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凌云黑茶

找到约9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凌云: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南方有嘉木,凌云有好茶。凌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是广西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凌云白毫茶,百色乃至广西茶叶的当家品种,该品种是罕有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走进凌云县加尤镇境内的浪伏小镇(茶山金字塔),感受凌云茶叶的绿色发展之路,聆听一片东方树叶的故事。

肖发凌摄

草木含金,小叶子富一方

“作为广西茶叶的当家品种为凌云白毫茶,该品种于1985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良种,代号华茶26号(GSCT26),是广西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地方特色优异茶树品种,是罕有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利用该品种原料制作出来的红茶、黑茶品质优异,屡获国内外行业大奖。2006年8月,‘凌云白毫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3月,‘百色红茶’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11月,‘百色红茶’获得‘广西好嘢’区域公共品牌。”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再腾说道。


秦萍摄

在加尤镇百陇村,当地的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依托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茶叶,带动周边的上岩、百陇、下伞3个村的农户近千人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像百陇村这样依靠凌云白毫茶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凌云县还有很多,许多种有茶树的村屯,众多茶农不再外出务工,专心管护茶园,用汗水浇灌出全面奔小康之“花”。

“目前全县8个乡镇11260户50428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22.5%。”谢再腾介绍说,凌云茶叶已经进入规模化和市场准入制度经营的模式,凌云白毫茶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广西茶叶领域,为凌云赢得了许多荣誉,如: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2021年度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广西茶叶第一大县等。



邓明生摄

茶字拆开,就是“人行草木间”,草木即自然。近年来,凌云县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做精茶产业,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茶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截至2021年末,全县实有茶园面积11.2万亩,当年采摘面积10万亩,干茶产量7050万吨,其中无公害茶园3.9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茶园5万亩,有机茶园2.3万亩,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居广西第一位。


黄知义摄

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添鲜绿

多年来,凌云县农业部门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合茶企守正创新,共同攻关,从凌云白毫茶有性群体种茶园中选育出桂香18、桂香22等凌云白毫茶无性系品种。此外,恒温恒湿发酵、微生物制茶法等新技术也应运而生。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美丽的茶山金字塔上,广西凌云浪伏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窖藏室里,一罐罐排列整齐的黑茶在慢慢变“老”。“黑茶是时间的朋友,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是大自然的‘馈赠’。”该公司销售经理补仕川说,近年来,公司研究团队针对黑茶加工与品质形成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些黑茶都是客户购买之后存在窖藏室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身价会越来越高。

“凌云还有丰富的野生茶资源,野生茶树大多分布于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的原始森林和高山峻岭中,主要分布于玉洪、沙里等乡镇,有待进一步调查。目前当地的部分茶业企业通过科技手段,利用野生茶资源开发出红茶、白茶等野生茶产品,香气优雅,滋味醇和鲜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谢再腾还介绍说。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精深加工,凌云茶产业“破冰之路”

据统计,目前凌云县经营茶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8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3家、市级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8家,55家茶企获得QS认证,有县级茶叶批发市场1个(凌云县茶叶批发市场)。虽然先后有10余家茶叶公司开拓电商销售模式,但交易量有限。


向志文摄

近年来,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大环境和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国内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加上茶叶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茶叶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今年受到疫情影响,一季度销售收入比去年少了些。企业也想做大线上销售,但因为缺少平台建设资金、人工费用等投入,所以效果并不理想。”某茶企负责人说,在销售市场和销售方式上,规模茶企主要通过企业自主营销,加工户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土特产店以散茶的形式销售。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凌云茶叶区内销售约为45%,区外销售约占55%,主要销往南宁、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浙江等地,部分茶企的产品也出口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与此同时,因为凌云白毫茶品种优异,内含物丰富,是国内众多茶产品拼配的原料,特别是花茶、黑茶、白茶和新式茶品需求强劲,每年有接近60%茶叶以原料茶、贴牌茶的形式销往外地。

那么,凌云的茶产业能不能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能不能借鉴百色芒果的成功案例加大宣传?能不能在本地进行精深加工,与时俱进根据广大消费者喜好适时研发新产品?“这需要企业‘头脑风暴’+政府‘输血扶持’+技术人员‘科技赋能’。只有上下联动、集中发力,方能破冰。”业内人士说道。


林军摄

在临近百色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石山农场已成功用大叶种台地茶生产抹茶,开发出抹茶雪糕、饼干、蛋糕等产品,探索出传统茶产业的破冰之路。而针对当前普洱茶(黑茶)便携型、便饮型产品开发待加强的现状,茶企通过科研攻关,开发出茶珍、茶晶、袋装茶等便携易饮的产品,新型茶饮店和冰滴普洱等新饮茶方式,也让茶叶加速走入年轻人的生活。


李彩兰摄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这是清朝郑板桥的《七言诗·近谷雨时节》。诗中,在新茶缭绕的香气里,与好友畅谈天下,画几笔山水竹枝,尽显快意人生。此时,我们在凌云浪伏小镇的品茶亭里,面对烟雾缭绕的茶山而坐,品一口鲜醇回甘的白毫茶,心境瞬间清朗自然。


凌云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杯收藏了大自然风光的凌云白毫香茗,沐浴着阳光和雨露,经过千搓万揉,重重工序制作,最终蜕变成杯中的绵柔醇香。凌云茶产业的“破冰”,亦会如此。

来源:壮志凌云、凌云县融媒体中心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凌云白毫茶将组团亮相南宁茶博会

一片东方树叶,根植华夏文明

成就一方产业,带来盛世茶香

11月6日至11月9日

第10届中国(南宁)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将盛大启幕

素有“一茶千化”美名的凌雲白毫茶

将组团亮相,唱响八桂

凌云白毫品牌南宁推介会也将同期举办

邀天下茶友共品好茶

凌云白毫茶(展位号:T081)

凌云:好山好水,古韵茶乡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古称泗城,有四条河流纵横交错会聚于城中,为千年文化古城,享有“山上水乡、古府凌云、宜居天堂”的美誉。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名茶之乡。

据资料记载,明孝宗弘治(1488年)年间,白马村陇西屯的汉族先祖们在周遭均为大石山的一片土坡(凌云青龙山一带)开辟了凌云历史上的第一个茶园。清乾隆时期,凌云白毫茶已负有盛名,成为各级官员们的馈赠珍品。

臻品:凌云白毫,工艺独特

凌云白毫,原名白毛茶,因其叶背长满白毫而得名,主产于凌云县四季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青龙山一带。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凌云白毫茶以色翠、毫多、香醇、味浓、耐泡五大特色成为中国名茶中的新秀。

凌云白毫茶能加工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六大类茶品,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

凌云白毫淳朴的种植方法,严苛的采摘标准,传统的制茶工艺,心手相传千年。

凌云如今精心培育了十多万亩茶园,全县五万多人口从事种茶、制茶、售茶产业。凌云的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茶叶合作社,不仅让凌云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凌云白毫如今远销东南亚等地,被世界所熟知。

11月6日至11月9日

第10届南宁茶博会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B1馆T081展位

相约凌云白毫茶,走起~

原标题:凌云之上,白毫茶香,生长在世界长寿带的“深闺美人”!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作者昕,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凌云白毫茶专家叶靖平:一生追求一缕茶香

择一事而献一生。今年63岁的叶靖平,从事凌云白毫茶研究至今40年未停步,两鬓亦斑白如白毫。从黑发到白发,从茶园到车间,从种植到加工,他和团队用凌云白毫茶成功制出品质优良的六大茶类,实现国内单一品种制茶工艺的突破,取得丰硕成果,研发出新产品11个。他挖掘整理改良的凌云白毫茶加工技艺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0年痴醉一叶,40年茶香氤氲。技艺超群的叶靖平,是获国务院表彰的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百名“杰出中华茶人”之一,为百色乃至广西茶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茶千化

“茶汤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回味清甘绵长。”一说起凌云白毫茶,叶靖平忍不住赞美,“按照它的内含成分和适制性,它应该被制成更多茶类。”从接触凌云白毫茶那天开始,他就萌生了将这一广西本土产优秀茶种推广到更广阔市场中去的想法。


察觉到凌云白毫茶的特殊性之后,叶靖平开始致力于研究如何用凌云白毫茶制出品质优良的六大茶类。当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都被成功研制后,他也实现了国内单一品种制茶工艺的突破。如今,凌云白毫茶成为亚洲唯一能加工出六大类茶品的茶树品种,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

叶靖平沉迷于凌云白毫茶的制作。从业以来,他虚心向茶叶老前辈学习,积累挖掘整理、改良茶叶加工技艺,形成了独特的白毫茶加工工艺,“凌云白毫茶加工技艺”成为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技艺也让凌云白毫茶走出了广西。他长年用凌云白毫茶研制红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百色红茶”获得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在多个国内国际大赛中斩获金奖。

行业引领

站在凌云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里,叶靖平认真查看茶叶的长势。这里是广西第一个有机茶叶基地,是叶靖平用数年心血培护而成。

时光回到10多年前,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凌云要建设有机茶园。面对新标准新规范,原来常用的农药不能使用,大片茶树病虫害肆虐。搜寻了市面上的在售农药,查遍了资料,叶靖平也找不到适合有机标准的农药。思来想去,他只好自己动手。他用本地的苦楝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简易药水,成功防治了病虫害,有机茶园初见曙光。如今,百色有机茶园面积发展到六七万亩。

叶靖平爱茶制茶,更愿推广茶。他主持的广西茶叶“创业链”“广西凌云白毫茶繁育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百色野生古树茶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当地茶产业发展贡献巨大。他长期担任当地制茶企业技术顾问,在他的帮助下,其中一家企业成为广西茶叶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一家成为广西茶叶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培养人才

叶靖平深知,茶产业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人才。

作为百色市“茶业产业人才小高地”的学科带头人,他组建人才小高地、劳模(茶叶)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讲堂、茶叶加工工程中心等,长年深入一线培养人才,如今已培养出40多名茶叶及企业专业人才,为百色茶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人才队伍。

在他的推动下,百色市茶园面积从1982年的1.2万亩发展到如今近40万亩,每年的茶产量1.3万吨,年综合产值20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茶叶市,茶农人数从0.3万人增加到超过15万人,数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文字丨广西日报

记者 赵 超

通讯员 丁爱民 实习生 黄 婥

注:内容转自凌云发布,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