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道精神融合了哪些文化精髓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73 秒)

新政下茶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 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圆满落幕!

与时者?茶教育正当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基,茶教育则是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12月17日,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在第25届深圳秋季茶博会现场隆重举行。数百位全国教育机构负责人、茶文化爱好者汇聚一堂,聆听最前沿的茶教育发展潮流,为中国茶教育擘画新蓝图。

论坛特邀原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教育部高校教指委植物生产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普洱茶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云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盛军、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政协主席倪林、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政协副主席林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组书记、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云、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笔,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茶艺师》主编余悦、茶修首创者,和静茶修学堂创始人王琼、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曹藩荣、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陈佩兰、山雨花开创始人、国家一级茶艺师、评茶师,ICT国际认证职业培训师,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冷雪等多位茶教育领军人物,一同探索茶教育的未来之路,革新教育理念,促进产教良性互动,为推动茶教育创新发展带来全新的观点和洞见。

主题演讲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我们该如何抓住时代发展机遇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引领茶教育创新发展的潮流?在教育新政和“双减”政策的助力下,我们又该如何推进中国茶教育“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嘉宾们围绕当前茶教育的现状,分享茶教育新思想,解读教育新政和“双减”政策大背景下,茶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茶教育未来的革新之路!(注:以下为内容摘要,非完整演讲稿)

教育新政下茶业职业技能教育思考

余悦

2020年,全国所有水平评价类进入第三方评价,国家茶艺师、评茶员职业等级制度的改革势在必然。有几个基本的观点:第一个茶艺师评茶员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更改为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个要经过人社部门批准的第三方机构。第三个是国家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强化监督。

新的等级证书有几点要求:第一是评价机构是经国家人社部批准,证书的编号来自于人社部门,证书可从人社部门的网站检索查找。第二个国家在给予的政策支持方面同样不变。第三个茶艺师是由人社部门管理,而评茶员是由供销合作社联合管。

疫情的冲击,推动在线教育发展,而线下教育具有区域性。今后茶文化教育是多向性,主要是内容的系统性与专题性、人员的广泛性与专业性、方式的单一性与多样性,地域的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

我国茶产业茶科技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展望

宛晓春

茶产业的现状: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叶面积、产量、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茶园的面积占全球占60%,产量占全球45%-50%,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茶产业现状:绿茶占61.70%,增幅接近4%,红茶产量40万吨,占13%,黑茶占12.5%,乌龙茶占9%,白茶产量增幅较大,占比2.46%,黄茶近几年产量是成倍增长,去年占比是0.5%,以前只有0.3%,增幅50%左右,可以看出白茶和黄茶这几年快速发展。

近年来,新式茶饮快速发展;传统茶饮在2014年到达顶峰以后,呈下降趋势;茶叶深加工,包括茶叶的资源、茶的提取物、茶功能的开发,例如天然的药物、健康的食品、功能饮料,及日用化工、环保、动物营养到饲料的应用,茶叶深加工市场潜力巨大;茶的健康功效以及相关功能、机理的研究以及健康产品的开发,将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茶学研究起步早,1939年复旦西迁到重庆,设立了茶学专修课,这也是现代茶叶高等教育的发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学学科在复旦大学,由财政部设立,中国茶叶公司资助。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大学茶学科调到安徽,也是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科的前身。

新时代茶学学科发展展望:一是提高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提高生师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是促进多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五是深化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科技水平,支撑茶产业创新发展;六是加大茶文化宣传普及力度。

产学研跨界融合,打造云茶产业创新联合体

盛军

如何把教育和科技、人才引进到茶产业当中,我提出做好茶产业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基础研究,第二篇文章是工艺改进和产品开发,第三篇文章是打市场打品牌。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代谢免疫,现在人类很多问题是由高血脂、高油脂、高糖引起。高油脂的人为什么适合喝全发酵茶?发酵食品中重大的机理就是抵抗肠道的炎症,尤其是调解肠道微生物之后可以调节炎症。为什么茶叶可以治百病?因为茶叶抗氧化、抗炎症特征明显。

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2014年我们启动全世界的茶叶大数据,证明了超过五百年、一千年真正的古树茶含有较少咖啡因和茶多酚,从感官和体会来说,不会影响睡眠、伤胃。我们也找到了“大叶种茶黄金带”,它分布北纬23.5度附近,海拔1300—2000米。

在研究当中总结,我个人非常建议:上午喝一杯绿茶,会让你精神好;午后喝一杯红茶,它调解内分泌,心情好;饭后一杯普洱茶不影响睡眠,消化好。

茶教育如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云

茶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贡献度关键在于茶学教育与产业结合的紧密度,以及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撑和科技服务贡献力。茶叶发展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优质高产,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茶叶整体素质和综合效应,这才是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是科技核心力的竞争,科技核心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是第一要素。

茶学教育如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是强化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使中国茶叶科技在世界上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二个是完善茶学教育体系,加大生产一线实用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三个是除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之外,要加大市场经营型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等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其数量要与产业规模相匹配。

第四个是茶学教育要“三结合”,专业正规教育与职业教书教育、知识更新继续教育、社会技能培训相结合,教学单位与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经营主体包括工匠人才联合培训,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

第五个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特别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一个是人品和职业操守。第二个合作精神培养。第三个是吃苦精神培养。第四个是科学的工作方法培养。第五个是综合能力培养。

茶教育承载幸福生活

王琼

茶修教育之于时代,所有茶修文化的脉络和根基来源儒释道医的文化精神,在先祖的文化基因引导下,我们借茶修为,以茶养德,倡导每一位爱茶之人能够首先修养自己的内在德行和行为,通过茶修实现茶文化的传承。

茶修之于社会,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紧张焦虑的时代,希望真正藉由这一杯茶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通过泡茶、喝茶、分享茶的过程中放慢速度,放慢我们思考的速度,放慢我们做事情的速度,更理性清晰建立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秩序,安顿心神,减缓压力,重组时间。

茶修教育是泡好喝懂一杯茶的系列修习,从一杯茶上升到生命成长,它是开启自觉的成长之路,是培养生活的优雅情绪,是提升生命的能量温度。茶培训的未来充满光明,人人喝茶的时代到来,科学泡茶,健康喝茶更需要我们的茶培训、茶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提高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够把这样一份责任担当起来。后疫情时代的观念改变,我们更多的社会、个人乃至于家庭都需要自我安顿,需要心灵成长,也需要灵魂回归,所以这杯茶在这个时代无疑就承担着一份时代的使命。国家倡导健康优雅生活,茶教育、茶文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趁势而上。

圆桌对话

ㄧ教育新政下茶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ㄧ

2021年即将结束,在岁末年初,既是总结又是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面对当下的茶教育发展现状,嘉宾们在余悦先生的主持下展开圆桌对话,共同探讨茶教育新政策下,“茶高校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拓展茶教育发展新方向”、“各地区茶教育启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茶培训的新发展方向”多个茶教育热点问题,为大家传达行业的前沿观察。(注:以下为内容摘要,非圆桌对话全部内容)

  

1

茶教育新政策下,

茶高校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拓展茶教育发展新方向

曹藩荣:现阶段茶产业发展要求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产业发展,这三大块要统筹综合。教育部提出现在的本科人才培养要四新,其中提到新农科要把农文、农理各方面结合起来,培养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专业人才,这是总的方针政策。

随着茶产业链的延伸,要加强产业链延伸所需要的知识,加强茶的文化服务和经营管理,培养综合性人才。我们还要多学科地融合,与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茶叶的智能化、机械化等多学科结合。茶产业发展会遇到劳动力瓶颈,寻求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农业、智慧茶园,智慧茶业是必由之路。

2

教育新政与“双减”政策

对澳门茶教育的启发

陈佩兰:澳门是一个不产茶的地方,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澳门曾经是丝绸、茶叶、陶瓷的出口港。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我们喝奶茶、咖啡很普遍。对于中国茶,在这几十年才知道普洱茶有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我们从事教育已经十几年,每一年我们都有两个比较大型的活动,一个是茶艺,一个是国际茶文化嘉年华,搭建学员展示自我的平台。未来我们希望大家来到澳门,跟我们分享更多的中国文化和教育,也希望澳门可以通过比赛,推动年轻人宣传城市,传播城市文化。

3

依托教育新政

工夫茶的传承创新

叶汉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也要跟着时代进步,制定科学理论标准,把潮州工夫茶艺进行城市化。潮州工夫茶不是只是潮州的,它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一个系统,潮州工夫茶艺只是整个系统里面的一部分。潮州工夫茶怎么冲泡?这杯茶是冲茶人的作品,所以有茶摊艺术,除了欣赏整个过程,还要欣赏最后的结果,这杯茶得喝起来非常舒服。

我们现在在完善整个工夫茶体系的标准,更好推广、传承潮州工夫茶文化。从技能来说,什么是工夫?功夫和工夫怎么区别?功夫只是技能,就是习武的技和能,如果各种技能叠加就产生新的维度三维,三维就是艺术就是工夫,如果各种工艺的叠加就是四维就是茶道,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茶艺而已,还没有到茶道,当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我们才能达到茶道的境界。我们的目标是做好茶艺,仰望茶道。

4

教育新政和“双减”政策

对茶培训的新发展方向

冷雪:第一种是场景化培训,我们把茶的培训分为社交培训、职场培训、办公室培训包括餐席的培训,它的场景化带入非常强。第二个需求化培训,面对不同的人群需求培训不一样,针对每一个人群都制定一个培训体系。第三个是创新培训,创新是传承再创新,包括我们做的高级茶艺礼仪培训师课程,包括全国发起的茶会形式。第四个是裂变式培训,我们通过培训课程加盟伙伴,建体系、建路径而且可验证、可持续,把正确有体系、可复制的能力培训出去。第五个是沉浸式培训,如果一个家庭一周能抽出30分钟时间陪你的父母、先生、孩子喝茶,你的家庭会变得不一样。

我希望未来大家都是以不断持续创新的能力带动茶行业的培训,从我们自身的体系升级做起,不断地拿到更大的客户量。你是茶馆馆主的话,最后还是要培训自己的能力,茶行业的培训未来对于我们非学院派的老师而言,我们的时候到了,未来可期。

现场互动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提问:茶道有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的茶教育应该以茶道教育为主。我觉得茶文化是一个饮茶方式,中国对于世界影响最深的是奶茶法和点茶法。点茶法一共有10个级别,其中第10级列入一个比赛项目,澳门的陈会长在中国奶茶的传播方面有什么样的想法?

陈佩兰:点茶是中国传统几千年文化对喝茶或者朝代演变的缩影。我们澳门人从喝奶茶开始,是喝奶昔中的奶茶,和点茶不一样。我们今年在国际茶文化嘉年华也表演了点茶,把宋代的戏剧表现出来,让更多澳门朋友了解点茶文化,推动茶礼、茶德、茶艺到茶道的传播。

提问:我想问一下叶老师,我也在教授工夫茶,工夫茶道是对现在影响非常深远的一种饮茶方法。我和学员进行教授,也会让他滚一下杯,这是很重要的茶道方法,未来在点茶推广方面可以做什么?

叶汉钟:标准我认为只是一个起点,还可以再完善更广泛一点。点茶我们讨论也很多,每个地方的理解不一样,宋代的点茶谁也看不到,只能从书上理解,每个人理解也不同,茶百戏其实就是小把戏,在娱乐中得到快乐,让人短时间得到快乐。点茶是很好玩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做,要求不高,从这些基础推广,让人家慢慢喜欢,让别人去完善你,工夫茶也是这样。

提问:我是来自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茶叶是中国影响世界最重要的植物饮料,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输出在历史中也是比较薄弱,我们作为茶文化一线的工作者,应该怎么样推动中国的茶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更多的人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余悦:第一个是中国茶文化走向东方茶文化圈或者汉语文化圈很早,起码是唐代。第二个要针对现代社会和人存在的身心问题,像我们中国这种品茶方式最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三个是你怎么样影响国外对于中国茶文化、对于中国很多事物有兴趣的人,首先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粉丝,他会很乐意帮助你传播中国茶文化。第四个是年轻人的创造力、活力、激情,你们善于让年轻人理解沟通,把我们老一辈人不具备的能力发挥得更好,茶文化的未来一定在于年轻人。

提问:我是从天津过来的,天津一年没有进行茶艺师方面的认证,因为第三方机构一直没有出来,这是第一个问题,我想知道全国哪些省市在做,做得比较好的?第二个问题,现在是否允许其他省市的人跨省市进行学习和报考?原来的茶艺师都是五级制度,现在有的省市有可能是六级制度,原来到一级是最高级别,这些问题我问了很多同行和朋友都没有给我一个具体的答复,我想问问几位老师。

余悦:第三方评价所依据的是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到目前为止政策如此。各个省可能不太平衡,审查也有一个过程,有的省可能走得前一点已经开始了,还有的是试点单位,至于级别、等级到目前为止还是五级,国家所有职业技能都是五级,这个证书国际上也承认,因为它有外语证书。刚才提到会不会出现比一级更高的,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文件,我们一切以中央的文件为准,以国家的文件为准。

主持人:最后两个问题留给线上的朋友,这位网友提问曹教授,学院派和民间派怎么进行互补和结合?问到冷雪老师的问题是,作为茶馆的馆主如何经营人脉?

曹藩荣:学院派和技能教育是互补的,人才培养是学院派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是非学历教育,这两个层次学习的内容不一致,没有矛盾,可以相辅相成。学历教育主要是培养茶行业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这是学院派的培养目标。同时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也参与了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多项技师级证书。学院派创新人才、应用人才也要有技能,出来社会之后更适应社会,这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很好的融合。

冷雪:这个时代不是坐等客户上门的时代,现在是请进来再走的时代,请进来是从静态店到动态店,从动态店到生态店,你运营的不是产品,你运营的是客户,培训能力和做活动的能力是必须要打造的,这才是人脉的能力。一个是线上,运用视频号、抖音、快手等渠道推广把中国茶,打造知名度。一个是异业联盟,你不要只想你自己,和保险公司、银行、4S店都可以做活动,一个月做两场活动,一个活动30个人,一个月60个人,一年700个人,动起来,做起来,才是增加人脉必须要有的能力。

签约仪式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茶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茶人、茶教育从业者的努力。借此次论坛的机会,特举行“华巨臣集团&上海交通大学茶产业研究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将就茶产业、培训、科研、产品创新、营销管理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更好地服务茶产业上下游的消费者以及B端客户。

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飞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培训部主任陈雄中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揭牌仪式

ㄧ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ㄧ

此外,现场还举办了“华巨臣集团&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将以市场为导向,共建校企合作学生实践基地,以特色产业和优势学科为基础,校企合作深度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共同进行学科研究、产学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国茶产区。

图片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飞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艺科学院研究所曹藩荣进行揭牌仪式

至此,CTE2021中国茶教育论坛圆满结束。未来,华巨臣也将继续携手全球茶人,通过形式多样的茶教育文化活动,为茶文化传播,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未来2天,更多精彩,尽在第25届深圳秋季茶博会!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带一路”十周年,茶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从未止步!

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外方领导人夫人应邀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观看非遗表演现场,出现了一组胭脂红釉盖碗,格外醒目。

10月17日,历史的动脉——“一带一路与万里茶道”实证研究成果汇报展在北京开幕。展览共分为世界茶故乡、茶道通万里、共饮一杯茶和复兴在路上四个部分,用500余件(套)文物讲述了万里茶道以及中国茶联通世界、兼收包容的历史。

观众在展览现场拍摄展品

关于“一带一路”,你了解多少?

“一带一路”对茶产业有哪些影响?

“一带一路”十年

01

What

2013年9-10月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二者合称“一带一路”。

02

Where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

03

Who

10年来,“一带一路”上已明显地实现了经济联系、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和货币流通。已加入的国家有150多个国家之多,占世界197个国家的77.16%。

04

How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美四大洲,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

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 也秀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一带一路”让茶文化重焕生机

01

增加茶叶出口海外的契机

中国茶叶,既是饮品,更是文化的传承。

通过茶文化的传播,中国茶叶成为了一张特有的文化名片,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者。

随着全球茶文化的普及,国际市场对健康、高品质的茶叶需求增长,中国茶凭借其传统工艺和百花齐放的风味,打开了茶叶消费的新世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出海的过程中,一些中国茶叶企业通过积极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成功打造了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品牌形象。这为中国茶叶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也为我国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新机遇。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很多国家的茶叶需求是依赖于进口。我国茶叶种植种类较多,分布较广,能够满足世界各地的茶叶需求。

02

国家友谊因茶而紧密

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一度伴随着茶叶,沿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路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我国茶业资源丰富,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茶情有独钟。蒙古、俄罗斯及中亚地区,连成了一个完整的茶叶消费区。

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眼下,当年的万里茶道沿线已开通发达的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便捷的交通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的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

一条重焕生机的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新的合作机遇,绽放全新的生命力。

中华茶文化融入了儒释道文化的哲学思想,蕴藏着中国人民“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文化精髓,可以预见,中国茶文化的再次发扬,对世界经济文化融合,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发展都能起到正面积极作用。

03

茶文化构建交流舞台

茶叶贸易,也是一场深度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

中国人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内核。茶和天下,以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强大的软实力所在。

如今的“一带一路”,在融入近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中国的茶理念、饮茶习惯、饮茶艺术也传到了外部世界。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茶文化遍地生花,中国茶与茶文化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态,丰富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

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乌干达等国家有着大型茶园;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母株源自中国;日本的茶道文化源自中国;欧洲负有盛名的下午茶文化也因中国茶而诞生。

从古至今,中国茶被引入世界各地。中国茶文化仍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绎的海上丝绸之路

未来,以茶为媒的文化交流方式,将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沟通对话的舞台,蕴含中国人民宝贵智慧的茶文化,必将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化赋能茶产业发展!2023年茶文化有哪些高光时刻?

12月12日,习总书记在越共中央驻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会谈后,阮富仲邀请习近平进行小范围茶叙。近年来,茶叙正成为中国外交礼仪的“新常态”。在中越茶叙之前,中法茶叙、中印尼茶叙等多个茶叙外交均在今年开展,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借由各类活动的举办,正被赋予新的外交意义。

今年6月,习总书记便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讲话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传播奠定基调。近年来,中华文化也在发展中,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中国影视IP出海翻拍、网络文学走向海外,助推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朱刚群摄)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发展与国之大势密切相关,亦受整体文化产业驱动。放眼全国,茶文化宣传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回顾2023年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或可认识到,茶文化传播的深层含义。

以茶载道

茶文化发展再上新高度

2023年,适逢中国线下经济复苏的机遇期。10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61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7%。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互为依存的茶文化也随之迎来机会。在这过程中,各茶产区政府创新开展活动,助推茶文化再上新高度。

成绩斐然!

茶文化佳绩一览

国盛茶兴,近年来,中华茶文化远播海外,影响力持续攀升,单单2023年这一年,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的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无疑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茶界一大盛事。茶主题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并非偶然,早在5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安徽歙县梯地茶园系统等6个涉茶项目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中国茶喜讯频传,这些殊荣的背后,是中国茶人世代传承、精益求精的精神。


△图片来源:说茶showcha

中国茶在“世遗”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全国各茶产区相关茶文化基地的成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福建省为例,日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科技教育项目名单公布,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体验园等3个涉茶项目位列其中;同时,5家茶文化基地跻身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茶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福建省外,广东凤凰谷茶旅综合体等5个茶相关案例也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体验园来源:武夷茶天下

茶聚八方客

彰显茶文化魅力

中国茶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路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友人的关注和喜爱。从展览方式到结合体验,在传承茶文化的路上,茶界活动不断创新,勇开先河。

在今年3月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及福建、江西等九省(区)文物局联合举办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活动,通过“茶的故乡”“茶播万里”等四个部分,生动呈现从中国韵味到西式风情,重现茶传万里的贸易之路。同样,2023首届中国淄博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展示涵盖六大茶类、茶器具、工艺品等,为茶人进行茶文化交流营造优良环境。

△“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来源:湖南博物院

随着现代人的情感诉求增加,以“物”为载体的活动形式,也在悄然变化,“体验式消费”正逐步爆红市场,瞄准消费者需求,更富有“体验感”的活动也在应运而生。诚如第九届多伦多茶文化节、中国·三门首届茶文化节暨“三茶统筹”启动仪式等活动,借由茶文化雅集、茶艺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形式更符合当代人多元化的需求。

△第九届多伦多茶文化节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总领馆

在茶产业持续彰显民族文化影响力之际,中国茶文化正在稳步迈向国际市场。今年5月,联合国《国际茶日》邮票发行,凭着该邮票展现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叶、茶壶和茶道。这也是联合国首次为“国际茶日”发行主题邮票,中国茶文化已然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认可。


△《国际茶日》邮票版张来源:中国集邮报

此外,今年中国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希腊、韩国等全球47个国家举办,其通过影像、非遗展示、文艺表演等形式,让海外受众体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也让中国茶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

△“茶和天下·雅集”启动仪式来源:中国日报网(杨小玉摄)

立足现状,可见茶文化已经迈上新台阶,展望未来,茶文化或将迎来新风口。11月,教育部提出,将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茶文化相关课程,积极申报相关本科专业,大力培养服务茶文化相关产业的高素质人才。未来新一批茶文化人才的涌现,或将为茶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探索“茶文化+”新路子

助推茶旅深度融合

据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3.69万亿元,旅游经济复苏显著。同样,多个产茶区的茶旅消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双节”假期,福建武夷山累计接待游客58.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6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3%。安徽黄山共接待游客82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1亿元,较2019年增长16.3%。而今年以来,陕西西乡万亩茶园累计带动大同镇旅游消费超100万元……

茶旅模式的发展,是各茶产业茶文化底蕴深厚的侧面反映,以及对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吉首市湘西黄金茶文化旅游节、第四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2023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茶旅活动接连开展,也让茶文旅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拓展茶文旅的国际市场,全方位展现茶文旅资源。

△第四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茶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对地域茶文化历史底蕴的发掘发扬,此过程中茶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因此,要辩证看待二者,在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的同时,打造茶旅新经济。

茶文化,作为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整个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相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每一次的茶叙外交、每一场的茶事活动、每一轮的文化出海,都是一次对中国茶文化的解读与传播。展望未来,期待茶文化不仅仅是在国内继续深化与拓展,更希望其能跨越国界,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交融,继续书写其辉煌的历史篇章。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