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银龙白茶

找到约37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福鼎白茶企业赏析: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最大白茶砖

茶砖正面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字样,茶砖为长方形立匾,重448斤;长2008厘米,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高58厘米,寓意今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8周年。“奥运主题白茶砖”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白茶砖,也是茶叶历史上的首创,更是奥运历史上的首创。

最大茶砖-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送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白茶砖

2008年,时任福鼎市政府市长倪政云率市拥军慰问团进京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赠送福鼎白茶和奥运主题白茶砖。福鼎白茶成为了三军仪仗队的特供茶。

政府版纪念茶砖

2008年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多款纪念紧压白茶作为政府专用礼品。

同年,还压制了一批100g奥运主题小茶砖(上图4款茶砖分别为:白毫银针砖、极品牡丹砖、精品牡丹砖、高级牡丹砖)

百寿茶砖

百寿茶砖正面

百寿茶砖背面

2009年,为茶界泰山斗张天福先生百岁庆典定制的168斤“百寿图”白茶砖。

2009年,贤志法师与骆少君研究员为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揭幕。

各种形式的白茶砖

巧克力茶砖(一片50g)

奥运纪念白茶(五彩牡丹)梅花茶砖(250克)

柚香梅花茶砖(50克

功夫系列茶砖

企业简介

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宁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经营福鼎白茶、绿茶、白琳工夫红茶、茉莉花茶、柚子花茶、代用茶。

茶园基地

在福鼎市白琳镇柴头山拥有海拔600米的经德国CERES机构认证的1000多亩有机茶园。

生产技术

自主研发的福鼎白茶“离地清洁化生产新技术”、“阳光房生产新技术白茶”和“白茶自动化复工萎凋新工艺技术”等十二项专利技术及配套设施,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新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福建省茶业企业首家高新技术茶企业。2008年,公司被北京奥运会中国茶馆选为福鼎白茶唯一专供茶,并荣获“中国白茶推荐品牌”。

企业文化:“成就价值 共享荣誉”

企业精神:同心创业,科技兴企,勇于竞争,敢为人先,甘于奉献。

企业价值观:尽职尽责,献身企业,报效社会。

企业形象:言行文明化,管理科学化,工作效率化,生活现代化。

来源:华茶号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企业名单公布

 

福鼎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5月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该商标的专用权属福鼎市茶业协会。根据国家《商标法》和《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规则》,福鼎市茶业协会依法依规对福鼎白茶地标进行授权许可。截至2017年3月10日,全市共有169家茶企获得福鼎白茶地标许可使用权。授权许可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福鼎白茶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诚信自律承诺书》生产经营福鼎白茶,违反承诺的茶企,将自愿接受相应处罚。凡未经授权许可违法侵权使用福鼎白茶地标的茶企或个人,将依照国家法规予以严肃查处。现将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以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序号

许可证号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1

DB-001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林振传

2

DB-002

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

林有希

3

DB-003

福建省广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林型彪

4

DB-005

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

周庆贺

5

DB-007

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

易志杰

6

DB-008

福建郑源茶业有限公司

郑传源

7

DB-009

福建福鼎东南白茶进出口有限公司

张郑库

8

DB-010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庄长强

9

DB-011

福建省莲峰茶业有限公司

张记昌

10

DB-012

福鼎市天健茶业有限公司

陈亨进

11

DB-013

福鼎市芳茗茶业有限公司

叶芳养

12

DB-015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蔡良绥

13

DB-016

福建省福鼎市恒春源茶叶有限公司

何孟生

14

DB-017

福鼎市天毫茶业有限公司

林心安

15

DB-018

福鼎市张元记茶业有限公司

张礼雄

16

DB-019

福建瑞达茶业有限公司

陈家瑞

17

DB-020

福建省福鼎市茶禅一品茶业有限公司

陈瑞芳

18

DB-021

福鼎华实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婵薇

19

DB-022

福鼎市福大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林允居

20

DB-025

福鼎康来颜茶业有限公司                 

周瑞进

21

DB-026

福建省福鼎市名山茶叶有限公司                    

林飞应

22

DB-029

福鼎市鼎盛茶厂   

陈家兴

23

DB-032

福鼎市品福茶业有限公司

张忠制

24

DB-033

福建省三山源茶业有限公司

陈国强

25

DB-038

福鼎市新建兴茶业有限公司

雷衍辉

26

DB-039

福鼎市天鼎茶业有限公司

蔡为弟

27

DB-040

福建吾要茶业有限公司

陈常沙

28

DB-041

福鼎市春隆白茶有限公司

吴健

29

DB-042

福鼎市点头春观茶庄

朱丽娜

30

DB-043

福鼎市玉红堂茶业有限公司

朱美丹

31

DB-045

福鼎市本根茶产业有限公司

刘本根

32

DB-046

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

王传意

33

DB-047

福鼎市云鼎茶业有限公司

高世廷

34

DB-049

福鼎市文洋有机茶发展有限公司

苏尔法

35

DB-050

福建八闽云雾茶业有限公司

王永彬

36

DB-051

福鼎市七碗茶茶业有限公司

喻守津

37

DB-052

福鼎市德福茗茶业有限公司

杨承斗

38

DB-053

福鼎市四季盛茶业有限公司

王启兵

39

DB-055

福鼎市御春园茶产业有限公司

周瑞荣

40

DB-056

福鼎市天天品茶叶有限公司

蔡清寿

41

DB-057

福建大洋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利群

42

DB-058

福建绿源茶业有限公司

耿宗钦

43

DB-059

福鼎市雅香茶业有限公司

庄利红

44

DB-060

福鼎市茗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张庆善

45

DB-061

福建柏洋鼎茗茶业有限公司

朱乾丽

46

DB-062

福建叶茂香茶业有限公司

朱  政

47

DB-063

福鼎市雪龙茶厂

洪如春

48

DB-065

福鼎市丹山谷种植专业合作社

张丽珍

49

DB-066

福鼎市耕读农业有限公司

夏云烟

50

DB-067

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吴  灼

51

DB-068

福建西昆茶业有限公司

陈动中

52

DB-069

福鼎市立达茶厂

周德荣

53

DB-071

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纪相炳

54

DB-072

福鼎市瑞祥龙茶业有限公司

周桂瑞

55

DB-073

福鼎市寸芽茶业有限公司

林  嵘

56

DB-075

福建沁茗春茶业有限公司

蓝瑞晞

57

DB-076

福鼎市湖林茶叶专业合作社

翁开振

58

DB-077

福鼎市君弘健茶业有限公司

周宗锦

59

DB-078

福鼎市石府茶业有限公司

石维余

60

DB-079

福鼎长品白茶有限公司

庄长品

61

DB-080

福鼎市沁龙茶业有限公司

许文龙

62

DB-081

福鼎市分水关茶叶专业合作社

李悌吝

63

DB-082

福鼎市品农茶业有限公司

翁石岙

64

DB-083

福鼎市点头镇顺达茶厂

缪佑俐

65

DB-085

福鼎市品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郑为铨

66

DB-086

福鼎市闽翁茶业有限公司

翁文侃

67

DB-087

福鼎市裕颜春茶业有限公司

林珠稲

68

DB-088

福建天峰茶业有限公司

林珠潘

69

DB-089

福建省华羽村茶业有限公司

张茂座

70

DB-090

福鼎市茗春园茶业有限公司

魏传俭

71

DB-091

福鼎市品贝茶业有限公司

李道清

72

DB-092

福鼎市以琳茶业有限公司

魏庆维

73

DB-093

福鼎市西坑孔家茶业有限公司

孔庆德

74

DB-095

福建省福鼎市一叶九鼎茶业有限公司

吴志坚

75

DB-096

福鼎市盛昌茶业有限公司

李延伯

76

DB-097

福鼎市鸿福茶产业有限公司

     张联传

77

DB-098

福鼎陈源泰茶业有限公司

陈兴云

78

DB-099

福鼎市邱韦世家茶业有限公司

邱学勇

79

DB-100

福鼎市畲茗香茶业有限公司

钟金水

80

DB-101

福建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

施丽群

81

DB-102

福鼎市原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传惠

82

DB-103

福鼎汉仪楼茶业有限公司

张玉琴

83

DB-105

福建鼎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雷开银

84

DB-106

福鼎市春润白茶有限公司

薛家敬

85

DB-107

福建金尖顶茶业有限公司

苏雪华

86

DB-108

福鼎市迎春茶业专业合作社

李亚忠

87

DB-109

福建天然茶叶有限公司

方益春

88

DB-110

福鼎市茗一茶业有限公司

郑家财

89

DB-111

福鼎市沁福顺茶业专业合作社

朱国钦

90

DB-112

福鼎市黄氏京鼎茶业有限公司

黄克钱

91

DB-113

福鼎市绿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宋方辉

92

DB-115

福鼎市品缘茶业有限公司

黄恩明

93

DB-116

福鼎市太姥云芽茶业有限公司

王喜毅

94

DB-117

福鼎市福春源茶业有限公司

王亚炽

95

DB-118

福鼎市点头顺利茶厂(普通合伙)

庄建忠

96

DB-119

福建省万氏留香茶业有限公司

王军

97

DB-120

福鼎市京福源茶业有限公司

陈祖贝

98

DB-121

福建省高山香白茶产业城有限公司

张良锦

99

DB-122

福鼎市七碗李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陈艳

100

DB-123

福鼎市后坪御锦园茶业有限公司

张传庆

101

DB-125

福建省草木缘茶业有限公司

张大贵

102

DB-126

福鼎市雾雨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吴永生

103

DB-127

福鼎市华香茶业有限公司

高世雄

104

DB-128

福鼎春之润茶业有限公司

邵海松

105

DB-129

福鼎市碧山茶业有限公司

张大文

106

DB-130

福建省鼎龙茶业有限公司

罗承溅

107

DB-131

福建广林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林型坐

108

DB-132

福鼎日月茶业有限公司

谢加安

109

DB-133

福建叠石云雾茶业有限公司

吴素晶

110

DB-135

福建鼎毫茶业有限公司

张健伟

111

DB-136

宁德市鼎之润茶业有限公司

刘纪成

112

DB-137

福鼎市元潭茶业有限公司

陈冬凤

113

DB-138

福鼎市三品养和茶业有限公司

王孝海

114

DB-139

福鼎市御品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黄彦奋

115

DB-140

福鼎市恒顺昌茶业有限公司

张传宁

116

DB-141

福建南方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郑兆梨

117

DB-142

福鼎市八闽茶夫茶业有限公司

耿坤

118

DB-143

福鼎市茗道堂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李志刚

119

DB-145

福建省福鼎市董氏茶业有限公司

林经成

120

DB-146

福鼎国号茶业有限公司

李国进

121

DB-147

福鼎市御品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许益寿

122

DB-148

福鼎市古饮茶叶有限公司

陈岑

123

DB-149

福鼎市隆兴堂茶业有限公司

宣克秋

124

DB-150

福建省大沁茶业有限公司

陈颖

125

DB-151

福鼎市飘香茶叶有限公司

吴发兴

126

DB-152

福鼎市宝鼎茶业有限公司

张传正

127

DB-153

福建省长龙茶业有限公司

梁承志

128

DB-155

福鼎市水来香茶业有限公司

李春禄

129

DB-156

福鼎市西洋茶业有限公司

吴传久

130

DB-158

福鼎七星岩白茶有限公司

王根源

131

DB-159

福鼎市金六水茶业有限公司

丁振贵

132

DB-160

福鼎市溢鼎昌茶业有限公司

池昌其

133

DB-161

福建省后井茶业有限公司

吴传苗

134

DB-162

福鼎市昆韵茶业有限公司

张水仙

135

DB-163

福鼎市碧香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邓德钦

136

DB-165

福鼎市茗乐茶业有限公司

缪起掩

137

DB-166

上海豪芽茶业有限公司

林李斌

138

DB-169

福建省馥益堂茶产业有限公司

李守蜜

139

DB-170

福鼎市李得光茶业有限公司

李国淳

140

DB-171

福鼎市默趣茶业有限公司

洪永敬

141

DB-172

福鼎市惠茗苑茶业有限公司

吴碧容

142

DB-173

福鼎市鼎宁茶叶有限公司

张阿宁

143

DB-175

福鼎市富兴源茶业有限公司

温登武

144

DB-176

福鼎市溢鼎昌茶业有限公司

池昌其

145

DB-177

福建长尚白茶有限公司

     庄长尚

146

DB-178

福鼎市茶礼世家茶产业有限公司

     陶修建

147

DB-179

福鼎金枼茶业有限公司

     郑兆日

148

DB-180

福鼎市福来轩茶业有限公司

      陈林

149

DB-181

福建省董德茶业有限公司

董史穗

150

DB-182

福鼎市溢鼎春茶业有限公司

叶竹敬

151

DB-183

福鼎梅山茶徒老工艺白茶有限公司

梅传生

152

DB-185

福鼎市御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张学权

153

DB-186

福建白茶山茶叶有限公司

方守龙

154

DB-187

福建茶珍香茶业有限公司

吴明全

155

DB-188

福鼎市龙鼎茶业有限公司

林启贵

156

DB-189

福建福鼎青莲生态有机茶发展有限公司

许启景

157

DB-190

福鼎市绿园茶业有限公司

林祖敬

158

DB-191

福鼎市源森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朱国年

159

DB-192

福鼎元宏昌茶业有限公司

吴世滔

160

DB-193

福鼎市大姥号茶业有限公司

游彩娟

161

DB-195

福鼎市吾蒲茶业有限公司

林小红

162

DB-196

福鼎七彩太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李惠娜

163

DB-197

福鼎市金眉山茶业有限公司

朱乾宁

164

DB-198

福建省果阳茶业有限公司

朱佩宛

165

DB-199

福鼎市嘉和丰顺茶业有限公司

谢战新

166

DB-200

福鼎市茶鼎福茶叶专业合作社

周宗强

167

DB-201

福建永香茶业有限公司

陈隆标

168

DB-202

福鼎市三余茶业有限公司

周娟娟

169

DB-203

福鼎市南洋茶业有限公司

郑起贵

来源:福鼎市茶业协会

 

绿雪芽--细说白茶 ,了解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

 

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


  茶学界有些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宋代的皇家茶园(焙),设在福建建安郡(今建瓯市)北苑(今建瓯市东部),《大观茶论》中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造型而成团茶,同现在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也有人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茶叶制作方法上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白茶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来考证,其名称首见于宋子安《东溪试茶录》(1064年前后),但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已有白茶记载,当时指的是一种白叶茶。最为明确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1098年)白茶已充为贡品。福建贡茶使君蔡襄有诗云:“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宋代茶人斗茶把丰美雪白的芽茶,视为天下精品。当时白茶产量极少,仅供皇帝御用,极为珍贵,北苑茶农把白茶视为“茶瑞”,把这吉祥茶作为斗茶的绝品。

 

  茶界谓白茶有二指:一是指用白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因芽叶天然呈白色而得名。1982年在浙江安吉县推出的安吉白茶,像宋代北苑白叶茶一样,是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珍稀茶树,采摘鲜叶以绿茶制法加工而成的白叶茶。二是指以普通茶树(菜茶、大白茶)鲜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度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其成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滋味甘醇,汤色浅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白茶。

 

  白茶加工制作方法正式形成是在清嘉庆年间(约1796年前后)。据福建茶史记载:由于当时红茶市场不畅,而导致大量积压,政和县的茶农就改制白茶外销,从此白茶即成为一种正式的茶类;而且白茶加工的基本方法也一直沿传到现在。


  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也有少量生产)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五种。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说: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便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政和县可能在12世纪就有大白茶品种的发现。《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白茶,政和二年(1112年)造”。政和当时属建州北苑(今闽北建瓯市东部),而且以产白茶出名,朝廷以政和年号赐县名。但政和铁山的大白茶是否属此范围,有待进一步考证。约在1880年铁山大白茶加以繁殖后,于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白牡丹原创制于瓯宁水吉(今属建阳),何时开始尚待考证,似在福鼎制白茶之后与政和制白茶之前。至于水吉采制的另一品种水仙白,是近几十年(二十世纪初期)的事。


  可以说,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白茶主要产地

 

 

主要产地在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

 

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

 

  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8种。


菜茶
  菜茶是指用种子繁殖的茶树群种,栽培历史约有1000余年,由于长期用种子繁殖与自然变异的结果,因而性状混杂。现代武夷菜茶为代表,将其形态特征描述如下:树高约1M,幅宽约1M,灌木型。分枝多,枝干着生角度约40度,节间长1.5~2.5cm,枝皮粗糙,呈暗灰色。叶长椭圆形,叶尖锐,略下垂。叶大(8x3.2)cm,长宽比为2.5左右。叶色浓绿、具光泽,叶脉细、略显,7~9对。锯齿深而密,28~32对。叶质厚而脆。花冠大小约3.2cm,花期9~12月,结果率甚高。发芽期多在清明前几天,终期11月上旬,芽数密,育芽力强,抗逆性甚强。适制红茶、绿茶、乌龙、白茶。


福建水仙
  又名水吉水仙或者武夷水仙。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三倍体。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9-1985。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岩叉山。栽培历史100余年。在福建各茶区栽培普遍,尤其是闽北、闽南茶区为多,主要分布在建瓯、建阳、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广东的饶平、台湾的新竹、台北以及浙江龙泉等地也有引种。


  树势高大,自然生长可高达5~6M,分枝部位高,分枝稀疏,树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为小乔木型。嫩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色深绿,富关泽,页面平展,浓绿,有油光,富革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端尖长,尖端和基部略下垂。叶平均长10.2cm,平均宽4.43cm,长宽比平均为2.26.主脉明显,基部较宽扁,侧脉整齐,5~11对。锯齿较深面均匀,平均42对。花大型,雄蕊低于雌蕊,花多,一般不结果,或仅结极少数单位粒果,播后出土亦少,故用压条、扦插繁殖。发芽稍迟,约3月中旬开始萌动至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春茶4月下旬达一芽三叶盛期,芽头较疏但芽肥壮,茸毛较多,全披白毛,嫩芽叶淡绿色,芽育能力尚强,持嫩性较差,一芽二叶长6.6cm,百芽重59g,一芽三叶百芽重112.0g,一芽二叶鲜叶含氨基酸约为2.6%,茶多酚25.1%,鲜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9.23%,单宁22.29%。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在福建最低温低下可以安全越冬。

 
  产量高,约比当地菜茶增产100%。制白茶品质极优,色稍黄,茸毛显露,富有香气。


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简称福大、福鼎,在所有白茶区均有种植。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001-1985。原产于福建福鼎县柏柳乡。据传说,距今100多年前(约1857年),由柏柳乡竹头村陈焕移植家中繁殖。又一说是柏柳乡翁溪村张吓钦发现的。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茶区。20实际60年代后,福建和浙江、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广西、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区有大面积栽培。是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


  植株较高大,可达2M左右,幅宽1.6~2M,树势半张开,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分枝部位较高,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x5.4)cm,长宽比平均为2.2.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平均9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叶质较软。芽叶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二叶长5.1sm,百芽重23g,一芽三叶百芽重63g。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籽大而饱满。生长期长,育芽能力强,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摄氏度或更低亦不受冻。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春茶鲜叶含氨基酸4.37%、茶多酚16.2%。


  制成白茶品质极佳,以茸毛多而洁白,白绿,汤鲜美最为特色。


政和大白茶
  又称政大。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混倍体。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005-1985。原产于政和县铁山乡高仓头山。据传说,在清光绪5年(1880年)由铁山人魏年老将此茶树移回家中种植,后因墙倒,无意压条数十株,逐渐繁殖推广。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东部茶区。20世纪60年代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广东等省有引种。


  植株高大,树势直立,自然生长的树冠高度可达3~5m,树高1.5~2m,幅宽1~1.5m,为小乔木型。分枝部位较高,一半里地20cm,分枝少,节间长。嫩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突尖,基部稍钝,叶面隆起,叶肉厚,叶质脆,叶缘略向背,通常大14cmx6cm,长宽比平均为2.3.叶面浓绿或黄绿、具光泽。叶脉明显,7~11对。锯齿粗而深,29~68对。叶厚、较脆。芽叶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二叶长6.4cm,白牙重50~76g,一芽三叶百芽重123g。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1月中旬,花量多。一般开花不结果,或仅结少数单位茶果,插后亦不易出土,故用无性繁殖。育芽为弱,发芽率低。芽头稀疏。发芽期迟,一般在4月上旬,停止生长较早,一般在10月上旬,生长期较短,全年约6个月左右。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受寒冬,虽在零下3~4摄氏度亦少受冻害。产量中等,同时产量较集中于秋茶,对小绿叶蝉、螨类的抗性差。春茶含氨基酸2.37%、茶多酚24.96%。


  制白茶色稍黄,以芽肥壮、味鲜、香清、汤厚最为特色,制白毫银针,颜色鲜白带黄,全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清甜。


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领大白茶。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003-1985.原产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上高山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北部茶区。广西、安徽、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西、江苏、四川等省区有栽培。


  树势开张,分枝尚密,三月上旬萌芽,芽密度较稀,一芽三叶盛期在四月上旬,育芽率强,一芽三叶百芽重98~134g,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美,色泽润,香郁味醇。制烘青绿茶,栗色持久,滋味浓鲜,汤绿明亮。制白茶色稍暗,以芽肥壮、味清甜、香清、汤浓厚最为特色,制白毫银针,颜色鲜白带暗,全披白毫,香气清鲜,滋味清甜。


福鼎大毫茶
  简称大毫。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二倍体。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2-1985.原产福建省福鼎市店头镇汪家洋村,已有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茶区。20世纪70年代后,江苏、浙江、四川、江西、湖北、安徽等省有大面积栽培。


  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高2.8m,幅宽2.8m,树势半开张,枝条粗壮,分枝性较弱。叶片稍向上斜生,叶色深绿,富有光泽,叶型长椭圆形,叶面平滑,侧脉平均8对。越冬芽三月上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四月上旬,芽叶肥壮,带银色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百芽重104g,抗逆性强,适应广。春茶氨基酸含量约1.8%,茶多酚约28.2%。制白茶,满披芽毫,色白如银,香清味醇,是制"白毫银针”、“白牡丹”的高级原料。


福云六号
  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系统选育而成。全国主要产茶区均有分布。


  植株高大,树势半开张,分枝部位较高,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色淡绿,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尖较尖,叶面微隆起,叶片较厚,叶质较脆,叶缘波状,叶身内折,叶齿细浅,叶脉9~11对。育芽力强,芽叶较肥壮,茸毛多。春芽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萌发,一芽三叶盛期在三月底,一芽三叶百芽重69g,抗逆性较强,较耐旱、耐寒。春茶含水浸出物36.8%、茶多酚25.9%、氨基酸总量2.2%、咖啡碱3.4%、儿茶素总量151.2mg/g。制成的白茶色泽好,白毫显露,但滋味、香气稍差。


歌乐
  福建福鼎的地方品系。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福鼎市店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茶区。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等茶区引种。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势半开张,主干较显,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富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浅密,也质较厚脆。芽叶淡绿色,茸毛较多,一芽三叶百芽重80.0g。花冠直径3.3~4.4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整齐,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中后期。产量高,每亩产茶达2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9%、茶多酚25.3%、咖啡碱3.6%。制成的白茶色泽好,白毫显露,滋味、香气好。


白茶制作工艺

 

  白茶制作加工过程主要是萎凋和干燥。萎凋主要分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加温萎凋。干燥主要有全阴干、日晒干燥、烘干。

 

三种萎凋工艺

 

  六大茶类中,萎凋时间最长的就是白茶了。福鼎白茶制作工艺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成品茶质量的优劣关键在于萎凋。


  萎凋,《中国茶叶大辞典》这样注释:“红茶、乌龙茶、白茶初制工艺的第一道工序。鲜叶摊在一定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使其水分蒸发、体积缩小、叶质变软,其酶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发生变化,促进茶叶品质的形成。主要工艺因素有温度、湿度、通风量、时间等,关键是掌握好水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程度……萎凋程度最重是白茶,其次是红茶,再次是乌龙茶。”


  上世纪60年代,福鼎白茶的萎凋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原有日光萎凋、复式萎凋,转变为室内加温萎凋方法,近年来经过福鼎茶人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室内加温萎凋技术日趋成熟。品品香茶业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开发的福鼎白茶最大的自动化生产线,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的清洁化复式萎凋等,使得福鼎白茶制造不受气候因素影响生产,正因如此,福鼎白茶的年产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不同的白茶种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所采用的萎凋方式与萎凋时间不同。


  福鼎制造白毫银针,通常都采用日光萎凋。萎凋时,茶芽均匀地薄摊于篾箅或水筛上。(篾箅,是一种长方形的竹编制的工具,长约2.2~2.4米,宽约70~80厘米,利用篾条0.2~0.3厘米编制而成,箅上有缝隙没有孔洞。茶农说,这种结构最适合白茶萎凋,遇上良好天气,茶的上、下面都有空气流通,做出的白茶质量就有保证。水筛,是一种具有大孔眼的大竹筛,径约100厘米,每孔约为0.5厘米见方,蔑条宽1厘米左右。)茶芽摊放勿使重叠,因为重叠的部分会变黑,置日光下进行自然萎凋,摊好后放在架上,就不要用手翻动以以免茶芽受机械损伤变红,或破坏芽茶上的茸毛;也不可放在地下,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使萎凋时间延长。萎凋总历时48至72小时不等,临场制茶师根据经验,观察气候(南风或北风天),茶叶走水情况,茶色变化,茶叶的干度等进行调节。如遇雨天,当天晒不到六、七成干,或当天只晒到六、七成干而第二天遇到雨天,则当晚或第二天应立即用40~50℃文火焙干。风大而天气干燥时,可于室内萎凋至减重30%左右,再用文火慢焙至干。

 

  白牡丹与寿眉的萎凋方式基本相同,以室内加温萎凋为主。庄任《中国茶经》记述:“近年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采用向萎凋室吹送热风进行鲜叶萎凋方法,室温温度掌握在22~27°,相对湿度掌握在67%~75%,历时25~30小时,鲜叶含水量25%左右……这种向室内吹送热风萎凋的方法制出的白牡丹成品,保持传统风格,品质不亚于自然萎凋的成品,而萎凋历时大大缩短,且不受天气影响。”


  复式萎凋就是采用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复杂,但高明的茶师往往会通过这种办法制作出口感很好的福鼎白茶。新工艺白茶的萎凋可采用上述各种萎凋方法,时间偏短,萎凋程度略低。

 

  不管哪种方式,萎凋时茶叶内含物都发生变化。袁弟顺在《中国白茶》中认为:“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的改变,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四种白茶的特色与制法

 

白毫银针的特色与制法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头肥壮、肩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


  造制白毫银针的茶树品种目前限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及“政和大白茶”。


  “白毫银针”的质量取决于采摘,加工制选取等各个环节。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一两轮品质最佳。以顶芽肥壮、毫心大为最优,到三、四轮后茶树抽上来的多为侧芽,芽小而细,所制“银针”就不理想了。如果是夏茶,由于气温高,抽芽快,就更难制出好“银针”来。


  现在,福鼎茶区的茶农为了制好“白毫银针”,往往将已有10多年树龄的老茶树在头春采摘后,马上进行台刈,刚好在秋茶又可以采到上等的“针茶”,这种“秋针”,制造“白毫银针”其品质并不亚于春茶。


  采摘白毫银针茶叶原料茶对气候也有严格的要求的。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菁易于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南风天较次,因其湿度较大,菁叶干燥较慢,容易变成芽绿,梗黑的次等银针。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制,如果违之,所制“银针”就会“灰黑”没有鲜灵度,通常被称为“死针”。而加工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精雕细凿,才可制上一泡好“银针”。


  福鼎制选“白毫银针”方法是把原料茶芽薄摊在水筛或萎凋筛上,每筛约250克,要求摊得均匀,不可重叠,一出现重叠茶芽就变黑。摊好后放在架上,让烈日曝晒,或低温烘焙,不可翻动,以避免伤叶红变,也不可放在地下,不通风,不易干燥。当达到干度要求后,进行拣剔,去梗,再烘焙装箱。


白牡丹的特色与制法

  白牡丹是白茶类的“娇子”,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制选白牡丹的原料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及政和大白茶。有的地方采用少量水仙茶树品种芽叶制成的供拼和之用,称水仙白茶。


  一般情况下,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为福鼎白牡丹,简称“福鼎大白茶”用政和大白茶树菁叶加工的白牡丹,称其“政和大白茶”。制选白牡丹的原料鲜叶质量要求高,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工艺制选白牡丹,要求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也就是芽与二叶都要披满白色茸毛(或称白毫)。


  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较瘦,不宜采制。而现在秋茶由于茶园管理得法,经之采制白牡丹品质也较高。


  白牡丹的制选不经炒搡,虽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其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最好。采下的鲜叶要均匀薄摊在水筛上,不能重叠。当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合二为一,至八、九成干时再将“两筛”合二为一。当鲜叶差不及走水95%时,放置火笼烘干为时,此时我们称其为白牡丹“毛茶”。“毛茶”要经过精制工艺才能为成品。通常采用人工拣剔硬梗、薰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再低温烘焙干燥,趁热拼和装箱。白牡丹一般分为四个等级。

贡眉的特色与制法

 

  贡眉,过去以菜茶为原料,采一芽二、三叶,品质次于白牡丹。菜茶的芽虽小,要求原料必须符合产品的规格,含有嫩芽、壮芽。鲜叶原料不能带有对夹叶。现在也采用“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茶树的芽叶为原料加工贡眉。为区别是菜茶为原料还是“大白茶”为原料的“贡眉”,别名为“小白”,“大白”。


  产品特征: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时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贡眉的基本加工工艺是:萎凋、烘干、拣剔、烘焙、装箱。


  萎凋的目的有二个方面,一是“走水”,即去掉水分(表面问题),二是“生化”(内质问题),即通过萎凋使茶菁在一定的失水条件下引起一系列来自自身因素的生物化学变化,其变化也是随茶青水分的变化,由慢到快,再由快转慢,直到干燥为止。贡眉在“萎凋”中的“生化”过程也是“发酵”过程,所以贡茶是白茶,也是“微发酵茶”。


  加工贡眉,全萎凋的品质最好,色泽灰绿或翠绿、鲜艳,有光泽,毫心才会洁白,叶张才会伏贴,两边缘略带垂卷形,叶面有明显的波纹,嗅之没有“青气”,而是有一种令人欣喜的清香气味。若用半加温萎凋“贡眉”,色泽常灰黄,毫毛易锐,如果烘焙不慎会带有烟味。所以加工白茶(贡眉),虽然“简单”,但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学会的一门技术。


寿眉
  与贡眉,只是鲜叶原料略有不同之处,其它方法基本一致。寿眉采用制白毫银针“抽针”时剥下的单片叶制成,或白茶精制中的片茶按规格配制而成。


紧压白茶

 

  由于原来白茶产量很少,专供外贸出口,产品供不应求,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少量的白茶紧压茶。直到上世纪90年代,茶业改制,福鼎境内白茶产量增加,当时,由于国内茶叶市场对白茶认知度较低,许多人不懂得什么是白茶,出现了产销不平衡状态,白茶渐渐多起来。2000年后,福鼎有人尝试紧压白茶制作,2003年,个别茶企开始专业生产紧压白茶,白茶因为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特性,紧压白茶更方便于储存,而且经过实践证明,陈放后的紧压白茶滋味、口感汤色等不亚于散茶,因此,紧压白茶很快被许多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紧压白茶饼和其它紧压茶生产工艺基本一致,工艺流程是:成品白茶经过蒸汽蒸后,使茶叶变软(根据不同原材料茶,蒸的时间不同),通过紧压机械压制几秒钟成型后,再经过低温烘焙30多个小时,待白茶饼完全干燥后即可。


  紧压白茶是白茶散茶的再加工茶,紧压白茶的优点还有易存储,易携带,冲泡比较方便;更重要的是其香气、滋味、汤色有其特殊性。紧压白茶除了用紫砂壶、盖碗、大壶冲泡的方式进行泡饮,还可用煮的方法来品饮。


  紧压白茶在市面流行的基本呈饼状,故俗称其为白茶饼。如今,许多茶企不断进行创新,紧压白茶的外形也越来越多。白茶紧压后口味有新的变化,许多人认为,新生产的白茶滋味清淡,汤色杏黄;加工成白茶饼后,汤色变浓,呈现红色,滋味醇厚,而且随着白茶饼储存年份不同,出现不同的香味、口味与汤色。


  不同的白茶饼有不同的口味,紧压白茶根据原材料不同分紧压白毫银针、紧压白牡丹、紧压寿眉和老白茶饼。

 

老白茶


  老白茶饼有两种概念,一种原材料就是用陈年老白茶进行加工,另一种是紧压白茶经若干年陈放,形成的老白茶饼。

 

白茶感官品质要求

 

白茶的好坏、茶友交流"暗语"解释说明

 

外形形状评语

毫心肥壮:指茸毛多的芽白茶,芽叶连枝。其芽形似花朵的花芯故称为毫心,形容白茶的芽肥嫩壮大,茸毛多。

茸毛洁白:茸毛多、洁白、有光泽。

芽叶连枝、叶缘垂卷:采摘符合规格,制工优良,叶面有龟甲纹隆起,叶缘垂卷是高级白牡丹茶的外形。

平展 舒展:芽叶柔嫩,叶缘不垂卷而平展,叶态平伏伸展。摊展指芽尖瘦小的驻芽叶,或单片叶,叶态平展。

皱折:叶张不平展,有皱折痕。

弯曲:叶张不平展,不服帖,带弯曲。

断碎:芽叶分离、不完整.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茸毛,通称“白毫”,芽尖含旦高的并含有较多的白毫,称为显毫。白茶毫色有银白、灰白。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匀齐、匀整:匀是均匀、齐是整齐,指上、中、下三段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拼配适当无脱档现象。匀称、匀净与此义相同,匀净又指老嫩整齐,无茎梗朴筋毛和夹杂物。

破张:叶张破碎。


外形色泽评语

银芽绿叶、白底绿面:指毫心和叶背银白茸毛显露,叶面为灰绿色的优质福建白茶。

墨绿:深绿而少光泽。

翠绿:翠玉色有光泽,是白茶正常的外形色泽。

灰绿:绿中带灰,属正常色泽。

铁板色:深红而暗,似铁锈色,无光泽,萎凋过度,叶色青红,是品质较次的色泽。

草绿色:常见于粗老叶,萎凋不足、过早烘焙制成的白茶。

光润:色泽鲜明,光滑油润,为优良成品所具有的特征。

枯暗:叶质老,色译枯燥且暗无光泽。

调匀:色泽相当一致,但必须与一个具体评语相结合,如灰绿调匀,与调和含义同。

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铁青:似铁色带青。

腊片:表面形成腊质的老片。


汤色评语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有称为橙绿。

杏绿:浅绿色,类似杏子的绿色。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杏黄:黄色较浅。

深黄:黄色较深。

红汤:汤色发红。

黄暗:色黄而暗。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但不够浓,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见到底,无沉淀或浮悬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浑浊:指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明度差,难见碗底。

 

香气评语

毫香:福鼎白茶的特征香气,指幼嫩的白毫的香味,如白毫银针的香气是毫香幽怨。

鲜浓:香气浓而鲜爽持久。

鲜嫩:香高洁细腻,新鲜悦鼻.为芽叶细嫩的特殊香气,类似毫香。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间,为茶叶较嫩且新鲜。

清香:香气清纯柔和,香虽不高,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

甜长、香气清高:带甜感而久留。

鲜爽:香气新鲜活泼、嗅后爽快。

鲜甜:鲜爽带有甜香。

甜纯:香气不太高,但有甜感。

纯和:香气纯净而不高不低,无异杂气味,也可用“纯和”

钝浊:气味虽然有一定浓度,但滞钝,感觉不快。

粗淡:香气低有老茶的粗糙气,也称粗老气。

浊气:夹有其他气息,有沉浊不爽之感。

高火:烘焙干燥温度较高,火温尚可且时间过长,干度十分充足所产生的高火气。

老火、焦气:制茶中火温不当所致,轻微的焦茶气息称老火;严重的称为“焦气”。

闷气:白茶下匾后,堆积时间过长,干燥不及时形成的不愉快的闷味。

异气:焦、烟、馊、酸、陈、霉、油气、铁腥气、木气以及其他劣异气息,或一时难以指明的异杂气,一般要指明具体哪一种气味。

酵气 ferment odour 白茶萎凋过度,有红茶发酵气。

失解 freshless 极不鲜爽,有时接近变质。


滋味的评语

鲜浓、鲜厚:鲜表示鲜洁爽口,浓是茶汤溶质丰富,口味浓厚而鲜快,喉味爽适含香有活力。

鲜爽:鲜洁爽口,有活力,但浓度比鲜浓低些。

甜爽:鲜洁爽口带甜感,有活力。

醇厚:浓纯可口,回味略甜,也可以用醇爽表示。

醇和:味清爽带甜,鲜味不足,刺激性不强。

粗淡:味淡薄滞钝,喉味粗糙。

纯正、纯和:滋味较淡,但属于正常,缺乏鲜爽.

软弱:味淡薄软,无活力。

苦涩:味虽浓但不鲜不醇,茶汤人口,味觉麻木,如食生柿。

水味:口味清淡不纯,软弱无力。

异味:焦、烟、馊、酸、陈、霉等劣异味。

青味:茶味淡而青草味重。


叶底的评语

细嫩:芽头多,叶子长细小,叶质幼嫩柔软,主要视其全芽及顶叶含量多少。细嫩应与断碎区别开来。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 叶质柔软,光泽好,称为柔嫩。嫩度稍差,质地柔软,手指按之如棉, 揿后服姑盘底,无弹性,不容易松起称为柔软。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簿、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祖糙,有弹性。叶脉硬化.按后叶张很快恢复原状为“硬挺”。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整无断碎。反之,老嫩,大小,色泽不一致的称“不匀”。

单张:即脱茎的独瓣叶子。“单瓣”与之同义。

短碎:毛茶经精加工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而合于要求的叶片甚少的情况而言,或称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成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舒展”此同义,而老叶摊开为“摊张”。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

拈暗:叶色暗沉无光,陈年老白茶的叶底多如此。

红暗:红显暗、无光泽。

乌暗:叶片如猪肝色或黑褐色或青暗.是发降不良的红茶,如整片叶色如此,即称“乌张”,叶色如此又不开展称“乌条”。

花青叶底色不调和老嫩不一致,红里夹青。

红张:萎凋过度,叶张红变。

暗张:暗黑,多为雨天制茶形成死青。

 

找到约37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