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宁波茶叶风气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值得我们骄傲:走出中国的茶叶,影响了世界!

中国是文化大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着悠久而详细的文字记载历史的传统。所以,最终,中国成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唐代的陆羽(733—804)是一个关键人物。和唐朝的很多读书人一样,他喜欢写诗,但是,他更大的兴趣是喝茶,并且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陆羽品茗图


和一般文人只品茶不同,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他长期进行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实在难得。他奠定了茶的地位:在《茶经》之前,中国还没有把汉字“茶”和那种可以饮用的树叶联系起来,更经常用的是“荼”。

 

陆羽之后,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这才固定了“茶叶”这种搭配。如今我们普遍说茶文化起源于唐代,这个说法也没错。

出走到日本

唐代,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810年—824年,年号弘仁)就非常喜好饮茶。他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而且还像唐朝士人那样品茶作诗,抒发雅兴,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



日本屏障画《四条河原图》。描绘四条河原娱乐场的歌舞伎、妓女、玩偶剧、珍奇动物表演、戏曲等从事各种经营的小屋排成行列,街上走着游僧、卖茶的小贩


300多年后,一个名叫荣西的日本僧人来到宋朝统治下的中国。于1168年、1187年两次渡海入华,到过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天台山等地。他离开中国时,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在好几个地方。荣西晚年还用汉文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其中许多内容引自宋朝的《太平御览》。

 

许多学者认为,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也是由荣西从中国引入的。在荣西等人的大力推动下,饮茶之风在日本的僧人及贵族中再度兴起,并且不断向社会下层扩散。


▲日本抹茶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茶道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数百年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不管是抹茶还是茶道,都是日本人把茶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对中华文化吸收和再创造的结果。

英国人爱上茶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见过茶叶。

 

拉木学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书中写道,根据一个波斯人的说法,中国出产一种被称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种疾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

 

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到了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


▲19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这样的招牌:在英国,由于茶叶“非常稀罕,十分珍贵,每磅售价高达6—10英镑,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贵奢华的象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这块招牌还说,中国茶叶“有益健康,老少咸宜”,并且列出了茶叶的10多项功效。正因为如此,伦敦的一家咖啡馆于1658年9月30日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时,强调茶叶是“所有医生推崇的美妙饮料”。这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则登在报纸上的茶叶广告。


▲19世纪初,英国商人将中国茶叶装船


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饮茶王国”。19世纪中期,饮用下午茶的风尚在英国蔓延,最终发展成英国人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不过,由于自然及文化的原因,英国人更偏爱经过发酵的红茶。他们还喜欢在茶中添加糖和牛奶,从而调制出别具英伦风味的茶饮。


英式红茶

点燃美国独立战争

喝茶也并不必然温和,茶在美国的历史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茶叶逐渐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日用消费品,英国政府因此将茶叶视为重要的税源。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汤姆逊税法》,决定在北美各港口对众多从外国进口的货物进行征税,其中包括茶叶。


▲“五月花”号

 

该税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激烈反抗。1770年,英国议会被迫废除《汤姆逊税法》,但保留对进口茶叶征税。结果导致茶叶走私的猖獗,大量茶叶从荷兰被偷运到北美殖民地。

 

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库存的茶叶大量积压。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英国议会于1773年通过了《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向北美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仅征收3便士的进口税。

 

但是,《茶叶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纽约、费城等地民众建立起“自由之子社”之类的组织,以抵制从英国进口的茶叶。各地严禁茶叶,人们即使是想购买一点茶用作药物,也需要得到“自由之子社”的批准。根据保存下来的一份档案,一位妇女“由于年迈体弱”而获准“购买1磅武夷茶”。

 

当时纽约的一个商人甚至写道:“人们宁愿购买毒药,也不愿购买茶叶。”无辜的中国茶叶,不幸躺枪,简直成了英国政府的替罪羊。

 

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波士顿居民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船上所载茶叶全部倾入海中,使波士顿港成了“茶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

 

其他城市的民众纷纷仿效波士顿的做法,或拒绝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上岸,或焚毁船上的茶叶,从而将反英斗争推向新的高潮。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总结茶叶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茶马古道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有三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明太祖实录》“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滇藏茶马古道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但是,所有的茶马古道,中国的影响力都到边界为止,这种以物易物的形式,主要是用茶叶换取游牧政权的马匹,称不上是有规模的贸易。

值得我们骄傲:走出中国的茶叶,影响了世界!

导读

走出中国的茶叶,影响了世界...

中国是文化大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有着悠久而详细的文字记载历史的传统。所以,最终,中国成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

 

唐代的陆羽(733—804)是一个关键人物。和唐朝的很多读书人一样,他喜欢写诗,但是,他更大的兴趣是喝茶,并且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陆羽品茗图


和一般文人只品茶不同,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他长期进行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实在难得。他奠定了茶的地位:在《茶经》之前,中国还没有把汉字“茶”和那种可以饮用的树叶联系起来,更经常用的是“荼”。

 

陆羽之后,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这才固定了“茶叶”这种搭配。如今我们普遍说茶文化起源于唐代,这个说法也没错。

出走到日本

在日本,茶道已经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生活方式。日本的茶道,甚至传回了中国,在一些城市里,还有讲授日本茶道的沙龙。但是,和很多事物一样,日本原先根本没有茶树,也没有饮茶的习惯,日本人是从中国学到喝茶的。

 

唐代,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810年—824年,年号弘仁)就非常喜好饮茶。他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而且还像唐朝士人那样品茶作诗,抒发雅兴,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



日本屏障画《四条河原图》。描绘四条河原娱乐场的歌舞伎、妓女、玩偶剧、珍奇动物表演、戏曲等从事各种经营的小屋排成行列,街上走着游僧、卖茶的小贩


当时日本人饮茶的方式,也与陆羽在《茶经》中所介绍的一样,即先将茶叶加工成茶饼进行保存,喝茶时将茶饼碾成粉末,放入沸水中烹煮,而且往往要加入盐等调味品。所以诗中有“捣香茗”之句。

 

在嵯峨天皇的大力推动下,日本贵族中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后人称其为“弘仁茶风”。嵯峨天皇去世后,饮茶之风就在日本急剧衰退了。


300多年后,一个名叫荣西的日本僧人来到宋朝统治下的中国。


此时的中国,不仅饮茶之风已经广泛普及,而且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不再将茶叶放在水中直接烹煮,而是采用“点茶”的方法,即先把茶叶末放于茶碗中,然后注入沸水,再用茶匙搅拌。此外,社会上还流行品评茶叶质量及烹茶技艺的娱乐活动,称为“斗茶”。


在这样的背景下,荣西于1168年、1187年两次渡海入华,到过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天台山等地。他离开中国时,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在好几个地方。荣西晚年还用汉文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其中许多内容引自宋朝的《太平御览》。

 

许多学者认为,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也是由荣西从中国引入的。在荣西等人的大力推动下,饮茶之风在日本的僧人及贵族中再度兴起,并且不断向社会下层扩散。


日本抹茶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茶道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数百年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不管是抹茶还是茶道,都是日本人把茶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对中华文化吸收和再创造的结果。

英国人爱上茶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见过茶叶。

 

拉木学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书中写道,根据一个波斯人的说法,中国出产一种被称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种疾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

 

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到了17世纪中期,饮茶在荷兰已经比较流行。

 

17世纪的中国南海,是西方各国垂涎的地方。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都对这里存有野心。后来居上的英国,更看重的是这里生意。


19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通过翻译其他欧洲人的著作而开始认识茶叶。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日本的一位职员,写信给澳门的一位同事,请他代购“一罐上等好茶”。这可能是最早提到茶叶的英国人。

 

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这样的招牌:在英国,由于茶叶“非常稀罕,十分珍贵,每磅售价高达6—10英镑,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贵奢华的象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这块招牌还说,中国茶叶“有益健康,老少咸宜”,并且列出了茶叶的10多项功效。正因为如此,伦敦的一家咖啡馆于1658年9月30日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时,强调茶叶是“所有医生推崇的美妙饮料”。这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则登在报纸上的茶叶广告。


19世纪初,英国商人将中国茶叶装船


在英国,茶叶最初是在咖啡店中出售的。1717年,第一家专门的茶馆在伦敦诞生,名为“金色里昂”。与兼售茶叶的咖啡馆不同的是,“金色里昂”同时招待男女客人。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这家茶馆“淑女云集,细细品尝小杯中的美妙饮料”。

 

此后,类似的茶馆纷纷出现,吸引了更多的男女。1722年,一个英国人赞誉说:“在我国引入的所有食品或药品中,茶叶是最令人愉悦、最安全的植物。”


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饮茶王国”。19世纪中期,饮用下午茶的风尚在英国蔓延,最终发展成英国人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不过,由于自然及文化的原因,英国人更偏爱经过发酵的红茶。他们还喜欢在茶中添加糖和牛奶,从而调制出别具英伦风味的茶饮。


英式红茶

 

法国人对咖啡的热情,演变成典型的法国现代性,热情、激烈、论辩、革命……而更爱饮茶的英国人,则更温和、安静、保守,最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英伦风。

点燃美国独立战争

喝茶也并不必然温和,茶在美国的历史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茶叶逐渐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日用消费品,英国政府因此将茶叶视为重要的税源。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汤姆逊税法》,决定在北美各港口对众多从外国进口的货物进行征税,其中包括茶叶。


“五月花”号

 

该税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激烈反抗。1770年,英国议会被迫废除《汤姆逊税法》,但保留对进口茶叶征税。结果导致茶叶走私的猖獗,大量茶叶从荷兰被偷运到北美殖民地。

 

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库存的茶叶大量积压。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英国议会于1773年通过了《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向北美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仅征收3便士的进口税。

 

《茶叶法》出台的目的,是要降低茶叶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价格,从而击败来自荷兰的茶叶。但北美殖民地人民却担心,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茶叶销售为开端,进而逐步垄断其他商品在北美的销售;更加重要的是,英国议会通过诱使殖民地人民接受《茶叶法》,进而加强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立法权和征税权。

 

这样,《茶叶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纽约、费城等地民众建立起“自由之子社”之类的组织,以抵制从英国进口的茶叶。各地严禁茶叶,人们即使是想购买一点茶用作药物,也需要得到“自由之子社”的批准。根据保存下来的一份档案,一位妇女“由于年迈体弱”而获准“购买1磅武夷茶”。

 

当时纽约的一个商人甚至写道:“人们宁愿购买毒药,也不愿购买茶叶。”无辜的中国茶叶,不幸躺枪,简直成了英国政府的替罪羊。

 

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波士顿居民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船上所载茶叶全部倾入海中,使波士顿港成了“茶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

 

其他城市的民众纷纷仿效波士顿的做法,或拒绝东印度公司的运茶船上岸,或焚毁船上的茶叶,从而将反英斗争推向新的高潮。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总结茶叶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茶马古道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有三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的。《明太祖实录》“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

 

第三条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滇藏茶马古道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但是,所有的茶马古道,中国的影响力都到边界为止,这种以物易物的形式,主要是用茶叶换取游牧政权的马匹,称不上是有规模的贸易。

 

两宋时期,中国的茶叶贸易也最为兴盛,除了陆地向西的茶马古道外,更可以通过海上直接运到东南亚、西非与北非。泉州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从宋代开始,茶叶大量外销,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宋代,中国的茶叶就远销到58个国家。

 

但是,中国古代的外贸,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却没有形成像英国东印度公司这样政府和民间结合的贸易公司,这样的外贸是不能持久的。


来源 / 看历史

编辑 / 茶资讯小皮 

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传播

  中国的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等都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由我国直接、间接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朝鲜、日本,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传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中国茶叶约于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10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地区。宋、元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明代时期,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加强与东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东岸等地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15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洲,16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50年后传至东欧后再传至俄、法等国,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提倡皇室饮茶,带动了全国的饮茶之风;166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17世纪时,中国茶叶传至美洲。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美国1776年独立后,来华的第一条商船“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到达中国,采购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1924年南美的阿根廷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

  19世纪50年代开始,由英国殖民主义扶持,在东非和南非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共和国)、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先后开展种茶。20世纪60年代,应非洲国家的要求,我国多次派出茶叶专家去西非的几内亚、马里,西北非的摩洛哥等国家指导种茶,非洲才开始有了真正的茶叶栽培。

  茶传入朝鲜半岛

  据史料记载,我国茶叶最早传入朝鲜半岛。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南北朝时期),茶叶随佛教由中国传入高丽国(今朝鲜和韩国)。到了唐代,朝鲜半岛已开始种茶。《东国通鉴》载有“新罗(国)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于金罗道之智异山。”公元828年,朝鲜派到中国的使者金大廉由中国携回茶籽,种于智异山下华岩寺周围。到公元12世纪前,高丽国的松应寺和宝林寺等寺院大力倡导饮茶,使饮茶风气普及民间。

  东传日本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最澄法师入华求法;公元805年,他师满回国时带去茶树种子,种植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比睿山麓。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次年,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再度入唐,又携回大量茶籽,分种各地。此后,日本茶叶生产开始繁荣起来,并由寺庙传到民间。

  到南宋时期,日本荣西禅师分别于公元1168年到1187年两次来我国学习佛经,并在我国学茶,亲身体验宋代的茶艺及饮茶的效用。荣西还用汉字撰写了两卷《吃茶养生记》,大力提倡喝茶,被誉为日本的陆羽。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日僧南浦昭明入宋求法,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带回中国茶典籍多部及径山茶宴用的茶台子及茶道器具多种,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南传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从公元7世纪起即与我国有往来。1684年,印度尼西亚开始引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印度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到1826年,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从我国引进茶种,才真正奠定了茶业基础;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样茶成功。

  茶传入印度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1780年欧洲人开始提倡印度植茶运动,英属东印度公司几次运去中国茶籽种植,未获成功。1834年,印度到我国购买茶籽、茶苗种植于大吉岭,并请中国种茶制茶专家指导,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红碎茶才开始出现,并成为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茶传入俄罗斯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当时的中国公使曾携带几箱茶叶馈赠俄国沙皇;1638年,俄国派驻蒙古的使节也曾携带茶叶返回俄国。此后,饮茶就在俄国流行起来,茶叶也成为中俄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之一。1833年,俄国向为我国购买茶籽、茶苗,栽植于格鲁吉亚的尼基特植物园内,后又扩展其他植物园,并依照我国制法制成茶叶。1884年索洛左夫从汉口运去茶苗和茶籽,在外高加索巴统附近,开辟茶园,从事茶树栽培。1893年波波到我国访问了一个宁波一个茶厂,购买了大量茶种和茶苗,聘请了10名茶业工人到高加索,并且完全按照我国形式建设一座小型的工厂,依照我国的制茶法生产茶叶,从此俄国有了茶业。

  茶传入斯里兰卡

  锡兰(今斯里兰卡)在公元4~5世纪就与中国有文化交流。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和聘请技术人员;1869年,斯里兰卡的咖啡业遭受虫灾失败后,决心以茶业来替代,从而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文来源:斗记说茶,文章贵在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