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到镇沅有多少公里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云南“野生茶王树”之乡茶叶飘香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群山起伏,古木苍苍,蔽日遮天。原始密林里,有一株树高25.6米的野生茶树,经专家考证,树龄约2700年。这棵古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美称。

如果你体力不支,无缘感受“野生茶王树”风姿,可前往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主题街区的千家寨博物馆,隔着屏幕邂逅“野生茶王树”。这座以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随时欢迎四方来客。

有“野生茶王树”“压阵”,近年来,有着38万余亩茶园的镇沅县以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契机,茶产业扶摇直上,今年上半年,当地实现茶叶总产量达到4071.8吨,综合产值超过12亿元。

镇沅“立下鸿鹄志”:力争到2025年,茶叶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产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推动现代茶业强县再上新台阶。

位于“千家寨”主题街区的巨大茶饼。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镇沅有茶农有7万多,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左右。家住者东镇马邓村的刘清是那7万多分之一。

马邓村种茶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路过此地时兵马被困,寻得茶汤解困,诸葛亮赐名“马登茶”,后称为“马邓茶”。

传说属实与否,刚迈入不惑之年的刘清无从知晓,他只晓得,自己走上种茶这条路并不轻松。

刘清以前四处打零工,几年下来没存到什么钱,后来回乡种茶,怎奈价格不稳定,他亏了十几万元,没办法,再次外出打工。

还清债务后,刘清再回家乡种茶。如今,他承包茶园两三百亩,茶叶远销广西、广东,形成了茶叶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

几十公里外的按板镇罗家村,一大早,迎着薄雾,魏勇便和妻子扛着锄头到茶园忙活。

罗家村是老乌山古茶山的核心区,这里的茶叶形如辫、枝似藤、韵如柳,被人称为“藤条茶”“杨柳茶”。

魏勇家有20亩茶园,自己建了初制所,杀青、揉捻、晾晒等工序自己完成。去年一年,他家靠卖茶收入20多万。

茶农增收,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策略: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刘清说,自己第二次种茶时,听说县里的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免费培训想干事创业的人,他专程跑去学习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学成后回村,刘清有不懂的就打电话咨询老师。一次,老师还专门来到初制所,给他和员工入厂培训,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太感谢了!”如今,有村民上门取经,他倾囊相授,“大家一起富,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茶产业要向前,得抱团发展。在党委政府引导下,2018年,和魏勇同村的魏启荣发起成立茶叶合作社,6户茶农的茶叶统一采摘、加工、销售,后来合作社持续壮大,发展到社员48户,覆盖茶园面积800亩。“一个拳头打出去,比用一指头顶出去力量大多了。”这是他的观点。

镇沅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茶园。人民网记者徐前摄

绿色发展坚定信心

抱团发展,镇沅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当地有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3个,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4户,茶叶初制所143个。而茶产业要走得长远,打造品牌是趋势。

“野生茶王树”位于哀牢山深处的千家寨,2020年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云南镇沅“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推出。

何为区域公共品牌?简单来说是指在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品牌。

如何让品牌叫得响?当地建立“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规范“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制作标准,提升生产加工技术,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

来到位于城边的加工研发中心,两条生茶熟茶生产线上,从熟茶发酵、生茶精选、压制、内外包装、仓储全是智能化作业。

“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里,工人们正在加工茶叶。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打造品牌,茶叶品质是关键。“每一块茶饼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加工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志刚拿着一块茶饼说,中心搭建了区块链追溯平台,整合茶产品种植、生产、检测、流通、消费、监管等相关信息,能实现茶叶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

记者扫码一饼茶,能看到原料产地信息、检验报告、茶叶鲜叶采摘的过程照片等,供消费者知悉参考。李志刚介绍,截至目前,加工研发中心已实现产值1200万元。

茶叶品质要再升华,绿色有机是必由之路。

来到位于恩乐镇五一村的镇沅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夏日里茶园绿意盎然,蓝天白云相伴,香樟、冬樱花等覆荫树点缀其间,置身茶园,就像飘荡在绿色的海洋。“基地占地面积2700亩,都是有机茶。”公司总经理李跃升说。

有机茶园咋管理?“茶园里不用除草剂,用割草机或者锄头代替;防虫用黏虫板,蜘蛛甚至用手捉……”李跃升一一列举。在他看来,有机是公司的生命线,只有严抓茶叶有机化管理,才能实现茶叶高质量发展。

有机路上,企业并不孤独。今年5月,云南省2021年度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拟奖补名单出炉,镇沅县18家茶企业拟获奖补资金519.76万元。目前,这批资金经公示后已陆续兑付。“这坚定了我们走绿色有机路子的信心。”李跃升说。

放眼整个镇沅,当地正主动融入普洱市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强市”的战略大局,加快有机茶园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步伐,已有38家企业、合作社获得有机茶园认证6.34万亩,10家企业21个产品获得有机茶产品认证证书。当地计划,到2025年,全县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占比达到茶园总面积七成以上。

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茶叶加工技术培训。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兴茶以茶促旅

无论抱团发展、搭建品牌,亦或绿色有机,茶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让老百姓靠产业增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据此逻辑,镇沅县延伸茶产业产业链,通过走茶旅融合之路,发展观光农业,带着老百姓走“以旅促茶、以茶兴旅”的振兴路。

“镇沅在茶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2700年的‘野生茶王树’就是见证;还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里,茶饼就沿着蜿蜒小路,奔赴万水千山;是多民族聚居区,有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哀牢山负氧离子浓度高,是名符其实的天然大氧吧……”镇沅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孝忠一一介绍。

以绿色为底色,近年来,当地挖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来到位于县城西北方向的“千家寨”主题街区,浓浓的历史感弥漫四周。一块直径20米左右的茶饼雕塑立在显眼位置,一面是镇沅的各大茶叶产区地图,另一面是茶马古道上路线图,游客们不时来此合影,记录美好瞬间。街区西南侧,以茶叶采摘、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品茶8道普洱茶传统工艺为内容的人物活动场景雕塑活灵活现。

镇沅38万余亩茶园中,古茶林占比高,野生茶树居群面积23.77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居群面积3.08万亩。“古茶树是茶产业的核心资源,保护好古茶林,就是保住茶农的‘饭碗’。”罗孝忠颇为动情地说,古茶林一旦遭到破坏,别说发家致富,就连不少茶农的生计都难以维系。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加大古茶树保护力度。很多村子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毁坏国有林和集体林地、过度采摘古茶树等纳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宣传带动,既让村规民约公开明了,又使村规民约入脑入心。

来到老乌山古茶园,一株株古茶树高低错落。村里的老人们记得,过去,无人理会散布山间的古茶树,间或采摘一些,在自家灶上架口锅,炒一下,揉一下,然后晒干,很随便。“没人想着卖,就算卖也值不了多少钱。”

现在,古茶树正重塑着村民们的劳作与生活,村民们也通过茶联接起了外边大世界,而镇沅乃至云南的茶产业,也在一次次的联接中发展、壮大,进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名山名品:哀牢山

  哀牢山为云南名山,位于中国云南中西部,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为横断山脉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向,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南华、双柏,普洱市的景东、镇沅、墨江,玉溪市的新平,红河州的绿春等市县,全长近500公里。哀牢山最高峰大磨岩,位于新平县水塘镇境内,海拔3166米。

  地理位置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北段上部,坐标为东经100°44′~101°30′,北纬23°36′~24°56′,保护区南北长约130km,东西宽约4~9km,最宽地方达20多km,总面积67700公顷。

  生态特征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地跨云南省三州(市)六县(市),即楚雄市、南华、双柏、景东、镇沅、新平。以保护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和黑长臂猿、绿孔雀、灰叶猴等珍贵野生动物为目的。1986年3月,正式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种类约1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高等动物种类有4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长臂猿、短尾猴、绿孔雀等20多种。

  地质地貌


  哀牢山的河流为红河水系,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亦为云贵高原气候的天然屏障,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哀牢山地处东亚季风热带、南亚季风热带和青藏横断山系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云南省东西季风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的分界线。因此,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哀牢山区,年降水量达2200毫米,海拔900米以下的哀牢山北麓,年平均降雨量800-900毫米之间。哀牢山温差较大,高海拔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低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3°左右。

  土壤类型


  哀牢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地面大规模抬升,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山体东部因沿断裂带下切较陡,相对高差大,西坡则较平缓;哀牢山土质由砂页岩、石灰岩、片岩、片麻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地形有低谷、平坝和丘陵;土壤以红棕壤、棕壤、红壤等为主,偏酸性(PH为4.4—4.9),有机质含量高,富含氮磷钾等矿物质,土壤肥沃。

  茶树品种


  哀牢山茂密的森林植被,成为世界著名的茶树资源基因库,共有野生型茶树群落面积近50万亩,其中普洱市哀牢山范围内有近40万亩(全市117.8万亩),此外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等地发现的野生型茶树群落面积10余万亩。在广大的哀牢山地区还有近10万亩的栽培型古茶园及在茶界有特殊地位的大茶树。

  据《云茶大典》一书记载:生长于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海拔2450米的1号大茶树,树高25.6米,树幅22米×20米,基部干围2.82米,推测树龄约2700年,被誉为“世界野生型茶树王”。

  生长于景东县太忠镇大柏村丫口寨的大茶树,树高8.9米,树幅7米×6.6米,最大基部干围2.85米,属野生型古茶树,茶树生长在山梁上,土壤贫瘠,海拔1940米,是当地先民从野生茶移植栽培而成的大茶树,为目前发现最大的人工种植野生型古茶树,推测树龄在千年左右,被誉为“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


  景东县花山镇文岔村的过渡型大茶树,树高11.5米、基部干围3.30米,推测树龄600—800年。


  产茶历史


  哀牢山是云南主要山脉中野生茶树资源仅次于无量山的地方,是唐代樊绰著《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诸山之一。因普洱市有一条从“木兰化石(宽叶、中华)—野生型—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过渡型—栽培型,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的生物链”,所以普洱市于2013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而无量山成为“世界茶源的核心区域之一”。哀牢山有许多知名的古茶山和优良品种,如景东县有竹者古茶园、文岔古茶园、芦山古茶园、杜鹃湖高山乌龙茶,镇沅县有千家寨古茶山、马邓古茶山等,墨江县有,帝贡茶、凤凰山、须立贡茶、通关、团田等古茶山及茶园,绿春县有玛玉茶良种。

  根据《云茶大典》“云茶世界之最”中哀牢山就有两个席位:“世界上茶树演化的第一始祖”—发现于景谷县的宽叶木兰化石,距今3540万年;生长于普洱市镇沅县九甲乡千家寨的野生大茶树,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最大基部干围2.82米,被誉为“世界野生型茶树王”;生长于景东县太忠镇大柏村丫口寨大茶树,树高8.9米,树幅7×6.6米,最大基部干围2.85米,属野生型古茶树,被誉为“人类驯化栽培野生茶树活标本”;位于澜沧县邦崴大茶树,树高11.8米,树幅9.0×8.2米,最大基部干围3.58米,被誉为“世界过渡型茶树王”;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大茶树,树高10.03米,树幅11.1×11.3米,最大基部干围5.84米,属野生型茶树,被誉为“世界最粗的古茶树”。

  人文历史


  哀牢山广大地区是一个多民族人口的聚集区,有镇沅县的苦聪人聚集区,墨江、绿春、新平的哈尼族聚集区,楚雄市、南华、双柏、景东、镇沅等县的彝族集聚区,新平的花腰傣(傣族支系)集聚区,在各民族集聚区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哀牢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和睦共处的地方,也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

  杜鹃湖风景区位于海拔2500米的哀牢山上,属景东县太忠镇,原名徐家坝水库,因水库四周长满杜鹃花而得名。距离县城60公里,目前为四级公路标准,1981年创建的中科院哀牢山生态站,1993年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哀牢山风景名胜区。

  杜鹃湖水清澈见底,浸泡在水中的古树百年不腐,成为鱼虾的家园;湖边的杜鹃花虽没有高大的身躯,但娇艳无比;有数百亩的高山草甸,踩上去软绵绵的,睡着看天,白云飘过头顶触手可及,在各种小花的点缀下别是一番风景;几片上百亩的台湾高山乌龙茶,好比在一个仙境中有了些人气,也是这一地区最早引进的台资企业;沿着环湖栈道游览,除了草甸、茶园、杜鹃花及几幢房子,剩下的就是茫茫林海,无数的参天古树被各种苔藓包裹得五颜六色,有的犹如龙须;树顶上垂下的藤蔓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不时会听闻到各种动物的叫声,寒风下有些毛骨悚然,这才是踏入原始森林的意境。

  千家寨风景区位于哀牢山中部的镇沅县九甲乡,距县城90公里。据史书记载,在太平天国的影响和鼓舞下,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哀牢山彝族农民领袖李文学联合各族农民五千余人,聚集于天生营誓师起义,在哀牢山安营扎寨反抗清政府达十余年,因而得名“千家寨”。

  千家寨石栅门边的瀑布高悬于半山腰,当地人称为大吊水,瀑布从两山之间的峡谷口喷泻而出,势如天河决口,悬空而泻百米,落如脚潭,水声如雷、轰鸣山谷,腾起的水雾弥漫河谷,景色壮丽,这也形成嘟噜河的源头。“嘟噜”为傣语,意为流经原始森林的河,嘟噜河蜿蜒于原始森林中,时而悬瀑、飞珠溅玉,时而蓄潭,蓝天跃澄碧,映日动浮光,时而如千万条银链漫流石面,河两岸古木横斜、绿叶婆裟、山花烂漫,风光旖旎、野趣迷人。

  登上小吊水、大吊水,进入千家寨万亩野生茶树群落的神秘世界,有一棵茶树被冠以“世界野生型茶王树”,在千家寨基部径围在2米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很多,对于研究茶树的起源等方面有重要的科考价值,茶界有句话:“不登临千家寨茶王是做茶人终身的遗憾”。

  素有“花腰傣之乡”的新平县哀牢山境内,有南恩大瀑布、石门峡、茶马古道、金山原始森林、土司府(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雪锅山、打雀山(国际候鸟迁徙保护区)、大(小)帽耳山等自然景观。各种蕨类、苔藓植物攀络树上分披垂挂,尤为壮观。日出日落,猿啸鸟鸣,各种动物饮于水边,俨然一幅山水鸟兽图,使人体味到哀牢山是森林的海洋,动物的天堂;山中有悬崖绝壁、瀑布众多,雄伟壮观。茶马古道多穿越哀牢山无人区,这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殊立体气候,是人类研究生态、生物、土壤、气候、水文、地理等的极好基地和旅游避暑的理想场所。

  交通状况


  解放前,每天翻越哀牢山古道的骡马有800多匹,商人行人上千,无数马帮行人在这悠悠古道上默默行走,经历着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哀牢山东坡在昆曼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业发展较快,但随着墨江到临沧高速、南涧到景东高速及昆曼高铁的建成通车,哀牢山将迎来新的腾飞。

来源:新华国茶

老包说茶:老乌山古茶山

  在青藏高原的南麓,滚滚的澜沧江冲破横断山脉的阻拦奔腾而下,在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古濮人在这里种了至少三四千年的茶,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与利用茶树的民族。

  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的临沧与普洱一带有一种云南茶叶栽培史上的奇葩——藤条茶,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云南气候条件、乔木型大叶种的特性以及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特点而总结出的一套茶树采养模式,成为一项中国农耕文化的茶叶园艺作品,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藤条茶不是茶叶品种,而是一种留养模式。这种模式的茶树老叶片很少,主干一般留2—3米高,岔枝多而下垂。一根根细藤的下段多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


  藤条茶的名字最早是詹英佩老师在写《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中提出并作介绍。包忠华在2013年调研发现翔临区的昔归古茶园,双江县的大户赛、小户赛,镇沅的勐大、振太、按板等镇,景谷县小景谷,澜沧县小坝等地都有大量的藤条茶,但没有人更多关注。

  2015年与白马非马、李琨一起构建策划“老乌山——中国藤条茶之乡”时,较详细的解读了藤条茶的形成过程、特色优势及历史文化价值。


  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主山脉纵贯南间、景东、镇沅三县。而沿澜沧江东岸有一座长百余公里的支脉,在金鼎山与主脉分岔,被称为“二无量”。“二无量”夸景东的漫等、景福、大朝山东镇,镇沅的勐大、振太,景谷县凤山、小景谷等地。将藤条茶作为核心名片来宣传,是要冒点风险,同时需要足够的认识和勇气。

  藤条茶鲜叶采摘后,因留下的老叶子较少,茶叶在冬季休眠期对叶子与枝条的养分消耗少,在开春发芽时,养分集中供给枝梢,所以藤条茶发芽时发的更集中,产量更高,茶味也更独特。


  建国以来,云茶产业提倡发展台地茶,普洱茶的传统采养模式被抛弃,追求高产量、有卖相、讲嫩度的绿茶化管理模式,很多老茶园被台刈改造成丰产茶园。

  到了2003年普洱茶兴起之后,随着原生态与古树茶的价值被挖掘出来。当云南茶叶摆脱了现代过度干预的绿茶思维,回到老祖宗的传统种法,这样一来被低估与妖魔化的藤条茶就走到前台。藤条茶是背负“疯狂追求产量与过度采摘之典型”的骂名闯入人们的视野。


  很多专家、学者与游客看到采摘后的藤条茶树,平时周身无芽、少叶,认为这是一种杀鸡取卵、掠夺式的采摘行为。而茶农给茶树松土、除草、施肥,也被指责为片面追求产量的行为被误解。

  其实,这是云南多少代人的经验总结,是结合了茶树的生长特性、普洱茶之原料——传统晒青特性,以及茶区气候特点而总结出的一套古老采养经验。


  包忠华以前在普洱市茶业局工作,镇沅、景谷、景东都到过,都是直接去单个的山头,没把无量山系的“二无量”走通。与李琨从景东的漫湾出发,沿着无量山一直向南走,经过的地区属于历史上景东县的西五区、南五区(南五区在解放初期划给了镇沅、景谷两县),即沿着漫湾、林街、景福、大朝山东镇、里崴、勐大、振太、小景谷、凤山,用三天时间顺着有茶山的山路走,人们把这条山习惯称为二无量,山的最高顶和核心区为老乌山,为了方便统一宣传打造,就做主把它统称老乌山古茶茶。

  这一片区,气候、海拔、土壤、品种、种茶历史类似,总茶叶面积近20万亩,以藤条茶为主的百年以上古茶有4万多亩,呈现种植密度不高,小区域分布的特点。老乌山藤条茶其枝条如柳条般纤细,可随风舞动,婉若众仙女聚于云雾之中翩跹起舞,枝似藤,韵如柳,被当地人以“藤子茶”“柳条茶”等称谓,藤条茶在采茶时是顺枝条勒下来,再进行分拣,茶叶中常带有马蹄,茶叶条索肥壮、芽头肥大、汤色黄亮,苦底较重,入口醇滑,香气高扬,回甘持久,茶叶仓储进入中期茶转化品质好。

  以老乌山古茶区的名义,打造全球最大的云南传统采养茶区——中国藤条茶之乡。老乌山自古为银生辖地,以老乌山为核心的茶区南北直线距离60公里,可包括景东的大朝山东镇,镇沅的按板、振太、勐大,景谷的小景谷、凤山、民乐共7个乡镇。当地居民以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为主。海拔14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茶叶而言,景迈山不是最耀眼的,老班章、冰岛地位在其之上,但对茶区进行整体综合性开发,打通茶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用庄园经济、世界文化遗产来打造最具特色的名片等方面来看,景迈山是云南茶产业深度开发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具有广泛而深远的范本意义。

  构建老乌山大茶区,就是借鉴景迈山模式对古茶山进行综合性的深度开发。过去这一带是以乡镇为单位分别打造,景谷打造文山古茶山、秧塔古茶山、南板黄草坝古茶山,镇沅打造老乌山古茶山、振太古茶山、勐大古茶山等,这些古茶山多以行政名称为主命名,文化挖掘不够,不利于品牌推广。在大茶区整体打造之下,可以学习易武茶区的经验,像易武大茶区下推介弯弓、麻黑、刮风寨等顶级品牌。我们可以在大老乌山茶区之下推出文山、秧塔、苦竹山、打笋山、罗家村、大石寺、和尚寺等顶级古茶园。

  老乌山不但拥有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澜沧江从旁边奔腾而过,古时为银生节度故地,是“茶出银生”的地方,也是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与傣族文化大融合之地,自古当地人重视文化教育,农耕文化发达,拥有凤岗、按板等多处盐井,也是藏传佛教、南传佛教、道教在云南交汇的一个分水岭。


  以“刊木古道”为主道连接各条马帮盐道,各路马帮往来于山涧,这里盛产的茶叶与盐巴被驮往四方,繁荣的商品贸易催生了对茶叶的巨大需求,在古代老乌山的先民们就长期种茶,探索出了一套兼顾产量与养护茶树独特的采养结合方式。

  古道悠悠,马帮的铃声曾经响彻无量山深处,此情此景只能去想象过往的岁月。如何将老乌山打造成普洱市继景迈山、凤凰山之后又一座区域性名山?


  随着墨江——临沧高速和景谷——宁洱高速的建成,在大交通的格局下,针对老乌山涉及景谷、镇沅与景东三县,以茶文化为突破,以交通为纽带,为避免打造与宣传各自为政,缺乏整体高位规划,以及没有找到自己核心价值之弊端,只有在市委、政府的顶层设计统筹,整合三县在无量山系(俗称二无量)的古茶资源,以横跨镇沅、景谷两地的老乌山为核心,打造老乌山古茶山,并将藤条茶作为最核心的资源与特色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开发与宣传,使之建成“中国藤条茶之乡”。同时结合茶马古道遗迹和振太古村落等对其深度挖掘,打造又一张“茶旅融合”的新名片。


  文章来源:包忠华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