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岩茶怎样存放

找到约13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武夷岩茶陈放,疑问解答

一:武夷岩茶的保质期一般为多久?
武夷岩茶的保质期因品种不同和加工的工艺和存放条件不同,其保质期也就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依照包装上说明的保质期来确定,茶叶是否过了保质期。
如果包装上的保质期已过,是否还能饮用就跟茶叶的品质有直接关系了。一般武夷岩茶中那些足火加工出来的茶,虽然过了保质期,只要保存得当,没有受潮发霉,大多数还是可以继续饮用的。武夷茶人自古就有“家家卖弄隔年茶”的佳话。

二:怎样鉴别和购买武夷岩茶的陈茶和新茶?
鉴别茶叶是陈茶还是新茶,首先,可以可以根据外包装的生产日期来判断,如果离生产日期超过三年以上者,可以称为陈茶。然而,在购买散装茶时,就有些困难了,不仅要根据卖家的介绍。还要亲自品尝,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因为茶叶在存放的过称中,在一定温度,湿度,光照等相应的物理条件下,与氧气会发生一定的化学作用,是茶的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被称为“茶变”。陈茶的想起一般呈一种陈仓的香味,且无明显的花果香。而水味会变得更醇厚,无新焙火的“火香”味。但茶叶存放不当,茶叶表面会发霉,有霉点,品尝时会有霉味,这样的茶叶肯定是变质的陈茶。

三:什么原因会造成武夷岩茶变质?
造成武夷岩茶变质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原因: 
1:密封失效,造成空气中的水分被茶叶吸收,时间一长发生氧化和霉变。
2:保管不当,和有异味的食品或其他物品一起存放,会是茶叶吸收了异味,而造成茶叶品质变化。(如:手霜,香水,烟草等)
3:没有避光保存,在光线中的紫外线下,茶叶中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变化,造成品质下降。

四:武夷岩茶如何存放?
要保存好茶叶,一般要做到密封,单独存放,避光,放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但是,对于轻火功的武夷岩茶不要存放时间太长。这一类茶焙火的温度较低,都是不能长年存放的,要尽快饮用。
五:如何选用合适的容器和换进保存武夷岩茶?
家中保存茶叶,选择合适的容器和环境是很有讲究的。要防止茶叶在存放过程中,发生变质,变味,串味等质变。
选择合适的容器。对于存放茶叶的容器,基本要求就是在干净,密封,避光。在众多的容器中,以有盖的陶瓷罐、锡瓶等为最佳,其次为铁听,木盒、竹盒等,塑料袋,纸盒最次。其中竹盒不宜在干燥的北方使用,否则容易开裂,造成密封失效。保存茶叶的容器要干燥、洁净,不得有异味。

六:茶叶受潮后去和处理?
一般家庭条件下保存茶叶,如果保存不当,会是茶叶受潮,是茶叶发生变质,此时若不及时处理,轻则是茶叶涩香发生变化,重则是茶叶发生霉变,而不能饮用。
面对这种受潮的茶叶,通常人们会用阳光进行暴晒,使其干燥即可。其实这个方法并不妥当,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茶叶中的一些成份,还会是茶叶带有日晒味,影响茶叶品质。
正确而有比较便于操作的方法是:将受潮的茶叶放入电饭煲中,用保温的方式,进行一二个小时的低温烘焙,等飘出茶叶的香味是即可。然后再取出房凉了以后,密封包装,即可退潮保鲜,有不破坏茶叶本身的品质。

所有原创文章,言论仅代表本人。

本刊转载文章及图片非盈利用途,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小编微信wysevens带解开岩骨花香的秘密

算怪象还是妖风:你迷恋的到底是“老茶”还是“过期”茶

毫不客气的说,所谓的陈化,大部分都是给过期茶找了个很好的销售借口而已。

开篇有一个重要的定义,题目中谈及的过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场各种来路的老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年份,超过六大茶类人们认同的常规试饮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红茶,两年以上的绿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银针等。因为现在除了绿茶,其他茶类有着越来越老,就越被市场追捧的局面,我觉得稍微有点混乱的。

1、哪来的妖风?

其实以前,中国是个绿茶为主的环境,所以饮茶文化中并没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审美偏好。

如果非要说饮用陈茶的习惯,民间有,但是大都不是为了品饮其滋味,而是为了药用。

比如在黄山,有些家庭会存放一点点老的祁红,当作药物来使用,长辈们说可以消毒杀菌。这一点我稍微有歧义,在新茶相对多酚类没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杀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能有独到的地方,我们也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一股妖风,让老茶开始越来越走俏。

2、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带来一泡所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红茶,说是极其珍贵带来与众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陈味扑鼻而来,还带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头想看众人的表情时候,我看到分享者眉头皱了一下,但其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悦,只说了一句:“这个茶陈韵十足”。

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吧?

3、商业互捧下的假大师

来谈一下最近抖音较火的一位卖老茶的“大师”,梁某。

经常能够看到晒各种老茶的视频,从泡茶开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赐珍馐一样的美味,隔屏让你觉得喝茶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叶是否好喝姑且不论,但各种老白茶,乌龙茶,甚至还有红茶等,都统一归纳成香气突出,口感柔和,带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问,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如果仔细看过他视频的专业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个半吊子,条索粗大的岩茶,被其形容成紧结,乌黑的叶底被形容成叶底鲜活,连最基本的评茶术语都不懂,拉出来一堆带着享受时的评价,对于观众还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时候也能看到各位现存一些大师与其互动,甚至送各种茶样,指点一二。看似得到业界认可,实际上有人帮你处理那些没卖完剩下的库存,而且比新茶买的还贵,谁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业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收割你们这帮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过期茶,真的好喝吗?

写文章,总归要有一个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如果在这里还用所谓的“适口为珍”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来通读全文,我劝你就此打住,读下去没有意义了。

其实我一直都试图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会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购各类别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边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说,我几乎只认可类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砖之类的茶叶,其他的绝大部分各种老茶大部分都变得四不像,香气溃散,汤感淡薄的占大多数。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茶汤上,几乎都变得淡而发散,既没有原来的特点,喝起来也没有让人觉得符合茶应该有的愉悦体验。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没喝到好的这句话来打脸,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寄来各种你认为好的,我来者不拒,真好的话,我免费为你各渠道宣传。

5、只有找不出的缺点,没有形容不了的特点

他们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陈味——陈香

没有茶味——无味之味

香气无——香气沉稳

无法形容乱七八糟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看着恶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卖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点,没有他们形容不了的特点。

也许,因为爱,所以满眼都是优点吧。

6、标准的不标准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但是,在地方标准中,各个茶类大部分都只标注了标签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规定,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并没有写各类茶明确的保质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标准也写过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标准前提下,可以长期保存。

白茶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原国标GB/T 22291-2008中并没有指出白茶适合长期保存,而在新版国标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条件下,可以长期存储,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顺应市场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标准的混杂情况下,标准,也都看起来不那么标准了。

7、就算再乱,还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茶”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以专业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逻辑,但是奈何我专业知识体系不够,花了四天时间思考,也没有能力厘清茶叶存储转化的理化逻辑,所以在此就还是简单从体验角度去建议一个看待老茶的原则。在文末我会详细写一下我认为专业层面的转化概念,内容较为枯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和认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也欢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够厚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触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气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种层面可以视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喝一些有价值的陈化茶,至少要有足够的内质供其后期转化。否则进入到淡而无味,香气全无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无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认定的好喝

无论你怎么老,多么少见,得好喝吧?因为仓储和茶叶的品质和来源不确定性,那种尖酸,杂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诞生时期的,品饮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认为的好喝,至少还是能体现出茶叶本身该有的:甜,醇,香,爽,鲜,回甘生津各种使人愉悦的体验。

别杠,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基于生理判断的,别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体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还应该这样。至少在我个人经历上来说。

陈年绿茶失去了鲜爽和清香,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红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白毫银针失去了清鲜和多了陈味,喝起来是奇怪的。

陈年的乌龙茶失去了高香和丢掉了岩骨,我为什么不去喝红茶?

......

当然茶叶的变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说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4、适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对于茶叶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适当放置的后熟,确实经过一定时期合理存放的茶叶会变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龙井,在制作完成后,还会放入石灰缸进行一个星期的后熟。

岩茶,需要更长的时间褪去火气透发出茶叶的本香,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比如红茶经过适度存放后,因为醌类物质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条件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氧化,会发生可逆的变化,所以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内会存在一个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上升的一个过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汤会变得更好喝。但长期看,随着氧化的进一步深入,可溶物减小,品质还是下降的。

所以,无论是前人的智慧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适度的陈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当你喝到各种来路不明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茶的时候,你真的觉得那口茶汤好喝吗?

这并不需要答案,问自己就足够了。

以下是我对转化专业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为前面说了我目前也没有能力厘清专业逻辑,因为目前无论是大学教材,各种我们茶行业从业者(非专业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一个系统性关于茶叶老茶和陈茶转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包括茶叶质量与安全学中也明确指出,关于茶叶存储的很多变化路径,研究还不充分。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能力和资源,也只能研究到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转化路径

1、氧化路径

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达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绝空气所以茶叶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径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类物质,是茶汤浓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质。一方面会氧化缩合成高聚物,难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红茶因多酚氧化,初级产物会产生茶黄素,短期看又会增加茶汤的品质。部分介于多酚类物质和茶黄素之间不稳定的醌,有可能会因为很难进一步氧化而被还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质上升,长期氧化聚合整体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汤浓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变化

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组分发生变化。有益于茶汤滋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红茶里的氨基酸还可能会跟咖啡碱等进一步进入高聚物缩合。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新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茶叶,鲜爽度只会越来越差。

香气物质的变化

香气物质在氧化路径下,特别酯类的物质是氧化减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造成香气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质可能会氧化腐败,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会产生酸败,陈等不良气味。

2、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的转化目前研究资料其实非常少的,但我根据资料学习看法主要是这样,所有茶叶都不可能说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类因为有高温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较低,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而目前生普的晒青方式是可以明确有微生物着落的,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渥堆,所以我个人认为也不能明确是否有建立起优势菌种的过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转化路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黑茶类,因为经过高温渥堆,建立起了大量优势菌种,并且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那么后期转化就会进入一个微生物不断裂解大分子,让更多可溶物出现的情况,也会让茶叶变得汤感变厚,滋味变醇的情况。

另外多提及一点,因为茶叶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响,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极度缓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经过高温制成的茶叶,基本都会让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资料指出,酶依旧会有残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种注入氧化,过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点,一般茶叶的存储条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茶叶一般不太会超过13%这个含水率,否则茶叶会霉变。所以我认为就算有残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叶后期存储中受到抑制的。

其实,茶叶的后续可能存在常规转化可能主要就是这几条路径,所以专业上我认为关于茶叶的转化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确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仓储条件不一样,其实最怕的就是微生物(杂菌)带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存储条件下的老茶,我认为处于安全角度而言,尽量少喝。

——本文来自恋山堂,感谢作者付出

星球测评 | 何为岩韵?怎么买到高性价比岩茶?



上期我们从“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向朋友们分享了“水、肉、大”的岩骨花香的“基本身份特征”——

比如原生家庭:树种

性格:滋味

特长:产量高,名声大

加分项: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送礼不过大红袍!


这期我们来探讨一下啥是岩韵,这似乎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审美问题,其实也不尽然。

“韵”“气”都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审美名词,正气、义气(广州小伙伴过冬基本靠“一身正气儿”)这个"气"如何理解,茶叶中的"茶气"是啥玩意儿,咱们下回再细聊。这期,就先说说“韵”,所谓“岩茶的岩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回忆一下,在你的字典里,何为韵?

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茶,有一种水很深、很玄的误解呢?

同样一个常见字,比如,你放到聆听一首音乐、品尝一款美食、欣赏一种艺术,你不会吐槽,为啥这个"韵"字前面加一个茶,大家就觉得茶人在故弄玄虚了呢?

说回"韵",我们恐怕从小学就会开始接触到,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音乐的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词歌赋的韵,还可以用来形容舞蹈、摄影、美术甚至是建筑,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建筑,它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是一种间距、形状等有逻辑的“搭建”,就好像一组完美的五线谱。

我们会为一首歌潸然泪下、会为一幅画驻足、会深深的记住小蛮腰(广州塔)的样子,会觉得它们很"有韵味",你感受到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共通点了吗?

对,这就是

因为它们都会给你留下“记忆点”,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

当你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这幅画,你会有联想,甚至有“回到从前”的错觉。

这就是韵的体现方式,有喜有悲,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如果说“味”只是感性世界里的那些一般性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那些特别深刻、美妙而持久的体会,我们便可称之为“韵”。

所以,一款好茶,就和一道怀石料理、一首经典歌舞、一部经典电影、一幅经典绘画一样。。。。。。当茶汤在口腔回荡,直接刺激你的口鼻,当然也会有让人油然而生美好感觉的"韵"。

那么,回到具体的岩茶,其中所指"岩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韵"字前面加一个岩字,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何为岩韵?


喝茶大都是愉悦的,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有“恋爱的感觉”了。而茶的韵味,就好比我们听了一首动听的旋律,听完还会回味,茶汤也是。

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当你喝到一款有韵味的茶,它会让你安静下来、停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岩韵”首先说的就是这款茶对你很有吸引力,你很喜欢。

所以,好茶就像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能唤起人的好心情。

那武夷山的岩茶之韵,又有怎样的风味特征呢?

如果你去过武夷山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看着眼前一座座山峰俊秀,置身氧气森林无敌胜景,你会很自然的产生"美好如斯"的感叹。

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夷岩茶,正是合了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茶"的特点。

正岩茶特色——甜——氨基酸含量高

这与武夷山独有的生态环境有关,来来来,我们先看图~

丹霞地貌,奇峰突兀。武夷山的山体属沉积岩,相对疏松,镁、铁、锌、钾等矿物质丰富,生长在这么有营养的环境下,茶叶的内涵物质当然丰富啦,香气滋味那是棒棒哒;

光照以漫射光为主。丛林植被茂盛,直射光少漫射光多,坑、涧地处低,光照不会太强,而有些人以浓、强度判别是否为正岩茶,是有偏颇的。正岩茶有浓强度高的,但浓强度高的不一定就是正岩茶,这点很重要,要记住哦~

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沉淀,这个道理你肯定懂,想想为啥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水雾丰富,雨后湿润的空气被锁在山涧的小环境里,不易散去,负氧离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奇丹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6%(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通常在8%-9%),这个数据一出来令很多专家惊叹呢~

韵——全方位的感觉

这里的觉不只是味觉,还包括嗅觉、体感、精神层面享受记忆


如何体会岩韵?

啜吸法品饮茶汤,慢咽(正如清代袁枚所说的“不忍遽咽”)。喝茶时,一边吞咽一边呼气,体验喉部清凉、润甜的舒适感,茶香从口腔连接到鼻腔直至头顶,似通窍之感(像是吃了淡淡的薄荷糖),齿颊留香。

袁枚,清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美食家。他之于武夷岩茶品饮之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以美食家的角度品评茶味,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文。

乾隆四年,70岁的袁枚来到武夷山,游览了幔亭峰天游寺,在《随园食单》中的茶酒单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在他看来,岩茶之味是茶中的人间至味。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岩茶?

根据小伙伴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了两种攻略:


自主学习型:适合有时间,求知欲更强的朋友


1.多读一些岩茶书籍(如《武夷岩茶百问百答》),了解科学、正确的岩茶知识,学会区分不当言论;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有很多哦,比如:武夷山海拔越高的茶越好;焙火越重茶汤越浑浊;焙火越重品质越高。

2.多喝、多买、多入坑(交学费),喝茶用脑,实践出真知(嗯,喝懂茶真得靠智商)


喝茶时注意四点:

①看干茶、闻干茶

看干茶:干茶粗壮、紧结、乌润。如果有黄片(粗老大叶)干茶会比较松散、不成型。

闻干茶:干净、无异味

②看汤色:干净、透亮,即便用“破坏性”方法进行冲泡(100℃水闷泡1-3分钟),也只是颜色加深,茶汤依旧透亮。

③观察身体感受:茶汤喝下去的舒适感,香气、滋味是否令你愉悦。不好的茶身体会有排斥的反应,难以下咽,不想再喝。



④看叶底:鲜活、油亮、肥厚柔软有弹性

你学会了吗?

被动学习型:适合“拿来主义”,有啥喝啥的人群


这类朋友可以多看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测评类文章、视频,比如茶叶星球(没错,这是广告,哈哈);或者选择则专家推荐,优中选优,少入坑。


价格入门:多少钱一斤起步?

品质过关的岩茶是有基础价格的,因为岩茶的产量少,你知道吗?正岩茶只有72平方公里~(内心苦涩,不知喝了多少A货正岩茶o(﹏)o)

而且岩茶的制作成本很高,比如,茶园养护成本、人工采摘、人工挑拣的成本,而且岩茶需要反复焙火,制作工期长(6个月),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费用也高,这些环节都表明了岩茶不可能便宜!!!

ememmmm,入门级岩茶起码是400/斤起

另外,喝茶也是一个晋级的过程,就像打小怪兽一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对茶叶等级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最终打爆大BOSS。

重点来啦: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来判别,多数时候都不会吃亏,因为我们的味觉、身体不会欺骗我们!

“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高温+坐杯(100℃闷泡1-3分钟)


为啥岩茶这么好喝?有啥秘诀吗?

为啥?因为制作工艺呗~大师和大厨一样,工夫很重要!岩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作工艺:做青、焙火

做青: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茶叶的状态做青数次,从下午6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3、4点。我喜欢把乌龙茶叫做“熬夜茶”,制茶真的是熬心血,每到茶季,制茶师傅们的生物钟都混乱了,好辛苦。

什么是做青嘞?它有两个工序:碰青晾青,并且交替进行。碰青——茶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茶叶外缘的细胞壁破损,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状态,芳香物质不断释放、变化的过程;碰完之后晾一会,让受损的地方“自我修复”一下(主脉的水分流向叶缘,补给受损地方,重新舒展)。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焙火:更是漫长的过程,岩茶要至少三道焙火,从4、5月到10月,半年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焙火(焙火越重、存放时间越长,茶叶越黑)。但并非越黑越好,要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焙火是啥?请看下面的“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另外,根据岩茶的制作工艺,要在秋冬季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有些茶焙火重,需要放置1个月,退火后再喝滋味更佳。所以,岩茶不像绿茶,追求“绝对新鲜”。

PS:岩茶油润度好并非高品质岩茶的重要标准,有些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其油润度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岩茶客们常聊到的「蛤蟆背」是什么?

焙茶的时候,火温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茶叶受热膨胀鼓起来,表皮和叶肉分离形成的气泡点,如蛤蟆的背部一样,这个就被人俗称“蛤蟆背”。But,这个不能作为评价岩茶品质的标准。

你听说过铁观音的“蜻蜓头”吗?未来某期告诉你~

“焙火”是啥?

你是不是以为把茶叶放在火里“烧烤”?NoNoNo!

焙火类似于烘焙蛋糕、咖啡豆(有些重焙火的岩茶闻起来与咖啡熟豆相似,就是这个原因啦~属于“火攻香”),主要目的是把茶叶里的水分、青气蒸发掉,干燥是所有茶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是干燥的一种方法),只有水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通常是6%以下)才可以长期贮存。传统的烘焙(碳焙)是把茶叶放在焙篓上,下面用炭火的热量慢慢烘干茶叶,有点像广东人煲靓汤“文火慢炖”

岩茶的焙火非常讲究,其他茶叶焙火1-2次,而岩茶焙火至少3次,甚至5、6次,从四五月份采摘鲜叶,到最后一次焙火,要经历6个月之久,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

焙火工序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这就是上一篇文章开篇讲到,为啥传承技艺那么重要,为啥有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了。


②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肉桂是近几十年的优良品种(有好种、好养、好活、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性),最老的肉桂有50余年。而水仙是老树种,有百余年,所以称为百年老枞。通常80岁以上称为“老枞”,不到80岁但树龄比较高的叫做“高枞”。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找到约12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