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春县茶叶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云南绿春县:春水育名茶 与春话“茶经”

春来物华,雨润新芽,采尖叶烘新茶,翠岭生生不息。春日的茶园,目之所及,只此青绿,层林尽染。茶树在地表蜿蜒,茶叶集地土之香,山泉之秀,空气中弥漫着久久沁于心的茶味……绿春县正乘着“一县一业”建设的高速列车,党群携手共同驶向“振兴大道”。

近年来,绿春县按照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绿春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绿春县打造“一县一业”实现茶叶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绿春县“一县一业”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绿春县“一县一业”茶产业发展十条激励办法(2021-2025)》《绿春县茶叶投入品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盯准茶产业,盘活了万亩茶园,以茶兴县,以茶兴村,以茶富民的“茶路”越走越宽广。

山乡问茶

绿春,原名“六村”,俗称“东仰”。在这片神秘迷人的边陲之地,森林覆盖率达76.02%,绿色产业达130多万亩,而在这些绿色产业中,最亮的一抹底色便是“茶色”。2022年2月15日,巡着茶香,记者来到了绿春县大水沟乡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乍暖还寒之际,山乡却十里绿茵,万亩茶园,每一帧都是“壁纸”。层层茶树间,赫然可见茶农们来回穿梭忙碌的背影。男人们手握锯子,正给茶树修枝,妇女们手持嫁接苗,也忙着给茶树嫁接。一来二去,大家默契而熟练地把老茶树改造好了。

技术员耿冒东告诉记者,他来自普洱景东,这次来到大水沟乡,主要致力于低产茶园的改造。“改造后的茶园可使茶农在年内就实现提质增效。”耿冒东满脸笑意地说。

绿春大水沟乡植被丰富,山高谷深,种茶历史悠久。茶园依山而建,排排茶树顺山势梯级而上,郁郁葱葱,茶叶终年被云雾缭绕,有着得天独厚的养茶“良方”。随着绿春县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推动“一县一业”向纵深发展,大水沟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生态保护优先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一条红线,实现生态保护和茶产业发展的平衡。经过几年的努力,全乡9个村委会,1个社区,94个村民小组,实现了家家户户有茶园,顺利推动了茶产业由过去的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真正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绿春县大水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加发说:“以前我的茶叶产量低、效益低,经常要承担卖难、卖贱的风险,现在我的茶叶在县内茶业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我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品牌,一直持续下去。”

茶色蔓延

茶叶不仅是一片绿叶,更是一项产业,如何让茶叶兴一方、惠万民,是横亘在大水沟乡茶道上的一道鸿沟,需要党群齐心蹚过去,闯过去,一张蓝图绘到底。

大水沟乡的“三步走”成功让茶叶绿了茶乡,富了百姓。第一步是搭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平台,层层管理;第二步是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之路,步步到位;第三步是创新品种、创建品牌、促进茶旅融合,细化方向。“三步走”逐渐让茶叶“穿”上靓装、“戴”上新帽。

记者采访了二甫下寨的茶农李文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他激动地说:“我在茶叶基地打工,每天可以拿到150元,工资日结,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我家的生活条件也更好了。”

随着大水沟乡“茶道”越走越顺,万亩茶园正释放着无限能量。截至目前,大水沟乡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8万亩,采摘面积约2万亩,其中有机茶叶3千余亩,建设标准化茶叶初制所项目7个。

茶试生机

大水沟乡茶道的发展,离不开绿春县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作为绿春县主抓的重点产业,茶叶在全县范围内面积达24.3万亩,居红河州第一位,2019年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是绿春在农业领域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通过建立种、采、加、销一体化平台,实施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绿春县投入资金420万元,在8个乡镇创建10个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面积达4200亩,加快普茶向精品茶的转变。为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投入600万元资金,实施茶叶提质增效项目,建设面积达20933亩。为有效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投入776.9万元资金,实施茶叶新植建设项目,建设面积7769亩。为促进茶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增强发展后劲,投入119万元资金,实施2021年“一县一业”茶产业项目,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奖补、茶产业规划图设计、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农残防控宣传发动暨技术培训。

“我的茶园改造后,茶叶价格是原来的三倍。”绿春县大水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加发喜滋滋地说。现在,有机茶、健康茶、生态茶已成为绿春茶叶发展的标签,茶叶“含金量”不断提速加码,绿春“茶经”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相期以茶

中共绿春县委书记龙刚的署名文章《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奋力谱写红河南部振兴的绿春篇章》中曾提到:要在打造“绿色食品牌”上发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把茶叶作为“一县一业”重点产业来抓,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根据绿春茶叶兼具绿茶、红茶、普洱茶的特征,以普洱茶为基础和底蕴,走高端化的茶叶发展道路,彰显绿春茶叶的独特品牌,到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进“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行动,用好“绿知春”“东仰云海”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绿春茶”“绿春胡椒”“绿春黄连鸡”地理标志产品,力争“绿春玛玉茶”等品牌入选云南“十大名品”,绿色、有机认证产品达110个以上。

根据绿春县擘画“绿色食品牌”画卷规划,绿春县将通过培育茶相关要素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融合发展,让“吸”氧气、“喝”山泉的绿春名茶,成为“茶经”发展道路上的排头兵。

记者:李龙艳卢一华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绿春县突出绿色有机发展,统筹推进“三茶”融合发展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位统筹和正确领导下,绿春县紧扣“六个大抓”以及“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创建目标,围绕茶叶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完善茶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稳步推进绿春县茶产业建设,目前,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绿春县第二届斗茶大赛暨绿春茶王赛活动现场,记者细数了参加斗茶大赛的茶叶企业共27家,各参展商家热情高涨。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绿春县新增涉茶省级龙头企业增加3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截至目前,已培育新型经营组织100家茶企,茶业市场主体更加活跃。

绿春县茶叶协会会长陶晓林:这几年,在县委政府的指导下,茶叶管理、绿色食品有机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第二届斗茶大赛参展人数明显增加了。

在茶叶发展过程中,绿春县突出绿色有机发展,毫不动摇推进绿色有机化茶园建设。2022年实施完成标准化茶园1300亩,品种改良(嫁接)580亩,绿色有机茶园建设1.8万亩。目前,全县推广绿色有机茶园4.58万亩,43家茶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76个。


除了全力推进茶产业绿色有机发展外,绿春县围绕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全面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产学研结合、培育新型主体、搭建多元营销网络,积极打造绿春茶叶品牌,持续推动绿春茶产业的发展壮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绿春茶的招牌更响更亮,让茶乡美起来、茶农富起来。

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简红:近年来,绿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第一是茶园管理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全县有茶园面积25.25万亩,已建成绿色有机茶园4.58万亩,认证绿色有机产品76个。第二市场主体更加的活跃。目前有茶叶企10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获得SC认证企业13家。第三是标准化品牌化得到大幅的提升。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长宁区合作制定了各类等团体标准,地理标志商标等4个;注册了“玛玉茶”“哈尼秀峰”“黄连山云雾茶”等商标172个。第四是联农带农成效明显。茶产业带动了3.41万户15.35万人增收致富。

盛夏时节,走进绿春,茶山青青,犹如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铺满哈尼山乡。

记者:刀谚晴 马冬师

来源:绿春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党建引领茶产业振兴——绿春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是落实政策“定措施”。为推动“一县一业”项目落地,对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国家和省州支持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先后制定下发《绿春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绿春县“一县一业”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十条奖补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茶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强化了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激励茶园规模化发展,推动有机茶园示范基地逐步形成。

二是引进企业“强联农”。根据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家评审意见,及时修改完善《红河州绿春县2022年“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编报《绿春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云南绿春县哈尼有机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及《“绿春玛玉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材料》,坚持以产招商,外引内培,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入住绿春投资办厂,成立云南哈尼高原生物茶产业有限公司,推荐绿鑫茶业有限公司、玛玉茶厂2家茶企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县茶协、茶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三是实施项目“抓进度”。绿春县2022年“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涉及30个年度子项目,概算总投资1.69亿元,重点实施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4600亩,创建30个绿色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茶叶提质增效20933亩、新植茶叶7769亩,推进茶产业地方团体标准制定项目和玛玉茶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奖补、茶产业规划图设计、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农残防控宣传发动及技术培训等。2022年以来,投资8790.5万元,新建哈尼高原生物产业、一号桥工业园区茶叶加工等8个标准化茶叶精深加工厂;投资535.5万元,对大兴镇瓦那、龙丁等7个茶叶初制所进行改造提升。

四是产研融合“重培训”。聘请省农业大学茶学院、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昌宁红集团、昆明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省内外专家为绿春茶产业特聘专家,组建了绿春茶科技小院,为绿春茶产业产研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邀请北京五洲恒通有机认证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对全县茶企开展有机认证培训、制茶技术培训、茶园管理培训,累计开展茶叶类培训51期5620人,其中:今年以来开展有机认证培训、富含茶多糖和高香白茶制作技术培训、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加工及品质鉴别培训、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培训等共计9期525人次。

五是擦亮有机“创品牌”。与上海长宁区合作制定绿春茶生产标准,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创建了“东仰云海”公共区域品牌,制订了“高香白茶”、“富含名糖茶”生产标准;“绿春玛玉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材料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待审,绿春茶产业知名度明显提升。扶持发展茶叶加工经营主体5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9家,茶叶经营主体有效注册茶叶商标154个,主要以生产烘青毛茶、晒青毛茶为主、少量名优绿茶,形成了以“玛玉”、“玛玉古王”、“彤瑞”、“蓝碧”等为主的54个系列产品,发展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叶精制加工厂14家。

二、工作成效

一是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2022年以来,实施标准化茶园1300亩,已完成800亩,占计划数的62%;实施品种改良(嫁接)400亩,已完成580亩,占计划数的145%;实施绿色有机茶园24418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24.5万亩,其中投采23.8万亩,实现产量2.29万吨,综合产值19.39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红河州首位,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产茶大县。

二是联农化能力显著增强。按照“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厂房和设备配备、技术培训上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对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企业给予相关补助,提升经营主体带富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省、州、县级龙头企业。成功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入住绿春投资办厂,引导县茶协、茶企、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绿春茶叶分布全县村村寨寨,茶叶农户达3.7万户16.65万人,涉茶人数占总人口的79.05%,茶叶产业成为全县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扶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企业48家,建设村级茶叶初制所62个,带动全县低收入脱贫户人口16450户72145人、监测对象1766户7465人。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党组织+公司+合作社+茶企+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省级示范社9个每个合作社带动农户300户以上,每个合作社覆盖1000亩至5000亩茶园。打造玛玉村、嘎处村、大水沟村、撮洛村、牛巩村、龙普村、桐株村、迷克村、巴东村、牛洪村10个“一村一品”茶叶特色示范村。以“科研+合作社+村集体+茶农”模式,支持建设村集体茶叶初制所,推进茶园管理、加工水平、品牌打造有效有力。

四是绿色化标准逐步呈现。稳定现有18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农产品存量。强化新增有机认证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有机技术。推广黄蓝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措施,按照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推进茶园绿色有机认证和有机茶园认证转换。目前,绿春有机认证证书数量位列红河州第一位,33家茶企认证63个产品,认证面积37575亩,其中:5家茶企认证绿色食品46个、认证面积15800亩,28家茶企认证有机产品17个、认证面积21775亩。

五是品牌化影响持续扩大。制定完善茶叶生产标准化规程,完成绿春茶团体标准制订(白茶、红茶、绿茶生产标准)及绿春高香白茶地方标准、绿春富含茶多糖茶产品地方标准的制订;强化相关技术规程知识培训,落实茶农和茶企员工相关技术知识培训全覆盖,完成各乡镇企业员工、种植大户、经营大户、茶农茶叶相关技术培训。智慧茶园物联网监测控制系统、农产品溯源软件系统,完成绿鑫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玛玉茶厂,马鹿塘茶厂、大水沟茶厂智慧茶园建设。

六是市场化渠道不断拓展。鼓励和推荐辖区企业争创“10大名茶”、“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创建期每年至少获增1个名额。正在筹建1套农业投入品电子监管平台,实现农业投入品进销台账可追溯全覆盖;筹建1套茶叶质量安全电子监管平台,实现区块链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覆盖;完善茶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体系,建立区域内健康数据库;制作区域公共茶叶品牌形象宣传片,宣传推介好绿春茶;鼓励和支持绿春茶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主要超市,到全国10大茶叶批发市场建立批发网点,设立集中销售区域。为茶企“牵线搭桥”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国内电商平台营销绿春茶叶。鼓励和支持茶企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搭建绿春县农产品直播间、组建短视频营销策划团队。今年以来,注重抓好创品牌与标准化提升影响力,主动邀请省州主流媒体到一线茶园采风,激发全民参与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热情,多方融资30万元,成功举办首届全县斗茶大赛暨区域公共品牌“绿春四季”茶叶选品会,评选出晒红800元/KG级别茶企3家,评选出绿茶800元/KG级别茶企3家。

三、经验启示

一是必须强化组织保障。随着茶产业“一县一业”项目的深入推进,要不断调整充实绿春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根据茶产业发展情况,在现有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基础上,加快申报设置绿春县茶叶管理局,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科局机构,配备一正两副,总体机构编制人员不少于10名;建立县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宣传、项目实施、业务运转、督促检查、考核奖励、解决疑难问题等工作,为“一县一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必须规范茶园管理。加强茶园生产过程的管理,从源头提升茶叶质量。通过增加对生态茶园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茶园机耕道路以及水利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态。实施低质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植换种积极推广优新茶树品种,进一步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增加生态茶园面积。通过积极推广以增施有机肥为核心的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对化肥、农药等茶园投品的监管,积极开展茶叶农残检测,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对成功申报省、州龙头企业和申报国家级、省级茶叶专业合作示范社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给予政策性奖补。注重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企业,尤其注重引进大型茶叶龙头企业在绿春建立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加强茶叶产业项目库建设,夯实招商基础,增强茶企带动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引进一批茶产业技术人才,为绿春茶产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茶农、茶企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公司十基地十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十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建立标准化的加工厂房,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持续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扶持,以及为充分调动茶农新垦、改造茶园的积极性,对连片新植10亩茶园,连片改造10亩以上的低改示范茶园给予补助。

四是必须加快品牌建设。加大绿春茶的宣传力度,利用本地电视台、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中心、广播、公交车车体广告等等形式,宣传绿春茶作为健康品质生活的消费品的形象,旨在培育本地市场,构成需求条件,让绿春茶产业具有行业竟争力。可以考虑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当中推广使用以玛玉茶、悠仰、苏吖茶、彤瑞为主的品质茶作为接待用茶,体现政府对绿春茶的品质自信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也能够创造本地需求,增加市场容量。重视茶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制定“三品”认证奖励政策,茶产业管理部门应无偿提供规划、生产和加工等全程技术服务,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每年举办“高端斗茶会”“茶叶品质鉴评会”等茶叶赛事,通过赛事活动推动茶企、茶农交流生产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品质,提升绿春茶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全国名优绿茶评比、全省名优茶鉴评等省内外重大茶事活动,制定补助政策,对参加茶事活动获奖品牌给予补助。

五是必须拓宽市场营销。目前,绿春茶行业很多还是价格和价值不相匹配,要发展“高、中、低”品牌策略,按市场需求,细化产品分类。要依靠昌宁红集团在县境外开设绿春茶专卖的商铺给予补助,搞好茶叶交易市场的配套服务工作,鼓励参加一些大型的茶叶交易市场,以茶为媒,组织一些茶叶节、茶叶展、茶叶评比等活动以及组织科技人员和茶企到发达茶区、茶企考察学习等。要依托绿春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旅游休闲观光茶园,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茶园,使茶园布局园林化,茶树种植立体化,并在茶叶观光园区内建设茶馆,建设茶叶品牌展示中心等。同时,保留、发扬一些传统茶叶加工技艺和发掘哈尼族茶文化,使旅游体闲文化和茶文化得以完美的融合发展。

县乡村振兴局供稿

来源:绿春先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