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制香片

找到约13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德创闽榕窨制茉莉花、星火燎原广开致富门

【闽榕茶业】

在我国茶行业面临茶店遍地、品牌林立、同质竞争日益加剧的竞争中,来自“八闽雄都、神州名府”的闽榕茶业有限公司,犹如一匹年轻的黑马,以一颗独具的匠心,所向披靡,向着诚信、有序、共赢的“蓝海”进军,冲出了低水平竞争的“红海”。关于闽榕茶业,近几年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有过很多报道。所以,一说起闽榕茶业的掌门人,业界的人都知道,他叫王德星,他也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德创闽榕窨制茉莉花

星火燎原广开致富门

———记闽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星

1

匠心茶韵 彰显制茶技艺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一句民谚道出了福州人对家乡的自豪与眷恋。都说家乡好,福州好在哪?作为“八闽雄都、神州名府”,福州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遗存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这里地上有三山形胜、闽江旖旎,史上有坊巷春秋、船政风云。一棵棵老榕树亭亭如盖、绿荫匝地,一盏盏茉莉花茶芳香四溢,散发着“中国春天的味道”......

茉莉花茶(Jasmine Tea),又叫茉莉香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其茶香与茉莉花香相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

茉莉花原产于古印度、阿拉伯一带,约2000多年前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早在汉朝陆贾所著《南越行记》就有关于福州大规模种植茉莉花的记载。在唐朝时,茉莉花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被誉为“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

福州茉莉花茶属于绿茶再加工茶,他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窨制的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他们通通都经营福州茉莉花茶,“京味”指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建省省会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福州古城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地理条件,造就了福州的人杰地灵,这里孕育了独具魅力的“闽王”文化,滋养着福州古城的千年文明,福州茉莉花与茶承载着千年历史,从唐朝走来,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一度成为皇家贡茶,新中国成立后,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就是用福州茉莉花茶接待外国使节,至此,福州茉莉花茶成为中国的外事礼茶。福州茉莉花茶是福州千年文化名城独有的城市味道,一度被国际誉为“中国春天的味道”。

据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德星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的特点在于复杂的窨制工艺,要想做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茶底和茉莉鲜花一定要讲究,优质的茶底需要充分吸收茉莉花的香气。但茉莉花只有在伏天的烈日下,它蕴含的芬芳才能凝聚到顶峰。而制作顶级的“九窨茉莉花茶”,只能从“伏花”中选取品种珍贵、产量稀少的长乐单瓣茉莉花。离开枝头的茉莉花活性依然旺盛,但这活性每分每秒都在流失,每当采完花蕾之后,接下来的工艺步骤都要精确到分钟来计算。在经历木铲抛花、手工养花与高山绿茶十二个小时融合窨制之后,茉莉花与茶分离,茶叶从此留下挥之不去的花香,完成第一次裂变。而要让茉莉花茶达到最绝妙的口感,则需要整整九次的窨制,九窨茉莉花茶要经过118道工艺、49天窨制而成,鲜灵浓厚持久,沁人心脾。“闻香精神爽,独特冰糖甜”是闽榕·福州茉莉花茶的魅力所在。

2

忠诚于世 永做良心企业

150年前,“五口通商”“福州港”将“福州茉莉花茶”运往欧洲、美洲、南洋等世界各地,福州茉莉花茶凭借”闻香不见花,特色冰糖甜“的口味广受西方人追捧,福州港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港口。对于国人而言,茉莉花茶更是信仰了千年的东方茗茶。从宫廷深处最受皇室喜爱的茉莉花贡茶,到新中国标准的外事茉莉花礼茶,再到久经不衰、风靡京城大街小巷的经典“京味儿”。

【闽榕茶业】的前身是由王仲串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创立的【大经茶庄】,经营地点为福州中亭路60号。民国19年(1930年)由其长子王书锦继承经营。1982年,王德星把握改革开放的契机,延续祖业成立"福州市城门敖峰闽榕茶厂",几经发展,成就今日之闽榕茶业有限公司。

王德星董事长,1963年2月出生,福州仓山人,清华大学EMBA,澳大利亚国立艾迪斯科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评茶员,福州市劳模、政协委员。现任闽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闽台王审知研究会名誉会长、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州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

他1983年进入福州城门花茶总厂担任业务员,1986年受任福建敖峰闽榕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一职,2009年5月进修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艾迪斯科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荣获硕士学位,1997-2011年担任福州市政协委员,2015年被福建省政府评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人的一生要专注做好一件事,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做好福州茉莉花茶,是我们一代福州茶人的追求。”茉莉花茶制茶大师王德星说,王德星带领的闽榕人将更紧密地把生态资源保护与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世界级茉莉花茶,让闽榕“冰糖甜”的福州茉莉花茶飘香世界。

闽榕茶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在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2014年具有千年传承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中国文化部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榕帝封江茉莉花种植基地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一级保护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三十余年来,闽榕茶业通过继承传统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外,通过不断培养技术人才,在技术研发上积极创新,发明了“一种单瓣醇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并已成功申请专利。目前,闽榕茶业专注培养了有王德星、陈光富、严锦华、陈晓峰、陈威威等九位福州茉莉花茶传承大师/传承人。

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对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卓越贡献,公司创立三十九年来致力于福州茉莉花茶的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现系“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崟露”商 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崟露牌茉莉花茶荣获“福建名牌农产品”、“福州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一种单瓣醇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专利号:ZL 2009 1 0044159.2)荣获“2014年度福州市专利奖优秀 奖”,“优选单瓣茉莉花及其在花茶窨制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同时建立 “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省茉莉花茶精加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4 年闽榕帝封江茉莉花种植基地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核心一级保护区, 2017年被评委福州市人民政府评“福州市十佳院士专家工作站”。

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对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卓越贡献,闽榕产品多次获得海内外众多奖项,先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选为 “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绿茶类茉莉花茶指定用茶”、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连续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星级服务赞助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指定茉莉花茶、2019举重世界杯赛暨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指定 用茶、“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官方指定礼品。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接待用茶赞助企业,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公司抓住国家提出的“物联网+互联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创新契机,公司携手消费者实现“跨越时空,共同圆梦”这一新时代目标而奋斗。

据王德星介绍,闽榕茶业公司始终以一颗至诚之心,追求卓越,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纯正、优质、生态、安全、健康的福州茉莉花茶产品。公司以国家专利为支撑,融合现代科技技术,不断创新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先后被评为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福建省政府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公司“崟露”牌于2018年荣获首届福州市知名农产品品牌、2019年福建名牌农产品等。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王德星非常的淡定,因为,他深知,每一份荣誉既是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又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更是一份责任。

说起闽榕茶业,王德星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他说,长期以来,闽榕公司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蒋有绪院士、福建省农科院、安徽省农业大学、福建省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共同开展专项研发,获评并建立《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省茉莉花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被评委福州市人民政府评《福州市十佳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福州、霞浦、寿宁、福鼎、安溪等地海拔800多米的高山,建立3万多亩纯天然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在福州帝封江湿地种植千亩绿色生态单、双瓣品种茉莉花示范基地,2013年该茉莉花基地荣获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14年帝封江茉莉花湿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农业部认定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全球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区,2014年被中国科协评定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被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评定为中国(福建)茉莉花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企业家肩上有了社会责任,王德星的视野更加开阔,在坚持的同时,闽榕茶业也不断创新,王德星带领团队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与需求,确立了公司的营销发展方向, 已着力打造以天猫和微商城为主的线上+线下体验的销售渠道新模式。目前公司已经为消费者设计出了“九窨宗师”系列和“ 双非遗”系列“老福州”系列等产品,其中“九窨宗师”系列包括“问鼎”、“开宗”、“承脉”3款高端产品面向福州茉莉花茶喜爱者和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双非遗”系列包括茉莉毛尖、茉莉银毫、茉莉绣球等共20款老百姓喝得起的福州茉莉花茶。

“好一朵茉莉花”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茉莉花茶一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的外事礼茶,备受国际认可。王德星认为茉莉花产业是非常大的产业,茉莉花茶的在茶叶品类消费中需求量最大,但是目前茉莉花产业针对面临着很重要的认知提升问题,包括茉莉茉莉花茶的口感体验的传播、鉴别、以及大众对茉莉花养生方面的认知。

3

砥砺奋进 致富不忘初心

谈到了中国茶,有一句经典名言:“酒逢知己千杯少,品茶品人生!”王德星说:“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是福州茉莉花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坚持产品品质,每一款产品都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SC食品生产许可的生产要求,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微生物进行严格的检测与控制,通过层层检验检疫,严苛地保证了每一泡茶叶的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福州茉莉花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今年7月13日上午,这首经典又熟悉的旋律回荡在福州市鼓楼区M17文化广场,福州市民以一场浪漫又温情的快闪汇演表达了对茉莉花的挚爱和对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期待。福州茉莉花茶领军企业闽榕茶业集团联手咪咕动漫、福建知名MCN大吕网络和M17文化广场在榕举办了迎世遗大会•福州茉莉花茶茶文化雅集暨闽榕茶业《九窨天香》原创沉浸式戏剧首演/ 微电影《莫离》首映发布会。据王德星介绍,《九窨天香》大型原创沉浸式戏剧及微电影《莫离》,将以唯美的古典舞蹈和舞台视觉、穿越时空的话剧表演、沉浸式的茉莉花和茶文化互动体验,以互联网思维运营模式和新媒体传播矩阵及传播方式,打造福州茉莉花美学馆、大众茶馆文旅融合新地标,引领东方美学新时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助推福州茉莉花文化和茶文化的复兴和传播。 “致富思源”。社会公益事业是个人或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也彰显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王德星作为一个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企业之所以能良好的发展和有今天规模,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得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厚爱。所以他自创业之始就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回报社会、奉献社会,认真践行着一名富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的善举义行。他先后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公司捐款捐物总计80余万元;2010年1月 心系桑梓情满教育向福州市敖峰小学捐献图书金额达40余万元;2010年4月王氏宗亲大会捐款捐物30余万元;2010年7月闽西北抗洪振灾捐助爱心款约100余万元;2010年12月 胪雷革命纪念馆捐资建设 20万元;2011年7月,王审知开闽圣王重建捐款4万;2011年8月公司助学捐资10个贫困学生捐款5万元,闽侯详谦慈善分会捐资10万元;2012年10月余英阳光爱心活动捐款捐物达20余万元 ;2012年12月捐助浦口村道路修缮款30万元;2012年8月公司帮助10个贫困学生圆大学梦捐献助学款5万元;2009-2012年为全国两会及福建省市两会提供会议礼茶共计900余万元。2020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防疫抗疫工作保持高度关注,王德星积极与福建省慈音爱心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慈善机构洽谈捐赠事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捐款捐物达50多万元。近年来公司为赈灾、抗洪、捐资助教、修缮建设等捐资捐物累计达1300万元。

王德星董事长是一个有所专注的人,平和却有力量,清醒的自我认知,内心坚定,为专注的事情执着到底,为热爱的事物极致的追求完美,他的节奏或许慢了一些,但耐性超强,做出的东西也特别精致。就是这样,一直活到淋漓,乐到极致,便是匠心所在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北京、河南、陕西)

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公布了五批,茶出现在每个批次中,包括了北京、河南、陕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15个省、直辖市在内的44个项目,其中传统制茶技艺39项,民俗类有5项。

2022年11月29日,从摩洛哥传来喜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15省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团申报、共同努力的成果,为增进大众对于该遗产项目的认知,接下来会共分五个篇章介绍15省44个项目,以凝聚民众共识,提高项目知名度。

北京

北京作为北方最大的消费中心、集散中心,把握着以西北、东北、华北的花茶消费市场。

北方人喜欢把茉莉花茶称作“香片”,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虽然北京不产茶,但却是北方茉莉花市场茶叶消费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张一元、吴裕泰这样传承百年的茶庄,有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2008)和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2011)分别列入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花茶是将鲜花和茶叶置于一处,经过多次窨制而成的茶类。清代末年,张昌翼在北京开办张一元茶庄,世代传承,专门制作销售茉莉花茶。民国年间,张一元名噪北京城。澡堂、戏园的常客喝茶几乎都点名要张一元,京剧名家裘盛戎、马连良、谭富英等都是张一元的老主顾。

张一元茶楼门庭若市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张一元茶罐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时采用福建烘青绿茶(春茶)为茶坯,该茶吸香性好,香、味清纯,与茉莉花的香型较协调。该花茶的制作有10道工序,为原料验收(茶坯、鲜花检验)、茶坯处理、鲜花处理、茶花拌和、静置窨花、起花(也称出花)、烘焙、茶叶夹杂物处理、提花、匀堆装箱。

其中,鲜花处理又分为饲花和筛花。饲花是指先将花蕾进行摊放,以除去水分和青草味,当花温接近室温时进行堆花,再等堆温达到38-40℃时进行翻堆散热,如此反复摊堆3-5次;筛花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茉莉花开放,并对鲜花进行分级,以便按级对茶配花。最终窨制的成品,茶味与花香融和无间,制成的茉莉花茶具有“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特点。


静置窨花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蕴涵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是老北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清代,茉莉花茶产业初具规模,北京的吴裕泰茶庄创建于此时,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流传至今。

茉莉花茶是经多次用绿茶做坯和茉莉鲜花窨制加工而成的。其中,吴裕泰茉莉花茶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原则,其技艺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选择、鲜花养护、玉兰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热、起花、烘焙、匀堆装箱等9道工序。吴裕泰茉莉花茶只采用春茶茶坯,坚持茉莉花“三不采原则”,在拼配中适当增加茶坯占比,并且运用“低温慢烘”等独门技艺,最终形成了吴裕泰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等特色。



吴裕泰茉莉花茶包装


窨制拼合

吴裕泰茉莉花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深深扎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营养价值。其特色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独有的香气被茶客亲切地称为“裕泰香”。

河南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处于大别山、桐柏山结合部之北麓,淮河贯穿于该地区北部,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的中间地带,气候冷暖适中,适宜茶树生长。

据在信阳市固始县古墓中发掘出的古茶叶证明,信阳毛尖茶制茶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唐代,信阳茶即为朝廷贡品;宋代,信阳的茶叶交易总量占全国的1/5,成为当时的重点产茶区;清朝光绪末年,信阳先后成立了龙潭、元贞等八大茶社,茶市兴隆。1926年,信阳茶农改进了“熟锅”中甩条的手法和大茶把炒“熟锅”的方法,使信阳毛尖制作技艺更加成熟。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采摘、摊凉、炒制、储藏4大步骤,其中炒制又包含生锅杀青、揉捻、熟锅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再复烘8大工序。信阳毛尖鲜叶采摘以清明前,且晴天上午10点以前为宜。

茶园

炒制中所采用的“熟锅”甩条手法和大茶把炒“熟锅”方法是该技艺的一大特色,在熟锅杀青中,用手抓茶叶向锅的上边沿甩动,在滚落中成条索。制成的信阳毛尖茶以细圆挺秀,满毫匀齐,色泽翠绿为标准,茶水以汤清色绿、香高味浓耐泡、滋味醇香为最佳。

熟锅

信阳毛尖茶去腻消食、颐养身心,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制作技艺融入了他们的日常发展中,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陕西

陕西茯茶历史悠久、制作考究,也因为一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播出,为更多人所知晓。剧中孙俪扮演的周莹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嫁入陕西泾阳的大商贾吴氏家族,而茯茶正是吴氏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陕西黑茶制作技艺即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产业发展,让茯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沿着“一带一路”远销中亚、西亚及世界多地。广大茶农及相关生产经营者也伴着茶香踏上了小康路、致富路,茯茶的传承发展“花好月更圆”。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咸阳茯茶源起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从汉代开始,咸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北宋时期,茶商无意间发现茶叶中长出了“金花”(冠突散囊菌),使得茶叶口感、功效明显改善,所以进行摸索试制,遂形成了“茯茶”这种独特的长花茶。

到了明清和民国时期,茯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茯茶起初是散茶,后来为了便于驼队运输,在咸阳压缩茶叶体积,逐步把散茶制成茶砖,俗称“咸阳茯砖茶”,又称“咸阳砖”。茯茶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00多年。

制茶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一般要经过30多道工序,其中“发花”是茯茶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经过发酵自然生成的“金花”是形成茯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它与茶叶滋味、香气密切相关。科学检测这种益生菌能将茶及食物中的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改善人体对油脂类食物的吸收利用,是一种纯天然饮品。

文:赵燕燕 崔雅

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史】原来,140多年前芳村就是茶市

广东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氛围浓厚。广东在世界茶产业的历史地位重要,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各地茶叶经过广州销往世界各地;如今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省和流通大省,茶叶贸易最重要的市场,广州芳村是影响世界的茶叶“华尔街”,这里的茶叶近销国内各地,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世界其他国家,每年总交易额达到数十亿。

其实,芳村作为著名的茶市,由来已久。早在140多年前,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就参观过芳村的茶叶商行和制茶作坊,并留下了生动的文字和珍贵的照片,收录于《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一书中。

在江右岸的花地河下游,建立了不少茶叶商行和制茶作坊,对于那些对茶商和制茶过程多少感兴趣的读者,我现在愿意向他们作些介绍。

制茶

离开小河边,沿着被拥挤不堪的一排排小船塞满的狭长河道,我们登上石码头,来到一个庭院前,一些茶工正在院子里称量茶叶。我们走进一幢三层高的砖楼,一位这里的外国客户将我们介绍给这儿的老板唐庆清(译音),他指示一位雇员带我们参观。我们先被带进一座大仓库,里面堆放着上千箱新茶,随时等候商人们来检验。茶叶的检验过程非常简单,外国品茶师来后,先分堆选取若干箱做上标记,搬出来称重,并仔细察看,作为整堆茶叶的样本。如果挑选出来的样本经检查合格满意的话,那么,全部货物就无需进一步检验而装上船……

出口茶叶称重

参观了仓库之后,我们又来到另一座厂房,看到了中国珠茶的制作方法。首先在阳光下把新鲜的红茶叶晒个半干,然后放在手掌上,或是在平盘里搓卷;还有的放在麻袋里用脚踩,使茶叶卷起来;再摊放在铁盘上用火烤,待茶叶烤得枯黄以后,摊在竹盘上,将茶梗、坏茎等劣物挑拣出来。

广州的拣茶工

在这座大石屋里,我们看到了茶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生产珠茶所必需的劳动有着新奇和有趣的过程。我们惊奇地看见一组身强力壮的工人,每人只穿一条棉布短裤,四肢裸露可能是为了活动灵便。你刚看到他们的时候,简直想不出他们在干什么。是在工作?还是在玩?他们在房梁边或靠墙,抱着手臂,脚不停地在地板上来回滚动着一些直径有一英尺大小的(即像普通足球一样大小)的茶叶包。领我们参观的人证实他们是在工作,而且是很累的工作。工人们脚下装满茶叶的小包经过不断地滚动,最后成了球状。当茶叶卷得越来越紧时,需要把包松开,在袋口上把茶搓成螺旋形小卷,然后又重新滚动茶包。就这样不断重复地绞搓和滚动,直至茶叶完全变成一个个小珠。最后工人们把茶按质量分为不同等级,再烘干之后,加入香味和花球,就成了珠茶。

踩制香片和珠茶

为了看看外国品茶师是如何运用他们独特的科学方法工作的,我不得不渡河来到沙面(Shameen)一个美丽的绿色小岛……当我走进院子,迎面是一栋楼房,寓所在楼上,楼下是买办的房间和办公室;办公室隔壁是茶叶鉴定室,室内沿墙壁立着一排排整洁的架子,架子上摆满了不同尺寸的小圆锡盒,每一只上都贴有中、英文书写的标号和日期。这些盒子里装的是各种新茶和陈茶的样品,用来做口感、味道及形状等的比较,从而确定哪种可以销售。房子中央是一张长桌,上面摆着精细的白瓷盖碗专供品茶之用。通常把样品茶放入碗里,用适度的热水冲开,并用计时沙漏计算茶叶泡开的时间;这些完成之后,就可开始品尝。这是鉴定上品的最有效方法。

广州的一间品茶室

这间屋子的窗户朝北开,并有屏风挡住,使得只有少量光线照射进来,直照在样品茶桌子下方。桌板上的茶叶样品分摊在方形木盘上,在如前描绘的那种光线下仔细查看茶叶的颜色、制作、外观和香味。所有这些鉴定工作都是由受过专门训练以适于这种神秘艺术的人员进行的。这些专家所掌握的茶叶方面的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商业意义,因为经鉴定挑选的茶作物在国内市场上能够带来多少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专家本人的判断力。因此你可以看到,商人们为了预期利润,不仅在选择出口茶叶时严格把关,而且在装船前的最后一刻,也不能忘记采取有效措施,谨防欺诈行为造成的质量或重量上的缺陷。

(下图请翻转屏幕90°浏览)

1869年的美国旗昌洋行大楼。这白色围墙内的区域,也是16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准在广州修建的商馆所在地。

广州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口岸,这里曾云集了各国的商馆和洋行,而茶、丝绸和陶瓷也一直都是出口的大宗商品。

(编辑:晓林)

找到约13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