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农业部富硒茶标准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什么是富硒茶、那些地方生产富硒茶、富硒茶的功能······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

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所以富硒茶可以是红茶也可以是绿茶等其它茶类,只要其硒含量达标即可;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限(50μg/d),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著提高,苦味、涩味显著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著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200μg是适宜的。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养生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

来源:茶科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崇义县:打造特色产业富硒高山茶,美了生态,富了村民

赣南一带是客家人的聚居区,客家先民落户当地,后以采茶为生。茶文化作为赣州人民的共同记忆,深入千家万户。走进高山茶区,一垄垄茶树,汇聚成一道道绿浪,从山顶俯视,宛如大地“指纹”。身处其间,鼻息间充盈着淡淡茶香,沁人心脾。


茶产业作为赣州市重点打造的富民特色产业,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发展,并出台了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政策。2021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向赣州市核发“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注册证,为推进“赣南高山茶”品牌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连续实施的奖补扶持政策,有力的推动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天然氧吧”造就高山好茶

常言道:“高山出好茶。”低气温、多云雾、光照柔和等气候条件,赋予茶叶更为饱满的形态、丰富的营养和馥郁的香气,高山茶的品质天然优于其它的平地茶。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境内山脉纵横交错,群峰起伏连绵,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8.3%,县级排名为全国第一,2018年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距离崇义县城南郊区2公里的阳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距离城市最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相对齐全、开发潜力极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江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馨阳岭茶叶基地是崇义县唯一一个地处阳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规模企业基地。在此生长环境下产出的茶味厚、气馥、色翠,是高山茶中的佳品。


公司所产的馨阳岭茶包括馨阳岭白茶(白化茶)、馨阳岭黄金芽、馨阳岭剑绿、馨阳岭毛尖等品种。其中馨阳岭白茶最具特色,曾获得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金奖。馨阳岭剑绿、馨阳岭毛尖也曾多次获得国内名茶评比、茶业博览会、茶文化节等各种奖项。

白茶种植落地崇义县并非偶然,早在2005年,赣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号召赣州市茶企大力发展种植安吉白茶一号品种。江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是赣州市最早引进的第一代安吉白茶品种的企业,首次种植面积达100余亩,种植地点是崇义县阳岭国家森林公园内,逐年增加1000余亩(含阳岭周边茶农)。

当时赣州市有4个县的4家茶企积极响应号召引进安吉白茶品种进行种植。由于气候、地理环境和种植管理等原因,只有崇义县的馨阳岭公司的安吉白茶品种种植成功,并于2009年注册为“馨阳岭”商标。

优良适宜的种植环境,是赣南高山茶高品质的基础,丰富的硒土资源,更为茶叶增色加码。当地种植的茶叶富含硒元素,含量达到农业部富硒茶标准,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

东方文化结合特色茶叶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芽。”饱满嫩绿的茶芽,遇水根根直立,在杯中上下沉浮,加上扑鼻的清香,与阳春三月的草长莺飞相映成趣。这是东方美在微观层面的呈现,也是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彰显。

明朝正德十二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在南赣巡抚时,在江西赣南以谢志山为首的农民起义后设立崇义县。“阳明心学”在此生根发芽,与茶文化交相呼应,流传至今,彰显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重要的社会和时代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深厚的民族责任感和厚植于土地的民族文化,是属于大众的宝贵财富。

馨阳岭白茶采摘具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在春季时新芽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照和温度的积累,直到清明前后日均温度达到15摄氏度时,颜色会由嫩黄色变成玉白色乃至白色,叶片莹薄透明,叶脉呈翠绿色,这是采摘的最好时机。至谷雨前后叶色开始明显复绿。

馨阳岭白茶含硒量在0.272~1.260mg/kg之间,氨基酸含量高达6%~10%左右,是普通绿茶的2~4倍,茶多酚含量为10%左右,仅占普通绿茶的一半,口感比较鲜爽,略有回甘。冲泡后,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嫩香高而持久,可见一支支似兰花的茶叶上下浮动,翩翩起舞,独具高雅特色。

产业推进带动农民增收

匠心之要,在于传承而非守旧,重在创新但不忘本。江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茶叶收购、加工、销售、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业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合同制为主要利益联结方式,组织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基地。在崇义县的横水镇建立了茶叶种植基地1个,订单基地4个。2021年带动全县1583户农户从事茶叶产业,被带动的农户户均增收2760元。

“我们对种植茶树的村民进行免费的技术指导,对茶树的种植、采摘、管理等方面进行服务,保证村民种出的茶叶质好量优。”江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秀莲向记者说道。公司为村民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保障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在扩大经营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

长龙镇拔萃村的村民谢祥林,2016年开始参与种茶,种植面积在30亩左右,每年通过春季采摘鲜叶售卖给江西馨阳岭实业有限公司,一年可创收10万元左右。

“我们的茶树都是采用有机肥料,统一由公司指导管理,种植比较简单,收益也很不错。”长龙镇拔萃村村民郭祥棋有40亩茶园,通过带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高山茶飘香,美了生态,富了村民。中国茶文化一脉相承,源自一种对品质的“挑剔”。从高山的一颗嫩芽,到今天令人眼前一亮的杯中盛景,公司与种植户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领略到属于赣南地区的别样风味。

来源:江西农业杂杂志社 钟桂林 罗津

赣州市农业农村局 潘旋宇,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程良斌:中国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时期

程良斌,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中国安康富硒茶》、《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紫阳茶业志》、《安康地区茶业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硒都曙光》、《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紫阳富硒茶文集》、《陕西茶产业》、《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等。

安康是我国最早园栽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据《神农本草》介绍,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安康位于秦岭以南,古时因地处华山之阳,亦称华阳,是神农尝百草最近便的地方。茶马贸易、征课纳税时代,安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安康这个古老茶区焕发青春,探究其历史,可以分为八个时期。

七、品牌整合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康市各主产茶叶的县都开发了名优茶,引进推广了名优茶加工机械,全市建名优茶加工厂204个,大大提高了茶叶品质,提高了各县茶叶声誉。90年代以来,全市各主产茶县抓住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大兴国家山川秀美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保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45万亩,无性系茶园11万亩,有性系茶园34万亩,其中可采茶园29万亩。

(一)紫阳富硒茶注册成功

紫阳县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放在富硒茶产业上,狠抓茶园标准化建设,制定了《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将其作为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5000亩天然富硒茶标准示范园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2009年10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以第164号公告批准,紫阳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此后,紫阳又相继注册了“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取得了无公害基地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9001认证、有机茶认证,有18家生产企业取得了QS认证,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名茶示范区和名茶百强县。

2010年紫阳富硒茶”公用品牌以9.6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二十强;2011年再次攀升,达10.25亿元,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进入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九位。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紫阳筹建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紫阳县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成为2012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2002年10月,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审定会。

二、平利打造女娲茶品牌

平利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重视茶叶生产,尤其是近些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茶叶率先突破战略,是安康市内茶叶生产发展最快的县。1949 年平利县仅有茶园200亩,产茶2.5吨;2010年茶园面积13万亩,产茶3100吨。为了打造平利女娲茶特色品牌,培养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深厚的女娲文化积淀,把平利茶统一冠名为“平利女娲茶”品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无公害绞股蓝标准化综合体》《女娲有机茶标准综合体》,女娲茶叶和平利绞股蓝分别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AA级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及产品质量认证,平利绞股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0年1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国农业部第1478号公告,“平利女娲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县11个乡镇50个村15万亩茶园获得国家平利女娲茶原产地保护。12月28日,平利县被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联合授予“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

2010年,女娲茗茶有限公司和百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女娲神草”商标被陕西省工商局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三)汉滨区成后起之秀

2009年,汉滨区成立了汉滨区茶叶协会、汉滨区新华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和流水镇刚子茶叶种植合作社,从名优茶初制、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茶园建设技术入手,培育“安康银峰”“瀛湖仙茗”“汉水韵”品牌,扶持产业龙头发展,重点扶持汉水韵公司在双龙镇改造低产茶园500亩。2011年,以京康公司为龙头,立足科技进步,突出生产科学化、管理机械化、灌溉自动化、经营产业化,建成京康有机富硒茶叶示范园区;立足生态文明,突出休闲游览,建成观光农业园区;本着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利用耕地、节约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在实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户住宅向规划安置点集中,基础配套设施向产业园区集中,全面整合土地资源,腾出纯农业片区,用于开发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建设万亩优质有机富硒茶示范茶园。

(四)全市富硒茶、富硒食品开发逐步开展

1989年通过鉴定的《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水平及保健作用研究报告》中揭示:“另据调查,富硒食品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989年通过鉴定的《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水平及保健作用研究报告》中揭示:“另据调查,富硒食品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这是一批十分可贵的富硒资源,建议在开发富硒茶的同时,积极开发各种富硒食品,使这些可贵的资源,物尽其用,为人类健康造福,尽快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地区行署十分重视这个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继“九五”期间提出建成以紫阳富硒茶为主的富硒食品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以后,2008年2月26日,中共安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3月26日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相继提出将富硒食品产业作为安康市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安康市再次把富硒食品产业确立为全市支柱产业以来,开展了扎实细致的工作,现已查明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适合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富硒食品现代产业体系、工作机制、富硒食品硒含量18类27个小项标准体系、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支撑平台、标志制度、“中国硒谷”网站、产业协会等已构建起来,创造了良好的富硒产业科学发展环境和条件。富硒产业快速发展,到2011年年底,全市生产富硒食品的企业12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户,获准使用富硒食品标志的有63家企业的85个产品。生产富硒茶及富硒的矿泉水、五谷杂粮、食用油、食用菌及深加工产品、魔芋系列保健品、绞股蓝系列保健品、肉制品、豆制品、调味品及富硒饲料等,全市富硒食品产业产值2009年增长39.5%,2010年增长36.1%,2011年增长42.7%,企业效益、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在新辟高新区、紫阳县、汉阴县富硒工业园区和各县区均呈加速发展态势。

(编者注:在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39.6亿元)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