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茶与诗交相辉映——中茶&2022中国诗词大会联名巧白金系列新品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唐代 徐夤《贡馀秘色茶盏》)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唐代 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唐代 陆羽《六羡歌》)

诗词中仿佛蕴含着特殊的力量,如夜晚里照亮前方的路灯,与茶一样,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古至今依然温暖着世人的身心。

一诗一词一世界,一茶一叶总关情。

中茶蝴蝶推出中茶&2022中国诗词大会联名巧白金系列新品,让我们在博大精深的诗词世界,一起踏上这趟茶旅,共赴“茶与诗”的美妙邂逅!

中茶&中国诗词大会联名巧白金系列新品

+++ 新品亮点 +++

☆ 中茶&2022中国诗词大会联名产品(限量版);

☆ 巧白金为中茶蝴蝶重点打造的时尚便携系列产品,这次中茶蝴蝶对巧白金予以全线升级:

包装升级改版:以白茶巧克力砖形态为设计画面灵感;搭配小巧便携的倒梯船形铁盒,有着一叶扁舟的禅意,给人稳中求进、怡然自得、优哉游哉之感,简洁流畅的外形不仅美观大气上档次,且具便携性;

产品策划及原料方案升级:开发三年陈白牡丹、五年陈白牡丹、七年陈白牡丹、陈皮老白茶,实现产品系列化,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压制方式及产品形态改进:采用新型设备压制,巧克力砖更易泡;九宫一方片,一片一盒,轻薄便携,一次一掰,一掰一片,化繁为简,方便快捷;

宜品宜藏宜馈赠:可单款选购品饮;另配售精美公版礼盒,可四款自由组合,送礼更有面子。

(公版礼盒属配售)

“三年陈白牡丹巧白金”

(5729)

产品:精选白茶主产地福鼎、政和、松溪地区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白茶制作工艺加工,在常温干仓中经过三年的蕴藏,结合公司独特拼配技术和后加工工艺精心压制而成。

品质:外观方正整齐,边缘圆润呈梯形,色褐润泽,香气醇带陈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甘爽。

“五年陈白牡丹巧白金”

(5730)

产品:精选白茶主产地福鼎、政和、松溪地区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白茶制作工艺加工,在常温干仓中经过五年的蕴藏,结合公司独特拼配技术和后加工工艺精心压制而成。

品质:外观方正整齐,边缘圆润呈梯形,色褐润泽带毫芽,纹理清晰,汤色橙黄透亮,香气陈香显露,带毫香蜜韵,滋味甘醇有蜜韵。

“七年陈白牡丹巧白金”

(5731)

产品:精选白茶主产地福鼎、政和、松溪地区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二、三叶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白茶制作工艺加工,在常温干仓中经过七年的蕴藏,结合公司独特拼配技术和后加工工艺精心压制而成。

品质:外观方正整齐,边缘圆润呈梯形,色泽深褐,汤色深橙黄,陈香显,带枣荷香,滋味醇厚陈韵显。

“陈皮老白茶巧白金”

(5733)

五年陈寿眉+五年新会陈皮

陈皮,是由柑皮晒干而成,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通常储藏陈化3年以上才能称为“陈皮”。广东盛产陈皮,又以新会陈皮为上品。

产品:精选福建省福鼎、政和、松溪等高山茶园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采用传统白茶加工工艺制成寿眉散茶,在常温干仓中经过五年的蕴藏,自然陈化后拼配而成,并配制合理比例新会产区五年陈皮丝,发挥公司技术人员独到拼配技术辅以精湛的后加工工艺,匠心制作而成“陈皮老白茶巧白金”。

品质:外观方正整齐,边缘圆润呈梯形,松紧适度,白茶中包含陈皮丝,纹理清晰。老茶为主,陈皮为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寿眉的陈香与陈皮的芳香相互融合,既有陈茶醇香,又透出陈皮清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甘甜顺滑,萦绕柑皮果香。

产品规格及泡饮方法

特性:清·润·和·养

规格:

45克/听、6听/盒、8盒/件

(另配售公版礼盒)

建议零售价:

“三年陈白牡丹巧白金”(5729):

88元/听

“五年陈白牡丹巧白金”(5730):

138元/听

“七年陈白牡丹巧白金”(5731):

168元/听

“陈皮老白茶巧白金”(5733):

90元/听

泡饮方法:

★茶具:以紫砂壶、盖碗杯为最佳

★用水:建议使用清醇的低硬度矿泉水

★水温:100℃沸水

★冲饮方法:温杯后放入茶叶,注入沸水,茶、水比以1:50左右为宜,泡置1至3分钟后,即可饮用

中国古代人品茶(上)

中国古代人品茶【上】

裴度是唐朝中兴时期青史留名的五朝元老,他先后被唐德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五位皇帝封侯拜相。到了晚年,裴度厌倦了官场的党争派斗,隐居于闹市,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74岁那年安详离世。他曾写过《凉风亭睡觉》一诗,就是自己晚年生活的写照。诗日“饱食缓行新睡觉,瓯新茗侍儿前, 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

“饱食缓行新睡觉”这句平谈的话把达官晁贵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刻画得活灵活现。裴度饱餐后散步呼应了“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养生民谣。“一瓯新茗侍儿煎”是裴度在展示他惬意的生活。午睡醒来,侍儿马上就为他奉上刚刚放好的新茶。午睡醌来马上喝茶提神、补水,可见他深通茶道养生的奥义。喝完茶之后,裴度在自己世外桃源般的花园中“脱巾斜倚绳床坐”,全身心放松,悠然自得地靠在绳床上,听着“风送水声来耳边”他在听风声浅唱低吟,听流水鸣奏天籁,听心灵与天籁的共鸣。一个既志满意得又超然出尘的高官宛若就在我们的眼前。

唐代灵一和尚 也曾写过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这首诗超然出尘,清丽脱写的是灵一和尚与元居士在深山老林中喝茶至晚,暮不思归的情景。“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开篇七个字“野泉烟火白云间”,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美景。流水潺潺,飞珠溅玉,欢乐地奔流而去,白云和煮茶的烟火交相辉映,多么优美幽静且生机盎然的品茗环境啊!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坐饮香茶爱此山”,可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相媲美,越看越令人陶醉。

在大自然中品茶,好像回归了母亲的怀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乐而忘返。灵一和尚接着写道“岩下维舟不忍去”,这句诗把小舟拟人化了,明明是他自己舍不得回去,却偏偏说是系在溪流中的小船不忍心舍弃绿水青山、茶香竹韵载他归去。可见诗人品茶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黄昏到来了,暮霭沉沉山朦胧,百鸟归林声渐寂。灵一和尚用 “清溪流水暮潺潺”结尾,

胜过千言万语。大自然与诗人心灵相通,大自然用暮色沉沉、水声潺潺,道尽了灵和尚和元居士流连忘返的心情。

文案:六如蜉蝣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原标题:中国古代人品茶【上】

注:内容来源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跪在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月花醒好时节,古人喝茶气氛组上线!

三月至,万花醒。

适合郊游寻野趣,

去自然里赏一番春景,喝一泡好茶,

正好当时节。

摄影/周昂

与世间万物一同品茶,在古人心中,无比诗意浪漫。

品茗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艺术活动。品茗有景、有人、有物、有心、有艺、有情、有境,这共同构成了品茗的情境。

唐代品茗的情境追求自然的情趣、温雅的氛围以及天人的合一。茶中有活泼的生活情趣,有风趣的文学底蕴,是有闲一族充满闲趣的艺术。

摄影/周昂

《茶经》对品茗的情境甚少着墨,但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品茗充满了无限的雅趣,讴歌甚多。

唐人十分重视品茗环境的选择,或幽居雅室,或小桥流水,或岩间树林,或青山翠竹,说不尽的品茗之雅,道不尽的品茗之美。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茶产自大自然,在山清水秀的自然之中,品尝一瓯香茗,是赏心乐事。

摄影/朵朵

唐代的诗人们,在竹下松间、花前月下、白云深处等自然环境中,品茗、对弈、作诗、作画,充满无限的机理与雅趣。

自古文人爱竹。白居易《养竹记》称赞了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品质,以其像君子之德,称“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品茗有竹为伴,自然是赏心悦目之事。文人品茗要在竹间进行。陆羽云煮茶要以炭为上,劲薪次之。诗人们却不以为然,他们不蹈常规,伐竹烹茶,以青竹助茶香。

文人爱竹之清幽,也爱松之浑厚。文人从松树上体悟到自身的品格,白居易曾以松自喻作诗《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除了竹林、松林这些特定的品茗环境外,一些诗人的作品只笼统称为“林下”。无论是松林,还是一般性的树林,环境优雅僻静,空气清新,自然是品茗的好去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畔是清幽之地,或湍急瀑流,或涓涓溪水,或暗泉涌动,或碧渊临风,在其间品茗,有说不尽的趣味。

这些地方的水本来便是净洁无比,水畔品茗更可以就地取水烹茶,达到天与人的合一。

泉水是诗人们的钟爱,皮日休的《题惠山泉二首》便是在无锡惠山泉边品茗。跑虎泉是唐代另一名泉,成彦雄《煎茶》便是在跑虎泉畔煎茶品茗的情景。山脚潭水边也可品茗。陆羽虽不认同用瀑布水煮茶,但唐诗中在瀑布附近品茶也有诗作。

花香在鼻目之间,茶香在唇齿之间,如果意在品茶,则茶香为花香所掩,如果意在赏花,则花香被茶香所夺,两者无论如何是不能兼得,都不能品得个中三昧,这是李商隐将对花啜茶视为杀风景之事的原因。

尽管如此,唐代诗歌并不乏花下品茗之事。月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有独特的地位。月是宁静,是恬适,月下品茗则“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萼、崔万、皎然六人曾在月夜品茗以联句形式成诗《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唐人交游广泛,彼此往来颇多。在漫漫旅途,他们囊箧必备之物,是可以减缓他们旅程的困顿与劳累的茶。甚至外出寻幽访胜,文人会担荷茶具以行。当他们身处野外时,往往就地取材,以石为灶,以泉为水,以枝为柴,便可随处煮饮。

黄滔《送陈樵下第东归》:“青山烹茗石,沧海寄家船。”

伍乔《林居喜崔三博远至》:“野石静排为坐榻,溪茶深煮当飞觥。”

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茶本是嘉木灵草,号之瑞草之魁。诗人在野外取泉煮茶、野煎寒溪、静坐品饮,白云掠影,天幽山静,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自有一番高致野趣。

园林满足了士大夫阶层足不出户便可徜徉山水、乐在其中的情趣,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园林建设极为兴盛,其构建法则为“数尺之间,含纳大千”。

规格建制不大的园林之中,往往山峦迭起,峰回路转,瀑布奔涌,水转九曲,自然山水千变万化、斗转星移,煞是精致考究。

山水之景配以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尽得自然之盎趣。唐代诗人品茗自然不会错过园林这个造自然之法、尽人工之妙的好景观。陆羽曾在杼山妙喜寺建三癸亭,成为人文品茗聚会之所。

凉亭是半开放性的人工建筑,既能遮风避雨,又能观山川之秀丽、乘风纳凉,自然成为品茗的理想之地。

宫廷女诗人鲍君徽曾在宫廷外的东亭举办茶宴,作有《东亭茶宴》。天人合一是文人的最高理想,但凡人与自然交融的场所,唐代诗人都乐于前往品茗,他们的品茗场所不拘成规。

观景台是品茗的去处,香阁茶棚同样是品茗的场所,台、轩、棚等建筑物都是半封闭式的结构,既有人工建筑之美,又有自然风景之胜,在这些场所品茗充满了闲云野逸之感。

饮茶要求清幽空寂、自然淡雅。寺院道观一般依傍僻静的深山大川,风景或俊秀隽永或气势磅礴,这自然成为诗人品茗之理想场所。

在寺院道观既可以欣赏院落美景,心境澄明,又可以与僧人交流佛学,还可以品茗题诗,静心养性。在诗中,僧人在禅室中焚香打坐,啜茗悟道;漫漫长夜中,有炭火和佳茗为伴,在时光的流逝中,参透人生的真谛。唐代在寺院道观中品茗的诗歌数量极多。

唐代以大众化和商品化为特点的茶馆文化刚刚崭露头角,尚未成为流行的文化样式。因此,唐人的品茗主要是在私人宅邸中进行的。在自家宅院品茗既有几分闲适,又有些许慵懒。

闲居静室品茗,会做玄冥之想,贯休《桐江闲居作十二首》之三“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人青冥。”

这是在厅堂中以茶代酒,回忆远方故友,历历在目。在私人宅落中,招三五好友,共同畅聊品茗,亦是风景无限。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讲,茶室内部环境则显得更加现实和重要。窗明几净、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的茶室所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或许你也能体会到尘心洗净、俗念全消、心灵空明、乐而忘返的品茶意境吧。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