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农业主导产业

找到约2,767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邀 请 函

为弘扬中国茶文化,推动安徽茶产业发展,全面展示中国及安徽茶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定于2021年5月14日-17日在合肥举办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本次展会面积共计43000平方米,诚挚邀请国内外同仁及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促茶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供销社、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商务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六安市人民政府、宣城市人民政府、池州市人民政府、安庆市人民政府、黄山市人民政府
指导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产业联盟
承办单位:安徽中设国际会展集团、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安徽省茶业集团
支持单位:淮北市人民政府、亳州市人民政府、宿州市人民政府、蚌埠市人民政府、阜阳市人民政府、淮南市人民政府、 滁州市人民政府、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芜湖市人民政府、铜陵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安徽省茶业学会、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安徽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华夏国际茶博城、峨桥瑞丰国际茶博城
二、时间地点
时 间:2021年5月14日-17日(4天)
地 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三、展区设置(两大展馆,十大展区)
(一)主展馆
1.乡村振兴展区:展示我省主要产茶市、县茶产业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供销合作社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振兴徽茶取得的成效;
2.安徽茶叶展区:合肥市、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等六市人民政府分别设置政府展团以及安徽茶产业的发展创新及安徽茶叶品牌企业;
3.省外名茶展区:安徽省以外的国内茶叶品牌企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各类有机茶等;
4.境外名茶展区: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品牌企业,茶叶主产国有代表性的茶叶生产、销售、流通企业(驻华机构或分公司);
5、其他展区: 设置茶空间展区、茶旅展区。
(二)8号馆
1.茶科技展区:茶标识防伪,茶叶微生物、农残治理,茶叶知识产权,茶树种培育,其他新型茶科技等;
2.茶酒、茶食、茶饮展区:茶酒融合产品、茶点食品、茶饮快消品等产品展区;
3.茶机械展区:包含茶叶加工机械、包装机械、检测仪器设备等;4.茶叶包装材料展区:茶包装设计、锡器包装、金属罐包装、礼盒、制作印刷等包装材料,以及茶空间设计;
5.茶文化展区:茶道品牌、高档茶器具及茶服、佛事用品、香道用品、古典家具、根雕红木、文房用具、书画等茶相关文化企业。
四、同期主要活动
1.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
2.签约仪式;
3.生态茶园、美丽中国—中国茶产业T20峰会;
4.系列品牌推介会;
5.云上茶博会;
6.安徽美丽茶村推介活动;
7.首届徽茶摄影视频大赛;
8.5·21“国际茶日”主题活动。    
五、展会优势
1.权威优势:政府主办,行业管理者参与,专业会展公司市场化运作,展出内容丰富,展品品类齐全,展会的交流交易效果显著;
2.宣传优势:展会将通过电视、电台、新媒体、行业杂志、行业专题网站、户外广告等媒体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并通过重点采购商专人邀约等方式进行地推;
3.产业优势:安徽作为产茶大省,茶产业是安徽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茶叶主产区,安徽茶叶科技研发力量也在全国领先;
4.区位优势:合肥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猛,拥有多个展览馆,其中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过多个世界级或国家级的大型会展项目;
5.采购商优势:预计本届展会期间有超过50000名茶叶经销商、中大型企事业单位、茶叶爱好者等前来展会现场参观采购。大会专业采购商邀请工作组,预计邀请到会进行订单采购的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超过2000家,对于这些专业采购商大会将全程免费接待。
六、专业观众邀请
1.茶叶产业链类:茶叶组织、进出口贸易商、代理商、渠道商、创意营销机构、茶饮单位、投资机构、电商平台、茶媒体等;
2.用茶单位类:茶馆、茶楼、会所、宾馆、餐饮单位、房地产商、金融单位、4S 店、物业公司、企业采购部、政府及事业单位等;
3.其他相关类:专业茶叶市场运营机构,茶叶经营户,茶叶专卖店,商超、茶叶茶具收藏爱好者。
七、参展程序
1.参展对象提供合法有效的经营资格证,供组委会审核;
2.审核通过后,按要求提交报名《申请表》。申请表签订后,参展单位于三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费用汇入指定账户;
3.承办单位收到参展费后,确定展位,冠名/协办赞助单位可优先安排;
4.为确保会场整体效果,组委会保留最终调整展位的权利。
八、相关费用




用 展位类别 价格
特装空地 空地600元/㎡ (36㎡起租)
标准展位 4500元/个(9㎡ )
注: 1、标准展位:长3m×宽3m×高2.5m;配备一张咨询桌、两张办公椅、两只射灯;
2、特装空地为光地,不附带任何设施。

广


用 广告项目 价格 广告项目 价格
人行通道墙体广告 5000元/个 龙门架广告 35000元/座
注水旗广告 1000元/2个 证件广告 30000元
桁架画面广告 6000元/块 参展指南封底广告 30000元
室内地标广告 5000元/10个 手提袋广告 50000元/套
会刊封底广告 30000元 邀请函封底广告 30000元
会刊内页广告 5000元/P 活动赞助 80000元
指定用品赞助 50000元/项 高峰论坛冠名 50000元/场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吕玉兰
电 话: 18056075023
邮 箱:1431048801@qq.com
官方网站:www.anhuiteaexpo.cn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发布《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近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发布了《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在空间布局上,引导乡村产业向主产区、中心镇、中心村、物流节点和聚集区汇聚;

在产业结构上,构建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乡村产业有机整体;

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引导加工产能下沉重心,拉近产地销地距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

在主体培育上,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创业创新驱动、联农带农互动。

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2020年,农业农村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安排,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目标,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逐步拓展、逐项落实,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先抑后扬,农村创业创新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乡村产业保持发展好势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乡村产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引领,聚集资源要素,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目标任务上,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紧紧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按照《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县、镇(乡)、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引导乡村产业向主产区、中心镇、中心村、物流节点和聚集区汇聚。

在产业结构上,强化“产加销服”贯通、“农文旅教”融通、“科工贸金”联通,构建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乡村产业有机整体。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强化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要素聚集壮链和业态创新优链,引导加工产能下沉重心,拉近产地销地距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确保上中下游顺畅对接、安全对接。在主体培育上,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创业创新驱动、联农带农互动,构建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惠共赢的格局。

2021年,培育一批前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力争农业全产业链创新“链队”更加有力,全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涌现,全产业链“链农”参建动力明显增强,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贡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一、发掘特色资源,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集聚区,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一)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2021年,制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范性指导意见。新认定4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布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100亿元县、10亿元镇、1亿元村。

(二)建设农业产业强镇。聚焦镇(乡)域1―2个主导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农民区域服务中心。2021年,建设300个农业产业强镇。

(三)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突出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建设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产值超100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的骨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区域增长极和产业高地。2021年,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四)培育知名特色品牌。开展乡村特色产业调查分析,指导乡村手工产业做精做细,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2021年,建立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推介一批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宣传一批乡村特色产业知名品牌。

(五)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组织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开展脱贫地区产品宣介和产销对接活动。2021年,开展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多项对接活动。

二、延伸加工链条,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新空间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县域布局农产品加工产能,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

(六)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强化标准引领和技术指南,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类初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2021年,制定加快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意见,制定促进农业与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七)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和产业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主体,推进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分行业10强企业,创建一批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

(八)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依托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地区和机构,建设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力争搭建一批平台,形成一套机制,攻克一批技术,转化一批成果,创制一批装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2021年,建设数个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完善一批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专家指导组等5个乡村产业专家指导组。

(九)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机衔接。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园区以及分行业10强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第24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在县域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遴选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2021年,公布一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模式和“链主”企业,组织召开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三、发掘乡村功能价值,丰富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掘农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安排就业”等多种功能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价值,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业态和产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十一)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推介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遴选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1年,打造15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设20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十二)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水、电、路、讯、网等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休闲服务等标准,用标准化服务创响知名品牌,用品牌汇聚要素资源。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开展行业发展情况监测,选取重点县和经营主体实行直联直报。

(十三)创新发展业态。发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夜经济”、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农事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2021年,开展线上推介和云端培训,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融入美食评选、创意发布等元素。

四、培育经营主体,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

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提升龙头企业层次水平,发挥龙头企业主力军作用,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十四)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将经济实力强、联农带农紧、现代化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纳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队伍。强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引导各地培育一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形成“四级联动”发展格局。2021年,开展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

(十五)提升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组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联科带科,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2021年,制定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意见,指导开展龙头企业100强和专项10强遴选推介活动,树立一批龙头企业标杆。

(十六)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乡村企业家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乡村企业家。2021年,宣传推介一批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案例。

五、推进创业创新,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源头活水”,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格局。

(十七)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加大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力度和辅导广度,总结链条创业、融合创业、绿色创业、抱团创业、网络创业等模式,制作创业培训视频。2021年,遴选推介一批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推介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十八)建设服务平台载体。更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指导平台载体与创业导师加强合作,组织开展观摩学习活动。2021年,创建2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推介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十九)办好展示交流活动。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交流活动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分享创业故事、亲身感悟和成功经验,评选创意佳、业绩好、带动强的优秀项目与资源对接。2021年,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大赛。指导各地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政策宣传周活动。

(二十)强化就业创业监测。做好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监测调查分析工作,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监测试点调查,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发展情况摸底调查。开展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

六、强化联农带农,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

围绕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目标,开展主体跨界融合、要素跨界配置、业态跨界创新、利益跨界共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十一)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参与主体多的融合模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形成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生态。

(二十二)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等业态。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让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

(二十三)建立健全融合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利益融合。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2021年,开展《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系列宣传活动。

(二十四)创建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一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落实落细、业态类型丰富、融合主体多元、联农带农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2021年,创建一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举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交流活动。围绕解决“用地难、贷款难”问题,制定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文件,制定支持龙头企业贷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意见。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抢先看,重点扶持这这些项目!

注:内容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 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暨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立大会活动举行

这是新昌茶人的高光时刻,这是大佛龙井总结再出发的时刻,这是新昌茶继续创新的时刻。 与其说这是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的纪念会,不如说是浙江茶产业快速发展缩影的报告会;还是大佛龙井25年来品牌发展的研讨会;更是茶叶兴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三农致富的分享会。 


新昌大佛龙井,从农产品的茶,到大佛龙井品牌的茶,到中国茶市交易以及辐射到全国,在全国各地大佛龙井专卖店销售的茶,经历了从农产品的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转变。以科技来实现新昌茶产业有形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深加工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以文化经营来实现大佛龙井品牌溢价的最大化,从走出去推销向吸引更多的人来新昌体验转变,乘上B2B、B2C的电子商务快车等等,新昌的茶产业总是给人惊喜不断! 10月28日上午,以“共创、共进、共享、共赢”为主题的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暨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立大会在新昌县万怡酒店隆重举行。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罗列万,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井茶品牌管理办公室主任、推广研究员陆德彪,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金晶,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龚淑英,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柴理明,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原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等领导嘉宾以及大佛龙井生产厂商、经销商和各大媒体聚集一堂,庆祝这个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主持会议。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主持会议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致辞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在致辞中提到,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是浙江农业的金名片。多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主产区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创建“生态茶园”,不断优化茶类结构,深入实施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此同时,由农业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户浙江并连续成功举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极大激发了全省上下共同打造茶叶强省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世界茶乡看浙江”响誉五湖四海。 新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大佛龙井是龙井茶的重要品牌,新昌茶产业是浙江茶业的优秀代表,长期以来历届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业强县建设,全面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大佛龙井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全国农业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连续十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9年品牌价值达到43.04亿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2018年,中国茶市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成1.69万吨,交易总额达到52.1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与此同时,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已成为新昌茶叶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浙江茶叶品牌推介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原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致辞 袁振华会长作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总结报告。作为全国产茶大县的新昌,一直以来,走在茶行业发展的前列。1994年,新昌县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茶产业行业协会——新昌县名茶协会。协会的成立,从此拉开了名茶协会工作序幕。袁会长从25年的经历、成长、发展、探索、联动、接力、回顾、贡献、经验分别阐述了新昌茶产业的发展。 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 柴理明为俞志林、程兆敏、凌光汉颁发“新昌茶界资深老茶人”奖 会上,播放了“寻找好茶”专题片;为感谢新昌茶界资深老茶人对新昌茶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举行了新昌县茶界资深老茶人颁奖。25年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茶人的努力与付出,大会现场向俞志林、程兆敏、凌光汉三位新昌资深老茶人颁奖。他们是新昌茶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昌茶产业历史的见证。 

宣读《新昌县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章程》

《大佛龙井产销共识》签名仪式

《大佛龙井质量承诺书》签名仪式

大佛龙井标准实物参考样赠送仪式 大会还公布了第一批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员名单;通过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章程;举行了大佛龙井全国最低销售价共识电子签字仪式、大佛龙井质量承诺书电子签字仪式;还发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并赠送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给销售商。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龚淑英讲介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 据龚淑英教授介绍,新昌大佛龙井的特级标准样具有干茶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鲜润;匀整重实;匀净;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黄绿明亮的特点。 

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柴理明致辞 大会最后由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柴理明作讲话,他提到近年来,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作为茶叶生产大县,新昌要认真研究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成立产销联盟是在外形式的倒逼,也是产业发展的内部之需。大佛龙井是浙江绿茶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新昌县茶产业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也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成本倒逼、市场倒逼、质量倒逼等问题上,因此新昌县委、县政府倡导发起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有助于进一步互通信息,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标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形象、抱团合作,扩大市场竞争力。 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的成立是一个开始,为了能够积极有位,主动作为就需要明确将富民理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目标,推进茶产业的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行业自律,在工作中把握大局、找准方向,加强市场调研,抓好信息监测,科学研判趋势,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生产。还要持续优化服务以及扩大宣传。在积极迎接新挑战的问题上,柴理明书记提到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茶园建设,鼓励和支持茶农建设生态、绿色茶园,推广科学无公害技术,推行信用等级评定,切实维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其次要坚持互利共赢,即平等相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第三要坚持政策扶持,现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加大对茶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整合涉农资金,优先向茶产业倾斜,帮助茶企、茶农解决融资难题,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五年来,名茶协会凝聚力量,从茶出发。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和广大茶农、茶企、茶商,全面实施大佛龙井品牌和茶业强县战略,凝心聚力推进新昌茶业的良种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 二十五年来,新昌茶产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带来了可喜的成绩。名茶协会不断发展;名茶产业迅猛前进;名茶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名茶市场迅速壮大;名茶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名茶产业链不断拉长;名茶强县荣誉满满;大佛龙井成为新昌一张滚烫的金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昌,就是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代表。茶叶是新昌农业主导产业,新昌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在刚过去的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新昌又添新荣誉,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称号。 一片叶子,美一方环境,富一方百姓,兴一方经济。25年来,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昌茶人创造了“以市场为主体、品牌为主线、政府为主导”、令业界惊叹的“新昌模式”。 有品牌,强传播。大佛龙井就是县域茶品牌传播的最好例证。在探索农业市场化改革、萌发品牌意识较早的浙江,新昌县的茶叶创牌走在前列。自1994年酝酿推出“大佛龙井”,25年来,其品牌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步步为赢。大佛龙井已连续10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9年品牌价值高达43.04亿元,居全国第六。 中国茶市,定价龙井。1995年4月,全国第一个产区茶叶市场——浙东名茶市场的诞生,其规模居于浙江第一。客商从四面八方云集新昌,浙东名茶市场成了浙江龙井茶的集散中心。随着以龙井茶为主的名优茶交易量的猛增,中国茶市的规模也在扩张,面积扩大以后的中国茶市,客户猛增,各类茶源吸引聚集,销区从原十多个省市扩大到全国各地,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如今,中国茶市已成为全国“双百市场”和中国茶叶价格指数信息采集定点市场。 当前,全国产茶省份多,西部省份茶园面积的扩张,势必将对全国茶叶市场带来影响。如果过去20年中国茶业的发展是以茶叶品质为中心,那么未来5到10年,唯以品牌为驱动,以品牌为引领,各地发展茶业才有生机与动力。可预见的是,中国茶叶品牌的较量将进入白热化。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认为,大佛龙井品牌与国内众多的区域公用品牌一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的瓶颈,区域公用品牌市长做,还得市场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要帮助农民解决好农产品的难卖问题,更要争取卖好价,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公用品牌的溢价,让广大茶农、经销商共享大佛龙井品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如果说,前25年,我们做足了大佛龙井产地源头的文章,未来要着重于消费终端市场的推广,加速建立大佛龙井即龙井茶,龙井茶的杰出代表是大佛龙井品牌的消费者认知!让经销商以卖大佛龙井为荣,让消费者以喝大佛龙井为豪!接下来新昌要启动的“百城共鉴大佛龙井”活动,正是出于建立消费者对大佛龙井品牌认知的考虑! 原新昌县名茶协会会长袁振华表示,接下来名茶协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总目标,启动大佛龙井品牌提升行动,脚踏实地的落实好“11358”工程,推动茶业持续提升:即开展1 次品牌管理专项整治,以“稳定产品质量、规范管理秩序”为目的,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成立1个茶叶产销联盟,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金牌销售商强强联合,实现全产业链的强强联手;构建3次检测质量管控体系,即“鲜叶速检”“企业内检”“市场抽检”三次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新增50家大佛龙井专卖店(销售专柜),扩大销售渠道,对优秀者授予功勋奖;举办80场品鉴活动,对外宣传大佛龙井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新昌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健全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应用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品牌强农的大背景下,在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之际,成立大佛龙井产销联盟、召开全国知名茶商圆桌会议。这是新昌再一次走在全国产茶县前列的又一高瞻远瞩的举措。产销联盟的成立,不仅为生产、销售搭建了平台,更是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了新昌茶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开拓市场,不断满足消费需求的升级;这也是规范了茶叶生产经营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大佛龙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助推新昌实现“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总体目标。
找到约2,73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