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山一茶

找到约1,441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峨眉雪芽茶业之“一山一茶”

一山

  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地之一,北纬30°峨眉山双遗地境内海拔800-1500米的峨眉高山茶核心产区,这个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上同纬度生物、植被保护好的地区,自古就盛产真正的高山好茶。峨眉山茶历史悠久,在3000年前,在峨眉山上便开始了山茶的种植活动。峨眉山野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至今仍可以看得到树龄达1000多年以上的野生古茶大树。

  这个拥有5000多种野动植物的罕有多物种生态资源,造就了独步全球的茶区生态标杆。峨眉雪芽高山生态茶园多分布在峨眉山双遗地景区境内海拔800-1500米之间的群山幽谷中,这个独奇的区域,拥有世界上独有的多雾天气,日照时间短,终日云雾弥漫,一年323.4天都云雾笼罩,一年不足950个小时的日照,年降水量达1200-1800毫米的充沛雨量,80%以上的空气相对湿度,是世界一流的茶树生长环境。

  灵山所望,高山好茶

  通常海拔每提高100米,气温降低0.5℃,温度决定了茶树中酶的活性,茶多酚和茶素的减少,其浓涩味减轻,而氨基酸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从而给茶叶提供更为鲜爽的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茶香物也随着海拔增高而增加,峨眉雪芽高山生态茶园800至1500米的大幅度垂直跨度,给予峨眉雪芽口感上的更多丰富性。近3万亩峨眉雪芽高山生态茶园及大量的野生古茶群,便生长在如此纯净的世界顶级生茶源里,独享峨眉山自然与文化双遗地核心产区,共同见证世界植物基因库的珍惜与神奇,历经千年的衍变,酝酿暗香。未来5年内,还将有10万亩峨眉雪芽优质高山生态标准茶园坐落于此。世界上没有哪一杯茶,像这般得自然宠爱。如此得天独厚,自然可以孕育无与伦比的高山味道。

一茶

  独有的林茶共生天然茶园生态环境,5000多种野生动植物的多物种资源共生环境,造就了全球顶级茶区的生态标杆;3000多种草木历经四季变化,日累月积茶树周边形成厚厚的落叶层,成为茶树天然肥料,滋养茶树生长,高含量有机成分的土壤,让这里的茶树树叶蕴涵层次更丰富的内含物质;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峨眉雪芽茶园和丛林中的野生古茶,由于受峨眉山昼夜温差极大的影响,白天气温升高,新生茶芽且生且长,夜晚气温骤降,新生茶芽且合且闭,就在这种骤热骤冷的气温作用下,峨眉雪芽内含物质茶多酚、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成分变得尤为丰富。

  大自然赋予的山水灵气,经过千年的沉积,依然保留这原生的状态,至臻内质被完好的保留下来,这些生长在高山云雾间的珍稀茶树,它们的每个细胞都极尽所能地吸收着大地中的养分和矿物质。独有的原生态林茶共生环境,让这里的茶树树叶蕴涵更多芳香物质,其丰富的口感令世人为之吸引。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峨眉雪芽即诞生于此。峨眉雪芽从种植到粗制、精制、储藏、运输全程遵循可追溯有机管理的高标准,成就真正高品质。延续千年的真正高山好茶基因已属不易,只有严苛的制茶和管理标准,才能更好地保留和发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奢华精髓。因而,峨眉雪芽一直专注于将现代科技的有机制茶方法,因为峨眉雪芽坚信,真正健康的高山好茶,不仅是源自于世界茶源的优质纯天然原叶,更是融入从种植、采摘、初制到精致各加工环节的全程标准化有机管理理念。全程可追随有机管理标准,让延承千年的峨眉高山好茶的茶韵得以更极致的盛放。峨眉雪芽高山林间茶,以传统的智慧与创新科技,历炼更本真的高山好茶。

勐海无墨记茶厂 | 上万亩茶园基地,唱响高端纯料熟茶新乐章

近些年来,随着大众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逐步升级,大健康时代的翩翩而至,为我国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
普洱熟茶产品也从原始的粗放状态开始向精细化生产发展,更为卫生、安全、标准化的熟茶产品带来了更多的放心消费者。

无墨记自成立以来,便决心做好高端纯料茶的思想为指导,对整个市场的产品、产区、技术、营销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当下熟茶领域的各种薄弱环。
无墨记以开启高端纯料熟茶新篇章为目标,理清未来的熟茶发展理清思路、洞悉趋势,将无墨记优势发挥成大势,把握未来先机。                              

秉承对茶品专业与专注的精神,多年来无墨记团队走遍了普洱的各个山头。我们研究土壤,研究水貌,研究民风,研究原叶的不同特性。



最终多个在优质茶区,签约上万亩优质茶园,茶叶品质有保障,供应稳定。


“一山一味”是无墨记制茶打造高端纯料熟茶的标准,基于对山头环境、代表性品种的了解,严格甄选原料,采用标准制茶工艺,才能制作出标准的、可延续性的产品,这是无墨记纯料熟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也是为了传播正确的知识,科学的制茶理念,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普洱茶产品。上万亩茶是为这标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无墨记对无数茶商和茶友的承诺。


优质的普洱茶,只有严格遵循特定地域+优良品种+正确工艺的生产模式,才能确保品质优良和风味独特,从而提供质量稳定和可延续性的产品。




无墨记历经无数次走访、考察,并对6000多种茶样进行了梯度对比研究。分析了每款产品的地域和品种类别,建立了详细的品种数据库。


通过对比、拼配、审评和记录,精选出最佳的品种,并将地域+品种的标准,严格贯穿于生产,在规模化生产体系的保障下,每一道工序,都力求做到极致。



无墨记不断挖掘,不断创造,不断研究,经无数次的研究与改良,最终自创了”无墨记三七发酵工艺“。只为保证无墨记出品的是高品质的熟茶,其可立即品饮,也可继续仓储醇化。



科学的制茶理念,用专业、科学、严谨的态度为消费者呈现一杯高品质的普洱茶,是无墨记人的初心。


百山百味无墨记,匠心铸高端纯料熟茶,踏遍一江三山,寻遍两溪四街,只为这一山一韵之精华无墨记高端纯料熟茶意味着普洱茶纯料熟茶新时代的降临。



关注公众号:勐海无墨记茶厂,免费领取好茶


无墨记部分熟茶产品展示


/ END /

茶的画境

一片叶子,一种乾坤。配得上乾坤的叶子,只有茶。

茶,注入无华的水,人的一生就可以在一杯茶里修行。

一个地方更是如此,有了茶风茶俗,就有了生活的意境。

“山间云烟舒卷,岩壑幽邃,流泉洒落,远峰飘杳,翠云深处隐现人家”。在婺源博物馆,清华人胡皋的《群山云绕图轴》(明·绢本设色,纵一百四十五厘米,横六十点五厘米)中,山间弥漫着万千气象,有二人在凭栏听泉,还有一位老翁“曳杖相访”,水阁的画境虽然没有直接表现茶,却分明有茶的意境,还有茶的清香。人生最为淡雅的事,莫过于三五好友一起听风,看云,吃茶。

“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把卷。”明代陆树声在《茶寮记》中说出了品茗的胜境。明代书画家文徵明,在与友人“浅瓯吹雪试新茶”中创作的《品茶图》,堪称“以茶助画”的代表作。他在落款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苏州画家文伯仁的《仿宋人山水土轴》(明·绢本设色,纵九十厘米,横二十九点七厘米),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融合更为凸显,苍松下,“涧水绕庐而过,二人开轩危坐对话”,长条的木桌上摆着茶壶茶瓯,茶已煮好,正等着策杖的长者,还有携琴的童子。素纸薄宣上,山,树,溪,木屋,还有人互为风景,木屋桌上的茶,琴童背上的琴,才是画家为山中悠然相见的雅事埋下的伏笔。杜甫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描述的也是这样的情景吧。

画境诗境,都是心境的体现。水墨单色,墨白渲染。在婺源人黄海的《山水图轴》(清·纸本,纵一百三十八厘米,横四十七点五厘米)里,无论是一山一溪,还是一木桥一扁舟一茶亭,应都是画家内心悸动的景物。那空无一人的茶亭,是否在等待游子的归来?黄海咸丰年间客居上海,在他的另一幅画家乡的山水中,借山水之意表达了对故土故人的思念:“我别漳溪久,思君十余载。何时泛小舟,重记子云居。”

在馆藏的作品中,婺源人汪心用《耕织图轴》(清·纸本,二十二幅,纵八十三点五厘米,横四十六厘米)描绘了耕作与纺织的场景。记忆里的景物与情境,俨然是一幅幅民间风俗画。而这样的作品在当代本土画家戴奔洪的风俗画里得到传承。戴奔洪生在婺源,长在婺源,是婺源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美术专业毕业生,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资源,他先后创作了《二十四节气与婺源农事》(纸本,全套)、《婺源婚礼习俗》(纸本,全套)、《婺源四时八节》(纸本,全套)等作品集。戴奔洪坚持向生活要素材,却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对人物与物象进行艺术表达。难能可贵的是,他近年创作的工笔重彩风俗画——《婺源手工制茶图卷》(纸本,纵五十厘米,横三百六十厘米)和《八仙品茗图》(纸本,纵一百六十厘米,横一百零二点五厘米),画风抱朴守柮,笔画细腻,色彩热烈,不仅把婺源民间采摘、晾片、杀青、摊凉、揉捻、烘焙、去杂、包装等手工制茶的程序表现得淋漓尽致,浓郁的乡土气息跃然画中,还按照婺源人家堂前的摆设与喝茶习俗创作,再现了民间关于八仙品茗的传说,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一个个长幼有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间有味是微醺”。在《八仙品茗图》中,八仙品茶似乎也品到了如此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戴奔洪创作茶主题的风俗画,接着地气,很容易让人感觉回到春天茶园的现场和乡村农家展开的景象:采茶的村姑,做茶的茶农,以及“小把戏”(小孩)围着八仙桌听老辈人讲述婺源茶的故事。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洪忠佩(江西婺源),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

找到约1,39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