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腊易武

找到约35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共襄茶界盛事|岁月知味 · 易武第十届斗茶大会将于5月3日-5月4日举行

  2019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将于5月2日——5月4日在茶之国勐腊隆重召开。

  其中由岁月知味独家冠名的第十届易武“斗茶大会”,将于5月3日——5月4日在易武贡茶文化广场举行。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有着“中国贡茶第一镇”的美誉。

  至今保留着几十家百年号级茶庄,拥有记载着几百年茶文化历史的博物馆,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古六大茶山之首。

  易武斗茶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作为2019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的核心活动,是勐腊向外推广易武贡茶的金牌赛事!每年的斗茶大会,各方英雄齐聚易武,在台上,切磋茶品,在台下,品茶论道。

  如今,第十届易武斗茶大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新一轮的斗茶比拼、贡茶盛会即将开启。来自33个村寨的“贡茶”将展开一场激烈的六大古茶山贡茶原料比拼。

  岁月知味致敬易武系列——《复兴之光》成为2019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的指定纪念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易武,

  是一个沉睡了近百年的精灵。

  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老茶号已基本断代、

  传统制茶工艺也近乎失传。

  贵为清朝贡茶之乡的易武,正在经历漫长而痛楚的磨难。

  1994年,以吕礼臻为代表的台湾茶人解封了易武的沉睡魔咒。

  到2004年这十年间,

  个别老茶号逐渐复业,新的品牌也开始萌芽。

  在易武深邃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这是意义非凡的十年。

  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之为“易武茶伟大的复兴时代”!

  本届易武斗茶大会将进一步规范赛事流程制度、扩大赛事宣传渠道、全面提升赛事影响力,让第十届易武斗茶大会朝着更加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道路发展。

  斗茶会将举办三大核心赛事,“勐腊贡茶原料评比大赛、勐腊贡茶成品茶评比大赛和勐腊贡茶制茶能手技能大赛”,设全民品鉴体验——大众盲品,更有勐腊贡茶原料现场拍卖以及易武斗茶大会颁奖晚会,营造一场斗茶狂欢,贡茶盛会。

  其中新增的勐腊贡茶成品茶(生茶饼)评比大赛,既丰富了易武斗茶大会的内容,又增添企业参与感与体验感。从收样、评审、统分、获奖公布、拍卖到颁奖环节皆由州级/县级公证单位全程公证!

  据了解,易武斗茶会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成为推动古六大茶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茶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业内好评和市场反响,成为引领茶山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文化品牌。

  活动旨在通过茶艺表演、斗茶等系列活动,斗出茶叶的优良品质,斗出品茶和鉴茶的高超技艺,斗出优秀茶文化的灿烂辉煌,斗出普洱茶繁荣兴盛的光芒和生机。

  岁月知味作为2019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第十届易武斗茶大会独家冠名企业,诚邀广大茶友莅临贡茶之乡易武,共襄茶界盛事!

  第十届易武斗茶大会

  时间:2019年5月4日(周六)8:30——21:00

  地点:中国·勐腊·易武镇贡茶文化广场

  这个春天,来西双版纳品尝春的味道,喝上一口正宗的贡茶。

  更多精彩、有趣的活动尽在2019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5月2日-4日,等你一同参与!我们不见不散!

勐腊易武:春茶飘香引客来

时下,勐腊县易武镇的茶叶迎来了春茶采摘期,“七村八寨”的茶农忙碌地穿梭在茶园里,收获大自然的馈赠。

易武被称为“中国贡茶第一镇”

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

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

茶叶种植面积10.7万亩

其中,古茶园面积7.28万亩

年干毛茶产量3000吨以上,产值约5.26亿元

走进古茶园,处处生机盎然,茶树抽芽吐绿,茶芽清香扑面而来。易武镇麻黑村委会麻黑村民小组茶农丁万春,带着采茶工正在采摘春茶。

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委会麻黑村民小组村民丁万春说:“我家茶园有100多亩,采茶工人每天都需要20多个,年产毛茶300公斤左右,收入可以达到30多万元。”

在易武镇兢和茶业专业合作社,工人将一筐筐茶鲜叶倒入锅内杀青,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茶鲜叶经过工人称重、杀青、揉捻等工序后晾晒一两天,一杯杯汤色明亮、香气浓郁、回甘持久的易武春茶,就可让你品尝到春天的味道。

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委会曼秀村茶农杨追养说:“我们家从2017年开始就把家里面的鲜叶陆续都送到兢和茶业合作社这里,收入每年大概有10多万元。”

据了解,勐腊兢和茶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共有33户社员,社员分布在麻黑、三合社、倚邦、曼松、蛮砖等茶山,有1300亩有机茶园。该合作社曾荣获“勐腊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勐腊县易武普洱茶直播示范基地”。2021年,被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绿色食品牌”县级产业地。

勐腊兢和茶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兵说:“近几年来,我们收购了周边茶农的鲜叶100多吨,干毛茶收了30多吨,经济效益达到200多万,带动了周边的400多户茶农共同致富。”


近年来,易武镇摸清古茶树资源,进行挂牌规范管理。在辖区紧紧围绕《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和森林资源保护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教育,进行生态化升级改造,探索茶林共生系统、茶园森林化改造,让茶园更加生态、有机,实现了旱涝保收。同时,打造易武镇区域公共品牌“易武正山”,建立全域溯源系统,让茶叶的价格和品质阳光透明,让消费者买得舒心,喝得放心。通过以上途径,易武镇实现了易武辖区的茶叶品质有保障,价格市场能稳定,通过增产、提质增加了茶农收入。

勐腊县易武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卢军说:“易武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开展座谈、现场办公,及时了解各企业需求,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与广大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走‘公司+专业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成功恢复举办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暨易武斗茶会,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助力茶企茶农增收。”

据卢军介绍,未来,易武镇将认真贯彻落实《西双版纳州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方案》,按照发展茶产业、保护古茶园、弘扬茶文化、开展茶旅游、建设古茶镇的发展思路,以茶产业促进茶文化发展、以茶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来源:西双版纳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易武老街,一个普洱制茶史的铜鉴 JUST MEISHOU

走在略显寒酸和破落的易武老街,我们有点恍惚,一会是沉浸在百年老字号的光荣与沧桑中,一会又被钢筋铁锤的碰撞拉回现实。老街盛衰轮回,旧有范围已不大,但有分岔的小巷,蜿蜒入内,曾经依稀可辨。

易武老街因易武茶而生,易武茶算得上是普洱茶中的宗师。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便已品尝到了云南濮人献上的普洱茶。后经孔明植茶;至唐宋,茶马互市兴,茶马古道起;再至明清,茶马古道盛。

由于地理位置及茶叶带来的发展,早在唐朝时期易武就已经是西南边陲重要的文化、经济、交通、军事重镇。茶叶不仅带动了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争夺而发生的武斗,这就给了这块土地“易武的称号。

东汉 |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易武百姓开始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

唐(南诏)|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

南诏政权在西南夷地区设银生节度,散收普洱茶,并置“利润城”于易武。

864年唐人樊绰撰《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宋 | 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

银生节度下置茫乃道。后为勐泐。勐腊、易武先属茫乃道,后属勐泐。

元 |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

勐腊、易武属车里府总管。

明 | 万历年间

明朝统治者把云南内地汉人迁移到云南边疆开发,致使内地的团饼茶加工技术在此时期传入古六大茶山,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演变形成以当地晒青毛茶为原料的各种紧压茶加工方法。

谢肇浙《滇略》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由于当时古六山属于普洱府辖治,茶叶主要靠马帮驮运到普洱府所在地集散贸易,故得名“普洱茶”。

清 | 顺治元年(公元1640年)、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

石屏人来到倚邦、曼洒、易武开始经营茶叶。随后,以石屏人为主的大量客商携家眷、亲朋好友连同自有马帮迁入易武、曼洒、曼腊等地定居。在易武开设商号,坐地经营茶叶,继而形成了“易武老街”的雏形。

百年老街历经三朝:清、民国、新中国,在风雨飘摇中,见证着普洱茶百年的变迁与兴衰。

走在易武老街上,如果怀着历史钩沉之心或者追溯之情,大多会有些失望。

如今,易武老街还剩什么?

传说中11条青石板路?

石屏人建立的众多老茶号?

制茶老手艺?

还剩公家大院的那些大青树,露着他们虬结的根,静静看着脚下那片昔日被确定为“茶马古道”起点的青石板路。哪路不足千米,仅剩为数不多的老字号旧址;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各种战乱使得古六大茶山茶业彻底溃散,易武也不复光景,再一次新生的开始则是2004年之后的事了。

彼时生意散,废茶园也种上了粮食,但幸而藏于老林里的茶树还在,精工细作的手艺传承,也没在石屏人后裔中延续,而今制茶人本地茶农居多。所以,要喝好茶,要制成鲜活的好茶……要把茶做一个生命对待,易武美寿早在1908就有故事和传承。

这是美寿的“易武根”。

找到约34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