里,新国货竹叶青打破了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桎梏,逆势增长,为我国七万茶企的品牌建设树立了一道标杆。竹叶青之所以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备受青睐,是因为它精准消除了消费者的三大痛点,凭借创造新品类、精简SKU、全方位流量运营三条锦囊妙计,走出了一条“品质+品牌”共同发展的差异化道路。

文 / 王家宝、周阳、彭铭浩、王全丽

2020年,新冠疫情使我国茶行业受到巨大打击,也变相促进了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2021年,我国茶行业一扫疫情笼罩下的阴霾,“补偿式购茶”需求强劲。截至5月13日,我国早春茶已早早售罄,量采春茶实现了产销平衡;茶叶的均价也实现了增长,平均增长幅度在5%-15%之间,甚至一些名优茶品价格增长超过了25%。

作为我国唯一入选品牌登榜《全球十大高端名茶》的竹叶青,近期表现尤为亮眼。在疫情期间,竹叶青春茶上市首日便增长74.3%,实现逆势增长;在后疫情时代,竹叶青自2月25日开茶以来实现了终端市场两线双赢,线上线下销售同比增长近100%,高端会员达到95万人。

在动荡的茶界格局中,竹叶青之所以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备受青睐,是因为它精准消除了消费者的三大痛点,凭借创造新品类、精简SKU、全方位流量运营三条锦囊妙计,走出了一条“品质+品牌”共同发展的差异化道路。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竹叶青已完成供应链的整合,实现了原料、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协同经营的一体化建设,并逐步拓宽至旅游娱乐,进出口贸易等项目。

早在2002年,竹叶青就提出“平常心”的品牌传播策略,并结缘围棋,成为中国国家围棋队指定用茶。2006年和2008年,竹叶青被选作国礼,馈赠给普京和梅德韦杰夫。2007年,以“中西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进入欧洲市场(图1)……

彼时的竹叶青可谓是一路高歌,在国内外发展得顺风顺水。2012年,竹叶青旗下已拥有绿茶、花茶、红茶三大品类、八大品牌的产品,几乎覆盖了高中低价,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

让竹叶青董事长唐先洪意想不到的是,2013年起,竹叶青的快速增长停滞了。起初只是增长率下降,接踵而至的却是持续的负增长(图2)。为了摆脱困境,竹叶青也尝试过走“视觉系”路线,效果却不尽人意。这让唐先洪深感困惑:自己的产品曾几度作为国礼,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什么这几年销量总是上不去?

茶行业的“天花板”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近7万茶企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亿元,只有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

绝大部分是以传统手工制茶为主的初加工厂,它们位于在供应链上游,既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又难以保证茶叶品质。如果说上游供应链不规范是行业集中度低的结果,那么强品类、弱品牌现象则是茶行业的传统使然。

强品类、弱品牌主要表现为公共品牌很响,企业品牌没有跟上。如大名鼎鼎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都属于公共品牌,是一个区域共有的,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当消费者谈起这类公共品牌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进一步导致了茶叶市场鱼龙混杂,难以捉摸。有时候,甚至连老茶客都难以分辨真假,更何况是茶小白。

因此,在茶行业里,消费者存在买、喝、送三大痛点。即不知道什么是好茶、不知道好茶值多少钱以及买茶送礼时,对方不知道茶叶值多少钱。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各大茶企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茶界龙头天福茗茶主要利用产业规模化形成竞争优势,采取多品牌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策略,用网格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抢占我国传统中式茶产品细分市场。茶界“黑马”小罐茶则在互联网思维下横空出世,将产品定位于高端。用创新理念整合中国茶行业优势资源,联合六大茶类的八位制茶大师共同打造一款茶产品,统一等级与定价。重新定义了茶叶消费体验,在短短几年里零售额就突破20亿元。小罐茶的崛起让唐先洪看到了茶行业未来的空间和希望,这个市场远比他想象的大。为实现差异化,不同于小罐茶对六大茶类的雨露均沾,竹叶青将目光聚焦于高端绿茶,欲通过寻找新赛道+精简SKU+全方位流量运营等三条“锦囊妙计”,突破行业天花板。

占领用户心智:竹叶青的三条“锦囊妙计”

“营销之父”里斯和特劳特在《定位》一书中说过:“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争得第一,那就寻找一个可以成为第一的领域。”研究表明,通常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大脑中的品牌更容易让消费者形成长久记忆,在消费者心中,谁是第一,谁就是最好的。这就凸显了占领用户心智的重要性。竹叶青通过创造新品类、极简化SKU、全方位流量运营等差异化战略,一步步地占领用户心智。

占领用户心智的第一步在于创造新品类。当时叫“竹叶青”的有很多,不仅有竹叶青酒、竹叶青茶,还有竹叶青蛇。甚至在竹叶青茶的源点市场四川,大部分用户对于“竹叶青”的首要印象仍然是绿茶品类之一。若只比品类,竹叶青是难以与成名已久的“龙井”“碧螺春”媲美的。但好在竹叶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独家拥有“竹叶青”商标专用权,这意味着只有竹叶青公司才能生产竹叶青茶。

于是唐先洪兵行险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创造新品类——从原先的品牌、品类都是“竹叶青”,置换成了“竹叶青”作品牌,新立“峨眉高山绿茶”作品类。这不但使竹叶青高山茶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更是巧妙避开了与“龙井”等平地茶的直接竞争,开拓出一条占领用户心智的新赛道。剩下的,只需要去告诉消费者,竹叶青牌峨眉高山绿茶,不仅营养价值高,更是高山绿茶中的排头兵。

这就得先回归产品本身。为保证原料品质,竹叶青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和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不断推进上游供应链建设,促进原料品质提升,实现与基地农户的双赢。为统一产品品质,竹叶青投入近亿元打造定制化名优茶生产线,实现了加工的数字化控制;并由中国制茶大师刘祥云监制把关,开发出高温短时连续化提香技术,将茶芽的含水量控制在3.0%以内,远低于7.0%的国家标准;还率先创立了除氧充氮独立4g小袋包装,配合竹叶青的三段低温保鲜储存技术保证了全年品质稳定,解决了茶叶储存难题……

2018年12月,“源自峨眉高山,问鼎中国十年”成果发布会在成都举办,竹叶青对外发布了高端绿茶的三大标准——高山、明前、茶芽。凭借着产地,原料,工艺,品质,销量五大领先,竹叶青连续11年在全国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达芬奇曾说:“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乔布斯也以“三七法则”贯彻苹果的整条产品线。研究发现,相对于简单和复杂而言,大脑会优先选择简单的事务进行理解,在处理复杂的事务时,大脑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让人更容易产生疲惫感。

竹叶青曾有多达十六款产品,涉及三大品类。为适应高端绿茶这条新赛道,竹叶青给产品做起了减法,通过极简化的SKU占领用户心智(图3)。

图3 竹叶青改动前后产品配置

整个过程并不顺利,在起初的讨论中,精简SKU引起了部分高管的强烈反对,他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其他茶类的利润也非常高,如果只做竹叶青,把低端的砍掉,真能解决问题吗?”当时的唐先洪力排众议:“产品太多,顾客就需要做出选择,就像我们自己去店里买茶一样,如果产品太多反而更难做出选择。” 入职十余年的四川拓展中心总经理汪义兵也是做减法的支持者,他说:“以现在营业员的水平很难去掌握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茶叶,面对客户时也难以找到介绍的重点和方向”。

于是,在众多产品中,竹叶青砍掉了“宝顶雪芽”绿茶、“红茶坊”红茶、“花毛峰”花茶,只保留了“竹叶青”绿茶、“碧潭飘雪”花茶以及“君临天下”红茶。根据产品的质量等级,推出论道、静心、品味三个系列,线上线下全国统一零售、明码标价,并以单品“论道”作为竹叶青的销售重点,重塑SKU。

要想占领用户心智,流量可谓必不可少。如果说寻找新赛道,精简SKU是竹叶青在修炼内功,那么全方位流量运营就是它修炼的外功。

第一个维度是名人口碑种草。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就是把竹叶青吹向全国大江南北的东风,而大量的流量恰恰掌握在少数名人大咖手中。于是,竹叶青不断通过与头部明星、文化名人等互动实现圈层沟通,打出名人背书的组合拳。行业专家陈宗懋院士,文化名人蔡澜、吴晓波,娱乐明星冯绍峰、刘嘉玲、高晓松等大咖纷纷被其圈粉。“我非常喜欢这个茶,喝进去以后有一种清新,在嘴里有回甘,看着茶嫩嫩绿绿,一根一根的竖在杯子里,特别有春天的感觉。”冯绍峰如是说。刘嘉玲也大赞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色香味俱全”,表示“这杯春茶竹叶青一定要与梁先生以及王菲等好友分享。”著名茶学家、中国工程院士陈宗懋更是指出:“竹叶青作为最好的高山茶,其营养价值比平地茶更高。”

第二个维度是关于跨界联动。2019年,世界媒体巨擎Discovery探索频道远赴峨眉高山专访竹叶青,打造纪录片《溯源世界绿茶》,实地见证竹叶青峨眉高山世界绿茶之源的4000年文化与历史。通过平台引流,媒体深度解读,微信微博扩散等方式,纪录片首映礼激发了全民热情,配合国内外媒体覆盖总计9600万人次,微信微博曝光达1711万余次,纪录片全网视频播放量达158万余次,在春茶上市前夕抢占用户心智。

第三个维度是关于硬广规划。除了口碑种草和跨界联动外,竹叶青还充分利用了楼宇广告、央视广告,梳理“连续11年高端销量遥遥领先”的信任状。在2019年3月3日的首届峨眉高山春茶节举办期间,竹叶青的楼宇广告投放覆盖了1400万成都人群;竹叶青的央视广告则围绕茶叶的销售旺季——春节和春茶节,选择在高收视金品栏目中插入广告,精准触达高端人群。

在碎片化时代,竹叶青就是以这种方式找到稀缺的中心化场景,并在中心化场景中为消费者建立品牌共识。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对竹叶青有感知,认为竹叶青是品牌而非品类的顾客,从2018年的28%上升到2019年的48%。

这三条锦囊妙计的背后,是竹叶青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从十亿到百亿价值重塑的大目标。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竹叶青仍需“上下而求索”。

马克吐温说:“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当竹叶青的战略布局在线上线下不断扩张,它能否抓住这份黄金时代,突破茶饮行业天花板的阻隔,实现百亿大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做死了江小白,做活了小罐茶,这种营销打法真的有用吗?

“江小白这么火,为什么销量却不及老村长?”7月初,带着这样疑问的文章忽然在营销圈内火爆起来。一时间,江小白似乎成了另一个“百雀羚长图”、另一个“杜蕾斯”,有口碑,有热度,但就是没销量。甚至有人疾呼:“救救江小白!”

江小白的这个营销套路真的错了吗?那么使用了同样营销打法的“小罐茶”为什么能够口碑、销量双丰收呢?

一、

一谈到江小白和小罐茶,可以说是时下消费升级最成功的两个品牌了。一个想挑战传统白酒产业,一个想要颠覆原始茶产业。

不仅名字中都带有一个“小”字,并且都是凭借深刻认知和受众洞察,以一个创新者的姿态迎合了年轻市场,意图通过互联网品牌+传统营销的双重打法,实现增量市场的获取和存量市场的抢夺。

(江小白)

(小罐茶)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分析一下这两个品牌的成长之路,给我们从业者带来怎样的启发思考?

基于市场营销经典理论STP,你会发现这两个品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STP理论是什么,再来审视这两个品牌在STP理论中的应用。

STP定义: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的一系列品牌战略行为。STP是Segmentation 市场细分、Targeting 目标市场选择、Positioning 定位三者的组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三者的概念都是什么。

Segmentation 市场细分:市场是一个综合体,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合体,任何企业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企业应该根据不同需求、购买力等因素把市场分为由相似需求构成的消费群,即若干子市场。

Targeting 目标市场选择:企业根据自身战略和产品情况,从子市场中选取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并且符合公司的目标和能力的细分市场作为公司的目标市场。

Positioning 定位:企业将产定位在目标消费者所偏好的位置上,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向目标消费者传达这一定位信息,定位不仅作用于品牌和营销,也需要作用在企业的产品、渠道等其他系统中。

二、

下面,就让我们把江小白和小罐茶分别对应,来看一看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先来看一张对比图:

1. Segmentation 市场细分:

茶叶和白酒这两个市场,在我看来都属于典型的傻大粗市场,两个市场都是千亿规模,高度离散化,还品类丰富。

譬如中国茶叶细分品牌中高达2000多种,白酒的分类标准不下数十种,非专业选手绝对会被迷失在选择的海洋里,也加剧了行业诞生强势品牌的难度。

白酒比茶叶还好一点,玩家竞争起码进化到商品化市场了,茶叶市场的大多数还多半停留在农产品的思维形态里,七万家茶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比不过一个立顿。唯一相似的是市场中的垄断品牌都是稀缺资源的既得利益者,无论茅台还是竹叶青。

对比之下,江小白和小罐茶,都是“自带妖风”的异次元生物,一个是操盘手直接把公司定义为内容创意公司,一个是创始人就是消费电子类的营销老手,更懂互联网+更懂年轻人,这两大利器,让这两家公司比传统茶叶和白酒公司至少赢在了市场起跑线上。

2. Targeting 目标市场选择 

茶叶和白酒这两个市场,我总结主要目标受众有3个特征:人到中年,兜里有钱,面子消费。

这里的中年指生理年纪,更指向心理年龄,同样都是35岁,机关单位,国企单位的王老师比广告公司James王就更倾向于是传统茶酒企业心中的目标受众。

并且这群人在茶叶和白酒厂商里是面目模糊的一群人,隔着个色大大小小的经销商,隔着大大小小的渠道,他们更像是冷冰冰的销售数字,而非活生生的人物画像。

而江小白和小罐茶更把目光投向了相对年轻一些的消费者,虽然他们受众定义中的80后最大的也奔向40岁,但更倾向是广告公司的James王们。

只不过江小白更倾向和“普通人”对话,干脆就塑造了一个“闷骚文艺男青年”的江小白IP。而小罐茶更透露出对“精英”的偏爱,专业大师的加持,日系设计的投入,都是对相对年轻的精英们的一种示好。

但不管哪一种,用户画像在这两个品牌心中是经过一次次亲身体验和调研,清晰,可衡量,可触碰,一笔一画绘制出来的。

3. Positioning 定位 

茶叶和白酒这两个市场,我观察定位套路多半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经典传承”,“历史底蕴”,“奢华大气上档次”,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基本都被他们用遍了。

基于这个定位套路下的品牌建设基本为零,除了一些垄断品牌依靠稀缺资源中自带的文化资产能转化为品牌资产之外,多半就是营销为主,渠道发力,简单粗暴至极。 

江小白和小罐茶在这点上可以说是完胜传统的茶叶和白酒厂商,相比,针对传统套路进行有效区隔,一个“青春新白酒”,一个“现代派中国茶”。

简明精准,场景感足,成功抢占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茶叶和白酒的新认知,并且都是品牌思维主导营销动作,并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渠道运营上秉持着一致,系统的贯穿。单凭这一点,已经胜过很多本土品牌。

综上来看,这两个品牌都是STP理论的高效践行者,细分市场+洞悉受众+精准定位,且品牌思维前行指导整体营销动作。这也是江小白和小罐茶为何能在短期之间快速建立具有区隔化的品牌形象,且保持较好口碑的秘诀所在。

三、

用STP理论拆解分析完江小白和小罐茶的品牌和营销之路之后,我们再来看下他们的市场表现究竟如何。

在赢得了品牌和营销的一致好评之外,这两个品牌也在面对着“有声量没销量”,“有现在没未来”的质疑声。

据悉,江小白经过5年的发展销售额超10亿。但在千亿规模的白酒市场还是杯水车薪,面对2017年茅台582亿的销售业绩,更是不值一提,看衰声音也日渐浮现。

小罐茶虽然一年就实现销售额7个亿,震惊一大半茶叶厂商,但也要面对产品价格虚高,业绩水分,15亿投入产业链虚张声势这种指责之声。

由于没有一线数据,我们没办法对两个品牌的市场表现作出精准评价,这里想要集中分析两个问题:为什么江小白品牌做好了,却依然销量赢不过茅台?为什么小罐茶品牌做好了,就能跑赢茶叶行业平均值?

为什么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到底品牌和营销好不好,和市场卖的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因为现在看到的很多批评都是把这两件事放在二元对立面上,似乎销售的成败与否都是品牌和营销所为,那么究竟是与不是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下:

其实想要了解一个产品成功的本质原因,如果没有最全的数据,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去到一线,了解一下顾客是出于什么原因购买这个产品或服务的,比起花费大量经费邀请专业调研公司来的更为准确,也是每一个市场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这里我要再啰嗦一句,切忌养成依赖专业第三方的坏习惯,即便公司有预算请得起国际公司来全方面服务和支持市场工作,也不代表你就可以只会动动嘴,而不是自己去学习这些基础工作要如何一步一步从0到1的做好。

通过一线了解,如果我们发现,大多数顾客说“我是看了广告来买的”,基本上我们可以判定它的成功原因是广告投放在发挥作用,茶叶和白酒都属于中高频的消费品,且选择品类丰富,广告对消费者的选择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就算我不是某个茶叶或白酒品牌的爱好者,那些狂打广告的品牌也会进驻在我的头脑里,当我有选择需求的时候,出于人类“偏好熟悉,厌恶陌生”的天性,我也会优先考虑那些听着耳熟的品牌。

相比之下,白酒行业中打广告的风气尤胜,随便打开一个电视台,隔三差五都能看到一个白酒广告,户外平面更是数不胜数。

而江小白迄今为止,还没有做过半点电视广告投放,多半是靠线上传播撬动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它在更广泛的非年轻化市场中是声音很弱的,而这群人恰恰是白酒的主流人群。

茶叶市场则整体偏弱,基本上没有强势广告投放的品牌,对比小罐茶大手笔投入请来8位大师,拍摄了高逼格大场面的电视广告,并投入央视进行了一轮轰炸,等于是在市场中扔了一个重磅炸弹,效果自然明显。

如果我们发现,大多数顾客表示“我是听别人介绍买的”,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口碑传播在发挥了作用。

通常实现口碑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产品自身的吸引力完成,譬如特别好用,特别好看,特别划算,都可能引发用户的自推荐。

另外一种就是品牌自身做了口碑营销的动作,在传播中铺设了足够的诱因,从而引发用户的自传播。

江小白和小罐茶都比较擅长做好这一点,无论在产品卖点设计上,如江小白邀请用户上传走心文案并定期更新在外包装上,就是触发口碑传播的有效动作,又或者小罐茶独创的一茶一泡和精美包装,也会引发用户的传播推荐动作。

相对而言,江小白是推出轻口味小包装加走心文案,颠覆了人们对白酒的认知,开设了年轻人情感约酒的新浪潮,但是这一情景下还有虎视眈眈的啤酒和一直不死心的鸡尾酒在抢市场,同时也彻底断了商务宴请这一白酒常见消费场景,一退一进中还真不好判断受众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

而小罐茶是通过产品创新直接改变了喝茶场景,从功夫茶的消磨场景,转向了自给自足的快餐场景,反而是增加了新群体的使用契机,并且高端精美的礼品包装,也满足了茶叶送礼这一常见场景,且因为知名度高和价格高这两点更加收到人们青睐。

在我的小型调研中,就有一位40多岁的企业主告诉我,他已经多次买小罐茶当礼品送客户,因为一个广东的客户是很难知道四川的竹叶青是多少钱,又或者是收到的这包龙井到底是哪个价位的,而小罐茶高逼格的广告和统一的市场定价,能让客户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价值。

如果我们发现,多数顾客说“我们是正好看到终端搞活动买的”,又或者是“我到哪都能看到你们产品,下意识就买了”我们就可以判断这是终端拉动的力量,适当的价格促销又或者是匹配性的落地活动,以及全渠道铺设,都会带动品牌的市场销售,这也是传统品牌特别钟爱的一种。

这一点上,截至目前为止,江小白的频次和动作幅度比小罐茶要略高一些,但是整个白酒行业在这点上也是好于茶叶市场的,所以江小白还是面对着强大的市场压力。

四、

基于以上这三点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回答出上述的两个问题。

对江小白来说,白酒行业在长期文化积淀下,更符合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江小白虽然在“红海”中找到了一处“青春新白酒”的空隙,成功占领年轻低价市场,并且在短期内获得强有力的效果,但如果没有彻底培养起广大年轻人聚会时喝白酒的习惯,对江小白的长期发展,还是有一定压力。

并且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也愈发强烈,但是白酒和啤酒,红酒,鸡尾酒相比,恰恰和这两个要求关联更弱一些。如果主打低端、年轻化的路线的江小白,没有找到相配合的场景嵌入,用户留存难度系数会越来越大。

小罐茶则相对赶上了一个更好的契机,大国自信下的“茶文化”逐渐抬头,各种时尚茶品牌一起在围攻年轻市场,教育年轻受众,喝茶变成是一种健康又时尚的潮流风尚。

这一点小罐茶比江小白要多很多“战友”,同时高品味高定价的路线下,外加饱和攻击下的知名度扩散,满足传统送礼场景也不成话下,2B和2C市场通吃,销售双重保证。

商业的成功宛如生命的成长,靠雨露阳光是否充足,也靠自身基因强大与否。品牌和营销作为其中的一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你就看到江小白和小罐茶的销售增长,更多是基于整体行业大环境和消费者以往认知沉淀和未来趋势所影响。

同样的STP理论指导,不相上下的操作水准,但是不同的市场结果,已经说明了几分问题。

如果动不动就把品牌和营销放在销售增长的二元对立面,把这两个关系当作是此消彼长,而不是相辅相成,很有可能是丢了市场,也没做好品牌和营销。

文|李婷Kris  

源|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

茅台、华为、竹叶青茶……超级品牌的时代来了

茅台高高在上,一涨再涨,水茅、油茅、酱茅……各类茅台迭创新高,品牌力最强的龙头成为股市中各条赛道的绝对王者!

为什么马太效应如此明显?

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两者本质上同根同源,商品市场里发生什么,股票市场必有现实写照。

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人均GDP过万,商品消费历经多次迭代,量消费时代,从无到有;质消费时代,从坏到好;品牌力时代,从品牌到超级品牌。

超级品牌作为一个版块,刚好是股市里最牛的那个,打开同花顺的超级品牌概念,不断新高的类茅台股票几乎全在这。

茅台们不断被追捧,进一步印证了一个事实,品牌经济不断崛起,品牌力社会已经到来,超级品牌将成为最大赢家!

超级品牌的时代来了!

到底哪些品牌,算得上超级品牌?

最近,中国广告主协会广告主研究院发布最新2020年中国品牌实力指数排行榜,让我们对全中国各行业的超级品牌有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在这份榜单上,酒水类自然是茅台榜首,科技类华为当仁不让,而茶叶类竹叶青连续三次排名第一,江湖地位堪称茶叶界的茅台、华为。

日前,在新京报“守护2020”食品健康行业年度影响力评选中,竹叶青同样因为品牌力、创新力、产品力、传播力、责任力方面的核心优势,实力获选“标杆品牌力企业”。

为什么是茅台、华为、竹叶青?超级品牌们,有何共性?

超级品牌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过程堪比攀登珠穆朗玛。

严苛至极的产品标准,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超级品牌们无时无刻不在通往极致的高端品质上蒙眼狂奔。

用过华为手机的朋友应该最有体会,华为的耐用性比一般手机高出不少,为什么?更严的标准,更高的品质。

举个例子,别人执行温度60度、湿度90度的极限使用环境认证时,华为早已把出厂环境设定在双85度(即温度和湿度都要在85度下使用),且连续检测240小时,方能过关。

2013年华为涉足光伏逆变器行业,2015年便成为全球霸主。3年称霸,超然品质正是关键。

据公开资料,华为逆变器拥有业界最严格的质量认证测试,15级台风扛得住,火箭引雷扛得住,一切极限环境都必须经得起考验。

华为基本法说,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试问,一个永远追求极致高端品质的华为怎么可能输?

百年茅台,高端品质更是来之不易。

茅台酿酒可谓百年如一日,坚持用本地的红高梁,本地的红河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馏酒,工艺流程、繁复工序无论何时绝不缺位。这种坚持,国内酒品独一无二。

还记得2013年吗?塑化剂事件,让整个白酒行业陷入信任危机。唯独茅台不受影响,屹立不倒。

经得起考验,扛得住诱惑,永远追求极致的品质,这才是高端王者的本色!

竹叶青,同样出类拔萃。以苛刻著称的“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放眼业内,没有别的茶企敢叫板。

只产自峨眉600-1500米的高山茶园,只在明前采摘,只精选最好茶芽。论道级竹叶青更是千里挑一,1000颗茶芽方修得1g论道。

标准之下,更有投资亿元打造的全自动生产线,先进的绿茶精制设备,以及全国最大名优绿茶保鲜库。经38道工序,65项严苛检测,才能成就一杯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

唯有如此,才有华为中国科技企业龙头地位,茅台在高端酒市场封神多年,竹叶青高端绿茶连续13年中国销量领先……超级品牌的超级王牌,不只是品质,更是将品质推向极致。

不创新,无超级!

要成就超级品牌,品质只是开始。

熊彼得是世界创新经济理论开拓者,此后,世界好像茅塞顿开:不创新,无超级。

美国是全球创新第一大国,自然也是持续创新的最大受益者。看看全球企业品牌榜,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无不是持续创新的超级品牌。

对中国来说,从跟随到模仿,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中国品牌要走自己的路。即便还想跟随,美国科技战磨刀霍霍之下,卡脖子问题摆在眼前,不靠自己,已不现实。

十四五规划中,将创新放在了各类规划任务的首位。对创新地位的最高定调,进一步说明,中国企业未来之路,必须靠创新,也只能靠创新!

华为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最早想明白创新问题的中国品牌。当年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历历在目,结果显而易见。

3G参与,4G追赶,5G超越,中国通信产业能够跨越式成长,All in 创新研发的华为,功不可没。

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316.59亿元,相当于中国企业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且是唯一一个研发投入超过千亿的中国公司;2020年,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2993件,雄踞世界榜首,更是全球唯一一家能提供完整5G 服务的公司。

持续研发创新,就是华为告诉中国企业的道理。

管理学核心期刊《管理评论》2019年第12期中,有这么一个研究:

在分析了2012年到2017年,连续5年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中国企业创新投入与品牌价值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内生性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持续的创新投入会增加企业的品牌价值,而品牌价值的增加又会促进企业进一步创新。

这种内生关系,茅台是最佳案例。

2012到2017,刚好是茅台王者地位铸就的关键5年,2013年茅台第一次从营收上超越五粮液,成为中国白酒界绝对的超级品牌。

查阅历届茅台董事长的公开讲话,你会发现茅台领导最爱讲的就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不守旧,多创新,这是茅台和非茅台的区别,是中国酒王的核心竞争力。

2017年,茅台进一步提出打造“智慧茅台”,利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增效提质。经过几年的搭建,效果日益明显。举个例子,以往茅台酿酒,更多靠酿酒师的个人经验,“智慧茅台”启动后,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信息采集后,通过回溯过往信息,酿酒过程更加科学,质量品控体系更加完善,以往人工流程以天计的,现在都降低到分钟,甚至更低。

都说茅台毛利高,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高,这是精益求精的创新结果。

竹叶青的创新,兼有华为技术型创新和茅台数字化创新。

制茶工艺十分复杂,要实现突破并非易事,首批“中国制茶大师”、“竹叶青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刘祥云带领团队尝试无数次,才实现制茶工艺的创新突破,让茶芽的含水量降低到仅有3%。

3%的含水量什么概念?

这是梦幻级别的含水量。根据研究分析,3%是发挥名优芽型绿茶香气和滋味的最佳含水量,竹叶青通过特有的焙火工艺,精确地将水分控制在3%左右,发展出了竹叶青独特的嫩栗香。业内绿茶的含水量普遍在5%左右,能达到3%的凤毛麟角。

竹叶青冲泡时嫩栗香气十足,茶芽遇水直立,上下沉浮,尽显技术结晶之美。

数字化转型上,传统茶行业大多思维固化,行事古板。竹叶青则敢于创新,拥抱未来,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据悉,竹叶青还和云徙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整个茶行业的数字化赋能。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持续创新堪称超级品牌的超级护城河,如何与一般品牌拉开差距,胜败就在于此!

市场万变,口碑制胜!

疫情之下,消费市场变化巨大,高端品牌,尤其超级品牌价值,日益凸显。

据有关机构统计,2020 年下半年以来,高端消费率先复苏。《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势不可挡》报告显示,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遭受重创、萎缩23%的大背景下,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却逆势上扬48%。

在高端消费里,超级品牌们的增长绝对领先。

即便2020年受疫情冲击,但抢茅台的现象有增无减。现在能以3000元的价格买到飞天茅台已经算是赚到。总是供不应求,长期持续火爆,最新数据显示,茅台在中国白酒高端市场的市占率已经超过40%,2020年品牌价值甚至超过了路易威登,登顶全球高端消费品榜首!

华为也有类似的情况,MATE等高端系列,一旦发售,发货排期以月计是常态,一机难求。在被美国限制供应设备之后,内含麒麟芯片的华为手机,不断出现涨价的情况。

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为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上,占比接近50%,超过苹果、三星,位列第一,这在高端电子消费领域,已经是史无前例的国产化占比了。以往,只对苹果、三星等洋品牌的认同和品牌溢价,如今在华为身上只增不减。

竹叶青呢?

疫情是检验超级品牌成色的最佳时间。2020年疫情之下,竹叶青逆势高增长,明星单品论道在十一长假更增长超过200%。

除了保持“连续13年中国销量领先”的佳绩外,竹叶青还多次作为国际交往礼品赠给国外领导人。2020年,竹叶青获选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也相继作为合作用茶和嘉宾伴手礼,亮相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和亚布力论坛。高端认证之下,超级品牌实至名归。

超级品牌也向来不乏高端拥趸。胡润财富创始人胡润,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著名作家蔡澜,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刘仲华等,太多大咖牛人对竹叶青赞誉有加。

究竟是什么让茅台、华为、竹叶青在低迷的2020年,持续高走、备受信赖?

疫情之下,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人们日常消费中对于品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买心安、买放心、买认同,也成为解决疫情时期乃至后疫情时期信任危机、信任焦虑的重要手段。

财富层面更是如此,货币不断放松,收入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保值,甚至增值的紧迫感,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2020年的消费过程,实际上带有品质消费、情感消费和保值消费的三重属性。

茅台、华为、竹叶青,无一不是三重属性兼而有之,逆势大火。

不仅如此,最高领导人一直强调文化自信,强调技术自主,仔细想想,超级品牌们正是中国实现文化自信,技术自主的最佳载体。换一个角度看,也只有超级品牌们不断崛起,中国文化自信、技术自主的追求才算得上真正成功。

春节将至,凛冽再起,减少风险,就地过节。

家,也许回不去了,朋友,也许聚不了了,不如以茶礼代祝福。寒风之下,见茶如面,遥举一杯竹叶青,香暖人间,过个好年!

来源:大众网,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