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雅安茶总类

找到约154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蒙顶山·给世界一杯好茶--《蒙顶山茶》推介会隆重举行

4月29日上午,由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以蒙顶山·给世界一杯好茶--蒙顶山茶推介会在茶博会主会场隆重举行。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祝春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仲华,贵州省原副省长、贵州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陈雩桢,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佘骥,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傅强,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二级巡视员李林,雅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双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雅安市副市长孙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山西省茶业协会副会长张雪红,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陈永明,贵州省毕节市原行署常务副专员、毕节市茶叶协会会长赵英旭,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杜晓,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联盟副主席、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会长程琳,四川省酒店协会会长唐光亮,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四川省茶馆服务业协会会长王利民,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处处长杨彪,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罗凡,四川省商务厅市建处副处长冉勇明,四川省特产协会原会长张世民,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倪林、局长蒲丹惠、总农艺师高兴贵,雅安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寒松,副主任李鸿;雅安市商务局副局长王颀;雅安市雨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建伟,雅安市名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周万友,雅安市雨城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瑞雪,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李良勇,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廖鹏,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廖春雷,雅安市荥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晋兆平等领导、专家、行业协会、企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推介会。

会前,播放了蒙顶山茶宣传视频,进行了长嘴壶茶艺《三盏工夫》表演、川剧变脸;四川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刘怡倾情演唱了茶歌《蒙顶山上茶好香》。首先雅安市政府副市长王双全致辞,详细介绍了雅安茶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打造了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践行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了“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目标,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截至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00万亩,干毛茶产量10.49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90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省前列。在“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蒙顶山茶”品牌评估价值达40.99亿元,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雅安茶产业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雅安以生态得天独厚、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产业基础扎实而誉满全川,蒙顶山茶以品类全、上市早、滋味好而驰名全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仲华从茶类、产品结构、品牌特色、品质亮点、健康属性等五方面倾情推介了蒙顶山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蒙顶山茶的文化魅力和品质魅力。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雅安市茶叶学会理事长何春雷发布《2020年雅安市茶业发展报告》


会上发布了《2020年雅安市茶业发展报告》;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与中盈控股集团、四川省休闲农业协会分别签订了《中国藏茶村沉浸式主题文旅小镇暨藏茶与藏茶饮品创研产业基地项目框架协议》、《雅安藏茶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雅安市茶业协会与大华国际茶城、成都龙和国际茶城签订《蒙顶山茶雅安藏茶产销合作协议》。

“蒙顶山杯”第六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颁奖仪式

“蒙顶山杯”第六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颁奖企业:

雅安市巧茶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巧茶匠”牌蒙顶黄芽

湖北山精石液茶业有限公司--“楚希”牌远安黄茶

雅安春雷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春雷”牌黄小茶

浙江省平阳县仰天河茶场--“凯翔鹤”牌平阳黄汤

雅安市一叶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宗见”牌黄大茶

浙江省平阳县钱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吴玲”牌黄大茶

四川又几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又几”牌玉叶黄芽茶饼、

浙江泰顺县龟湖镇上宅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泰上黄”牌紧压黄茶

雅安润隆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瑞吉隆兴”牌荥经品种黄茶

浙江省德清莫干山黄芽茶业有限公司--“云鹤”牌莫干黄芽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推介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杜晓推介

一杯春茶 拼出雅安茶金字招牌

又是一年春好时,满城茶香飘四海。蒙顶山茶经千年传承,依旧茶香如故,制茶技艺经无数革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风靡世界的东方饮品。2022年,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年来,雅安市以节兴城、以节助产、以节促商,从2004年的《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发布至今,已圆满举办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20届。千年蒙山茶,二十新芳华,回顾二十年成果,展望茶产业未来,溯世界茶源、闻一路飘香、赏花海春光,雅安以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聚人气、旺商气、强底气,创造了又一次的“顶峰相见”。

源头文化 雅茶香久远

中国蒙顶山、世界茶之源,这是蒙顶山茶人的文化自信,也是贯穿数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的主线。

今年,在蒙顶山茶史博物馆临展厅推出的“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展览引发了海内外强烈关注。这个为期三个月的展览,以及雅安茶、茶制作技艺,在现场得到外国友人的点赞,也再现了蒙顶山茶的发展历史。

“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展览人气爆棚

今年以茶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举办的春天里的蒙顶诗歌会吟诵出千年的茶香诗意,蒙顶山“茶源”音乐会协奏出古道的悠悠茶韵,第三届“茶人榜样”大会暨全球茶人蒙顶山交流会,则将对话主题集中在“青年茶人如何助力中国茶发展”、“茶文化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路径”,为千年雅茶注入青春的力量和更久远的活力。

强化源头文化、延续千年茶香,二十年来,茶文化旅游节紧扣“世界茶之源”的历史脉络,有溯源,也有传承。

聚焦短板 古道拓新路

曾经的茶马古道,承载了中国茶叶走出深山、走向世界的漫漫历程,互联网时代的蒙顶山茶,外拓内聚、线上线下,走出了新时代的新商道。

借助茶文化旅游节影响力,在雅安市名山区花间堂举办蒙顶山茶“品牌、市场、流通”交流会,探讨研究“蒙顶山茶”品牌打造、市场开拓、流通体系建设之路,破解短板,寻求突破,全力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做活流通。

蒙顶山茶“品牌、市场、流通”交流会

近年来,雅安坚持“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聚焦主要短板和突出问题,以品牌打造为重点,以市场开拓为目标,以流通体系建设为主线,雅茶征途拓出了路路通。雅茶品牌核心价值持续攀升。2023年,“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49.60亿元,连续七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29.69亿元,位居全省黑茶类第一,进入中国黑茶第一方阵。

如今,1000多家茶商齐聚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交易专业市场“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年交易额达60亿元以上。雅安不断借助茶文化旅游节、各地茶博会和“川货全国行”等重大品牌活动,持续推介雅茶,走向全国和全球。

融合发展 春色染金山

百万亩茶园中,一人一篓采茶忙,一芽一叶一抹香。这是一种打开春天的方式、一种打开幸福的方式。

对于雅安茶农而言,他们不仅是在“上春山”,更是上金山。作为雅安茶叶主产区之一的名山区,2023年全区鲜叶产值达27.9亿元,获评“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名山区还通过探索茶产业股权量化增收新模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2023年全区收入破百万村达5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同类区县排名第一位,其中茶叶收入占比达60%以上,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作为雅安茶产业龙头企业,雅茶集团持续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签订了7万余亩订单原料基地,带动茶农增收约2100万元。

雅安市名山区鲜叶交易市场内,茶农正在销售当季鲜叶

近年来,雅安依托100余万亩茶园资源本底,加快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发展格局。在茶俗体验、茶园度假等领域探索创新,不断丰富茶艺、茶宿等业态,培育茶文化农庄400余家、旅游民宿50余家,建成名山骑龙金鼓等民宿集群6个,创造性开发全茶宴、茶饼、茶粥等茶文化系列产品130余种,让来雅游客吃有茶味、住有茶香、行有茶路、游有茶韵、购有茶礼。

2022年,雅安旅游总人次达2480.99万次,雅安旅游总收入243.26亿;2023年,雅安A级景区门票收入增长106.7%,真正做到了流量成“留量”、融合出效益。

今年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期间,雅安更以“熊猫邀您春游雅安”为主题推出3条春季精品旅游线路,将雅安的大熊猫资源与赏春花、品雅茶、探秘乡村等春季特色文旅产品有机结合,为游客、网友提供可游玩、可品鉴、可互动的文旅产品和线路。

雅安有春山,约您来相见,二十年来,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作为四川重要的文化旅游宣传名片,用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活动内容、立体的展现方式、广阔的市场思路、多维的发展模式,为世界酿出一杯文化之茶、品牌之茶、产业之茶、融合之茶、发展之茶、大雅之茶。

(来源:四川发布)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膳夫经手录·茶》释义

唐代巢县县令杨晔撰写的《膳夫经手录》,成书于大中十年(856年),原书四卷,今仅存一卷。《宋史·艺文志》所登四卷,与王尧臣崇文总目四卷手录本基本相同。两个版本可能都是收集转录而成的。其中只有“茶”的内容很详细,分产地、销区、品质优劣等内容,与《茶经》、《茶录》等有同样的考证和研究价值。

现存《膳夫经手录》全文近1500字,分豆类、蔬菜、禽、羊、鱼、肉类及水果、茶等,无目次,无标点。其中茶的文字最多,是全书重点。

所载全文源于《续修四库全书》,文中有个别缺字,以“”代表,为了保证全文的真实性,先录原文,加注标点符号,再作释译。《膳夫经手录·茶》原文如下: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採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茗丝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已东,淮海之南,皆有之。今略举其尤处,别为二品总焉。

新安茶,今蜀茶也,与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地亦不下。故析而言之,猶可以首冠诸茶。春时,所在吃之皆好。及将至他处,水土不同,或滋味殊于出处。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皆自固其芳香,滋味不变,由此尤可重之。自谷雨已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其为功德也如此。

饶州浮梁茶,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其於济人,百倍於蜀茶,然味不长於蜀茶。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处者,并方斤厚片,自陈、蔡已北,幽、并已南,人皆尚之。其济生、收藏、榷税,又倍於浮梁矣。

衡州衡山,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於五岭,皆仰给焉。其先春好者,在湘东皆味好,及至湖北,滋味悉变。然虽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功亦不细。

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江陵南木茶(凡下),施州方茶(苦、硬),己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惟江陵、襄阳皆数十里食之,其他不足记也。

建州大团,状类紫笋,又若今日大膠片。每一轴十片余,将取之,必以刀刮,然后能破,味极苦,唯广陵、山阳两地,人好尚之,不知其所以然也,或曰疗头痛,未详(以上以多为贵)。

蒙顶(自此以降,言少而精者)。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虽非蒙顶,亦希颜之徒。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又尝见书品,论展陆笔工,以为无等,可居第一。蒙顶之列茶间,展陆之论,又不足论也。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峡州茱萸簝,得名近自长庆,稍稍重之,亦顾渚之流也。自是碧涧茶、明月茶、峡中香山茶,皆出其下。夷陵又近有小江源茶,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簝矣。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可重也。

岳州浥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於茱萸簝。此种茶性有异,唯宜江水煎得,井水即赤色而无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每斤(捆)至百余斤,率不甚麄弱。其有露消者,片尤小,而味甚美。

寿州霍山小团,其绝好者,上于汉美。所阙者,馨花颖脱。

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山者。

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上下,及至岭北,与香山、明月为上下也。

崇州宜兴茶,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为列。

宣州鹤山茶,亦天柱之亚也。

东川昌明茶,与新安含膏,争其上下。

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祁门所出方茶,川源制度略同,差小耳。

注释:

茶,在古代没有听说有饮食(茶)的事情。到晋、宋(南朝)[1]以后,吴人[2]采其叶煮食,称为茗粥。到唐代的开元(713-741)、天宝(742-756)之间,才稍稍有了饮茶之事。至德(756-758)、大历(766-779)的时候渐渐多了,建中(780-783)以后,就繁盛起来了。茶、丝、盐、铁,都实行管榷[3]即专卖制度。今江夏(今湖北武昌)以东,淮海(今秦淮河)以南,都产茶。现在简单列举重点如下,并不是茶的全部。

新安茶[4],现在的蜀茶,离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产地生态好,从总体分析来说,还是可以说高于其他的茶。春茶季节,在产地吃时很好,但运到其他地方,因水和环境不同,其滋味与产地有区别。唯有蜀茶能销往各地,南边走到百越(今华东诸地),北边到达五湖(指地域宽阔),皆能保持固有的芳香,滋味不变,所以特别珍贵。自谷雨以后,每年有数百万斤,分别运往东边各地,这是为大家做的好事。

饶州浮梁茶(今江西饶州浮梁县),今关西(潼关以西)至山东(太行山以东),闾阎(乡里)村落皆吃之。可以多日不吃粮食,但不能一日不喝茶。当地人对这种茶的依赖性高于蜀茶,但是茶的滋味比不上蜀茶。

蕲州茶(指湖北蕲州蕲春蕲水所产团黄、饼茶)、鄂州茶(指湖北蒲圻、崇阳所产团黄)、至德茶(指安徽池州至德县所产饼茶),以上三处出产的茶,是方形的厚片饼茶。销售到陈(河南东至安徽一带)、蔡(河南上蔡地区)以北,幽(京津等地)、并(山西太原)以南。人人都喜欢,引为时尚。其济生(对身体的作用)、收藏、纳税,都成倍超过浮梁茶。

衡州衡山(指湖南衡阳、衡山等地)茶,团饼成巨串,年产十万斤。自潇湘(潇水、湘水地区)到五岭(泛指湘、赣、粤、桂等省区边境)都希望得到这些茶。其中有先春好茶,在湘东味道很好,到湖北就变味了,该茶虽然远销交趾(今越南),当地人都经常吃,但茶叶做工不是很精细。

潭州茶,阳团茶(今长沙、湘潭、益阳、株洲等地),茶粗质劣。渠江薄片茶(湖南新化县),有油、含苦梗。江陵南木茶(今湖北江陵县),品质偏下。施州方茶(今湖北恩施县),味苦、饼硬。以上四个地方的茶,都是味短,韵味不高。只有江陵、襄阳附近数十里范围才食用,其余可以不记载了。

建州大团茶(福建建州今建瓯),形状类似紫笋,又近似当时的大胶片,每一轴有十余片。要取食时,先用刀刮(削),然后才能弄碎。茶味极苦,只有广陵(今江苏扬州)、山阳(今淮安)两地比较喜欢。不知什么原因,有的说该茶能治头痛,详情不知。

蒙顶茶[5]当时的产量减少,但做得精致。最初,蜀茶出名也是因为蒙顶茶。元和年(806-820)以前,一束锦帛﹙捆起来的五匹帛﹚还交换不到一斤早春蒙顶茶(价格很高)。所以蒙顶附近的人都争先恐后地种茶,来获得丰厚的利益。没有数十年的时间,使当地农村市场上,每年出现千万斤(形容数量多)的销售。还有虽然不是真正的蒙顶茶,也还有人冒充蒙顶茶去销售。真正的蒙顶茶有鹰嘴、芽白茶(不研膏茶露芽饼茶),供堂[7],就是提供给当地官府,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其难得的情况就是这样。又经常见到书上评议、讨论陆羽的观点,认为不可比拟,没有可以与蒙顶茶同时并列第一的。蒙顶茶和其他茶排列起来比较,再看陆羽的观点,是不足以论的。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除了蒙顶茶之外,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

峡州(今宜昌)茱萸簝茶,出名的时间较近,在长庆年间,即唐穆宗执政时(821-824),稍稍受到重视,属于顾渚茶一类。从此碧涧茶(湖北宜昌产)、明月茶(湖北宜昌明月峡产),峡中香山茶(四川夔州云安郡奉节产),名气都在茱萸簝之下。

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最近还有小江源茶,虽然产量很少,名气又胜于茱萸簝茶。

舒州天柱茶(今安徽岳西县潜山),外形虽不峻拔好看,味道也甘香芳美,得到很大的信任。

岳州浥湖茶(今湖南岳阳)所产也少,其中好的可以与茱萸簝相比。这种茶比较特别,只适宜江水煎煮。用井水煎煮茶汤泛红,而且没有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产于湖北蕲州蕲春,今稀水。《唐国史补》常鲁公使西蕃...赞普曰我此亦有...此蕲门者,即此茶)。每捆(原文“斤”有误)至百余斤,茶叶粗薄,只有畅销品,片特别小,而味很美。

寿山霍山小团(安徽寿州、霍山产,此茶同舒州、顾渚、蕲门、昌明、浥湖远运西蕃),其中最好的茶,上贡给朝廷。所缺者如奇异馨香脱颖。

睦州鸠坑茶(浙江睦州淳安县产),味薄,只有研膏类胜似霍山茶。

福州正黄茶,滋味厚薄有优劣之分,销至岭北即今蒙古、俄罗斯西北利亚及我国内蒙、黑龙江一带,与香山(四川奉节)、明月(湖北宜昌)茶相似。

崇州宜兴茶(宜兴属江苏常州府,此处称“崇州”有误),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湖北鄂州蒲圻、崇阳产)并列。宜兴是地名,汉代称阳羡县,隋改称义兴,唐代同。宋代太平兴国初,因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称宜兴。《膳夫经手录》是唐书,不应该出现宜兴地名,明显此条目为后人改加,有嫌贬低该茶之疑,而后又称与鄂州团黄(《茶述》列为第一流贡茶)并列,不好解释。

宣州鹤山茶(又称鸭山茶,安徽宣州宣城丫山产),位置次于天柱茶。

东川昌明茶(四川绵州昌明县,今江油县北兽目山产。白居易《春尽日》诗“渴尝一碗绿昌明”指此),品质可与新安含膏[8] 茶比上下。

歙州(今安徽歙县,新安江流域)、婺州(今浙江武义江、金华江流域诸县)、祁门(安徽)、婺源(江西)等地方产的茶,制作精细,不含杂质树叶,自梁(四川)、宋(江都南京)、幽(京兆长安)等地,人们都崇尚、喜欢。税赋收入、商人所赍[9] ,数千里道路上都可以看见。前边说的先春含膏茶,位置排在顾渚茶品的后边。祁门产的茶,和四川茶的渊源基本相同,差别不大。

体 会: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茶叶品名多,《茶经》也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列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饮茶、品茶遍及全国,佛茶、禅茶、贡茶、礼茶也达到空前高度。茶书、诗歌、艺文不断涌现,琳琅满目。在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文献首推《茶经》,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膳夫经手录》成于晚唐,有关茶叶的记载,从时间、空间而论,可以概括全唐面貌,内容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膳夫经手录》对各地茶叶名品评价,总体上比较客观,特别对蒙顶茶少而精,情有独钟,评价甚高,超过了当时的官贡顾渚茶。综合其他文献,应该也不过份。反而陆羽《茶经》对四川茶的评价有些偏颇。

陆羽没有到过四川,他写《茶经》时蒙顶茶仅以“雅州芦山郡”之名上贡,尚未成名。“蒙顶茶号第一”时,陆羽已经逝世。《膳夫经手录》成于公元856年,在《茶经》(758年)成书约一百年以后,后世与前代的情况变化很大,作者应当是在《茶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但文章开始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此说不可苟同。

全书评价茶名时,特别强调本地与异地环境变化、人群差别,滋味不同,如衡州衡山茶……等,再有茱萸簝茶只能用江水,不能用井水,可见决定茶叶品质、口感,还有其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膳夫经手录》从唐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有些茶品继承下来了,有些没有了,外形品质变化更大,历史上的评价有当时条件,不能作为现代茶叶品质标准。

茶叶古代史料考证困难很多,虽然有些茶的基本知识,而古汉语水平有限,误读、误解难免,仅供参考,恭候赐教。

注释:

1.晋宋:晋代-南北朝宋,即公元265-420年间。

2.吴人:俗称江苏曰吴,吴人即江苏之人。

3.管搉:搉与榷通假,管搉即专利。

4.新安茶:唐时雅州芦山有新安乡,邻近蒙顶。古代蒙山范围很大,邛崃天台山、芦山罗纯山包括雅安上、中、下里,雅安飞仙官帽山(又名漏阁山)、七盘山和名山蒙山都在其中。新安茶:属于大蒙山境内产品。

5.蒙顶:为了有别于其他蒙山,蒙顶仅指蒙山主峰周围,即今蒙顶山。“降”即以下,蒙顶茶少而精,与大蒙山新安茶有别。

6.希颜之徒: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天资聪睿,仁慈,德高望重,后世尊称“复圣”。“希颜之徒”指希望学习颜回之人,此处指学习仿造蒙顶制茶之人。

7.供堂:官府治事之地曰堂,“供堂”指上级官员。

8.新安含膏:唐代饼茶制造有研膏(压膏),即捣后榨去部分茶汁和不研膏(含膏)不榨去茶汁之分。新安含膏仿造蒙顶不压膏露芽茶制法,故名。

9.赍:音zi,通资钱财。

(发表在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家光)

找到约15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