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云芽精品

找到约13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跃上千亿产值 “云茶”如何进一步做精做强

时隔13年,记者再次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姑娘寨村民小组,寨子里两层观景民居鳞次栉比、“茶二代”们激情澎湃投身茶产业,记忆中曾经简陋的村舍,留守老人守着茶园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一片神奇的叶子,铺就了乡村振兴路。 


勐海茶业万亩生态茶基地 记者 赵家琦 摄

2020、2021连续两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均迈过千亿元台阶,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

云南有茶农600万人,涉茶人口1100万人,茶产业富民强省的任务位于“绿色食品牌”十大产业之首。接下来,云南要从“产茶大省”迈向“产茶强省”,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到2025年,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云南要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

再上新征程,云茶家底如何?胜算何在?

晒云茶家底优势突出但差距尚在

毋庸置疑,云南茶产业已处于全国茶产业的领先地位。

云茶产业规模优势突出。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9万吨,综合产值107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

云南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茶叶产品质量优势突出。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质资源得天独厚、不可复制。各茶产区致力打造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目前,全省生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51.6%;绿色茶园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4%;有机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4.3%,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及获证产品连续八年均居全国之首。

云茶已具品牌基础。2020年、2021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滇红工夫茶”品牌位居全国第19位。

云南产业链完整,企业量多也有“浓度”。我省有茶企91525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占全国7.5%。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8家,省级龙头茶企75家;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

与此同时,云茶的发展短板也如影相随。在种植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省有1/5的茶园还属于中低产、低效茶园,亩产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全省1万多个茶叶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欠缺,初精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不足10%。云南特色的茶树良种效益没有凸显,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茶树良种推广率低,特色品种资源的优势未充分发掘利用。

在加工端,全省7000多家普洱茶精制厂,80%为中小茶企,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较弱,“品名”多“品牌”少,茶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低,茶叶功能性新产品研发尚未系统挖掘,深加工产值不到茶产业总产值的5%。

在市场端,云茶文化虽底蕴深厚但引领缺位,功能拓展还不够,没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茶山景区和茶文化品牌。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存在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冒充名山茶等影响普洱茶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的浊流。

“对比我国茶叶第一强省福建,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2021年为740万亩,福建只是370万亩,但福建的茶叶产值为1400亿元,将云南的1071亿元甩到身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云南茶农人均收入在去年达到5000元,福建的这一数字已经突破2万元。

云南茶产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千亿普洱茶大产业和“绿色食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及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茶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和产业规模等优势,按下快进键。

精耕“第一车间”优化云茶地域香品种香

村民晒新茶 记者 赵家琦 摄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和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不仅为茶叶科学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也为茶树育种和品种改良创造了丰厚的条件。

“全世界的茶有31个种和4个变种,云南特有种有26个,形成了云茶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的特色。”何青元介绍,1983年,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起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叶茶种质迁地保护基地,通过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促进了云南茶树良种化。

迄今为止,我省科研人员所育茶叶品种占全省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的90%,应用面积200多万亩;申报认定的国家有性系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应用面积300多万亩,占全省近二分之一。云抗10号、紫娟等一批具有特色的良种得到推广利用,促进了茶叶品种的大幅提升。何青元表示,云南省将继续抓住产业科技的制高点——品种,不断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打造不同名山、不同地区当家的茶树品种。

清晨的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和茶农一起辛勤劳作的还有基地里养殖的蜜蜂,茶园中,一张张黄色的诱虫板和太阳能灭虫灯十分显眼,被笼罩在香樟、小叶桢楠等树荫里的茶芽颇为壮实。“茶树喜阴,选种一些合适的树木套种,可以遮阴促进茶叶生长,茶园养蜂并不是茶园的新产业,而是通过蜜蜂让茶园生态整体均衡,抑制细小虫类。近两年,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茶园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也做到了质量明显提升。”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副总经理李文顺说。

临沧马台乡平掌村同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古茶园基地里,150余亩茶园在茶叶科技人员建议下与坚果树套种,“套种不仅增加了收入,澳洲坚果长成后还起到遮阴的效果,进一步保持茶叶中的水分,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茶叶怎么采摘、茶树怎么修剪,我们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操作。茶厂还安装了成套的环保设备,确保无环境污染,茶叶完全无公害。”同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普洱茶古老的种植方式,如今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古树茶是云南茶叶金字塔的塔尖。近年来,我省引入科技手段,助力古茶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告诉记者,在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搭建起“古茶树科研平台”,以茶树大数据为基础,古茶树研究为基点,构建古茶树大数据平台和茶纹链追溯平台、开放的中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和重点古茶树实时监测系统,改善了古茶树研究的科研基础条件。

在基本摸清古茶树资源量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团队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委托编制的《古茶树》国家行业标准,年内可望颁布实施。今年,受云南省人大和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委托,中心正在起草《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正走向科学与法制轨道。

在种植端,对古树茶的保护和利用规范也在茶农中推广,“利用生物多样性手段进行茶园保护,增加古茶园物种丰富度,推行标准化采摘,例如要求茶农对新萌发的新叶,一芽四叶只能采三叶,必须留下一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避免古茶树衰老死亡。”

工业化标准化:激发云茶工艺香陈化香

茶叶分拣加工 记者 赵家琦 摄

从传统的师傅手艺支撑到在传承中创新升级,致力于标准化工业化,普洱茶的加工环节正在经历什么?

“消费者认可了这饼茶,企业就要在不同年份、不同自然因素下,保证统一风味,这是个技术活。简而言之,就是从种植到加工都要追求标准化。”勐海陈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柳滨说。

如今,云南头部茶企已经在生产制作环节,将打造标准化工厂、标准化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力求云茶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在勐海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制药标准级茶叶工厂、200多个古茶山初制所、院士专家站共同研发、全国首个智能普洱茶酝化中心、包装实现原料表产地年份公开透明等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

在勐海陈升茶叶有限公司,农业工业化的尝试正如火如荼展开。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传统行业慢慢接近工业化运作。“建厂之初,我们拟定了40年发展计划。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农业普洱。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品牌普洱。农业工业化中我们将实现科技普洱的第三阶段,最后还要实现文化普洱的目标。现阶段,我们将引进智能工厂,实现更少的人来做产品。”陈柳滨说。

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江湖人称“大益七号院”,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是大益保密级别最高的技术研发中心。作为中国茶行业的领军者,大益集团在发展中,除了不断对“大益茶制作技艺”中的研配和发酵进行革新,还引入高精尖科技,探索从勐海茶厂时期以来,积累了40多年的“普洱茶酵池”的秘密。

如今,大益揭示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实现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成功创制成功“微生物制茶法”,将一批具有优势、有益和共性的普洱茶微生物“在握”,实现了大益在微生物制茶领域的商业量产和可推广。

云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明确,以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大理州、昆明市等州市为普洱茶重点区域,以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等为滇红茶重点区域,做大做优做强加工龙头,分类打造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各类茶加工聚集区。全面提升茶叶初制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茶叶精制和深加工设备升级,择优确定重点产区分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工基地,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想要云茶走更远,就要以更主动的姿态去满足更广大市场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大力实施标准化工程,全面推进普洱茶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扶持打造“高端云南茶品牌”。要用好“大数据”,将“数据采集”融入种植、采摘、加工、仓储、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过程中,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茶园管理的“机器代人”,加工环节的“无人加工”,质量控制的实时在线。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茶叶加工格局。”何青元认为。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省将打造产值亿元以上茶企50户左右、规模以上茶企200户以上、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省茶产业实现加工产值730亿元左右,将云南茶叶深加工的步伐向前推进。

茶旅融合:升华云茶文化香品牌香

布朗茶山 记者 赵家琦 摄

云南有着深厚的民族茶文化内涵,叠加产茶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居民食等元素,茶香绽放之地,也是茶旅融合的好去处。

景迈山现有5片栽培型古茶林,当地世居民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延续至今。普洱市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康告诉记者,古茶园每年都接待很多游客,有的并非茶客,单纯被茶旅融合这种模式所吸引。张光明在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翁基古寨经营了两家客栈,“虽然是疫情期间,但两家客栈生意都不错。第一家客栈的成功也让我决定在今年开了第二家。丰富的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是我们能吸引游客的关键。”张光明说。

看准“茶业+”发展前景,茶旅融合在云南多点开花。匠炉南糯山酒店,这座深藏山中的“云中小筑”,在原先的宅基地上建造而来,哈尼族生活、农业、植被等在地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酒店的外观和内饰之中,“匠庐”禅悦欢喜的度假氛围也让人眼前一亮。“高端精品酒店+特色化体验场景+定制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标签的半山酒店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云南各茶产地以旅游产业提升茶产业附加价值,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美丽茶园+经济”的茶叶休闲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绘入蓝图,计划打造100个茶叶特色小镇、茶庄园、美丽茶乡、秀美茶园,10条茶旅观光道路,把茶区建设成为最具特色魅力的康养休闲之地。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附加值能把消费与体验相连,为云茶品牌增加含金量,进一步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旅融合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复兴,将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云南茶产业流动,“茶业+”的含义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访谈:普洱茶这样做强“三产”

记者:云南省提出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我们应该如何以“文”为魂推进普洱茶产业链建设,做强普洱茶三产?

何青元:应该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新的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贯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宣传力度,做活第三产业。

做足“普洱茶+”文章,一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旅游”,强化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将茶产业与旅游、观光紧密融合,让市民在茶园住下来、游起来,参与采摘、炒茶、分拣茶梗等环节体验,更好地享受生态茶园和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二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教育”,开展茶叶科普、茶祭体验、茶俗体验、采茶体验、制茶体验、茶文化(茶马古道)体验、茶园游学、工业旅游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茶叶生产、学习普洱茶知识的需求。三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文化”,充分发挥普洱茶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普洱茶博物馆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云南民族茶文化内涵,结合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塑造普洱茶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四是大力推进“普洱茶+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茶庄居住,感受茶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五是大力推进“普洱茶+节庆”,办好茶叶节和普洱茶宣传月活动,将采茶制茶大赛、祭茶祖等节庆活动形成常态,打造节庆经济,扩大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充分利用“普洱茶+互联网”,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齐进,加大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构建普洱茶市场营销网络新格局;积极开发普洱茶类金融属性,充分挖掘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拓展普洱茶功能,提升对涉普洱茶行业(包装、茶城、茶具、茶馆、物流等)带动力;七是大力推进“普洱茶+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着力“一县一业”和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重点,聚集国内外企业的资本和先进理念,培育新主体,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加大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普洱茶产业综合实力。

来源:云南网 记者 段毅 王淑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跃上千亿产值,看云茶如何做精做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姑娘寨村民小组里,两层观景民居别致精美,茶农们激情澎湃投身茶产业,记忆中简陋的村舍,留守老人守着茶园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日益壮大的茶产业铺就了乡村振兴路。

2020、2021连续两年,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均迈过千亿元台阶,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云南有茶农600万人,涉茶人口1100万人,茶产业富民强省的任务位于“绿色食品牌”十大产业之首。接下来,云南要从产茶大省迈向产茶强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到2025年,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云南要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就此,本报记者走入茶园和茶企,聚焦云茶产业链,探访产业的发展之机。

晒云茶家底 优势突出但差距尚在

云茶产业规模优势突出。2021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9万吨,综合产值107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二。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种质资源丰富,茶叶产品质量优势突出。各茶产区致力打造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目前,全省生态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51.6%;绿色茶园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7.4%;有机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4.3%,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及获证产品连续八年均居全国之首。

云茶已具品牌基础。2020年与2021年,“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滇红工夫茶”品牌位居全国第19位。

云茶产业链完整,企业量多也有“浓度”。云南省有茶企91525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占全国7.5%。其中,国家级龙头茶企8家、省级龙头茶企75家,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

云茶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加紧补齐短板。在种植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省有五分之一的茶园还属于中低产、低效茶园,亩产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全省1万多个茶叶初制所,半数以上厂房、设备陈旧老化,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尤其茶农实用技术培训欠缺,初精加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不足10%。云南特色的茶树良种效益没有凸显,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茶树良种推广率低,特色品种资源的优势未充分发掘利用。

在加工端,全省有7000多家普洱茶精制厂,80%为中小茶企,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较弱,“品名”多“品牌”少,茶产业链短,综合效益低,茶叶功能性新产品研发尚未系统挖掘,深加工产值不到茶产业总产值的5%。

在市场端,云茶文化虽底蕴深厚但引领缺位,功能拓展还不够,没有形成一批知名茶山景区和茶文化品牌。质量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存在以次充好,以普通茶冒充名山茶等影响普洱茶产业整体品牌形象的浊流。

“对比我国茶叶第一强省福建,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2021年为740万亩,福建只是370万亩,但福建的茶叶产值为1400亿元,将云南的1071亿元甩到身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介绍,云南茶农人均收入去年达到5000元,福建已经突破2万元。

云南茶产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新时代千亿普洱茶大产业和“绿色食品牌”的发展思路,以及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总体部署,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茶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和产业规模等优势,按下快进键。

精耕“第一车间”优化云茶品种

云南种茶历史悠久,且是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不仅为茶叶科学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也为茶树育种和品种改良创造了丰厚的条件。

“全世界的茶有31种和4个变种,云南特有种有26个,形成了云茶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的特色。”何青元介绍,1983年,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起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成为我国最大的大叶茶种质迁地保护基地,通过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新品种,促进了云南茶树良种化。

迄今为止,云南省科研人员所育茶叶品种占全省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的90%,应用面积200多万亩;申报认定的国家有性系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应用面积300多万亩,占全省近二分之一。云抗10号、紫娟等一批具有特色的良种得到推广利用,促进了茶叶品种的大幅提升。何青元表示,云南省将继续抓住产业科技的制高点——品种,不断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打造不同名山、不同地区当家的茶树品种。

清晨的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茶园中一张张黄色的诱虫板和太阳能灭虫灯十分显眼,被笼罩在香樟、小叶桢楠等树阴里的茶芽颇为壮实。基地里养殖的蜜蜂正和茶农一起辛勤劳作。“茶树喜阴,选种一些合适的树木套种,可以遮阴促进茶叶生长。养蜂并不是茶园的新产业,而是通过蜜蜂让茶园生态整体均衡,抑制细小虫类。近两年,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茶园在稳定产量的同时也做到了质量明显提升。”布朗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副总经理李文顺说。

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平掌村同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古茶园基地里,150余亩茶园在茶叶科技人员建议下与坚果树套种。“套种不仅增加了收入,澳洲坚果长成后还起到遮阴的效果,进一步保持茶叶中的水分,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茶叶怎么采摘、茶树怎么修剪,我们都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操作。茶厂还安装了成套的环保设备,确保无环境污染,茶叶完全无公害。”同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普洱茶古老的种植方式,如今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近年来,云南省引入科技手段,助力古茶树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介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已经搭建起古茶树科研平台,以茶树大数据为基础、古茶树研究为基点,构建古茶树大数据平台和茶纹链追溯平台、开放的中国古茶树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和重点古茶树实时监测系统,改善了古茶树研究的科研基础条件。

在基本摸清古茶树资源量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团队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编制的《古茶树》国家行业标准,年内可望颁布实施。今年,中心正受委托起草《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正走向科学与法治轨道。

在种植端,对古树茶的保护和利用规范也在茶农中推广。利用生物多样性手段进行茶园保护,增加古茶园物种丰富度,推行标准化采摘,例如要求茶农对新萌发的新叶,一芽四叶只能采三叶,必须留下一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避免古茶树衰老死亡。

工业化标准化  提升云茶工艺

从传统的师傅手艺支撑到在传承中创新升级,普洱茶的加工环节正在致力于标准化工业化发展。

“消费者认可了这饼茶,企业就要在不同年份、不同自然因素下,保证统一风味,这是个技术活。简而言之,就是从种植到加工都要追求标准化。建厂之初,我们拟定了40年发展计划。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农业普洱,目前处于第二阶段——品牌普洱。农业工业化中我们将实现科技普洱的第三阶段,最后还要实现文化普洱的目标。现阶段,我们将引进智能工厂。”勐海陈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柳滨说。如今,云南头部茶企已经在生产制作环节,将打造标准化工厂、标准化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力求云茶走进更广阔的市场。

勐海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拥有制药标准级茶叶工厂、200多个古茶山初制所、全国首个智能普洱茶酝化中心,还有院士专家站共同研发、包装原料表产地年份公开透明等企业制胜的法宝。

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科研工作站,是大益保密级别最高的技术研发中心。作为中国茶行业的领军者,大益集团在发展中,除了不断对大益茶制作技艺中的研配和发酵进行革新,还引入高精尖科技,探索从勐海茶厂时期以来,积累了40多年的普洱茶酵池的秘密。

如今,大益揭示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实现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创制成功“微生物制茶法”,将一批具有优势、有益和共性的普洱茶微生物“在握”,实现了大益在微生物制茶领域的商业量产和可推广。

云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明确,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等州市为普洱茶重点区域,以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州市为滇红茶重点区域,做大做优做强加工龙头,分类打造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各类茶加工聚集区。全面提升茶叶初制厂(所)规范化建设,推进茶叶精制和深加工设备升级,择优确定重点产区分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工基地,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想要云茶走更远,就要以更主动的姿态去满足更广大市场的需求。

何青元认为,在此过程中,应大力实施标准化工程,全面推进普洱茶产业数字化、智慧化,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扶持打造“高端云南茶品牌”。用好大数据,将数据采集融入种植、采摘、加工、仓储、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过程中,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茶园管理的“机器代人”,加工环节的“无人加工”,质量控制的实时在线。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茶叶加工格局。

根据规划,到2025年,云南省将打造产值亿元以上茶企50户左右、规模以上茶企200户以上、茶叶初制所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全省茶产业实现加工产值730亿元左右,将云南茶叶深加工的步伐向前推进。

推动茶旅融合  升华云茶文化

云南有着深厚的民族茶文化内涵,叠加产茶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居民食等元素,茶香绽放之地,也是茶旅融合的好去处。

景迈山现有5片栽培型古茶林,当地世居民族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形成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延续至今。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康告诉记者,古茶园每年都接待很多游客,有的并非茶客,单纯被茶旅融合这种模式所吸引。张光明在澜沧县惠民镇景迈山翁基古寨经营了两家客栈,“虽然是疫情期间,但两家客栈生意都不错。丰富的茶资源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是我们吸引游客的关键。”张光明说。

看准“茶业+”发展前景,茶旅融合在云南多点开花。匠炉·南糯山酒店是一座深藏山中的“云中小筑”,哈尼族生活、农业、植被等在地文化元素被巧妙地融入酒店的外观和内饰之中,“匠庐”禅悦惹人欢喜的度假氛围也让人眼前一亮。这个以“高端精品酒店+特色化体验场景+定制化旅游产品和线路”为标签的半山酒店现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云南各茶产地以旅游产业提升茶产业附加价值,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打造“美丽茶园+经济”的茶叶休闲旅游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绘入蓝图,计划打造100个茶叶特色小镇、茶庄园、美丽茶乡、秀美茶园,10条茶旅观光道路,把茶区建设成为最具特色魅力的康养休闲之地。

业内人士表示,文化附加值能把消费与体验相连,为云茶品牌增加含金量,进一步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茶旅融合的发展与茶文化的复兴,将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向云南茶产业流动,“茶业+”的含义还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访谈:用茶旅融合产品吸引更多流量

近年来,为促进茶叶产业延伸,云南各茶产地正致力于将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局面。如何打造优质的茶旅融合产品,得到大众喜爱,吸引更多的流量,为此,记者专访了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

记者:云南省提出要“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我们应该如何以“文”为魂推进普洱茶产业链建设,做强普洱茶三产?

何青元:应该继续以市场为导向、品牌为引领,加大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建立新的市场营销体系,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贯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宣传力度,做活第三产业。

做足“普洱茶+”文章,一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旅游”,强化茶旅基础设施建设,择优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区,将茶产业与旅游、观光紧密融合,让市民在茶园住下来、游起来,参与采摘、炒茶、分拣茶梗等环节体验,更好地享受生态茶园和青山绿水带来的愉悦。二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教育”,开展茶叶科普、茶祭体验、茶俗体验、采茶体验、制茶体验、茶文化(茶马古道)体验、茶园游学、工业旅游等活动,满足市民近距离参与茶叶生产、学习普洱茶知识的需求。三是大力推进“普洱茶+文化”,充分发挥普洱茶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普洱茶博物馆建设为重点,深度挖掘云南民族茶文化内涵,结合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按照保护与传承同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方式,塑造普洱茶和民族文化的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四是大力推进“普洱茶+康养”,拓展养生养老、健身运动的功能,让城市退休老人到茶庄居住,感受茶园生活,享受返璞归真的喜悦。五是大力推进“普洱茶+节庆”,办好茶叶节和普洱茶宣传月活动,将采茶制茶大赛、祭茶祖等节庆活动形成常态,打造节庆经济,扩大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是充分利用“普洱茶+互联网”,推动实体店、体验店、网店并举,线上线下齐进,加大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设,构建普洱茶市场营销网络新格局;积极开发普洱茶类金融属性,充分挖掘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拓展普洱茶功能,提升对涉普洱茶行业(包装、茶城、茶具、茶馆、物流等)带动力。七是大力推进“普洱茶+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着力“一县一业”和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创建,以“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为重点,聚集国内外企业的资本和先进理念,培育新主体,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加大科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普洱茶产业综合实力。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网

记者:王晓洁  段毅  王淑娟

摄影:赵家琦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0年云元谷产品回顾】春生有机事,班章谁敢战!

  天生万物以养人,【有机普洱】以报天;

  称霸茶界【老班章】,且看尔等谁敢战;

  千年古寨【老曼峨】,名山名寨谁争锋;

  王者风范之【孔雀】,傲视群星谁不服;

  深谷之中有【藏山】,力拔山兮气盖世;

  只恐春风【有机】事,五千貂锦丧胡尘;

  惊鸿一瞥【小青柑】,权倾天下为霓裳;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围炉饮【茶膏】

  【新会陈皮】泌心脾,丢盔弃甲渡余生!

   2020年云元谷出了比较多的产品,与舌尖上的中国联名【炫彩礼盒】,新会陈皮与勐海普洱的完美结合【和韵】,大树生茶与勐海香竹的完美结合【勐巴拉生茶】,地道真实勐海味【每日熟茶手工沱】、养足七年陈熟至美【公元2013】,不可忽略的粗枝大叶【黄金叶】,珍藏版古树白茶【曼奢谷主尊享白茶】……下面去回顾一下2020年云元谷的产品:

  天生万物以养人,【有机普洱】以报天:有机普洱茶

  【有机普洱茶】健康饮茶的入口。布朗族世代传袭,精心呵护的传承,优越的自然条件,完整的生态系统,高山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和雨露滋养才产出如此非比寻常的有机茶,云元谷有机茶地蕴天养,弥足珍贵。谷法制茶理念,独特产品气息,增加有机认证,必将带来更大商机,“有机”是基于背后各种严苛的认证条件,从茶园环境、采摘、生产加工、运输、检测项目、茶园过渡期等一系列的繁复监管及认证,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特别是其核心部分“茶园环境”审核,需要从空气、土壤、水质、周边环境、茶树种植情况、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考察、监测和检测。

  称霸茶界【老班章】,且看尔等谁敢战:老班章

  老班章,来自布朗古茶区,普洱茶界的“顶流”,喝普洱茶的无人不识它,名声大躁的背后是实力支撑。老班章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个代表,我们把它做成熟茶,依托谷法制离地拼接发酵技术,2018年原料2018年发酵,勐海自然仓养,成就2020年【老班章】熟茶,浓厚霸气。老班章正寨古树,稀有者享稀有,刚烈,厚重,小产区,高品位。

  千年古寨【老曼峨】,名山名寨谁争锋:老曼峨熟茶

  【老曼峨】熟茶予2018年发酵,2020年压制,勐海自然仓养足24个月。千年古寨『老曼峨』,酽冽醇厚苦尽甘来,极致的口感,喝的就是层次分明。纯粹的苦,是纯净,细腻的体验,苦的有层次,是苦尽甘来,苦甜交融的不凡滋味,其质厚气强,来得猛烈而迅速,舌尖甜润迅速蔓延至整个舌面。先苦后甜的对比突出,体感非常的惊艳。

  王者风范之【孔雀】,傲视群星谁不服:班章孔雀

  茶人绕不开班章,具有王者基因,浓酽厚重的2020班章【孔雀】,声名“雀”起!新茶明香更显,呈花蜜香型,兰香感明显,且杯底留香。外形匀整,芽毫显露,光鲜润泽,芽头肥壮且多绒毛,色泽油亮,叶片细长柔韧,毫毛明显。茶汤口感饱满,分布均匀,生津快,回甘长,很有厚度和刚度,入口即能明显感觉到茶汤的劲度和力度。明显的苦味但很协调,化得快,厚重刚强。

  深谷之中有【藏山】,力拔山兮气盖世:藏山系列

  “谷”起勇气,肆意“藏山”。藏山系列普洱茶不紧压,利于条索完整转化。大嗨罐,量足易于品鉴储藏。名山头,臻选核心山头茶料。

  只恐春风【有机】事,五千貂锦丧胡尘:有机白茶

  自然造物,各个茶区的海拔,土壤,气候,温度等造就了不同的风味特点,地理原料决定白茶风味,【曼丞白茶】【风情白茶】以简单自然的工艺方式传递各茶区茶叶原始本真的味道。地理风味白茶,云元谷曼丞,彩云之南,秘境白茶,味有不同,为您不同。本品精选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区布朗、勐宋、南糯、巴达优质茶青为原料,经谷法制茶体系标准采摘,自然萎凋,日光干燥而成。叶片肥嫩、色泽灰绿、白毫显露、花香明显、入口绵柔、滋味鲜醇、甜润生津,经久耐泡,收藏价值极高。

  惊鸿一瞥【小青柑】,权倾天下为霓裳:小青柑系列

  新会以独特的水土滋养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枝柑,以甘香醇润闻名于世!勐海茶,滋味浓醇,饱满协调有着最具风格的“勐海韵味”,结合成雅果系列柑普茶。小青柑系列的【7月小青柑】【8月小青柑】均选用勐海纯大叶种以及新会天马柑,运用熟茶工艺将原料增加气蒸+低烘,然后用云元谷独有的“云元谷-大发酵”系统技术,谷法制“汽蒸+低烘熟散茶工艺技术”,将青皮与熟茶一起干燥,达到最佳融合度。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围炉饮【茶膏】:普洱茶膏

  茶膏始于南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普洱茶中出精品,温暖顺滑显精致,熬制历练留精华,茶中黄金属茶膏。低温萃取制膏是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对清代宮廷茶膏的模拟,它没有持续的高温过程,充分保护了茶叶中的营养物质与必备的生物“酶”。【普洱茶膏】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其固有的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有糖化酶,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强,增强了人体消食功能。普洱茶膏还具备方便快捷,携带方便,冲泡溶解速率快且简单等优势。

  【新会陈皮】泌心脾,丢盔弃甲渡余生: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新会产的大红柑的干外果皮。因为它具备很高的功效与作用,也是传统式的香辛料和调料妙品,素来享有盛名。新会地区是海水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质,三江交汇的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是的新会陈皮内三大活性物质,挥发油、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丰富。【新会陈皮】光泽均匀,柑香醇厚,纹理清晰,片片分明;内囊分化,自然剥落,三瓣相连,油室饱满;汤色剔透,香醇润口,绵柔回甘,泌人心脾。

  舌尖上的中国联名礼盒:炫彩礼盒

  炫彩,让茶生活更精彩,让礼品茶更出彩。舌尖上的中国臻选,舌尖臻选不负此年!云养-古树晒红;手工沱100克。大罐+小罐2罐装一共100克手工沱,6克/沱。精选布朗山古树茶原料,手工揉制。元酵-熟茶;小方砖100克。净含量100克/罐,7克/块,小方砖。精选勐宋生态大树茶原料,大发酵系统技术离地渥堆。模具压制。谷法-古树白茶;手工沱100克。大罐+小罐2罐装一共100克手工沱,6克/沱。精选章朗古树茶原料,36小时萎调,高原阳光日晒,手工揉制。

  新会陈皮与勐海普洱的完美结合:和韵

  新会核心产区陈皮,与勐海大树熟茶完美结合。融合了新会天马柑清醇的果香味和勐海纯料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柑皮与普洱茶相互吸收精华,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做出来的【和韵】有着沁人心脾的果香以及醇厚的熟茶口感,手工揉制结合,完全具备后期转化,确保越陈越香。【和韵】不论是外表还是内涵均浑然天成,堪称一绝。

  大树生茶与勐海香竹的完美结合:勐巴拉生茶

  精选那卡生态大树生茶与勐海香竹完美结合,严格按照傣家耗时工艺纯手工制作,勐海香竹来自勐海高山自然保护区,选配勐巴拉新版礼盒!

  地道真实勐海味:每日熟茶手工沱

  谷法制大发酵系统技术,2018原料发酵,2019揉制,2020包装上市。地道真实勐海味,每日熟茶,精质茶生活,口粮,商务,礼品皆可,乃全能选手。大罐单泡·随享装,方便携带。谷法制茶,精细“大发酵”技艺,鲜叶到成品的系统化发酵技术,离地渥堆发酵工

  艺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性渥堆味,实现优异的口感体验和确保品质稳定性。

  养足七年陈熟至美:公元2013

  第一次,把压仓底的好茶与茶友分享,在尘世的烟火人生中,以茶之名,活出别样风韵!无需“茶人滤镜”随手一泡,都别具岁月陈韵。此刻,已暗香撩人!年份普洱众望所归,易武大树香杨水柔,勐海仓养蜜韵浓郁,“大发酵”勐海自然仓,七年专业陈化,不负时光,不负亲!

  不可忽略的粗枝大叶:黄金叶

  黄片是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宽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被筛拣出来的部分毛茶。黄片还是比较好喝的,因为甜度高。由于茶多糖含量高,滋味比较甜醇,又由于咖啡碱、茶多酚等含量相对嫩芽嫩叶较少。所以,黄片口感少苦少涩,滋味温和,香味独特。

  珍藏版古树白茶:曼奢谷主尊享白茶

  谷主,是对爱茶人的敬称,是对伙伴的尊重,是云元谷品牌文化,共同的缔造者与传播者。曼奢2020年春节谷主尊享,勐海精微茶区古树白茶,私享、珍藏皆宜!

  “云”,彩云之南,逐祥云而至茶之圣境;“元”,一元复始,时间伊始奠人文之根本;“谷”,空谷幽兰,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是为“云元谷”。云元谷倡导“以品饮体验指引普洱茶方向”,让高品质普洱通过品饮体验,使茶与茶人获得心灵的交流,让茶人懂得享受茶带给他的一切,并游刃有余。

  文丨茶小乐

  图丨云元谷

找到约12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