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整套茶县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区乡村振兴,茶如何扮靓角色?

开 栏 语

● 2月21日,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明确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核心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茶产业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小农经济特色在乡村振兴中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全国有千余个产茶县,其中337个国家级贫困县和百余个省级贫困县依托茶产业实现了脱贫。为服务产茶县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发展轨道,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实战指导,《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开辟《茶产业如何融入乡村振兴专家谈》专栏,特邀一批农学、经济学、茶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助力茶乡早日实现现代化。

做好乡村振兴中的茶文章

邓增永

先后获食品科学学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近二十年茶行业经历,多年大型茶企营销和综合管理经验,具有丰富的茶企战略构架和营销管理经验,创造了多个经典案例,是中国茶行业“小产区”理论与实践的首倡者,对行业保持着持续关注与思考。

▷ 引 言 ◁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安排。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长远目标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过去的脱贫攻坚中,茶产业在许多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征途中,茶也一定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风文明是保障。笔者主要从产业与文化角度,就茶生产、茶消费和茶文化三方面,侧重于发散而不在深究,旨在抛砖引玉,谈谈如何做好乡村振兴中的茶文章。

01

从茶生产角度的思考

自2001年来,中国茶叶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茶叶年产量为297万吨,20年时间增长了3.2倍。这一数字背后,自然是中国多地茶园面积的快速增长,以及茶产业的整体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将来应重点关注如下五点:

1.产业定位。

第一,切合当地情况,而不要脱离实际。比如,一个基本事实是,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够或需要卖到全国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来明确当地茶产业的定位,就可以避免盲目。

第二,重视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茶叶良种的推广,有其积极意义与价值。不过,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丰富多彩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特色,在推广良种的同时还兼顾到群体中的保护,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也是为了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大面积单一品种或趋同。

2.品牌传播。

第一,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在中国茶叶年产量接近300万吨的时候,我们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茶叶的营销和品牌传播。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常见的做法。不过,打造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却不是一两个动作而是系统工程。就笔者观察而言,不少茶产区政府在这方面没少走弯路。

在笔者看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有七个关键要素:优秀的产区资源禀赋、共同的品牌基因(包括相对的品质一致性和相对标准化的工艺技术)、显著的差异化、明确而清晰的定位、足够的产业规模、良好的产业生态(包括政企商协力和产学研共进)、持之以恒的推广。

第二,作为地方名优特产推广。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或需要大力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有些茶叶定位于作为地方名优特产推广,或者定位于大宗茶或原料茶销售,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政府、协会的公关传播。考虑到茶叶以小农户种植生产的基本特点,同时政府、协会在公信力方面的优势,所以建议产茶区政府、协会系统考虑以新闻发布会、开采节和品牌推介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活动,并以融媒体方式传播。比如,2021年3月9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等单位介绍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有关情况。这种发布会提供了大家关切的信息,同时对于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传播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3.人才队伍。

我们经常会去想象要做多少多少事,但可能最终却在人才队伍方面卡了壳。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茶叶因为涉及链条长和关联方面广,而使得人才队伍建设更显重要。

第一,加强技能培训。一是生产技能,如茶叶种植技能和加工技能;二是营销技能,如产品价值与卖点提炼,茶园基地与产品拍摄,微信或抖音平台持续推广等。第二,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合办茶叶训练班。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但重点在于综合系统培训与提升。第三,为专业人才引进提供支持。比如,可以为茶学本科及以上人才提供津贴或安家费等形式,吸引产业发展紧缺或重要人才到茶产区和茶企工作。

以上三方面,可以政府专项资金的形式来提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立人才引进基金,聚合社会力量为当地茶产业引智。

4.扶持龙头企业。

从产业发展角度,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非常重要。过去多年来,政府都有不同形式的项目资金,支持茶企的基地建设、技术改造等。这方面的重点,一是持续加大力度,二是不断提升支持的广度如从生产到营销,三是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如提高配套要求和加强验收考核。

5.茶旅融合。

茶旅融合在过去几年一直是产业的热词,同时看到了这方面的长足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茶旅融合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推动,而不能流于搞形象工程。茶企毕竟不是专业旅游企业,所以从茶企角度而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茶旅有机融入企业整体经营,比如,是作为独立盈利项目来运营?还是作为品牌推广窗口和招商的手段?或者仅仅是希望卖点茶叶?另外,要破除重建设轻运营的思想,对于已建成的茶旅项目,要尽可能与当地旅游结合起来推广,同时可与外地的专门茶旅或研学机构合作。

02

从茶消费角度的思考

通常谈到促进茶产业发展,我们往往习惯于从茶生产角度谈得多,对于茶消费谈得少。而茶产业发展根本的、持续的拉动力量,在于消费。

1.大力推动茶消费。

第一,做好饮茶与健康的宣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宣传,二是恰当宣传。茶是健康饮品,关联到器具空间,可以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许多人对于茶的健康属性仍然认识不足,需要持续不断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

第二,本着市场导向原则,不断丰富和创新产品形态。从产品角度,茶叶消费远远不仅仅是原叶冲泡,更不仅仅是芽头茶作为名贵礼品。具体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以及销售能力来展开,毕竟理论上可以做什么和实际上能过做什么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在此想强调的是,不要仅仅盯着高价原叶礼品茶市场,商业毕竟是乘法,销售额最终不仅仅与销售单价有关,更与销售量有关;多从消费者角度琢磨,不断顺应消费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不断推出各种让消费者喝起来放心、方便而且真心觉得不错的产品。如果大家都能在这方面不断着力,那么茶叶消费市场的引导和培训将有望上新台阶。毕竟,在目前而言,中国饮茶人群比例并不高,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算大。

第三,诚信经营。中国茶目前的总体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虽有众多地理标志产品但客观上保护不足的现状,使得诚信经营变得更为重要。如果说“买家不如卖家精”说的是一种普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那么在茶行业而言则更容易走向极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岩茶”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茶行业不是不可以有高价茶,但“天价岩茶”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而是带来了诸如以次充好和质价不一等问题。做好诚信经营,一是行业从业者和协会自律,二是政府加强监管。

2.大力推动乡村茶消费。

乡村市场市场规模大,目前14亿人口中,5.5亿在乡村。作为单纯茶销区的广大乡村地区,其茶消费总量与结构与城市存在显著差异,但产品结构有升级空间,市场规模有扩大潜力,尤其是大宗茶的重要市场,值得更多企业重视。而作为茶产区的广大乡村地区,不仅仅是茶产区,同时也是重要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不少产茶乡村,往往看到的是茶器不配套,泡茶不讲究,喝茶量不大,消费习惯不稳定。因此,我们在重视城市茶消费的同时,也要更重视乡村茶消费。

因此,可以从大健康角度发动饮茶与健康的科普与宣讲,并倡导以茶代酒;还可以由农业局、茶叶局或行业组织牵头,与茶具生产企业对接统一定制,以团购模式降低农户采购成本,推动整套茶具进家庭。类似可琢磨的点很多,最终都是如何促进茶消费。乡村茶消费的发展,也将促进乡村茶产业的发展。

03

从茶文化角度的思考

茶文化不仅仅是城市里的事,乡村也不仅仅是只有茶风俗,中国茶文化完全可以在乡村振兴的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把茶文化展示中心建到县乡。

虽然目前一些主要茶产区已经有了一些主题茶博馆,但茶文化在乡村的传播和推广仍有待大力加强。笔者认为,在许多县市,都可以考虑建设茶文化展示中心,让尽可能多的人方便地接触和了解中国茶文化。在茶产区县市和部分茶小区,可融入地方茶文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乡镇,则可采用简洁布展的形式,布置茶文化展示中心。

2.把茶空间建到乡村。

可以在村委会和自然村因地制宜建设乡村茶空间,作为乡村茶文化活动室或乡村茶书馆,这对于促进和谐家风建设、促进邻里交流和促进优良乡风建设,都有望发挥积极作用。这方面的基本考虑点是,将茶融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并最终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3.组织茶事活动。

在乡村积极组织各类茶事活动,比如“寻找最美乡村茶空间”、“寻找最美乡村茶艺师”,或推选“优秀茶文化志愿者”、“茶文化推广大使”,或发起“我为父母泡杯茶”等活动,促进乡村茶文化发展。

以上三方面,如能有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或发动和联合企业一起来推动,对于推动茶文化走进乡村,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做好乡村振兴的茶文章,不仅仅可以从生产角度考虑,还可以而且更需要从茶消费和茶文化角度来考虑。以茶消费为导向、以茶文化为助力、以茶产业为主体,聚合政府、企业及其它多方资源与力量,统筹规划,分步落实,不等不靠,积极行动,乡村振兴中的茶文章,将大有可为。.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何玉开:匠心做茶五十载 推动昭平茶发展

  何玉开指导工人采摘茶叶。左德强摄

  5月初,昭平县走马镇福行红茶叶基地,漫山遍野的茶叶还是青翠欲滴,何玉开正在茶园里指导工人采摘上半年最后一批茶叶。“到5月中旬,金龟子、绿叶蝉、毛毛虫等茶叶的天敌就要来了,摘完这一批次的茶叶,正好可以修剪,让害虫无法大规模繁殖,这是降低病虫害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何玉开告诉工人,一定要修剪到位,让物理防虫起到最好的效果。

  何玉开是昭平县制茶大师,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近50年,在茶叶界桃李满天下,县里大多的茶叶种植基地和各类茶厂都曾得到过他的指导。他制作或指导制作的茶叶,在全国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无数,为昭平茶的传播和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2009年荣登“中国茶叶人物榜”,2012年被广西茶叶学会授予首位“广西茶业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被贺州市茶业协会聘为首届名誉会长,是昭平茶叶的领军人物。

  与茶结缘毕生致力于茶产业发展

  何玉开出生于1948年。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福建安溪的亲戚家做客,接触到那里先进制茶工艺,很是着迷。于是想方设法进了当地的茶厂,花了近3年时间学习制作乌龙茶的技艺。在学习掌握了整套制茶工艺和茶园大田管护技术回来后,发现乌龙茶并不适合昭平当地的发展。于是又辗转到浙江龙游,到了当时的小桥人民公社,花了2年多时间去学习绿茶加工技艺和茶园管护技术,从此走上种茶、制茶的道路。

  80年代,学成归来的何玉开先是进了文竹的茶厂工作,而后又承包了仙回公社茶厂,在桂林茶科所专家的推荐下引进了福云六号茶叶,并采购了20多万株分配到全县各个茶叶种植乡镇,还在仙回建立了茶树母本园,开创昭平茶树品种改良的先河。时至今日,在该县的23.6万亩茶园中,福云六号仍占到半数以上,茶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90年代初,何玉开举家搬迁到国营大脑山林场上洞分场,建设上洞茶场,并致力于高档茶叶研究制作。1997年在广东汕头举行的首界国际茗茶博览会上,何玉开炒制出了世界级的绿茶,一举夺得10个绿茶金奖中的2个,昭平茶锋芒初现。不仅于此,多年种下的1500多亩茶叶还解决了林场改制后200多名一线职工的工作问题和温饱问题。

  2005年至2011年,何玉开先后接受亿健、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聘请,再度全家搬到深山中指导茶农种茶,打造有机茶园,传授管茶、制茶技艺。2006年至今,亿健、将军峰等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在各类茶叶评比中,多次荣获“茶王”“擂主”称号,每次参赛,均有大奖斩获。昭平茶品牌的知名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发展基地引进新品种做好放心茶

  2016年,为了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茶叶基地,何玉开注册成立了福行红茶业有限公司,在走马镇福行村苏龙冲租下了近200亩土地,并引进了黄金1号,黄金2号、乌牛早、碧香早、中黄二号等一批国家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再次为昭平茶叶品质提升探索引路。茶园实行有机茶园标准化技术管理,努力打造放心可控的有机茶。

  沿着茶园的步道往上走,路旁种有紫薇、樱花、桂花、桃茶、杜鹃花等景观树木和名贵花草,还种有杨梅、枇杷、李子等果树。用何老的话说,他不想让茶园太单调,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四季花果飘香花果山,让茶园成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地。

  对于自己的茶园,何老很是上心,每天他都要茶园里走走看看。“采高留低,采密留疏,采内留外。”为了让茶园尽快成林,何玉开给工人定下了采摘的标准。长期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吴阿姨说,何老为了让工人按标准去摘茶,给工人的待遇很不错,基地里近30个工人,工作都很开心。

  “我爸对茶叶是真的很热爱,70多岁的人了,还早出晚归忙碌在茶园和茶厂之间,平时吃饭都要我们打电话提醒他才回来。自从有了自己的茶园和茶厂,不管是从种茶还是加工制作茶叶,他总是亲力亲为,并要求我们做良心茶、放心茶。”何玉开对做茶的认真,从事基地茶叶销售工作的儿媳骆家清体会至深。她说,何老为了让消费者都能喝上他们的茶,基地的茶叶定价也非常合理,保证普通消费者也能够接受,每年春茶,基地的茶叶一直处于脱销状态。

  培养人才推动昭平茶产业发展

  “贺州昭平是中国有机茶之乡,同样的茶树品种,在昭平种植,它的氨基酸、茶多酚等含量都要比其他地区要高出一成以上。”这是何玉开2018年10月7日在CCTV-2《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第二轮竞演贺州vs南川时对昭平茶的推介。

  “我这几十年都在做茶,福建、云南、江浙一带的茶主产区,我都走了个遍,我们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地力条件和生态资源方面都要比他们好很多,我们茶叶采摘期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早半个月,我们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作为昭平茶产业发展的推动和见证者,何玉开对昭平茶最具发言权。

  何玉开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全国茶叶产区有很多,虽然我们的茶叶品质不差,但缺乏知名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高,形成不了品质效应,很多茶厂走的是帮外省茶厂加工原材料的路,最终结果是我们的好茶叶,却成就了别人的品牌。”

  为了壮大昭平茶,何玉开在80年代就开始带头种茶叶、引入新品种,培养昭平茶叶的本土人才。近几年昭平很多茶叶基地在成立之初,就找何老帮做规划设计,面对邀请,何玉开总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服务工作。

  何玉开作为“昭平英才库”里茶产业的“首席英才”,他认为,昭平作为广西最大的产茶县,要做好这个惠民富农的大产业,除了政府层面要扩大宣传推介的力度外,必须还要打造品牌,紧跟市场步伐,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建设高标准茶园,走茶旅结合道路。而他,正走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路上。(左德强)

  来源:人民网昭平5月27日电

让绿叶变“金叶”——浮梁县“三茶”融合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春意盎然好时节,风起茶香迎客来。4月18日,2023中国·浮梁买茶节在浮梁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茶界专家、茶叶爱好者以及游客们齐聚浮梁,通过观茶海、品茶宴、游茶道、论茶学、购茗茶,亲身体验茶文化之旅,充分感受千年茶乡蕴藏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

浮梁茶历史悠久,距今有2000多年,在唐代就创造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的辉煌;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诗句流传至今。

进入新时代,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以及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浮梁县持续擦亮“浮梁茶”金字招牌,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文章,生动书写“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的美丽故事,使茶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浮梁现有茶园面积20.22万亩,去年,该县茶叶生产总量达1.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从事茶产业人数达6.2万人,人均涉茶收入1.38万元。

文化引领打造茶旅胜地

走进位于浮梁县鹅湖镇的高岭·中国村景区,“大唐茶市”景点让人回味无穷:沉浸式唐风表演,再现大唐时期茶叶开市和茶客斗茶的盛景;“茶圣”陆羽撰写茶经的历史故事,在这里被演绎得惟妙惟肖;世界各地的茶饮荟萃于此,各国茶文化争奇斗艳。

一场“大地艺术节”活动,让浮梁县寒溪村声名远播,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感受古老村落中的生活化艺术。正值采茶季,该村美丽的史子园茶海,又成为网红打卡地,人们纷纷用镜头定格这里迷人的绿、醉人的景。

浮梁县注重挖掘茶文化底蕴,以文化引领推进茶叶和旅游深度融合。以“瓷源茶乡生态浮梁”为定位,在原有景区(景点)植入更多茶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乡镇优势,规划建设了一大批乡村茶文化旅游线路。高标准打造高岭·中国村和史子园7200余亩观光茶园,推动茶园景区化种植,实现“茶园变公园”;着力打造新佳茶园、“昌南雨针”、广明茶厂等茶产业研学基地,开发集茶叶种植、管护、采摘、制作于一体的自采自制旅游体验项目。

“不用离城市太远,就能找到让生活慢下来的空间”,这是到过塔里茶宿集游客的感受。建于浮梁县江村乡深山密林中的塔里茶宿集,是一处以茶文化为主题,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和文化研学于一体的茶旅融合景区,被游客称作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游古茶道寻访百年古茶树,还可以体验到茶谷漂流、溪畔寻鱼、乡村酒吧、篝火晚会等快乐。目前,该县已将境内茶旅融合景区科学划定为茶山古村旅游度假区、浮北茶文化旅游区、东河瓷茶风光带等片区。

近年来,各类茶文化节庆活动在浮梁县如火如荼地开展。每逢浮梁买茶节、天祥茶号开山节、浮梁茶主题摄影节、春茶发布会,以及各类斗茶大赛、最美茶艺师评选等活动,浮梁境内便是人流如潮。

以政策激励实现茶旅创新。2022年以来,该县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茶旅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宣传推介、从业人员培养等给予扶持和补助。茶旅融合发展扩大了茶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接待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多亿元。

科技支撑提升品牌价值

记者在浮梁县峙滩镇流口村智能化茶叶生产车间看到,全新的智能化制茶设备正在运转,一片片鲜叶进入机器后,经过摊青、发酵,变成香气浓郁的干茶。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套茶叶初制、精制智能生产线,可实现数字化集成控制,只需一个人就可操控完成整套茶叶加工程序。

近年来,浮梁县高度重视产业、人才、技术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茶产业升级。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合作,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实施了有机茶基地建设,推广应用了绿色防控新技术,研发了茶叶智能生产线,多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促进茶产业绿色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茶园管理能手、茶叶加工技师、茶艺师、评茶师。在2023中国·浮梁买茶节开幕式上,浮梁茶团体标准、浮梁金砖红茶企业标准和浮梁红砖茶企业标准正式发布,同时发布的还有“浮小梁”品牌和IP形象。并且,举行了“浮梁茶推广大使”授聘、浮梁县乡村振兴产业招商签约与新茶饮供应链签约等活动。

“为确保浮梁茶产量和品质,全县16个乡镇、163个村,均已实现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和精度加工,接下来将围绕浮梁茶核心品牌,在加大茶叶生产和研发力度的同时,大力拓展营销渠道,推动浮梁茶‘走出去’,不断提升其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程龙告诉记者,目前,浮梁县采取“线上+线下+品牌专营店”的发展方式,力促浮梁茶品牌走向世界。该县已分别与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华文化促进会等建立营销合作关系;在景德镇、南昌、南京、郑州、成都等地开设浮梁茶形象专营店;在全国15个省(区、市)发展40多家经销代理门店;在天猫、京东、抖音、赣农宝等电商平台建立销售渠道。

一叶浮梁茶,千年富民业。浮梁茶产业正以文化为帆、科技为桨,扬帆远航!

来源:江西日报,冯 燊 本报全媒体记者 邱西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