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千两茶赋

找到约72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非遗传承】安化黑茶——珍藏千两茶

央视CCTV-10《探索发现》手艺——千两茶韵

安化因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上千年的黑茶制作历史,成为中国黑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


清道光之元年(1821), 安化茶商为了方便运输,把收来的黑茶用竹篾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柱定为100两(16两老称),故称“百两茶”。


同治年间安化茶农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千两(老称16两)花卷茶。后来“千两茶”成为商品俗用名称,不管重量多少,凡用千两茶制作方法生产的花卷茶统称为“千两茶”。


千两茶制作方法包括原料筛分、汽蒸、紧压成型、干燥。在原料筛分之后,依次进行拼配、计量装包,并提前或同时进行制篓、蓼叶编制,然后进行铺篓、装篓、锁口、捆压、晾置成型、收花箍,再进入干燥步骤。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三十九铺2011年珍藏千两茶,现在只需15988,即可拥有。


今日推荐


72道工序,匠心之作

千两茶的制作步骤包括:原料筛分、汽蒸、紧压成型、干燥,在原料筛分之后,依次进行拼配、计量装包,并提前或同时进行制篓、蓼叶编制,然后进行铺篓、装篓、锁口、捆压、晾置成型、收花箍,再进入干燥和质检入库。


原料筛分步骤之前可设有黑茶原料制作步骤:


a、鲜叶采摘;


b、洒水灌浆杀青:杀青时根据鲜叶嫩度和当日气候情况,适当洒水灌浆,杀青温度为245℃~300℃;


c、初揉:将杀青叶在温热条件下进行初揉,时间为5~15分钟。


d、渥堆发醇:将经初揉的茶叶堆垛10~20小时发醇;


e、复揉;


f、烘焙;


g、质检入库备用。


原料筛分步骤之后可以设置原料再处理步骤:汽蒸→揉捻→发酵→打火。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千两茶的制作步骤如图1:包括:原料筛分、汽蒸、紧压成型、干燥,在原料筛分之后,依次进行拼配、计量装包,并提前或同时进行制篓、蓼叶编制,然后进行铺篓、装篓、锁口、捆压、晾置成型、收花箍,再进入干燥和质检入库。


筛分:去杂、去梗。筛分出上身茶(筛面茶)、中身茶(筛面口子茶)、下身茶(底筛茶),按级按上、中、下身茶各自归堆。


拼配:将同一级别的上、中、下身茶按一定的比例拼配,一般按(6~4)∶(5~3)∶(2~0)的比例拼配,最佳的是按5∶4∶1的比例拼配。


计量装包:按不同型号千两茶每支所定茶叶净重进行计量,用纯棉布袋装好。


制篓:如图3所示,用楠竹破成竹篾,用黄蔑制成底部大小与千两茶直径相当的、侧壁为棱形格的、可收拢的倒圆台形或喇叭形竹篓1。


蓼叶编制:用篾签或植物纤维线将单片蓼叶编成与竹篓侧面幅度相当的大片状4。


汽蒸:主要作用是软化茶叶、杀菌,使茶叶的果胶、糖类物质益于表面,使之产生粘结作用。汽蒸时间如果是常压下汽蒸,一般30~50分钟,常采用的是35~40分钟,如果用带压汽蒸,时间要短些,如4kg压力的蒸汽蒸,一般2~5分钟即可。


铺篓:如图4所示,先在竹篓1内侧铺上棕片10,然后把编好的蓼叶4辅在已辅棕片的内侧。


装篓:再把已蒸软的用纯棉布包裹的茶叶倒入篓中。


锁口:先将竹篾盖放入已装满茶叶的篓子 的顶部,然后将篓子的锁口篾3收拢锁紧。


捆压:如图5所示,在对已锁口的装满茶叶的篓子边捆边压,边压边捆,直至形成圆柱状。生产千两重的花卷茶,一般采用直径16~20cm,长度5.5~ 6m的杂木杆特别是檀木杆作压制工具,捆压一般压四轮。



步骤是:收本箍→压头杠→紧本箍→添匀箍→压二轮→定本箍→捆匀箍→压三轮-紧匀箍→添加箍→量尽码-压四轮→大锤调形→紧加箍,形成成型坯7。


凉置定型:一般根据气候条件冷却4~18h, 达到内外温度一致,也可以采取强制冷却达到定型的目的。


收花箍:先将加箍5、匀箍6松开,然后在本箍位置将其编制成花箍8,如图7所示。


干燥:有两种干燥方法,一是自然干燥,搭建一个没有封顶的便于通风的干燥架,将千两茶搁置在干燥架中进行日晒夜露,落雨时要进行遮盖,防止淋湿,干燥过程中要翻边倒头,使之干燥均匀,干燥时间40~60天,然后进行钻孔检测,当含水量≤14%时可归仓。

二是烘房干燥,前期温度控制在28℃~35℃,后期可控制在38℃~45℃,干燥时间25天左右。


实施例2:


根据所进原料质量差异性大的问题,在实施例1筛分步骤之后上增加一道原料处理步骤。


分级归堆后的原料→汽蒸→揉捻→发酵→打火→质检备用。


汽蒸:只要将茶叶软化即可,含水量控制在17%-21%,最好是19%。


揉捻:一般用揉茶机揉,时间8分钟左右。


发酵:既可以采用温热揉捻一步完成,也可以在揉捻之后堆放10-30分钟。


打火:用七星灶烧柴伙烘烤,进行成色提香,其柴伙最好是松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筛分步骤前增加了黑茶原料加工工序,其它步骤同实施例1。


黑茶原料加工工序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复揉→烘培。


鲜叶采摘:要求鲜叶的成熟度变为深绿色,或当年新生的枝条杆以底部变红,而上部仍然为绿梗,俗称花白梗为佳。


杀青:既可用杀青机杀青,也可用杀青锅杀青,杀青时根据鲜叶嫩度和当日气候情况,适当洒水灌浆,一般按鲜叶重量的0~15%洒水灌浆,便于杀青时产生高温蒸汽,穿透鲜叶,确保杀青效果。


杀青机(锅)的金属壁温度控制在245 ℃~300℃,用杀青锅杀青时,最好用油桐树桠制成的茶杈作杀青搅拌工具,每锅炒4~5公斤,采用“双亮双渥”“渥多亮少”的方法。


揉捻:一般用机械揉捻,由于叶质具有一定成熟度,采用温热揉捻,温度为30℃~40℃,时间5~15分钟,最好是8~10分钟。


渥堆发酵:将经初揉的茶叶堆垛10~20小时发酵,一般12~18小时,叶色转为暗黄褐色,并且有甜酒香味即可。


复揉:主要是进一步整饰茶叶外形,破碎叶细胞,增进茶浓度。揉后茶坯要充分解块。


烘焙:采用七星灶进行烘焙,明火直烘,燃料用木柴最好用松柴。烘茶时分次加入湿坯,一般分2~8次加入,等上层有八成干时翻焙,上下互换,使毛茶形成乌黑油润,有独特的香味,含水量≤13%即可。

安化黑茶不仅有提神、解赋、助消化、消炎、止泄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 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存放时间越久,其效果越好。


而安化千两茶不仅具有黑茶之所有优点,而且适宜于长期存放,更重要的是还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茶

千两茶外形古朴,形如树杆,采用花格篾篓捆箍包装。千两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且全由手工操作,制作时由一班身强力壮的男子进行采制,神奇的是:装茶的篾篓制作十分复杂且科学,可保压制紧型时只进不退,只紧不松;虽然为手工操作,但成茶的紧结程度却是机械所不能及的,以至于有“千两茶浸水七年茶心不湿”之说;因其制作工艺的独特性,所以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十九铺这款千两茶,每个千两都仅有一个编号,千两茶每年收藏价值约上涨30%,存放5-7年,价格上涨一倍,选择它,便是选择了高贵与尊严。一柱一码,送给懂它的人,送给尊贵的客人。


茶为仙草,镇宅佳品

“茶”字上下拆分为“艹、人、木”,草为阴,木为阳,人在其中调和阴阳,阴阳又为天地,人在其中吸收天地之精华,所以茶为仙草,有镇宅作用,而尤其以黑色为最佳。

黑茶千两茶犹如佛香一柱擎天,为镇宅之上品,茶禅一味、禅茶一心。


吉位摆放,吉祥顺意

千两茶作为镇宅之宝,居于家中的位置尤显重要。


摆放吉位以八卦五行测算:八卦分乾坤坎离震巽艮,分别属于五行。乾为天,坤为地。巽为风,震为雷,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五行中,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坎属水,离属火,坤艮属土。


茶为木,震、巽位为摆放千两茶之吉位,震巽两个都属木,一阴一阳,符合阴阳之道。巽主东南,震主正东,正位为阳,震为阳而巽为阴。


摆放方位 —— 住宅

千两茶住宅摆放以正东以及东南方为最佳(震巽吉位),取紫气东来吉祥之意。


如住宅震巽两位被占用,则可在以下位置摆放:


摆在客厅正位(沙发位)的左上方

家庭建有佛堂可摆放佛堂香案右侧亦为吉位

百两茶或十六两茶宜摆放在写字台的左上方(上位)


以上位置均为上位,下方可吸收茶的灵气。


摆放方位 —— 办公场所

独立公司大堂或办公室应摆放在正东以及东南方为最佳(震巽吉位),紫气东来,吉祥如意。


亦可摆放在办公桌的左上方位置,这样可吸收仙草的灵气,使人心静智灵,才思敏捷。


十六两茶宜竖放在办公桌的左上方,一柱冲天,吐纳精华,心情舒畅。


摆放讲究

千两茶的摆放场所住宅以客厅,公司以大堂或会客室为首选。所谓镇宅者,亦镇人心,被更多人视之,称之为能者。茶属木,相应到人呢,就是人的肝气为木。茶在客厅或大堂中摆放,可多接触人气。木有调达畅顺之能,茶本身即为木,补人体的木气,即人的肝气通畅,心情就会舒畅。


茶使人心静,使人智灵,可使人在虚境中与大自然融通玄念,因此千两茶的摆放也要注意与自然的融通,摆放场所适宜有窗帘,半遮光,通风,保持茶的融通,同时起到风化、陈化的作用。


茶性阴,但阴太盛则需阳气以相补,体现阴阳相济之理。因此,千两茶适宜摆在有阳光之室,但不适宜在阳光直接照射下。


口感醇和,经久耐泡

采用花格篾篓包装,包装材料从外到内分别为楠竹、棕片、蓼叶,蓼叶直接接触茶叶。茶胎紧实,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略带松烟香,汤色暗红,明亮通透有厚度,醇厚柔滑,部分产品在凉置干燥过程生长金花,其具有菌花香,口感醇和,经久耐泡。


今日推荐

弥漫着岁月芳香的优质安化黑茶,都可称得上是"时间之手"创造的艺术。从这一点上看,安化黑茶倒像法国红酒,有着越老越香的特性。利用时间的力量,将茶叶品质推向极致。


千两茶从千年茶马古道走来,保存着原生态的古代文明,却映衬出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时尚元素。传递着一种正能量,诠译着中华文化物质文明。

再走万里茶道 故宫珍藏贡品“安化千两茶”启程回京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9月1日下午,湖南安化举行故宫珍藏贡品安化千两茶启程回京仪式,而后千两茶将沿着万里茶道即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线路返京,最终回到故宫博物院。

仪式现场。人民网 李芳森摄

2021年10月21日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清代贡品“安化千两茶”(文物号:故173420)回乡,并于10月22号起在安化黑茶博物馆举办“故宫藏品‘千两贡茶’回乡公益展”,供各地黑茶爱好者与游客观赏,为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圆满举办和安化黑茶产业蓬勃发展添薪蓄力。

截至今年9月1日,“故宫藏品‘千两贡茶’回乡公益展”已正式展出260天,参观人数达到18万人次,该文物将完成荣归故里使命,再度跨越千里返京,一同返京的还有高马山所生产的宫藏茶王千两茶,作为该文物的补充展示,更系统全面展示安化千两茶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

“翻开安化的历史,每一页都浸润着茶香。”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介绍,安化黑茶载于唐、兴于宋、贡于明、盛于清,曾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少数民族的生命之饮”。

近年来,安化始终把黑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深入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把小茶园做成大景区,成功创建全国黑茶知名品牌示范区。

安化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叶加工量达8.5万吨,年综合产值230亿元,安化连续十三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被评为全国“三茶统筹”先行县,安化黑茶在全国茶界中异军突起,演绎了“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传奇,成为了千亿湘茶战略的重要一极。

石录明说,安化作为“中国黑茶之乡”和“万里茶道”的起点,将紧紧抓住茶王返京和第十四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参展的重要契机,深入开展故宫与安化黑茶联动宣传活动,聚焦千亿湘茶半壁江山目标,不断强化茶文化保护利用,深化茶产业科技赋能,使文化遗产活起来、黑茶品牌响起来、县域经济强起来,奋力打造茶旅文体康千亿产业集群,朝着建设世界黑茶之都的目标阔步前行。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李芳森),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聚焦茶非遗!感受千两茶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都是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宣传展示这些非遗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说茶”特推出邂逅非遗好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系列专题。

此篇将聚焦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制作技艺,是湖南省安化县传统技艺,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清代时兴盛,并因制作时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支重量为老秤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

△图片来源:湖南省茶叶博物馆

千两茶制作技艺独特且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不在于“制”而在于“炼”,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共23道程序。其主要步骤分为:

毛茶入仓

将初制后的毛茶进入独特仓储陈化,使茶品富集独特的菌香、提升陈化品质、加快陈化速度。

汽蒸

将毛茶称好后以食品级无纺布包裹,使用蒸气气蒸4分钟左右,将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以下,将后续加工。

装篓

茶叶蒸好后,马上提包将茶叶放入篾篓中,动作必须迅速,勿使蒸气散失。此处的篾篓为花格状,最外层为楠竹、中间一层棕皮、最里层为蓼叶。楠竹起到固定的作用;棕皮透气性好,能疏散茶热、防潮除湿;蓼叶清新提升茶香。

杠压紧形

滚、绞、踩、压、锤,交替反复,直至成型。经验丰富、强壮有力的“杠爷”同时发力,喊着号子,交替进行,直至形成紧实大气的茶柱。

干燥

成型的茶柱置于晾架上,日晒夜露,自然干燥“七七四十九”天,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方成传世经典。

激发“非遗”活力,让世界共享“非遗”。千两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未来,千两茶制作技艺将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大放光彩,为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赋能。

△千两茶制作技艺图片来源:湖南省茶叶博物馆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1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