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那一些茶属于白茶

找到约72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武夷岩茶和白茶,有什么区别?

有朋友说,你写了这么多茶知识的文章,你还从来没写过岩茶和白茶的区别呢?


我想了想,是呀,我写过白茶和普洱,写过白茶和红茶,写过白茶里各大山场的区别,各种工艺的区别,各种品类的区别,我就是没有写过,白茶和岩茶的区别。


为什么迟迟没下笔写它们呢?


可能,近乡情怯吧。


最熟悉的人,你永远不敢写他。


最熟悉的茶,也一样不敢下笔。


怕说错,一错,就是百年身。


你要是问李麻花,岩茶和白茶,有什么区别呢?


她一定会告诉你,很简单啊,名字不同。


懒人的懒病,治不好了。


岩茶和白茶,除了名字不同,还有很多的不相似之处,且容村姑陈泡一杯水帘洞老丛水仙,在袅袅升起的茶香里,慢慢道来。



武夷岩茶与白茶的区别

一:工艺不同


现如今,在六大茶类里,隶属于青茶的武夷岩茶、和白茶,以及黑茶里的普洱,算是鼎足而三了。


六大茶类,除了颜色不同,工艺,也有很大的不同。


属于青茶类的武夷岩茶,它的工艺,算是六大茶类里,最为繁复的。


它要采,采了要摊,摊了要摇,摇了要发酵,发酵后要烘干,烘干后要再发酵,发酵后焙火,等火退到一定程度后,再一次焙火......如此往复,直到焙火程度,达到客户的需求,或者达到制茶师自己对这款茶的要求,才作罢。


这从头到尾算下来,整个制茶的时间,短的三个月,长的要到半年以上。



而白茶,它的工艺,是六大茶类里,最为简单的。


它也要采,采下来摊晾萎凋,萎凋后烘干。


当然,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里,其实蕴含着并不简单的技巧和工艺精髓。


并不是傻晒,就能做好一款白茶。


正如同岩茶的工艺繁复,并不是每一个遵循着工艺步骤来制茶的人,最终都能得到一款“香、清、甘、活”的好岩茶一样。


在这些呆板的工艺流程里,暗藏着复杂的工艺诀窍。



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试验,摸索,探寻,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会得窥通往新世界的那扇大门。


那扇门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但,没有灵气,没有钻研精神的人,终生,会止步于门内。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山场, 同一个产区,同一个村子出来的同一个品种的茶,口感却时常大相径庭的原因。


武夷岩茶与白茶的区别

二:口感不同


岩茶和白茶,它们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


判断它们好坏的标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能简单地把喝岩茶的标准,套用给白茶,也不能把喝白茶的标准,运用到岩茶身上。


这对它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岩茶的口感标准,要求的是香,清,甘,活。



,是指汤水里要有香气。岩茶分很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品种香。而由于工艺的原因(比如焙火和发酵程度的不同),它们还会生成不同的花香或者果香。


所以,岩茶里,同一个品种的岩茶,也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香气。


而不同品种的岩茶,香气则更加的不同了。


,是指汤水要清新,清澈。喝在嘴里,要有轻松的感觉。不能浓、浑、涩。


,是指岩茶的茶汤要有甘甜感,不仅入口要甘甜,回甘里,也要有丝丝甜意方才是好茶。


,是指岩茶的汤,要活泛,灵活。可能有人要抬杠,茶是死的,又不是人,没有呼吸,怎么活?其实,岩茶之活,谓的是它的汤感,要有活力,要有鲜活感,喝在嘴里的感觉,是灵动的,仿佛在山野里,那种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白茶的口感标准,要求是鲜爽、清甜、醇厚。


鲜爽,是指白茶的汤感,鲜嫩,鲜活,鲜爽。


鲜,是新鲜,这就对白茶的采摘与加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下来就要摊晾,采和摊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越好。趁新鲜就要摊晾了它,薄摊,让它透气,保护身体的舒展。这样做出来的白茶,才会有鲜爽的感觉。



清甜,是指白茶茶汤里的甜度要求。


这种甜,不是糖的那种甜腻,它是只属于茶,只属于好产区的高山茶的甜感。


是一种入口的清甜,是像山间的清泉,因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而与人口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甜感。


这种清甜,是清新的,微微的甜意。是好茶所自带的。


醇厚,是指白茶茶汤的厚度,它是一款茶内质丰富与否的标志。


醇厚的茶汤,说明茶的汤感,是很厚实的,是有份量的,用舌头轻轻掂一掂,会感觉茶汤有重量,用舌头轻轻搅一搅,会感觉茶汤有厚度。


醇,便不刺激。厚,便不寡淡。


唯醇厚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武夷岩茶与白茶的区别

三:树种不同


要论起武夷岩茶的树种,那可就多了。


据说,古早的时候,慧苑坑里的老茶种,有两千多种。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毕竟,看过那两千多种茶树人,没有留下文字资料,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佐证的材料。


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很难去确定真伪。


几百年过去了,武夷岩茶留下来的茶树,仅是当年的十分之一。由于自然繁殖的结果,许多树种的品种特征消失,品种也自然洇没。


现如今,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武夷岩茶里,也分为几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古老的茶树。比如四大名丛: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半天妖。比如一些快要洇没的品种:金柳条、梅占.....


第二阵营,是当下最得宠的茶树——当家品种。比如:肉桂、水仙、大红袍。


第三阵营,是引进和培育的外来品种——新移民。比如:黄玫瑰、黄观音、奇兰、金观音、金牡丹.....



而白茶的品种,相对比较简单。


只有四种:大白毫,大白茶,以及菜茶(群体种)和水仙。


眼尖的看官要问,水仙,怎么出现了两次。岩茶有水仙,白茶也有水仙。


是的,水仙,它是一个双面娇娃,它可以按照白茶的工艺,做成白茶,也可以按岩茶的工艺,作成岩茶。


可以性感妖娆,也可以素面朝天。


端看制茶师如何打造了。





岩茶与白茶的区别,还有很多。


今天只捡有代表性的写了几个。


茶跟茶是不同的。正如人与人也有很大差别。


不同的山川地貌,孕育了不同的茗茶。


它们是天地精华结就的精灵,是我们桌上杯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鸦片。


我们爱茶,当然我们不只爱一种茶。


我们博爱,只为这世间万物,多么令人深爱。


人无癖者不可交。


爱茶的人,走遍全世界都有朋友。

强势围观!品品香杯获奖者再话白茶

如果让心仪白茶已久的茶友,到品品香看历史、学工艺、访茶园,亲身体会一杯白茶从茶杯到茶园的不易,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品品香杯“白茶心语”文学作品大赛的6位获奖代表,亲身到品品香来感受白茶魅力,纷纷下笔感怀,留下了他们的美好纪念。

 


品品香林振传董事长为白茶心语获奖者颁奖

 

夏国强
白茶相约福鼎行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从中原腹地,千里迢迢,应邀参加第五届福鼎白茶开茶节,与品品香杯白茶心语文学作品大赛获奖好友相聚,一起探寻白茶发源地,体验茶文化。白茶相约,茗香袭人,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福鼎,您好,我来了!

第一次走进福鼎这座美丽的城市,迎面扑来的第一感觉是:山青水秀,人美茶香。在群山怀抱中,在大海的涛声里,扑面而来,到处是青翠的绿色,飘动的花香。俯视波光粼粼的江水,呼吸高浓度负氧离子清新的空气,卧榻在金九龙大酒店的高楼,品尝着从未吃过的海鲜,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一切又都是那么的自然。福鼎之美,美不胜收。

开茶节开幕式设在著名的白茶第一村点头镇茶花市场,市领导和茶界名人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新华网等66家新闻媒体都进行了 采访报道。为让我们这支作家团队近距离感受白茶之乡的魅力,在组委会的指导下,我们先后随团参观了大沁白茶庄园,聆听了白茶专家讲座;晚上又参观了品品香白茶博物馆,在优雅静谧的古筝乐器声中,聆听并观看了品品香独有的茶艺表演,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特别是在第二天品品香白茶庄园观光时,林健董事长亲自盛情接待,还专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白茶加工、制作的独特工艺,为我们接风洗尘,并合影留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山好水出好茶,明代文学家、茶叶专家田艺蘅曾盛赞白茶:自然本真。是的,福鼎山水一体,山厚重则水厚重,山奇幽则水奇幽。正如先哲老子《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物华天宝,茶不醉人人自醉。如果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物质生活中必须的一种需求,那么,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更能 体现我们这代人精神风貌的一种升华。红尘万千事,何如一杯茶!徜徉在茶的世界里,与茶相伴,总感觉:茶树美、茶园美、茶香美、茶艺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白茶犹如一妙龄少女,缱绻在我的梦里,滋润着我的心田,陶醉着我的爱情,留下一串串美好的脚印。

感激这次福鼎之行,感谢《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感谢福建省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搭建了白茶心语平台,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想,给了我一个飞扬的舞台,结识了许多好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这里,我真诚地期盼,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伴着白茶愈久弥香。

福鼎,福德之邦,鼎盛之地!今生有缘相遇,便是一生的感动,一世的牵挂!

 

张丽红福鼎白茶在点头

2016年3月24日,我终于来到了福鼎。福鼎,是一个极有中国味道的地名。个人与家庭的祉祚,谓之福;民族与国家的稳定,谓之鼎。这个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县级市,其地名似乎承载着比地域更多、更重的文化意义。

如果说龙井茶区是“大隐隐于市”,那么福鼎白茶就可以称为“小隐隐于林”了。龙井,集泉文化、茶文化、禅文化于一体,有着太多的传说和诗词赞美;而福鼎白茶 就相对安静、淡然很多,属于慢热型的茶叶,其生长环境亦更加原生态,另有一番动人的精致。此次寻茶我们到了闽东茶园第一镇,福鼎点头镇。

点头镇里,一座座现代化的白茶庄园崛地而起,最著名的就是“品品香福鼎白茶庄园”。其在东海之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管阳河山脚下。品品香白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群山深处,空气清新,生态环境绝佳,更以澄浪潭天然泉水灌溉,采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栽培。白茶外形纤秀,恰似娇羞女子,在三月的暖阳之 下,晶莹剔透。

在白茶山品林家私茶。陆羽的《茶经》透露“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说:“永嘉东三百里是海,应是南三百里之误。”永嘉南三百里 在哪里呢?就在太姥山管阳河山脚下我们喝茶的地方:品品香白茶园。这里的主人叫林振传,即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身健,国字脸,不苟言笑,自署茶人。林家私茶很是缠舌,味蕾在与茶香的厮磨品咂中,蓦然将日子拉长,让人感到一种世俗的悠闲与快乐。

这里让我知道了生在太姥山、太姥娘娘亲手栽植的白茶茶祖绿雪芽;让我知道了福鼎满山满坡的一丛丛、一片片茶树,都是那棵茶祖的子孙;让我知道了自茶圣陆羽记述福鼎白茶至今一千多年来的白茶文化;让我知道了福鼎、尤其是点头镇依山面海特殊的地理特征和云蒸霞蔚的气候环境,必然孕育出千古茶茗的自然法则;让我知道了白茶独有品质,还来自于严格的栽培管理和精心的采制技术……

3 月下旬,福鼎的白茶已进入采摘。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全身披满茸毛的白茶,我们亲手采摘下头春的一朵朵芽尖,我们放下一切感受着白茶的恬淡、清雅、闲适,我们一点点地解开这“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白茶面纱。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见到如此纯净的生长环境,如此质朴的制作工艺,我们才能体会白茶是那么的原始、自然却又那么健康、珍贵,或许最简单的才是最美的。

 

 

相  想
茶旅:茶煮印吾心

作为品品香白茶心语征文的应邀获奖代表,能够前去亲临白茶之乡——福鼎,甚是荣幸,期盼这一日半的旅程,像期盼一个隆重的节日。我不喜安排旅途,却决定此程一定得去,因为我喜欢舞文弄墨,更喜欢茶。然而没有安排的旅途,总是容易忽左忽右,说好的和福鼎以夜幕的方式相见,却终于还是在阳光下,仓促地赶往福鼎市点头镇白茶节开幕现场。

然而,这种打开方式却出奇意外地令自己欣喜,曲曲折折的山路,不宽不窄,缠绕着一个个相互依偎着的小山丘,山丘上是一片一片绿色的茶埂,宁静而静默,是湘西的味道。这不禁让我期盼着次日的品品香茶园参观。我想象着那是一片起起伏伏的翠绿,这起起伏伏因了山丘的起伏,也因了茶树的不同,应是有老有嫩,有高有矮,因为只有老茶树才能孕育老白茶,也因为只有嫩茶方能孕育白毫;而在茶园中应夹杂着一些清澈见底的池塘,能一眼望见池底的青苔和游荡的小鱼。我想象着,次日却是更为惊艳的给予我印证。

随后,亲临白茶节的开幕式、致辞、颁奖以及剪彩,秩序井然,夹杂着红绿欢快的锣鼓阵,应邀来领奖的我们像欢快的蝴蝶。在茶旅的第一天,我们见识了福鼎的茶园,也见识了这个临海城市的宽阔。

似乎,以为茶旅的兴奋至高点便是此,不曾想到,晚间亲临品品香公司的体验馆,体验馆恬然优雅的布局,白茶仙子清朗的语音,舒适的讲解,带领我们普及白茶历史、白茶制作、白茶功效。随后更为精彩的节目是三位白茶仙子进行晒白金系列的煮茶表演,古琴时而悠扬时而铿锵,将我们沉沉地带入煮茶的表演过程,我记得我竟感动得流泪了,为那煮茶缓缓的美,更为第一次遇见久仰的煮茶表演。

于我,煮茶是长久的习惯,是不甚流行的品尝方式,它就像歌曲里的民谣,受众面很小,而当煮茶表演以如此正式且浩大的场面展现在我面前,那感觉便像遇见知己,晚间的梦里,煮茶的形象仍在延伸。煮茶,由来已久,且更具情调、更为简单,我想若是将此茶旅比作一杯茶,那么煮茶的印象便是久久的回甘。

 

 

 

刘端莉
在白茶之乡 触碰幸福的“鼎”端

 

 

 

一年又到清明,白茶开始了新的生命旅程,携上春天的灵魂,去践行上天赋予的使命。

知获得青春优秀奖,要参加颁奖仪式,心中顿时涌起满满的幸福感。自小生长在福鼎,不用像其他获奖者一样要翻越万水千山才能够来到白茶之乡,领略有白茶为伴的幸福。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原产地、主产区和出口基地,来自福鼎的白茶才是正宗的好白茶。

从山岭到峡谷,从田野到岩缝,从平原到高山,华夏大地哪里都能生长着不同的茶树。在福鼎,这个福祉鼎盛之地,清明期间,茶农们殷勤地采摘着大白茶、大毫茶茶树上的叶子和嫩芽,不炒不揉,自然萎凋之后制成白茶。

经济的迅猛发展潮流中充斥着物欲横流。我们的步履过于匆忙,节奏过于快速,连自己也被喧嚣与浮躁弄得蓬头垢面。我们就像白茶一样,从各自不同的区域中被采下,投进形形色色的水中,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浮沉人生。

人生不过是喝一杯茶,谈一段天,兜兜转转,玩玩看看。白茶淡泊,一叶如舟,划向你心灵的深海,心淡意远,不露峥嵘。

友一个茶社名字很好,叫做鼎正好茶,言简意赅,福鼎正宗好白茶。茶社主人老丁经常邀请笔者与其他茶虫相聚于茶社,借一方天地,品一壶好茶,可以谈 古论今,可以嬉笑怒骂,可以插科打诨。有时也知会各人带上自己中意的茶来斗一斗。浮生如茶,在哪里翻滚,就在哪里释放光华。

生如茶,需要细细地品味,才能品出苦甜的韵味,日子需要真情实感去面对,才能打造生命的乐趣。经历了、看淡了,也明白了,其实所有的不如意,都因为依附的太多,一旦天平失衡,就难以找到支点。心若强大又何惧路艰,心无风雨又何盼他人执伞,精心打造自己胜过所有的抱怨。时光一去不再回,珍重活着的每一个日子,尊重他人,珍爱自己。

能够在白茶的陪伴下,晨起看朝阳,落日赏余辉,那就是幸福的端。

 

 

宋春来
在福鼎感受白茶

 

 

3月的下旬,我应邀去参加福鼎白茶的开茶节,因此有机会在中国白茶的故乡福鼎市感受白茶,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

尽管我写的诗歌《白茶,佳人》获得品品香杯白茶心语文学作品大赛的青春参与奖,但是对于白茶,其实我之前还是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次到了福鼎,才大吃一惊,原来福鼎的白茶有那么多人在关注。

到达磻溪镇那天,阳光静好。但见四周群山起伏,景色如画,层峦叠嶂间云雾缭绕,满目青翠,难怪这儿被誉为太姥山下的一颗绿色明珠。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 也许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造就了福鼎白茶。磻溪镇的十三坪大沁茶园,那一垄垄茶树仿佛大地的诗行,正在温暖的春光里荡漾着绿波。这绿色的波涛随山势蜿蜒而去,我的视野所及都成了茶叶的海洋。阳光里,春风扑面而来,送来的全是清新的气息。面对这春天的茶园,我情不自禁地闭目深呼吸,觉得充塞在内心里的俗尘,正在这绿意盈盈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年好景随春至。这不,茶园里,勤劳的采茶女那灵巧的手指正在翻飞,她们是那样的专注。就这样,那春天的嫩芽,如宝贝一样被轻轻地放进了随身的背篓里。这嫩芽,毫无疑问是春天的馈赠,也是大地对茶农的最好的回报——因为他们付出了勤劳和汗水。

茶叶采摘下来后,就要加工。在我印象中,茶叶要杀青,曾在别处见到过用大铁锅来生炒的。可白茶加工没有绿茶这种杀青过程,而是让茶叶经萎凋后烘干而成,其中加工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等品种的白茶又各有差异。一杯清香的白茶,背后蕴藏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我只觉得那春芽的气息越来越浓地沁入了我的心底。

福鼎白茶其色香味真是让人难忘、让人回味、让人陶醉。苏东坡说从来佳茗似佳人,我觉得福鼎白茶就是满身披毫、秀外慧中的佳人美女,值得人们好好品尝。此刻,一杯白茶在手,我怎能不好好品味这大自然馈赠的艺术品?

这次福鼎之行给我留下了白茶飘香的美好回忆。谢谢福鼎人,尤其是热情好客的品品香人,也谢谢《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的编辑老师们!

 

 

范惠贞
白茶这一生

缘于白茶心语,我有幸赴一次盛会——参加福鼎的开茶节,看看福鼎的茶山,品品福鼎的茶,亲亲春天的风。还在动车上,却已万分想念,那里的人那里的茶,水灵灵的妹子和欲罢不能的小吃。一路闻着动车上爆米花甜蜜的香气,去和茶山谈一场恋爱。

三月桃花开过,杜鹃还含三分。在去福鼎点头镇的路上已是春风十里,一路彩旗飘扬,歌声荡漾。开茶节的隆重举行宣告着茶发芽了。热热闹闹之后,我心里还是念叨着茶山,就像是要去见一个久别的恋。对茶山的那份爱源于我学过茶学,我祖辈是农民,我对生命和自然的崇敬。

第二天,我们有机会去品品香白茶庄园感受白茶生长的环境和白茶现代化生产,终于圆了我此行的一个心愿了。一进品品香庄园,就看到一个翠绿的湖,湖里有一个木轮在缓缓转动似在为制茶师傅低吟浅唱,湖边整整齐齐摆放着一席席的白茶在摊晾,像是一个个身着浅绿色伞裙的姑娘在翩翩起舞。穿过如画的风景,我们来到了品品香的茶山。映入眼帘的仍然是绿色,可是满心期待的欢喜却夹杂着忧伤。原来,本是春风拂面的季节来了场倒春寒,积累了一个冬天冒出的小芽头很多被冻死了。而茶树是坚强的,一生孕育,一生壮大,看!墨绿色的枝头闪耀着新绿,那勃发的嫩芽是希望啊!有的是从冻伤后的枝头从新冒芽,有的是从老枝新生。厚积薄发,生生不息。这是生命的力量,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回到庄园,品品香的林总告诉我们,今年的茶扛了三场大雪,好不容易踏雪而来一枝春。他心疼茶,心疼茶农,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白茶的传承。

夜, 一点点的温柔,一点点的冰凉。窗外福鼎的夜晚是安静的,思念成灾。这时候,我想写人,而不是写茶,更不是白茶。因为我觉得一些情愫不是茶叶能够承载的,只能寄托。特别是白茶,清清淡淡,朴朴素素,简简单单,是在相思之后的一缕清风,一点安慰。我想说,你的青春有多美,无论你那时候爱着谁,都像此刻杯中的白牡丹一样默默绽放吐芬芳。


 

 

 

绝对干货:茶叶知识科普集锦

一、白茶中贡眉和寿眉的历史称谓科普:

寿眉的原料一般都为一芽三四叶。以前地方官府会向朝廷进贡茶叶,福建在寿眉中挑出一些精品进贡,俗称贡眉。

后来演变成民间只要是在寿眉原料里面精选出来的白茶都可以称之为贡眉,而且不论什么品种。特别是白茶饼型茶出现后,出现了很多贡眉饼。

但自2018年5.1日新的白茶国家标准开始生效后,贡眉和寿眉就按照茶树品种进行了清晰的切割和划分。从此后用大白茶和大毫茶这两个良种的一芽三四叶原料做的白茶不能称之为贡眉,贡眉只能是群体种专属,也就是福建人说的菜茶、土茶、小白茶的一芽三四叶原料做的白茶才能称为贡眉。

同时大白茶、大白毫根据原料等级分为银针、牡丹、寿眉三个级别,这三个级别名称也成为了大白茶、大白毫品种的专属名称。也就是说那怕是用一芽二叶的群体种原料做的白茶也只能成为贡眉,而不能叫白牡丹。

从此大白茶和大白毫做的寿眉再漂亮也不能叫贡眉,只能分等级。而对于2018年之前已经压制的贡眉饼(不分品种,只要是高等级原料做的寿眉)依旧可以称贡眉。

如果哪天你遇到了2018年之前的高级寿眉饼,那很有可能是做旧的,因为2018年之前的寿眉好原料基本上都会打“贡眉”二字,打了价格高啊谁会不打是吧,但有些作假的人不了解这段历史,就会在寿眉饼的年份和叫法上出现纰漏,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点细节上去判断它是否作假。

二、春茶、明前茶的正确区分

所谓明前茶,历史以来泛指江南茶区出产茶的时间节点,就是指清明前后采摘制作的茶。因为江南历来人文鼎盛、经济发达,千百年来经过很多茶学专家以及文人墨客的描述与定义下形成的一种不成文标准。

而现在只要是茶叶经过冬季休眠后的第一次采摘都以头采春茶自居也是不对的。比如半个月前的贵州新义州(黔西南地区)的晴隆、普安县说春茶开始采摘,而半个月前还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还属于冬天,按时令算还是深冬,所以不能称之为春茶,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冬茶。差不多时间采摘的还有海南,按二十四节气来算的话海南当下采摘制作的茶也不能称之为春茶。

四川川南地区的泸州纳溪区和宜宾地区的筠连等特早茶产区每年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开采,也就是雨水后惊蛰前就开始采摘制作,这些地方的茶可以称为春茶,但称明前茶明显不是很科学不是很名副其实,因为离清明还有个把月时间。

广西六堡茶产区有个社前茶,当地将立春之后,第五个戊日称为社日,祭祀土神。社日一般在立春后的41-50天之间,约春分时节,比清明节早半个月左右。所以六堡产区的叫法比较科学。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四季的概念差异性较大,就采茶季节来说难免会有一些不十分科学的界定。但按照传统来说还是以江南茶区为准。

三、决定和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种,比如龙井43、平阳特早要比乌牛早、浙农117要香;乌龙品种要比其他品种要香。

二是种植环境,包括海拔高度,海报高的比海拔低的要香;生长在沙壤土的要比黄壤土的香;有植被覆盖且较茂盛的要比没有其他植被覆盖的要香。

三是人工干预(包括修剪、砍伐、清理等)程度,不干预的要比干预的香,不用农药的要比用农药的香;用有机肥的要比用化肥的香。茶园用不用肥要看茶园土壤是否需要,并非不施肥的一定就好。

四是采摘制作时的天气,晴天的比阴天的香,阴天的比雨天的香,连续晴天,香气最好,连续雨天香气就差。如果天气不好,再好的原料再好的师傅都做不出好茶。

五是制作工艺,根据不同茶类,萎凋是不是正确、到位,杀青是不是正确、到位,发酵是不是正确、到位,干度是不是正确到位,仓储是不是正确、到位等,一环扣一环,前面的环节没做正确和到位就会影响后面的环节,如果原料好,就要靠制作工艺来锁定香气。

六是冲泡,分三块:一是水质,水不好,会糟蹋茶叶的香气,一般来说山泉水为上、纯净水次之、蒸馏水再次之、自来水最次。同样的山泉水活水比存放时间长(比如超市买的)的更好。再则是器皿,瓷器类如盖碗最能不偏不倚的真实反应茶叶香气,陶器类(如紫砂器)则需要单类茶单泡,不然易串香。最后是水温,如泡绿茶水温过高香气会流失,乌龙水温过低则香不扬,应该根据各种茶的特性来冲泡才能显露最真实的茶香。

 

四、爱茶人士怎么提高嗅觉能力

嗅觉来自于自身天赋和后天培养,本期我给大家讲一些切身经验。

由于生长环境,我从小就喜欢闻各种气味(当然也是后来才意识到),桃花、梨花、兰花、油菜花、紫云英花、栀子花、野菊花、蔷薇花、丝瓜花、南瓜花、洋芋花……松针、檫树叶、枫树叶、杉木叶、晒干的杂草气味……各种炒货的气味,还特别喜欢草木灰的气味……现在每每遇到各种盛杜鹃花香、水蜜桃香、成熟枫叶香、奶香开的鲜花我定会去闻一下,野外遇到未知的香气我一定会寻找到源头看个究竟,不认识的就用“形色识花”软件解密并作记录。

正是在很多年间不断的积累,在大脑里形成了香气数据库,到后来开始学茶时派上了用场。

比如我做过的一款赛过初恋红茶(首批),就闻出了里面有水蜜桃香、苦杏仁香、野花蜜香、花粉香、成熟的枫叶香等,但如果我们的大脑里没有这么多香气数据,大多数人只能闻出水蜜桃和蜜香,其他有感觉但无法描述。

比如大家都喝过的龙井,有说豆花香,有说炒豆香,炒豆很多人都吃过有记忆,但豆花很少有人闻到过无法理解,其实这两种香气是工艺形成的,茶叶做嫩一点就会散发豆花香,带点宜人的青味,做老一点就是炒豆香(夹点火香)。大多数人根据不同龙井茶最多还能描述出嫩香、兰花香(极少),其实绝大多数龙井还是有杉木叶香,茶汤中带点“辛”味的那股气味就是杉木叶的气息。

比如我喝过的一款恩施玉露野茶,里面含有浓郁的龙涎香,茶主人和他的茶客们喝了几年都无法描述,只是说有特殊的香气,很香很香,却谁都说不出什么香。我给他们点破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个叫龙涎香,至于龙涎香是个什么味?我相信用过古龙香水的朋友都会有认知,2020夏天团购过一款台湾阿里山的龙涎香乌龙,是经过小绿叶蝉叮咬过产生的。

比如我去安徽休宁,他们说他们松萝茶有兰花香,我喝了一下跟他们说是小叶女贞的花香,什么是小叶女贞?于是我带他们到茶山找到一丛开满花的小叶女贞,让他们闻一下,他们茶叶的香气就一下子对上号了,很多绿茶产区对于自己茶中叫不来的花香统称兰花香。

又比如上好的铁观音,大家都普遍以为是兰花香,但很多时候却是栀子花香占上风,桂花香作陪衬,兰花香微乎其微。

比如凤凰单从的鸭屎香,很多人说是银花香(金银花香),现实中却是栀子花香占大部分,金银花香只有点影子。

比如说岩茶,很多人会问这个岩韵怎么感受,我叫他们在野外闻裸露的大岩石上的苔藓,被太阳晒过的味道,那个气味就是岩茶里的岩韵。

再比如团购过的一款祁门荒野红茶,品鉴中喝出来杜鹃花香、水蜜桃香、成熟枫叶香、玫瑰花香、奶香,但很多人只会说很香,好喝。

喝茶能喝出很多香气并非是为了去炫耀,而是让自己在茶叶品鉴的能力上更精进,在这个圈子或这个行业里有过人的能力和独树一帜的见解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五、冬天白茶应该怎么煮

煮白茶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煮干茶,一种是煮冲泡后的叶底。若是直接煮干茶,300-400毫升的水,只需要投茶2-2.5克即可。

由于在煮茶的过程中,茶与水在高温下长时间的接触,因此投茶量不宜过多。不用害怕出现茶汤滋味寡淡的现象,宁可少不可多。

如果冲泡品质优越的老白茶,光靠短短几次的冲泡,是很难将其中丰厚的内质彻底释放完全。

先泡后煮,利用高温煮茶的方式,将叶底内剩余的养分逼出,依然能煮出浓郁的滋味。

还有一个问题,究竟是加冷水还是热水?要从冷水开始煮,还是水沸了再投茶?

其实,这个问题也与茶叶的状态有关,也就是煮干茶和煮叶底的区别。如果是直接煮干茶,建议茶友们等待茶壶中的水沸腾之后,再投茶。待水再次沸腾后,茶汤颜色接近赤金色,及时关火。

而如果是煮叶底,则需要冷水投茶。冷水煮茶的速度较慢,叶底在水中长时间的浸泡下,物质析出多,有利于充分逼出深处的内质物。同样也是水沸之后,观察汤色接近赤金色时,即可关火。在煮茶的过程中,茶友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茶汤颜色变化,以及个人口味喜好来适当调整煮茶时间。

六、茶叶储存中该注意的问题

茶叶储存最要注意的三点就是防潮、控温、防异味。

1、如同任何炒货怕受潮一样,任何茶叶都怕受潮,受潮会让茶叶中的含水量增加而发生质变,往差的方向发生质变。受潮的茶叶会让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味淡化直至霉变。一般绿茶、黄茶、红茶、乌龙茶的含水量需控制在百分之四左右才适宜保存。黑茶类(包括生普)的含水量则在百分之八以内才可以长期保存。

放置可以转化的茶叶空间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八十以内为适宜(有抽湿器的可以控制的更低些),高了容易变质,低了不易转化。所以建议茶叶不要放在湿度较大的地下室,南方雨季的地下室湿度实在是太大。

2、绿茶未经过发酵,而是在加工过程中由高温阻断了茶叶中的酶促反应(即其他茶叶所谓的转化),追求的是干茶的本质香气、甘甜鲜爽度,所以需要冷藏,开袋后常温下存放也要尽快饮用(原则上不要超过一个星期,但也要根据当时的气温而论),如果买了大包装也最好分装成小包装拿出来饮用。若是塑料制品袋则需要用夹子夹紧以免受潮,最好用密封性较好的瓷器存放。轻发酵的乌龙茶如清香铁观音、清香型的漳平水仙、凤凰单丛雪片、轻发酵的台湾乌龙需要冷藏,那怕是真空包装的也最好也冷藏保存,因为这些茶叶对空间温度还是敏感的,冷藏可以延缓茶叶氧化,氧化会导致茶叶香气和滋味的衰减。

其他茶类可以常温下存放,但温度也最好不要超过30度,过高会让茶叶转化加速。所以建议茶叶最好不要放在顶层的阁楼,夏天阁楼的气温可能会达到四十多左右。

控温的同时还要避光,光线会使人的皮肤老化(其实就是氧化),也会让茶加速氧化,尤其是绿茶类那怕装袋也要用不透光的袋,否则短时间内茶叶会变黄变味。其他可以转化的茶类也最好不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尤其是靠近窗台前。

3、茶叶是最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跟香皂放在一起会吸收香皂味、离苹果太近会吸收苹果味。我遇到几位将绿茶放在冰箱里而吸收了咸菜和海鲜的味道、将普洱放在衣柜而吸收了樟脑的味道,这样只会糟蹋茶叶。所以冷藏的茶叶空间最好独立,塑料袋储存的最好外面再套一个保鲜袋,已经开封过的最好再次封口,封口前尽量将袋中空气排尽或放置脱氧剂。

一些不同茶类的茶气味不同,特别是六堡茶、熟普这类气味较重的要有独立空间存放,以免影响到别的茶叶,以免串味。茶饼、茶砖类打开饮用时可以将茶撬成小块用瓷罐或紫砂罐储存,这样可以起到醒茶的作用,而醒茶可以美化茶汤口感。

4、储存散茶的器皿最好是用密封性能好的铁罐、瓷罐、紫砂罐(紫砂罐只要盖子密封没有问题)或锡罐,绝不要用玻璃瓶(这是经验,放绿茶老化太快,放黑茶不会转化,所以只能当样品罐陈列)。收藏的茶饼可以用纸箱打包,不用担心转化不了,纸箱也是有透气性的。量少可以买储物柜,一个抽屉放一种茶类。袋泡包装的定期喝一下,口感没有明显衰减的没有问题,如果衰减过快可能是茶叶干度不够而受潮变质或包装袋密封性不好,但如岩茶的返青现象属于正常反应。

家中可以多备几个茶叶罐、不透明的自封袋、长夹子,以便平时茶叶周转饮用时使用。也可以买一个小电焙笼,一次可以烘一斤左右的规格,这样那怕发现有受潮变味的茶叶也可以随时处理。

找到约71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