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央视纪录片茶

找到约12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第二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一杯融合、向上的茶


       2月5日晚,来自海内外的茶人朋友们云相聚在“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通过这样一场特别的“茶人春晚”,为这个世界端上了一杯温暖而和平的茶。数十万的茶友通过人民网以及茶道新生活等多个媒体平台收看了本次直播,共品“同一个世界,同一杯茶”。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37

  “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食品安全网“全国茶叶安全信息中心”、茶道新生活主办,茶道新生活承办,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荣县人民政府、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四川省旺苍县人民政府、福建省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云南省勐海县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今大福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并获得了来自茶行业内外的大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48

  “我的家乡,我的茶”——这是“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的主题。本次活动的总策划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吴垠女士介绍:“在这个疫情和经济下行给人们的内心带来动荡的时代,实际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安定,我们与土地相连,它就是我们生命安顿的根。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53

  而在今年这种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家国情怀来得更加地强烈而又有感触。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既显示了我们的一种来自土地和家乡的荣誉感,同时也传递了一杯茶可以温暖所有人的无边界的状态,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在一杯茶里,心安就是故乡,一杯茶可以连接起所有的人,找到家的安顿和舒适感。”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858

  去年首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以“天、地、人、和”为篇章,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去演绎茶的精神内核让许多茶友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而今年的表演将茶人和茶的关系以及茶生活化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02

  王德如震撼全场的开场鼓点《开春》敲出了茶人们对新春及春茶的期待和喜悦之情;邱阳、周军贯穿全场的朗诵,表达了茶人对天、地、人、茶的无限依恋并歌颂了茶和人的关系;而由星海音乐学院作曲副教授小峤(陈艺峤)编排,由小峤、苏君仪、林森、王佳琦演艺的吉他弹唱和拉丁舞则表现出了茶人与茶之间如恋爱般的温柔与缠绵;周蕊的竖琴和国乐大师方锦龙的琵琶弹奏是茶人对家乡茶的思念;冯佳界清澈的歌声与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谢东笑表现出了茶人的质朴与细腻。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13

  在长达6个多小时的直播当中,来自广东电视台的主持人徐靓女士和刘学先生以及茶道新生活的创始人吴垠女士与来自茶产区以及海内外的茶人代表以及跨界茶友隔空开启了茶话会。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17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23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27

  结合精心打造的舞台表演,2021年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为茶友们先后献上了三杯不同的茶:“一杯健康的茶“、“一杯关系的茶”和“一杯安顿的茶”。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31

  去年以来好几次关于“茶水能治疗新冠”的言论传播虽然带来部分茶人短期的兴奋,但对茶行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让普通消费者感到困惑。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施旭光先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与健康研究室主任孙世利博士从不同的维度提醒大家用客观和理性的视角去看待茶叶的健康功效,再次向广大茶友们说明目前茶叶对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的功效并没有得到证实,并提醒大家要“知性饮茶”:多喝茶,能提升免疫力,也就是能扶正,也能预防身体疾病并且让身体更容易康复,但并不是药。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35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先生、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总编张昆峰先生从科研及媒体监督的角度探讨了备受关注的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号召大家参与“全国茶叶安全中心”的共建;而极飞科技传播经理徐芊芊则分享了高科技无人机在帮助实现科学化管理基地的应用,表达了可持续发展农业在科技和数字之下新的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39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女士、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明先生、湖南安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伟群先生作为茶产区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家乡的茶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43

  东方船品牌咨询机构CEO王郁斌先生、科特勒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先生、曼哈顿资本投资公司 (杭州) 总裁王进先生、广州注意力传播集团董事长马苏格先生分别从品牌、年轻消费者洞察、资本以及传播等多角度为茶行业提供了专业的发展建议。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47

  “网红县长”、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灿平先生与今大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苏建良先生分别就直播风口以及市场变化的应对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50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基地主任、教授王旭烽女士以及来自湖北武汉的茶友鱼乐为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间茶所传递的温暖以及给个人带来的抚慰。

  潮州工夫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陈香白先生、《巴蜀茶文学史》作者刘昌明先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前先生、广州点心协会会长郑志强先生分别介绍了“潮州工夫茶文化”、“四川茶馆文化“和“广州叹茶文化”三种最具代表性的茶生活文化。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55

  台湾茶农余三和、安溪茶农陈两固、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武夷岩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国英、原安化县政协主席伍湘安、香港茶艺协会会长叶荣枝 、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萧慧娟、新加坡和谐茶会会长李自强、台湾紫藤庐创办人周渝、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导演王冲霄跟茶友们分享了他们的生活中的那杯茶是如何将自然、家乡和情感相连的。

微信图片_20210207201958

  这种“云思想”的多元茶话会形式是本次的茶会与去年最大的不同,也是承办本次茶会的茶道新生活团队的一次积极的尝试。

  “无论是节目的角度还是观点呈现的维度,事实上我们都在试着构建一个立体的世界,它带着物质带着精神,带着科学,同时也带着情感和人文,带着思索,带着理性,带着探索,但同时也带着关切,温暖和情谊。”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02

  茶道新生活创始人吴垠女士表示,让许多茶友们意想不到的是,本来是冲着看节目去的,竟然还收获了不少硬核的知识点,还有不少网友一边看着直播,一边在留言区里就开始记笔记和写总结了。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05

  本次活动得到了行业内许多茶友们帮助与支持,纷纷发来了视频祝福,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而与此同时,组委会也邀请这些茶友们分享属于他们自己的“我的家乡,我的茶”,这些分享将通过茶道新生活的官方视频号陆续与大家见面。在活动的进行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先生发来了他观看此次直播的感受:“传播茶产业正能量,要让更多的人爱上茶!”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10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基地主任、教授王旭烽女士留言评论说:“第二届茶人春晚今晚直播,感觉很高效,而且又找到了一条人际关系的交流通道。这几天我天天在看一套特别有意思的书。今年是来不及说了,留着明年介绍吧。总之茶言茶语顺耳听,好山好水等香茗。”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16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民俗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余悦先生写下一则《茶人春晚即兴》,诗中云:“春晚再齐聚,群星现视屏。每岁多创意,今春别有径。防疫揭首篇,茶界势干云。品牌在建设,铮言又倾听。乡茶是至味,思念寄深情。众艺精彩至,清音暧人心。主持妙语出,铿锵三人行。网络传万里,世界享香馨。”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20

  吴垠女士表示: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虽然遇到了包括疫情在内的很大的挑战,茶道新生活仍然坚持做了这件事情,并且持续向上向善向前,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其他主办、协办单位及很多个人的支持,感受到了大家想要去推动和影响世人更加爱茶的这种状态,希望将这杯带着丰富文化内涵且温暖的茶端给大家的同频共振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开始参与进来共建了。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23

  “中国茶人新春茶会将于大家年年见,办成一个有思想,有交流,有分享,有文化,有情感,有欢乐的年度活动,持续成为一个大家表达和收获的平台、持续地提供更多的养分给做茶人,爱茶人,促进茶人之间更多的融合和交流,给爱茶人更多的有趣、喜悦和欢乐;共同见证和推动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共享一杯茶的交流和友谊!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28

  让一杯茶,能以不同的形态,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给人陪伴与温暖。”

微信图片_20210207202031

  2021中国茶人新春茶会主办、联合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食品安全网全国茶叶安全信息中心

  茶道新生活

  【联合主办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

  四川省荣县人民政府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旺苍县人民政府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政府

  云南省勐海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潮州市农业农村局

  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

  安徽省祁门县茶业局

  【承办单位】

  茶道新生活

  【协办单位】

  今大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鸟种子

  中华文化促进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中国小产区认定委员会

  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

  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茶艺国际传播中心

  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

  广东省茶叶流通协会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

  广东省茶叶学会

  广东省品牌研究会

  福建省茶叶学会

  内蒙古茶行业协会

  武夷山市茶叶同业公会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浙江大学茶叶发展研究院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院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内蒙古万里茶道研究院

  华夏北欧协会

  云南省摄影家协会

  香港茶道协会

  南洋印记茶文化协会

  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广州图南生活美学酒店

  【支持媒体】

  人民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语部

  中国食品安全网

  广东电视台

  广州电视台

  茶道新生活

  茶源地理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普洱》

  《茶道》

  《茶博览》

  《赢周刊·中国茶商》

  茗边头条

  湖南电视台茶频道

  《中华茶韵》

  亚太茶业

  《中国茶业用品》

  《茶情报》

  兴茶传媒

  说茶传媒机构

  陕茶网

  《徽茶》

  华夏徽茶网

  《中国茶叶》

  《Tea茶》

  《茶艺普洱壶艺》

  茶阅全媒体

  天下茶友网

  中华茶友集结号

  中华名茶网

  《是茶文化》新媒体

  红网茶频道

  【第二届中国茶人新春茶会组委会】

  【组委会名誉主任】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组委会文化顾问】

  王旭烽 

茅盾文学奖得主、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基地主任 教授

  陈香白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兼学术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工夫茶”传承人

  王开岭 央视《看见》主编,著名作家

  王冲霄 央视《茶一片树叶》《本色中国》总导演

  姚国坤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文化著名学者

  金坚范 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团咨询委员

  余悦 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民俗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晓力 中国茶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

  【组委会主任】

  孙忠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朱宇清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委、副总编、中国食品安全网总编辑

  殷建豪 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长、中国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江用文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周国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包静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组委会副主任】

  封槐松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阮建云 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陈永昊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部长

  陈勋儒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原云南省政府副省长

  孙蔚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

  陈栋 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常务副会长

  唐劲驰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长

  王岳飞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张黎明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

  操君喜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副所长

  曹藩荣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

  王贵卿 原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文标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

  欧阳道坤 中国茶业商学院院长

  陈书谦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蔡金华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

  黄波 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

  【组委会执行主任】

  吴垠   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

  【组委会执行副主任】

  戴学林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

  陈文品 华南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系、茶学系主任

  刘琪 内蒙古茶行业协会秘书长

  纪洪涛 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

  刘国英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


为何央视纪录片找上麻粟人?——“麻粟守护者”活动让国人为红茶而自豪

守护,是一个强大而温暖的词。它可以为国,为家,或者只为一杯干净的好茶。

11月17日,福建武夷山的一场盛大活动中,“麻粟守护者”这个词正式被搬上了更高的台阶。以保护麻粟正山小种红茶自然本色为己任的当地茶农、茶师们,将在央视纪录片的镜头下展现自身的职责与麻粟红茶的本真。

这一天,对于活动发起者红天下茶业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对于世界红茶正山小种发源地——桐木麻粟,更是里程碑式的一天。



他们通过行动让世人见到麻粟红茶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麻粟人……我,用我的忠诚宣誓,守护好这里的山、水、茶……”


麻粟红茶人中的十八位茶人代表被赋予“麻粟守护者”的称号,在11月17号的武夷山发布了如上的宣言。


此次“麻粟守护者誓言”活动,是由武夷山市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桐木麻粟正山红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的公益行动。目的在于用“只为一杯干净的茶”为目标,来宣传麻粟,守护麻粟,为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做贡献。



当天的活动热闹纷呈。


在守护者发起誓言之后,央视的大型电视纪实类节目《匠心智造》正式在活动现场举办了“麻粟守护者”节目的开机仪式。激起了武夷山群众的激情叫好与自豪感。


下午的“麻粟正山红”杯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席茶艺冲泡大赛由茶智汇,武夷山市茶业局,红天下茶业主办。现场精妙的茶艺表演与精美的茶席,另观众们叹为观止。



可以说这一天,麻粟在红天下的推动下,完整地向更多人展示了自己。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茶艺师、近百名来自海内外茶文化专家、学者以及海峡两岸各界爱茶人士共聚于此,见证这场茶界盛事。




麻粟守护者,是热爱正山小种的每一个人


“麻粟守护者”的发起,是源自桐木麻粟人、红天下茶业对正山小种红茶的责任感。


自2006年12月,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来,他们对红茶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家由世代相传的正山小种红茶非遗传承人发起成立的,集生产、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专业茶企,独家持有“麻粟正山红”品牌,出品武夷红茶系列产品达30多个品项,并且获准使用武夷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



红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保护和推广着正山小种的存续与发展。


而发起“守护”的麻粟,是桐木村33个自然村中的其中一个,是桐木最高的村庄,也是华东地区最高有人居住的地方。如今,整个麻粟村共有近38户人,150多人口。


居住于此的村民,世代都与正山小种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或是做茶而生,又或是寻茶而来,生息繁育几代人。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家人都见证过正山小种的兴旺,也经历了正山小种的衰败。



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创作正山小种的未来。


“在这里,每家都有正山小种的民间制茶能人。在大自然馈赠之下,这或也是桐木成为红茶胜地的原因之一。”红天下茶业首席制茶师张笔清如是说。


于是,有了开头发起誓言的那一幕,十八位“能人”代表,在发布守护誓言的同时,联名推出了集十八人红茶作品的合辑礼盒,向外界证明麻粟红茶的精妙。


这18位麻粟守护者,借由这份麻粟红茶,让世人爱上麻粟,爱上红茶,这也是麻粟茶人们的最初意图。




央视纪录片将全面展示麻粟红茶


对于这些“麻粟守护者”来说,他们的“以身作则”或许要为更多人所看到了。


此前,“麻粟守护者”成功成为2018年CCTV-9发现之旅《匠心智造》栏目红茶行业唯一入选品牌,于11月17日当日正式开机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和麻粟守护者们,将通过央视平台向全国观众展示麻粟风采,传播麻粟茶人百年匠心筑梦的历程。



《匠心智造》是一档大型电视纪实类节目,通过实况访谈和实地外景拍摄两种形式,用真实生动的影像力量,沁染观众的心扉,刻画大国工匠、匠心传世的事迹,讲述这个浮躁时代里一个个可贵的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


麻粟守护者的意义影响深远,陈宗懋院士在活动现场为此感慨发言:



“在过去的400多年里,正山小种红茶不仅推动了当今世界销量第一的茶类(红茶)的形成,同时也对世界的近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这样认为,它是值得国人骄傲的中国造。正山小种红茶在历史的长河里几经沧桑,当正山小种红茶制作工艺被上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它更是成为我们恢复中华文化自信的中国造。”


 国家一级作家、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冰心研究会会长、冰心文学馆原创馆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炳根先生亲临现场为麻粟红茶点赞“麻粟正山红山场尽青衣”。



为红茶而生——一个真实的麻粟


这次活动中,“麻粟”成为了主角,那么真实的麻粟究竟是怎么样呢?


麻粟作为正山小种唯一核心大产区下的顶级小产区,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保存着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实际上,这些茶树在物竞天择的生态环境中,也练就了一身本领的优良品质,都有着一个共同点:


即,散落于原始密林中,且几乎都是无人为干预,树龄长、根系发达、内含物质更丰富。加之,其高海拔形成的独特自然条件,令这些茶树形成了几十上百年的神奇积累。



且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传承不变的红茶制作技艺,茶人们从事正山小种红茶制作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他们遵从自然,遵从传承,一代代茶人无论如何变迁,都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一方茶山。



用红天下茶业首席制茶师张笔清的话来说,麻粟,就是大自然专门为红茶而造就的,无论它的山、水、岩石、土壤、森林、甚至于这里的人都像是为红茶而生。


张笔清出生于武夷山桐木麻粟村,其家族已经在此地息息生息了六代。作为麻粟人的他,乐于分享,除却故土乡情难以割舍,还有从小到大喝的麻粟红茶。


而,作为一个传承人的张笔清,就是让大众有一个有迹可循的途径去了解麻粟,了解麻粟红茶,了解正山小种。



所以,他所在的红天下茶业成为了这样一个“阵地”。


2016年5月,由红天下制作出品的“麻粟正山红”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这款来自正山小种核心原产地的红茶,受到了各国政要的一致好评。


两年后,这款茶又在中南建交20周年纪念活动“海丝茶道”文化宣传活动中,远赴重洋,被赠予南非第一夫人。一时间,红天下成为业内人士的目光聚集点所在,同时,它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




现场茶艺比赛同样精彩纷呈


在当天活动的后半段,红天下茶业还与茶智汇,武夷山市茶业局一起主办了“麻粟正山红”杯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席茶艺冲泡大赛。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位茶艺师参与了这次大赛。


44号《生活》,20号《以茶会梅》以及36号《红楼赞》分别是第一、二、三名获得者。


 44号茶席作品《生活》——烤火、方桌、红绸、香炉、榻榻米铺……茶席主人想以这样的生活场景营造出舒适的空间。围席而坐,分享茶与故事,让茶融入生活,让生活因茶而变得更有趣。


 20号茶席作品《以茶会梅》——整个茶席素净淡雅,画笔在绢布上寥寥几笔,勾勒出梅树的形状,点缀以红梅花。



结语



这一天,对于红天下茶业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对于世界红茶正山小种发源地——桐木麻粟,更是里程碑式的一天。

守护者们的正式集体发声,让麻粟红茶即将走向新的时代。

守护,为一杯干净的好茶。

撰文:雅菲

部分图片及视频由红天下茶业提供

被央视多次报道的全球最大白茶晒场 , 一次能晒多少万斤茶 ?

白茶要晒,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许你也见识过很多晒白茶的场面,而且第一个念头是把这些 " 可人儿 " 的茶青都打包带走。

然而在这里,你再怎么想也做不到。因为它同时晒下的茶足有五万斤……

在福建福鼎,白茶之乡的前歧镇,有这样一个福建最大的白茶晒场,它可能是中国最大的白茶晒场,甚至……世界最大也不为过。

它在近日的一场开茶节活动中刷爆了朋友圈,美丽而壮阔的场景,成为众多爱茶人向往的地方。也因为这里摊放整齐的白茶,也成为强迫症患者的灵魂福利……

这是全中国最大的白茶产地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积广达 12.4 万平方千米。在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上,第一个让人联想到的,还是茶。

福建的茶品种繁多,它是中国最大的白茶、乌龙茶产地。在这里,许多茶都雄霸了全国,甚至知名于全世界,譬如闽南的安溪铁观音、闽北的武夷岩茶,再譬如,闽东的福鼎白茶。

福鼎,地处宁德市东北地带,是闽浙交界之地。这里的地理环境使得白茶在这里得到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国最大的白茶产地,因此有了 "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 这一句口口相传的话。

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白茶晒场

在福鼎,以茶为乐,茶文化早已融入了民俗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这里每年都有一系列盛大茶祭、活动来为民祈福。

福鼎开茶节,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福鼎政府用茶祭活动、民俗表演、白茶品鉴来展示着福鼎白茶漂亮的底蕴。

▲ 3 月 25 日,点头镇洋口街。突然涌进的几万人让这个小镇水泄不通,茶祭活动吸引了包括 CCTV 在内的众多电视媒体直播。

在开茶节的几大亮点中,让爱茶人心头一动的,还是要看到真正的茶。而且是……很多茶。

作为福鼎开茶节的分会场之一,前岐镇的一个白茶晒场,成了媒体的另一个焦点。

这个作为鼎白白茶企业茶场的地方,聚集了 CCTV、福建东南卫视、湖南卫视茶频道等。因为这里,是福建最大的白茶晒场。当然,以福建作为中国最大的白茶产区来说,这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茶晒场,也不为过。

为什么他们要聚焦晒场?

在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万多平方米的平地上全都整齐错落地摆放着竹匾,一排排、一列列,让人移不开眼。几十位茶人全天不间断地守护,依天气完成工艺,用时间老实做茶。

晒场,在福鼎白茶中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

福鼎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讲究颇深,是一项技术活。白茶加工工艺分为萎凋和干燥,而其中主要关键在于萎凋。传统日光萎凋工艺是指用自然日晒的方式完成整个萎凋过程。

可以说,一个足够大且朝向适宜的晒场,不仅是对企业 " 门面 " 的解释,更是对茶的尊重。因为晒茶还讲究通风,从这一方面来说,晒场越大,通风环境会越好。

▲ 选择晒场作为焦点,是对福鼎白茶的一个交代。当然,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

这个晒场,是由鼎白茶业建设起来的。72 小时日光萎凋的传统福鼎白茶制作工艺是鼎白茶业的核心工艺。

为了能够令茶青充分日晒,在这三天内均匀走水,从而完成萎凋的过程,突显传统日晒白茶的毫香蜜韵,这个晒场从一开始就背负了重要的使命。

这个晒场,一次能晒五万斤茶

鼎白白茶的这个晒场,被称为 " 全国最大白茶晒场 ",是从 2010 年开始的。是的,它正式建于 2010 年,自它建成之日起,便担下了 " 最大 " 的名头。

▲对于鼎白茶业的创始人王传意来说,在这片日晒场中接受各路媒体采访已经是家常便饭,图为 CCTV 采访王传意。

其实这片总共占地 21 亩的场地不仅仅是晒场,也是鼎白一个完整的白茶工厂。这里配套有茶叶加工厂房、规范包装车间、纯干仓存茶仓库、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及专业的技术员工。

当熟悉白茶的人谈到这里,并不是讲鼎白工厂,而都是说的鼎白晒场。因为晒场面积占据了这里的三分之二以上——达到 15 亩左右。

当这个晒场同时晒满白茶,这些茶的总重量加起来会高达五万斤。是的,足够一个只喝白茶的老茶鬼每日不断,喝上数百年乃至上千年……

这个晒场多次被央视报道

在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 " 土地与手掌的温度 " 中,鼎白晒场的壮观就已经成为众多爱茶人的向往之地。

再此后的多部茶纪录片中,它成为重要的拍摄取景地,以日晒场为取材地的摄影作品更是屡屡获奖。

就像鼎白茶业创始人王传意所说,福鼎白茶向外界传达的是 " 来自阳光的味道 "。鼎白,作为福鼎白茶发展的一个缩影,向外界展示了这样的一个理念。

一个晒场,让许多人知道了鼎白,知道了福鼎白茶。然而,仅仅关注一个晒场却又是对它最大的不公,福鼎白茶背后的故事,是更广阔的世界,有着它独有的滋味。

是的,你不能仅仅因为晒场这个新闻焦点而忽略整个白茶人生,当你深入去了解白茶的魅力,你会发现……这个晒场果然牛 X 啊。

 


 

找到约12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