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五峰茶叶绿色食品茶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三茶”统筹 为全球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茶叶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标志性产品,千年来始终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日前于广东东莞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特别设立了500平方米的“国际茶日”专区,展出各地优质特色茶产品和生态低碳产业体系建设成果。其中,中国茶产业联盟专门设立生态低碳茶专区,集中展示推介一大批生态低碳茶、有机茶认证产品,助力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中国茶项目启动,成为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观众在博览会上品茶 (主办方供图)

“一国一品”+“国际茶日”

为世界茶文化交融互鉴搭建新桥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4月1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一国一品”中国茶项目暨2024“国际茶日”中国活动在博览会现场启动。

据介绍,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FAO于2021年启动“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张晔介绍,目前,“一国一品”已有80多个国家响应,涉及53个特色农产品。2023年,农业农村部申报的茶品类被FAO确定为中国国别项目。

“国际茶日”是中国等国家首倡推动联合国设立的重要节日。2020年首届“国际茶日”,习近平主席亲致贺信,表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在致辞时表示,围绕“茶和世界 共品共享”主题,农业农村部每年代表中国举办“国际茶日”主场系列活动。5年来,“国际茶日”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县长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大使品茶”共品茶香茶韵,“茶乡游”推动茶旅融合,“云推介”促进贸易发展,持续为茶农脱贫增收打造新平台,为世界茶文化交融互鉴搭建新桥梁,为全球茶产业健康发展不断贡献新力量。“未来,我们还将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茶文化、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交流互鉴活动,为茶产业国际合作提供文化交流、理念共享的舞台。”马洪涛说。

从世界遗产到新茶饮

“文化+产业+科技”为茶产品打开新市场

茶专区里,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966年的云南普洱茶品牌“澜沧古茶”携其经典口粮茶007、0081以及传承25年不间断的标杆产品古树普洱生茶001、古树普洱熟茶0085亮相,助力推广全球首例茶主题世界遗产。

普洱市茶咖发展中心茶叶发展科科长杨显鸿介绍,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中居住的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作为有机演进的文化景观,延续至今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是人类早期利用茶树的活态样本,“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人养茶”的景观格局承载着“林茶共生、人地共荣”的千年悠远历史。在经历13年的申遗历程后,去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填补了全球茶叶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2023年12月22日,澜沧古茶登陆港交所上市;今年3月,澜沧古茶成功上市的首个春茶季,品牌在景迈山古茶林举办线上公益义卖活动,号召全国茶友共同守护古茶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让中国普洱茶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爱茶人的喜爱,中国悠久的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叶经煮沸的清水冲泡,顺乎自然,清饮雅尝是中式品茶的特点,极为讲究的功夫泡是常见的冲泡方式。但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功夫泡有一定的难度,不易普及。因此,澜沧古茶品牌创始人杜春峄在以“茶妈妈大红柑”“茶妈妈小青柑”成功开拓陈皮普洱市场后,针对年轻群体消费市场,创立以“简单喝好茶”为理念的子品牌“茶妈妈TEAMAMA”,依托澜沧古茶强大的原料优势、产品优势,不断探索发展新消费、新茶饮、新空间,满足年轻群体便携、简易冲泡的喝好茶需求。博览会上,不少观众前往茶妈妈展位,品尝好喝的养生茶饮,展位另一侧,多种口味的袋泡茶凭借缤纷多彩的包装,在众多饼茶、罐茶产品中成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

“从经典普洱茶产品,到年轻、时尚的‘茶妈妈TEAMAMA’,澜沧古茶在产品发展战略上,紧跟不断升级的消费者需求,以稳健的步伐,冲击更广阔的标准化、大众化、年轻化的快消茶品市场。”茶妈妈运营负责人林双嫩介绍。

“G20”峰会、金砖五国峰会、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在多个大型活动中都可以见到龙润茶的“身影”。为了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龙润茶将中国茶文化和姓氏文化结合起来,借助定制化生产模式,打造了“龙润百家姓茶”定制礼品IP,受到市场青睐。云南龙润茶业集团执行总裁许耀南介绍,目前龙润茶在保山等地有五大生产基地,建有100多条先进的茶叶生产线,年加工茶叶能力突破5万吨。“传统的茶给人的印象就是喝水或者喝饮料,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茶是食品,也是生活方式,更在慢慢成为帮助人们维持健康的一类产品。”对此,龙润茶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刘仲华合作,研发出普洱茶萃固体饮料,将茶叶中的茶褐素、茶多糖、茶多酚等复合活性成分提取并浓缩到产品中,满足年轻群体的饮茶需求。

谈及未来,许耀南介绍,以茶兴业,以茶富民。一方面,龙润茶将坚持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链”式效应,积极带动茶农、茶商共同富裕,加速形成“文化+产业+科技”,推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龙润茶也将进一步发扬中国茶文化,让小小的茶叶走进世界更多地区,也让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展新质生产力

生态低碳茶体系助力产业绿色转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茶业大国,不仅在茶园面积及茶叶年产量等方面稳居世界第一,更是在生态低碳的绿色发展道路上先行一步。“当前,中国茶产业正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张晔说,“一国一品”中国茶项目以生态低碳为主攻方向,聚焦价值链,一体化推进技术集成、基地创建、产品认证、市场开拓和国际交流,打造茶产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推更多中国优质茶走向世界。同时,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国际合作司的指导下,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生态低碳发展理念注入今年的“国际茶日”中国活动,为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在充分研究当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开始联合研发推广生态低碳茶技术体系。该体系是一项涉及生态茶园建设、固碳减排技术应用、专业机构认证的系统性工程,生态低碳的理念贯穿了产、加、销整个链条。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在题为《茶产业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和产品认证工作进展》的报告中介绍,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5089.07万亩,总产量334.21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12倍、3.89倍。茶叶全产业链正在呈现向提升质量效益转变、向绿色生态低碳转型和向多业融合发展转变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2022年3月,生态低碳茶认证项目正式启动;同年5月21日,国内首张生态低碳茶认证证书发放。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冷杨介绍,生态低碳茶体系,是以生态茶园为基础,全面系统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实现茶叶产品优质安全、生态低碳价值有效转化的新型茶叶可持续生产技术体系。这一体系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茶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有效途径。

阮建云介绍,从产品质量安全角度看,普通茶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以及目前大力打造推广的生态低碳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茶产品体系。其中,生态低碳茶的关键点在于低碳品种选育、低碳栽培、低碳加工和低碳储运,其茶园精准高效养分管理技术能显著降低肥料投入和温室气体排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0余家茶企提出认证申请;已有16个省的80多家茶企、100多个产品得到认证;浙江安吉、湖北十堰、湖北五峰、四川宜宾翠屏区、四川夹江县、贵州雷山县、云南普洱、云南勐海等地正在推进生态低碳茶体系建设。

“生态低碳茶可以称为FAO农业绿色发展的中国模式。”阮建云说,期待全球茶产业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4年4月19日1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边聚焦·金榜茗录】高山云雾出好茶——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荣获2018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

地处鄂西大山的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早在2008年,就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

全县40万亩耕地面积,茶叶面积占了21万亩,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五峰宜红茶,则是五峰高山云雾茶的优秀代表。

高山云雾出好茶,高海拔区的五峰宜红茶,泡浓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

高档五峰宜红茶

五峰,是宜红茶的起源地之一。五峰宜红茶,以其高贵的品质、响亮的品牌、浓厚的文化而名扬天下,也成就了五峰土家山寨农民的致富梦想。

(一)五峰茶故事车载斗量,宜红茶应运而生

五峰,虽然设县历名仅有280多年,但有史可考的产茶历史却越过千年。

五峰宜红茶生态茶园。

巴山蜀水武陵之地,是中华茶文化的摇篮。五峰地处武陵山余脉,西晋文献《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五峰、长阳均在武陵七县辖区之内。

唐代的五峰山地,属峡州之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开篇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宜红茶汤色红亮。

据史料记载,明朝晚期,五峰就有红茶远销英、俄等国。清道光年4年(1824年)前后,广东商人钧大福等带领江西红茶技工,来到五峰渔洋关、水浕司、采花等地传授红茶采制技术,制作红茶,并开设茶庄,收购精制红茶经水路运往武汉转水运至广州出口,销往英国、俄国、德国、埃及等国。

1886年前后,五峰红茶的出口出现鼎盛,每年输出量达到15万担左右。

五峰汲明茶厂宜红茶加工车间。

1890年,在湖南石门与湖北五峰、鹤峰交界之地的宜市(石门壶瓶山镇境内),广东商人、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之堂兄卢次伦,从安徽请来祁红茶师,将宜市周边的五峰、鹤峰、石门等地的白茶工艺改为红茶工艺,所产红茶全部出口英、俄等国,获利颇丰。此后,卢次伦开办“泰和合茶号”, 茶号将所购条形毛红茶,经精制后出口,并正式定名为“宜红”。

渔洋关古茶道旧址。

十八世纪初(1700年后),英国商人直接到五峰开设茶庄,有现存的“英商宝顺合”的金字招牌为证(招牌存于湖北采花茶业公司总部)。

民国初期,各地在五峰渔洋关设立的茶庄有13家,因生意兴隆、客商云集,渔洋关被称为“小汉口”。

农民建在山里的茶室。

1917年至1937年,五峰生产的宜红茶经上海、广州口岸,出口达90070箱(每箱12.5公斤)。

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不久,便在五峰、鹤峰等地设立了宜红茶收购点。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的茶叶标准样中,有红毛茶13套,其中宜毛红标准样制样点就在五峰,并写进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中。

森林包围的茶园。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五峰县水浕司农民谢承珍等7名女采茶能手为原型,编演的现代京剧《茶山七仙女》,轰动全国。

到2011年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茶园面积跃升到18.4万亩,年产茶叶量16840吨,其中宜红茶占总产量的60%,达到10100吨;茶农收入3.02亿元,茶叶农业产值4.65亿元,茶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宜红茶占据了半壁江山。

老式宜红茶制茶工具。

(二)云雾山中生态地,“五峰宜红”成地标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北纬30°线上,东邻湖北宜都市和松滋市,南接湖南省石门县,西与湖北鹤峰县、巴东县接壤,北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毗连。

高山大岭、森林密布,是五峰地貌的主要特征。境内山峦层叠,高山耸立,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座,全县高山面积占35%,中山面积占42%,低山面积占23%。全县平均海拔达到1100米,是一个少数民族山区县。

漂亮美丽的宜红茶采摘基地。

全县森林面积共27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1%,居湖北省各县(市)之首。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日照时数1554h,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雨量1588mm,年平均湿度76%,无霜期250天左右。

在这些高山大岭之间,是丰富的水资源,全县有数千个山溪洞泉汇集成泗洋河、天池河、渔洋河、南河、湾潭河等五大河流,贯穿全境。山清水秀,水源清澈,远离污染源。

茶园绿色防控。

森林与水流,升云化雾,茶山之中,云雾缭绕。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茶叶滋味物质和香气物质的积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加之这里的土壤多为山地黄棕壤,其pH值大多在4.5~6.0之间,土层深厚,土质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养分全面,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适宜茶树生长发育。

女茶师泡宜红茶。

为了加强五峰宜红茶的品牌保护,2012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专业经济协会经申报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保护。专家组的品质鉴定意见为:

“五峰宜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因其特有的产地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品质风味;该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产品外在感官特征:条索紧直肥壮,锋苗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爽持久,叶底红匀明亮,品质上乘。”

冷后浑是优质红茶的特征。

五峰宜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范围为:采花乡、五峰镇、渔洋关镇、长乐坪镇、仁和坪镇、湾潭镇、傅家堰乡、牛庄乡等8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111°25′,北纬29°56′~30°25′,保护的茶园面积18.4万亩,年产量16000吨。

经检测,内在品质指标:香气甜纯高长,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柔软。茶汤稍冷有“冷后浑”现象产生。100克干品含水分≤6.5%,灰分≤6.5%,水浸出物≥32%。

精美包装。

(三)绿色食品种植,消费者的放心茶

走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山地茶园,随处可见。这些悬挂在山腰林间的茶园,似绿波涌浪,如翡翠流纹,如锦如歌,如诗如画。

盛产五峰宜红茶的绿色五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湖北茶叶大县”、“中国名茶之乡”和 “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6年,五峰被评选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2017年5月,又被国际茶业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旅之乡”称号。

宜红茶制作设备。

由于五峰的茶园多在600米到1200米的高山之上,冬季的冰雪覆盖,使茶园病虫基数少,茶园天然安全指数高,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为了保证五峰宜红茶的品质特色,星布在五峰各地的茶叶合作社和制茶企业,齐心协力,高标准建设茶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管理茶园。他们坚持施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复合肥,尽可能减少化学肥料应用。

五峰宜红茶传承人制作的红茶。

他们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确保绿色防控全覆盖。在每一块茶园,都能见到黄板、诱虫灯。

五峰宜红茶在生产全过程中,都建立了生产记录档案,从源头提高了五峰宜红茶的品质,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放心茶”。2017年,五峰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0.4万亩。2018年,五峰农业部门,又着手在全县8个乡镇开展为期2-3年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提升土壤健康安全程度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效率。

(四)青山绿水育红茶,土家山寨奔富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不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高达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1.4亿年前冰川世纪的原始地貌,山高、水多、雾浓,昼夜温差大的良好生态环境,孕育出优质五峰宜红茶。

宜红茶外观。

他们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就开发五峰红茶签定技术服务协议,开展“五峰红茶”特色工艺、特色品质研究,制定了五峰红茶工艺制作标准,以促进“五峰宜红茶”复兴工程的顺利推进。

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五峰千珠碧茶业有限公司、湖北五峰汲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峰千丈白毫茶叶有限公司、湖北五峰白溢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300家茶叶加工企业,纷纷加入到五峰宜红茶的生产领域,极大地推动了五峰宜红茶的复兴和乡村振兴。这些生产宜红茶的企业,都获得了较好效益。

以五峰千珠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8年,该公司共生产的高档宜红茶4000多公斤,就收入500多万元。

茶山宣传牌。

为进一步打开五峰宜红茶市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组织县内茶叶骨干企业,多次赴上海、杭州、武汉、宜昌等地,参加各类产品推介集会和茶叶品鉴活动;举办春茶旅游节和国际采购商大会,组织五峰茶叶品鉴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进入五峰走茶马古道,品五峰宜红茶。

在第四届“国饮杯”茶叶品鉴中,五峰宜红茶一举夺得金奖;通过强有力的品牌推介,吸引了白俄罗斯、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的外宾到五峰考察,实现了五峰茶产业与国际接轨;

“产品出村·助力脱贫”,五峰茶叶产品在北京2018年首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亮相;投资2亿元的湖北西南茶叶市场,于2018年4月14日在五峰渔洋关镇正式投入运营,入驻商户56家,交易量5600吨,交易额3.05亿元,被授予“全国重点茶市”;

美丽茶园成为风景。

在上海国际茶叶展上,五峰县获“精准扶贫贡献奖”。2018年11月,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十四届经济年会中,五峰县荣获“2018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和“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2018年5月,五峰县城所在地渔洋关镇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茶旅古镇”称号,2018年,五峰有2人被认定为宜昌市级“宜红茶”非遗传承人,正在申报湖北省级非遗传承人。

五峰的“武陵画廊·宜红故里——探索世界茶旅之乡”旅游线路,被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推荐为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2018年,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到21.9万亩,采摘面积18.9万亩,茶叶总产量2.07万吨,五峰宜红茶占比30%左右,茶农鲜叶收入4.68亿元,亩产值达到5000元左右,茶叶产值9.56亿元。

茶叶香飘“振兴”路——五峰绿色融合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的五峰,如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让一片“小茶叶”撬动乡村振兴“大战略”?

近年来,五峰以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增值为目标,实施“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茶链”战略,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的现代茶叶体系,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拓宽了大山里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峰持续加大茶业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五峰茶产业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20余项,从生态基地、加工提能、科技创新、品牌培育、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五峰培育的茶产业龙头企业之一,在全县拥有13个加工厂、21个加盟厂,鲜叶收购范围辐射4个主产乡镇。在发展传统绿茶的基础上,五峰大力支持采花茶业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高品质速溶红茶生产,于2020年投入试产;2021年,采花茶业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在茶叶深加工、新式茶饮等方面力求突破,进一步延伸五峰茶产品生产链条。目前,公司以茶为基础和纽带,走出了一条茶加食品、旅游、日用品、餐饮、药用、康养的“1+6”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毅介绍,公司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从单一的采花毛尖绿茶发展到宜红茶、速溶茶、保健茶、茶食品 一主四辅产品格局, 产量从1000吨增长到现在5000吨以上,带动五峰茶农年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长到现在的8500元,让茶叶真正成为五峰茶农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以绿色谋发展,向品质要效益。五峰以消费茶需求为导向,以村组为单位组建合作社、协会,茶农、政府、企业三方联动,全力推进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县、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出口欧盟茶叶基地县等创建活动,大力推广“三减三增(减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收、增效)”健康栽培新技术,茶叶基地的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五峰于2014年启动茶叶加工设备改造和生产线开发,目前已完成117家加工主体改造;投入近亿元优化完善茶园的水电路及防护设施,形成了采收有通道、灌溉有保障、防护有设施的现代茶园10万多亩,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

立足本土优势,开展科技创新。近年来,五峰从本地群体种茶园中选育出鄂茶7号、五峰212和五峰310等3个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在品种选育和推广过程中,探索茶叶轻基质穴盘苗生产技术,制定两个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容器繁育茶苗标准的空白。同时不断加大与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力度,在全县推广应用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7万多亩,辐射面积超过15万亩;分析五峰茶树资源指纹图谱,为五峰茶精准加工和精深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花茶业公司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组建“湖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怎样通过一片茶叶做足乡村振兴“大文章”?经过多年探索,五峰提出创建全国“茶经济强县、茶文化强县、茶旅游强县”的茶叶“三强县”目标,以茶带文,以茶带旅,文旅促茶。投资建设了以青岗岭茶叶公园为龙头、以五峰古茶道为轴线、以土家文化为主题的一批茶文旅示范项目;连续5年在武汉、荆州、襄阳等城市开展“五峰蓝·茶乡韵”推介活动,吸引了20多万人到五峰旅游;五峰成为“中国茶旅大会”永久会址,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茶商代表、旅行社代表以及茶叶专家和企业家到五峰共商中国茶旅发展大计。五峰古茶道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目录,一批茶庄园、茶家乐沿古茶道兴起。2019年,国家发改委将五峰纳入茶旅融合示范园创建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茶旅融合发展十强县”。

在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一批茶企主动积极参与,成为新业态的推动者、受益者。湖北五峰汲明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元红介绍,得益于各类政策支持,公司优选品种、打造基地、改造厂房、改良工艺,近几年每年盈利增长率达到30%以上,目前公司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带动了3000余户茶农共同致富。作为一个三代与茶打交道的老茶人,他表示,随着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公司的人气量和接待量与日俱增,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

据统计,当前五峰8个乡镇75个村产茶,茶园总面积22.1万亩,约有12万茶农从事茶产业。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加工产值过亿元的1家,过千万元的11家。截至2022年9月,全县实现茶叶产量2.46万吨、农业产值9.85亿元,茶农鲜叶收入超过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超过43亿元。

本文转载自三峡日报,通讯员 高远 向洲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