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人得神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茶 道 十 悟

 

 

茶 道 十 悟

一道二悟三友四气五性

六味七情八难九香十德

茶道

犹如人生之道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

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

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当拿起一杯明知苦涩无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放下茶杯,你能否要放下对苦涩的回忆,风轻云淡?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茶,一曰道

茶道,犹如人生之道。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总是把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你的人生。

茶有二悟

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会后甜。

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当拿起一杯明知苦涩无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放下茶杯,你能否要放下对苦涩的回忆,风轻云淡?

茶有三友

饮茶以客少为贵。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茶有四气

“气”指茶人饮茶后驻留在五脏六腑及口吻舌之间的气息,这种气息以平和、持久、甘香为机致,不但能益人体真气,而且能长养其浩然正气,故君子无故不撤茶器,用养气育得也。

一曰生气:

饮茶后有股清新生动的茶器充盈於茶人胸腹之间,这既是大自然的生气,也是生命体的生气,更是茶人心胸中孕育的生气。唯有生气,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生气之时意大矣。

二曰灵气:

茶气不仅要生动,更要鲜活,有流动的感觉,称之为灵气。

三曰正气:

茶气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稻之为正气。孟子日;吾善吾浩然之气,所养者,正气也。

四曰意气:

茶气不仅要平和,更要有一种慷概激昂的意气在,这不仅是对茶的要求,更是对茶人的要求。生气,一般饮茶者可得,灵气,对茶觉悟者可得,正气,修身养得者可得,唯有意气,非胸次坦然、思兼济天下不可得。

茶有五性

清:形神俱清。

洁:品质高洁。

和:温和脾胃,润择五脏。

长:长养精神,益气生津。

兴:提神醒脑,养生益智。

茶有六味

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

洁: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无粗老之感;

软:无生硬之感;

厚:无淡薄之软。

对六味的要求:入口轻,触舌软,过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悦。

爱:茶德仁,使人生仁爱之情。

哀:起人哀思,但“哀而不伤”。

幽:发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有澹泊之志。

真:发人真情。

茶有八难

一造,二别,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饮。

采焙不精,非造也,辩形认色,非别也;

镂金刻玉,非器也;幽暗无明,非火也;

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

不谙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饮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干茶清香、点茶香幽、壶盖香甘;沦茶香柔、盏底香浓、淋壶香烈;注茶香逸、凉后香冷、茶汤香真。

茶有十德

晚唐时期,刘贞亮将茶道精神称之为茶德,著有《饮茶十德》: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恪行道。

 

 

 

 

内容来源于网络

晚明文人与茶:与唐宋有可比性吗?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刘军根

 

 

 

唐陆羽之《茶经》,乃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一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经历宋元的发展,至明朝,茶文化达到鼎兴。尤其晚明文人,在饮茶中,从内容到形式,都把茶演化成了一种有意识的雅致的艺术形式,折射出晚明文人的内在人格气质

 

 

我一直以为,历经多年发展后,也只有到了明朝,尤其是晚明,茶才真正找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历史契合点,茶文化才足以凸显自己的风韵魅力与独特美质。

 

茶,有时是一杯饮料,它把文人带回了世俗;有时又是一种风尚,装饰了文人的雅致。茶,亦雅亦俗,雅俗相间,人茶相融,便相得益彰。茶已向世人敞开,它给闻得到香的人以香,给听得到雨的人以雨,给看得见心的人以心。

 

 

茶的气质使晚明文人才盛却不张扬,失意却不失落,它和文人一起迎来晨光,一起送走夕阳,它滋润着文人简单而又平凡的日子,构筑晚明文人那一片世俗的天堂。

 

茶香怡养文人,文人更注情香茶。茶,于是便成了一种最有效的载体,将晚明文人的气质、雅趣、风神传承千载,成就一代风流,千年文化。

 

真可谓“远山钟声幽,意在身外;明月茶香飘,韵在心里”。

 

 

晚明文人一向以闲适著称,这到恰好应和了茶的特性。反过来,从晚明文人的茶事目的观之,也确实体现了晚明文人的闲适特点。一般说来,晚明文人的茶事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茶交友

 

晚明张岱曾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由此看来,晚明文人的交友并非盲目的,而是有其择友标准的。在张岱的《闵老子茶》中有这么一则记录: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日晡,汶水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

 

方叙话,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岂可空去?迟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

 

汶水喜,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导至一室,明窗净儿,荆溪壶、成宣窑磁瓯十余种,皆精绝。灯下视茶色,与磁瓯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

 

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绐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岕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

 

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何也?汶水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放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

 

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偶是秋采。汶水大笑曰: 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

 

为何最终两人会遂定交,无非是两人都有,有深情真气罢了。而其中有意味的是,他们的一往深情却都是钟情与茶,茶也就成了他们友情建立的媒介与真情涌动的见证。

 

 

2、以茶增雅

 

陈继儒说过: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不是名施茶。在晚明文人眼里,茶代表的是一种清雅生活的基调,只有在精致的茶事过程中,他们才能“得神得趣得味,才能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唯美境界。由此陈继儒在《岩幽栖事》里更进一步说明: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人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令人古

 

 

茶、酒、琴、棋、竹、月、水、雪、花......举凡日常生活的一切,都被赋与了清雅的意味。尽管是一种简朴的布置,但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却早已不是那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化。有时候,是一种享受,让你心情更加舒畅,交流更为流利;有时候是一种思考,在遐想中回到自我,返回人的纯真本质,在茶水与心情共鸣的瞬间抬起双眼,让清新的空气吹过,你会真实感受到茶的永久魅力。

 

 

徐渭也曾在《煎茶七类》中说:

 

茶宜精舍,宜云林,宜瓷瓶,宜竹灶,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石,宜绿薛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如此搭配布置,也只有晚明文人有此种情趣和雅致。茶增添了晚明文人生活的雅致与闲适,让他们拥有一种从容的心境去调节生命中的种种失意。

 

 

3以茶见性

 

饮茶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细小的片段而已。然而,往往又是这些细节最能体现出中国文人的真性情和中国文化的精髓。

 

 

古人有云: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因道广,茶亦德素在《泉品》中,张岱就有过这样的描述:

 

万历甲戌,季冬朔日盛时,泰仲交踏雪过余尚白斋中,偶有佳茗,遂取雪煎饮,又汲凤皇瓦官二泉饮之。仲交喜甚,因历举城内外泉之可烹者。余怂恿之曰:何不纪而传之?

 

仲交遂取鸡鸣山泉、国学泉、城隍庙泉、府学玉兔泉、凤皇泉、骁骑卫仓泉、冶城忠孝泉、祈泽寺龙泉、摄山白乳泉、品外泉、珍珠泉、牛首山龙王泉、虎跑泉、太初泉、雨花台甘露泉、高座寺茶泉、净明寺玉华泉、崇化寺梅花水、方山八卦泉、静海寺狮子泉、上庄宫氏泉、德恩寺义井、方山葛仙翁丹井、衡阳寺龙女泉,共二十四处,皆序而赞之,名曰金陵泉品

 

余近日又访出谢公墩铁库井、铁塔寺仓百丈泉、铁作坊金沙井、武学井、石头城下水、清凉寺对山莲花井、凤台门外焦婆井、留守左卫仓井、即鹿苑寺井也,皆携茗一一试过,惜不得仲交赞之耳。

 

 

,因泉而在寒冷的雪天取雪煎饮纪而传之,甚至携茗一一试过。如此性情,舍晚明文人而又其谁?此种深情领略,与其说是在品茶,还不如说是在解人。晚明文人就是以其天真、执着、可爱之真性情,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这就是晚明文人的茶韵,普通的生活,不普通的意境:平凡中显示出脱俗,淡雅中不乏激情,它让我们更加清醒,也让我们更加从容。对于我们而言,这种意境,就是陶醉,就是最美。

 

这种风情,与唐宋相比,您觉得如何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小编:暖阳

独饮 | 乐享水仙,至味清欢

黄庭坚在《黄山谷集》中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六七人是名施茶"。

 

深以为然:有知己相伴,纵然有趣味,却远远不及独饮时的专注,淡然和自得。

 

 

 

独饮,当选水仙

 

独饮,当喝岩茶。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源自清代的岩茶小壶泡法,既能最大限度酝酿出岩茶韵味,又不会浪费,最宜一人独饮。

 

 

 

独饮岩茶,当选水仙。

 

没有大红袍的盛名,没有肉桂的的香艳——“醇不过水仙”。一个醇字,是对岩茶活性的最高赞誉。只有静心细品,才能在唇齿之间咀嚼出几分意思。

 

老枞水仙是武夷岩茶中的名枞中轻焙火,香气醇清柔和,茶汤很有活性,在岩骨花香的基础上突出兰花香和枞味,口感恬淡清醇。

 

 

 

清茶好器,自斟自酌

 

袁枚《随园食单》中的小壶泡法,既可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老枞水仙的特性,又极具行茶的仪式感。

 

茶具要选小巧精致些的,比如一只适手的素雅盖碗,或是温润敦厚的紫砂“手把壶”。就像相亲的挚友,无须多言,相处起来便温暖舒服。

 

 

冲泡手法也很重要,100度纯净沸水,悬壶高冲,才能激发出老枞水仙的“岩骨花香”。

 

200ml左右茶壶或盖碗,沸水温杯。

投茶6-8g,以水汽烘出干茶香。100度沸水,悬壶高冲。前3泡无须坐杯,6泡之后可闷泡。品饮前可观汤、闻香。品饮完毕,可鉴赏叶底。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无需迎合,清茶,好器,与你,自成三人。一道茶的温暖和滋味,一道茶的香甜与甘苦,你知道,茶与茶器也都知道。

 

 

水仙,至味清欢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醇意”不同于香气的张扬,是需要静心细品才能咀嚼出的醇厚耐久之味。

 

水仙之“醇”,在于工中轻焙火造就的温和茶性,在于醇清柔和的滋味,柔滑灵动的汤感,更在于那股独特馥郁的兰花香,和微妙到沁人心扉的“枞味”。

 

 

所谓枞味,有植物自然挥发特有的清新青香,似青苔,似野兰花,似蜜香,似果香。清幽甘甜,静心体悟,似有“绕梁三日”之意。

 

清梁章钜《品茶》说:“枞味之味,须静心体悟之,微乎甚微!”

 

独饮,见自己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不同于都市中的推杯换盏,喧闹狂欢;茶凉酒寒,一人独酌,却可安放灵魂。

如同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眼泪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欢喜,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是寂寞的享受。

 

 

爱独饮,爱得不只是自烹、自酌、自饮的至味,更爱独处时出离、怡然、自由的清欢。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