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以茶制夷

找到约273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原标题:耻辱!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中国,世界第一产茶大国。


  2019年,中国干毛茶产量279.34万吨,居世界第一。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中国还需要进口茶叶4.34万吨,比上一年增加22.25%。其中,从印度进口的茶叶最多,达1.33万吨,花了外汇3124.54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大约2.2亿。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市场那么大,茶叶不够喝,进口一些茶叶很正常。然而,2019年茶叶内销202.56万吨,出口36.65万吨,仅2019年,就有40万吨的茶叶库存(茶叶库存一直都有)。


  本国产的茶叶卖不出去,却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茶叶,这对于茶叶起源国,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是一种耻辱。


  -01-


  中国茶叶衰落、印度茶叶逆袭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种植茶叶了,现在发现最早的栽培型古茶,是临沧锦绣茶祖,距今已经3200年了。


  中国茶叶,无论茶文化还是玩茶,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有茶圣陆羽,著有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宋朝点茶法(抹茶)玩得登峰造极,被日本人照搬过去,成了日本的茶道,如今,造西方眼里,好像日本才是茶道的正统,其实,那是中国宋朝人玩剩的。


  明清更是把茶叶功效发挥到极致,茶叶不仅用来喝,还可当作战略物资,“以茶制夷”,尤其乾隆帝对付沙俄的时候,玩得炉火纯青。


  3000年来,中国茶叶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为何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所有的根源,来自一场茶叶盗窃。


  茶叶的兴衰,伴随着国家的兴衰,清政府腐朽不能,茶叶也看不住,被英国人偷到殖民地种植,彻底改变了中国茶叶的历史(换在今天试试,谁敢来偷)。


  当时,英国是世界霸主,买茶叶亏了很多钱,居然要世界霸主掏钱,一分也嫌贵!直接把茶叶树种偷回去,在殖民地种,拉回本土去享受,不是更赚吗?


  1839年-1862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罗伯特福琼到东印度公司。1948年,罗伯特福琼到中国武夷山,冒充长城以北的商人购买茶种。


  热心的茶农带着全程一言不发的罗伯特福琼,参观茶叶基地和制茶间,并向他介绍了茶叶制作的全过程。


  他第一次偷盗并不成功。1851年2月,第二次偷盗,福琼在浙江、安徽、福建采集到的茶叶种子装了整整16个巨大的玻璃柜,带上了8名武夷山制茶师傅(每人月薪15美金),以及大批的制茶设备工具,从上海坐帆船前往香港,4天后在香港换乘“玛丽伍德夫人”号蒸汽船,3月15号抵达了印度加尔各答。


  福琼带给印度的,是17,000粒茶种,23,892株小茶树,一个成熟的茶叶种植团队和全套的茶叶制作工艺:这是当时中国最大出口行业的全部核心机密。


  茶叶本来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清末之前的100多年,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外汇。1840年,中国茶叶出口1.3万吨,占到中国总出口量的93.9%。


  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中国茶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量一路猛增。到1870年,茶叶出口量达到10万吨。


  然而,出口量猛增不过是回光返照,随着殖民地茶叶的大面积推广,茶叶不再是中国独有,到19世纪末,中国茶叶的噩梦来了。


  中国独占茶叶的时候,世界100%的茶叶都来自中国,1870年之后,殖民地茶叶几经裂变,大量投入产茶。


  中国茶叶,开始输给了印度,1890年,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超过中国,1893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已经是中国的三倍。(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几乎是明抢)


  到1903年,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出口量降至33.09%,1921年暴跌至8.79%,已经丧失世界一流茶叶大国的地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茶叶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


  生产力,中国茶叶的命运

  只有生产力才是最真实的,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使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1870年,在英国的扶植下,印度茶叶大量使用机械化。


  机械化的使用,必然会导致规模化,19世纪90年代,印度已经出现千人级茶厂。而中国,始终是是一家一户小农茶叶。


  面对印度茶叶的强势崛起,中国也认识到机械制茶的重要性,当时在《申报》等主流媒体大量宣传机械制茶,呼吁提高中国茶叶的生产力。


  有一种声音如果中国有几家规模茶厂,或者能够团结一起,能与印度茶叶竞争,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事实上,就算当时小茶企能团结在一起,也改变不了中国茶叶落后的命运。中国茶企想改变,但是没资金,没技术,没经验,根本改变不了。


  机械化制茶,不是想做就做得了的,要资金要技术要经验要钢铁,而这些东西都不会从天而降。


  1861年,中国才开始洋务运动,一年钢铁产量就那么点,偌大一个国家,根本轮不到茶叶,机械制造的公差,一个螺丝钉都考验着工业能力,要实现机械化制茶,以当时的国力,根本不可能。


  这些工业技术,要么像大清一样下血本买到工业技术的皮毛,要么几代人积累。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父母一辈60后70后,在工厂里干苦活累活脏活,帮发达国家做衣服,一件衣服赚1美元,通过低端产业慢慢完成资本积累。然后再造稍微有技术含量的电视机,积累本钱,国家才有钱买重工业设备和技术,推进大规模生产,在钢铁,造船等重工业领域抢到饭碗,积累尖端技术。40年3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在半导体和5G方面的冲刺。


  而当时的中国,没有工业提高生产力,摊薄成本,茶叶没有价格竞争力,中国茶叶,也就沦落了。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开始,中国茶叶就输了。

  -02-


  当下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魔幻的是:中国茶叶到现在,依然是小农生产,相当分散,没有凝聚力,有品类没有品牌。比如,乌龙茶有名,但哪个品牌的乌龙茶最好;冰岛茶很好,但市场上的冰岛茶,9.9元-99万,哪个品牌的冰岛最好,却没有共识。


  我们可以用中国茶讲究茶文化,好茶留着自己喝,垃圾茶卖往国外来安慰自己。却不得不面对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没有竞争力的现实。


  茶叶出口,不及立顿


  立顿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依然是中国茶叶绕不开的坎。


  2008年,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7万家茶企,不如一个立顿。


  立顿茶卖到全球,中国茶叶也有出口。中国国内市场庞大,消耗了大量的茶叶,但说出口,中国茶叶却很尴尬。

  2017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破除“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窘境》的文章,让当时的茶行业一阵激动,似乎看到了希望。


  到2019年,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国茶叶外销36.65万吨,出口金额20.2亿美元。


  据《经济日报》报道,2019年,茶叶巨头立顿仅红茶销售额就达28亿美元,高于当年中国茶企总出口额20.2亿美元。


  要不是内销市场撑起了202.56万吨、2739.5亿元的市场,望着全国各地大茶仓里卖不出去的库存,中国茶叶会很尴尬。


  单产低


  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6万吨,是第二名印度131.1万吨的两倍。


  但是,论单产能力,印度茶叶的单产为每公顷17.1吨,而同期的中国只有10.3吨。


  出口单价


  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均价为5.51美元/千克,不仅低于2018年日本27.3美元/千克、法国19.75美元/千克、德国11.22美元/千克等发达国家,就连巴西8.78美元/千克也比不上。


  国际贸易优势指数


  国际贸易中,通常用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专门用来衡量某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在贸易中的优势。


  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茶叶RCA指数是1.79,而印度是6.36,竞争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全球十大茶企,没有一个属于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中茶和澜沧古茶争夺茶叶第一股的消息,在茶圈内沸沸扬扬。


  2019年,中茶营收16.28亿元,净利润1.66亿元;2019年,澜沧古茶营收3.8亿元,净利润0.81亿元。


  这是中国大茶企的实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茶企,一个立顿年营收就将近30亿美元,全球十大茶叶相关的企业,没有一个来自中国。

  -03-


  中国茶叶复兴,任重道远


  论产量,论出口量,论内销量,我国都是茶叶大国,但说起茶叶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茶叶存在没有品牌,单产不高的窘境,就当下的茶行业来说,茶叶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要要看清自己的短板,对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不盲目自信,也不用妄自菲薄。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既要了解中国茶叶的现实,顾忌全国8000余万茶农的心声,又要做大茶产业,出口创汇。


  不该踩的坑


  中国茶叶依然手工制茶为主,效率远远比不上机械化生产。我国茶叶市场,国内需求是主体,其次才是出口创汇。也就是说:不该弃手工,转向机械。

  主体: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茶与西方茶,有不同的需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中国茶则讲究茶文化,慢工出细活。中国茶叶千百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追随者。


  这决定了结果,卖茶叶,挑出一家中国茶企,卖不过西方茶叶,这是事实。但茶文化,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卖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


  无论中国茶还是西方茶,本质上都是一种饮料,都有茶的味道。西方茶叶解渴,不能品味。


  中国茶则是一种享受,中国茶色香味俱全,茶有千百种滋味,能解渴,能生津,有回甘,品味一杯茶,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这就决定了,国内市场高端茶叶,依然讲究匠人精神,慢工出细活,用好原料做出好味道,给人不一样的享受。


  其次:出口创汇


  这一点简单粗暴,国外市场不了解匠人精神,反而觉得双手制出来的茶,没有机械制茶先进;他们也不会泡功夫茶,只会一个袋泡茶放在杯子里,冲上热水,直接饮用;对茶道也没有过深的研究。


  我们的目标也简单:出口茶叶赚钱,走现代科技路线更划算。用中低端原料,全程机械化生产,加上现代拼配科技,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压低出口价格,抢占市场。


  要让别人为自己的茶叶买单,有些坑是不能踩的:


  农残:最近几年,中国茶叶农残的报道少了,但国外对中国茶叶农残的阴影,却根深蒂固。


  远的不说。非洲小国摩洛哥,喜欢喝薄荷绿茶,是我国传统茶叶大客户,每年要从中国买4-5万吨绿茶中的珠茶和眉茶。


  2015年,摩洛哥颁布了《关于商品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法令》,2017年后,摩洛哥对商品茶要求更严格。新增茶叶农残限量要求,导致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被官方大量扣留,且价格同比下降了1.17%。

  欧盟国家不买中国茶叶,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农残。农残超标一次,偏见就是几年。


  说了这么多,重点只有一句:茶叶使用农药一定要合理。为了产量滥用农药,这种刨自己祖坟的事,不能做。


  品牌化。茶叶要赚钱,要打进发达国家市场,还得靠品牌,中国茶叶,一直都是有品类没有品牌。如今像今天这样,让茶行业自由散漫的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难出现国际性的茶叶大品牌。这一点,除了政府扶持,别无他法。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茶叶的大趋势是:


  中国茶叶,由大到强,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这条复兴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温馨提示:文章贵在分享,我们崇尚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世界第一产茶大国为什么要花2个多亿从印度进口茶叶?

  中国,世界第一产茶大国。2019年,中国干毛茶产量279.34万吨,居世界第一。然而,意想不到的是:2019年,中国还需要进口茶叶4.34万吨,比上一年增加22.25%。其中,从印度进口的茶叶最多,达1.33万吨,花了外汇3124.54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大约2.2亿。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市场那么大,茶叶不够喝,进口一些茶叶很正常。然而,2019年茶叶内销202.56万吨,出口36.65万吨,仅2019年,就有40万吨的茶叶库存(茶叶库存一直都有)。本国产的茶叶卖不出去,却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茶叶,这对于茶叶起源国,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是一种耻辱。

-01-

中国茶叶衰落、印度茶叶逆袭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种植茶叶了,现在发现最早的栽培型古茶,是临沧锦绣茶祖,距今已经3200年了。中国茶叶,无论茶文化还是玩茶,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有茶圣陆羽,著有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宋朝点茶法(抹茶)玩得登峰造极,被日本人照搬过去,成了日本的茶道,如今,造西方眼里,好像日本才是茶道的正统,其实,那是中国宋朝人玩剩的。

  明清更是把茶叶功效发挥到极致,茶叶不仅用来喝,还可当作战略物资,“以茶制夷”,尤其乾隆帝对付沙俄的时候,玩得炉火纯青。3000年来,中国茶叶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为何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所有的根源,来自一场茶叶盗窃。茶叶的兴衰,伴随着国家的兴衰,清政府腐朽不能,茶叶也看不住,被英国人偷到殖民地种植,彻底改变了中国茶叶的历史(换在今天试试,谁敢来偷)。

  当时,英国是世界霸主,买茶叶亏了很多钱,居然要世界霸主掏钱,一分也嫌贵!直接把茶叶树种偷回去,在殖民地种,拉回本土去享受,不是更赚吗?1839年-1862年,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罗伯特福琼到东印度公司。1948年,罗伯特福琼到中国武夷山,冒充长城以北的商人购买茶种。热心的茶农带着全程一言不发的罗伯特福琼,参观茶叶基地和制茶间,并向他介绍了茶叶制作的全过程。

  他第一次偷盗并不成功。1851年2月,第二次偷盗,福琼在浙江、安徽、福建采集到的茶叶种子装了整整16个巨大的玻璃柜,带上了8名武夷山制茶师傅(每人月薪15美金),以及大批的制茶设备工具,从上海坐帆船前往香港,4天后在香港换乘“玛丽伍德夫人”号蒸汽船,3月15号抵达了印度加尔各答。

  福琼带给印度的,是17,000粒茶种,23,892株小茶树,一个成熟的茶叶种植团队和全套的茶叶制作工艺:这是当时中国最大出口行业的全部核心机密。茶叶本来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清末之前的100多年,为中国创造了大量外汇。1840年,中国茶叶出口1.3万吨,占到中国总出口量的93.9%。

  鸦片战争后,开放五口,中国茶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量一路猛增。到1870年,茶叶出口量达到10万吨。然而,出口量猛增不过是回光返照,随着殖民地茶叶的大面积推广,茶叶不再是中国独有,到19世纪末,中国茶叶的噩梦来了。中国独占茶叶的时候,世界100%的茶叶都来自中国,1870年之后,殖民地茶叶几经裂变,大量投入产茶。中国茶叶,开始输给了印度,1890年,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超过中国,1893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已经是中国的三倍。(印度是英国殖民地,几乎是明抢)到1903年,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出口量降至33.09%,1921年暴跌至8.79%,已经丧失世界一流茶叶大国的地位。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中国茶叶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

  生产力,中国茶叶的命运

  只有生产力才是最真实的,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使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1870年,在英国的扶植下,印度茶叶大量使用机械化。机械化的使用,必然会导致规模化,19世纪90年代,印度已经出现千人级茶厂。而中国,始终是是一家一户小农茶叶。面对印度茶叶的强势崛起,中国也认识到机械制茶的重要性,当时在《申报》等主流媒体大量宣传机械制茶,呼吁提高中国茶叶的生产力。

  有一种声音如果中国有几家规模茶厂,或者能够团结一起,能与印度茶叶竞争,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就算当时小茶企能团结在一起,也改变不了中国茶叶落后的命运。中国茶企想改变,但是没资金,没技术,没经验,根本改变不了。机械化制茶,不是想做就做得了的,要资金要技术要经验要钢铁,而这些东西都不会从天而降。1861年,中国才开始洋务运动,一年钢铁产量就那么点,偌大一个国家,根本轮不到茶叶,机械制造的公差,一个螺丝钉都考验着工业能力,要实现机械化制茶,以当时的国力,根本不可能。这些工业技术,要么像大清一样下血本买到工业技术的皮毛,要么几代人积累。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父母一辈60后70后,在工厂里干苦活累活脏活,帮发达国家做衣服,一件衣服赚1美元,通过低端产业慢慢完成资本积累。然后再造稍微有技术含量的电视机,积累本钱,国家才有钱买重工业设备和技术,推进大规模生产,在钢铁,造船等重工业领域抢到饭碗,积累尖端技术。40年3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在半导体和5G方面的冲刺。而当时的中国,没有工业提高生产力,摊薄成本,茶叶没有价格竞争力,中国茶叶,也就沦落了。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候开始,中国茶叶就输了。

-02-

当下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魔幻的是:中国茶叶到现在,依然是小农生产,相当分散,没有凝聚力,有品类没有品牌。比如,乌龙茶有名,但哪个品牌的乌龙茶最好;冰岛茶很好,但市场上的冰岛茶,9.9元-99万,哪个品牌的冰岛最好,却没有共识。我们可以用中国茶讲究茶文化,好茶留着自己喝,垃圾茶卖往国外来安慰自己。却不得不面对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没有竞争力的现实。

  茶叶出口,不及立顿

  立顿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依然是中国茶叶绕不开的坎。2008年,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7万家茶企,不如一个立顿。立顿茶卖到全球,中国茶叶也有出口。中国国内市场庞大,消耗了大量的茶叶,但说出口,中国茶叶却很尴尬。2017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破除“千万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窘境》的文章,让当时的茶行业一阵激动,似乎看到了希望。到2019年,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我国茶叶外销36.65万吨,出口金额20.2亿美元。据《经济日报》报道,2019年,茶叶巨头立顿仅红茶销售额就达28亿美元,高于当年中国茶企总出口额20.2亿美元。要不是内销市场撑起了202.56万吨、2739.5亿元的市场,望着全国各地大茶仓里卖不出去的库存,中国茶叶会很尴尬。

  单产低

  2018年,我国茶叶产量261.6万吨,是第二名印度131.1万吨的两倍。但是,论单产能力,印度茶叶的单产为每公顷17.1吨,而同期的中国只有10.3吨。

  出口单价

  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均价为5.51美元/千克,不仅低于2018年日本27.3美元/千克、法国19.75美元/千克、德国11.22美元/千克等发达国家,就连巴西8.78美元/千克也比不上。

  国际贸易优势指数

  国际贸易中,通常用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专门用来衡量某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在贸易中的优势。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的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中国的茶叶RCA指数是1.79,而印度是6.36,竞争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全球十大茶企,没有一个属于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中茶和澜沧古茶争夺茶叶第一股的消息,在茶圈内沸沸扬扬。2019年,中茶营收16.28亿元,净利润1.66亿元;2019年,澜沧古茶营收3.8亿元,净利润0.81亿元。这是中国大茶企的实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茶企,一个立顿年营收就将近30亿美元,全球十大茶叶相关的企业,没有一个来自中国。

-03-

中国茶叶复兴,任重道远

  论产量,论出口量,论内销量,我国都是茶叶大国,但说起茶叶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茶叶存在没有品牌,单产不高的窘境,就当下的茶行业来说,茶叶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我要要看清自己的短板,对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不盲目自信,也不用妄自菲薄。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既要了解中国茶叶的现实,顾忌全国8000余万茶农的心声,又要做大茶产业,出口创汇。

  不该踩的坑

  中国茶叶依然手工制茶为主,效率远远比不上机械化生产。我国茶叶市场,国内需求是主体,其次才是出口创汇。也就是说:不该弃手工,转向机械。

  主体:满足国内市场

  中国茶与西方茶,有不同的需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中国茶则讲究茶文化,慢工出细活。中国茶叶千百种,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追随者。这决定了结果,卖茶叶,挑出一家中国茶企,卖不过西方茶叶,这是事实。但茶文化,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卖不过,也不必妄自菲薄。无论中国茶还是西方茶,本质上都是一种饮料,都有茶的味道。西方茶叶解渴,不能品味。中国茶则是一种享受,中国茶色香味俱全,茶有千百种滋味,能解渴,能生津,有回甘,品味一杯茶,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这就决定了,国内市场高端茶叶,依然讲究匠人精神,慢工出细活,用好原料做出好味道,给人不一样的享受。

  其次:出口创汇

  这一点简单粗暴,国外市场不了解匠人精神,反而觉得双手制出来的茶,没有机械制茶先进;他们也不会泡功夫茶,只会一个袋泡茶放在杯子里,冲上热水,直接饮用;对茶道也没有过深的研究。我们的目标也简单:出口茶叶赚钱,走现代科技路线更划算。用中低端原料,全程机械化生产,加上现代拼配科技,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压低出口价格,抢占市场。

  要让别人为自己的茶叶买单,有些坑是不能踩的:农残:最近几年,中国茶叶农残的报道少了,但国外对中国茶叶农残的阴影,却根深蒂固。远的不说。非洲小国摩洛哥,喜欢喝薄荷绿茶,是我国传统茶叶大客户,每年要从中国买4-5万吨绿茶中的珠茶和眉茶。2015年,摩洛哥颁布了《关于商品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法令》,2017年后,摩洛哥对商品茶要求更严格。新增茶叶农残限量要求,导致我国出口摩洛哥茶叶被官方大量扣留,且价格同比下降了1.17%。欧盟国家不买中国茶叶,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农残。农残超标一次,偏见就是几年。

  说了这么多,重点只有一句:茶叶使用农药一定要合理。为了产量滥用农药,这种刨自己祖坟的事,不能做。品牌化。茶叶要赚钱,要打进发达国家市场,还得靠品牌,中国茶叶,一直都是有品类没有品牌。如今像今天这样,让茶行业自由散漫的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难出现国际性的茶叶大品牌。这一点,除了政府扶持,别无他法。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茶叶的大趋势是:中国茶叶,由大到强,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这条复兴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于网茶会习茶社,作者古域

重走·重溯·重构——“世界的东方茶港”论坛圆满落幕!

9月11日,重走·重溯·重构——“世界的东方茶港”论坛在第11届武汉茶博会现场隆重举办,茶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世界的东方茶港”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的融合形式,全方位挖掘东方茶港历史、文化、经济资源,为东方茶港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嘉宾致辞

湖北省政府研究室二级巡视员孙军:

湖北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茶祖神农、茶圣陆羽、茶神诸葛亮都出自湖北。汉口历史上曾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中国茶叶贸易中心,繁荣了近两个世纪,享有“东方茶港”美誉。19世纪70年代,汉口茶叶每年出口达200万吨,垄断了市场茶叶市场的80%,占据了中国茶叶出口的60%以上,鼎盛时期达到了80%。全国产茶区以福建、贵州、云南四川、安徽和河南信阳,以及湖北各地的茶叶汇集于汉口,通过万里茶道一路北上西进,远销世界各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茶叶辉煌。

重振东方茶港是楚茶兴起的未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今年8月省政府又出台了《全省农业产业化十大产业链实施方案》,茶叶十四五的专业发展规划。茶产业发展有领导重视、有资金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大家的共同参与,武汉和湖北的茶产业发展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我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湖北茶产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重振东方茶港将指日可待!

华巨臣集团副总裁杨文明:

湖北是我国的产茶大省,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湖北省茶产业快速发展,以青砖茶、恩施玉露、宜昌红茶为代表的湖北茶深受海内外广大茶商的青睐。作为老朋友对湖北取得的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

茶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科技是推动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关键所在,国家领导人亲自号召,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做好。作为茶行业的领军者,华巨臣一直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充分调动全国茶行业资源,承担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播的重任,未来我们衷心希望与大家携手共进,让好茶走出大山,让中国茶文化弘扬四海,让中国茶产业蒸蒸日上。

汉口因茶而盛,希望通过各嘉宾的解读,利用好东方茶港历史名片,发挥湖北省茶产业优势,写好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

主题演讲

演讲主题:近代汉口茶市与中俄万里茶道

演讲嘉宾:原武汉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张笃勤

本次演讲主要阐述三个问题:一是古代长江的饮茶之风与鄂南茶区兴起;二是近代汉口茶市与对俄国的茶叶贸易;三是对俄茶道的演变。

大家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长江流域是茶的发源地,在唐宋时期长江中游一带,茶的种植、销售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另外,根据当时的记载,在汉阳区,鄂州的征税率可以达到20万银两。汉口开埠以后武汉成为重要的茶叶港,在这之前鄂南茶区已经开始兴起。

近代汉口茶市分为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商人和俄国商人是汉口茶叶市场的主要买主,在19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商人是最大的买主,90年代以后俄国商人成为主要买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英国商人主导的时期,还是后面俄国商人主导的时期,红茶占了很大的比重,砖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二个讲一下汉口贸易对俄国兴衰的变化。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签订了条约以后,茶叶作为大宗商品开始出市。90年代以后俄国商人取代英国商人成为最大的买主。有些学者认为最早的俄国商人建立茶厂是在汉口,实际上最早的商人初步加工茶叶是在羊楼洞地区。

到1893年在汉口地区有了4家砖厂,产砖茶40多万担。近代的汉口对茶贸易没有完全的统计有两个大概的数字,一个就是通过汉江这一路走的茶叶有一个初步的统计,另外一个就是根据有关材料进行推算。在十月革命以后,汉口对俄国的茶叶贸易有所变化,有的年头下降的比较多,比如说1929年中东事件发生之后中俄断交外交关系对茶叶影响很大。后来抗日战争时期,长江航道不通影响茶叶贸易。

第三个问题,讲一下汉口茶对俄贸易的路线问题,也就是万里茶道的路线问题。这个茶道可以分成两种:一个传统的山西商人经商的茶道,最早通过汉口,由汉江到达襄阳樊城一带,从河南渡过黄河进入山西长治,然后走东口和西口。这一条路线是传统的路线,是山西商人所走的路线。

到了19世纪80年代以后,除了海路北上以外,向南通过中国的南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欧洲部分,原来叫是属于俄国,现在是乌克兰,就是进入黑河。

现在我们宣传万里茶道,宣传的都是山西商人所走的汉江这条路,尤其是通过南海走的这条海路,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黑海这条路线宣传很少。这个方面的宣传,我建议应该说得更全面一些。

演讲主题:万里茶道的溯源之路

演讲嘉宾:万里茶道历史文化收藏家万学工

万里茶道全程近15000公里,中国大概是4800公里经过8个省市,从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一直出关。

武夷山有一个分水岭,水往北边流就是河口,是万里茶道的第一镇,装不完的河口,卖不完的汉口。五个江河把所有的物资通过水运的方式,通过鄱阳湖的河口逆江而上运到我们的汉口。在汉口把所有的茶叶集中,沿着晋商的茶道,通过汉水一路到了襄阳,就是现在的樊城,樊城通过了现在的河南的社旗,南船北马,用骡马运输的方式渡过黄河,一直往北方走。汉口虽然不是茶叶产地,却是茶叶的集散地,茶路贸易集散运输始于汉口。

中俄万里茶道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持续了200多年,后来因为远东铁路的兴起,以及1927十月革命以后铁路就中断了。但是中俄的万里茶道为茶叶的种植和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中原地区和俄国西伯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中华文明与俄罗斯文明的交流。

演讲主题:万里茶道在汉口的文化遗产

演讲嘉宾:原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武汉近代史专家王汗吾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一个是晋商的故事,另一个是东方茶港的起源,最后是俄国建筑遗址的世界遗产申报。

晋商开辟万里茶道,它是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之下,基本上只能走汉水把茶叶运到北方去。但是从唐宋以来,南方建立很多的茶市,到清代,汉口就是最大的国内市场。

东方茶港建立了江汉关,开始出口茶叶,俄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瑞典人都来买茶,所以把它称为世界的东方茶港。汉江关占中国出口茶叶的比例在40%以上。中国茶叶在世界上要占80%多,汉口占60%多,也就是说汉口出口的茶叶供应了全世界的一半。

2019年,国家文物局已经把万里茶道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覆盖几个点,第一个点--江汉关,再者就是俄国的建筑群--顺丰茶栈、巴公房子、理维诺夫公馆、东正教堂、京汉铁路。

演讲主题:万里茶道对俄贸易的影响

演讲嘉宾: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再起

汉口是著名的东方茶港,东方茶港在世界是什么地位?比如说以1888年为例,当时中国出口的茶叶占了全世界茶叶总量的80%以上,汉口出口了66%,2/3以上,这就是当年汉口出口的成就。

万里茶道促进了文化传播。1858年,东正教往中国去传播的过程中,第一批受洗的东正教教头就是在武汉汉口。中国的汉口有当时东正教建的规模比较大的东正教汉口教堂,你们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

万里茶道把中国的产茶区和销售区连接起来,让近代中国走出去融入了欧洲,融入了世界。万里茶道是多条路线的,从汉口到上海,还有水路的,对中国的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汉口做大做强就是因为茶叶贸易,所以我们今天还是要回溯历史的荣光,要勇敢的把我们的茶文化传出去。

演讲主题:国际贸易史视角下“茶”之演进

演讲嘉宾: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武汉市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张嵩

我对茶的看法分成三个脉络:一是野生植物到农业种植物,到全球化工业制成品;二是药材,再到贸易管制物品,再到成瘾性日常生活消费品;三是神秘东方文明象征,再到西方资本主义传播载体,再到后工业文明符号。

第一条脉络:野生植物-农业种植物-全球化工业制成品。

第一个,野生植物。1834年圣诞节之际,英国宣布在印度发现野生茶树种。1884年,英国植物学家马斯特思将广泛生长于印度阿萨姆和中国云南一带的大叶种茶树拉丁文学名确定为“阿萨姆种”。茶起源于印度的说法,甚至有可能盖过中国。

第二个,农业种植物。考古发现,最早是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就开始种植茶树。还一些记载,商末周初古之巴蜀地区就已种茶产茶。自从茶叶成为一个产业以后,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引种、推广,中国北方也在推广种茶,现在还是在北纬35度以南。世界上范围内也只有少数地区在规模化种植茶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有一个肯尼亚异军突起。

第三个,全球化工业制成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俄两国纷纷在汉口设立机器制茶厂,武汉成为近代世界制茶工业诞生地,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近代制茶工业群。制茶工业的发展助推其他产业的引入和发展,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

同时我们看看印度那地方他们在做什么?1872年,杰克逊制成的第一台揉茶机在阿萨姆茶业公司的希利卡茶园中被装置使用。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1888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打开印度茶进入西藏门户。20世纪初,印度茶叶出口超过中国,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末代沙皇被杀后,俄国茶商纷纷退出中国,中国茶叶国际贸易衰落。

第二条脉络:药材-贸易管制物品-成瘾性日常生活消费品。

一个是药材。东方人、西方人刚看到茶的时候都觉得它是药,中国在《神农本草经》记载,宋代说茶就是药,这样的文献记载比比皆是。西方的1641年《医学观察》上说茶相当于包治百病。最初的茶叶都是奢侈品,一直到清朝末年茶叶还是进贡的贡品。

再一个就是贸易管制物品。茶叶早期一直都是贸易管制物品,包括在中国。在中国的贸易管制物品历史甚至可以延续到90年代到2000年初。“以茶制夷”最早是来自于中俄的关系,再到中国和英国等等。后面还有“以茶富国”,到1855年左右,人们通过茶叶以设置厘金局、设置关卡收税赚钱。在西方茶叶的管制也有很多。中国和西方的管制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茶叶从国际市场退出,西方人垄断了茶叶市场。

最后,成瘾性日常生活消费品。茶叶和咖啡、可可这一类饮料都有一个特点--成瘾性,它有温和的致瘾性。

第三脉络:神秘的东方文明象征-西方资本主义传播载体-后工业文明符号。

在17世纪、18世纪,茶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中国的茶叶传到西方,西方模仿中国人礼仪,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再是茶会、茶馆这种公共空间带来的社会学意义。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环节邀请原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武汉近代史专家王汗吾,万里茶道历史文化收藏家万学工,湖北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瞿八文,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密小华,围绕“世界的东方茶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深度探讨如何利用东方茶港历史文化推动湖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与会观众提供了前沿的方法论思考和崭新的机遇洞察。

01

湖北省茶产业

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林木:请问瞿老师,湖北的茶产业是“不三不四”,不是第三就是第四,您怎么评价?

瞿八文:2019年湖北茶叶面积是525万亩,产量35.3万吨,出口2.16万吨,是近几年历史最好的,创汇是2.6亿美元。2020年面积是537万亩,产量是36.1万吨,出口是1.84万吨,出口创汇达到2.04亿美元。所以这两年湖北茶叶的出口应该说逐步上升,但是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湖北的面积在全国是排在第四位,它的出口是排在第五位,基本上在全国茶叶里是前列。虽然历史上达到了5万吨的目标,但一直没有突破。

林木:湖北在1861年开埠的时候只交易了6万担,高峰的时候达到了5万担,现在的交易量是1.8万吨,现在是慢慢的接近,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顶峰时期的5万吨?

瞿八文:湖北茶叶的产量达到了35到36万吨,出口只有2.14吨,占全国出口的6%不到。今天是探讨“一带一路”、“茶马古道”,历史上为什么有5万吨的机遇,把国内和国际的机遇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湖北在历史上有名人、有名茶、有很好的交通、很好的产品,从汉口运到英国、德国、法国、法国、日本。

所以湖北的茶叶要振兴,刚才说重走、重溯,要把出口这个环节打通。现在是工业文明的社会,要利用传统茶马古道走的思路去转型湖北的茶叶,一定要把湖北茶叶的特色、优势发挥出来,这就是做茶人要做的。湖北茶叶在世界有名也是因为湖北输出砖茶、宜红茶,现在的砖茶和宜红茶,尤其是砖茶出口很少。怎么样在砖茶这里创造和改进适应消费者,这是我们要提出的一个问号。

02

如何利用好东方茶港历史文化

推动湖北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林木:万老师,今天来的茶友绝大多数是武汉的市民,请您当一下文化的推广大使,哪些遗迹可以去走走看看?

万学工:武汉被长江和汉江分为武汉三镇,汉口也称为东方茶港,从江汉路坐标汉口往二桥方向一字排开就是曾经的五国租界,遗留下来有关于万里茶道的遗址遗迹最多的是在俄租界上。

江边有俄国领事馆旧址、顺丰茶栈的办公楼、新泰茶厂遗址,还有宋庆龄纪念馆、俄商俱乐部、东正教堂,也是在内地内陆仅存的一个教堂。我们武汉市政府为了申遗打造了一个综合的中俄万里茶道的线路图,在江滩公园里面可以系统完整的了解万里茶道的状况。

林木:请王老师讲讲,东方茶港的历史划线从哪一年到哪一年?还有在武汉曾经辉煌过的茶厂,现在还有没有可以看得到的呢?

王汗吾:在世界上称为东方茶港,是从1861年开埠开始,开埠了以后更多的外国人就来了。我们在1840鸦片战争之后开通了关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加了沿海的5个关口,最后沿着长江进来,它的终极目标是汉口。这个茶市最早还是晋商经营的最多,再就是江西的商人和湖南的商人。现在留下来相对多一点的还是俄国的遗址,刚才说的基本上都点到了。

我觉得我们作为市民来继承文化遗产来讲的话,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遵循,不管它现在哪一年能够申遗成功,从心里就把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珍惜它,平时可以去看去玩。其次,我觉得最好的继承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多喝茶,茶叶真的是非常好的饮料,在成瘾里面茶是最低的,它里面的文化内涵更大于茶本身。

林木:密老师,在研究过去、分析当下、展望未来的时候,东方茶港我们再次进行研究的时候有意义吗?

密小华:茶有一定的成瘾性,虽然跟咖啡和其它饮料来比,从它的物质角度来说是成瘾度比较低的,但它精神上的成瘾性远大于其它饮料的成瘾性,它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和精神层面的享受,包括舌尖上品味的享受。

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向标准化上面靠拢,它一直精细到茶园最基层的管理,除了茶方面的品质、产地、季节、标准、制茶的类型以外,还有泡茶的水、气、手法、技术这方面,所以湖北和全国各地方都在重视技能,每年都有技能赛,这些都是决定茶叶的路能够走得更远,能不能走得更长技术层面的一个要求。

我们农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茶产量也在增加,但是我们喝茶的人数增长的速度,和产量来说不匹配。一方面是出口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内销还不够。应该让更多的人懂得我们的历史,懂得我们的文化,懂得我们的茶本身,让他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被茶的魅力所折服。

最后,我倡议打造一个汉口茶文化的博物馆,充分利用东方茶港历史文化及英俄遗址等资源,通过这样一个博物馆向更多人展示,不光要走出去,把旅游的人请进来,跟文旅结合。

林木:瞿老师,东方茶港在人类历史当中一闪而过,从1861年开埠到1937年它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70多年的时间,东方茶港形成是有历史条件的,凭现在的发展条件来看,东方茶港振兴它有几成把握、几成希望?

瞿八文:我觉得湖北茶再次振兴的机会很大。我们要把内销、外贸做起来,湖北的茶叶很多,大部分是兄弟省市做出口原料,湖北的面积那么大,大部分是供给了兄弟省市的出口。茶叶做到辉煌的时候出口要打开,不能专心卖砖茶,砖茶是我们一个历史茶。我们一定要进行研究,我们西方人、中国人喜欢什么。

我们湖北茶叶要发展下去,要走出去,要按照国际的标准,一是安全要达到标准,二是质量要达到消费者需要的水平。

至此,重走·重溯·重构——“世界的东方茶港”论坛完美落幕。接下来,第11届武汉茶博会还有更多精彩将陆续上演,欢迎广大茶友前来品茗、淘器,共襄盛举!

来源:作者:漓 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6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