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夷岩茶产自哪里

找到约99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人民日报三问武夷岩茶之一:岩茶何以“成名”?

编者按:

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武夷山这个地方物华天宝,茶文化历史久远,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又有科技支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茶产业。”“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提到武夷山茶资源,绕不开武夷岩茶。“壶必孟臣,茶必武夷”,武夷岩茶历来颇受推崇,陆游诗赞:“建州官茶天下绝”。武夷岩茶何以“成名”?“天价茶”从何而来?岩茶产业如何破圈?人民网推出《三问武夷岩茶》系列报道,聚焦武夷岩茶产业发展。

武夷岩茶历史千年,但成为茶圈一匹“黑马”,不过五六年时间。2015年,随着武夷山高铁站开通,这座闽北小城迎来“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新机遇。武夷岩茶乘着“印象大红袍”声名大噪之势而兴。岩茶丰富的香气变化、奇妙的品饮感受引人津津乐道,“非花也自馨,非蜜也甜润,非泉露也甘爽”,追捧者众多。

“现在去哪里基本都要泡上一泡武夷岩茶才算过瘾。”茶客许先生坦言。岩茶成了重要的社交媒介,见面往往问一句“有什么好茶”,别时附一句“改天约茶”。茶起杯落间,生意谈成了,交情也更深一层。

武夷岩茶何以“成名”?

身世显赫,曾是长达数百年的皇家贡品

武夷岩茶非一般茶类,其“身世”显赫,蜚声海内外。历史上,将产于福建武夷山脉的茶叶统称“武夷茶”,其发源于商周,种植于两汉,经传于南朝,兴盛于唐代,辉煌于宋元,创制于明清,式微于民国,复兴于当代。

“武夷岩茶”是武夷茶的一部分。明末清初,武夷茶创制新工艺,有了乌龙茶、红茶类别,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地理环境,产自武夷山的乌龙茶得名“武夷岩茶”。此后乌龙茶从武夷山传播至闽南、粤东、台湾,武夷山也因此成为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茶叶在唐代很兴盛,当时围绕武夷山脉产生的茶叶及其品种、制法,成为天下之选,武夷茶成为贡品,历时数百年。”武夷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邵长泉介绍。

而武夷茶能至辉煌,离不开两个人——丁谓和蔡襄。宋代,这两人在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发明了龙团凤饼,建茶由此“出道”(建茶指宋代产于建宁府或建溪流域的茶叶,武夷茶是建茶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蔡襄,在丁谓创制龙凤团茶的基础上制出一斤二十饼的精致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宋代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写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亦有《荔枝叹》提及:“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由此可见,武夷茶风靡一时。

产量稀缺,“牛肉”年产仅1000斤

光“身世”显赫还不够,武夷岩茶的品质同样响当当。当代乌龙茶专家张天福曾这样评价:“武夷岩茶不仅品质超群,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武夷山风景区70平方公里内,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冬暖夏凉,雨量充沛,茶农沿岩凹、石隙、石缝边缘砌筑石岸种茶。“岩茶生长的土壤是丹霞地貌岩体风化后形成的砂砾,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又能蓄水积肥,保证了茶树生长的养分。”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副会长、武夷学院教授洪永聪分析道。

产自武夷山“丹山碧水”中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武夷山中又分小产区,因产区不同茶叶品质各异。“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写道。可见,武夷山风景区北面产出岩茶品质更佳,而在北面山场中,受气温、湿度影响,“三坑两涧两窠一洞”核心产区的岩茶品质最佳。


为一探究竟,记者跟随当地人寻访核心产区之一“牛栏坑”。沿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东北小径,行至林中分叉口,往右拾级而下,峡谷地势渐低,只听流水潺潺,茶丛生长其间。“到了,这一条就是牛栏坑。”同行的当地人提醒道。抬头望见山谷两侧崖壁、砌石,布满青苔、藓草,面阴侧有泉露自山顶灌注。此时,鸟鸣山更幽。

“坑涧产区长期云雾笼罩,每天太阳光照射不足四五个小时,水汽多,容易形成小气候。产出的茶香气饱满,岩韵明显。”邵长泉说。牛栏坑所产肉桂最有名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被市场称为“牛肉”(牛栏坑肉桂的简称),每年产量仅1000斤。

从2008年开始,武夷山市政府严控茶山开垦行为,2013年起全面禁止开垦新茶园,保护良好生态的同时也限制了茶叶产能。据武夷山市茶业局统计,2019年全市毛茶产量20782吨(包括乌龙茶、红茶等茶类),其中乌龙茶毛茶产量占南平市总产量41.8%,但仅占全省乌龙茶产量的6.85%。

产量低、好茶原料稀缺,让众多茶客趋之若鹜。

技艺繁杂,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武夷岩茶引人津津乐道的“活甘清香”特质,归功于其制作技艺。中国六大类茶中,无一类如乌龙茶的工艺复杂,乌龙茶中最精制者莫过于武夷岩茶。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纯靠手工,从岩茶采摘到成品要经历10余道工艺,萎调、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拣剔、烘焙……

哪一道工序最关键?“哪一道都关键,环环相扣,相互影响。”邵长泉说,“岩茶的魅力就在于不可控,‘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同样的茶青,因为温度、湿度不同,做出来的品质差别很大。”

“烘焙”环节也很关键,火功高了,有焦味;火功低了,易返青、变质。


“传统焙茶工艺,如何控制火候,全靠制茶师傅心口相传的经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说。

焙茶技艺中又分多门技术。“炭焙茶是焙茶的最高技术,采用炭焙炖火才能达到武夷岩茶‘活甘清香’的独特品质风味。”刘国英表示。坑涧岩茶由焙茶火点、时间不同能带来瞬息万变的口感,往往要求制茶师傅通宵蹲守,依靠对空气温度、湿度的敏锐感知,每半小时试一次口感。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难度可见一斑。

此外,受岩茶生产环境与原料地域性限制,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无法在武夷山区域外应用,加之该技艺不具复制性,只能传承,更加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岩茶是第一个被列入非遗的茶类。“既然能够被首批列入,就足以说明这项技艺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今年76岁高龄的叶启桐表示。他是仅存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品鉴价值,“千人千味千岩韵”

岩茶品饮有多讲究?烧水,温杯,投8克干茶入盖碗中,合上轻摇,先闻“干茶香”;注水,出汤,前后不过10秒,留下头汤,唤作“还魂汤”;接着注水,出汤至公道杯,再斟入品茗杯中,啜一口,齿颊留香。细细品味,能感受其香气芬芳馥郁,茶汤厚而醇、润滑甘爽的品质特征。

“福建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是最能给茶人带来奇妙品饮感受的茶类之一。”著名乌龙茶评茶师、国家高级评茶师陈郁榕曾反复称赞道。岩茶品饮,茶客热衷于交流感受,香、水、韵多少能道出一二,但这种感受因人而异,因茶而殊。

岩茶的奇妙感受从何而来?邵长泉分析,这与岩茶生长环境、制作工艺有很大关系。“武夷山风景区内兰花、野百合、彼岸花、野果、毛竹等各种野生植物与茶树互相伴生,植物的落叶成为茶树独特的养分,让茶叶带上桂花香、粽叶香、兰花香、水蜜桃香等不同香气。”同时,根据焙火环节的火功轻重,能焙出花香、果香等不同香型来,更丰富了岩茶的“岩骨花香”特征。


生长环境对岩茶品质的影响是相互的。有的茶客通过某款岩茶的茶汤、香气、韵味,则能判断出其产区。“同一个品种,比如肉桂,如果能喝出霸气、张扬、刺激性强的特征,大致能判断出生长于岩顶;而如果香气清幽、深远,滋味绵柔,大都生长于坑涧之中。”邵长泉如是解释。

岩茶市场中,追求品鉴价值者多过追求其养生价值。山巅之茶,有骨有肉,无尘无障。“非常高级的武夷岩茶,能令人心旷神怡、烦倦顿消,如处修身养性的意境。”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顺明表示,武夷岩茶除了品质特征外,能够带给茶客品饮乐趣也是其热销的原因之一。

岩茶之所以“成名”,之所以好喝、受热捧,回归茶本身,王顺明认为:“一泡好茶,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即天气好、品种好、技艺好,三者缺一不可”。

作者:陈欢欢 王铣

原标题:三问武夷岩茶之一:岩茶何以“成名”?

注: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武夷岩茶滋味的特征

  岩茶江湖骗局观:将杂味说成是岩韵,太能忽悠人!

  关于岩韵是什么,很多人都在好奇。这不,傍晚笔者在看视频时,就看到了岩韵的介绍。视频里的主持人是这样介绍岩韵的:“岩韵,就是岩石的味道。”当看到这段时,一边喝着足火水仙的笔者,差点儿被呛人。这是哪里来的奇怪说法!?抛开一切先不提,岩石给人传递出来的味道,分明的冷的,是潮的,是青苔附生的。又或者,再联想到石子路上,完全就是站在大马路边,扑面袭来皆是灰尘,分外呛人的感觉。把岩韵的解释,如此牵强的扯在岩石的味道上。分明就是欲盖弥彰嘛。岩茶的圈子里,能够将杂味说成是岩韵味,实在是忽悠人!

  往实了去说,岩茶的岩韵并不神秘。说到岩韵的得来,还得从武夷岩茶的名字,开始说起。生态极佳的武夷山境内,以独特的风土和地貌,为岩韵的生成提供着物质基础。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而武夷岩茶里,久负盛名的好茶,往往产自山壁和岩谷之中。很早之前,就有诗人专门赋诗一首,以作感慨:臻山川英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笔者觉得要具体说起来,岩韵的得来,其实和山场环境有关。正岩山场内,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独特的“盆栽式茶园”栽种方式。

  两相结合,才形成了岩茶独特的岩韵魅力。这里,笔者先来解释,什么是盆栽式茶园?盆栽式茶园,指的是武夷山当地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岩边等地方,砌筑石岸。从而,达到岩茶有茶,非岩不茶的状态。岩茶,由此得名。岩韵,由此生成。八月的时候,笔者到过马头岩。穿过那著名的垒石岩峰底下,到往悟源涧时。就在一旁的岩隙里,见到了一排整齐的肉桂树。这空间利用率,真是让人拍手称绝!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可见,在这片碧水丹山的土地上,武夷山茶农们创造性的“盆栽式种植”方式。为岩韵的生成,提供了先机!

  马克思爷爷说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边提到的盆栽式种植,只是岩韵生成的前提之一。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岩茶的山场环境有关。茶树自然生长环境当中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地形、海拔和纬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茶叶原料的先天品质。还有的就是,和茶树生活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有关。植被组成、微生物群体、鸟类等自然生物,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这些,要往细了展开来讲,可又是一篇长文了。要是茶农们对这感兴趣,笔者改天再来详细介绍。

  今天,从土壤、光照、生态环境这些方面,先来说起。武夷山的土质,是很特别的。查证了资料,属于白垩纪武夷层。最下面的部分,是石英班岩。中间部分是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以及火山砾岩等,相互成岩。绕了这一大圈,再来回到正岩茶园的土壤情况上,绝大部分的土质,属于火山砾壤、和页岩。土壤本身的矿物质成分含量高,并且土质分外的疏松。内部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同样异常的丰富。这样适宜的土壤,在别处难以寻觅。再加上,从光照条件上看,武夷山的四周围,都是溪和壑。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终年间,多云雾缭绕弥漫天气,小气候相对清凉。每当太阳光倾洒而下时,容易形成温和的漫射光线,有利茶树内质的积累。这样的优越的温、光、水、气、土环境,是岩茶品质形成的根系。

  最后空气洁净,植被覆盖率高的武夷山景区内,自然生态极佳。夏天的傍晚,游客变少了后,往牛栏坑里去走走。夕阳西下时,众鸟叽叽喳喳的归巢,一派和谐的景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到了牛栏坑的某处坝子上,走在路边,笔者还能捡到一根,特别漂亮的蓝色羽毛。可见,正岩山场内的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异常明显!再加上,走在地势阴凉,小气候清凉的坑、涧、窠等山场内。哪怕是在大夏天,被清凉的山风一吹,也丝毫感受不到暑热。据慧苑坑的茶农姐姐说,他们家的百年老树上,枝干上长满了地衣和青苔。春茶季的时候,搬了梯子,架在树干上采老丛水仙长在高处的嫩叶。每年采茶的时候,刚好天气在不断回暖,三五不时的遇见条蛇,太正常了!综上可见,岩茶的岩韵得来,哪里离得开,武夷山景区内,独特的自然环境滋养?!

  茶叶的品质,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了好的山场,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出来好茶。往往,山场越正的岩茶,所具备的岩韵,越是充足。就好比,冠绝三坑两涧之首的牛栏坑。在那里边出来的茶,不论是肉桂,亦或是水仙,都拥有着纯正的山场气韵。而在喝茶时,能够在茶汤里确切的感受到,来自牛栏坑亲自盖戳认证的强大韵味!那话说回来,武夷岩茶的岩韵,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会呢?岩茶的韵,并非是个实体。就像平常生活当中,我们形容的气质、气息等,属于种没有实体的东西。少不了具体的载体,才能够传达。

  岩韵的载体,可以是香气,也可以是汤水。用最精准,最妥帖的成语来形容,莫不过岩骨花香四个字。花香,它属于茶香的集大成者,是一个代表。在不少的岩茶里,各类型的花香,属于常见的香气。而在严格意义上看,花香可以泛指岩茶上的各类茶香。能够拥有岩韵的茶,最不能少的,就是要有清新而层次多变的香气。花香上:兰花香、梅花香、桂花香、茉莉花、玉兰花、含笑花;果香上:蜜桃香、雪梨香、凤梨香、干果蜜饯香;特征香气上:桂皮香、丛香、当归香等等。各类的茶香,环肥燕瘦,风情虽各不相同。但,要较真起来,香气是不能少,也不能缺的!岩骨,指的是岩茶的骨头、骨鲠等。要解释起来,用乾隆爷写的诗,最是合适: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具体到岩茶的茶汤,骨鲠指的是汤水要有内容物。茶汤要丰满有内容,有滋味层次变化。甘甜、绵柔、清甜、浆感、顺滑、圆润……各式的滋味体验,在细啜茶汤时,能够在唇齿之间,清晰感受。岩茶的岩韵,少不了徐徐咀嚼,如磋如磨,才能切身体味!

  感受岩韵,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毕竟,拥有岩韵的正岩茶们,往往香气上,分外的清新脱俗、清丽高雅、悠扬雅致。特别是坑涧系列的岩茶,如牛栏坑、慧苑坑、流香涧、悟源涧等,它们共有的特征,分外的高雅和悠扬。闻起来,像是一场新雨后的荷塘,或是松林。空气内,弥漫着无数数不清的芳香因子,怡神又惬意!再到汤水的滋味上,正岩茶的汤感,往往可以用三个字形容。稠,柔,甘!稠,指的是汤水足够饱满有内容。尝入一口,汤水沉甸甸的,特别的稠滑有质感。柔,指的是正岩茶的汤水,是柔和的,不浓烈的。不会给舌头带来过分的刺激不适感。哪怕是向阳型的岩、坪、峰等山场,也不会带来过多的浓重和刺激。甘,指的是回甘明显。汤水尝入口中,入口清甜,回甘速度快。喝过茶汤后,人体在脸颊的侧面,和舌头的底部,容易产生明显的生津体验。喝茶时,只有内质足够厚实的好茶,才能够带来生津!

  讲到岩茶的韵,三言两语之间,不好讲清。对广大的普通茶友来说,只需要只要一件事。岩茶的韵,分外美妙和舒适,就足够了。简单的讲岩韵解释成岩石的味道,不仅肤浅,并且扯淡!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杂味,说成为岩韵,分明就是误导人。

茶知识|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



绿茶

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 信阳毛尖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于当地自产自销。




白茶

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黄茶

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红茶

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

滇红=云南红茶
川红=四川红茶
祁红=祁门红茶
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并且近年这种红茶越来越多。



乌龙茶

哪里有工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工夫茶,说到工夫茶,不仅是泡茶需要工夫技巧,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事茶的态度了。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茶;
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
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黑茶

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


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以上文章内容节选自“中国茶网”



好茶首先应该是干净的茶洋顶岽私家茶园,藏在深山,只浸染云雾沉淀白露。

找到约9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