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108培育技术

找到约13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广东省农科院茶研所联手华顺农林,建设茶树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

为充分利用我省优势茶树新品种,促进广东省茶树良种化进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梅州市华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全省茶树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助推我县和我省茶产业高质化、多元化发展。

在棉洋镇平安村华顺农林有限公司的生态茶园苗圃场,场里种植的正是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最新茶树品种“丹妃”,工人们双手在茶垄上翻飞,仔细地将鲜嫩的芽叶采摘入篓。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吴华玲研究员正热情地与采摘员进行交谈,详细了解“丹妃”生长情况并认真介绍该品种的特点。据了解,利用短穗扦插技术,“丹妃”经过2-3个月就能发根并长出新芽,历经10个月时间就能达到国家茶树种苗出圃标准,出圃率高达95%以上。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广东农科院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育种室主任吴华玲:这个“丹妃”是我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研究所近几年选育的一个最新品种,它主要特点就是芽叶顶端的嫩叶全年都是紫色或者紫红色的。它花青素含量非常高,花青素含量可以达到2.5%,是普通的绿芽品种的20多倍以上。

据悉,为了解决目前茶叶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化的问题,打好我省茶叶种业翻身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正在加快新优茶树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将茶苗繁殖基地选在华顺农林,正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条件,加上华顺农林的茶苗培育技术优势,非常适合茶苗培育。目前,该所为华顺农林提供繁育自主选育的广东特色优质茶新品种和新品系二十余个,包括:丹霞5号、8号、9号、英红九号、鸿雁12号等高香型茶树品种,及高花青素品种丹妃、高茶氨酸品种粤茗5号、高苦茶碱品种苦茶6号等特异功能性新品种(系)。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广东农科院茶研究所茶树资源与育种室主任吴华玲:我们广东农科院茶研究所这几年立足广东本土特色资源,我们陆续有准备有计划的储备了一批特异香型的、高花青素、高茶氨酸、高EGCG的特异功能性茶树新品种和新品系。我们现在所在的华顺农林有限公司,他们经历了很多年,有非常丰富的茶树育苗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一支茶树育苗的人才队伍。把两家的优势整合起来,把我们的品种和技术输送到公司,然后由公司进行快速的繁育、示范推广。

目前,在该基地培育的茶苗不但受广东客户的欢迎,还畅销广西、贵州、福建、云南、陕西、海南等多个省份。据了解,华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是至目前为止全省最大的一家茶苗生产企业,占地面积1300多亩。除广东本土红茶、单丛和客家绿茶品种外,茶园还繁育生产紫娟、中茶108、黄金芽、龙井、郁金香等外省优质品种,年培育茶苗3000多万株。

记者:吉文波、陈广文,实习记者:钟瑜珲

图文来源:五华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西湖龙井、乌牛早,谁是孙子谁是爷?

记得三年前一位茶学老师在一个授课视频中煞有介事地讲解“乌牛早”与“西湖龙井”的区别,这位茶学老师很年轻,我私下问她这是哪里学的茶知识,她说:跟她老师学的,难道哪里有不对吗?.......

几天前我偶尔在一个茶叶群里有一家做西湖龙井的在推销她家的茶,并给群内人传播她的茶知识,我一看,靠!三年前的那个错误知识点还在传播.......

本来,这属于小儿科的茶叶知识点,但为了更多的茶小白以后不被这些“老师”们所误导,我还是给大家理清楚这个毫无逻辑的所谓“知识点”吧。

1、乌牛早

首先,乌牛早是一个茶树品种,一个产自浙江永嘉县乌牛镇的一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什么是特早生,就是很早很早就可以采摘,每年春天群体种还在睡大觉的时候它就可以采摘了,比群体种大概要早一个月或更早(看地域)。所以乌牛早这个品种,在全国各茶叶种植区都很吃香,采的早、卖的好,不管哪一个产茶省份,只要是当地每年第一次开园采摘的茶,那绝对是乌牛早。

不完全统计,共有10余个省100余个个县种植了乌牛早,种植面积大概在160万亩左右,相当于山东加江苏茶区种植面积总和的2倍,绝对是宇宙第一茶树品种。

乌牛早这个品种虽早,但也有弱势,就是发枝率不高,再怎么修剪也不容易成蓬,哪怕修剪成蓬后芽头稀疏也不粗壮,后期没啥产量。所以我们所见到的乌牛早茶园基本都是这样的,春茶采摘完后立刻修剪养树,每年只采一季春茶。

2021年2月16日浙江新昌的乌牛早(尚未到采摘标准)

这张是川黔地区传统单芽产区采摘标准,不带鱼叶鳞片

浙江茶区的采摘标准,短而粗壮,形似笋尖,美中不足是带蒂头采摘

乌牛早品种在它的原产地永嘉境内也称“乌牛早茶”,但加工工艺也是扁平型绿茶,说的通俗一点也是龙井茶。那为什么当地只称“乌牛早茶”,为的是为本地品种打广告,加持品牌效应,不想本地只有品种而无品牌。

2、龙井茶

再说“龙井茶”的概念,龙井茶是一个茶名,也代表着一种制茶工艺,是一种扁平型的炒青绿茶。

论龙井茶的出处,西湖龙井是祖师爷,它历史悠久、名扬天下,十大名茶排行榜始终是老大,还有自己的国家标准。

龙井茶龙井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概念,是指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区所生产的龙井茶。除了西湖产区龙井,还有钱塘产区龙井、越州产区龙井(包括新昌的大佛龙井、嵊州的越乡龙井)以及浙江省内其他产区(默认)。

论龙井茶的广义概念,是指利用茶鲜叶原料用龙井茶制作工艺加工的扁平型炒青绿茶的统称,但并非任何茶树品种都可以制成龙井茶,还是有品种适制性的。

西湖龙井产区有严格的品种认定标准,必须是辖区内的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三个品种,现在也默认中茶108 等几个中茶系品种,除了这几个品种其他的都不认。但是这几个品种加工成龙井茶也会有品种差异,其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并不能完全套用标准去衡量。

除西湖龙井产区,其他浙江省内产区就没有那么多品种束缚(按龙井茶国家标准4制作龙井茶的茶树品种可以是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定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这是一个很科学、很开明的标准,你看越州产区早期都是用乌牛早品种制作龙井,也不单是越州产区,包括钱塘产区、丽水产区、温州产区每年最早上市的百分百都是乌牛早品种制作龙井;其后陆续有平阳特早、龙井43、白叶一号(安吉白茶)、浙农117、群体种、以及从本地群体种里繁育出来的新品种,只要加工成扁平型炒青绿茶的都叫龙井茶,然后冠上地方品牌,如新昌产的(说标准一点是在新昌卖的)都叫大佛龙井,嵊州产的(说标准一点是在嵊州卖的)都叫越乡龙井。

由于龙井茶制作工艺所带来的香高味醇特性,让很多消费者特别喜欢,加上浙江人近十多年间的种苗推广、技术传播和市场培育,又出现了“黔龙井”、“川龙井”、“鄂龙井”、“赣龙井”.......

这些地方品种就乱了去了,除了浙江引出去的茶树品种,还有各省自己的品种,只要制作成龙井茶的模样,就叫“龙井茶”,遇到机灵点的,就叫“扁茶”。

绕了一大圈,我只想说龙井茶已经从原来的某个地域名茶,慢慢发展成一个制作工艺代名词。只有品质高低之分,而无产地贵贱之实。

我很讨厌有些人动不动会拿西湖龙井国标来参照对比其他地域的龙井茶,只会纸上谈兵讲身份论血统 ,丝毫不尊重市场现实。如上图表格拿乌牛早和西湖龙井作对比,好比拿一个可以加工任何形状的茶树品种,和一个已经加工好的名茶作对比,是不是很滑稽。在尊重现实的前提下,你要比也是品种对品种、工艺对工艺比、地域对地域来对比才对。比如拿乌牛早和龙井43比;拿机器的和手工的比;拿西湖的跟越州的比,这样才有科学性和可比性。

“硒”望秦巴满眼茶 ——安康加快推进富硒茶全产业链建设纪实

“硒茶飘香,天下安康。”在安康市平利、紫阳、汉滨等县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茶山比比皆是,每到茶叶采摘季,男女老少涌向茶山采茶。新鲜的茶叶变成各型干茶后,通过发达的物流网络,售卖到全国各地,在袅袅的茶香中,安康富硒茶口碑日甚。

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的于若木在考察了紫阳县茶产业之后,欣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此后的时光中,于若木又为安康茶再度题词两次,这为安康富硒茶走向全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隔20多年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听取了安康秦汉古茶恢复创新产品科研成果汇报后,亦欣然题词“丝路瑰宝、秦汉古茶”。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来到安康,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后,高度赞扬安康秦汉古茶的独特品质。陈宗懋和刘仲华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位茶院士,他们对安康富硒茶高度评价的背后,是安康茶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让“安康硒茶”,天下可品。

绿叶对根的情意:富民之路绿色铺就

从一片嫩绿的茶叶,到杯中的缕缕清香,茶叶,凝聚着来自山川原野的自然精粹。

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康市约有茶园3万余亩,年产茶叶640吨左右,是“陕青茶”的主产地。彼时的安康茶种植面积并不大,很长一段时间,在全国各地的茶叶主产区,各种名茶如千帆竞秀,安康茶犹如明珠蒙尘,并不显得耀眼夺目。

然而天然富硒的秉性,注定了安康茶不凡的命运。在安康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发展之路的政策导向下,安康富硒茶迎来了重焕荣光的新机遇,全市由上至下,持续聚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研创新,为安康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夯实了基础。

按照“品种优良化、建设标准化、发展园区化、设施配套化”思路,安康市每年新建和低改茶园5万亩以上;培育出了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陕茶1号”,在大力推广以“陕茶1号”“紫阳群体种”为主的本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引进“龙井43”“福鼎大白”“中茶108”等适宜种植品种,目前已建成市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园10个,县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园20个,基本实现产茶县区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着力打造出全省茶树良种繁育优势集中区。同时,依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不断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形成了以紫阳、平利、汉滨等优势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岚皋、白河、汉阴等县的茶产业发展格局,紫阳县和平利县曾连续两年入选“年度茶业百强县”。

在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的产业规划中,茶树也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在安康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全市茶叶主产区以经营主体“十百千万”培育和产业扶贫“千村千园”建设为抓手,强化专业村镇建设,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力度,建立了茶企与强村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由点及面带动茶产业提质发展。

目前,安康市茶叶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21家。其中,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4家,市级规模统计企业92家,SC认证企业179家。同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联合发展,培育构建现代茶产业经营体系,全市有108个镇办发展茶产业,创建各级茶产业联合体16家,申报认定省级产业联合体6家,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40万人,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650余元。茶叶,真正成了助农稳定增收的“金叶子”。

科技制胜变道超车:安康硒茶走向风口

产量大范围增加的同时,安康富硒茶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安康市大面积新增的茶园中,主要栽种的“陕茶1号”,就是倾注了科研人员无数心血与智慧的优良茶种。

时间拉回到1992年,彼时已对茶叶颇有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王衍成开始了漫长的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在安康大大小小的山丘,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为了找到适合培育无性系良种的茶树母株,无论风霜寒暑,他都不忘走进大山,在无人问津的山谷,爬坡过坎,记录下每一株老茶树的位置,周而复始的选种培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日复一日的探索中,老家茶园里的一棵老茶树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汉滨区双龙镇龙泉村,目之所及的地方到处都栽上了“陕茶1号”,它们都是那棵老茶树的子子孙孙。如今大面积高产、优产的背后,是王衍成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研究追索。2013年,王衍成繁育的茶苗开始产茶,为了“陕茶1号”能够顺利推广,他研发了一系列实用技术。首创短穗黑色地膜打孔扦插繁育技术,发明的“扦插打眼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彻底解决了北部茶区种苗繁育的技术难题,为我国茶苗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年繁育种苗突破1亿株。

这些技术的全面应用,使得新建茶园成活率比过去提高30%,投产期由过去的3年提前到2年,促进了“陕茶1号”在汉滨区快速扩展,大幅度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效果。由于具有产量高、上市早等特点,“陕茶1号”成为众多茶农偏爱的心头好,在安康市所有新建的茶园中,“陕茶一号”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角色,以茁壮成长的身姿反哺这片土地,使安康富硒茶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双向提升。

而在以“陕茶1号”为代表的茶叶品类中,安康市茶产品的类别日趋丰富、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持续提升,已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多点开花,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千年茶韵耀秦巴:安康硒茶佳天下

让两位院士相继点赞的秦汉古茶,则是安康茶走向品质茶的又一大突破。2009年,福建人陈振华因为看中了安康茶的富硒品质,便千里迢迢来到平利县试制红茶,并于2010年成立陕西原生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采用平利县境内富硒原生态茶鲜叶为原料,研制成“金陕红”富硒工夫红茶。2016年,已对茶叶炮制颇有研究的陈振华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见到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距今2150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

敏锐意识到汉阳陵茶叶重要价值的陈振华,自此开始积极推动和参与古茶的研究。2017年,由安康市政府组织汉阳陵博物院、平利县政府和民营茶饮企业共同成立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支撑下,研发生产出了秦汉古茶系列产品。一杯脱胎于历史深处的秦汉古茶,带着富硒茶芽的一脉馨香,从安康飘向了全国各地,对弘扬安康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茶、科技茶、生态茶、富硒茶等诸多元素的加持,最终让安康茶进阶为品牌茶,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为安康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茶旅、农旅的深度融合,茶香环绕的农业园区,成为不少游客争相打卡游览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汉滨环瀛湖茶产业带、紫阳山地茶园观光带、平利长安生态观光茶园已基本建成,安康市15座茶园被评为美丽茶园,紫阳、平利两条茶旅线路被评定为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茶园已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和基本底色。

作为陕西省唯一入选百强地理标志的茶叶品牌,安康富硒茶连续两年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20位、陕西第1位,并获评“最具品牌经营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35.16亿元。

春去秋来又一年,安康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加快推进安康富硒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让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有了更多为安康富硒茶点赞喝彩的声响,这条让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品牌更响的“富硒茶道”上,更多“不负青山不负人”的绿色华章将被书写,引领生态经济发展的振兴蓝图也越描越精、越绘越靓。

来源: 陕茶网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