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样极品信阳毛尖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黄芽,你有灵魂哦

安徽真是个好地方。

说安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不可多得的天府宝地,名至如归啊。

不说黄山美景“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名冠天下;不说九华山忝列四大佛教名山闻名遐迩;不说素有“千古一秀”之誉的“长江三矶”之首采石矶,风光旖旎,不说“谪仙楼”、“醉翁亭”的逸闻轶事,单说安徽的“歙砚、宣纸、宣笔、徽墨”文房四宝,不知养育了多少文人墨客啊!从道家宗师老子到庄子,从文采飞扬的“曹氏三雄”曹操、曹植、曹丕到开创书法一代流派的米芾,还有千古风流人物周瑜,明朝开过大帝朱元璋,真乃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假如有人要问我,安徽的什么地方最让你魂牵梦绕?那我就告诉他,安徽的霍山让曾经让我流连忘返,霍山的名茶黄芽让我情有独钟。因为,霍山黄芽,是有灵魂的。

此前,我对茶叶知之甚少。像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湖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中国名茶,我也品尝过。但均未溺爱,亦未饮之成瘾,对茶并无偏爱。

2012年初春,我跟友人去霍山采风,见到了真正的霍山黄芽。让我对茶的认识更深厚一层。友人给我沏了一杯霍山黄芽新茶,少顷,但见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呷一口,顿觉香气轻微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

原来,茶还有如此之魅力啊!

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们去过霍山黄芽的著名产地“三金一乌”的金鸡山、金竹坪、金家湾、乌米尖。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嶂,山高林密,泉多溪长,环境清幽,远离喧嚣的闹市,空气洁净,雾霾不存,是茶树生长的好地方。我们目睹了霍山黄芽从采摘到成茶的整个工序,让我感慨颇多,我想,这霍山黄芽,可是有灵魂的呀。

霍山黄茶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三五天。茶农采茶时,一定要净手,采摘的幼芽要匀净整齐,不带杂质,达到外形美观,大小相似,色泽相同。

一句话,那是要用心去采的。嫩芽采回后,要精心晾晒,去掉水分,然后开始制作。

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5道工序,一般是在上午采茶,下午到晚上制茶,采回的嫩芽是不能过夜的。采茶时选取幼芽的精准,杀青时温度的高低把握,摊放时的轻挪慢放,足火时动作舒缓弛张,拣剔复火时的一丝不苟,那一项不要倾注茶农们的心血?

霍山黄芽,是茶农们用心制作出来的,里面浸润着他们的心血呀!茶农们把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幸福,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可都融入在茶叶里。

你说,这样的茶叶,能没有灵魂吗?

我在茶农家买了一斤刚刚炒制出来的新茶,拿在手中,还有点暖暖的。我感觉到了茶农的那份心意也是暖暖的。我想,这不是每个品茶人都能感受到的。

从霍山回来,我对安徽有了感情,这感情,就蕴含在霍山黄芽茶叶中。后来,我才知道,安徽这地方,天生就是上等茶叶的家乡啊。要不,咋有那么多享誉中国甚至世界的好茶都出自安徽呀?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屯溪绿茶等,真可谓名茶之都!

为啥安徽会有这么多好茶?为何文房四宝的极品都在安徽?

我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气候,古代文化源远流长,成就了安徽。

原来,好茶与我,可有可无。喝了霍山黄芽,一日无茶不欢。这使我彻底改变了对茶的有失偏颇的观点。本来,茶叶在人们的生活中,和吃饭喝水一样重要。老百姓对生活的追求是“粗茶淡饭”,不管是什么样的“粗茶”但“茶”字在前,可见茶的重要;才子佳人对茶的喜爱胜于对饭的喜爱,要不,怎会有“茶不思,饭不想”的古话?可见,我们的生活其实离不开茶。

那天,我带了一点霍山黄芽,请最好的文友去茶楼喝茶。我想,这霍山黄芽是有灵魂的,我们不能慢待了它。它就应该在茶楼里品,只有茶楼里的茶具、气氛、情调,才配跟霍山黄芽为伍。而且,也只有高雅,不俗,才配与霍山黄芽为伍。假如,喝霍山黄芽人是一粗鄙之人,浊气冲天,酒味袭人,牛饮,那简直是对霍山黄芽的虐待和凌辱,霍山黄芽的灵魂会荡然无存,没有灵魂的黄芽,充其量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哪还有一丝一毫的味道?

我跟文友把我在霍山一行跟他说了,说起了茶农的艰辛,说起了制茶的不易,说起了霍山黄芽的高贵,说起了我的感受。朋友说:“好茶,要用好的心境来品,要虔诚地品,恭恭敬敬地品,要心无旁骛地品。这样,才能品出它的滋味,它的品质,它的内涵。”我极赞成文友的见地,看来,他比我懂茶,识茶。

后来,文友送了我一套宜兴紫砂壶,还有四只紫砂杯。他说,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茶具,才不枉了霍山黄芽的灵魂所在。自此,我有了两个挚爱:霍山黄芽,宜兴紫砂壶。

每当夜深人静,我独坐书斋,一壶霍山黄芽茶,一沓稿纸,一支秃笔,在氤氲袅袅的黄芽香气中,写一些或激愤或激昂或激动的文字来,笔下有春风习习,眼里有霍山采茶人的淳朴的笑靥,心中犹如春雷阵阵,就觉得黄芽的灵魂与我的心灵息息相通。

霍山黄芽,原来你是有灵魂的哦!

【摘自2016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孟宪歧(河北承德),系河北省作协会员、承德市作协常务理事、承德县作协主席。著有《那山·那人·那狗》微型小说集】

什么茶叶好喝又不苦

  好的茶叶,会让人精神愉悦,茶叶有很多,你不一定都喜欢,但总会有一种是适合你的。那么,什么样的茶最好喝又不苦呢?

  什么茶最好喝,最香不苦?

  1.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着名的特产之一。它有“绿茶之王”的称号,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的茶外形笔直,颜色碧绿。冲泡后,其茶汤呈鲜绿色。茶香幽静持久,滋味鲜醇,还能给人一种苦的感觉,使之甘甜持久。

  2.官庄毛尖

  官庄毛尖看起来像一根银针,它的香味比龙井的更好,它的味道比罗比的更好。况且关庄毛尖看起来像峰边,看起来像银针。冲泡后。其茶汤浅黄绿色,香气浓郁,滋味浓郁香甜,甜味明显。

  3.凤凰单从

  凤凰具有形美、色绿、清香、味甜的特点,其茶的干茶形状坚实壮实,色泽黄褐色。冲泡后的车茶汤呈深黄色明亮色泽,具有独特的花香,口感浓郁、醇厚、鲜爽,甜味持久。

  4.仙雾凤茗

  五凤鸣的茶树生长缓慢,其茶营养丰富,价值高。其茶的干茶紧实弯曲,色泽黑。冲泡后茶香四溢,茶汤呈桔黄色,滋味细腻爽滑,花香果香,回味悠长。

  5.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有红茶皇后的美誉。它的茶树本身就有特殊的特性,使得它的茶更加醇香可口。其干茶紧实黝黑,冲泡后汤色红亮,滋味醇厚甘甜,有浓郁的花果香味。

  6.铁观音

  铁观音的乌龙茶有七泡余香的好名声。其干茶条卷曲,颜色为沙绿色。冲泡后茶汤金黄透亮如琥珀,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味。其茶味醇厚甘甜,经久不衰,并有独特的观音韵。

  中国茶博大精深,而且远销海内外,不仅国人喜欢饮用,就连国外的友人,都对一款中国茶爱不释口,不过茶叶种类繁多的中国茶,从口感方面来说,更是具有丰富的特点,有些茶叶冲泡之后,口感会略显苦涩,也有部分茶叶,高香持久,甘醇可口等,多种多样的茶叶口味,任君选择。


深度剖析:绿茶皇帝龙井茶之沦落

前言:本来想写一篇《2019龙井茶白皮书》,可是一要等到10月份龙井茶全面结束时才可以写,二是文章要涉及到的数据实在是过于繁多庞大,写作成本太大,所以改写了《深度剖析:绿茶皇帝龙井茶之沦落》来叙述当下龙井茶的现状与痛点。


雨一直下,气氛很不融洽,自去年底开始江南茶区迎来了1972年以来最多的雨。不单江南下西南也下,准确的说是今年的早春茶产区都下,下到每个采茶人都是“潮人”,每一个茶商都有了一颗“潮湿的心”。


龙井茶的出处和典故大家都听烂了,不再赘述。由于其实力超群底蕴深厚,又老是占据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由于其采摘标准高、外形漂亮、口感香甜,在广大喝茶人的心目中代表着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所以不知道的人几乎很少。


龙井茶产业好比茶界的一头肥猪,谁都想吃一口,由于门槛低,大家干脆自己养;龙井茶市场好比茶界的一位经典老牌明星,成为大家的模仿秀对象。


龙井茶,一种基本以浙江当地群体种为原料,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做成扁平型的一种炒青茶。

最初,“龙井”只属于杭州西湖产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促进浙江省内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浙江将龙井品牌让渡给全省使用,把省内符合龙井炒制工艺的绿茶统一称谓“浙江龙井”。2008年,“龙井茶”成为经国家核准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杭州、绍兴、金华、台州下属的18个县(市、区)成为龙井茶的合法产区。


根据《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范围,即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现辖行政区域为西湖产区;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为钱塘产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为越州产区。


“西湖龙井”于2011年6月28日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商标,其商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这之前,西湖龙井已经开始出现仿冒伪劣产品。

 


而在这之前,”龙井茶“已经在各大产茶省遍地开花。


而且,势头越来越盛!


浙江人血液里流淌着做生意的基因,他们秉着走尽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遍布每一个可以生财的领域,每一个可以赚钱的角落。


2000年左右,当时龙井茶还是以手工炒制为主,就有一帮吃螃蟹的人带着炒锅坐火车去贵州、四川等地炒制龙井茶;后来有机械炒制了就发机器过去那边炒茶,还教会了当地人制作龙井茶;又有人把炒茶机贩卖给当地人,于是当地逐渐成为了龙井茶生产基地,每年都有炒茶者、茶贩子、卖机器的一个产业链的浙江人挤满一个西南的一个个产茶乡镇。


到2008年左右,省外龙井市场开始大面积兴起。


到2013年左右,省外龙井市场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茶叶加工的主要利润分两块,即时间差(早)、价格差(便宜)。


西南茶区是出绿茶最早的产区,每年春茶上市大约比江南茶区早个把月。当江南还是天寒地冻时,西南茶区已经油菜花盛开,茶香四溢。西南茶区的经济都相对落后,人工成本和茶叶价格相对偏低,这样就与江南茶区产生差价。


出茶比别人早、成本又低,利润就有了。



但早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品种问题,西南茶区基本上是福鼎系列(福鼎大白、福选九号、福云六号)为主,加上一些本地的群体种。这些品种都不适合做龙井,主要原因是色黑暗、白毫多、芽头不够肥壮,通俗点讲就是卖相不好看;


二是信息不对称,那些加工户都是几人成群出门到某地安营扎寨,收购鲜叶加工,尽量以自己的技术去弥补品种的缺陷,但做好卖给谁是个大问题。基本上还是发回卖给当地茶叶市场的老板,由于品相上的原因,被老板压价、欠款是家常便饭,因为老板也有风险,品相难看的龙井茶同样不被北方客户看好。


中国绿茶,茶界最大的外貌协会》——点击浏览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浙江人想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把老家的茶苗种到西南茶区!什么品种早就引种什么,什么品种畅销就引种什么。从此,浙江的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中茶108、安吉白茶等品种为天下人所知。


当浙江的品种在当地生根投产后,第二波龙井茶炒制热潮才真正到来。更大的时间差(有的甚至年内就可以采摘),更好的品相,更好的利润.......


市场总是物极必反。当大量的制茶者涌入目标茶区;当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信息逐渐透明;当当地人开始明白自己也可以制作龙井茶时。这个市场利润逐渐变得僧多粥少,甚至茶品价格出现了倒挂现象........


浙江人通过20年的努力终于培养出了自己最大的龙井茶竞争者,准确的说是培养出了一个竞争市场........


目前,浙江地区的龙井茶年产量约在2.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04(以201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计算);而市场上流通的龙井茶大约在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2(以201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万吨计算)。在20个产茶省数百款名优茶类的激烈竞争中,如果2.5万吨龙井茶在全国茶叶消费市场来说还算畅销的话,5万吨则渐显疲软状态。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浙江本省的几个产茶大县对龙井茶市场的影响。



新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引进龙井茶超值技术,茶叶产业从原来的珠茶改成扁茶后,逐渐成为龙井茶主产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创建了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中国茶市,拥有闻名天下的大佛龙井品牌。


与贵州对茶园面积的浮夸不同,新昌官方茶园面积12万亩(实际远远超出,因为浙江农业对GDP贡献微不足道,所以官方对于种植面积相对保守很多);“茶叶一产产值超8亿元,........茶业全产业链产值27亿元(2016年官方统计数据)",全产业链的27亿(先不讲有无水分)减去一产的8亿,中间有19亿,这19亿中绝对包含了大量外面流入新昌的龙井茶以及大量茶苗的输出所产生的价值。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本地茶叶种植、加工、交易一条龙,各种名优茶苗繁育、对省外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嵊州:嵊州是“中国茶叶之乡”、“浙江省首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茶叶第一强县”,“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市有茶园面积18万亩,年产茶2万余吨(主要为出口珠茶),其中越乡龙井6000吨,约占全省龙井茶产量的1/3(官方数据)。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本地茶叶种植、加工、交易一条龙,对省外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松阳:拥有12万多亩茶园,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全县50%的农民收入、60%的农业产值均来自茶产业。2017年,松阳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成为浙江省示范性全产业链,跻身全国茶产业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松阳的茶叶品类散而大(品类多、数量大),无论香茶、龙井都无公用品牌,浙南茶叶城吞吐量巨大,却也只是名优茶集散中心而已。


对龙井茶产生的影响包括:技术输出(上各产茶地加工,绿茶炒制技术独步天下)、龙井茶炒制机输出,回收省外龙井(进行贩卖)。


还有临近新昌的磐安县、临近松阳的遂昌县、武义县都是龙井茶出产地,都有技术输出、茶叶回购的市场行为,这里不再赘述........



接下来再展开分析:


论产地    除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限定产地之外,我所知道的龙井茶产地还有:江西玉山、婺源,湖南桃源、石门,四川纳溪、筠连、名山、夹江、峨眉、青川,湖北英山、五峰、咸丰、宜都,贵州黎平、雷山、晴隆、普安、贞丰、兴仁、望谟、纳雍、湄潭、正安、沿河,广西三江、融水,云南腾冲,山东日照........等等,全国至少有进百个县在加工龙井茶,占了全国产茶县的近10%。


(2019年2月15日四川纳溪某茶园为迎接早茶节而打了催芽素的乌牛早,已经摊叶)


论品相     以新昌的龙井为基准,嵊州、磐安、千岛湖、西湖的稍次之,贵州黎平(黔东南)的再次之,其他产区又次之,以广西、四川产地最次(主要是品种及气候原因);以松阳(含部分遂昌、武义)的龙井特别漂亮。


总其原因,新昌是龙井茶专业产业大县,茶叶品种齐全、制作工艺扎实,市场结构完善、政府肯花大力气搭台唱戏。


嵊州的主产茶叶是出口珠茶(全国第一)和灰白(一种类似于珠茶的绿茶,但比珠茶高端),龙井茶区块相对于新昌要弱一些。


磐安(以及天台)依附于新昌龙井大市场,要弱于老大哥。


千岛湖(以及富阳)是钱塘龙井主产区,依附于西湖龙井老大哥,实力稍逊于新昌和嵊州。


西湖龙井虽是龙井茶鼻祖,江湖地位尚在,但综合实力与已是江河日下。富足的杭州市郊“农民”已经不愿意当农民,茶二代早已出现断层现象,子承父业即将成为历史,本地茶园逐渐承包给外地人打理。在现代化、大拥堵的大杭州城包围下,西湖龙井产区的品质在走下坡路,我认为西湖龙井的价值80%来自品牌及文化,20%才是真正的商品价值(对于这个评价你尽管可以骂我)。


松阳在中国绿茶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说难听一点,没有松阳茶的贡献,山东人可能会缺茶喝,山东人最爱喝的日照绿95%都是松阳产的香茶。就说龙井茶制作工艺,从滚筒脱水、热风萎凋槽、空调立体萎凋间等创新工艺都是松阳人发明的,正是这些工艺保证了鲜叶萎凋统一、干茶色者漂亮,卖相极佳,特别是白茶龙井(安吉白茶)、黄龙井(黄金芽)等高端龙井茶品相始终引领市场。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点正在加工温州的乌牛早品种龙井茶)


论口感     茶叶的品质与产业繁荣成反比。近20多年快速发展的产业产业使得人们过度管理茶园,中国茶品质量较20年以前普遍下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同样的工艺没有以前的好喝了,这时毋庸置疑的事实。


新昌、嵊州、磐安、天台、诸暨(越州龙井产区)的龙井茶香高、色黄绿、味香浓,几个地方口感不相上下,若真要论高低只有拼山头、拼小产区了。新昌龙井茶分为两种炒制风格,茶商们讲的“黄版”、“绿版”,黄版为新昌原创,绿版模仿西湖龙井;黄版为高火香,绿版为清中火香,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其中新昌以中高端为主,嵊州、磐安以中低端为主(最低的夏秋龙井茶有三四十一斤的)。


富阳(泛富春江流域)、淳安、建德(泛千岛湖)(钱塘龙井产区)的龙井茶受富春江、千岛湖水域小气候影响,颜色偏绿,口感偏清香柔甜。与越州产区两种风格,随人喜好,各有千秋。


西湖龙井产区的管理和制作最为讲究,一是因其附加值特别高、二是作为龙井茶的标杆有理由要做到最好。对于喝过众多产区好龙井的老茶鬼来说,它有什么样的十分好喝之处确实讲不出,但其韵味的确与众不同,也有可能是它的高价作怪吧。


松阳龙井是中看不中喝的代表,相貌在各大产区中排第一,口感在浙江产区中却相当靠后(当然不是全部,某些山头小产区还是有好喝的)。主要原因一是松阳是个典型的农业县,主要经济以茶叶为主,想要在茶叶里获取更大的利润,难免会对茶园进行过度管理(频繁的施肥、施药),这样出产的茶叶很肥壮却不好喝;二是在绿茶加工制作中,干茶的色泽与口感成反比。在以貌取茶的消费风气中加工者基本会迎合消费者心理以好看为主而忽略口感。大名鼎鼎的竹叶青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在众多的省外龙井茶产地,特别要提一下贵州黎平的龙井茶,全县生态极佳,沙壤土居多,品种基本是早期从浙江引进的龙井43,工艺传承西湖龙井,2000年初就成为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基地,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龙井茶涌入杭州市场,口感不亚于浙江任何产区。可以说整个贵州除了黔西南、毕节产区浅煤层上的茶以外,其他产区都不赖。


其他产区不值得一提,但以广西三江、四川名山中国两大“名优绿茶OEM生产基地“的”龙井茶“口感最垫底。


论品种    在浙江龙井产区,制作龙井茶的茶树品种分为本地群体种、浙农系列、中茶系列、永嘉乌牛早、平阳(平阳县)特早、安吉白茶、迎霜等。浙农(浙江农业大学)系列包括浙农117、113、139等,中茶(中国茶叶研究所)系列包括龙井43、108、102、105、龙井长叶等。一些地方茶农繁育出的新品种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只选几个当家代表品种作论述。


乌牛早,它的原产地是浙江永嘉县乌牛镇(属温州),上世纪80年代繁育成功,后来在浙江省内广泛推广。2000左右新昌等地茶农自发去永嘉购买扦插枝条进行大面积繁育,使得出现了一批专门繁育茶苗贩卖的群体(后形成产业),且新昌的大佛龙井也以乌牛早做为代表品种。


无利不起早、一早破天下,“早”代表物以稀为贵,“早”代表能比别人更早的获得利益。乌牛早无疑是以“早”字出名,一个绿茶产区都熟悉的大明星。早到什么程度,以四川纳溪为例,他们的第一茬茶基本可以在元宵节前采摘,有的年头甚至可以在除夕前采摘,比江南茶区整整早上一个到一个半月。


(2019年3月6日浙江新昌某茶园的乌牛早)


乌牛早这个品种发枝率不高,以留枝条采摘为主,不适宜养成平面茶蓬。它的口感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总体口感比较寡淡,田里或红壤土里生长的口感差,高山林地的口感好些。乌牛早怕倒春寒,江南茶区四季分明,除了温州外其余产地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倒春寒影响,越早发芽的乌牛早越容易受冻害,而西南某些茶区有霜冻的年份很少,早品种不易遭受倒春寒,所以每年都是西南茶区的乌牛早和温州的最先上市。


乌牛早这个品种已经遍布全国绿茶产区,每个省份都有。


龙井43,产量高,易修剪管理,香味高扬、口感清甜,风格独特,闭着眼睛都能喝出来的那种。单论香气口感龙井43 明显优于乌牛早。是西湖龙井的代表品种(还包括群体种)。


龙井43出茶比乌牛早稍迟,比其他品种要早,同样被浙江人发展到全国各大绿茶产区。

(2019年3月6日杭州翁家山茶园的龙井43,大概要等3月22日开采)


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价值在于它是白化茶,滋味鲜爽,干茶色泽非常漂亮,优于其他一切绿茶品种。目前安吉白茶以凤形(松针形,安吉白茶主力)、龙形(扁平型,即龙井)、螺形(卷曲形,即曲毫类)。几种形状又以龙井最为漂亮,行内俗称白茶龙井。


群体种,这个让茶农又爱又恨的古老茶种已经在大力推广名优茶品种的运动中破坏的差不多了。茶农爱的是它中后期的高产,恨得是出茶太迟,乌牛早都快下台了它才可以采摘。目前只有西湖龙井产区一直把群体种做为当家品种,这一点值得称赞!


2019年3月6日,24节气中的惊蛰,浙江新昌群体种尚未萌芽


浙江龙井的出茶大致顺序依次为乌牛早、龙井43、平阳特早、浙农系中茶系、安吉白茶等,最后才是群体种。


这里特别说一个浙农117,它是一个芽头长而粗壮、产量高、采摘周期长的品种,由于能给茶农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它的口感下品,只能糊弄北方消费者(个人观点)。


其他省份的出茶顺序大致依次为乌牛早、龙井43或福云六号、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最后才是本地品种(当然有一些本地早品种,比如四川名山的蒙山九号)。


似乎是南柑北枳的道理,乌牛早、龙井43等浙江品种到了省外做出来的干茶品相大部分比浙江本地的差一些,不是偏瘦就是偏黑,再好的炒茶师傅也不管用。福云六号由于毫多(龙井干茶的第一特征就是不能带毫)现在几乎没有人用它做龙井,福选九号做成龙井虽偏瘦但还是有不少地方在做,目标市场也以北方为主,根本进不了浙江市场。


2019年2月17日四川邛崃的福选九号茶


茶叶良种的普及是否中国茶产业的倒退?——点击浏览


三江很怪,你跟他们说看一些龙井,他们的认知会立马归位到龙井43这个品种,于是会给你看一些用龙井43 做的”碧螺春“、”信阳毛尖“,当你跟他们解释半天后,他们会来一句:哦,你要扁茶啊!他们不直接称龙井形状的茶为龙井,还算厚道,至于茶商们拿走叫什么不关他们的事。


茶界西施VS茶界东施——点击浏览


论工艺    以品相和品质综合分数权衡,越州产区龙井应该排第一;钱塘龙井次之;西湖龙井品质优于品相(光凭外貌的确干不过其他一些省内产区,传统工艺干不过现代化的机器,祖师爷的手艺早已被众多徒子徒孙超越);松阳龙井品相优于品质(多为外貌协会)。省外龙井品相和品质综合分数贵州产区第一,湖北次之,广西和四川再次之,其他根据具体小产区高低不一。浙江人去加工的龙井品相及品质的要优于本地人工艺,当然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本地加工者。


论价格    我们由高到低来划分,西湖龙井价格始终遥遥领先。如2018年翁家山头采鲜叶收购价800左右一斤(狮峰的也差不多,具体看当时天气及鲜叶质量),干茶最高在4500左右。龙坞产区看山头,头采鲜叶最高400一斤左右,龙门坎干茶价格在3000上下,大清谷2800左右,里桐坞3000左右,这还只是茶商的收购价,一般茶农会把几天的混在一起这样价格就低了。还有炒工水平、天气等因素都决定茶叶品质,因此价格不一。二采价格有点乱,不再赘述。


随后越州产区,以新昌为例,我一直认为新昌龙井茶的初始定价有严重弊端。本地头采产乌牛早400一斤左右,龙井43也差不多(极品也有600多的),炒的好的白茶(安吉白茶)能上700,群体种出来时最高也就300左右,而且只能持续三四天,后面马上几十块一天的往下跌。以上是茶商的收购价,茶商再加上5%到10%的利润卖给省外批发商或终端客户。相比于10前,茶叶价格略有提升,但扣除通货膨胀,其实价格在下降。新昌的龙井茶知名度与价位不符,明显低于其他名优茶平均价位水准。现在做的再好也难以去集体提升当地茶叶的价格了。


新昌周边如嵊州、磐安产区价格略低于新昌,钱塘龙井价格与越州龙井相仿,而松阳市场比新昌略高。


省外龙井市场刚被浙江人开发时,各地的龙井茶与浙江本地还存在约40%(甚至更高)的差价,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信息逐渐同步,外出加工户的利润在逐年减少,很多地方出现了价格倒挂显现(就是省外的龙井茶鲜叶原料与干茶价格比浙江省内市场还高)。


(2019年2月7日,正月初五,浙江新昌某加工点收购温州的乌牛早加工的龙井,当日茶青75,此时尚未开市,加工者表示能卖350元左右一斤。)


(2019年2月24日杭州西湖一公园大华饭店附近商家售卖的龙井茶)


(2019年2月25日,广西三江,乌牛早茶青56一斤,干茶330一斤)


(2019年2月24日四川名山,福选九号茶青93一斤,干茶450一斤,开泡外焦里嫩,只有糊味和青味。说实话这样的干茶放到浙江任何市场可以说150都没人要)


(2019年2月26日四川峨眉大西南茶叶城某店,乌牛早半成品280一斤,放嘴里嚼里面还是软的。当然本地人以成品茶来卖的,经过辉锅加工估计能炒出7折)


(2019年2月26日贵州兴仁县,龙井43茶青60一斤,干茶330一斤,茶叶实际还要漂亮)


(2019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贵州龙井43品种干茶280元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四川产区乌牛早干茶340一斤)


(2019 年2月27日浙江松阳浙南茶叶市场,本地乌牛早干茶300一斤)


(2019年2月27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乌牛早茶青90一斤,干茶430一斤)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外来乌牛早干茶31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2019 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头采乌牛早干茶38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2019年3月6日新昌中国茶市本地头采极品乌牛早干茶400元一斤,茶叶实际比照片漂亮)


论市场和矛盾         


外来产地与原产地的矛盾    龙井茶,浙江茶叶产业的金字招牌,浙江大部分茶农主要经济来源的保证。20年间却被自己人拖累,大量的茶苗输出,大量的炒茶机输出,对于本地茶农或茶企越来越不利。市面上价格高时自己的茶园还不能采,可以采时价格又跌了(主要原因是外地客商前期吃了大量的外省货),后期的茶价格又拼不过外地的。


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时代每次炒制时都会把手烫起泡,的确是件苦差事,很少有人学。但当新昌人发明了龙井茶炒制机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龙井茶会遍地开花。从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从一个人看2台机到一个人看20台机,杀青、成型、做干一道自动完成,每台机器价格不会超过8000元。只要有场地、有动力电就可以炒制,雇个师傅当天就能产生效益;自己家里买一台(照明电就可以)跟人学上两天就会炒制,非常方便这是其他茶类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龙井茶炒制推广为什么会那么容易、那么快的最主要原因。


当年师傅教出了好多徒弟,现在这些徒弟们翅膀硬了,不再需要师傅了,而且还抢师傅老家人的饭碗。这就是龙井茶原产地与省外产区的现状与矛盾,当年种下的因结成了今日的果。


市场经济与地域保护的矛盾     你说不让外省茶区炒制龙井茶吗?不可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谁也不能遏制别人生产与自己同类的产品(这里指农产品),落什么市场通过包装就成了什么牌子的茶。


市场经济对茶产业的最大好处就是:

1、能够对相关产地进行全面、准确、快速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加工和传达系统;

2、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项目建设(种植、生产),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市场);

3、在流通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调整商品价格;

4、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而缺点是:

1.人品道德观降低 ;

2.社会利益化更严重 。


每年春茶伊始,在浙江杭州、新昌、松阳市面上出现的龙井茶都不是本地的(除了少数温州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切为了商品的利润,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道德观一降低,市场就乱了。


关于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其实上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好比每学期给小学生的奖状以资鼓励,仅此而已。整个浙江龙井产区除了西湖龙井产区还在偶尔打击以外(请注意,是偶尔,因为根本管不过来),别的品牌市场对于外来龙井采取默认状态,都是靠辛勤付出在赚钱,谁会愿意去干涉人家生计。


西湖龙井产区很会想办法,采取防伪标识来定量,即一个防伪标志贴可以生产多少西湖龙井,可以根据二维码追根溯源。可是许多茶农把标贴卖给茶商,茶商把别的产地龙井装进西湖龙井罐子贴上防伪标贴就成了“西湖龙井”了。


(这是某茶商向茶农买的防伪标志,一张600块,共60个贴,可以卖60斤茶)


西湖龙井产区管理部门的意识是好的,是为了保护当地茶产业有序发展、保护当地从业者的切身利益,可是你哪里拧得过市场经济这条大腿。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就是人人想把自己的利益发挥到极致,你与人人为敌,好比螳臂挡车。


产业发展与游戏规则的矛盾    浙江人似乎有个梦想,要把全天下的绿茶都炒成龙井!于是,20年间不断地输出技术、输出茶苗、输出市场........20年间东部人开发西部,在西部赚到了钱,但同时也带动了西部。西部茶产业已经慢慢出师,虽然还不能离开东部,但早有自己单干的想法了。这20年间是江南茶区向西南茶区帮扶,让西南茶区茁壮成长的时代。随着信息不断的 透明、技术不断的增长、市场不断地成长,西南茶区与江南茶区的差距在慢慢缩小。


从每个产茶区的产业发展角度考虑就是多做茶、多卖钱,什么茶叶好卖我们就做什么茶,似乎很对。


但从行业游戏规则角度来看它已经犯规了,龙井本来应该在浙江出产,现在遍地都是;碧螺春本来在江苏太湖出产,现在遍地都是;黄山毛峰本来在安徽黄山出产,现在遍地都是;金骏眉本来在福建武夷山出产,现在遍地都是.........


最终,更多人会接受龙井茶,龙井茶(其他名优绿茶也将是)会成为一种加工工艺名称,唯一的差别只有产地、季节、口感、价格罢了。


于是,我们很难在产业发展、游戏规则之中;经济利益,人性道义上作抉择,似乎谁都没有绝对的错,谁都没有绝对的对。

  


龙井茶不会沦落,只是将会迎来一次大洗牌。


(1)最大的就是源头采摘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会严重制约龙井茶的产量(单芽类茶会更加突出),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端倪,5到8年后绿茶名优茶将会全部减产(除非有机器可以替代人工采摘)。


(2)西南茶区的崛起,让浙江龙井原产地与其它茶区的商品差价出现倒挂(当下只是局部),浙江外出加工龙井茶队伍会逐渐萎缩,会从加工者转变成收购商的角色。


(3)龙井茶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不同产地的龙井茶。


近二十年间,浙江的龙井茶变迁就是一场中国茶叶经济产业发展变革的缩影,在两千多年的饮茶历史中,二十年很短,但却见证了茶叶产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无论怎样变革,始终不会改变龙井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始终不会改变我们对这个产业的热爱.........


作者简介:书卷弯刀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