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融合让乡村成为诗与远方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关于确定北京市751园区等53家单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湖北省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云南省下关沱茶工业旅游区名列其中。近年来,以茶为主题的特色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地不断挖掘本地特有的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推进茶旅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也成为吸引更多返乡民众安居乐业的富民产业。


福建武夷山

生态茶园让茶旅融合成为可能

茶香混合着花香,景观树立在两旁,走在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生态茶园有种在公园漫步的感觉。在茶园里拍下一张张美景,到茶舍品一盏工夫茶,感受山间的舒适惬意,正成为不少茶客的新选择。

星村镇大坪洲的一处生态茶园示范点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是茶农方舟家的山场。茶园里,方舟分享生态茶园建设的感受:“好生态带来好品质,好品质带来好价格。”随之而来的,还有观念的改变。方舟注意到,近一年来,不少茶农自发在山场里种上了乡土落叶树,“茶叶的好价格,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更高了。”

如今,村民见到执法人员,会热情地招呼他们去家里喝茶。“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强了,相关执法工作也已经变为管理站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家有了更多时间参与社区管理。”作为执法人员的廖瑞均说。生态茶园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茶园内套种的樱花树,不仅改善了生态状况,也让茶园景观更丰富,更让茶旅融合成为可能。”方舟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茶园变公园,如今这一愿望正在慢慢实现。

春有樱花,秋有银杏。方舟介绍,茶园内的树木开花时,游客们就会慕名而来,有散步的、拍婚纱照的、体验制茶的……茶园内还有一座小型科教馆,馆内陈列着乌龙茶制作所需的工具。炒青、摇青、揉捻……几十分钟前,一群小朋友刚刚体验完制茶离开。

生态种茶、以茶促产、茶旅融合,随着生态茶园模式的不断完善,探索保护与发展平衡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开启更多可能……

湖南安化

茶旅一体让乡民安居乐业

安化被称为“中国黑茶之乡”,是湖南省重点产茶地区。从昔日少人问津的偏僻山乡,到翠绿茶园铺满山坡,茶山花海游人如织,安化演绎了一片茶叶兴盛一座县城的黑茶传奇。

特别是近年来,安化以茶促旅,以旅塑茶,推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不仅绿了山坡,美了乡村,也富了百姓。“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化文旅资源的话,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茶旅文体康,谱写秀美安化新篇章。”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表示。

行走在安化茶香花海的茶园田垄,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味。放眼望去,绿色的茶园在五颜六色的花海点缀下,犹如闯进了一幅美丽的水彩画中。

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是安化黑茶小镇黑茶种植与观光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这里以花为重点,建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性花园。规范整齐的梯田,三色交错的垂直茶园,美丽的艺术茶园让游客流连忘返。赏花之余,还有迎宾瀑布、观光水塔、玻璃天河漂流等娱乐项目。

黑茶产业赋能文旅康养,文旅康养反哺黑茶产业。为此,安化县打造了云台山4A级景区、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等一批茶园景区;培育了云台山半山隐宿等一批茶主题民宿;建设了“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千两茶艺术小镇等一批茶旅小镇,赋予黑茶产业更多文化内涵,让游客拥有更多种类的旅游体验。

云台山景区山险谷深,终年云雾缭绕,拥有奇石、怪林、天坑、云海、溶洞等众多天赐自然景观;梅山文化园集历史文化、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庄于一体,展示安化丰富多彩的古老文化内涵;茶马古道蜿蜒于大山里,茶舟水道、峡谷风光、青石板小镇,滋养出具有历史风情的马帮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更多文旅资源,这是安化近年来主导推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黑茶博物馆、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成为安化新的旅游热点,前往茶马古道、云台山、梅山文化园、芙蓉山等地的游客大幅增加。

自2006年以来,安化坚持绿色发展,将茶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不断挖掘茶旅文康特色资源,安化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许多返乡能人投资家乡茶旅产业,创公司、建生态园、博物馆,打造一系列开发项目。

茶旅一体化发展丰富了旅游业态,带动了茶乡人民共同创业。目前安化有茶园36万亩,茶叶加工企业210家,安化以本地特色茶产业为依托,发挥农村环境优美的比较优势,充分与餐饮业、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多途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

云南沧源

做好茶旅融合大文章

美丽的茶园风光、深厚的农耕文化、香甜的佤家水酒、美妙的佤族歌舞……无论何时走进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贺岭村,总能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近年来,贺岭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坚持“合作社+企业+群众”的发展模式,以全乡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为契机,着力推进糯良乡CTC红碎茶加工厂建设项目,以订单、联营等方式加强对小茶所、小茶厂的原料收购,加快推进行业整合,形成集约化生产经营,实现茶叶的优化配置和多元化经营格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以企业带动发挥品牌效应。CTC红碎茶生产线建成后,通过管理技术手段的提高和合作社的带动引领,可辐射6个乡(镇)18个村的茶园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夏秋茶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力促进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同时,“合作社+企业+群众”的增收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清新自然的生态茶园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真正实现了以茶促旅。

为做好“茶旅融合”这篇大文章,该村进一步打造农耕文化品牌,扩大影响力,形成乡村文旅新业态,贺岭村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农耕文化资源与文化振兴、农旅融合等发展思路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政府搭建平台、村组宣传发动、群众自发参与、市场灵活运作,先后推出了“巴饶克农耕文化体验展演”“‘星空有梦’户外营地体验”等富有农耕文化气息的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开展农耕特色文艺演出、生态茶园参观、采茶体验、佤族织锦、佤族舂粑粑展示、佤族山歌对唱、射弩比赛等佤族特色活动,充分展示贺岭村浓厚的佤族文化和农耕文化内涵,以此吸引各方游客,不断提升贺岭村乡村旅游知名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庆节期间,贺岭村旅游收入达5万余元。

手捧“金叶子”,脚踩“致富路”,贺岭村党总支副书记赵平均难掩心中喜悦:“在‘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精神引领下,我们贺岭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民房更新换貌,从茅草房变成了平顶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未来,咱们的生活一定能越过越红火。”

(袁国凤 综合整理)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2年12月1日7版)

来源:中国食品报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