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南糯山七子饼

找到约13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南糯山速写

南糯山

南糯山的面积很大,不仅古茶园面积位居勐海整个茶区的首位,现代茶园也毫不逊色,可谓是无限风光在南糯。

认知中的南糯山是一座山系,作为茶乡,可以被看作隶属于格朗和乡的一整个大茶村。

南糯山历史悠久,早在 1938 年 4 月南糯山制茶厂就建成投产,厂长白孟愚当年从印度引进机器,并从沪、杭选聘 10 余名高级茶师,机制红、绿茶,年加工茶叶约 1200市担,产品畅销东南亚地区。

如今南糯山茶厂的遗址还在南糯山石头老寨里。

除此之外,还有星火山茶厂,曾经的茶科所所长张顺高老先生曾经在这里深耕 3 年之久。

茶山沉浸式体验范本

南糯山这个大村中的每个寨子都有古茶园,这里路通的最早,交通最为便利,所以山上寨子的哈尼族是最早接触到了外界花花世界,也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最大的茶山。

然而,大部分去茶山的朋友们都只是匆匆路过,直接往远处的布朗山、贺开进军。

今逸堂品牌创始人熊传涛在最初做茶时也是这个心态,但似乎只有拨开层层迷雾,走进森林的秘境,采撷到手的灵草才更加珍贵。

从事茶叶生涯十多年,从 2015 年起,熊传涛正式决定深耕南糯山。

在他看来,南糯山位置很好,整个茶山生态也保留的很好。

曾经他会带客户去名气最大的老班章体验茶山,直到他彻头彻尾研究了南糯山的历史和生态环境后,才后悔不迭,为何当初没有选择这个神仙地方,舍近求远呢?

事实证明,南糯山确实能够成为云南普洱茶山沉浸式体验的绝佳范本。

村寨之间距离很近,如今修了路,更加好走。竹林寨、半坡老寨、丫口寨三个大茶村各距 5 公里,古茶园首尾相连,以前有土路从茶园中间穿过,是非常优美的茶山旅游路线。

丫口寨上边是多依寨,顺次下去是石头老寨、石头新寨、南糯山茶厂、姑娘寨、永存寨、尔滇寨、向阳寨,寨寨都有茶园,驾着车随处走随处都是古茶园和古茶村的风景,怎样都看不完。

这万亩古茶园曾经是哈尼人用 800 多年时间建成的乐园,到了今天,成为了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半坡老寨 最兴旺的日子

在南糯山半山坡有个非常出名的半坡老寨,是一个被古茶园拥抱的寨子。

寨子在朝虾角脚(山名)东面,面对景洪坝子,还可看到大勐宋古茶山,半坡因古茶园多,还有800 年树龄的茶王树在此而闻名。

熊传涛做茶就重点选择了半坡老寨的古树茶作为核心原料,半坡寨子所处地海拔很高,视线开阔,冬季到这里观赏云海最为美妙。

来到半坡老寨的支部书记、小组长批珠家,他的门口正在盖木头制的哈尼族风格的社屋,旁边就展示着半坡老寨的乡规民约。

仔细阅读,上面都是关于村纪村容的条款,还有很多关于保护古茶园的内容。

“我们半坡老寨现在人数最少,只有 27 户,131 人,以前村里人比现在要多很多,都是日子过得太苦了,好多人都搬到山下去了。”批珠一边泡茶一边说。

“ 我们小时候啥都做,种地,种包谷,养猪啊,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的茶叶卖不起价格,好多树都被砍掉了。”

以前半坡老寨有 120 多户人,由于山地不好耕种,大家日子都过得举步维艰。

1995 年,半坡老寨很多年轻力壮,敢于冲闯的村民都离开了寨子,留下了最集中的古茶园。

如今的半坡老寨,周围有近 2000多亩古茶树,通往茶王树的那段山路,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在雨天甚有绿野仙踪之感。

这片茶园管理得很好,茶树对比南糯山其他寨子会显得更有沧桑感,围径超过 1 米的随处可见,大部分古树茶采摘时需搭木梯或架桩。

“ 这片茶园的主人是门加,也是他最好的茶地之一。

他是过去哈尼族头人的后代,现在半坡大部分的茶园都归他所有。”熊传涛一边说,一边开车驶向门加家方向。

门加比其他村民更有头脑和远见,在曾经村民们因为贫穷大规模迁移出寨的时候,他就一直坚定想法,守在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上,用山下的田地来换取村民们的茶园。

就这样不停地换地,买茶地,门加就拥有了整个半坡老寨位置最好,长势也最好的茶园。

“ 通往茶王树的必经之路就是门加的茶园,站在茶园里就能够遥望整个景洪,风景非常好。”熊传涛说。

进到门加家里,不见他踪影,二十几岁的小儿子加二在茶室招待客人,问询后得知老爷子昨晚喝酒到深夜,直到现在还没起床。

门加新盖的水泥房子和以前的老木屋紧紧挨着,这个哈尼风格的老房子如今是他家的厨房。

虽然日子好过了,生活现代化起来,但门加这一代老哈尼族男人,依然还是习惯睡在木屋里的火塘边。

推门进去,屋内很黑暗,右手边就是永不熄灭的哈尼族火塘,一台上个世纪才会用的小彩电正在播放着节目,门加在一个旧沙发上抽烟,一边看着电视。

看到我们,笑呵呵地起身,用茶水招待我们。

谈话间,他拿出了自己祖上做头人的照片。

那是一张放大了的很模糊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目光炯炯,还梳着清代的辫子。

“ 头人的后代也没用,没留下什么值钱的,日子过得很苦。

这些年好了。每年春茶季就在家里等着老板上门来收茶,其他时间都没事做。

以前的烦恼是没钱,现在的烦恼是不辛苦了,反而闲着不知道做什么了。”

告别门加一家,不仅感叹,这坚守下来的 20 多户哈尼人在这些年终于迎来了半坡寨最兴旺的日子。

作为南糯山普洱茶的代表,半坡的茶价早已攀升,半坡古茶树市面上更是不易买到真品。

村民们依靠着这片叶子,也迎来了人生物质上的巅峰。

来山顶度假

从山脚开车一路向上全是南糯山的古村寨,向阳寨、姑娘寨、石头寨、丫口和半坡老寨。

多依寨属南糯山最高峰,海拔很高,这里茶树都长在很远的原始森林中。

从寨子往茶园走,山间到处都是高大的古乔木大树,溪流倾泻,带来无上清凉的爽快。

茶树都在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下生长,茶树分枝繁茂,能够将两边的茶树连接在一起。

如今丫口老寨和丫口新寨都是从多依寨分出来的,搬迁的根本原因是水源的问题。

丫口新寨也于 1993 年再次搬迁,亦跟水源条件有关。

多依寨虽然在山顶,寨子里的哈尼族们却表现得更加开明。

今年,南糯山有两个寨子获得了“ 民族进步奖 ”,一个是半坡老寨,一个就是多依寨。

走进多依寨支部书记朗大家,他早已经和村里的其他人做好了非常丰盛的一桌美味佳肴等着我们。

1975 年生的朗大已经做了多依寨 20 年的村子领头羊,成为每次换届都换不掉的支部书记小组长。

可见他在村民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1992 年,朗大成为了寨子里的会计。“ 我当时刚小学毕业,年纪小胆子很大,当时我还冲到州长办公室,为村子要到了 5 万元的补贴。

我们做了村干部之后,就没有人再搬出去了”酒过三巡,每个人的话都多了起来。

朗大认为老班章这个布朗山哈尼族村寨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寨子,从村干部的角度来看,他认为汉族的文化更加值得学习,这也是哈尼族为何接受外界世界那么快的原因。

“ 多依寨虽然在山顶,我们却是第一个同意修路的,谁若是来寨子收茶,都会把所有亲戚朋友叫来。”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朗大由衷感谢政府修路,政府颁布的各项茶叶惠民政策。

郎大家旁边有一座正在修建的高大建筑,是一个湖南人投资建造的南糯山未来最大的客栈,2022 年应该就能够正式营业了。

在他看来,路通了,南糯山坐拥如此优越的地理与生态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到南糯山旅游、康养和休闲。

加上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 普洱茶七子饼路线 ”的建设。

多依寨成为了交通枢纽,水泥路四通八达,将南糯山、贺开、老班章等知名普洱茶山串连成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洱茶山环线。

在初制所门口,树立着普洱茶七子饼路线图、路标,建了旅游厕所,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过往行人提供了极大便利。

全世界能记住的南糯山

言谈之间,朗大频繁提到一个名字“ 勒阳 ”。

在朗大等人的眼中,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哈尼族女人。

“ 我们只是管理一个寨子,而她作为一个女孩子,管理整个南糯山几十个寨子,真的非常不容易。”

早些年勒阳被选为村官,2014 年 12 月担任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是勐海县目前最年轻的女党总支书记。

作风果断,笑起来非常豪爽的勒阳不仅有男人的果决,还兼具女性的细腻。

她知道南糯山缺什么,需要什么。

“ 很多人认为有那么多男人,为何要选女人来做。我生长在这里,我热爱我的家乡,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早期南糯山茶农们做茶的意识比较缺乏。

尤其是在茶叶价格涨起来的这些年,很多村民只为这片叶子卖掉就好,而忽略了很多人的普洱茶味蕾拼图中。

对于南糯山这一块甚至会比较模糊。勒阳家1992 年做茶到如今也有三十年了,属于第一批在茶叶上收益的人。

勒阳带领大家改造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和口感。

之后,她又提出南糯山的“ 三园式”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菜园、果园、茶园 ”。

茶园就是生态茶园改造和古茶树保护,原来我们遍地都是菜园,还有很多野果,哪里会去花钱买。

现在我又加了一个园——花园,希望以后是四园式的发展。”

多年来,勒阳为了这一目标一直在不懈努力。

如今来到南糯山,沿路全是鲜花迎送,茶农家里的卫生环境也非常好,年轻人醉酒现象少了,如此种种都是勒阳的功劳。

除此之外,勒阳也鼓励茶农的子女提高文化素养,但凡考上大学的茶农子女,她都会专门颁发荣誉和奖金以资鼓励。

工作繁琐,需要耐心和智慧来带领村民,勒阳也并不觉得辛苦。

“ 老百姓是我这辈子最好的老师。南糯山 26 个村民小组,每天去 1 个寨子,30 天就这么过去了,全村 1000 多户,每家去一天,3 年就过去了。

我所希望的南糯山不仅仅是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我希望的南糯山,是想让全世界人民都记住的这个南糯山”。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12月刊

文 | 水苍玉 图 | 朱力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农作散:擦亮南糯山茶叶招牌 振兴多依寨茶产业

进入雨季后,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时时被雾气包裹,车从山脚向阳寨往上盘旋,海拔越高,雾气越浓,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树木影影绰绰,茶在林中,村在画中,穿越其中犹如穿越神秘境地。



30分钟左右,车到南糯山之巅的多依寨停下,南糯山多依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初制所就位于公路边。合作社发起人作散正和工人一起炒茶、摊晾、晒茶(上图)。

作散是土生土长的哈尼人。据他介绍,雨水茶期间,合作社的茶叶鲜叶加工量不大,根据订单量制作,只须请5至6个工人就行,春茶期间加工量大,需要请15至18个工人。“今年以来,合作社已生产干毛茶10多吨,使每户社员增收上万元,合作社已经成为南糯山的一张名片。”

“南糯山种茶、制茶的历史悠久,有800多年的栽培型茶王树,又是云南机械制茶的发祥地,我们要擦亮南糯山茶叶的招牌。”作散一边泡茶,一边和客人讲南糯山制茶历史。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他的兄弟、子女、侄儿侄女10多人都在从事与普洱茶相关的事业,致力于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级党委、政府鼓励个人办厂,作散到乡镇企业、校办企业考察、学习后,请人一起去普洱市买回制茶机器,于1995年建了南糯山第一批茶叶初制所,专门做烘青茶叶。

“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有茶园,南糯山也有茶叶加工厂,我常和父母一起采茶叶鲜叶卖给工厂,工厂采购员根据鲜叶等级定价格,一芽一叶价格最高,家里的油盐都是用茶叶换来的,它是几代哈尼族人的钱袋子,也是命根子。”作散介绍说,从建茶叶初制所开始,采茶季每天都有四五十位村民排队向初制所卖茶叶鲜叶,一天要收2至3吨鲜叶。市场上掀起普洱茶热后,作散根据市场需要开始制作、销售以多依寨古树茶、生态茶为原料的普洱茶。

2005年,作散和外面的茶叶公司达成合作关系,向公司提供原料,一直合作至今。2007年,普洱茶价格经历一阵大涨后大跌,很多茶农为卖不出茶叶发愁。为解决销路,作散联合布朗山、勐宋等山头的13位茶农,发起成立了茗艳茶叶合作社,筹集资金收购各山头茶农滞销的干毛茶,为茶农解决了销售之忧。

为更好地带动茶农发展,2012年,作散又发起成立了南糯山多依寨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涉及多依寨、南拉、拔玛、半坡、丫口、姑娘寨等9个村民小组的300多户茶农,大力推广多依寨的古树茶、生态茶。

2015年,作散提议在多依寨举办普洱茶展示会,他出资制作、包装了一批用多依寨茶叶制作的竹筒茶,作为纪念品发放给来参会的嘉宾。作散不断扩大初制所面积,规范初制所建设,如今初制所占地2亩,有萎凋区、炒茶区、摊晾区等,有炒茶、揉茶等机器,毛茶年产能力已达60吨。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勐海县普洱茶七子饼路线的建设,多依寨成为了交通枢纽,水泥路四通八达,将南糯山、贺开、老班章等知名普洱茶山寨串连成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洱茶山环线。在初制所门口,竖立着普洱茶七子饼路线图、路标,建了旅游厕所,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过往行人提供了极大便利。

“南糯山有20多个哈尼族村寨,哈尼族群众一直保护、合理利用古树茶园,不断新植、改造生态茶园,使南糯山茶叶生产持续发展。”作散说,随着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人到南糯山观光、游览,村里的哈尼族服饰、节庆、歌舞、茶俗等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下一步,我还想通过墙绘、雕塑等更多方式,向外界展示南糯山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作散说,这是目前他最大的愿望。(苏云华)

来源:云南网-西双版纳新闻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七子饼的由来

  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普洱茶七子饼的由来

  1、历史缘由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已深入人心。

  其实七子的说法是起源于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

  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19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只有在清代前期和中期,以及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代才具有规范作用。一旦进入自由化市场,除了品牌价值,它所代表的质量和重量的意义也就模糊了。

  2、民间说法

  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咧?是用来上税滴。

  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3、民俗意义

  七子饼茶形似圆月,多作为彩礼和逢年过节赠送亲友,含有家人团圆、多子多孙多富贵之意。有的民族地区,儿女亲事非送七子饼茶不可。

  形成云南普洱茶品质特点的三大条件:

  原料

  云南产普洱茶的大区有三个,西双版纳、临沧市、普洱市(原思茅)。而每个地区管辖内都有著名的山头、村寨,比如西双版纳州管辖内的老班章、易武、南糯山、那卡;临沧地区的冰岛、昔归;普洱市景东、哀牢山等。每个山头村寨原料的口感都是千差万别,比如老班章霸气、回甘生津快。不管熟茶还是生茶,原料的选择直接决定茶叶的品质。

  制作工艺

  1、生茶:目前行业内的大厂都是机器杀青,只有部分小厂是手工石磨压制,拼配也是一样,大厂有稳定的拼配技艺,小厂只能慢慢探索,如此也就会导致口感的不稳定。

  2、熟茶:熟茶除了杀青、揉捻、蒸压等工艺外,还有最重要的工艺就是渥堆发酵,渥堆发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普洱茶的口感与后期陈化。

  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口感稳定、投资的价值等。

  仓储

  一款有年份、口感好、无杂味、怪味的普洱茶,必须是在仓储环境非常好的情况下储存出来的结果,如果温度过高、过湿、受潮等因素出现,都必定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口感。以上三大因素必须每一环都紧密相连,才能造就一款好普洱茶。

  普洱茶熟茶的总体品质特点可简单归纳为:陈香显著、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口感爽滑、回甘绵长、经久耐泡等。普洱茶生茶的总体品质特点可简单归纳为: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浓厚、回甘生津快、经久耐泡等。


找到约12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