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茶富含茶氨酸

找到约197条结果 (用时 0.037 秒)

传统茶产业“跨茶界”,创造丰富多元赛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对中国人来说,茶意义重大,可以是生活必需品,是待客之道,也是精神食粮与寄托。

近年来,随着全链条绿色生态属性日益增强,茶产业加速融入大健康、餐饮、文旅等赛道,催生茶保健品、茶餐、新茶饮、茶庄园等新产品、新业态,满足多层次、多场景、多形态的美好生活需求。传统茶做精做强,“跨界茶”做大做广,一片叶子创造出更丰富多元的价值。

茶+科技

健康属性融入产业链条

《本草拾遗》曰:“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为累也,犹如人参。自茶在中国被发现以来,喝茶一直被视作健康的生活方式。

茶叶的健康之道,蕴藏在其富含的多种营养成分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介绍,茶叶含有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酚等成分,喝茶有延缓衰老、调节代谢、增强免疫等核心健康属性。

“健康茶”是茶产业链条的永恒命题,源头种植端也越来越讲究“生态”与“有机”。近年来,主打生态种植、科学种茶的茶园越来越多。不用化肥、少打农药、纯绿色种茶已经成为现实。

福建武夷山,丹山碧水。走进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千亩生态茶园,云雾缭绕,一垄垄绿色的茶树和一颗颗金黄的油菜花相互应和。这里产出的茶,少打农药、不施化肥,破解了不当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品质下降的难题。

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科技特派员廖红带领团队来到武夷山进行“生态栽培”,在茶树间夏种大豆,冬种油菜。冬天种下的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为土壤补充磷和钾、提升肥力。春茶采收后,畦间套种大豆,起到生物固氮效果。

茶园管理也越来越生态化、智慧化。燕子窠生态茶园安装了30台吸入式太阳能杀虫灯,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安溪县云岭茶庄园里分布了许多连接5G网络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360度旋转,充当茶园管理的智慧“耳目”,全天监测茶园病虫害和茶树生长情况。

这些摄像头连着诊断虫情和预警预报的“智慧大脑”。在福建司雷植保技术有限公司操控室的大屏幕上,摄像头采集的数据已实时传输至后台,温湿度、害虫的数量和种类、病虫害趋势等信息一目了然。公司负责人刘恩堂表示,监测传感器上传数据至网络后台,专家远程也能诊断病虫害。粘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治设备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生态种植和管理带来亮眼“成绩单”。如今,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区年碳排放减少30%,磷的使用量减少90%,茶叶优品率较3年前提高约30%。

得益于茶叶的绿色种植和健康价值,茶叶变“金叶”。种科技茶、生态茶,有力地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和茶乡振兴。与应用生态种植技术之前相比,如今燕子窠的茶叶收购价翻了一番。80%人口涉茶的安溪从“全省最大国定贫困县”化身“全国百强县”,茶叶主产乡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2.6%来源于茶产业。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支持福建省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发展案例”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茶+餐饮

健康组合受追捧

当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茶,迎头碰上时代潮流,会碰撞出什么奇妙的火花?依靠融合创新,“茶+果”“茶+奶”“茶+餐”等新式“健康组合”俘获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心。现制茶、袋泡茶、冷泡茶、工业饮料等非传统茶为主的“新茶饮”,带动、延伸传统茶行业的原料供应、技术加工、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

打开小程序,选择一款茶作为基底茶,再添加甜度、小料等选择,下单后等上三五分钟,一杯新式茶饮就做好了。布丁奶茶、燕麦奶茶、芝士乌龙……走在街头,时不时看到消费者手捧奶茶、果茶等饮品。

福州街头一家新茶饮店主告诉记者,该门店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要客群。产品用茶叶作为基底,加上不同方式萃取的浓缩液,再根据消费者需求添加牛奶、奶油、奶盖、各类水果、坚果、不同小料调制而成。这家仅10平方米的店一年要消耗约千斤茶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新茶饮市场逆势增长,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智研咨询及编制组数据估算,2022年新茶饮行业采购上游茶叶原料超过20万吨,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超100亿元。

高产值带来对优质基底茶的急切需求。2022年,安溪新茶饮基底茶年供应量超5万吨,茶包装年产值近40亿元,是全国重要基底茶供应基地和茶叶包装生产地、集散地。

走进位于安溪的兴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创工厂配备了审评室、检测室、烘焙室及各类专业仪器。公司负责人王吾河表示,这些设施都是为新式茶饮服务的。这几年新式茶饮兴起,高峰期公司茶叶月出货量200多吨。

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志明表示,新茶饮激发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传统茶文化的认同,其不受茶具、空间的限制,便捷性极强。

《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新茶饮成年轻人了解茶文化的窗口。有46.90%的“90后”表示在新茶饮消费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传统茶,44.68%表示了解了不同茶叶品类,54.68%认为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强大魅力,还有45.94%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入住武夷山景区的酒店,游客很可能在餐厅品尝到“水仙”炖水鸭、“牛肉”焖牛肉等武夷茶宴。“85后”“茶二代”陈金燕在安溪开了一家“茶餐厅”,菜单颇具特色:干锅铁观音龙胆鱼、茶香虾、茶香排骨、铁观音茭白鸡汤面……几乎每道菜都与茶有关,茶与餐实现叠加创新。茶餐、茶饮作为茶行业的延伸,已经成为行业“破圈”的新窗口,赋予茶香茶韵新的时代解读和消费场景。

茶+文旅

健康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住茶庄园,采一篓新茶,赏茶山美景,品茶俗风情,煮一壶清茶,食特色茶餐,闻茶香四溢……以茶产业为基底,集多业态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综合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追捧,随着近年来这种主打“慢生活”的健康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各主要产茶区均开始探索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径。

2010年以来,福建安溪与法国、意大利的多个城市多次互访互鉴,在“茶与酒”的思想碰撞和对话中,诞生了39座茶庄园。茶庄园参考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的发展模式,集茶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科研于一体。

中闽魏氏茶庄园掩映在安溪县龙涓乡海拔800多米的茶山中,占地面积9645亩,拥有高标生态茶园近两千亩,年产毛茶近20万斤。庄园建筑主体被云雾环绕,十几件间客房可供访客休息品茗。房间推窗见茶山,访客在此游茶山、采茶趣、学制茶、赏茶艺、唱茶歌、尝茶餐。边听专人讲解制茶技艺,边体验摇青、杀青等一整套乌龙茶制作工艺。

敬天、敬地、敬茶圣,战鼓擂擂,一敬一鼓。茶碗一字排开,闻香气、观汤色、品滋味、看叶底,“斗茶”现场茶香氤氲……安溪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时常举办各类茶俗文化活动。“2022年五一假日期间入住率超过70%,文化园经常承接公司团建和亲子休闲游。”安溪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工作人员说。

据悉,该园2019年开业,占地1213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也是茶文化科普基地,游客除了体验采茶、做茶、品茶,还能体验茶俗文化。

茶庄园借鉴欧洲葡萄酒庄文化,通过创立包括产地标准、生态种植标准、工艺标准在内的庄园标准,让访客徜徉于青山绿水的同时体会茶文化,在文化风情中打造茶园观光旅游的茶旅融合新业态。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说,茶庄园是展示中国茶叶的种植、加工、品饮和文化的载体,与葡萄酒庄园一样,都采用了“厂在园中”的思路,让参访者在了解茶、酒的生产过程中体会传统和现代的制作工艺。

“一叶兴”带动“百业旺”。吃有茶宴、住有茶栈、游有茶园、购有茶礼、娱有茶歌,茶旅全要素融合走出了一条茶饮用、景怡人的发展之路。

来源:武夷山茶产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冬季煮茯茶,别小瞧了茶梗


冬日寒风瑟瑟,茯茶最是应景。这样寒冷的季节,寒气重且阳气闭藏,而茯茶富含茶黄素等温性物质,茶性温和,不会对胃产生刺激性,可以起到暖胃护胃的效果,尤其是在温度降低的时候,一杯热腾腾的茯茶可以帮助身体抵御严寒,增强免疫力。



为什么茯茶比较适合煮着喝?


煮着喝茯茶,更快出味,味更浓。因为茯茶通常都是压制成砖的紧压形态,普通的壶泡法冲泡时难以出味,采用煮的方式能够更快出味、味道更浓郁。



为什么茯茶中的茶梗好处多?


很多人泡茶之前,都会仔细观察茶叶,并且会从中挑选出茶梗较少甚至没有茶梗的茶袋来泡。事实上,茶叶中不但要有一定的茶梗才能泡出更浓的香味,茶梗里还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若喝茶只挑“叶”却无“梗”,品尝性和功效性都会减少一大半。常喝茯茶的老茶客都有在煮老茶时,喝到后期后感觉茶汤虽无颜色,但口感很清甜,这就是茶梗释放出的,所以茯茶无梗不欢。



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我们茶梗其实也是极富营养的。根据茶学专家的研究,采摘的嫩茎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茶氨酸)、蛋白质,其含量远大于茶叶中的含量。另外陈放多年的茶梗,跟茶叶一样转化成许多人体可吸收的营养,比如茶多糖等。当你冲泡有年份的茶梗时,你会发现茶汤滋味很甜爽,伴着浓郁陈香。



在看干茶外形时,我们一般会关注茶的嫩度,均匀度,干净度等等。如果出现较多的茶梗,很多茶友们就会摇头叹道:原料不好,会造成干燥不匀、做形困难、拣梗量大……至于茯茶,即使是散茶中等级最高,曾列入皇家进贡的天尖茶,也是含梗的(只是含量少),这也难免让茶友“梗梗于怀”。虽然茶梗经常遭人嫌弃,但是茯茶却不肯抛弃茶梗,实在是因为茶梗平淡的外表下内藏锦绣,深刻诠释了什么叫做外表与才华不对等。


茶梗是茯茶的香水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物质从梗转移到芽叶中,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所以适当的茶梗有助于制成香高味浓的茶叶。不要以为茯茶独宠茶梗,以高香闻名的优质乌龙茶也跟茶梗“如胶似漆”。制作乌龙茶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3~4叶嫩梢为原料,留着一部分梗,才能形成独特的乌龙茶高香。



茶梗是茯茶的“味精”


大部分的茯茶在采摘过程中都需要成熟的鲜叶,从茶汤风味考虑,成熟叶中的茶多糖、蛋白质、矿物质等比幼嫩叶高出多倍。所以考虑到口感的丰富,茯茶的原料有适当的茶梗是必不可少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茶梗的作用:像茶梗中含有丰富的茶多糖、木质素、纤维素以及一定量的茶氨酸,这些物质都属于水溶性物质、极易溶于水中,成为茶汤有效的组成部分,让你觉得这茶更好喝。



说到采摘,茶友首先想到的是手采,茯茶小妹在这里介绍一下茶人采摘的杀手锏——茶摘,这种半月形的小工具在茶农的手中世代相传,采茶不仅快捷,还能很好的保护茶树的枝干。


茶梗还能种花


黑茶中的贵品---茯砖茶,有一道独特的发花工艺,这也是茯茶品质风味形成的关键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湿度环境条件,在茶砖中促使一种真菌生长繁殖,因真菌呈金黄色,俗称“金花”。泡饮这种带有“金花”的茯砖时,菌花香融入茶汤,使得茶的滋味更加醇厚温和,菌香浓郁,回味余久。



要金花茂盛,茶梗是必不可少的。适量茶梗,能增加砖身内空隙,保证氧气充足,而如果含梗量太低,则会因为茯茶砖身过紧而影响透气,金花会呼吸不畅,自然数目也少了。有实验数据为证,茯砖茶含梗量在13.5%以下时,金花颗粒小、欠茂盛;含梗量为16.5%左右时,金花茂盛,而且“花朵”大而密,整个茯砖茶其它品质因子也不错,表现出醇厚的滋味和浓郁的菌花香。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只知道明前茶?一文带你解读不同节气采摘什么茶!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廿四节气看今朝,且听茶声落杯鸣。

二十四节气代表着自然节律的变化,古人以此安排农事,而对于茶叶来说,这些节气同样也有着特殊的含义。

从春茶到秋茶,不同的节气赋予了茶叶不同的使命和滋味。接下来,就跟小悦一起,看看不同节气采摘什么茶吧~

明前茶

明前茶指在清明节以前采制的茶。它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虽带着些许初春的寒意,但喷薄而出的香气,清新爽口的舌尖触感,让人十分惊艳。

明前茶除了质量非常好,茶中茶氨酸的含量更高,且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所以明前茶的口感香而味爽。

此外,清明前虫害较少,所以茶叶也很少受到农药的污染,尤其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绿茶,因此深受爱茶人的喜爱。

可采摘的茶类:绿茶(春茶)、白茶(春茶:白毫银针、高级白牡丹)、黄茶(春茶)等。

雨前茶

雨前茶又叫二春茶,指在清明节后,谷雨前夕采制,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

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个时期气温高,茶得到充分的发育,芽叶肥硕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所以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耐泡。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可采摘的茶类:绿茶(春茶)、乌龙茶(春茶:岩茶、闽南乌龙、台湾乌龙茶)等。

立夏茶

立夏茶指立夏时采制的茶。

因夏季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嫩茶积累的养分多,属茶叶中的上品。立夏茶经过雨露的滋润,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逼人,口感醇香绵和。

在这个时期,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加快了茶叶老化,特别是嫩性差的茶树品种,粗纤维含量会在立夏过后显著增加。因此,茶叶的嫩老一般都是以立夏为分界线,而立夏前的茶叶质量一般会比较好,正所谓“夏前宝,夏后草”。

可采摘的茶类:红茶(小种春茶)、乌龙茶(春茶:岩茶、闽南乌龙茶)、黄茶(春茶:黄大茶)等。

小满茶

小满茶指小满至芒种期间采制的茶。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阳气饱满又尚未鼎盛。这一时期江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22℃以上,进入多雨季节,因此茶园迎来不少病虫害。有些茶园会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采取相应措施,万不得已时还会使用可靠的药剂进行防治。

可采摘的茶类:黑茶(春茶)等。

芒种茶

芒种茶指在芒种至夏至时期采制的茶。

这时气温较之前更高,又正值梅雨季节。此时的夏茶生长接近鼎盛,茶叶颜色愈加的深,味道浓而不涩,还容易提神醒脑。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夏茶:寿眉、贡眉)、黄茶(夏茶:黄大茶)等。

夏至茶

夏至茶指夏至后至小暑前采制的茶。

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22℃以上,较高的气温和充足的光照给草木带来了全年最充足的阳气,是草木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茶树叶片肥绿,茶香醇厚,入口微苦,而后就甜了。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夏茶:寿眉、贡眉)、红茶(小种夏茶)等。

小暑茶

小暑茶指小暑至大暑之间采制的茶。

这个时期的气候基本进入了一年中最湿热的阶段,湿热的天气和充足的阳光更有助于茶树的生长,此时采摘下的茶,入口香醇。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夏茶:寿眉、贡眉)等。

大暑茶

大暑茶指大暑至立秋期间采制的茶。

一年的节气之中,小暑只是预热,大暑则是最热的时候,正是草木灌浆最关键的时期。大暑茶刚入口时味道微苦,而后变得甘甜,醇厚的茶香味也会在口鼻间来游荡。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秋茶:寿眉、贡眉)、黑茶(秋茶)等。

立秋茶

立秋茶指立秋后至处暑前采制的茶。

立秋之前,茶树生长繁荣茂盛。而到了立秋之后,闷热的气候有所收敛,茶树的生长速度急剧下降,叶片增厚,内在的密度加强,茶香味变得厚重。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秋茶:寿眉、贡眉)等。

处暑茶

处暑茶是处暑至白露采制的茶。

处暑后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湿气渐退,昼夜温差变大,此时茶树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叶片变得更加肥厚,颜色更深,茶的苦涩味也愈加的浓。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秋茶:寿眉、贡眉)等。

白露茶

白露茶指白露至秋分采制的茶。

白露至秋分期间,气温日渐转凉,地表温度下降,露气加重形成露珠。此时的茶树生长较为缓慢,茶叶的味道浓厚,香醇中略带苦涩,令人肺气肃降。

可采摘的茶类:白茶(秋茶:福鼎白茶)、乌龙茶(秋茶:铁观音)等。

秋分茶

秋分茶指在秋分后至寒露前采制的茶。

秋分后昼短夜长,日照减少,气温也开始下降。此时的秋茶虽生长缓慢,但茶的密度仍在增加,茶叶香涩味凝重,令人回味。

可采摘的茶类:乌龙(秋茶:台湾包种茶)、红茶(秋茶:工夫红茶)等。

寒露茶

寒露茶指在寒露之后采制的茶。

寒露后天气寒冷,茶树生长极为缓慢。这时的茶叶生长周期长,内含物质堆积增加,茶叶也随之变得厚重。此时制作出的寒露茶,从刚出世便带着一种特有的甘醇清冽的气息。

可采摘的茶类:乌龙茶(秋茶:台湾乌龙)等。

从“明前茶”到“寒露茶”,每一种茶都藏着大自然的节气密码,带着那个时节独特的浪漫。

春之甘饴,夏之闷热,秋之清爽,都藏于一片片茶叶,落在一杯杯茶水中。正如“茶”字的构造,人在草木间。

注:内容转自茶悦世界,仅供茶友参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