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张天福茶叶

找到约567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元泰君参加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座谈会暨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座谈会

暨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

大合影
9月16日(农历8月18日)是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的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元泰君应邀赶赴福安参加此次会议,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对张天福老先生的怀念!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探索并走出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弘扬张天福茶学思想,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职教事业如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9月16日,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座谈会暨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在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茶叶学会、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座谈会,共同讨论弘扬张天福茶学思想,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促进闽台融合集思广益、厘清思路。


值此茶界泰斗张天福诞辰110周年之际,举办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主要是为了弘扬传承张天福老先生建教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及“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


除了探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本次研讨会还设有“张天福茶学思想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主题研讨会,世界最大红茶饼“鸟巢茶•坦洋工夫”展览展示,福安坦洋工夫茶品鉴会,“中华茶诗”茶文化书画展,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寿宁龙虎山国营茶场现场考察以及闽台两岸科教茶旅交流会等议程。


世界最大红茶饼“鸟巢茶•坦洋工夫”展览展示

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座谈会



16日上午,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座谈会在新校区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傅高升主持。



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冯廷佺校党委书记林浩云福安市市长钟宜国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恩发、福建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郑文美张老夫人张晓红女士等现场致辞。


元泰君与张老夫人张晓红女士合影留念



会后,所有来宾到张天福铜像前,敬献鲜花,全体人员三鞠躬,以此缅怀为教育和茶产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张天福老先生


这铜像栩栩如生啊~

REC

【俭清和静伴一生中国茶礼传天下】


我们都是张老的好学生!张天福老先生10多年前的秘书赖碧榕老师,特地从美国赶回来参加活动,令人动容啊……

校园考察:传承张天福茶学思想成果展

——“中华茶诗”茶文化书画展


接着,来宾到宁德职院新校区实训楼一层展厅参观传承张天福茶学思想成果展和“中华茶诗”茶文化书画展,成果展共分三个模块,85幅展板,生动描绘了张天福老校长的生平事迹、宁德职院的发展历程、教学系部设置以及杰出校友风采等内容。“中华茶诗”茶文化书画展向社会各界、师生及校友征集60多幅作品,是该校传承与弘扬张天福茶文化和茶学思想的体现。

天下茶人是一家,不分你我他……

元泰君与众嘉宾合影留念

当现场记者得知元泰君的企业是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便邀请代表企业讲几句话……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啦!

——梦顶张天福茶叶品种科技园

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

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现场

当天下午,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召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林世平从立足区情、创新机制、促进产教融合;产教对接,协同育人,促进人才培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教融合成效显著三个方面汇报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台湾茶协会原会长张连发、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陈荣冰、台湾亚太创意技术学院茶叶技术应用系主任蓝芳仁皆从不同角度回忆了张天福老先生的一生,以“论张天福茶学思想”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福建省创新创业研究院博士汤锐华就“三创”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看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感谢!

元 泰 君 有 感

茶叶人生】张天福老先生为中国茶业发展贡献一生!他因胸怀天下,得以从容走过人生百年,更培育出“俭清和静”的国茶精神,当之无愧的茶界传奇!活到108岁,张天福老先生用一生的寿数写完一个圆满的“茶”字,中华人雅称的“茶寿”!

荣神益人】写在参加“第七届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前夕。今天是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的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农历8月18日),元泰君应邀赶赴福安参加大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对张老的怀念!

始于2004年参加福建省工商联举办的光彩事业活动:帮扶互补、以富带贫、共同富裕,结缘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有幸认识了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或是命运的安排,或是自己在选择,竟然不知不觉在见证与参与中国红茶的复兴路上行走了15年。承蒙厚爱,在此期间的2007年8月18日张天福老先生在元泰红茶屋办了98岁的生日会,2010年在永泰同安镇建立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红茶),张老参加了历届的“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由第一届到去世前的第十一届),张天福老先生为元泰所出版过的5本著作写序,连续七年张天福老先生共为元泰君书写过7幅中国茶礼《俭清和静》以为鞭策!因为张天福老先生寄居福州实乃闽茶人的福气,不管是主动或者是被动,元泰君与陈安妮总会每月有一次走访探望张天福老先生的机会,感谢主,因茶结缘,幸福满满!

我辈茶人从先贤吴觉农、张天福等近代十大茶人身上学会了什么?今天的元泰君会说:张天福老先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要“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科学不是想当然,科学不是差不多”"做人要有时间观念"等等,让我们晚辈受用终身!

今天我们也懂得了什么叫伟大?什么叫了不起?为自己或者家族的事业而奋斗的人叫了不起!为人民、同胞或者进一步为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的人叫做伟大!以此文纪念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状元出炉!“张天福”杯暨第二十届“闽茶杯”(秋季)颁奖活动举办

12月21日,“张天福”杯暨第二十届“闽茶杯”(秋季)颁奖活动在福建福州举行。会议由基金会秘书长郑廼辉主持,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友致辞。

现场,对“张天福”杯暨第二十届“闽茶杯”(秋季)赛事历经层层筛选,评选出的4位状元、43位金奖、若干一等奖进行颁奖。同时,对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永春县苏坑镇政府,以及张文校同志颁发组织奖。

至此,“张天福”杯暨第二十届“闽茶杯”(秋季)鉴评活动圆满落幕,本次赛事旨在传承张天福先生“俭清和静”的茶学思想和对茶业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同时也得到了福建全省各地区的积极响应,获得了广大群众、爱茶人士的热情参与和高度认可。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根据2020年制订的“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奖励条例”规定,奖励福建省四所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茶学学科硕士生(专硕、学硕)、博士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含在线发表)茶学相关科技论文(发表时间从评选上一年的10月1日至评选当年的9月30日),共收到标注有“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科技创新基金(FJZTF01)”40篇论文申请,专利3件,经基金会专家委员会评审,获得一等奖论文32篇,二等奖论文8篇,二等奖专利3项。

活动期间,还对在基金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叶芳养理事予以表彰;对在三会基层工作站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许活泼站长予以表彰。

同时,举行了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第四次会议,福建省张天福有机茶技术服务中心第一届第九次会议。会上分别由相关负责人作年度工作总结及财务收支报告。

大会充分展示了广大茶人、茶企践行“三茶”统筹发展道路上不懈努力的拼搏精神,在团结奋进为茶产业发展的氛围中圆满完成各项会议议程落下帷幕。

△上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回顾张天福下放寿宁的那些日子

丁酉年6月4日,福建省农业厅退休干部、民革党员、省政协老委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省茶叶学会创会会长、被《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列为当代十大茶业专家之一的中国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州仙逝,享年108岁,也正好是张老乐享茶寿之年,安详地走完了传奇人生。生前,张老曾担任福建省政协一届和四届委员、五届常委,先后在政协各次会议上写了8次“兴茶强农富民”的论证与提案,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采纳。省政协原主席张昌平多次登门看望张天福老先生,并高度赞扬张老作为新中国早期的省政协老委员,以毕生精力为福建茶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本世纪初,张老三度到闽东山区寿宁县扶持茶叶发展,为闽东茶事作出重大贡献。

——题记

张天福(1910—2017),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祖籍福州。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国茶业界最著名的茶学、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业界公认的“茶学泰斗”。

1970年“文革”末期,包括张天福在内的省农业厅十位专家、学者,被下放到了号称闽东“西伯利亚”的寿宁县劳动改造。

张天福下放寿宁时近十年,返回福州恢复工作之后,只要寿宁这边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尽管岁数已高,他都不会拒绝。寿宁对于张天福来说,不只是“有缘”这么简单,他曾说过:“我在寿宁呆了九年多,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张老回忆起 “文革”末期那年,省农业厅的“造反派”曾说“保护右派,胆大包天,不能让地富反坏右留在福州过年,扔到寿宁县去劳动改造。”单位的“造反派”头头一声令下,这十位专家、学者,被当成“危险分子”押上一辆货车,送到了寿宁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寿宁方面不吃“文革”这一套,不仅没有严加管教,而是单纯地把他们当作专家、学者敬重,青眼相待,又送鱼肉又送青菜。张天福当时被下放到犀溪公社渡家洋大队洋头生产队,住在队长家里。县委书记秦光得到消息后,马上就做了安排:“怎么搞的,我认识的几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把他们下放在生产队,太浪费人才了。把他们分别安排到各自专业相关的部门去。” 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个多么大胆的决定,旁人都忍不住提醒秦光说:“押他们下来的头头,偷偷地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危险分子,要严加看管。”“他偷偷地告诉我们?!我大声地告诉你们,他们不是危险分子,他们是国宝级的专家教授。” 秦光书记不怕,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就这样,三个月后,张天福被调到县茶业局工作。颇具戏剧性的是,茶业局里的好几个人,都毕业于张天福在解放初期创办的“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可以说,他们都是张天福的学生。老校长受到的礼遇与关照,自然不言而喻。逢年过节,这里的村民干部也都会给张天福送年货和鸡蛋。

1970年至1979年张天福下放到寿宁犀溪、县茶业局和武曲龙虎山茶场,县茶业局老干部郭尧福曾经和张老一起工作过,他清楚地记得,在张天福的宿舍墙上,贴着“学、用、人” 三个大字。张老以此为座右铭,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当初,县茶业局打算把龙虎山的“五七”茶场建成丰产茶园,还要在茶场里安置一批知识青年。局领导找张天福求教,还没说几句,张天福满口答应:“好呀,这很好!”随后领导提出,希望他能够去那里做技术支持,张天福很愉快地同意了。到了茶场,张天福受到热烈的欢迎。茶场党支部书记兼场长王维椿对大家说:“我们全权委托专家张天福,负责茶场生产,全场职工,都要听从他的指导。张天福是茶叶专家,他来这里,场里有关茶叶的问题,由他说了算。哪怕说错了,大家也要按他的意见办。”张天福大感意外,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茶场职工深深鞠了一躬,来表达他对寿宁人民的感恩之情。

重温张老与寿宁茶叶结缘,乃始于那个荒诞岁月被错划为“右派”的蒙冤生涯。1974年夏天,已是64岁、下放寿宁4年后的张天福和14名从省城下乡插队的知青一道,进驻创办不久的龙虎山茶场。他在场里担任专业技术师,整整5年下来,张老带着这些“知青”上茶山,手把手教他们育苗、种植、修剪、施肥、喷农药、采茶、制茶,还编写教材,办墙报,又干了回教书育人的老行当。他负责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制作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技术领域工作。这期间,张天福抓住“等高梯田、表土回沟、病虫防治”这三点开展生产。在他的带领下,龙虎山茶场一度成为闽东最好的茶场,单亩干毛茶产量高达250多公斤。

1975年,龙虎山茶场又来了一批“知青”。新鲜劲一过,这些年轻人渐渐没有了刚开始的热情。张天福看在眼里,向王维椿提议:“我想向他们传授科学种茶和加工制茶的知识。”说干就干,张天福带着这些“知青”上茶山,手把手教他们育苗、种植、修剪、施肥、喷农药、采茶、制茶,还编写教材,办墙报,又干了回教书育人的老行当。和张天福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虽然待人随和,做起事情来却十分严谨,遇到别人做错了事,会当面批评。有一次县里请了几个安溪人来帮忙制茶,结果半夜大家犯困,休息的时候,忘了照看茶叶。张天福发现后,毫不留情地骂道:“你们怎么做茶的?香气都已经起了,要杀青了,人还在这里休息。”那时后,张天福被茶场里的人称作“狗精”,不过这可不是贬义词,因为他入道很深、鼻子实在太精灵了。

在龙虎山茶场,张老带领职工和知识青年推广科技成果,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丰产茶园,指导职工改进制茶工艺。他和茶场员工、知青们一起共同生活,一起打拼,呕心沥血、耿耿诚心,在这块倾洒了无数心血的热土上创造了奇迹,终使龙虎山茶场从创始的200来亩扩展到1000多亩;而且茶叶单产、质量、售价名列当时宁德地区第一。茶场连获省、市先进表彰,成为农业生产的样板基地。与此同时,他还建议生产“龙虎山牌”绿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寿宁茶叶长足发展。因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喝上产自寿宁的有机茶。每次张天福参观当年自己亲手参与创建的龙虎山茶场时,逢人就说:“我在寿宁整整呆了九年多时光,寿宁是我的第二故乡。”

除了龙虎山茶场外,张天福还到各公社、大队的茶场指导、帮忙。那时候交通不便,乡间全靠步行,张天福白天在路上赶来赶去,晚上还给茶场里的工人们讲课。他的那间小房间,经常挤满了人,没有椅子,大家就紧挨着坐在床板上、门槛上听讲。就这样,他在寿宁培养出了一大批茶界高手。

回忆起在寿宁的日子,张天福满怀深情,他说,“寿宁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寿宁高山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独特品质。”怀着对寿宁的深厚感情,张老一直有一个夙愿 :要在有生之年为寿宁再建一个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2011年8月19日,张天福他再一次踏进寿宁这片热土,在海拔近1000m的南阳镇龟岭岔路旁自然村山上的一片未开发山地,百岁高龄的他显得很兴奋,不顾旅途劳顿四处选址,一连三天认真察看地势、水源、土壤,询问气候状况。最终选择这里作为“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这也是张老通过实践实现了自己怀揣多年的意愿:为振兴寿宁的茶叶产业把脉寻方,谋划良策,开拓场面。

如今,可以告慰张老的是:这里漫山遍野绿景霓裳,成为以茶为植被、以茶为风景的一部崭新画卷,即将迎接寿宁高山茶叶春天的到来!

“我作为‘右派’下放,寿宁却将我保护起来。”后来,直临作古之前,张老仍念念不忘说起这件事来。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韦希成(福建福州),系《茶缘》杂志社)】

找到约55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