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黑紫砂壶吗

找到约9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为什么你的紫砂壶是黑色的?!是真紫砂吗?

黑色的紫砂壶

文丨砂海墨韵

 

老一辈一直传下来的说法是紫砂是五色土,但到底是哪五色却没有定论,而在徐秀棠先生创作的始陶异僧中,分别为,我在看到这件作品时,感到其中的黑色显得特别突出

徐秀棠 始陶异僧


紫砂壶有黑色的吗?原矿紫砂有黑泥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这个问题。

 

原矿黑砂

关于紫砂有没有原矿的黑砂这一点上,业内的争议很多,因为今天即使你去陶瓷博物馆,里面的泥料展示中,都没有黑砂料这一泥料。


黑泥堆绘花盆


而历史上则确有黑色的紫砂传器,顾老当年在故宫博物院鉴定时就有几件,“种花读书”款黑砂匜、“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等。


细节表现


按顾老的鉴定,黑砂这一泥料在乾隆时期有,在嘉庆、道光年间绝迹,之后的黑色紫砂多是在宜兴烧成后,再拿去烟台烧黑的。

行有恒堂 黑泥杯


包括我们后来看到的定王府行有恒堂的黑色凸雕花卉蝙蝠纹把杯,其也是嘉道年间的作品,这件作品可能是原矿黑砂,也可能是烟台烧黑作品。

 

而原矿的黑砂到底是否还有,顾老的说法是否正确,仍旧需要仔细探究。

捂灰工艺

捂灰的紫砂壶同样是黑色的,不过更多是泛灰的一种黑,捂灰是一种工艺,底料仍旧是原矿紫砂,多是紫泥,经过这道工艺的壶,其便会变换本色,漆黑黯雅,经久泡养更是油润乌亮。


捂灰 包金西施



捂灰工艺最早出现在清乾隆嘉庆时期,用来「补救壶身花泥」而创制而出的,是为了统一泥色,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调黑色的工艺


捂灰过程


将要捂灰的紫砂壶放入匣中,继而填满木炭粉,最后入窑烧制,铁元素与碳元素反应为氧化亚铁,壶身的表现就多呈黑色


程寿珍 捂灰掇球


清末民国时期的紫砂名家程寿珍更是钟情捂灰,当时他的掇球壶经捂灰之后,价格更是要翻三倍。

泥料调配

这一种黑色的紫砂壶,则是进行泥料的调配,在紫泥中添加,烧成之后多呈现黑色,这类壶在如今比较多见。


调泥 黑泥石瓢


正规调配的泥料,氧化猛的添加上限为2%,烧成后的紫砂壶泛墨黑色,与捂灰的表现有异,还有的再此基础上添加铁红粉,便是呈紫泛蓝的紫茄泥。


市面上的“黑金刚” 


要注意的是,这类规矩的调配泥料与市场上的黑金刚之流是有明显区别的,如今网上的作品良莠不齐,要注意辨别。

柴烧/还原烧

这类黑色的紫砂壶烧成原理与前面所说的捂灰相近,但又不同,这类是通过控制窑内反应烧成的,表现与捂灰、调泥的黑色也不同。


还原烧 黑泥石瓢 


紫砂矿料的铁元素丰富,那么在烧制的时候,在窑内发生氧化反应,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多呈现红色。

 

还原烧的原理就是当窑内的温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减少窑内的氧气,使其人为变成缺氧烧制环境,剩余的少量氧气也会持续燃烧被消耗。

 

窑内形成还原气氛,在坯体与柴炭、火焰直接接触中造成局部烧成温差和窑内压力差,在这种混合气氛下,坯体被还原,胚体中的三氧化铁还原成四氧化铁,同样呈现黑色


还原烧 黑泥石瓢 

还原烧的紫砂除了泛黑之外,其表现还有类金属光泽,这是与其他烧成黑色最为不同的一点,亦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于黑色的紫砂壶大概就是这么多,也是简单的和壶友们交流,如果还有其他疑问也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感谢关注!

云南弃之敝屣,到了台湾却奉若珍宝?这种普洱茶有这么神奇吗?

有一种普洱茶,本来是生产时产生的“废料”,被云南人嫌弃地叫做“鸡屎坨”,但在千里之外的台湾茶市,却能卖到数千元的高价!

不同地区的待遇为什么千差万别?这种普洱茶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今天,陆离就来揭秘普洱茶界中的奇葩——老茶头!

老茶头价值是怎么被发现的?

这是云南一位老前辈告诉陆离的故事,90年代,以普洱茶为主的“港式茶楼”在台湾兴起,这股“普洱热”也随着台商到南方地区投资,而传到了大陆。

为了探究普洱茶在台湾地区的真实情况,云南省派出了一批资深茶人到台湾考察市场,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行人在台湾的茶室参观,琳琅满目的茶类,考究文雅的茶具,无不彰显台湾茶人对喝茶的重视,正当众人赞叹时,我却发现茶架上有一种茶很眼熟。

我连步走过去细看,感觉和自己记忆里的一种“茶”重叠,就好奇地问到:这是什么茶啊?

茶室主人瞥了一眼,略有诧异地回道:这不就是普洱茶吗?你们是专门生产这茶的啊,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察觉到话头不对,我连忙闭上了嘴,但在临走之前,我又单独询问了这种普洱茶的价格,并央求茶主人送我了一块茶样。

回到云南后天色已经暗淡,我强忍着旅途的劳累,急忙跑到了厂里的仓库,如果我的预感成真的话,那种台湾人口中的普洱茶,或许蕴藏着天大的商机。

当时已经很晚了,仓库里的灯正好也坏了,我就打着手电筒一点一点地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大堆黑漆漆的茶头。

在和台湾人送的茶样反复对比后,我终于确定了心中的设想,并不由得放声大笑,我们卖不出去的“垃圾”,到了台湾居然成了“宝贝”!

这种黑不拉叽的茶头,其实是茶厂在生产熟茶时,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一般是用机器打碎后掺进茶饼里。

但大部分的茶头都十分坚硬,机器又会把茶叶都搅碎,而且由于品相太差,根本卖不出去,只好往角落里一扔,当做生产损耗不管了。

由于外形成团,颜色漆黑,而且卖不出好价钱,云南的茶厂嫌弃地将其称为“鸡屎坨”,而就是这种鸡肋般的副茶,在普洱茶流行的台湾,居然能卖到每斤3000台币!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把这些茶头全部收好,向厂里报备并以几乎白送的价格,买下了一大箱老茶头,

并联系了送我茶样的那个台湾人,请他搭桥引线,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我们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这些所谓的“鸡屎坨”,就是现在的老茶头,能在台湾卖出高价,得益于当地普洱茶市场火爆,但更多是因为当时老茶头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什么是老茶头?

想要理解老茶头的庐山真面目,我们需要先把“老”和“茶头”这两个概念做拆分处理。

其中“茶头”指的是,是熟普生产中衍生出的一种副茶别类,也叫“疙瘩茶”,“自然沱”,而当年的恶称““鸡屎坨”,则随着其价值被充分挖掘而销声匿迹。

而“茶头”前面的“老”字,则是因为刚出厂的茶头堆味经久不散,非常影响品饮口感,所以一般需要存放数年,等堆味完全散去后,才具有品饮价值。

老茶头是怎么来的?

老茶头,是渥堆发酵时,产生的硬茶块。我们都知道熟普要比生普多一道渥堆发酵环节,而因为茶堆中心温度的不断升高,微生物和茶叶酶发酵,就会使茶叶慢慢变成熟茶。

而由于茶堆中间温度过高,会把茶焖焦焖坏,所以需要定时翻开茶堆,使茶堆内外的温度尽量保持一致。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这种茶堆的内外翻动,一般需要茶工重复几百次,而一些没能被彻底翻到的茶叶,就会被茶叶分泌出的粘稠果胶粘在一起,变成团状的茶疙瘩。

等渥堆发酵结束后,这些品相不好的茶疙瘩会被专门挑出来,解开后再放回茶叶堆里,但有些粘得非常牢固,硬掰会将茶叶弄碎,得不偿失,只好另外挑成一堆。

而这就是“茶头”的由来,虽然其貌不扬,但微生物发酵程度在正常范围内的茶头,都是有品饮价值的,而这也是当年台湾的老茶头卖出高价的根本原因。

老茶头的特质和口感怎么样?

干茶头一般会呈现出深褐色的色泽,外观是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状,由于没有经过机器压制,且经过多年存放,紧结程度已经没有出厂时那么牢固。

老茶头的香气以陈香为主,滋味醇厚甘甜,由于果胶丰富,还会有滑粘的口感,茶汤锃红明亮,叶底弹性十足,多为红褐色或褐色。

除了具有熟普的优秀内质外,老茶头的果胶含量异常丰富,这让它的三个优点更加凸显:可泡可煮、茶汤醇厚、入口甘甜。

首先,老茶头具有极其耐泡的特点,冲泡次数可达近30次。压制沱茶需要用茶刀拆开,而自然沱虽然无需拆分,但在冲泡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为了充分展现老茶头的品饮价值,最好洗茶2次,每次浸泡半分钟左右,具体浸泡时间,根据茶头紧实情况,和个人喜好灵活调整。

冲泡老茶头最好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100℃沸水冲泡,头几泡茶汤比较淡,之后会越泡越浓,这和老茶头发酵程度外重内轻的特点所吻合。

老茶头除了可以用传统茶具冲泡外,也可以使用透明玻璃壶来煮泡,水声噗噗,茶香四溢,在透明的容器中翻滚至红浓透亮的老茶头,经历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升华!

来源:陆离茶寮,各位好,文章已更新,请知悉,谢谢!

紫砂壶最常见的21问解答,玩壶必看!

壶小乾坤大,茶中日月长!不管是初涉江壶,还是资深壶迷,总少不了一些不能完美解决的疑问!这里收集了壶友们常问一些问题,并做出了解答。

1、新买的紫砂壶为什么会有异味?

答:紫砂壶之所以泡茶特别好喝,原因就在于紫砂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能吸附茶香,那么自然也能吸附别的味道。

紫砂壶出窑后有一些土腥味、火焦味,这都属于正常的窑味。

2、紫砂是不是只有宜兴才有?

答:紫砂泥是宜兴特有的一种矿物质,2006年5月宜兴紫砂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发现跟宜兴紫砂一样的矿土。

外山泥,夹杂大量泥沙

别的地方声称有紫砂泥的顶多算是紫砂陶,其成品的透气性是大大不如原矿紫砂泥的。

3、同一款泥料为什么烧制出来的壶颜色有差异?

答:同种泥料取自不同的矿区,不同的岩层,矿石中所含的物质比例是不同的。

高温氧化反应后的各类氧化物的含量也就不同,即使在相同的窑温下,烧制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4、我就不愿意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可以吗?

答: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吸茶味功能,如果你用不同茶味的茶叶泡,它吸的茶味就很杂了,将来这个壶泡什么茶,其茶水的茶味就会不纯正了。

一般推荐一把紫砂壶只能够泡一类茶,同一把紫砂壶最好不要混泡多种茶叶,比如:今天用它泡红茶,明天用它泡铁观音,后天用它泡绿茶…

不过,这就好像你炒菜不洗锅,炒的菜又是你自己吃,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

5、紫砂壶泥料目数大还是目数小更好呢?

40目底槽青泥料

放大看砂感,金砂点点

答:没有好坏高低之分,纯粹看个人喜好,紫砂泥料目数越高,手感越细腻,如果你喜欢细腻质感的紫砂壶可以选80目以上的,如果你喜欢粗犷和古朴的紫砂,可以选低目数的。

6、为什么我的紫砂壶都养了一个月了,天天泡养,还是没有养出包浆?

答:因为好的泥料很快就能包浆,真正的原矿紫砂泥料制作的壶是一定会出包浆的,但是包浆急不得,养紫砂壶也是需要时间的,每次使用完也需要擦拭干净,少则数月多则半年。

泡养包浆后美照 壶友提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泥料可能不是很好或者养壶的方法不对,但大部分是因为泥料品质的关系。养壶视频教程查看《养壶10年经验谈,如何正确养紫砂壶?》

7、为什么紫砂壶不用的时候不能包好装起来啊?

答:不透气不通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霉味,不易于保存,一般建议紫砂壶不用的时候,建议摆放在通风阴凉处,有条件的壶友也可以放在博古架上,当做摆件装饰。

8、手掌如果有汗,摩擦紫砂壶可以吗?还是要把手洗干净才行呢?

答:最好是洗干净再摆玩,紫砂壶最忌手上过于油腻,会让壶变花,很难去除。

9、紫砂壶应该怎么开壶比较好?

10、紫砂壶淋水,干的越快泥料越好,是不是这样?

答:单纯用这样的方式鉴别泥料是不正确的,干的快慢还和壶型、烧结度以及加工息息相关。

拿西施壶来说,壶身表面并不会形成积水,相对来水肯定是干的比较快的,而像仿古这类壶身线条比较平缓的,流水自然也较慢,干的就比较慢。

11、为什么两把相同泥料的紫砂壶,手感差这么多?

答:紫砂,顾名思义,其中是含“砂”的,因为有“砂”才有了紫砂壶独特的手感,而手感的差异,指的就是“砂感”的强烈程度,这和泥料的目数有关。

紫砂泥的目数,是形容紫砂泥粗细的一个标准。

12、“无朱不皱”,不起皱的朱泥是不是都是假的?

答:这个结论并不绝对,朱泥的起皱程度可以人为控制,在窑温可控处理到位的情况下,烧成后的朱泥壶可以做到除非贴在眼前看才会发现壶身起皱。

毕竟很多传世的朱泥作品也不起皱。

13、紫砂壶泡什么茶叶最好?

答:任何茶叶都可以用紫砂壶冲泡,不一样的泥料和壶形适合不一样的茶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4、紫砂被称为五色土,是不是有五种颜色?

答:紫砂因色彩迥异被称作五色土,但并不仅仅只有五色,泥料的不同配比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烧制的温度不同往往也能呈现多种不一样的色彩。

本山绿

古人称紫砂为五色土的原意,是指白、青、黑、红、黄五色土壤,分别对应中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15、为什么我用开水泡紫砂,紫砂就裂了,这是正常的吗?

答:紫砂壶本身就是易碎品,一冷一热温差大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开裂,所以建议使用之前必先温壶,以防万一。

另:茶壶很久没用的情况下比较干燥,一泡水上去也比较容易裂,除了朱泥,其他颗粒粗的泥料也会容易惊裂

16、用茶水淋壶身,淋完之后要擦干净吗?还是说放着不动容易形成包浆?

答: 每次用完紫砂壶都建议擦拭干净,潮湿情况下紫砂壶容易滋生细菌,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

17、紫砂壶应该怎么清洗?

答:每次沏茶后一定要记得把内外用清水冲刷干净,自然晾干,保持壶的干净整洁。

对于已经形成茶垢的紫砂壶可将其泡入温水中,用小苏打轻轻擦拭浸泡后,使用柔软的茶巾擦除里外茶垢,最后用热水林浇壶身去味。

18、全手工壶一定比半手工壶好吗?

答:不一定,而且单看成型方法来区分紫砂壶优劣是不合适的。

我们都知道全手工壶做起来其实很难。同一把壶型,如果制壶人的水准不够,全手工壶的神韵远没有半手工的好。

有的艺人在用全手工拍打完身桶后也会放入模具来准形,使壶形更加准确、完美。

全手工制僧帽

说到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当代的一些工艺师使用顾老的模具来制作同一把,往往也只是仿其形而无其韵。用模具关键在用得好,用得巧。

注:这里的半手工只指身桶部分借由模具辅助成型,嘴、把、钮皆全手工制作。全手工视频演示制作过程,查看《僧帽壶全手工制作大揭秘!难得一见(附视频)》

19、听声辨壶到底靠谱吗?

答:一把紫砂壶真假好坏是不能靠听声音来判断的,茶壶泡养过跟新壶出窑又完全不同的声音!

紫砂壶的泥料不同,烧的温度不同,敲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20、紫砂壶为什么要盖“内壁章”?可以作为鉴别全手工制壶的标准吗?

答:内壁章,俗称“內封”,一般是作者的印章,可以看做是一把壶的“身份证”。

盖内壁章

紫砂壶上所有盖的印章都不能用来鉴定全手工和半手工,印章代表的不是手工制作,而是做壶人是谁。

现在很多机器做出来也有加印章,所以印章不是代表这个壶是不是手工制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现在也很多假全手工!

21、有职称的人做的紫砂壶价格就一定比没职称人做的高吗?

答:不一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职称只是考量标准之一,茶壶的价格不能光看职称,要先看壶的泥料品质,做工优劣,最后再看做工,不盲目贪便宜买到仿品大师壶,值不值钱,先看作品再说,不是一味的看底款!

一把壶的好坏,还要从泥、型、工、款,功等方面结合来看。举个最直白的例子,顾景舟的拍卖壶为什么有的几千万,有的却只有几百万,道理是一样的。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