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浓香型乌龙茶特点

找到约16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什么是乌龙茶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一天不喝茶呀,就干不动活,三天不喝茶呢,就快要生病了。说明了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茶的人生,似乎真的很好……喜欢乌龙茶的朋友,一定是喜欢乌龙茶高扬的清香和独特悠久的韵味。


乌龙茶

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为什么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呢?


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也许最开始叫出“乌龙茶”这个名字的人也没有想到,乌龙茶还真是比较容易闹出乌龙事件的一种茶类。比如因为明明属于乌龙茶,却张冠李戴被误认为其它茶类;比如天生异香,却被当成是人工添加了香料等等。


乌龙茶,亦称青茶,创制于明清时期。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后传入台湾。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有独特的冲泡方法,冲泡技巧的不同会导致茶叶的口感不一。乌龙茶还有“减肥茶”“健美茶”的美称,深受大众的青睐。


庞大的乌龙茶家族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以及广东、台湾,近年来湖南也开始少量生产。

按产地划分


1、闽南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


红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铁观音就是闽南乌龙的代表,除了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也属于闽南乌龙。


“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状似蜻蜒头,由于咖啡碱随着水份蒸发,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作“砂绿起霜”。冲泡后异香扑鼻,满口生香,喉底回甘,称得上七泡有余香。


2、闽北乌龙茶

武夷岩茶大红袍


闽北乌龙最主要的还是武夷岩茶。武夷山的茶树种类繁多,除去五大名丛、武夷肉桂、武夷水仙之外,其中也不乏精品,而选育出品种优良的单株被称为武夷名丛,其它的就可以称之为武夷奇种,也可以叫它们武夷菜茶。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名气最大者。


武夷岩茶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皮状小泡。颜色砂绿褐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墨绿色。品饮此茶,香气浓郁、滋叶浓醇、鲜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韵”。


3、广东乌龙茶

凤凰单丛


广东乌龙以单丛出名,最有名的还是凤凰单丛,此外还有岭头单丛、石古坪乌龙和凤凰水仙,至于其它的都被称为凤凰浪菜。


凤凰单丛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一带,茶形壮实,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高扬,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其中香型繁多,以十大香型最为突出。


4、台湾乌龙茶

台湾冻顶乌龙


台湾乌龙茶是清代由福建传入台湾的,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包种茶,最为出名的还是文山包种。另一个就是台湾乌龙茶,白毫乌龙、冻顶乌龙都是闻名天下的。


当然还有金萱、翠玉、木柵铁观音等品种,至于其他的大部分可以称为台湾高山乌龙茶。

按形态划分


乌龙茶的外观主要有条形、颗粒形等形态,还有其他一些特别的造型。


1、条索形乌龙茶

常见的有文山包种、武夷岩茶、凤凰单丛等。


2、颗粒形乌龙茶

常见的有铁观音、冻顶乌龙等。

 

3、束形乌龙茶

八角亭龙须茶是捆扎成束状的茶。


4、团块型乌龙茶

漳平水仙是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

按发酵程度划分


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乌龙茶通常可分为轻度发酵茶(约10%—25%)、中度发酵茶(约25%—50%)和重度发酵茶(约50%—70%)。


1、轻度发酵乌龙茶

轻度发酵乌龙茶以文山包种茶、清香型铁观音为代表。文山包种茶发酵程度在乌龙茶中为最轻,约8%—10%。焙火亦轻,比较起来更接近绿茶,在乌龙茶中别树一帜。


清香型铁观音属于流行性的轻发酵乌龙茶,发酵程度15%—20%。“清汤绿水”就是清香型铁观音的代表特性。


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嫩香回甘。


2、中度发酵乌龙茶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一般较重,属于中度发酵,主要代表有传统制法的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以及广东凤凰单丛等。

比如闽北乌龙,其外形粗壮紧结,色泽青褐油润,俗称“宝光”。汤色深橙黄或橙红色,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一般其发酵程度可高达50%左右。


3、重度发酵乌龙茶

重度发酵的乌龙茶,非白毫乌龙茶莫属。白毫乌龙也叫东方美人,是台湾独有的名茶,是乌龙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发酵度为60%。


其外形枝叶连理,白毫显露,汤色呈琥珀色,带蜂蜜香或熟果香,滋味甘甜、醇厚。


乌龙茶总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上几个大类,大类之下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小类,不得不感叹乌龙茶家族数目之大啊!看得都眼花缭乱了~


铁观音风靡全国,从南到北,酒楼茶馆,每家每户,哪里没有铁观音的身影?铁观音,可以说是中国乌龙茶的代名词。


如今,铁观音玩出了新花样,新型的工艺,越来越多的分类,存铁观音的人越来越多,在收藏铁观音之前,你一定要了解铁观音的这些分类。

铁观音按季节分类


春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采制


夏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采制


暑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采制


秋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采制


1、春茶

春季气候温暖,水分、温度适宜,鲜叶内的各种成分含量丰富,因此茶汤内质丰富,滋味上醇厚鲜爽。还有个原因是春茶发酵要透,口感会更厚一些,否则会因为水分多而容易返青,过段香气和口感都回变淡。


2、夏暑茶

夏季气温高,光合作用强,鲜叶中的多酚类比例增多,因此滋味较偏淡且涩口,香气略粗老,品质较次。


3、秋茶

秋茶气候日照长,有利于茶树生长,气温稍低也有利于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加上天高气爽的气候环境,让茶农可以合理控制做青过程中的变化,故而秋茶香气特别高。  


春秋两季是铁观音最重要的茶季,基本占了全年产量的80%,安溪大部分也只做春秋两季。不要问春秋铁观音到底哪个好,俗话说“春水秋香”,意思是春季铁观音茶汤味道更胜一筹,而秋茶则是香气突出,各有千秋。

铁观音按香型分类


1、清香型

现代工艺制法,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花香明显,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由于新茶性寒,不可过多饮用,否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伤胃、失眠。


2、浓香型

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相对清香型而言,浓香型铁观音性温,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3、陈香型

存放多年的铁观音具有陈香,即我们常说的老铁,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


铁观音主流的分类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此外,可能还有些茶友见到过所谓的韵香型、炭焙型。其实韵香型的特点介于清香型跟浓香型之间,也有陈味“小浓香”的。而炭焙型是浓香型的一种,主要突出其焙火味。

清香型铁观音又可以分为三种


铁观音业界的技术潮流变化,清香型铁观音,即发酵工艺比较轻的工艺,又分化为正炒、消青、拖酸三种类别。


1、正炒

在清香型中算是发酵程度最重的。正炒茶盖香不明显,香气清淡,强度不大,属于富有后劲的风格。但从香气来讲,正炒以幽香风格多见、茶汤同样较为清雅,风格含蓄多见。茶汤水温和,但品饮之后强劲的回甘涌现,有明显的甜感,高雅耐品。


2、消青

消青茶盖香清晰高扬,容易感知,香气尖锐霸气极富穿透力。消青茶汤口感也较为浓郁,以柔细、稠滑见长,适合在口中细细品味,饮后回味甘爽,但无法与正炒茶相比。


3、拖酸

脱酸铁观音香气高扬,口感浓醇,略带酸味,酸而不馊,酸而带香,也有带类似啤酒的怡人香味。受到少部分人的推崇,但拖酸的高档茶不多,因为工艺不好控制。


总的来说,铁观音的分类还是多种多样的,建议茶友们要挑选适合自己口味、身体的,相对来说清香型铁观音由于发酵度轻,刺激性较强,饮后若有不适的茶友们,可以选择浓香型的或者是存放多年的老铁。


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厚,又具有红茶的浓厚,同时还具花茶的芬香。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但同时提醒,品饮乌龙茶有三忌:


1、空腹不能饮,否则就会感到饥肠辘辘,甚至会头晕眼花,翻肚欲吐,即俗称的“茶醉”;


2、睡前不能饮,否则会使人难以入睡;


3、冷茶不能饮,乌龙茶冷后性寒,对胃不利。


这三忌对初饮乌龙茶的人尤为重要,因为乌龙茶所含茶多酚及咖啡碱较其它茶多,品饮不当易伤害身体。

铁观音“清香型”VS“浓香型”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洲、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纵、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运用传统的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则称为“浓香型”乌龙茶,大陆“清香型”乌龙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争议就一直不断,不少茶人、茶商、茶叶专家都视之为“另类”、“舶来品”,甚至抛出论断“不出三五年,就退出市场院,自生自灭”,更有甚者从“血统理论”上进行排斥、贬损。“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究竟孰优孰劣,“清香型”乌龙茶要不要发展?这个话题,一度在海峡两岸三地茶业界盛传不衰。本文试图就“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作些比较,以求教方家。

1

“清香型”乌龙茶的由来

“清香型”乌龙茶,又称“台式”乌龙茶。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1990年在安溪诞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经营茶叶的台资企业。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内共有台资茶叶企业25家。目前,福建省内台商投资的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以及茶叶产销与茶机结合经营的茶叶企业,共有50家。这些台资茶叶企业凡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无一不以“清香型”乌龙茶作为当家品种。

2

“清香型”乌龙茶与传统乌龙茶的品质差异

“清香型”乌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镶边”的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俗称“绿豆形”),冲泡后在杯中显现花蕾造型,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嫩香回甘,叶底柔软。如冻顶乌龙茶,外形呈半球形,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为墨绿带油光,香气清香扑鼻,滋味浓厚新鲜,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而汤色蜜黄澄清明亮。


以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包括传统工艺的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3

“清香型”乌龙茶和“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群体比较

据茶叶市场调查人员透露,“清香型“乌龙茶消费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青年为主,21~35岁这个年龄层的比较大,而且女性又比男性多;二是知识分子居多;三是消费者爱在专卖店买茶,这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靠,服务周到。


4

乌龙茶“清香型”与“浓香型”的技术界定

采用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气特征。乌龙茶的加工方法综合了红茶与绿茶加工方法的优点,兼有半发酵与炒制的过程,成茶带有花香、果香,一般称之为“制造香”。影响乌龙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为:做青、包揉和烘焙。


 做 青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都要求太阳晒青。因“清香型”乌龙茶做青程度较轻,如不经太阳晒青,则清香难显。相对传统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晒青程度属中度偏轻,失水率以8%~12%为宜。一般下机前经晾青翻拌3次,下机做青2次,室温20-22℃,相对湿度70%。


 包 揉 


在“清香型”乌龙茶包揉造型工艺中,总围绕着保鲜保绿,快速成形这条主线,所形成的绿豆状外形,比起传统安溪乌龙茶蜻蜒头和武夷岩茶的粗壮条索形,具有较好的商品外观和较高的鉴赏价值。


 烘 焙 


烘焙是乌龙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传统安溪乌龙茶也有补火工艺,但补火是为了干燥。“清香型”乌龙茶文火慢焙是为了使成品香气敛藏,增进茶香,弥补做青较轻、甜香不显之缺点,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艺”。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乌龙茶“清香型”VS“浓香型”你知道吗?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洲、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纵、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运用传统的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则称为“浓香型”乌龙茶,大陆“清香型”乌龙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争议就一直不断,不少茶人、茶商、茶叶专家都视之为“另类”、“舶来品”,甚至抛出论断“不出三五年,就退出市场院,自生自灭”,更有甚者从“血统理论”上进行排斥、贬损。“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究竟孰优孰劣,“清香型”乌龙茶要不要发展?这个话题,一度在海峡两岸三地茶业界盛传不衰。本文试图就“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作些比较,以求教方家。

清香型

1、“清香型”乌龙茶的由来

“清香型”乌龙茶,又称“台式”乌龙茶。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1990年在安溪诞生了福建省第一家经营茶叶的台资企业。截至2004年底,安溪境内共有台资茶叶企业25家。目前,福建省内台商投资的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以及茶叶产销与茶机结合经营的茶叶企业,共有50家。这些台资茶叶企业凡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无一不以“清香型”乌龙茶作为当家品种。

2、“清香型”乌龙茶与传统乌龙茶的品质差异

“清香型”乌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截然不同,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镶边”的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俗称“绿豆形”),冲泡后在杯中显现花蕾造型,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嫩香回甘,叶底柔软。如冻顶乌龙茶,外形呈半球形,条索紧结,干茶色泽为墨绿带油光,香气清香扑鼻,滋味浓厚新鲜,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而汤色蜜黄澄清明亮。

以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包括传统工艺的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重实匀整、色泽油亮沙绿,呈青蒂绿腹晴蜓头状;汤色金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呈绸面光泽;内质“音韵”独特,兰香馥郁;滋味醇厚甘鲜,回味悠长,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浓香型

3、“清香型”乌龙茶和“浓香型”乌龙茶的消费群体比较

据茶叶市场调查人员透露,“清香型“乌龙茶消费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青年为主,21~35岁这个年龄层的比较大,而且女性又比男性多;二是知识分子居多;三是消费者爱在专卖店买茶,这主要是因为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靠,服务周到。

“浓香型”乌龙茶消费人群以老顾客为主,这批消费者对“浓香型”乌龙茶情有独钟,且他们大多事情业有成,有钱有闲,有文化素养,消费力极强。

4、乌龙茶“清香型”与“浓香型”的技术界定

采用不同的茶叶加工方法所所制的成品具有不同的香气特征。乌龙茶的加工方法综合了红茶与绿茶加工方法的优点,兼有半发酵与炒制的过程,成茶带有花香、果香,一般称之为“制造香”。影响乌龙茶“制造香”的主要因素为:做青、包揉和烘焙。

做青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都要求太阳晒青。因“清香型”乌龙茶做青程度较轻,如不经太阳晒青,则清香难显。相对传统安溪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晒青程度属中度偏轻,失水率以8%~12%为宜。一般下机前经晾青翻拌3次,下机做青2次,室温20-22℃,相对湿度70%。

包揉

在“清香型”乌龙茶包揉造型工艺中,总围绕着保鲜保绿,快速成形这条主线,所形成的绿豆状外形,比起传统安溪乌龙茶蜻蜒头和武夷岩茶的粗壮条索形,具有较好的商品外观和较高的鉴赏价值。

烘焙

烘焙是乌龙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传统安溪乌龙茶也有补火工艺,但补火是为了干燥。“清香型”乌龙茶文火慢焙是为了使成品香气敛藏,增进茶香,弥补做青较轻、甜香不显之缺点,所以又叫“烘焙提香工艺”。

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上说,“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的竞争,不应该分出你我,而应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合理化的良性竞争,共同把乌龙茶市场撑大,实现共赢或多赢。发展是硬道理,特别是随着海峡两岸茶业合作向纵深推进,乌龙茶经济带呼之欲出,作为后起之秀的“清香型”乌龙茶与老当益壮的“浓香型”乌龙茶,都将是世界茶叶市场的“明日之星。”

来源:福建省茶文化传播基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