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井有涩么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我买了生茶回去可以自己发酵吗?「再问就要被拉黑了」

四月初,春茶陆续上市,很多消费者喜欢在这样的季节买茶。作为一个在茶媒体工作的小编,每到这个季节,总会有几个早就在朋友圈屏蔽我的可爱人儿突然想起我,并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咨询我买茶事宜。

在为大家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有些一眼看上去很沙雕的问题让我常常处于拉黑人的边缘,但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在外界看来,普洱茶行业依然扑朔迷离,水深弯急,没有老司机带路不敢前行。我觉得有必要写篇文章和大家讨论讨论。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欢迎直接转发本文给你的朋友们。如果有你想问的问题,那正好自己消化消化。


我买了一饼茶,你帮我看看好不好。

 

这大概是茶界众人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最令人无奈的请求。一听说你做茶,Duang地一下几张暗淡又模糊不清的照片就发来了,诶你帮我看看这款茶怎么样呀?” 你如果说,对不起,我没法回答,或许会被质疑专业性或者认为不太友好;但你的良心不允许你有这么不负责的行为。我写了一段话,下次可以这么回TA:

 

你好,我真的真的很想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但臣妾真的做不到。首先,一款茶并不能单看照片辨别好坏,当然,如果是大品牌我可以说,这个品牌还不错,是良心商家云云,但更多时候这些茶的品牌我听都没听过,所以不予置评。


正经评茶现场


其次,评一款茶好坏,需要在专业条件下通过一致、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设备通过对茶外形内质八项因子进行品评从而确定一款茶的表现。即使是一款知名茶企的知名茶品,也会因为储藏等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滋味改变。

 

因此,单从图片我不能评价,所以,不要挑战我的职业道德底线了好吗~


 我买了生茶回去需要自己发酵吗?” 

我可以自己发酵普洱茶吗?

 

这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问题,我真的遇到过!但至少,提问者是知道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的,也知道熟茶是需要渥堆发酵的。(已经很难得了朋友们!)

 


不过答案依然是不需要,不可以,不推荐。我想你不会为了想吃豆腐乳而自己去买豆腐在家发酵吧。


发酵熟茶需要一定的量,即使现在有企业成功使用小堆离地发酵技术,那也是200kg干茶,如果你愿意自己在家做大型实验,我并不会加以阻止,但是需要提前买保险。没有足够的量,没有过硬的知识,没有干净可控的发酵环境,你在家做出来的只是发霉的有毒茶,并不是熟茶。

生茶放久了就会变成熟茶吗?


不会!生茶放久了只会变成老生茶。很多人会用米和饭的区别来回应这个误解,这当然是一个不错的比喻,因为生茶和生米都未经过高温与水的作用来“煮熟”。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比较简单易见,而有微生物参与的普洱茶人工发酵过程则比较复杂。普洱茶的后发酵(渥堆),是围绕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转化进行的。幸运的是“发酵作用的巧妙之处是能让被分解的东西尝起来更美味,而不是更糟糕。”(约翰·麦奎徳《科学的品尝》,P97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问“生茶到底要放几年才会变成熟茶?”从认知规律出发,这种误解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普洱茶”这一概念的统一性假设,这种假设是这样的:生茶和熟茶既然都是普洱茶,虽然它们现在不一样,但早晚也是会一样的。


遗憾的是,时间如同脱离弓弦的箭,持续向前,永不回头这种统一和对等在普洱茶的世界无法达成。另外,这种误解还包含了人们对于事物从生到熟发展规律的经验判断,这里面有语言陷阱也有经验陷阱。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先跳出“生”与“熟”的二元对立。

 “2005年的普洱茶是不是过期了?


有朋友在搬家期间翻到一饼茶,他看到上面的日期是2005年。于是他问我,你看这茶有没有过期?还能喝么?我告诉他,普洱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只要这饼茶在存放的过程中没有被污染产生异杂味,没有发霉,就可以饮用。 或许,还增值了。

“普洱茶买回去需要放冰箱么?


我有一个朋友,很痴迷冰箱,她买什么都要放冰箱,面膜、面包、保健品,那天她买了一片茶,她说她看到别人把铁观音和龙井都放冰箱,普洱茶是不是需要放冰箱。


我说普洱茶不用放冰箱,像昆明这样的温湿度条件,正常存放就好。业界的人常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它的滋味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追寻和体会这种变化的发生,是每一位普洱茶爱好者的必经之路。科学仓储,请点击:普洱茶在仓储过程中需要人为干预么?「存茶十问」

"熟茶不就是红茶么?"


一天给一群朋友泡茶,因为大家有不同需求,同时泡了生茶和熟茶,一黄一红。

“你喝生茶还是熟茶?”我问。

“给我来点红茶”一位茶友回答说。

“这是熟茶,先生”我耐心的解释说。



这位先生听到之后,点了点头,没说什么,接着喝茶。同时,现场还有人给他普及了生茶、熟茶、和红茶在工艺上的区别。我看这位先生也听得很认真,频频点头。过了几分钟,他的杯子空了。他又对我说,“给我来点红茶”。“熟茶是红汤茶,但不是红茶”,我边倒茶边说。“红汤茶和红茶,一样的嘛!”这位茶友自信地说。


好的,我认输。

“你看我买的这饼199块老班章/冰岛/其他任何贵的茶是不是真的?

 

现在想找9.9包邮的老班章都很难了,说明大家对老班章的认知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是个好现象。不过很抱歉,即使是199的老班章也不是真的。其实买老班章、冰岛、曼松等高价普洱就像买奢侈品,有了品牌效应后只要不贪小便宜就不会买到假货。


以香奈儿包为例,2万元很大概率是真的,2000元的是A货,200元的就不要妄想了。去年老班章古树春茶均价为10000/公斤,冰岛古树春茶均价9000/公斤,曼松古树春茶均价12000/公斤,所以大家可以推断出大致价格,3000+一片可以考虑一下。


那么如何辨别用A货来冒充正品的情况呢?最靠谱的还是去大品牌官方商店购买,请勿轻信代购或个人商家。

这茶不苦不涩没味道,肯定不是好茶!

 

这句话一定不能说出口啊,各位!一说出来就破功了!在座所有人就都知道你不懂茶了。你当然可以辩解,班章的霸气不正是其又苦又涩?老班章也是很甜的。老班章的霸气,在其滋味、汤体、香气、回甘等任何方面都达到几乎完满的状态。


而刺激的苦味和涩味,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咖啡碱含量过高,抑制了氨基酸和糖类物质从而导致的一种失衡表现。导致这种滋味呈现的原因有很多,茶树生长环境有污染、日晒时间过长、品种都有影响。



一口下去,只有苦和涩的茶,刺激是刺激,恰恰是位于审美鄙视链最底层的茶。而普遍被认为有高级感的茶,往往口感细腻非常,层次丰富,需要调动全身心去感受。不过有些茶,没味道就是没味道,不好喝就是不好喝,也不用去强装。

为什么我坚持喝了一年普洱了,还没瘦下来?


我的一位美女同事做过一个研究:关于喝普洱茶与吃零食长胖的相关研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她发现喝了普洱茶之后,每到下午都会饿得忍不住吃好多高热量的甜点零食。本来是抱着喝茶减肥的,但是由于饿得快,甜点零食吃太多了,体重一直在稳步上升。


于是,她决定下午不喝茶,不喝茶就不会饿,不饿就不用吃零食甜点,不吃零食甜点就不会胖了。这个实验进行一个月以后,这位小伙伴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体重再没增长了。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实验,仅供参考。所以当你问为什么喝普洱喝了一年,为什么还没瘦下来之前,先算算你这一天又摄入了多少热量。当然了,适量、适度、科学饮茶,还是有益健康的。

我买的冰岛茶黄片那么多是不是假的


有朋友亲自到冰岛买了一片普洱茶,买回来之后发现饼面有很多粗老叶子,他咨询了身边的茶友,别人告诉他说这是黄片(普洱茶界对粗老叶子的称呼)。他认为我是喝过真冰岛的人,于是他就来问我,这冰岛茶那么多黄片,是不是假的?让我拿一饼真冰岛来对照。



我的回答是,黄片不能确定这片茶的真假,只能说明卖家没有挑黄片(而已)。在茶山买茶,挑不挑黄片,是两个价格。不同的采摘方式、原料级别以及加工方式,都会影响茶叶的外观。

普洱茶这么贵,都是炒出来的吧。


我们常常有一种朴实的心理:好人老老实实做茶卖茶,坏人才会去炒作。为什么茶越来越贵,是因为炒作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把炒作的人消灭掉,茶的价格就能回归。同理,房价越来越高,普通人住不起房了,原因也是坏人在炒作,不能让他们得逞。

 

我也一度是这么认为的,这种朴素的思想,被薛兆丰称为“事与愿符”的想法。但经济学不是这样想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而我们普通人最缺的就是这一点点经济学思维。

 

别只盯着那64万、88万、100万,价格只是供需关系反映出来的结果。88万冰岛茶王树的人,可能听到了背后潜在的声音,可能是为了宣传。但只要能卖出去,就说明有人需要,这时价格就真实反映了需求。今年老班章没有继续炒出新高,不正是供需关系趋于平稳的一个证明?

冰岛茶价格虽然在短期上升了,但茶商和茶农们为了维持冰岛的高品质,会去想方设法把茶持续做好。随着价格上升,参与其中的中间商也会增多,在各种茶商的激烈竞争中,最终导致市场供给变大,价格反而会下降。而获益最多的,正是消费者自己。

‍‍又是长知识的一天!

茶业复兴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 赵娟 陈朦 罗安然 杨湘

美编:王天华 熊雄

运营:猫猫

喝茶,要喝好茶

每天一文,陪伴你开心喝茶!

 

 

喝茶,要喝好茶

 

文/梁实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安溪的铁观音、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

 

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茶字,形近于茶,声近于(木贾),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么?”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

 

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

 

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电视剧中也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们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

 

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 “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谈是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长。有友来自徽州,同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见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的“卖席的睡凉炕”。

 

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面前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座,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再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曰:“卖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戆直。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位,不问价钱。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

 

《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犹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只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于茶具相距七步为度,沸水和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迳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梦嗅两下。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

 

 

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

 

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

 

四川的沱茶亦不恶,惟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

 

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那里有那么多冻顶?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梁实秋:一盏清茶,往事如烟

喝茶,要喝好茶

文/梁实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

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

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茶字,形近于茶,声近于(木贾),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么?”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

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

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电视剧中也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们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

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 “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谈是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长。有友来自徽州,同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见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的“卖席的睡凉炕”。

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面前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座,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再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曰:“卖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戆直。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位,不问价钱。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

《潮嘉风月记》说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我没嚼过梅花,不过我旅居青岛时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饮酩酊,辄相偕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犹如玩具。更有娈婉卯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不只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于茶具相距七步为度,沸水和温度方合标准。与小盅而饮之,若饮罢迳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梦嗅两下。这茶最具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越喝越渴,欲罢不能。

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要人服侍,如今乱糟糟的社会里谁有那么多的功夫?红泥小火炉哪里去找?伺候茶汤的人更无论矣。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

在北平,我只在正阳楼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动弹,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

四川的沱茶亦不恶,惟一般茶馆应市者非上品。

台湾的乌龙,名震中外,大量生产,佳者不易得。处处标榜冻顶,事实上那里有那么多冻顶?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谈不到了,不提也罢。

(本图文来源于美物道 禅茶一味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