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青山碧螺春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阮殿蓉说茶】买尽青山当画屏——普洱茶的山水情结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

  茶是有灵性的,它们总是择名山而居,选好水为邻。秀美的山水,诗意的情景,才是产茶、品茗的所在。“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副茶联描绘的正是茶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数数那些江南名茶,无不出于名山大川。黄山产毛峰,太湖洞庭出碧螺春,西湖产龙井,福建安溪深山产乌龙茶和铁观音。茶性雅致,一般都喜温喜湿,不耐寒,所以,它适宜和山水相依。在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中,尤其能产出品质优良的好茶。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传说中,自诸葛亮南征来到云南,就把普洱茶带到了这片美丽的热土。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名山大川那么知名,可相比之下却另有一番独特的景致。

  这里高山群峙,大江奔流,终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热湿润的气候使这里的植物生长得异常繁茂,古树参天,翠绿成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这里古茶树、香樟树、芭蕉林郁郁葱葱,茂林修竹之间鸟语花香。傣、拉祜、哈尼、基诺、布朗、彝等各族村寨就隐藏在这天然的绿洲大花园中。是这些民族的先民驯化培育了茶树,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当年武侯选择云南为茶乡,也许正是被这里原始古朴的山水所陶醉,才让茶和云南的山水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从此,云南的山水便和茶难分难解了。六大茶山因普洱茶而闻名天下,普洱茶则借茶山的自然灵气孕育出历久弥新的浓郁茶香。据著名茶人邓世海先生总结,普洱茶的香味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它们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是云南山水的灵魂依附于茶中的神韵。到过六大茶山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山是古老的,险峻中透着不屈的精神;山上的林木犹如山民的身躯,挺拔向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嚣喧,也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一切都保持着远古洪荒留传至今的纯静和谐。在这样纯朴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普洱茶,它孕育的香味,是本真的,缥缈的,它需要用心去品味,它的香是天地灵气的升华,是自然山水神韵的凝聚。

  

  那淡淡荷香的芽茶,或称女儿茶,有着少女的情怀。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花中君子的雅称,和普洱茶淡雅的品性不期而遇。能喝一杯这样的香茶,也是一种缘分,那水雾中弥漫出的淡然荷香,仿佛在叙说普洱茶羞涩的山间少女的浪漫情怀。普洱茶的樟香又分为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它们是茶树与樟树交错生长的结果,各自带着生长中汲取的不同记忆,在漫长的发酵中生长出来那曾经的美梦。云南各地的茶山上都能看到高大的樟树的身影,它们和茶树相依相伴,共享阳光雨露。正像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里描述的那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茶的根和樟树的根正是在地下紧紧缠绕,枝枝叶叶牵手相,阳光雨露传递它们爱的私语,茶叶才会染上樟树的香气,贮藏于叶片中。如同珍藏下一个有爱的梦,在分离后的漫长岁月中,那份香味会挥之不去,永远保留在记忆里。

  

  这是多么浪漫的情怀所以,品茶时普洱茶的香味,不要轻易让它从你的齿唇间溜走,它是有灵性的山水和有灵性的茶树之间一份永久的盟约。

  有心的人在品饮普洱茶时,还会从茶的香味里品出不同滋味。思乡的人喜欢品青樟香,从那充满活力的、新鲜自然的香味里捡拾起童年的趣事,故乡炊烟里的诗意。那些被生活折磨得心烦意乱的人,则应该去品淡樟香,它轻逸脱俗,香味平和,却又有禅境的淡然之美。一杯下去,可以荡涤心中的尘埃,在余香中感受到鸟语花香。据说,淡樟香是普洱茶品茗高手的最爱。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我们工作繁忙,不能亲往大自然感受美景的时候,品饮普洱茶不失为一种间接的方式。当茶的叶片在开水中翻滚之时,它和自然山水的梦境就已经一点点开始复苏。不要忘了茶是有记忆,有前世今生的灵性之物。那一片片由青变绿、舒展自如的叶片,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山的雄伟,水的纯洁,向我们诉说着它和山水结下的不解情缘。

  如果你有机会能亲自到六大茶山去看看,则有另一番动人的景致。你会看到那些古老的茶树,樟树,是如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相依相生,共同织就一片美景的。那些苍翠的山峦,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屏,千百年来用心呵护着脚下的片片茶林。还有水,流淌在山野间的清清泉水,它们是大地的血脉,浇灌着茶林的过去与未来。来到这里才会明白,普洱茶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靠的就是自然山水的滋养,天地灵气的钟爱。

  

  普洱茶选择云南落脚生根,是云南的福气。其实也何尝不是一种命定的机缘,也只有这样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才能养育出“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的普洱茶来。

  但愿每一个喜爱普洱茶的人,在品茶的时候。不要忘了聆听来自自然山水的声音!

  

九连山里茶香醉

(《吃茶去》杂志)人们说,神通八极的是酒,思联四方的是茶。有人说酒醉人,醉在让人麻木、浮躁、虚幻,飘飘欲仙。也有人说,茶醉人,醉在让人冷静、清醒、真实,心旷神怡。我不怎么喝酒,多是喝点家乡九连山的绿茶,却常常醉在那绿茶的清香蜜韵里。

那是今年的清明时分,正是家乡绿茶的采摘季节。平时就喜欢喝点茶的我和几位老同学,应高中时的老同学初兄之约,从海滨城市结伴而行,要回家乡粤东北的九连山区小镇——绿茶之乡。我们在遍游了河源万绿湖,镜花缘、桂山风景区和苏家围等景点后,又穿越龙川、连平忠信,舍弃了称为客家人“圣山”的九连山黄牛石主峰观日出日落,却直奔人称为绿茶之乡的青州镇,会同高中时的老同学阿初,上山去参观九连山绿茶园,同时以解久违的口馋,一饱那家乡绿茶清香的口福。

九连山脉位于粤赣边界、南岭东部,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九连山主峰黄牛石海拔1434米,地势由南向北、由北向西南递降,山脊向北伸展,向西南延伸,并放射状分支。北连江西龙南、全南、定南。东连广东和平、连平,西接翁源,南延伸到新丰、清远市的北江东岸,是赣江与东江,东江与滃江的分水岭。九连山因环连粤赣两省九个县,境内有海拔 280~1434米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1981年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地貌复杂,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涧回绕。南高北低,中间贯穿着溪流、瀑布与切割很深的高崖陡坡。汽车飞驰在通往九连山腹地的山间公路上,蜿蜿蜒蜒,九曲十八弯,道路十分奇特和艰险,一面徬山,一面临涧,山高万仞,涧深百尺,又险又峻,真是不得了啊!

幸好,这里的山是美的,翠竹婆娑,青松挺拔,藤蔓攀绕,山花烂漫,翠绿摇缀,参差披拂,郁郁葱葱,宛如一张张绿色的绒毛毯,把大大小小的山头坡地蒙得严严实实,好一个绿色的“世外桃园”,绿得透明清澈,绿得闪闪发亮,绿得勃勃生机。而这里的水更美,斗折蛇行,傍山而流,山环水抱,碧绿相映,潺潺流淌,清澈如镜。有时宛如一条银色的彩带舞练盘延山涧谷底,有时又像似一面水晶般的明镜,镶嵌在万山丛中。山里一种叫白瓦片的鸟儿在山溪中的石头上跳跃,野山鸡在小溪旁的草丛中穿梭,还有叫不出名的鸟儿在溪旁不停地嬉闹,更是给这九连山的山光水色增添了十分的情趣。我们都被这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了,被这绿水青山的色彩所痴迷,早已把行车过程中的惊险抛置脑后,乐而忘忧了。当我们路过八磜村停车下来时休息时,“美啊,多美啊,真美啊!”与我同单位同事老刘的女儿小婷婷,一个在城市长大,大学毕业已应聘到一家国有上市大公司任职员,但还没正式上班工作的女孩子,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的忘乎所以的呼叫起来,就像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一样。

我们一行九人乘车继续前往桐子嶂青山茶场,蜿蜒的盘山路上,极目眺望远处那满山墨绿的灌木林和茶树林,近处那一抹醉心的嫩绿,袅娜起一层淡淡的翠雾,犹如一幅写实的水墨画卷,令人读来美的享受,悏意欣然。当我们下车站在半山腰茶园的茶丛里,仿佛就如置身于一片茫茫的绿海之中。你看啊,那一片片梯田式的矮山茶园虽然排列的不是非常有序,且大小不一,但其顺着山势伸展,也让人觉得错落有致,加上那绿油油的茶树枝叶的点缀,更显得苍翠欲滴,就像一颗颗翡翠镶嵌在山间地头上,在和熙的阳光照耀和微微的山风吹拂下,随风摇曳,真是漂亮极了。当把双眼聚焦后慢慢地漂移,追随到远处的茶园景色,那无边无际的满山茶树,犹如一条条绿色的彩带,盘绕点缀在山坡輋地中。再看看绿色的茶园里,一枚枚鲜嫩的茶树叶片带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舞蹈,仿佛让人看到蓬勃生命的快乐滋长。当我偶尔抬头看那蓝天上飘飘洒洒的朵朵白云,耳边再静静地听着阵阵山风送来的悦耳鸟鸣,早已就把我久在城市生活的那些喧嚣和尘埃吹到了九霄云外。

突然,在我们前方的一块茶园里传来女的清脆嘹亮的客家山歌歌声:“哎…,生深山草里青,东西南北有名,客在堂前先请,客去堂前谢声。”这边的歌声刚落,另一边的男声又和声亮起:“哎…,满山茶叶青又青,采茶妹子笑盈盈,茶叶送给阿哥来,一片茶叶一片心。”接着是一阵阵列叽叽喳喳的嬉戏玩耍的清脆爽朗笑声……

当我们循着歌声方向走进茶园里,只见一群采茶的小伙、姑娘们背着竹茶篓,在茶树上的双手手指如穿梭般的弹动,宛如一只只轻盈的蝴蝶在花朵上飞舞,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初兄对我们说,这些采茶姑娘都是临时顾来的当地采茶季节工,茶场包吃包住和往返接送,一天采茶的收入就好几十元呢!

我们的车缓缓地行驶在下山的山路上,路虽然不宽,但还平坦,当来到村道时,只见村口的禾坪里都晾晒着的青青的茶叶,就像铺着一张张绿毯一样。不一会,车就来到了初兄自家的茶叶加工场门前。进去坐定后,初兄一边沏茶一边介绍起绿茶的情况来。他说,绿茶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为绿茶。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保留着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我国的名茶香气都特别高爽,回味也尤其悠长,唇齿留芳,许久不散,让人渐入“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苏轼语)的佳境。在茶叶中各种茶的香型有所不一样,其味也不尽相同。雨花、龙井、眉珍、碧螺的清香;铁观音、大红袍、滇红、祁红的醇香;玉兰、茉莉花茶的芬芳;而绿茶就属于清香类,其外形细腻紧凑,色泽青绿而有光泽,汤色清亮,叶色发绿,滋味清香甘爽,收敛性强,具有较好的提神、醒脑、抗衰、消炎、杀菌等功效。其中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以及四川蒙山的蒙顶茶,均为我国绿茶中的珍品。而我们九连山区出产的绿茶,由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的优势,也形成了其独特的韵味清香而享誉海内外。

听着听着,不一会茶已冲好。热情的初兄把刚沏好的绿茶一一递到了我们的手中,我端着在鼻前稍闻片刻,再放入口中,一股清清的绿茶香味直在口腔里的舌尖翻腾,尔后直下喉咙胸腔,顿时把我刚才上山的睏思倦意退去,觉得全身舒展自如,神清气爽,就像紧缩的叶片,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闲庭漫步——舒展的叶片,在杯里悠悠旋转,让我回味无穷,独享清福。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中午用餐时,我从初兄口中了解到,绿茶属不发酵茶,采制一般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又名头春茶。为清明至夏至节气所采制成的茶。茶叶至嫩,品质甚佳。夏茶,即在夏至节前后,所新发的茶叶采制成的茶。秋茶,即夏茶采后一个月所采制的茶。绿茶的制作法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的制作一般流程除采摘外,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以便达到绿茶的品质特征。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团搓成粒,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和储存。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的功能。

一晃到了中午,当我们用完午餐后,新一轮的品茶又开始了,我的几个同行平时就很喜欢喝茶,今天有了佳茗,无不为之乐乎,一杯又一杯的品啜,却毫无停盏之意,还不时称赞绿茶的芳香清洌。这给本来就精于茶道的初兄增添了舒情惬意,逸兴遄飞,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这时的我,已饮过好几盏了,怕饮多了到晚上不胜茶力,而导致不能入眠,像苏东坡说的那样:“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就停止了品茗。但我出于对这清香绿茶香韵的惊叹和好奇,以观察茶叶在冲泡中的变化和奥妙,便随手从装茶的锡罐里抓了一撮茶叶,在自己带来的洁净澄透的玻璃茶杯里放入几芽碧嫩,向杯中缓缓倒入沸腾的开水,叶片顿时在水中翻滚浮沉,交融晕染。水由澄澈渐渐变成了碧绿,茶由干枯渐渐舒展丰润,终至相互浸透,结为一体。望着杯中的茶,我的心随之好像也生出一片绿意来了。在这期间, 透过沸腾的水蒸气,一股不可名状的清香轮番扑鼻而来,让我感到一身舒爽神怡,并从中领略了那魂牵梦萦般的韵致。我凝望着杯中的茶叶,再仔细地想想刚才我们参观茶园的情景、细细品茗的过程和初兄的几番妙论神谈,让我不得不思绪联翩,心头不禁扑腾跳荡起来,不知不觉地就飞翔在绿茶的生命里程中去了……

是啊,在酷暑寒冬的季节,万物一片寂静,就是平常最爱冒尖的木棉树,喜欢炫耀的桃蕾柳芽,也无不都在酣睡中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天真美梦。但茶树却在寒霜彻骨的冬日,毫不瑟缩,一身凛然地傲立在深山地域中,顶寒风冷雨,冒霜冻雪凛,默默地积蓄着身体里的能量,为春天的到来呈上滋润、厚实的嫩叶,为人们的品嘇献出清韵茶香。春风乍暖、清明前后,早已探出翠滴绿嫩的叶片,任由采茶姑娘们的巧手摘去篓中,送到茶叶制作工房,历经火锅上烘,热浪里炒,布袋里揉,从绿嫩里卒死,在干枯后重生,以纯朴诚挚的干枯一叶,成为千家万户的香茗,在壶里杯中变幻,在口中腔里留香,化作人世间的青春活力和厚重温馨。

是啊,虽然绿茶没有华美绚烂的外表,没有妖媚招摇的气象,也没有堂皇尊贵的冠冕。但它有的是纯朴自然,率性本真,可恬淡,也可清静;可绚烂,也可壮烈,最终回归于平淡和宁静之中。

是啊,品茶,即品人生。悠悠品茶情,漫漫人生路,一抹艰难,几多烦恼和疲惫,一并浸入杯中缓缓地消解和忘却,心境超于平和,情感得以净化,气韵得到提升,让你沉浸于物我两忘的梦幻境界,这不正是对生命的一种参悟吗?

是啊,一片茶叶,一片生命。人的一生何不像绿茶那样,绽放自己美丽的一生,最终沉淀下一世的精华留在人间。

这时,还在沉醉在绿茶的清香韵致中的我,突然听到同行的老同学催促,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我才从恍惚的思绪中醒来,匆忙向初兄作了言谢辞行,才登上座驾驰骋在返回县城的行程……

(摘自2014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赖运胜)

春来茶香撷绿芽(下)

宋人李复有诗云:“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春暖花开之际,茶人们一年一度的盛宴便如约而至——春茶季。对他们而言,春日的阳光和雨露,都藏在这一杯春茶里。有的甘甜、有的浓郁、有的花香袭人、有的野性十足……百般滋味,似乎是要静下心来将每种都品上一品,才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香茗一瓯知时节

茶叶采摘季节,由于茶叶生产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各种成品茶对原料的要求不同,采摘季节的先后差别因此也就更大。明代以后,春茶采摘时节逐渐延长,不但有所谓的头春、二春、三春等茶,而且人们还认识到采摘期的早与迟,对茶叶品质的优次是密切相关的。

如今,人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春茶划分成头采、头春、早春、明前、雨前、春尾等几类。

头采茶指茶园在开春以后,对极少量的、已经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的第一次采摘。因数量极少,用来筛选的范围也就很小,所以头采茶通常被用来试制成头一波春茶。但由于含水量大,品质并不一定是春茶里最好的。

头春茶是指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叶。对于中国的名优茶来说,头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质。但即使是头春茶,不同种类的茶叶采摘时间也不一样。绿茶头春茶时间一般可以从2月延至4月。比如,四川宜宾在2月中旬开始采摘,浙江温州永嘉乌牛早品种在2月中下旬开始采摘,福建福鼎白茶一般3月初采摘,陕南茶区往往在3月下旬开园采茶。而在同一茶区的高海拔茶园,头春茶的采摘时间更晚。

对于茶叶采制来说,有4个重要的节气:立春、春分、清明、谷雨。而春分至清明之间采制的茶是为明前茶。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本身物质含量就较丰富,再加上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雨前茶是在谷雨前采制成的茶叶。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春尾茶,又被称之为“雨后茶”,指谷雨之后采制的春茶。谷雨时节,气温逐渐回暖,雨水充沛,茶树从寒冬中彻底苏醒,唤起潜藏的能量。也是步入夏季前最后的一款“春茶”。

“明前”“雨前”的概念,主要是对江南茶区而言。云南、广西、山东等地,都不会有明前、雨前的概念。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我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比如云南普洱茶(生茶),虽然也讲究春茶,但因为海拔问题,普遍为小茶树和台地茶发芽较早,古树茶发芽较晚,即使也有少数茶区可以明前采摘,但很多茶区的云南大叶种茶要等到三月底四月初才开始采摘,有些甚至要进入四月中旬采摘。江北茶区如河南、山东等地由于气候原因,往往在清明节后才开始采制,因此并无“明前”之说。

不同的茶类,对采摘时节的要求是不同的。如西湖龙井以明前茶为贵,普洱茶(生茶)以清明后谷雨前采摘为佳。茶叶采摘注重时节的原因,说到底是能采摘到内含物质丰富的鲜叶,能有合适的天气可以制作茶叶。好鲜叶加上好天气,再加上好的制茶师傅,一款好茶的诞生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烟雨、茶叶,如果中间再添入“文人”二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丹青——仿佛茶叶这种清雅之物,天然就是为了江南而生的。

从古至今,天下文人都爱江南,天下茶人都偏爱江南茶。

哪怕茶圣陆羽也有私心,独宠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还特地“踩一捧一”地强调:“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古今最受推崇的“茶诗”——唐代茶仙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七碗茶歌》,也把宜兴的阳羡茶推向神坛,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江南茶如同诗画,茶意先于香味,光是身在茶园就情难自禁。大凡出名的江南茶,无一不是生于山水锦绣之间,无一不是扬名在文人墨客之手。

苏州的洞庭碧螺春,生长的环境极其苛刻——太湖中有两座小岛,西边的唤作西山(西洞庭山),东边的名作东山(东洞庭山),日久天长,东洞庭山与陆地相接,成为三面环水的半岛,而西洞庭山依然绝世独立,深居湖心。

碧螺春,就生长在这太湖烟水迷蒙的东、西二山之上,如同白银盘里一青螺。

碧螺春常有,但洞庭碧螺春少见,唯有湖中二山所产、寥寥无几的才能冠以“洞庭”之名,才饱吸了太湖烟水,出落得楚楚动人,散发着“吓煞人香”。从宋代范成大钟情的“水月茶”,到清人赞叹的“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山水诗文塑造了碧螺春独有的魅力。

太湖如此,西湖更负盛名。明清以来,西湖龙井就是文人士大夫们竭力追求的名茶。晚明的张岱、清代的袁枚,两大才子亦是两大老饕都对其赞不绝口。

而世间自称“贡茶”的名茶如过江之鲫,唯有西湖龙井引得帝王亲自下场“背书”——乾隆下江南,专程赴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传说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今天的西湖龙井尚有“狮”“龙”“云”“虎”“梅”五大核心产区。

而在狮峰山一带,还有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等产地,如群星拱卫西子湖,湖光山色茶汤香,一杯饮尽江南春。

皖南的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休宁,以及浙西开化一带山岩灵秀,水溪潺潺。崇山峻岭的地貌,让这里自古偏居一隅。殊不知,早在南宋时期,此地因为独特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已是名优茶叶的产地。《文献通考》记载,宋代当时全国名茶共37个品目,其中“仙芝”“嫩蕊”就产于皖南一带,尤以石台茶仙寓山为之最。

由于“嫩蕊”产于海拔千米的云雾之中,茶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雾里青茶,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被列为贡品。此后每年3月,雾里青茶由挑夫从仙寓山“徽饶通衢”挑到山下,装上小船顺秋浦河而下,在池州上大船,顺长江而下,经芜湖、南京至扬州转入京杭大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这正是陆放翁笔下的“秋浦万里茶人到,笑说仙芝嫩蕊来”。

自休宁顺马金溪而下,便入浙江开化境内。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开化,峰峦叠嶂,溪流众多。好山好水造就了开化龙顶特有的颜色,根根分明的芽头在伴着激荡的清泉绘制出一幅氤氲的山水江南,沉浮之间构建出一片奇妙的碧潭森林。

浓郁的茶香伴着水汽缓缓升起缠绕,丝丝花香在鼻尖绽放,大山之间的山野之气冲破冬日的阴霾,是春日江南的味道,春风拂面,沁人心脾。轻呷一口,茶香在舌尖迸发,丝丝甘甜漫上心尖,不禁让人沉醉在这山水江南的层层绿意之中。

且将诗词奉新茶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春茶的褒扬多姿多彩。

雀舌、仙毫、毛尖、瓜片、雪芽、紫笋、银针……茶名往往如诗题,浓缩着春天的生机和诗意。面对春茶,古人总是以诗词相酬。

唐代诗圣杜甫在《重过何氏五首·之一》中写道:“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一首诗道尽了在夕阳余晖的春天里,因茶而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诗人刘禹锡则以特有的才情加上茶人对春茶的深情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说:“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芒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令人读后也想融入庙檐之下,观竹和闻啜那“满室香”的“鹰嘴”春茶。

晚唐诗僧齐己,他的春茶诗意境深远,他在《谢中上人寄茶》中是这样写的:“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到了宋代,诗人对春茶的眷恋更进一层,范仲淹在《鸠坑茶》一诗中说道:“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茶。”

诗人梅尧臣更是把春茶与黄金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诗中说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蒻整。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地吟诗、赏春、品茶,心中了无牵挂,颇有一番“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则以一代茶人的深情,把春茶描摹成花容月貌、冰雪心肠、兰心蕙质、神韵迷人的绝代佳人,其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说:“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读了这首诗,尤以“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人们对苏东坡笔下的春茶,怎能不倾慕与心醉呢?至今人们把这一佳句,以“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对。

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在《烹北苑茶有怀》诗中把春茶誉之为“世间绝品”,其诗云:“石碾轻飞瑟瑟尘,乳花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世间绝品”的春茶,韵高难识,明写茶,暗喻人。茶的野、幽、清、高均成了诗人品格风范的标识,也成了诗人对生活意境的追求。

明代以后,儒生品春茶,风流依旧。如唐伯虎习以春茶作画,以茶思赋画之灵感,对春茶的嗜爱往往比别人更胜一筹,品之不尽,欲自买青山,自摘春茶。他在一幅《品茶图》题诗款中说:“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

清代诗人陈章,对采茶人的辛劳深有体会。他在《采茶女》中写道:“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虽说辛苦,但一年之中,采茶人最盼望和最感恩的还是春天。因为春天造就了好茶,好茶造就了采茶人生活的安康。对他们来说,侍春茶,侍的也是自己的生活。

(王宁综合整理)

来源:中国食品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