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冲跑大红袍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中国茶品牌如何突出重围?

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饮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古代交通不便,中国南方和北部边疆靠茶马古道形了紧密的贸易连接。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就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

相传,当年苏东坡初到杭州做官的时候,一次闲来无事,就到当地一个寺庙里游玩,好想偶遇大师一起谈个经、论个道。到了庙里,大家都不认识他,就把他当作普通香客对待。住持就叫苏轼“坐”,随口吩咐小和尚说:“茶”。

没想到小和尚很会看师傅眼色,师傅这么不上心,小和尚就端过来了一碗普通的茶。苏轼并不在意就跟师傅寒暄,几句话下来,师傅觉得此人谈吐不凡,非等闲之辈,赶紧改口说, “请坐”,又叫小徒弟“敬茶”。再聊几句,师傅彻底被苏轼的才学所折服,赶紧问其来处,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能跟大文豪对谈,这下该师傅受宠若惊了,赶紧起身恭敬地让苏东坡,“请上座。”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苏东坡走的时候,师傅还请他留下墨宝,苏东坡想了想,提笔写了幅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住持看了,只觉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这个故事生动体现了我们国人很多礼仪文化都跟茶有关,像人走茶凉、粗茶淡饭、三茶六礼等等,说的都是这些人情世故。

中国茶产业还未实现品牌化的战略突破。

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一年产茶量高达261万吨,是第二名的印度的2倍,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在国内外都缺乏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而且按照人均喝茶量计算的话,我们在全世界连前十名也排不进去,这样来看,“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未来我们的茶叶市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茶产业现实的困境之一在于缺乏真正的市场强势名牌。许多国人误以为,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福鼎白茶、武夷山大红袍等都是响当当的茶业名牌。其实这些都是茶的品类,而不是品牌。更多的中国茶叶品牌可能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却很小,目前我国茶叶市场大约有4千亿左右的规模,但是排前100名的企业加起来,总销售额还不到市场份额的5%,可见茶企的集中度太低了。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茶的品类太多、太丰富,光是红茶、白茶、绿茶、黑茶、黄茶、乌龙茶这六大茶类很多人就搞不明白。要不是对茶有一定研究的,也不知道安吉白茶是绿茶,铁观音是乌龙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这些属于白茶,还有很多细分的茶类,一个品种就有不下几十种的口味。

这么多的茶品类已经让人头晕眼花了,更复杂的是茶的冲泡方法,它对水质、器皿、置茶量、泡多长时间都有要求,想要真正了解中国茶,没个几年功夫连门儿都入不了。

有的人还特别讲究茶的礼仪,有时候小助理一个茶没泡好,一单大生意说不定都谈不下去了。以前我们说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但是如果你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喝茶的圈子,那比摄影可烧钱多了,几千块甚至上万元的一泡茶,几口就喝没了。这个消费门槛实在太高,比买奢侈品的门槛还高,因为你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懂行。

很多人说,中国茶适合走高端奢侈品路线。但即使我们把一部分高端茶作为奢侈品,依然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酒我们有茅台,烟有中华,茶却没有响当当的品牌。

奢侈品通常都有两个属性和功能,第一,是炫耀性,第二,金融属性,这两点要有标准,有流通性,要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大众认知度。

茅台为什么成为酒中奢侈品,你要是有一箱飞天茅台,拿来送礼有面子,要换成钱的话也是马上可以变现,大家都抢着要,一些奢侈品包、名贵的手表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而且他们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鉴别流程和识别标准。

高端的茶叶其实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当年普洱茶曾被炒得很热;这几年白茶发展也很快,储存很好、品质很好的老白茶拿出去也可以变现。但这个圈子很小,也还没有建立起权威的、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标准。

在发展高端化品牌之外,茶作为一个大众的消费品类,更多的必然是要走进大众市场,也就是让大众都喝得起、愿意喝、方便喝的茶,能同时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喝得起,那就是价格适中。目前全国消费中,绿茶占比是最大的,超过一半,这是因为绿茶的产量高,大众认知度高,整体价格较低,一些传统消费者还保留着在菜市场买塑料袋散装的茉莉花茶,北京人称之为高碎,就好这非常香的一口,非常香,相比之下红茶价格相对较高。

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消费者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有人愿意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白茶,但这又有一个要求,就是能否持续喝到品质稳定的茶。由于我们的茶产业的工业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像天气、地理位置、制作工艺等等的环节都可能影响茶的口感。

再一个关键因素是饮用是否方便,这是品牌能否做大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到茶叶产区去的时候,看到大家从早到晚都喝茶,这种茶在当地被称为“工作茶”,口味还可以,质量也比较稳定,价格不高,像柴米油盐一样的口粮,是大家的日常消耗品。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在福建、广州这样的核心茶产区,不管是在家里、办公场所、酒店,到处都摆着茶具,很方便冲泡饮用。到了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在公司的话,除了一些老板的办公室,很少能满足这样喝茶的条件,最多也就是喝个袋泡茶,这个最没要求,有杯子有热水就行。

所以,是否方便饮用是限制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立顿的启示

立顿是来自英国的品牌,但是整个英国其实没有一颗茶树,他们最早接触茶是在公元1662年,但是当时从中国把茶运到英国要8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茶的味道都变了,于是他们就往里加牛奶加糖,就这样也只有贵族才能够享用,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后来他们开始喝印度的茶,那印度的茶是从哪儿来的?正是从中国被偷过去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来自英国的植物学家罗伯特·福钧专门跑到中国来偷植物标本和种子,他把很多中国花卉引入了英国,包括荷花、牡丹、蒲葵、紫藤、栀子花、金桔等等。

但是当时清政府有一项政策,就是不允许外国人涉足中国茶产业,靠近都不行,这个罗伯特·福钧就乔装打扮成中国人的样子,穿上长衫,剃了头,还带上一根假辫子,学了几句中国话,竟然到处蒙混过关,几年时间里,偷走了中国几万株茶苗、茶籽,还挖走了很多炒茶、炼茶的技术人员。

不生产茶叶只是茶叶搬运工的立顿做什么呢?它所做的是整合资源,建立品牌,疏通渠道,管理流程。

立顿并没有把自己的茶叶品牌做成奢侈品,那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他认为作为消耗品,只有抓住大多数人,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立顿当时的做法,可以说跟我们现在的不少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喝茶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好处?

因为当时有医生反对喝茶,他们认为茶叶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已经变质了,有毒了,所以喝茶就等于慢性中毒。也有的医生认为呢,茶是万能的,还提倡每人每天都要喝茶,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按时间喝,病人更要多喝,每天最少喝50杯茶。

到底喝茶好还不好?对于立顿来说,有争议就是最好的,因为人人都知道茶叶,那么他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就是保证茶叶的品质。的确,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散装的茶叶很容易受潮变味,甚至霉变,也容易变形压碎,这都可能对企业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那么,推出包装好的茶叶是一定是一门好生意,于是立顿就有了最初1 英镑、0.5 英镑和 0.25 英镑等几种不同规格的包装茶,分量、品质都得到了保障,消费者放心,购买饮用都方便,还更容易储存运输,一举多得。

立顿在包装盒上还印上秀美的锡兰茶园风光,写上广告语“从茶园直接到茶壶”,果然立顿茶一经推出,快速被抢购一空。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产品卖得这么好,光锡兰的几个茶园就供应不上了,于是立顿还是去了印度。不断的扩大生产,优化包装和销售方式,立顿也逐渐变成了现在一袋一冲的简便包装,不光英国人喜欢,美国人也很快爱上了立顿茶叶。

茶叶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茶叶本身是农产品,受地域、气候、海拔、土壤等条件的影响非常大,仅仅是采摘前后几天里的天气因素都会对当年茶叶的品质、口味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企业,口味不可控肯定是不行的,消费者只管好不好喝,不管其他的东西。

托马斯.立顿去世之后,立顿的家族企业也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二战之后,随着食品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他们找来很多这方面的专家,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把立顿产品的口味稳定下来。

最后找到的办法是打破传统思维,严格制茶工艺,通过专业茶艺师的调配,保证茶叶口味和质量的稳定,形成一个固定的质量标准。这个办法一下子给行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彻底解决了茶叶作为现代商品,必不可少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保持了茶叶的品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茶产业在全国、全球品牌化发展道路上可以借鉴立顿的成功经验。

中国茶产业的机会和使命

笔者曾多次到浙江杭州、福建福鼎与武夷山、云南普洱考察当地的茶产业,在当地喝的很多茶非常好喝。但很多茶我们自己拿回来泡,味道却不一样,没有在当地好喝。我们想要喝一杯一摸一样口味的茶,其实很不容易。解决不了标准化的问题,也就很难进入更大的流通渠道。

当然,立顿在刚开始进入我们国家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毕竟我们的茶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开始对于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标准茶,很多从小喝茶的人是觉得难以下咽的,我们洗茶的水都比这好喝。

而立顿没有先去征服这些“精通茶道”的消费者,要知道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中国人均喝茶量都还远远落后于英国、土耳其、俄罗斯这些国家。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人均喝茶量连全球排名前十都进不进去,中国市场空间还大的很。

1992年立顿正式进入中国这个喝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只过了五年,就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的茶包销售额就占据了第一名、同时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名。立顿当时主打的就是一个品类:红茶,压根不推出什么正山小种、金骏眉的概念,就是红茶。

同理,如果雀巢、星巴克极致苛求咖啡的口味和饮用方法,也难以成就如今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规模。咖啡的种类、口味也多如牛毛,但是消费者不需要先成为咖啡的行家再去消费,他只要选择是喝星巴克还是雀巢,是自己买咖啡豆现磨现泡,还是速溶解决就够了。

我们的新兴咖啡品牌“三顿半”正是在此创新了咖啡的饮用方法,更方便消费者选择和冲泡,才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

在茶的新品研发上,除了原茶,茶饮料、茶食品更是潜力巨大,我们的喜茶、奈雪的茶都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奈雪的茶背后的供应链就是八马茶业,这也是他们品质稳定输出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在我们2020年数千亿的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中,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预计在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元,还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也就是未来短短几年时间之内,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就会赶超传统市场,这其中商机巨大。

同时,2020年的新冠疫情促使全球茶叶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健康消费需求,去年3月份之后,全球茶叶批发价飙升了50%。在我们国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制茶队伍当中,中国的茶产业正在向着现代化、工业化的方向前进,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商业和文化并非二元对立的产物,未来我们的茶叶既要有高端的奢侈品,更要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巨大的快消品牌。

接下来,将茶业和文旅相结合,做茶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健康、可持续是重中之重。中国茶业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对土壤的保护,不是为做有机而做有机,真正保持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养护土壤,保持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土地,这是中国做茶人未来的希望和使命。

来源:李光斗观察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11月茶行业资讯汇总

11月,一年一度的促销大月。

今年受疫情影响,茶叶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然而伴随着双11茶行业销售数据出炉——大数据再创新高,尤其是品牌茶叶发力明显。在高端茶领域,竹叶青是今年行业内唯一保持全年高端销量逆势增长的茶叶品牌。这进一步当前验证了品牌茶市场潜力巨大,与非品牌茶形成的“剪刀差”效应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需求进一步升级,品质健康、彰显个人爱好、品位,饮用方便的茶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中国袋泡茶市场利好趋势呈现,比如靠袋泡茶脱颖而出的新兴品牌茶里ChaLi。

而对于传统原叶茶市场,不一味追求快、新、潮,稳固现有销售渠道,保持传统文化基调与话题度依然重要,毕竟疫情之下茶叶能否打开线上销路还有待市场的检验。奖金总额高达348万元,具有岩茶“奥斯卡”之誉的武夷“双世遗”杯茶王赛打开了一种参考思路——提升区域整体制茶水平,提升整体茶品质量的同时,扩大公共品牌知名度。

与此同时,业界外多名专家、学者、茶人纷纷聚焦中国茶,为茶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以期打破边界,重新定义中国茶——中国茶未来可期!

下面,一起来看看11月份茶行业都有哪些值得看的资讯吧!更多详情请点击标题或链接:

1、茶行业今年的双十一战况如何?我们研究了100家店铺

双十一当日,排名淘系(天猫+淘宝)前100的茶行业店铺交易总额为425,470,748元,其中Top10的店铺的交易总额为229,907,786,占前100店铺成交总额的54%。连续六年蝉联双十一茶类目榜首的大益茶叶旗舰店,以超过1.3亿的当日成交量一骑绝尘。根据天猫的官方数据,2020年双11期间(11月1日-11月11日),买家数(支付人数)前十店铺依次为:艺福堂茗茶旗舰店,ChaLi旗舰店,大益茶叶旗舰店,八马旗舰店,小罐茶旗舰店,中茶旗舰店,小茶婆婆,澜沧古茶叶旗舰店,馥益堂旗舰店,晒白金旗舰店。

从10月和11月的茶行业全淘店铺的排名变化可见,全渠道布局完备的成熟品牌在双十一期间发力明显,比如大益(连续六年蝉联天猫茶类目销量冠军)、澜沧古茶、艺福堂、八马等等成熟的茶品牌在双十一期间力压新秀。正如我们在电商启示录里提到的,电商+终端才能塑造真正的品牌。

https://www.puercn.com/news/80180/

2、2020年度茶叶品牌系列榜单隆重发布

11月18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茶叶行业调查的最终结果。新鲜出炉的行业品牌权威榜单为2020年度茶叶行业调查工作画上完美的句号。这些榜单包括: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名单、“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2020年度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名单、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前十强)、2020年度茶业创新十强企业、2020年度茶业社会责任十佳企业、2020年度茶业新锐十强企业、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名单。

https://www.puercn.com/news/80683/

3、创新中国茶,一场“爆棚”的年度论坛!

11月25日,创新中国茶2020·年度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年度论坛以“打破边界,重新定义中国茶”为主题,聚焦产业前沿,助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以“自洽”和“他洽”并存的模式向万亿级市场迈进,罗军认为,1980到2030年是中国茶的“今天”,这是一个国盛茶香的黄金时代。吴伯凡建议,不要设立不必要的“边界”,要看到人性丰富的光谱,找到真实的、实际的需求,做低端产品、高端产品都不是最终路径,“低价不掉价,奢侈不弱智”的商业逻辑,才有可能达到真切可感的神话。

https://www.puercn.com/news/81636/

4、『媒眼看国茶』发布中国茶业年度十大事典 院士专家纵论科技赋能茶产业

业界公认的中国茶业“风向标”——2020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1月26-30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大会组委会重点打造的“媒眼看国茶”论坛于11月26日下午,在广州茶博会现场,广交会展馆C区16.3馆牡丹会议室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茶业2020年度十大事典!

事件一:习近平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

事件二:陈宗懋院士团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事件三:全国多个产茶县“网红县长”直播,助农卖茶脱贫

事件四:乌龙茶国际标准获得ISO立项

事件五:28个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事件六:茶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加速建设中

事件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茶树起源演化研究获重要突破

事件八:“国家茶叶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公共平台”上线

事件九:茶叶质量检测获新进展中国农科院研发10分钟测茶多酚含量技术

事件十:中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7000万人助力脱贫攻坚

https://www.puercn.com/news/81754/

5、《2021年度中国茶叶行业流行趋势调查》

疫情之下,茶叶消费者对健康理念、可持续发展、理性消费的追求成为新的消费常态,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消费分级愈加明显,更安全、品质更好的茶产品成为消费主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中国传统六大茶类及普洱茶、茉莉花茶、调饮茶九个类别开展了《2021年度中国茶叶行业流行趋势调查》,在分析研判的基础上,采用了国际流行趋势研判理论,并邀业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顶级研发团队研讨会商,以颜色为分得出了趋势预判。他们认为,绿茶以季节特性代表着时尚,而红茶的普及人群广泛,既能成为商务礼品,也能成为彰显个人爱好的品位。再看,白茶的窖藏特性继续凸显了收藏属性,目前,市场份额较大的白茶企业已经推出了简易包装,方便携带品茶。

https://www.puercn.com/news/80665/

6、那些万元1斤的高端绿茶都被谁买走了?

今年9月,竹叶青销量同比增长50%,售价2280元的明星单品“论道”同比增长102%;国庆十一长假期间,销量同比增长87%,“论道”同比增长232%。这也是2020年行业内唯一保持全年高端销量逆势增长的茶叶品牌。售价2280元的“论道”礼盒120g,合计9500元一斤,“特级论道”礼盒折合将近30000元一斤。

去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为2739.5亿元,其中绿茶内销额1596.74亿元,这个市场容量足以诞生出数家年销售额百亿的中国茶品牌。但更令人期待的是,当更多像竹叶青这样的中国茶品牌出现,从而拉动茶叶的消费升级、打开市场增长上限,最终将茶产业带向更广阔的未来。

https://www.puercn.com/news/81626/

7、千亿市场,没有1个百亿茶企!你不知道的茶业大数据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茶叶内销售量达到202万吨(不含进口茶叶),内销额达到2739亿元。而从公开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茶行业营收最高的茶企,是在港股上市的天福茗茶,2019年营收约18亿元人民币。俗话说烟酒茶不分家,相比酒行业老大,贵州茅台2019年营收超过885亿元人民币,与茶行业的差距可谓天渊之别。

据统计,我国茶叶消费群体接近5亿人,消费人群的中老龄化和产区化特征依然明显。在售价上,大众市场仍以600~1000元/公斤中低档茶为主,2019年,中国茶叶内销均价为135元/公斤。

https://www.puercn.com/news/79016/

8、疫情之后,茶企转战线上能否打开新销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深重,茶行业也是其中之一,北京马连道作为大大小小5000多家茶企的聚集地,虽然如今恢复些许人气,但依然面临着销售困境。一家湖北茶企北方区销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今年茶叶销售太难了。另一家中小茶企负责人则感叹道:“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活下去!”面对困境,茶企也在积极自救,大企业从研发新品着手积极转型升级,中小茶企挣扎着转战线上,然而受自身消费属性的影响,茶叶能否打开线上销路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https://www.puercn.com/news/81665/

9、中国袋泡茶的好时候刚刚开始

茶饮在中国,主要有四个场景:1.线下茶饮店;2.瓶装茶;3.中国传统的,在客厅、会客厅、茶室里正襟危坐的泡散茶;4.即冲即饮的袋泡茶。在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的时代,中国新式茶饮的所有场景都在升级。过去五年,前三个场景已经跑出了喜茶、奈雪の茶;三得利、东方树叶、燃茶。在袋泡茶市场,还尚未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品牌,但已经有CHALI茶里、大益茶这样的行业标杆。

根据艾媒咨询的《2020上半年中国袋泡茶行业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袋泡茶具有携带方便、泡茶便捷、轻奢时尚的特点,适应了年轻消费群体生活节奏快、追求简单生活的消费习惯。在消费升级风潮下,这个广泛群体又对袋泡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产品更优质、形象更年轻的品牌。所以,不论是从市场发展和行业规律角度,中国的袋泡茶市场,一定能出现受到市场、资本青睐的大品牌和大公司。

https://www.puercn.com/news/80227/

图丨在肖申克喝茶

10、“茶王”诞生!首届武夷“双世遗”杯茶王赛揭榜

11月16日下午,备受业界瞩目、有岩茶“奥斯卡”之誉的首届武夷“双世遗”杯茶王赛颁奖典礼在武夷山举行。此次比赛奖金总额高达348万元,分肉桂、水仙和大红袍三组,每组分别评选出茶王1名、金奖3名、银奖10名以及优质奖若干名,茶王、金奖、银奖三大奖项的获奖者将分别获得20万元、12万元和6万元的奖励,创下了以往武夷山茶王赛、斗茶赛奖金的新高。此次茶王赛将肉桂、水仙、大红袍三者一视同仁地对待,改变了过去肉桂为主角,水仙、大红袍为配角的局面,这对于优化武夷岩茶结构、让武夷岩茶各品种都健康发展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这次比赛,对茶农是一个改进、提升技艺的绝佳平台,而对于整个武夷山制茶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https://www.puercn.com/news/80390/

整理丨茶小卓

武夷学院李远华教授解答茶学热点问题(中)

2021年3月28日,图书策划人赖编辑邀请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远华教授在“光阴知味活动群”为群友解答茶学热点问题。群内答疑交流分为上中下三篇发布。

李远华,武夷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含茶学)分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茶学项目评审专家。《茶叶学报》《福建茶叶》等期刊编委,《茶叶科学》、BMC Plant Biology 等期刊审稿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等。获“第二届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称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奖三等奖、2015年度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七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11. 李教授,做岩茶的茶树,讲老树吗?要定期更新茶树吗?

现在这些做法跟以前有点不太一样,我在读大学时代以前教科书所讲,以及当时茶行业追求的以产量为主,而现在茶园的管理,做茶的技术,是以效益为主,因此来说更注重品质,更注重特色。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比较推崇老茶树?因为老茶树越老,树肯定是越少,产量也越少,商业上物以稀为贵。

从专业的茶学学科的教科书来说,茶树到一定的年限,需要进行更新改造。这个是专业的看法,商业有商业的看法。现在推崇老茶树,我个人觉得是一种商业的运作。

12. 茶汤浑浊成因?

茶汤来说,正常的制茶技术做得好的,茶汤是不会浑浊的,是明亮清澈的。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茶汤浑浊——冲泡时茶汤是清澈明亮的,放置后会浑浊——这实际上是岩茶高品质的一个体现。这与初冲泡就很浑浊是不同的,初冲泡就很浑浊的茶叶,制茶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13. 如何辩证分析茶汤的涩味是工艺涩或是茶本涩?

茶汤的涩味影响是多方面的,一个是茶树本身,茶树的品种类型,比如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含量的多少;再一个,如做茶的技术;还有可能是天气原因,受到天气因素影响,春季的时候有时会下雨,下雨采茶做茶。从岩茶的工艺来说,要减少苦涩味,晒青技术很重要,萎凋过程中有个晒青技术很重要,现在这个方面有些茶企忽略了,不太重视,对晒青技术应予以重视。

因此,晒青时间,正确的晒青技术,是减少苦涩味的很重要的因子。杀青,杀青温度的高低,还有茶叶的投叶量多少与杀青方法;摇青的技术,包括后面的干燥,这些技术环节掌握不到位,都会产生苦涩味。苦涩味是一个综合的原因。如果要准确来说,需要看看做茶的整个过程,然后再来判断,这样更科学些。

14. 如何区别正岩区内各山场不同的山场气息?

正岩的茶,喝久了,熟悉了,能体会出不同的山场确实有一些差异,这是微域气候所致。但你要经常喝,不同山场气息的识别有时不是那么有明显的跨越,它有时是微小的变化、区别。比如说像马头岩肉桂,其地域环境是太阳晒得到的,一冲泡它就比较冲,比如说牛栏坑肉桂,其地域环境较为阴湿。为什么叫牛栏坑呢?以前放牛,牛在那里跑不掉的。牛栏坑肉桂,刚开始泡就没那么冲,滋味更幽雅一些,后劲比较足,越喝香气滋味越好。品饮岩茶经常讲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三泡四泡是精华”。岩茶和红茶、绿茶,不太一样,你不能喝一泡就说不行不行,一般来说第一泡还不好直接表态,喝到三四泡,然后你才能说这款岩茶是好是坏。

正岩茶,跟外山茶的区别,一般没有经常喝的,也确实不容易识别的出来。正岩茶确实有内容,经常喝就知道它确实有穿透力和岩骨。岩茶应该来说首重滋味。

15. 请教李教授,哪款岩茶叶底似蛤蟆皮状?

岩茶叶底似蛤蟆皮状,主要是源于干燥的温度。岩茶是成熟的开面采,叶子更粗老,其出现蛤蟆皮的性状与焙茶干燥的温度有关系。但温度不能过高,过高炭化了不行,炭化的叶底摸起来很硬,不柔软。

叶底蛤蟆皮状,这应该是岩茶的一个特征,如有蛤蟆皮状,表明干燥的技术就过关了。

16. 李教授,现在大多用电焙,请问电焙最终会取代炭焙吗,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从目前看,电焙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是清洁的能源,而炭焙,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环境的。

我的观点是这样,不管你是炭焙还是电焙,还有些其他的干燥方法,我觉得最终的目的是把茶做好。把茶做好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干燥,无论是炭焙还是电焙,它们只是手段。好的岩茶有几个根本的判断标准,一个是滋味,喝下去必须有回甘生津,回甘生津越来越好,越明显,那么这个茶的品质就越好;还有香气,香气有很多种,花香、果香,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香气,不能有异杂味。

17. 武夷山岩茶到底哪个品种有很突出的地方与品系风味?

目前武夷山最主要的武夷岩茶品种还是大红袍、水仙、肉桂,这几年宣传比较偏重肉桂,肉桂的香气更直观更明显一些。

武夷山还有很多地方名丛。为什么称“名丛”而不能叫“品种”?因为它们只在武夷山这个地方种,没有在其他地方去种植和区试,因此不宜叫品种。武夷山本地的,比如说水金龟、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地方的四大名丛,比如说白鸡冠这个品种的颜色、香气、滋味,这是很容易识别的一个名丛。

18. 请教李教授,岩茶的出口量每年大概多少,平均单价怎么样,是不是也很低?

岩茶的出口量我没有去统计,我知道主要的出口企业有福建的凯捷集团,还有福建仙游的金溪茶业,金溪茶业出口,不单是做岩茶,也做其他茶类。中粮集团下属的中茶公司的厦门茶叶公司也是很重要的经营岩茶的公司。

这些企业收购的价格,据我了解,不是很高,但销售到各国际市场的量大。出口的茶叶对重金属、农药等限制很严格。

来源: 光阴知味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