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七子饼时代

找到约416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福安隆茶业:“云南七子饼”的前世今生!

喜欢喝普洱茶的朋友,相信一定接触过“云南七子饼”的概念,而且,在某些特定时期,云南七子饼几乎是普洱茶的代名词。



“云南七子饼”溯源


清雍正七年(1729),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并设立普洱府,普洱茶正式成为贡茶。

到雍正十三年(1735),官府针对普洱饼茶出台税收政策,《大清会典事例》载:“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不难看出,此时“云南七子饼”已具雏形,折算出来每饼约261克。

当时虽然制定了普洱饼茶的税收规则,但“七子饼”之名尚未出现,反倒是“圆茶”这个称谓保留了下来。



到了民国时期,“七子饼”的叫法稍稍见诸文献,但正规称谓还是“圆茶”或“七子圆茶”。


现代“七子饼”


新中国成立后,国营茶厂推动普洱茶生产的工业化进程,大量普洱茶出口海外,畅销走红,至今为人所乐道。

1970年代初,普洱茶出口业务调整,相关茶厂根据主管部门指示,改“圆”为“饼”,最终形成“云南七子饼茶”这一更利于宣传推广的名称。

有观点认为,茶叶包装纸印上“云南七子饼茶”字样是1972年以后的事情,每饼357克,七饼为一筒,由此开启了著名的“七子饼时代”。



根据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七子饼时代”与前面的“印级茶时代”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重叠,现代意义上的“七子饼”可追溯至1958年试制“侨销圆茶”。此外,普洱茶三大国营茶厂均有生产七子饼茶。

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传统出口品种,当年的七子饼茶畅销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故又名“侨销七子饼茶”,在普洱茶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七子饼为何是357克?


当年云南七子饼茶畅销海外,为了出口,必须同国际接轨。一件重30公斤的普洱茶,按照国际惯例包装成12筒,每筒7饼,“30公斤÷12÷7”,计算出每饼重357克。

▲当年“侨销圆茶”357克,“内销圆茶”250克,内外有别,可作旁证。



当然,普洱茶江湖充满各种寓意美好、吉祥的营销说辞,大家不妨一阅。

营销说辞

1、从传统文化理解,3指“三才”天、地、人;5指“五行”金、水、木、火、土;7是吉利之数,象征多子、多地、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

2、3+5+7等于15,十五是月圆之时,象征团圆,契合“七子圆茶”的涵义。

3、源自古时马帮贩茶,一匹马驮2件普洱茶约60公斤,刚好能负重前行,一件12筒,折算出每饼357克,方便运输、交易和纳税。

4、有人认为循古制,即前述《大清会典事例》“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折算出每饼七两约357克。(Anyway,雍正时“一两”不等于50克哦)

这些营销说辞带有一定“事后推导”的主观刻意性,我们姑且听之吧,毕竟寓意美好的解释,本身就有存在的道理。



从清末、民国算起,普洱茶历经“号级茶时代”、“印级茶时代”、“七子饼时代”、“标号级时代”,直至今天品牌林立、百花竞放的璀璨时代,演绎了波澜壮阔的产品迭变,留下时代回响。




福安隆致敬经典,倾力打造首款“云南七子饼”概念茶『福星』,茶如其名,冀望成为热爱普洱茶之人的“福星”,喝出健康,喝出好福气!


【茶知识三】什么是普洱茶印级、号级、七子饼?

【茶知识第三讲】什么是普洱茶印级、号级、七子饼?


喝普洱茶时,经常听到大佬级茶友念叨什么印级茶、号级茶、七子饼茶,而自己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点头附和,着实尴尬。

 

怎么破?呆子来给你答疑解惑来了!

今天呆子将从普洱茶发展历史出发,一一讲解什么是普洱茶的印级茶、号级茶、七子饼茶。

云南普洱茶,发于神农,兴于唐而盛于宋,因明太祖废团茶改散茶而没落,自此沉寂百年,后又在当代掀起普洱热潮。

也就是说普洱茶在名噪一时前经历过百年断代,在20世纪以前,普洱茶几乎和老百姓的日常没有多大关系,仅仅是远销海外。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在传回到大陆,才开始出现饮普洱茶热潮。

从普洱茶发展来看,近代普洱茶发展也就几百年时间,在这几百年时间里,业界人士将普洱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号级时代、印级时代、七子饼时代,印级茶、号级茶、七子饼是基于三个时期的产物。

01

号级茶时代

号级茶又称为古董茶,一般指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当时的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这一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统称为“号级茶”。


这一时期,大量茶庄出现,比较著名的宋聘号圆茶、鸿泰昌圆茶、车顺圆茶等,生产的茶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重350克,茶饼没有棉纸包装,裸饼内有标注商号、相关负责人信息的内飞。

 

02

印级茶时代


普洱茶印级时代,是自1939年中茶公司开始生产首批印级圆茶开始,至今已七八十年,而印级茶的出现意味着普洱茶进入公私合营或国营时代,印级茶是这个时代下的一个产物,也是普洱茶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时期。

 


印级茶外包装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以其中间印的“茶”字颜色分别命名为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

 

我们现在所说的印级茶大多是这一时期的老茶,但现在依然有一些厂以印级茶来命名。

 

03

七子饼茶时代


1972年之后,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外包装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并附有拼音,中间“茶”字以绿色为主,也有红色、黄色等。

 

七子饼茶的出现,主要是因海外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增大,进出口公司为规范市场而逐渐形成系统体系。

 


1976年,为满足出口需求,中国土产畜产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对普洱茶进行编号,规范了唛号的使用,使得各厂家生产的产品有了统一标识。较常见的有勐海茶厂的7542、7572、7562、7592等,下关茶厂8653、8663、8633等。

 

以上是关于普洱茶印级、号级、七子饼茶的概述,在喝茶时,如果别人说请你喝泡印级或号级茶,你起码知道这个茶的历史,这是对如此好茶最起码的尊重。

普洱茶唛号:七子饼时代身份证,定制茶时期宣传词

1976年,省茶司向云南各大国营茶厂下发文件《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对普洱茶的品种、花色初步制定了18个茶号。

就是这样一份试验性文件,拉开了普洱茶界数十年的“唛号时代”,7542,7581等经典茶品得以诞生,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普洱茶唛号背后的故事。


唛号的具体含义

唛号,一些新入门的茶友可能会读成“麦号”,但实际上应该读[mà],这个词读音和含义的来源都很有意思。

[mà]的读音最早记录在我国的古籍《说文解字》中,但只是取了它的读音,唛号实际上是译音词。

也有人说取自英文mark,这个单词的原意是在商品的外包装上做标记,也有人说“唛号”是从广东粤语中的“唛头”转化而来的,意思是“商标”、“牌子”,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现如今,唛号特指用数字来表达普洱茶的相关信息,不同的原料等级和创制年份,都有自己独特的唛号,比如7542、7663、Y562等等。

但用这些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普洱,既不直观,也不贴切,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这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历史。


唛号的历史渊源

唛号的诞生,最早是为了便于红茶、特种茶等茶叶的出口。在过去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在国内红茶的饮用人群不成规模,普洱茶更是无人问津,主要是销往香港和海外。

20世纪50年代左右,云南红茶的唛号是四位数字,早在1957年,云南出口的高端红茶“凤7106”,就在万里之外的伦敦创造出了当时最高的茶叶拍卖记录。

而到了70年代左右,红茶唛号又增加了两位,在1980年的红茶质量评比会上,凤庆茶厂的“022102”唛荣获头筹,勐海茶厂也凭借“022108”唛茶品荣获探花。


同样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的经营自主权正式被下放,云南省茶叶公司接过了茶叶生产和分销的重担。自主经营带来了极大的生产积极性,当时云南的各大茶厂,都在铆足了劲地研发新技术,几年后,渥堆发酵技术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普洱熟茶的诞生。

1975年,普洱茶的产能稳步提高,出口市场也欣欣向荣,一批标准化的普洱茶配方开始投入使用,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7581,7542,7572。


但随着出口量剧增,茶叶核对程序繁琐的弊端开始日益显露,每次都需要开箱检验茶叶信息,由于当时的普洱茶都采用了云南七子饼茶的版面,有时还会拿错。

因此为方便出口统销和集中管理,每款出口的茶品都制定了专属的编号,这就是普洱茶唛号的起源。


唛号的演化变迁

据说当时的第一个编号是“7612”,但这时的茶号只有茶类、茶青等级等信息,与后世传统认知中的唛号含义差别很大,这是因为最初的普洱编唛是照搬红茶的,但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与红茶不同的是,普洱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因此茶叶的出厂年代和生产年代可能不一样。而且拼配技术和茶叶产地对普洱很重要,在编号里却没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1976年,省茶司对普洱唛号进行了调整,这个新执行的普洱唛号标准十分合理,一直沿用至今。在下面的表格中,详细记载了各大茶厂新号和原号的变迁。


当时的普洱茶,主要分为紧压茶(饼,砖,沱)和散茶,因此采用两套唛号体系,其中紧压茶对应4位数的唛号,而普洱散茶则用5位数的唛号来表示。

普洱茶的唛号,头两位代表配方的创制年份,第三位代表原料毛茶等级,最后一位数为生产茶厂的代号,其中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

普洱散茶唛号的含义则比较复杂,前两位一般为该款茶的生产年份,末尾也依然是生产茶厂的编号,不过第三、四位数字则相对特殊,有时为毛茶原料的等级,有时则有其他意思,好在如今散茶编号已不在使用,茶友们知道这点即可,无需专门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原料等级,唛号标注的等级并不代表这款茶用的都是这个等级的原料,当时的云南七子饼茶,通常是粗老的7-8级茶梗(占比50%-70%)为底茶,5-7级的茶叶构成芯茶(占比50%-30%),单芽撒尖,芽叶撒面(占比10%-8%)。

以经典配方茶7542为例,前两位的75,指1975年确定了这一原料配方,最后的2则是勐海茶厂生产,这些茶友们都很熟悉,我们重点聊聊第三位“4”的含义。

4的定义是综合等级标准,即撒尖、撒面、里茶、底茶的综合等级比例中,7级标准的毛茶,占到了总用料的一半以上,但也有少量的粗老茶梗和细嫩芽尖。因此,很多茶友把7542称为4级茶,这种叫法实际上并不严谨,7542正确的含义,是指综合等级为4级的拼配茶品。

知识延伸:宫廷普洱:等级最高,不代表品质最好

新时代的唛号

有些细心的茶友,可能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今市场上带有唛号的茶品,有一些似乎并不符合以上规律,比如大益的7592,7262,海湾茶厂的7548,918,至于中茶和一些小厂的唛号茶就无律可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些特殊唛号的出现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随着时代和行业的发展,唛号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便于出口识别,逐渐转变为了广告和宣传词。

这些不符合传统唛号命名规则的新式唛号,大多诞生于90年代中后期,也即云南省茶司改制后,定制茶大量涌现时期,这部分茶品的特点为多采用类七子饼茶包装,内飞不再注明茶厂,而是印“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品”,或者更简单的只印上“八中茶”商标。


90年代中期富华青,特征点大票十二中

当时新的秩序尚未确立,旧的秩序也未消亡,除了常规产品,很多茶商还有个性化要求,不过当时的条件比较简陋,茶品的包装方式也比较朴素,大多是在传统的七子饼版面上做文章。


1999年海湾茶厂事业青,基本延续了传统版面和经典配方的茶品

比如换个颜色(各种蓝印,黄印,红印),改下文字,画些图案,加根丝带(各种红丝带,金丝带),复古版面的(打号级茶名号,走印级茶风格)等等,像99易昌号这种采用篆体特色版面的,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时髦”的存在了,也被很多人争相模仿。


颜色各异的大益茶

当然,并不是说这段时间生产的普洱茶都不是好茶,相反,其中一些茶的品质还有可能高于大厂常规产品,尤其是一些资深茶商的定制品,留到现在已经成为中期茶中的明星茶品。


2000年红印红丝带沱

在这一时期,唛号这一知名度较高的形式也没被大家忘记,比较传统的如海湾茶厂,将自己茶厂的编号定为8后,继续出品了7548,918等经典配方茶;比较创新的如澜沧古茶,001,0081,0085等拳头产品都是唛号命名的;比较混沌的如定制茶,有非常多不按常理出牌的唛号茶,据说还有茶商以自己手机号后四位作为唛号的...


2001年红丝带乔木老树,强调用料,与之类似的还有野生茶,大树茶等

总之,唛号的制定,为当年还比较混乱的普洱茶市场下了一针强心剂,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区分各大茶厂的手段,还定义了茶叶选料的等级,从此之后,每批普洱茶的品质逐渐稳定,省茶司下达给各茶厂的收茶计划也有章可循。

同时也正是因为唛号的产生,业界也不断涌现出如7542家族,8582家族,7581家族等备受茶客喜爱的经典好茶系列。至于后时代的这些所谓唛号茶,我们就且当成广告词去看吧!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