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听茶的诗

找到约73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茶的画境

一片叶子,一种乾坤。配得上乾坤的叶子,只有茶。

茶,注入无华的水,人的一生就可以在一杯茶里修行。

一个地方更是如此,有了茶风茶俗,就有了生活的意境。

“山间云烟舒卷,岩壑幽邃,流泉洒落,远峰飘杳,翠云深处隐现人家”。在婺源博物馆,清华人胡皋的《群山云绕图轴》(明·绢本设色,纵一百四十五厘米,横六十点五厘米)中,山间弥漫着万千气象,有二人在凭栏听泉,还有一位老翁“曳杖相访”,水阁的画境虽然没有直接表现茶,却分明有茶的意境,还有茶的清香。人生最为淡雅的事,莫过于三五好友一起听风,看云,吃茶。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把卷。”明代陆树声在《茶寮记》中说出了品茗的胜境。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在与友人“浅瓯吹雪试新茶”中创作的《品茶图》,堪称“以茶助画”的代表作。他在落款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苏州画家文伯仁的《仿宋人山水土轴》(明·绢本设色,纵九十厘米,横二十九点七厘米),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融合更为凸显,苍松下,“涧水绕庐而过,二人开轩危坐对话”,长条的木桌上摆着茶壶茶瓯,茶已煮好,正等着策杖的长者,还有携琴的童子。素纸薄宣上,山,树,溪,木屋,还有人互为风景,木屋桌上的茶,琴童背上的琴,才是画家为山中悠然相见的雅事埋下的伏笔。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描述的也是这样的情景吧。

画境诗境,都是心境的体现。水墨单色,墨白渲染。在婺源人黄海的《山水图轴》(清·纸本,纵一百三十八厘米,横四十七点五厘米)里,无论是一山一溪,还是一木桥一扁舟一茶亭,应都是画家内心悸动的景物。那空无一人的茶亭,是否在等待游子的归来?黄海咸丰年间客居上海,在他的另一幅画家乡的山水中,借山水之意表达了对故土故人的思念:“我别漳溪久,思君十余载。何时泛小舟,重记子云居。”

在馆藏的作品中,婺源人汪心用《耕织图轴》(清·纸本,二十二幅,纵八十三点五厘米,横四十六厘米)描绘了耕作与纺织的场景。记忆里的景物与情境,俨然是一幅幅民间风俗画。而这样的作品在当代本土画家戴奔洪的风俗画里得到传承。戴奔洪生在婺源,长在婺源,是婺源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美术专业毕业生,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资源,他先后创作了《二十四节气与婺源农事》(纸本,全套)、《婺源婚礼习俗》(纸本,全套)、《婺源四时八节》(纸本,全套)等作品集。戴奔洪坚持向生活要素材,却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对人物与物象进行艺术表达。难能可贵的是,他近年创作的工笔重彩风俗画——《婺源手工制茶图卷》(纸本,纵五十厘米,横三百六十厘米)和《八仙品茗图》(纸本,纵一百六十厘米,横一百零二点五厘米),画风抱朴守柮,笔画细腻,色彩热烈,不仅把婺源民间采摘、晾片、杀青、摊凉、揉捻、烘焙、去杂、包装等手工制茶的程序表现得淋漓尽致,浓郁的乡土气息跃然画中,还按照婺源人家堂前的摆设与喝茶习俗创作,再现了民间关于八仙品茗的传说,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一个个长幼有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间有味是微醺”。在《八仙品茗图》中,八仙品茶似乎也品到了如此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戴奔洪创作茶主题的风俗画,接着地气,很容易让人感觉回到春天茶园的现场和乡村农家展开的景象:采茶的村姑,做茶的茶农,以及“小把戏”(小孩)围着八仙桌听老辈人讲述婺源茶的故事。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洪忠佩(江西婺源),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

被凤冈锌硒茶的茶香吸引来

  开门见山地说,我是被凤冈锌硒茶的茶香吸引来的。

  记得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虽隔多年,但仍念念不忘。这话说的在理,一般的茶都是先感苦涩后觉香甜的,如我在三十岁之前不喜喝茶,但而立之后,180°大转弯地爱上了喝茶。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京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于众多茶品中,我独爱凤冈的锌硒茶。

  茶的生长要求是独特的,人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茶,也是如此。很多地方产锌硒茶,但是数哪儿最好呢?当然是凤冈。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大娄山南麓的富锌富硒地带,全县1883平方公里土地分布在北纬27°—30°之间,又恰好处于产茶黄金纬度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凤冈锌硒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茶界,凤冈锌硒茶号称是身价6.83亿元的“神茶”,我想,这不是浮夸,也非谬赞,而是事实。茶学专家陈宗懋对凤冈锌硒茶做出了“锌硒同具,全国唯一”的至高评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有锌硒茶园45.21万亩的凤冈大地上,馥郁着浓浓的茶香,近则醉也。

  随同散文家杨柏山、诗人艾静走进凤冈,深入茶园,感受凤冈锌硒茶之静美与奥妙。春二月,茶园是最热闹的。一支悠远的茶歌打破了宁静的一夜,迎来初生的太阳。蒙雾渐渐散去,视野渐渐清晰。仿佛山间瞬时间冒出很多人,她们是采茶的姑娘,个个身穿白色唐装,像映入湖底的白云;腰间夸着竹篓,已经磨得像玛瑙一样光滑;她们边采着茶边唱着歌;唱歌的方式可多了,有山对山集体对唱的,有几个一伙唱的,有的高歌拉唱,有的低声附和。俯身细看茶苗,长得清新秀丽,老叶墨绿,新叶油亮,每棵嫩芽都朝着天空的方向自由生长,包裹嫩芽的两片新叶背面还有一层细细的白色茸毛。茶树都不高,枝桠茂盛,未采摘过,新芽很多,摘一点嫩叶放到鼻子前闻闻,一股比花更淡雅比草更清新的茶味扑面而来,不觉心旷神怡。

  文友杨柏山是个痴狂的爱茶之人,他对凤冈锌硒茶颇有研究,他说凤冈人饮茶即吃茶,光喝不吃不管用,又喝又吃管大用,古往今来,凤冈人总是把茶叶与其它一些配料制作成油茶食用,一碗油茶下肚,顷刻元气大增。茶里有七八成的水分,故有“打水仗火”的美称。听了他的介绍,我不禁心动,想要尝试一番。在凤冈,喝锌硒茶当然不是难事。我们走进一家茶社,点了一壶当地最有名的锌硒茶。

  貌美的女服务员是现场泡制茶的,仿古的茶具散发着飘逸的情调,置放在楠木茶桌上。只见她手法纯熟,麻利地拿起一只茶杯,倒入一点点茶水,随着她的手腕有节奏的扭动,水在杯中跳起了美丽的舞蹈,又像似她手中的玩偶,任由其摆布。随后,她倒掉了杯中的水,再从茶叶罐中熟练的抓了一部分茶叶到杯中,加入水,轻轻的摇晃几下,然后再次过滤掉茶水,重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轻轻的抓起杯盖盖好茶杯,在一声“请慢用”的结束语中结束她的泡茶过程。

  茶泡好了,但不能立即喝,还要等。读过一篇名《泡茶等花开》的散文,其中一段写的妙:泡茶等花开,体会的是一种轻松。现在的生活把我们卷入忙碌的激流中,停不下匆忙的脚步。“偷得浮生半日闲”。忙碌的生活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停下脚步,洗涤生活的杂质,洗净精神的尘埃。“泡茶等花开”,是人自然的放松,体会悠然自得的意境。随行的诗人艾静有句诗是这么写的:“水给了茶第二次绽放的机会,而茶给了水清香的滋味。”我想这句话用在此处是妥当的。

  呷一口凤冈锌硒茶,全身上下透尽了清爽,这样的感觉是喝其他茶所没有的。一位老茶友在品饮过凤冈锌硒绿茶后,作了一番评价:“凤冈锌硒茶口味清香,尤其是锌硒毛峰、锌硒绿宝石、锌硒明珠,经久耐泡,汤色明亮,回味甘甜。”此言不虚。

  闲谈间,随手拿起置于案头的一张锌硒茶简介,上面是这样写的:“独特的是凤冈县的土壤不仅富含硒(1.75-3.72mg/kg),还同时富含锌(84.04-120.34mg/kg),在这些土壤上生长的茶叶硒、锌含量分别达1.38-2.08mg/kg和55.4-103.2mg/kg,硒含量高出恩施和紫阳富硒茶0.5-1倍,锌含量比全国绿茶高出近1倍。”为什么凤冈锌硒茶的味道那么独特,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凤冈本土作家孔祥龙在他的散文《回味故乡茶滋味》中这样写道:“今天来探望父亲,与父亲就茶这个话题有了一番谈论,我终于释怀了,一个人,骨子里本真淳美的情愫总是难以忘怀的,也不敢忘怀,也不能忘怀。原来,我的心中还牢固地凝结着故乡的土茶情结,故乡那一挂粗犷而简约的土茶情结,因其亲切、祥和、天然、简朴,将会伴我一生一世。”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更升华了我对凤冈锌硒茶的认识。苏轼诗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大概表达的也正是这般情愫。

  有人说人生如茶,也许吧,一生欢喜与哀愁的滋味,也只有走在路上的人能够冷暖自知。在每一个轮回的季节里,偶尔会感到无助和力不从心,抓不住季节的瞬息的美丽。遗留在午夜的懊悔,又是几人能明了。于是心里怀揣一份温暖,不遗余力的想驻留住时间的美丽,不管面对的是赞赏或是指责。感动着四季分明的风,用柔弱的笔,写下点点滴滴,然后在记忆的芬芳里,串成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痴守着这一片绿源,不怨亦无悔。

  凤冈锌硒茶,能怡情悦性,消烦去躁,使我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我振奋精神。真好!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祝宝玉(安徽颍上)】

文化 | 古代文人与茶的不解缘(下篇)


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三大运输产品之一,是历经四五千年而不衰的中国文明代表,据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记载,湖州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为感受“茶香天下,茶行大道”的精神,鼓励大学生党员传承茶文化。


以茶斗智


斗茶是宋时兴起的文人茶事,司马光与苏东坡斗茶斗智有过一个有趣故事,相传有一天,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同聚一堂斗茶取乐。大家带上收藏的最好茶叶、最珍贵的茶具等赴会,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



按照当时社会的风尚,认为茶类中白茶品质最佳,司马光、苏东坡的茶都是白茶,评比结果名列前茅,但苏东坡带来泡茶的是上雪水,水质好,茶味纯,因此苏东坡的白茶占了上风。苏东坡心中高兴,不免流露出得意之状。司马光心中不服,便想出个难题压压苏东坡的气焰,于是笑问东坡:“茶欲白,墨欲墨;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众人听了拍手叫绝,认为这题出得好,这下可把苏东坡难住了。谁知苏东坡微笑着,在室内踱了几步,稍加思索后,从容不迫地欣然反问:“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众皆信服。妙哉奇才!茶墨有缘,兼而爱之,茶益人思,墨兴茶风,相得益彰,一语道破,真是妙人妙言。自此,茶墨结缘,传为美谈。



唐朝文人喜欢参加茶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聚会时间。一生嗜茶如命的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一天夜里,听说哥们贾常州和崔湖州两位刺史在顾渚山的境会亭摆设茶宴,但是,自己因坠马受伤不能前往,无奈之际,只能在诗中想象一下那热闹的景象。诗中描述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可以想象他当时的那种心情,如身临其境。白居易善于记录文人的茶事活动。“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归来更清绝,竹影踏斜阳。”生动地描写了品茶时那些情景。


以茶明志


中国文人历来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故而从“学而优则仕”的参政之路转向“退而求其次”的归隐生活,坐而论道谈说玄理。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单单在于茶的本身,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空灵的意境。



明万历十九年的秋天,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汤显祖,因不满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至浙江遂昌任知县。面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他却没有因此而沉沦。时常还邀上三五知己饶有兴趣地上山亲自煮茶。他的《竹屿烹茶》一诗:“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



显祖爱茶,还能寄志于茶,每当他看到那茶在杯中沉沉浮浮,沉积在心中的郁结也随着一片片嫩叶,在水中舒展开来,经历太多从生磨砺的他,对于生与死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悟。仿佛那杯中沉浮的茶一般,同样经历着一番生与死的涅槃。似乎看透了这人世间冷暖凄苦,而显得有些超脱。于是,萌发了他“牡丹亭”的构想。这与他的“牡丹亭上三生路,一往情深逾死生”是心曲相通的。仙令遗惠爱,玉茗散清香,竹影青灯之下,当年陪伴汤显祖定《牡丹亭》的,或许只有这一杯杯香茗。“风谣近胜,琴歌余暇,戏叟游童,时来笑语。”是茶,让这个县太爷活得好洒脱呵!同样,是茶,成就了一部传世之作《牡丹亭》。


以茶砺节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其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文人寄情山水间,不思利禄,不问功名,“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山水、自然、清茗,是造物主赐给中国古代贬官和失意文人的一剂治心良药。

茶可以使人清醒,排遣孤闷,令人心胸开阔,文人大多仕途失意,归隐自然,文友相叙吟诗联句,与佳茗相伴。



北宋大文豪陆游,是众多文人中最懂茶的一位茶人。他出生于茶乡,后又步入仕途,入闽为茶官,职务是提举福建常平茶事,署司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瓯市。晚年的时候,他又归隐回茶乡。蜀州做官、写诗,也在蜀州传授茶道,一个十足的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说,陆游的一生与茶的缘分实在是不浅,与茶一直怀有深情。他一生写咏茶的诗达三百首,为历代诗人之冠。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唐寅),是一位热衷于茶事的画家。他曾画过大型《茗事图卷》、《品茶图》已见者有二幅、《琴士图》赋琴品茗图等多幅咏茶绘画。这些画卷,笔法苍劲,格调超逸,汇山水林泉、人物茗事于一卷,极富品茗情趣和幽雅意境,均属逸品。



这位桃花庵主,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这首《画中茶诗》就是唐伯虎(唐寅)在他绘制的《品茶图》上亲笔题诗。“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这就是一个赋性风流倜傥,才高艺博的唐伯虎(唐寅)



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带给文人的是净化,是纯洁,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



以茶为


相传乾隆处理完奏章之后,倦意渐浓,此时手边恰有一壶清茶,便端起茶杯小啜一口,立即被其浓醇馥郁之滋味与鲜爽回甘之岩韵所征服,于是提笔写下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可以想象,乾隆皇帝作为一代帝王,一定品尝过时间山珍海味,美酒珍茶,然而当他品饮武夷岩茶之时,却仍被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所折服,并一直对其情有独钟,武夷岩茶的魅力可见一番。



诗人常常用结缘茶,小居茶山,种茶、采茶、煮茶、品茶、吟诗,使诗与茶同土而栽,同根而生,茶得山川之胜而显风流,山川得茶之养更显人文神韵,诗魂与茶魂融而为一,如入忘我清境,内心的超脱与恬淡融入杯杯清茗。酒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茶醉了,“一语道破红尘事,一杯清茗傲王候。”那是一种气节,一种豪迈。

来源:网络资料

找到约689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