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梦见白牡丹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友解析:白牡丹茶

 牡 丹 茶 

传承千年茶文化,传播健康饮茶理念

白牡丹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等地,是中国福建历史名茶,属于白茶类;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毫香鲜嫩持久;滋味清醇微甜;汤色杏黄明亮或橙黄清澈;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按其制作的原料可分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白茶。

白牡丹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只有萎凋和焙干两大工序。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茶。

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色白毫芽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

中文名

白牡丹茶

所属分类

白茶

原    料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

创制时间

1922年

创制地点

建阳水吉

形态特点

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等

功    效

提神醒脑、明目、减肥美容等

采摘要求

春茶、一芽二叶、“三白”

冲泡方法

杯泡法、盖碗法、壶泡法、大壶法

主要产地

福建省政和县

目 录

一、历 史 发 展


二、自 然 地 理


三、品 质 特 征


四、制 作 工 序


五、价 值 功 能

主要功效

价值属性

药用价值

六、品 茗 指 南

冲泡方法

饮茶禁忌

七、选 购 技 巧

八、贮 存 方 法

九、茶 叶 文 化

历史发展

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当地老农反映,原产地在大湖。水吉原属建瓯县。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白牡丹为福建特产,1922年政和开始制造白牡丹远销越南,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

自然地理

产地

白茶是业内的统称,具体分为:以大叶种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为白牡丹茶;以小叶种为原料的传统工艺制作是为贡眉;以大叶种或是小叶种片茶为原料的是为寿眉;以新工艺制作是为新工艺白茶。

白牡丹茶的主产地在福建省政和县,采用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为主要原料。这种茶身披白茸毛的芽叶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

闽北建阳以生产贡眉为主,因为是小叶种品种,茶叶外形没有白茸毛,毫芽不显。

闽东福鼎以生产新工艺白茶为主,在白牡丹茶叶制作的基础上萎凋的时间减少、再经过轻微揉捻、产生轻微发酵,外形略带曲卷  。

品质特征

白牡丹,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放,故名。1922年以前创作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1922年政和县亦开始制作,渐成为本品的主产区。目前产区分布于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选取毫芽肥壮、洁白的春茶加工而成。本品采用福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

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芽叶连枝,叶缘垂卷,叶态自然,叶色灰绿,夹以银白毫心,呈“抱心形”,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香味鲜醇。白牡丹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冲泡后绿叶衬嫩芽,宛如蓓蕾初绽花朵,绚丽秀美;滋味清醇微甜,毫香鲜嫩持久,汤色杏黄明亮,叶底嫩匀完整,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

制作工序

制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制成的毛茶分别称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和水仙白(茶)。

用于制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茶芽较瘦,不采制白牡丹。

白牡丹的制造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

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佳。采下芽叶均匀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以不重叠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并为一筛,至八成半干时再两筛并为一筛,萎凋至九成五干时下筛,置烘笼中以90 --100℃温度焙干,即为毛茶。

精制工艺比较简单,用手工拣出梗、片、蜡叶、红张、暗张后低温焙干,趁热拼和装箱。烘焙火候要适当,过高香味欠鲜爽,不足则香味平淡。

白牡丹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其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采摘时期为春、夏、秋三季。其中采摘标准以春茶为主,一般为一芽二叶,并要求“三白”,即芽、一叶、二叶均要求有白色茸毛。白牡丹叶态自然,色泽呈暗青苔色,叶背遍布洁白茸毛,汤色杏黄或橙黄,汤味鲜醇。

精制工艺是在拣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进行烘焙,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保持香毫显现,汤味鲜爽。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叶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为夏季佳饮。主要出口港澳地区。

价值功能

主要功效

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常当药用。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防龋坚齿、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健康饮品。白牡丹茶属白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牡丹茶叶是两片叶子,中间有一叶芽,叶子隆起呈波纹状,叶子肥嫩,边缘后垂微卷,叶子背面布满白色茸毛。冲泡后,碧绿的叶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茶汤清澈呈杏黄色,茶味甘醇清新。

价值属性

白牡丹属白茶类,它以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开,故名白牡丹。

药用价值

常饮白牡丹茶,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

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防龋坚齿、解毒利尿、除腻化积、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是当今公认最安全又营养的绿色健康饮品 。

品茗指南

冲泡方法

1、杯泡法。用杯泡:用200ml的大杯(适宜各种材质,玻璃杯最宜),取5g白茶用90度开水先温润闻香再用开水直接冲泡,一分钟后就可饮用。

2、盖碗法。用盖碗:取3g的白茶投入中盖碗,用90度开水温润闻香,然后像功夫茶泡法一样,第一泡45秒以后每泡延续20秒,就能品到清新的口味。

3、壶泡法。用壶泡:取7-10g的白茶投入壶中,用90度开水温润后用100度开水闷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饮,这样可以品到清纯中带醇厚的品味。

4、大壶法。用大壶: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壶中直接用90-100度开水冲泡。喝完直接加开水闷可以从早喝到晚,味道特别醇厚和清爽。

 

饮茶禁忌

1、一般来说,肾虚体弱者、心动过快的心脏病人、严重高血压患者、严重便秘者、严重神经衰弱者、缺铁性贫血者都不宜喝很浓的白牡丹茶。

2、空腹的人不宜空腹喝白牡丹茶。

3、老年人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喝太多。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

选购技巧

从“色、香、形、味”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鉴别白茶的真伪、优劣。

一、观形

首先是观叶的“嫩度”:若叶的毫芽多且肥硕壮实,叶片肥大又嫩白,则表示“嫩度”高,为上品;若叶的毫芽稀少且瘦小纤细,则表示“嫩度”一般,品质次之;若叶片老嫩不均匀,或者嫩叶中间杂老叶的,则表示“嫩度”最差,品质也最差。

其次是细观叶的形态:若叶片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且不断裂破碎的,品质最佳;反之,若叶片不是自然的平伏舒展,而是一种明显人为的摊开、折叠、弯曲的形态,则品质一般。

然后是看叶的净度:茶叶中只有嫩叶,不含其它杂质,则品质好。反之,若含有枳、老梗、老叶及蜡叶及其他杂质,则品质差。

最后是看叶的底部:细观叶底,若叶底匀整、肥软、毫芽多且壮实、叶色鲜亮的,表明质量上品;反之,若叶底硬挺、毫芽破碎、颜色暗杂、焦叶红边的,质量较差。

二、辨色

首先是看芽叶的色泽:若毫芽的色泽银白有光泽,叶面灰绿或墨绿、翠绿的,则质量为上品;若页面为铁板色的,品质次之;若页面为草绿黄、黑色、红色,或者毫芽呈现蜡质光泽的,则品质最差。

其次是看汤色:若泡汤后汤色呈现杏黄、杏绿且清澈明亮的,则为上品;反之,若汤色泛红、暗浑的为差。

三、闻香

若细闻毫芽,香味浓烈显著,清鲜纯正的,则为上品;若香气淡薄,或有青草臭味、或有陈腐发酵之感的为次品。

四、品味

细品茶茗,若茶味鲜爽、醇厚、清甜的,则为上品;若茶味粗涩、淡薄的,则为下品。

贮存方法

大批量白牡丹茶的存储 

大型生产工厂、茶叶商店的茶叶贮存,数量都比较大,存储方法与一般的家用储存不同。因为量大,温度、湿度、空间的控制都有所讲究。

1、冷库贮藏

以采用低温、低湿、封闭式的冷库贮藏为宜,其保鲜效果好而经济。一般库房要求温度不超过5℃湿度控制在60%以下。建造一座容积丈180立方米的冷库,可贮放茶叶1.5万公斤。茶叶经8个月贮藏,品质基本不变,叶绿素含量是常规贮藏的2倍,维生素C含量是常规贮藏的4倍。

2、石灰块保藏法

在不设冷库的条件下,大批量高档白牡丹茶,在收购以后暂不动用的,为防止质变,进行临时性贮存,一般都采用石灰块保藏法,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茶叶保持充分干燥。其方法是选用口小肚大、不易漏气的陶坛为装茶器具。

贮放前将坛洗净晾干,用粗草纸衬垫坛底。用白细布制成石灰袋,装生石灰块,每袋0.5公斤。将待藏茶叶用软白纸包后,外扎牛皮纸包好,置于坛内四周,中间嵌入1只~2只石灰袋,再在上面覆盖已包装好的茶包,如此装满为止。装满坛子后,用数层厚草纸密封坛口,压上厚木板,以减少外界空气进人。

家庭贮存白牡丹茶的方法

1、石灰保鲜

一般是先用牛皮纸或其它较厚实的纸(切忌用报纸等异味纸张)把茶包好,茶的水分含量不要超过6%(用手捻茶叶易成粉末时的含水量),然后将茶叶放在陶质坛罐的四周,中间放块状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视茶叶数量而定,再用软草纸垫盖坛四,减少空气进入。石灰视吸湿程度每过2个月~3个月检查一次,见块状石灰变为粉末时,及时更换。这样一般可以保持6个月~10个月。如一时没有块状石灰更换,也可用硅胶代替,当硅胶呈粉红色时取出烘干再用。

2、冰箱保鲜

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必备家电。利用冰箱保鲜茶叶是大部分家庭用来保鲜茶叶的最主要手段。不喝的白牡丹茶应该放进冰箱冷冻柜进行储藏。

茶叶文化

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变成的。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清廉刚正,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骑白马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于是便向路旁一位鹤发童颜、银须垂胸的老者探问香味来自何处。老人指着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说,香味就来源于它。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建庙修道,护花栽茶。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口吐鲜血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正在万分焦急、非常疲劳睡倒在路旁时,梦中又遇见了那位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问清缘由后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醒来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刚才梦见仙翁说我须吃鲤鱼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梦,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 正在为难之时,忽听得一声巨响,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棵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说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气扑鼻。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她嘱咐儿子好生看管这十八棵茶树,说罢跨出门便飘然飞去,变成了掌管这一带青山的茶仙,帮助百姓种茶。后来为了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政和白茶之——“白牡丹”

“中国白茶之乡”政和产制一种珍品名茶“白牡丹茶”。白牡丹茶采摘为一芽两叶,要求茶芽叶“三白”,即芽和两叶满披白茸毛。茶形为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叶背遍布白茸毛。冲泡后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明亮,毫香鲜嫩持久,叶脉微红,布于绿叶之中,有“红装素裹”之誉。白牡丹茶的泡饮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因没经过揉捻,茶汁不易浸出,所以冲泡时间比绿茶稍长些。“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之功效的白牡丹茶,为夏日清心涤性之佳饮。


传说这种茶树是牡丹花变成的,有一个充满孝敬亲情的美丽故事。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毛义的太守,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他看不惯贪官当政,愤然辞去官职,携老母亲寻找山林隐居。这天,母子俩来到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前,觉得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毛义向路边一老者打问何来异香?在老者不远处有一碧波荡漾的水面,水畔有18棵盛开的白牡丹。

老者手指那水面说:“那是莲花池,异香就是从池边那18棵白牡丹花中而来。多少年来都是如此。”毛义和母亲看此处山清水秀,如仙境一般,便在此定居下来。母子俩辛勤劳作,耕地种田,春种秋收。母亲年岁大了,又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为母亲寻医找药,母亲的病也不见好转,毛义心急如焚。一天,他出去为母亲寻药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他实在走不动了,疲惫地在路边歇息时睡着了。朦朦胧胧他见一银发皤然的仙翁走到他面前说:“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回到家中,母亲对他说:“我梦见仙翁说我的病须吃鲤鱼配新茶,方能治好。”毛义觉母子同做一梦,是仙人指点。


时值数九隆冬,莲花池水冰冻,毛义不顾寒冷,破冰在水中抓到了鲤鱼。可正是寒冬,哪儿有新茶呢?毛义急得坐在莲花池旁,大冬天头上的汗直冒热气。他绝望地大喊:“我到哪儿找新茶呀!”这时,只听一声巨响,毛义看池畔那18棵白牡丹变成了十八棵茶树,茶树上满是嫩绿的新芽叶。惊呆的毛义立即上前,禾下嫩茶芽叶。他将采好的嫩茶芽叶晒干,看那白茸茸的茶叶就好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气味异香扑鼻。毛义用这新茶煮鲤鱼奉给母亲吃,果然痊愈了。从此,毛义就精心呵护这18棵仙茶树,帮助人们种植茶树。后人为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在此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一带产的茶称“白牡丹”茶。

这个传说说明了政和白牡丹茶茶名的来历,也符合白牡丹茶的茶性。白茶,为中国绿、红、青、黄、白、黑六大类茶中最性凉的茶,具有清凉降暑、解毒清热的功效。时近夏日,喝白茶大有益处。白茶与绿茶和红茶不同。绿茶不发酵,红茶全发酵,白茶则是一种轻微发酵的茶。因为白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所以得名“白茶”。

白牡丹茶为白茶中的珍品,因为茶的绿叶夹银白色的毫心,形状好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嫩芽,宛如牡丹的蓓蕾初放,故称“白牡丹”茶。白牡丹茶的制作工艺与其它茶不同,制作时不炒不揉,只萎凋、干燥。这样会促进氧化作用,保持茶的清凉降暑、清热解毒的功效和清新自然香味。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说:“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可见白牡丹茶的品质优异。


一、白牡丹茶的原料

1、制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种茶树芽叶,有时采用少量水仙品种茶树芽叶供拼和之用。

2、用于制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显,芽叶肥嫩。传统采摘标准是春茶第一轮嫩梢采下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及二叶满披白色茸毛。

3、采摘时期为春、夏、秋三季。其中采摘标准以春茶为主,一般为一芽二叶,并要求“三白”,即芽、一叶、二叶均要求有白色茸毛。


二、白牡丹茶的制作工序

白牡丹的制造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及焙干两道工序,但工艺不易掌握。

1、萎凋以室内自然萎凋的品质为佳。采下芽叶均匀薄摊于水筛上以不重叠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时两筛并为一筛,至八成半干时再两筛并为一筛,萎凋至九成五干时下筛,置烘笼中以90--100℃温度焙干,即为毛茶。

2、精制工艺比较简单,用手工拣出梗、片、蜡叶、红张、暗张后低温焙干,趁热拼和装箱。烘焙火候要适当,过高香味欠鲜爽,不足则香味平淡。

3、制作工艺关键在于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4、精制时宜以火香衬托茶香,保持香毫显现,汤味鲜爽。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

经过以上的程序之后,成品白牡丹茶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叶面色泽呈深灰绿,叶背遍布白茸毛;香毫显,味鲜醇;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

三、常喝白牡丹茶的好处

1、常饮白牡丹茶,有退热、祛暑之功效,为夏日佳饮。

2、令人精神愉悦、心旷神怡,且茶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锌、硒等微量元素。

3、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脑、镇静降压、防龋坚齿、解毒利尿、除腻化积的功效。

4、常喝白牡丹茶有减肥美容、养颜益寿、防治流感、防御辐射、防癌抗癌等诸多功效。

5、白牡丹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夏季常喝白牡丹茶水,能有效预防中暑。

来源:政和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关于茶的美文:十大名茶的历史故事


一、 龙井茶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三、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四、大红袍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五、君山银针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六、白毫银针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七、 白牡丹茶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有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茶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有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十、冻顶乌龙茶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