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乌龙茶加工厂

找到约19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漳平:举办首届茶叶加工(台式乌龙茶)职业技能竞赛

9月5—6日,漳平市举办首届茶叶加工(台式乌龙茶)职业技能竞赛,来自不同台式乌龙茶加工厂的22名选手同台竞技,切磋茶艺,共享斗茶妙趣。漳平市市政协主席陈清木,台创园区管委会主任聂淑玲,漳平市茶叶协会会长席海勤参加活动。

本次大赛分为理论知识测试和现场手工操作两个环节,既突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又尊重传统,重视技术革新,使赛事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在竞技现场,选手们驾轻就熟,竭尽所能,把茶叶的形、色、香、味做到淋漓尽致。

在评审现场,评委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五个方面,按照茶叶加工中级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评审打分,甄选出优质好茶。经过两天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最终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前8名选手由主办单位授予“台式乌龙茶制茶大师”荣誉称号,获得第1名的选手由漳平市人社局授予“漳平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近年来,漳平市以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举措。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旨在搭建高层次、规范化的技术竞技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茶农栽培及制茶技术水平,塑造台式乌龙茶的品牌特色,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漳平市融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萧氏:匠心锻造湖北第一“茶企航母”

湖北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湖北最大的茶苗繁育企业、湖北获奖最多的茶叶企业、湖北最大的茶叶区域交易市场、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茶企”、中国最先进的“茶机装备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茶叶中央智能工厂”、中国茶要素最全的现代茶产业集群……“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强省”的历史时刻,集多个“湖北之最”和“中国之最”于一身的萧氏茶业集团,再次吹响“打造湖北第一茶企”、跻身“中国茶企第一方阵”的号角,战鼓已响,进军乘势,“千亿茶产业强省”的征程上,一匹茶界黑马正蹄疾如风。

【初心】让茶农种的茶能卖上个好价钱

青年肖勇

关于萧氏的故事还得从萧氏集团掌门人肖勇说起。

22年前,湖北产茶大乡——邓村出现卖茶难。那年,在外经营茶庄的肖勇回家乡邓村联系买茶,看到茶农采摘的春茶鲜叶,五角钱一斤还没人愿收。

茶贱伤农的事,深深地刺痛肖勇的心。

此时,一个梦想在肖勇心中酝酿萌生:成立茶叶公司,帮乡亲把茶叶卖个好价钱。

1998年,肖勇回到邓村,注册成立了“宜昌萧氏茶叶有限公司”,开办制茶厂。第一个把鲜叶提高到30元一斤的天价,这个价比往年高出6倍以上,并且不限量不限时的敞开收购,四方八面的人都把鲜叶运来卖。当年,后湾及邻村的茶农人均就增收500多元。

此后,肖勇先后在江坪征地创办全市第一个茶叶标准化加工厂;在邓村王家垭兴建现代化绿茶、红茶加工厂,在雾渡河、秭归兴建高标准的绿茶加工厂;在兴山兴建高标准的白茶、黑茶加工厂,在樟村坪兴建高标准的乌龙茶加工厂……

短短几年时间,肖勇先后建起10家茶叶加工厂,20多处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形成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五大茶类的产业布局。直接辐射惠及20万茶农。

生产的问题解决了,卖的问题怎么解决?

为搞活茶叶流通,肖勇等人提议,在小溪塔兴建三峡茶城。2006年初,三峡茶城首期项目竣工,成为“立足宜昌、联接三峡、网络湖北、辐射全国”的大型茶叶交易市场。

自此,困扰几代人的茶叶销售难题迎刃而解。

【担当】要让消费者喝上洁净安全的茶

茶叶鲜叶农残、灰尘、鸟虫粪便是饱受消费者诟病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肖勇的心病。

一定要让消费者喝上洁净的茶安全的茶!

肖勇没有等待,从2002年正式提出设想,到无数次清洗试验,历经4代鲜叶清洗设备改良。2008年,萧氏集团联合日本川崎机工,成功研发出首条鲜叶清洗工艺生产线,当年6月在王家垭茶产业科技园正式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从茶叶鲜叶进料、清洗到干茶出口,全程全封闭,集自动化、清洁化于一体。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检验,经过清洗后的鲜叶,茶叶食品卫生指标良好,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能有效清除鲜叶上面的粉尘泥沙、鸟虫粪便、虫卵等杂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该工艺被专家认定是中国茶界的大创举,改写了国内外几千年来茶叶鲜叶不清洗的历史,实现了茶叶由农副产品向食品的根本转变。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随后,肖勇带领他的团队坚持不懈探索,先后获得鲜叶清洗工艺、红茶智能发酵、超微茶食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等5项省级科技成果、60余项国家专利,率先示范的“绿色防控”“药肥革命”“鲜叶清洗”“三位一体蒸汽杀青”等先进成果对茶叶领域全面推进洁净化生产起到引领促进作用。

【使命】科技让传统茶产业走向现代标准化

萧氏建设国内首家“无人工厂”源自一次外出考察。

那年,一条“中国七万家茶企不抵一个立顿”的消息让肖勇大为震惊。他决定走出去看看。这一次,从东亚到西欧,他转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真是不看不知道我们有多落后。”肖勇边看边思索,随即一场“以智能化装备取代人力的工业革命”在萧氏风生水起。

可当时,在国内这项技术处空白,而国外工厂只想高价卖设备,不愿出售核心技术。

在与国外几家企业反复接触后,萧氏决心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自己研发核心技术。

随后,萧氏投资1.1亿元,历经6年研发,于2019年在邓村王家垭,建成全球首家茶叶智能化加工“无人工厂”。实现从鲜叶到成品全流程“无人化”机械量产,生产线可24小时连续化作业,年产能为2000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实地考察后,认为这是萧氏集团在中国茶界的又一新的创举。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认为,萧氏无人工厂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技术集成最优的首个智能化茶叶加工厂,其现代化装备程度、洁净化技术标准和智能化加工水平,当之无愧地做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茶叶智能化加工行业的No.1。

好茶大师作,洁净更健康。2020年12月20日,萧氏集团在第二届“世界茶叶质量安全与美好生活”高峰论坛上率先提出了“明前、芽茶、洁净、稳定、合口、安全”六大好茶标准,“基地、工艺、质量、包装、储运”五大标准体系和“原料、卫生、品质、冲泡”四大讲究。大师茶系列的推出,体现了萧氏集团“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榜样力量,是传统制茶工艺、现代加工技术、质量安全管控、标准体系建设的融合者和集大成者。

【愿景】把萧氏做成中国头部茶企

“‘十四五’期间,萧氏集团将全力打造湖北最大绿、红茶加工企业,湖北省最大的茶苗繁育企业、中国最大的茶叶外贸出口企业、湖北最大的“茶叶区域交易市场、中国最先进茶机装备生产企业、中国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茶叶中央工厂,努力成为中国茶行业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实现综合产值过百亿元……”

在今年的湖北省人大十三届二十次会议上,作为省人大代表,肖勇的发言掷地有声。

其实,审视萧氏的发展印迹,方知肖勇绝非信口开河。

2018年9月28日,萧氏高新科技工业园二期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盛大举行;

2019年4月7日,由萧氏集团投资1.1亿元的邓村王家垭智能化加工“无人工厂”正式投产;

2020年8月9日,由萧氏集团与鄂旅投集团、夷陵区政府共同投资的“三峡茶旅小镇”首开区正式投入运营;

2021年4月27日,投资5亿元的襄阳国际旅游茶城正式开工建设。

2021年7月26日,萧氏集团与安琪集团合资注册“湖北安琪萧氏茶业有限公司”。

单从近三年来萧氏的发展轨迹来看,不难看出,萧氏正行进在高速发展的征程中。

翻开萧氏的项目建设表,萧氏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投资逾6亿元的萧氏工业园二期项目建成后,园区占地面积将达到300亩,产品体系可涵盖茶产品、茶食品、茶饮品、茶粉体等延伸领域,全面实现茶资源“吃干榨净”全价利用目标。

投资2亿元的昌崎茶机装备制造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茶机能力500台(套),茶叶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100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对促进茶叶清洁化生产,茶叶智能化装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投资2亿元的茶叶智能化中央工厂项目,按工业4.0标准打造,建设集茶叶深加工、商品化处理、现代冷链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茶叶加工“中央工厂”,建成运营后,将实现从计划、生产、质检、分装到运营的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精准管控。

……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推动萧氏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而萧氏提出的打造“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茶企”“中国最先进的茶机装备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茶叶中央智能工厂”“中国茶要素最全的现代茶产业集群“的愿景必将能实现。

激情满怀跻身中国茶企第一方阵

——访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

近来,湖北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强省”发展战略。作为湖北龙头型茶企——萧氏茶业集团未来将如何发展?有哪些重大举措?为此,记者专访了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

记者:“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强省”的要求,作为湖北茶企龙头,萧氏将如何起到龙头引领作用?

肖勇:“十四五”期间,萧氏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亿茶产业强省”要求,积极挖潜增效,做强“一主多元”的产业体系,使得产业链遍布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市场水平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在产业政策支撑持续强化下,萧氏将全力打造成湖北茶行业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实现综合产值过百亿元。

记者:具体的奋进目标有哪些?

肖勇:主要有5大奋进目标:一是建成湖北最大的育苗企业,支撑全省品种改良,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二是建成湖北最大的绿、红茶加工企业,在襄阳、十堰、恩施等产茶区域建设茶叶洁净化加工厂,进一步提升名优茶年产量。三是建成湖北最大的外贸出口企业和出口茶生产基地,依托安琪集团的外贸市场优势建立出口茶贸易体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四是依托已开工建设的工业园二期系列重大产业项目,建成中国最大的茶叶精深加工基地。五是建成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二期)两大产地市场,形成带动“宜荆荆恩”“襄十随神”城市群、联结鄂渝川长江流域和鄂豫陕汉水流域、辐射全国消费市场的区域性名优茶交易集结地,更好地支撑服务全省茶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记者:在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方面有哪些举措?

肖勇:“十四五”期末,集团将积极建立快速加盟机制,开发特色营销渠道,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辐射带动鄂西南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茶园基地和全省近一半的茶叶从事者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内茶农群众走“分工分业”和“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幸福小康之路。

记者: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萧氏将有哪些新作为?

肖勇:企业将围绕“全链发展、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兴茶富农”的使命初心,找准定位、担当作为,练好内功、真抓实干,努力为湖北省茶产业发展增添助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

记者观察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从“一个门店七个人”的卖茶小店,到湖北茶企老大,再到跻身中国茶企第一方阵,夷陵建区20年,萧氏茶业集团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整合资源,逐渐成长为拥有5项省级科技成果、60余项国家专利、 2件中国驰名商标、200余个自主茶品牌、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全国著名茶企集团。

作为一家草根民企,萧氏茶业集团走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被业界称为“萧氏现象”,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萧氏掌门人肖勇的这段话,正是萧氏艰辛成长历程的写照。

从最初的“卖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茶”,到“卖洁净、安全的茶”,萧氏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引领了我国茶产业的生产标准和规范。

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供应链管理到渠道布局,从品牌营销到售后服务,萧氏以强大的体系能力,不断从“对标”走向“立标”。可以说,萧氏的产业梦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并实现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的,也是中国民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在产业和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创造、反省、革新的缩影。

尽管出生草根,但萧氏却从不缺乏全球化梦想。

“建中国最大的茶叶中央智能工厂”、 “建造中国最先进的茶机装备生产企业”、 “打造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茶企”……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融合的浪潮,萧氏率先吹响冲锋的号角,推进行业变革,形成竞争新优势,继续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 文/三峡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善国

咸丰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将茶叶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是农业农村部、湖北省政府认定的优势茶叶区域。作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区、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五区叠加”的特殊区域,近年来,咸丰立足绿色生态与富硒优势,将茶叶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按照“基地做绿、加工做深、龙头做强、品牌做响、销售做畅、链条做长”的思路,抢抓政策机遇,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茶叶扶贫之路。

  好山好水,种出绿色好茶

  咸丰是“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的核心板块之一,环境底子虽好,可是产业脱贫路在何方?2006年3月,原农业部干部王晓红从北京来到咸丰,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王晓红带领县原农业局干部多次进村入户调研,决定在高乐山镇龙坪村发展乌龙茶。

  那时,湖北省尚无一亩乌龙茶。无种苗、无技术、无工艺,发展乌龙茶,岂不是天方夜谭?

  村民们谁都不愿率先尝试。王晓红在开大会时,从自己钱包里拿出5000元,承诺种亏了自己掏钱补。一周之内,镇里33名干部共同筹资38万元,以每亩600元的租金,租赁260亩土地种上了乌龙茶。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工是关键。咸丰引进福建茶商进驻龙坪,办起了全省首家乌龙茶加工厂。2009年,茶园开始逐步产生效益,干部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农民想收回租地,自我发展,干部就将基地无偿退还农民。正向效应引导下,全县茶叶面积不断增加。

  咸丰坚持高起点谋划,加强茶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系列规划,建设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3个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200公里茶叶走廊带、7个重点茶叶乡镇和62个重点茶叶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咸丰县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等文件,形成了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整合县域精准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投资2.4亿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扶持市场主体等关键环节。

  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咸丰大力推进高标准绿色茶园建设,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共安装茶园肥水输送管道1.1万米,直接灌溉茶园面积3000亩以上;建成“茶园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148亩,建设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2.32万亩,化肥用量减少30%。

  34岁的沙坝村村民辛桥2008年回乡打理10亩茶园:“县里推行标准茶园建设,不仅有公司和政府搞技术培训,帮做技术指导,还一起解决了茶苗、农药、肥料的问题,对提高茶叶品质非常有帮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7.4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8.4万亩,有机、绿色认证茶园10.5万亩。

  2017年5月,原农业部挂职干部祁睿等县领导代表咸丰赴杭州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了解到浙江安吉白茶发展的成功案例后,次日就赶往安吉“取经”,促成了与安茶集团等企业合作推进的白叶茶全产业链建设精准扶贫项目在咸丰落地。引进白叶茶品种,经试种发现这里的条件格外适合白茶生长,白化时间长、白化度高、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和品质具有较强竞争力。目前,全县白茶种植面积已推广至13万亩,成为“湖北白茶第一县”。

  打造品牌,讲好茶叶故事

  好原料也需要好的生产企业和加工工艺。前几年,因自身加工能力弱,茶农大量鲜叶未能实现就近加工,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益。

  针对这一现状,2018年起,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单位杭州市余杭区安排帮扶资金帮助咸丰县建设了16个村级茶叶加工厂,在利益联结机制上,将茶厂投资折算成村级集体资产分配给茶区重点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达到了完善产业链、增加贫困村集体资产和实现就近务工的效果。

  咸丰县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利用信贷担保体系,多种方式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已引进和培育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茶叶加工企业93家,吸引投资超15亿元。

  有了好品质,还得有块好“牌子”。咸丰县依托“唐崖土司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唐崖茶”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咸丰制定了“唐崖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聘请专业机构深度策划营销推广,统一全县茶叶包装标识。咸丰县茶叶局局长姚健表示:“以前我们的茶企都打着自己的品牌各自为阵,现在整合品牌之后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提高了咸丰茶产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咸丰县抓住互联网营销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多渠道宣传推销唐崖茶。特别是今年以来,湖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茶叶等农产品滞销,各级政府联合央视、新华社、抖音等媒体开展了“为鄂拼单”等多场直播活动,咸丰都积极参与其中。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和咸丰县副县长连庆在多场直播中为唐崖茶“代言”,其中4月18日的硒游恩施直播活动,累计吸引116.7万人网络观看,卖出包括“唐崖白茶”在内的农副产品共7万件,价值366万元。

  今年4月29日,咸丰县唐崖茶市正式开业,首期已有30多家茶企入驻,咸丰正力争将其打造成为武陵山区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和唐崖茶文化、品牌的展示窗口。

  因茶而富,摘下贫困帽子

  随着交通条件的全面改善和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咸丰茶叶销售渠道越来越宽,茶旅融合等新业态稳步发展,茶农收益逐渐多元化。

  “7年前,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两亩白叶茶,没想到价格很好,每斤鲜叶都要百元左右,每年我们家卖茶叶就有2万多元。”唐崖镇龙潭坝村七组村民覃建咸高兴地说,在应用“去夏增春”技术后,他们夫妇采完春茶还可以去广东打工,既获得了茶叶的收入还不影响打工收入。

  咸丰县还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扶贫模式,逐渐形成了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茶产业格局。目前,咸丰县66个重点贫困村均以茶叶为主建设了500-1000亩产业扶贫基地,全县已有107家市场主体与138个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400余元,贫困村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全县从事茶叶相关产业的人口有14.2万人,茶叶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万户9万余人,亩平均茶叶增收6700余元。

  4月23日,经湖北省政府公告,咸丰县正式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真正实现了“茶乡因茶而美,茶农因茶而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咸丰县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春茶采摘、加工、销售均在落实防控措施的情况下紧张有序进行,鲜叶价格除第一周相对较低以外,后期价格始终高于去年同期水平。3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咸丰工作组安排专项资金,整合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资金,在恩施州率先出台应对疫情促进茶产业发展补助政策,补贴“唐崖茶”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并与恩施州茗香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通咸丰至浙江松阳浙南茶市物流专线,每天一趟专车运营,累计销往浙江“唐崖茶”107吨,金额7690万元。

  截至5月6日,咸丰县累计加工干茶2707吨,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带动农户现金收入1.5亿元。产销状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贫困户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茶产业为疫情影响下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工、芯片题材全线开花,捕捉热点机会就用东方财富证券开户交易>>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找到约19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