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糯米味茶

找到约27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猿抱子--糯米酒茶

猿抱子糯米酒茶(世界首创)

——————————

如初恋般酸甜、清爽,喝完之后微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竹马青梅 

明清古茶树清明春生茶糯米酒茶

 

色:新茶汤色绿黄

香:酒香 梅子香 花蜜香

味:甘甜微酸

暖热感:饮后约1~2分钟

韵:无猜两小 竹马青梅

 

品种:云南大叶种栽培型  乔木

土壤:黄色赤红壤含砂石20%~30%

气候:低纬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生态:原生态古茶园地表覆盖蕨类植物

产地:瑶寨

级别:菩提

 

北纬:21°09′~22°23′

海拔:1200~1600m

胸径:30~50cm

树高:3~6m

树龄:明晚期至清中期  约200~400年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春风入酿

(胸径:35~55cm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把酒东篱  

宋元古茶树清明春生茶糯米酒茶

 

色:新茶汤色梅子黄

香:酒香 梅子香 松脂香

味:清甜微酸

暖热感:饮后约2~3分钟

韵:金风习习 把酒东篱

 

品种:云南大叶种野放型  大乔木

土壤:赤红壤

气候:低纬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生态:野化古茶园

产地:瑶寨

级别:般若

 

北纬:21°09′~22°23′

海拔:1400~1600m

胸径:50~80cm

树高:9~12m

树龄:五代至元  约640~1105年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骨丹心

(胸径:80~130cm)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醉卧东山

(胸径:130~180cm)


糯米酒酿 古树生茶  

 

   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主要原料是糯米,血热活去虚寒,常饮皮肤好,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较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微量的酒会改变大脑的化学机制,降低拘谨感,让社交互动更顺畅。以糯米酒酿茶,茶浸染了酒香,饮之如青梅半黄,甘甜微酸开胃,身体发热、毛孔微张,不醉而陶然矣。糯米酒茶系猿抱子公司2018年9月10日创制。

 

工艺

    把糯米酒均匀撒在茶叶上,精确控制发酵温度在38℃~45℃之间,经15天,茶叶发酵产生如青梅的酸甜味即可。

 

糯米酒酿 古树生茶的储藏

   阴凉干燥无异味,室温低于30℃,相对湿度小于65%。在此环境下,可保留酒香、梅子香和花蜜香,久存有陈药酒香、甜糯感和暖热感。

 

糯米酒茶 血热活去虚寒  

 

梅子香  酸甜开胃

微微醺  促膝谈心  


普洱熟茶的堆味、仓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么?

  堆味: 

  熟茶渥堆产生的特殊味道,不同的发酵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即使采用同种原料),传统国营厂时代的三个大厂勐海、下关、昆明正式三种发酵风格的代表。
  一般而言,新制熟茶堆味最重,经过长时间陈化堆味会逐渐逸散。

  仓味:与堆味有区别。
  渥堆熟茶工艺创制目的便是仿制港仓老生茶以满足香港市场需要,但生茶做仓与渥堆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差别(渥堆工艺可近似看做超越极致的湿仓),同样的发酵菌种(黑曲霉)产生了不同的产物,进而使得茶品呈味不同。
  仓味实际上还可进行具体区分,港仓和广东仓(发酵菌种为白地霉)具有明显区别。
  但现今市场以干仓为主流,不少人没有品饮过正路的老茶,或是仅仅喝过造假的仿制老生茶,便以抨击湿仓为己任,实在贻笑大方。

  腥味:
  题目描述中的应为熟茶渥堆风格中勐海厂的传统风格——勐海味,一般而言会认为其近似鱼腥味。
  熟茶味道的区分传统上是按照三大厂进行大的划分,然后每个厂的茶品再根据不同的唛号(拼配嫩度,发酵度)进行区隔。
  图片现在国营厂早已不存在,且工艺、原料等与旧时相比多有创新,此时味道的区分并不重要,在具备足够的品鉴能力后根据品质和个人喜好(再结合价格)进行取舍即可。
  注:熟茶在国营厂时代没有区分山头一说(一则国营厂茶品从不以山头为卖点——晚期茶商订制茶另说。

  另外熟茶渥堆的最终风格受发酵地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水影响更大,勐海茶厂也有使用临沧地区毛料发酵),现在则因山头村寨概念的兴起和工艺的多样化,确实有不少新的风格产生,不过依旧与产地关联不大。
  糯米味:
  熟茶在发酵得宜散堆到位且经过一定时期仓储后,会产生近似糯米香的味道,但并不是特别相同,迷你沱茶中的糯米香系在茶品中掺入糯米草所致。(来源:普洱茶吧,图片来源:茶友网图库)


茶界这十大“奇葩”,你遇见过几种?

​​

吃法最奇葩—琴鱼茶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因用琴鱼制作而得名。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


琴鱼茶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琴鱼茶略带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咸味与鲜味,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混搭最奇葩—虫屎茶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湖南安化当地制作好的黑茶在存放过程中会招引许多安化特有的黑茶茶虫。当这些小虫吃完黑茶后,便留下比芝麻还小的粒状排泄物,也就是虫屎,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变成了可以饮用的虫屎茶。广西除化香叶外还加糯米藤、野山楂等叶。

虫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及牙龈出血有一定疗效。


工艺最奇葩—辫子茶

 辫子茶是普洱茶的一种,这种茶是将束状的茶人工编成惟妙惟肖的麻花辫子。


辫子茶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保留在神秘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种制茶工艺。它的制作需要精选百年以上茶龄的古茶树,用其上好的茶青,单独杀青、单独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特征。但因制茶工艺相当耗时耗力,逐渐淡出普洱茶的舞台了。


气味最奇葩—糯米香 

糯米香普洱茶,是在普洱茶中加入一种名为“糯米香”的天然植物而得。


“糯米香”生长于西双版纳地区,含有珍贵的天然芬芳物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其香味类似新鲜的糯米散发的清香,因此得名“糯米香”。其性质温和,清香,解渴,解毒,是西双版纳傣族常喝的天然饮料。


吃法最奇葩—油炸雀舌 

这里的“雀舌”是指黄山毛峰茶之上品雀舌。



将雀舌茶叶泡开沥干,放入油锅中炸炒并放入鸡蛋翻炒均匀,所制成品色泽金黄,细嚼之后倍感茶香浓郁。


外形最奇葩—千两茶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清道光年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当时陕西茶商为了能方便快捷地把黑茶运回陕西,就对黑茶包进行了改进:把重量100两的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随后,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慢慢地把茶叶重量增加到1000两。从而诞生了千两茶。千两茶的长约166厘米,周长约56-58厘米。

名字最奇葩—鸭屎香 

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类有十多种,什么芝兰香啦,肉桂香啦,但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


鸭屎香”乃是土名,名虽不雅,而作为凤凰单枞的名种,可为“大俗即大雅”。据说是因为这茶太香了,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便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茶农怕被人偷去,便说是 “鸭屎香”。


粗细最奇葩—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是工夫红茶,简称“九曲红”。产自杭州西湖区周浦乡一带。九曲红梅为浙江名茶中唯一的红茶,更被誉为浙江茶区“万绿丛中一点红”。著名的弘一法师曾赋诗道:“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来赞美九曲红梅独特的梅花香。

谈到九曲红梅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的干茶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互相勾在一起,恰似是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


原料最奇葩—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金寨、霍山境内,又因形似瓜子,而得此名。

都说茶树芽头是精华,可六安瓜片就是这么任性,芽头不要!在采摘过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单片叶子制成的茶。


绿茶讲“嫩”,就好比这个小鲜肉盛行的年代。六安瓜片倒好,非要炼就出一身“虎背熊腰”才公诸于众。


颜色最奇葩—雪茶

 在云南和西藏的雪山之巅,生长着一种神秘的“茶”。它只在高寒的山区生长,既不是茶树,也不能人工栽培,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雪茶”。雪茶出产于区内玉龙雪山、牦牛山、药山等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属地衣类茶科植物。


雪茶,其状如空心草芽,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到雪茶:“出滇南,色白,久则微黄,以盏烹瀹,清香迥胜。”

找到约27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