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午后品茶的诗句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饮茶的精神

中国人饮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

将饮茶视为一种物质享受与精神陶冶。

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写道:细啜襟灵爽,微吟齿舌香,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对着手中香茗,细细观赏杯中茶汤颜色,轻闻茶的香气,品尝茶中滋味,陶醉享受茶的曼妙意趣,这是古人的品茗意境。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也说道:煮茶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以灌蒿莸。饮者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乳泉,乃钟乳石上的滴水,甘美而清洌,饮茶若只是一吸而尽,不辨茶味,在田艺蘅看来,就如同以乳泉灌篙莸,那真是罪过。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茶友皎然、张骞、陆上修等,在一次品茶行令中组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一开始陆上修说了一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张骞答曰:“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李萼接着对曰:“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之后皎然说道:“不似春疗醉,何辞绿菽繁。”陆上修马上接着说:“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直到有人对不出,方告一段落。这首联句中,“泛花”、“庭萱”、“素瓷”、“芳气”可以看出这群品茶活动,正在进行欣赏沫花、讲究器具、感受茶香等茶艺活动;六人各自别吟出别出心裁的诗句,以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月夜饮茶的心境与意境,杯面泛起的白色茶花、聚首的茶席、月光下的茶会、茶的芬芳气味、茶色迷人的碧绿、饮茶的氛围感受,仿佛诗中都飘逸著茶的芬芳,令人有身深入其境的感觉。诗中可见唐代文人在茶会中,宾主相敬、和谐、气氛清闲雅致。看来不论行茶令、斗茶虽在求胜,仍见文人的沉潜细致。陆士修的啜茶联句中的“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也表达了茶在鍑内翻滚沸腾时、泛起白色水花,正是邀请好友共饮时,花香茶饮,更能引入诗境,增添茶趣。

宋代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中以竹炉的火红映衬寒夜,以客来访呼应竹炉的汤沸,将“以茶代酒”的雅趣,“以茶代客”的真性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好友寒夜来访,点起火炉围坐一起,虽没有美酒佳肴,寒夜中啜饮醇香的热茶,一杯香茗在手,不乏是文人雅士聚会时的趣味享受,这种“以茶代酒”的儒雅风习,至今仍令人们神往。

道尽中国文化的深刻底蕴,以茶待客,显示了主客之间的亲切温馨,表示了主客对品茗的喜爱,不论梅花不论窗前月,尽在一杯茶饮中。将茶提升到一种含蓄又深情的境界。清代郑清之的诗句中也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诗中表达以茶留客的情意,更道出饮茶后飘飘欲仙的感受,中国人自古好茶,不仅客来敬茶,还以茶留客。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到: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

据宋、明人的文献纪载,斗茶概括有:(一)斗茶品—斗汤色、水要活、茶要新、汤色要鲜红。(二)斗水痕—水痕出现早晚、汤花咬盏时间久者得胜。(三)行茶令—席间吟诗作对较劲。茶令最早出现在唐宋时代,如唐代颜真卿等人的接龙、宋代李清照著名的一问一答,“接龙”可以视为茶令的一种形式,就是以联句续诗的形式,一人一句接下去。

明代《吴门四才子佳话》中有一段四位友人一日结伴同游,酒足饭饱后,至一茶庄饮茶,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连成一绝。

联句如下:午后昏然人欲眠(唐伯虎),清茶一口正香甜(祝枝山),茶余或可添诗兴(文征明),好向君前唱一篇(周文宾)。

茶庄老板对此四连联句赞赏有加,祝枝山建议将诗诵于老板,以换取四包好茶,主人欣然允诺,取来四种茶叶,谓之“四贤茶”,从此泰顺茶庄声名远播,成一佳话。伴随著散茶的发展,明初饮茶方式各家分呈,承袭传统也有创新。

明代茶人或有隐逸遁世者,常以山水自娱,追求忘却尘世烦恼,淡雅高洁的品茶意境,饮茶讲求趣味,对茶具茶汤亦皆有所要求,可说是浪漫苏醒的年代,明许次纾《茶疏》写道:未曾汲水先备具。必洁必燥,开口以待。盖或仰放,或置瓷盂,勿竟覆之案上,漆器食器,皆能败茶。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之。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顷,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吟坛发其逸思,谈席涤其玄衿。

明屠隆《考槃余事》中提及,明代茶人一向主张: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时费而兴。能熟习而深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赏鉴者矣!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以灌嵩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由此可见明人饮茶时不论对象、烹煮、品味、相当的讲究,讲求闲适、真趣、清赏超越性灵的生活态度。

清代中叶的诗人袁枚是一美食家,他的著作《随缘食单》上有一段他在武夷山与寺僧品饮的记载,寺僧以当地名茶武夷岩茶款待他。食单上写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闻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在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尽得个中三味。

这段话同时也凸显了岩茶的茶性,因其茶气强,滋味醇厚,故而品饮时不宜大口,宜浓不宜淡,所以袁枚诗中说杯要小、壶要小、须慢慢品饮方能释躁平矜。功夫茶俗不但要闻香试味,也要能平矜悦性,连带地也讲究茶具,所谓“功夫茶四宝”,要求的就是茶汤浓郁、饮茶先嗅其味,再品其韵,杯以“若琛”最佳,约在10至20毫升。根据清代袁枚所言:“余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烹茶需要用到的器物很多,每一器皿都很讲究,但以茶杯最为重要,这也是品茶人最在乎的,是品饮者直接接触的器物。清冒襄在《岕茶汇钞》中提到: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独饮,方得茶趣,何也?壶小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洽有一时,太早未足,稍迟已过,个中之妙,清心自饮,化而裁之,存乎其人。所以袁枚说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可见袁枚品茶已达至高之境,能够清新自饮,体会杯中茶趣。

品茶文化在明清以后,出现了反璞归真的现象,茶人借由品茶过程,实现精神上的企求,让心灵得以抚慰,像朱权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为了“破孤闷”而专注研究茶,避世写了《茶谱》潜心茶道,提出了以茶悟道的观点,认为探究造化,是要从烧水煮茶开始。文征明嗜茶,为人正直,不事权贵,淡泊仕途以茶示决心,赋诗作画,有诗吟:门前尘土三千丈,不到薰炉茗碗旁。可见他以避世为乐,以饮茶为欢的高尚境界,任凭门前车马喧闹,依然淡定的在茶炉边烹茶,品茗自乐。还有张岱的以茶会友,他说:非大风雨至,非至不得已事,必至其家,啜茗焚香,戏谈谑笑,十三年于此。除非刮大风下大雨,十三年来每天造访云谷,显示两人的茶谊根深蒂固。


注:内容来源贵台红茶业,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品味白毫银针

每当春季,我总喜欢泡上一杯淡淡的春茶,品味着白毫银针新茶的悠香,那片片绿色的诗页,于一樽袅袅升腾的雾气中,悠悠舒展。


品着茶,我想起了一个个茶香时节的故事。久久回味的是,那种鲜活的、欣欣向荣的气息,早已被巧夺天工的制茶师傅们封存在了春茶之中。



1


呆坐在电脑前,正为此文如何开头而纠结的时候,桌上的手机不失时机地叮咚了一声。划开屏幕,原来是友人推送过来的个人公号。好友的信息当然不容错过,手指刚点在“关注”二字上,一小段清雅的文字便翩然而至:


爱茶是病,我不想治!认真做三陪,陪粉丝喝茶、陪茶商推广、陪茶农发声。来喝茶,给你的精神世界,一次完美的大保健。你,与我只隔一杯白茶的距离。欢迎你常来。”


真不愧是炙手可热的茶界达人,寥寥数笔,便将美轮美奂的喝茶画面呈现于眼前。不过最吸引我的,倒不是那些个白茶啊雅集,茶亭啊古道,日晒啊炭焙,而是“认真做三陪”的小编,而被特意强调的“一次完美的大保健”,就比较有讲究了,必须要学会专门泡茶。


假如你以为,客人来了,总要泡茶的,这种基本礼仪有啥好拿来特别炫耀的,那么你就太没诗意了。


“一次完美的大保健”是人家的一种腔调,他是在告诉你,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不仅有繁杂的日常工作,更有闲逸的诗意生活。


腔调满满的生活态度,恰如那悄然四溢的茶香,已在不经意间氤氲成一片。


说到腔调,还有一位更为极致的朋友,也值得说一说。每次邀请我们一干人等去议事谈工作,明明是干巴巴,甚至还带点儿压力的事情,一经她的嘴通知出来,就变得诗情画意、令人向往了。她总是会说,某天下午,我们再聚一聚,“吃茶聊天”。


多么诱人的表述啊,春光明媚的午后,品着香茗,沐着阳光,顺便扯点话题、议点事情,压力瞬间消弭无影踪,有的只是乐逍遥。想想都是件惬意的事情,谁会拒绝前往呢?


“水已经烧好了……”“茶已经泡上了……”在一波波不紧不慢的催促中赶过去,人家果然已经端坐在茶台旁。秀发梳理得一尘不染,纤衣勾勒出婀娜线条,如兰的手指在茶具上行云流水地舞蹈,洗茶、温杯、注水、烹茶、出汤……优雅灵动,一气呵成,赏心悦目得直让人恍惚,以为这本就是一个来放松身心的下午,议事谈工作似乎反倒是顺带便的。


那个时候,会有一种蓦然的感慨,这泡茶喝茶,还真不是什么花哨和形式主义,那是一种从容、优雅与精致的态度,是对生活的一份敬重。



2


说来惭愧,其实我是一个不太懂生活的人,具体的表现就集中体现在对茶的理解曾经相当肤浅。


小时候看到一些大人整天手捧着一个积满茶垢的大茶缸,喝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便对那里面的茶水充满了好奇心。有一次趁父母不在家,从柜里偷偷取出装茶叶的锡罐子,像模像样地泡了一大杯茶水,准备好好享受一番,结果却万分失望地发现,这烫嘴的汤水又苦又涩,完全搞不灵清到底有啥好喝的。最终,满满一杯茶水十分悲惨地全被我倒进了院墙角落的阴沟里。


不过好奇心却无法像茶水这般容易被倒掉,我还是念念不忘为啥大人们那么爱喝这苦涩之水。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关注起了墙门里那个年迈的孤老头儿。


其实我早就发现,他的生活已经过得相当窘迫了,却仍然每天抱着个搪瓷茶缸,就像抱着命根子似的。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酝酿了许久的我,终于悄然走到这位稳稳地端着搪瓷茶缸,正如猫一般眯着眼睛打盹的孤老头身旁。


我问他,这茶有什么好喝的呢?又不能当饭填饱肚子。孤老头儿抬起满是褶子的眼角瞄了我一眼,那一刻,我甚至能够感觉到一种腐败的气息向我袭来,但是他随即说出的那句话,却鲜活得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小伢儿,你不懂的,喝茶是我唯一的乐趣了!


多年后我才明白,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孤寡老人来说,在比较能够把控得了的事情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喝茶了,因为喝茶让他感觉到了生命的存在。他并不是迷恋那种苦涩的味道,他需要的是这种存在感。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就是喝茶的魅力。虽然茶叶是苦涩的,可妙就妙在,会品茶的人,能从苦涩中品出甘甜来。这个道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人们写入《诗经》了。正如极富历练的人,即便生活不遂人意,甚至身处苦难之中,照样也能在悲苦的境遇中发现美好,看到希望。


可还是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诗意的我对茶的认识仍然那么的浅薄。每到新茶上市时节,捧着友人馈赠的明前福鼎白毫银针,我竟会有一种烫手山芋的感觉。自己喝吧,肚里油水本就不多,偏偏这新茶又是特别刮的东西,越喝胃里越硌得慌。用这金贵的东西来买罪受,简直就是在做洋盘嘛!没错,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总是会赶在清明之前,急煞活煞地把到手的新茶全都转赠出去,以免损失其堪称奢侈的身价。


事实上,明前的白毫银针就是一种奢侈品,就像人们追求名表名包,不见得真会在意其有多少实用价值,更在乎的是从中彰显出来的那种生活品质。这个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我也懂了。



3

 

浮生繁杂,生活劳顿。如今计算光阴的,已不再是公鸡的鸣唱和日落的晚霞,而成了手机屏幕上不断闪烁的数字。听不见山林呼啸和蛙鸣虫吟的高楼大厦中,日复一日的时光已变得异常雷同和乏味。但越是如此,人们反倒越想为自己的生活营造出一份与众不同。


如何让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独树一帜,如何让此一时某一刻变得不同凡响,变得更趋近于内心,更加值得回望和铭记?


这种形而上的问题,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懈地探索和追寻着,那些敬畏生活的先行者们不断地尝试着用某种具体可见的形而下载体,来将那些发自内心的、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追求固化。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了林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千万不要被这些浪漫动人的诗句给迷惑了,他们真正在意的,绝对不是釆一捧菊花、种一片竹林或者葬一篮落英这么简单,他们渴求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发自内心、深入骨髓的生活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态度,他们的人生才变得鹤立鸡群。


喝茶何尝不是如此?自古以来,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活动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元稹、柳宗元、苏轼、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纳兰性德……历朝历代,多少如雷贯耳的名字,皆与咏茶诵茶结下不解之缘。有好事者甚至还统计曰,仅《全唐诗》中,便有百余位诗人在400余首诗中谈及了茶。归根结底,无非还是因为喝茶确是一种能让平淡的日子过得有那么一点点不平淡的极好方式。


喝茶追求的是愉悦的心情和自在的状态。白居易有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那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状态啊,望着煮沸之中的碧色茶末如尘翻飞,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地端上一碗。就是这样一份爱茶的心情,精准地道出了多少茶客心中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还有陆游的“落日疏林数点鸦,青山阙出是吾家。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更是借着煮茶,描绘出了让人心驰神往的超凡脱世,引发了不知多少迷弟迷妹们的共鸣。


没错,我们绝大多数人虽然可能无法真正遁世,但至少我们还可以通过煮茶喝茶,来让心灵休息片刻,这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可有可无的细微情节,其实都是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存在。就如花开花落,本是极易让人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却因为有了赏花者的欣赏,而使生命的美好得以显现。喝茶,也是这样一个能让美好显现的活动。



4


初春时节,去福鼎乡下的茶山踏青游玩,买了当地农人种植并加工的白毫银针。白毫银针是新鲜嫩芽制成,纤细白色的毫毛隐藏着一抹嫩绿,带着早春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


把白毫银针放入玻璃杯,冲上滚开的热水,紧密卷缩的嫩叶便在水中上下翻腾,仿佛唤醒前世记忆一般,慢慢地舒卷出叶脉来,犹如新长出来一样清新润泽,透明的开水渐渐变得杏黄清亮,茶香袅袅娜娜地散发出来,芬芳了平淡的时光,轻喝一口,清冽甘甜,滋味悠长,仿佛喝下春天的味道,眼前似乎浮现出茶山上正在生长的茶叶来。


每年寒冬渐去,春意渐浓时,春雨淅淅沥沥地下,春风慢慢地吹拂,冬天里沉睡的茶树便开始吸足日月精华,吸足阳光雨露,悄然萌发新芽。春天的暖阳一照,它们便舒展开自己的枝叶,新长出来的叶子干净油亮,芽尖细小娇嫩,不染一丝尘埃。这时茶农们纷纷背着大竹篓上山采茶,有的只采芽尖,有的摘茶树上的一芽一叶,茶农们两手并用,在茶树上飞快采摘,如蜻蜓点水般伶俐,又如弹奏春之舞曲,采满一筐,就背到茶厂去。茶厂工作人员把清香嫩绿的叶子放在阳光下摊晒,脱去叶子水分,再拣选出完整叶子进行堆积,叶子又经历了初烘、复揉、复烘、造型、摊晾、毛火、足火等复杂的工序后,白茶终于制成。


加工好的白茶不再嫩绿如初,它紧裹着内敛着,仿佛天上的仙子坠落到凡俗尘世中,它们被装进茶罐里,取了一些好听而富有诗意的名字,什么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等等,每个名字似乎透着一份鲜美和清新。 


佳茗出高山,云雾藏叶间。春茶一般采摘自山林里的茶海。春天的茶山是清心洗肺,春游踏青的好去处。茶树编织成浩淼无边的绿色海洋,远远望去,绿波茫茫,云雾缭绕,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绿叶的清香,仿佛幽兰一样沁人心脾,浓淡不一的绿色和云雾相交融,恍若仙境一般,这样绵延的绿色,给人希望和温暖,走在茶海里,人的心灵变得澄亮清澈,脚步也显得轻松自在,从一片深绿走向另一片深绿,从一片芬芳走向另一片芬芳,这空灵纯净的茶海使人忘忧,令人陶醉。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所有的新茶中,春茶的品质总是最好的。农学家们可以掰着手指告诉你道理:一是经过一个冬春的休养,茶树的养分已得到充足的积累,此时的茶叶营养含量是最丰富的;二是春天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茶叶的色、香、味都会达到最佳状态;三是春茶季节气温低,病虫害比较少,一般不需喷农药,所以没有大家最担心的污染。


不过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春茶饱吸了春的气息,封存了春的味道,因而只有春茶才能时刻唤起我们的春天记忆。


余秋雨说,喝茶的风情在于绵延,可以重复而一直口感不错。因此,他显然是更推崇乌龙茶的。不过这种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像白毫银针这样的白茶,几泡之后滋味就会变淡不假,但这恰恰正是白茶的鲜爽所在,那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美好,须得你把握时机,及时欣赏,才能品味到的一种美丽,就好比植物的鲜花,还有我们的青春,从未因为短暂而失去魅力。


没错,白茶既是春天,也是青春,所以它是不适合牛饮的,它只适宜于小口啜饮,细细品味,才能悟得个种滋味,那才叫品茗。倘若让你一杯接一杯地喝上一下午茶香不减的白茶,即便你的舌苔没有意见,估计你的肠胃也要抗议了。在之后至少一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烈日炙烤的夏季,还是在凛冽寒风的冬日,只需打开一罐白茶,泡上一壶香茗,春的气息就会顺着那袅袅清香从茶盏中升腾起来,然后伴随着碧绿澄澈的汤水,从我们的喉咙一直蔓延到身体里。


一杯春茶里的光阴,是岁月静好,是现实安稳。看着杯子里茶叶的浮沉,啜一口清香的茶水,静静的品味着那淡淡的感觉,慢慢的体会着人生的浮沉,世事的变迁,如温旧梦,如读旧书。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茶的味道,或苦涩或甘甜,或清淡或浓郁,全在品茶人的口中品出;人生同样如此,或悲或喜,或悠然或纠结,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品到那苦中带甜的滋味,感到那如同春日照耀大地般的气息,想到那需要反复冲泡的特点,春茶啊!这难道不是生命的真谛吗?

喝春茶,享春意

春暖花开的时节,不喝点春茶,不会觉得这个春天少了点什么吗?

茶树经过整个冬天的休养生息,在温暖的春天萌发芽叶,多情的春雨毫不吝啬,将春天的新茶滋养的色泽绿润。

春茶叶质柔软,吸收了秋冬的精华,在雨量充沛的春天生长的更加厚实,维生素含量高,茶叶嫩绿,香气宜人,滋味鲜爽。

1、爱喝茶的人,一定喜欢有滋有味的生活

不论是在周末闲暇的午后时光,还是疲惫工作后的休息之余,泡一杯清茶,芳香四溢,茶香触动舌尖,品一口茶,嘴里留下一丝嫩香。

爱喝茶的人,大多心境淡雅闲适。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品茶,会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倘若有一天,事业跌入了谷底,感情遭遇危机,健康受到威胁,突然遭遇了人生中的不幸之事,依然不要太过悲伤。

不如泡一杯清茶,看小小的茶叶怎样在水中起起伏伏,一点点舒展开来,茶水怎样由淡变浓,仔细品味淡淡的茶香。

泡好的茶,第一口有点苦,第二口还有点涩,但第三口绝对醇香。一杯茶如此,又怎能过于责怪人生的起落、生活的刁难。艰难困苦是暂时的,不如以淡定的心看待这一切。

爱喝茶的人,是有内涵的高雅之人。

爱上喝茶,就要研究茶的品种、产地、泡茶的水温以及茶具的使用。买一套精致的茶具摆在阳台的茶几上,一边品茶,一边阅读陆羽的《茶经》,学习茶的历史,了解茶文化,茶的礼仪,以茶会友,以茶修身。

2、这杯无尽的春意里,蕴藏着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五彩缤纷,而说起春天,最先引入脑海的颜色,便是一片绿色。古往今来,多少文字墨客,写春天的词章里,总能见到那一抹代表万物复苏的绿意,“曰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尽了春的绿意,而那一棵棵长在山间的茶,似乎不甘寂寞,也在这这一抹春天的绿意中,吐露着自己的芳华,为春增添绿意。

“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穿林雨暗茶烟绿,隔院风微药草香”“粉箨渐高山径笋,绿旗初展石岩茶”……

虽然我们没有古人的那般才情,但是每当喝着绿茶,看着杯中那上下翻腾的一抹绿意,总会在心底泛起一份喜悦。

这杯无尽的春意里,蕴藏着春天的气息。

春天的气息是什么?有人说是油菜花香,有人说是泥土的芬芳,有人说是田间青草的味道。

而当你手捧一杯春茶,当沁人心脾的芬芳冲入鼻腔、钻入肺部,仿佛一刹那间,脑海有一种微微触电的感觉,有关于春天一切的气息,在此刻,似乎都以遗忘,而紧接着,有关于春天一切的气息,就立刻在脑海变得清晰而明朗。

你好像明白了什么,但是当你想表达的时候,却又难以表达。但你明白,这才是心中期待已久的股春的气味。

你可能走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在绿油油的田野中打滚,也曾穿过那梦中的十里桃林,你放肆的呼吸,只为贪婪的吸取着春天的味道,然而当花海凋零、当田野耕作,当桃红色陨,你还能在何处?去追忆起这春天的气息。

她是春光所孕育的精灵,却犹如一位淡然平和智者。

你所期待的美好,她都能给予,却从不对你进行感官上挑逗和征服。她给你的,是一种指引,指引你的精神,走向一个更加开阔而丰富的境界。

而这,又恰恰是一种最温柔,最无声的征服。

春暖花开时,喝春茶,享春意吧!

注:内容来源茶事频道,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