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岭南一片叶

找到约7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如何提高一片叶子的“含金量”——梧州市做实联农带农富农六堡茶产业观察

导语

近年来,广西梧州市坚持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从选育茶苗、建设茶园、培育茶企、培植茶师、形成茶市、打造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系统推进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联农、带农、富农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三产”融合,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今日,公众号分享广西日报专题文章《如何提高一片叶子的“含金量”》,与诸君共同探索“梧州六堡茶”的品牌化发展道路。

“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为研究院团队规划完成,团队为其创意了品牌口号“梧有好茶,历久弥香”,并提供了完整的品牌战略体系。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

8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苍梧县考察六堡茶产业时指出,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大有可为,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聚焦品味、品质、品牌等要素,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探索制定面向东盟的国际茶业标准,把六堡茶的高雅品质保护好,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梧州市坚持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从选育茶苗、建设茶园、培育茶企、培植茶师、形成茶市、打造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系统推进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联农、带农、富农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三产”融合,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扩大产能“含金量” 政府扶持,推进茶园建设大会战

在中国千年的茶文化中,黑茶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制作工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些年,随着黑茶热的兴起,作为广西特色优势产品的六堡茶消费需求量也在逐步加大。目前,梧州市茶园总面积约20.43万亩,年产六堡茶2.5万吨,综合产值110亿元。尽管六堡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如何提升六堡茶的产能、抢占市场,成为梧州市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启动实施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好六堡茶种植攻坚战。”2021年7月29日,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发出振奋人心的信号。

六堡茶产业发展正当时。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业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等部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梧州市成立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出台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六堡茶茶园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很快,一场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在梧州大地展开。在这场大会战中,该市七个县(市、区)纷纷行动起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模式,引导茶企和茶农建立“命运共同体”,盘活各村组织集体资产,推进“企业+集体经济+大户”模式。

“石总,要下大雨了,我家新种的几十亩六堡茶,该怎么办呀?”日前,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负责人石濡菲听到茶农林栋文的求援后,二话不说,立刻与林栋文赶往茶园。

“老林,你的茶园地势较低,要提前检查疏通茶园排灌沟渠,一定要深挖排水沟。若茶园受涝害后茶树根部受损严重,对肥料吸收减弱,不宜进行根部施肥……”石濡菲耐心地向茶农传授防灾降损技术措施。

这是去冬今春,梧州市全面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以来,茶企和茶农抱团发展的一个场景。在政府、企业、茶农三方携手下,岑溪市新增1.36万亩、藤县新增1.34万亩、蒙山县新增0.87万亩、万秀区新增0.29万亩、长洲区新增0.33万亩、龙圩区新增0.6万亩等。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新建茶园8.45万亩,为近年来单年度种茶季节增长面积最大的一年,实现茶园面积历史性突破。

“按照茶园种植规划,持续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力争从源头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到2023年,“梧州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全市新建茶园面积50万亩以上,把“梧州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

六堡茶山

提升品质“含金量” 制定标准,科技创新驱动提品质

小小茶叶,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在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主要体现在工艺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口感不一等。

“没有统一制作标准,茶的口感不一,市场也不欢迎。”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社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爱云说。

惟有技术革新才能提升品质。为破解六堡茶制作工艺差和口感不一的难题,谭爱云在生产环节上下功夫,引进先进技术,改良生产设备,建成一家年产50吨有机毛茶的加工厂,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挨手”,极大地提高茶产品的品质,不仅生产成本降低了,而且经济效益提升了,还保留了传统农家茶的口感。

努力的并不仅是谭爱云一人。近年来,梧州市积极引导和推进六堡茶产业精深加工,健全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实施数字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建设标准生态茶园,全方位推动六堡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建标准。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该市加快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目前,该市已制定有六堡茶国家标准1个、广西地方标准18个。今年,该市制定的《六堡老茶婆加工技术规程》《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罐体渥堆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茶园土壤质量监测及调控技术规程》《六堡茶产品价值评估指南》《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质量分级》《六堡茶窖藏技术规范》《六堡茶精制加工企业规范》共8项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立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以及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将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规范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切实解决六堡茶标准落后、传统工艺六堡茶缺乏标准等问题,让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强科技。梧州积极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从六堡茶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品质、保健、仓储等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新产品、新标准、新专利、新体系8个科技创新目标,推动产量、产值、品质全面提升。抓好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等平台建设,组建市、县、乡三级茶产业科技服务队,对规模重点茶园实施挂牌服务制度,实现了30个千亩以上规模茶园技术指导全覆盖。作为梧州市引进人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茶学博士于翠平带领科研团队历时2年多,研制开发出六堡茶专用有机肥,推动低产茶园改造,促使六堡茶产量有效提升30%。

建生态茶园。该市各县(市、区)按照“土地平整、基建达标、灌溉配套、生态平衡”的要求,开展标准化生态茶园规划建设,适当保留原有植被,建设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按照茶山“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鞋”的全景式布局,山顶、山脚、山坳、陡坡等区域保有或植有树木,在风口植有防风林、在道路旁植有行道树、在茶园内配置遮荫树、在茶园梯壁种植护坡草、在茶行间套种绿肥,保持茶园生物的多样性。

此外,今年10月,梧州“岭南茶仓”国际仓储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将投入使用,届时不但能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六堡茶存放和大宗六堡茶商品交易的问题,还能通过大数据传输实时监测进仓的六堡茶,实现产地溯源追踪,推动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提高市场“含金量”  塑造品牌,促进茶文旅农融合

目前,六堡茶占广西茶叶市场的19%,却仅占全国茶叶市场不到百分之一。与普洱茶、安化黑茶产业相比,六堡茶产业在茶园面积、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远不及这两者。

如何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近年来,梧州市出台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战略,不断加强品牌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人才支撑,促进文旅融合等一系列举措,让六堡茶产业走上新的发展之路。2022年“梧州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居广西茶叶类公用品牌第一位,被评为“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

走出去,请进来。该市深入挖掘六堡茶古老文化历史,深厚培植六堡茶绿色、健康、养生的品质功效,打造六堡茶独特的市场品牌形象。以经营链条为依托,开展斗茶大会、品茶会、茶文化交流会,大力培育茶友和消费者对六堡茶品质感知。借助茶博会、农交会、茶业经济年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六堡茶品牌。以“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好开放合作“一带一路”“东盟”“东融”三张牌,推动六堡茶行销全球;依靠“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作为品牌双引擎,统一以“梧州六堡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育人才。该市不断壮大六堡茶非遗传承人队伍,搭建茶艺师技能大赛、制茶技艺大比拼、六堡茶技能劳动竞赛等平台,推进广西六堡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约400名后备六堡茶人才、50名核心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

强龙头。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方针,梧州引进中国二冶、广西铸垠、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火天信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引进签约六堡茶产业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近85亿元。全面落实“桂惠贷”扶持茶企发展的有关政策,帮扶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和培育线上线下六堡茶交易平台、集散和仓储中心,是让六堡茶快速占领市场的举措之一。”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陆泉良经过实地调研认为,按照前端聚焦、中端协同、后端转化的思路,发挥六堡茶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四标”体系,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做好生态茶园“绿色”文章、打造茶船古道“共融”桥梁、讲好六堡茶“红色”故事,通过壮大茶企、培养人才、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数字赋能,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促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占据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

“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将六堡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不断完善茶叶产业链,做大做强茶产业。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茶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壮大茶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苍梧县委副书记、茶学博士马士成说。

茶旅融合吸引了游客前来体验炒茶

近日,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的景点鱼鳞坝,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玩耍、度假。“游客增多,村里集住宿、农耕体验、茶园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大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德冰说,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促进了乡村振兴,大中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2021年该村全村人均收入1.3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

2021年以来,广大游客对以六堡茶为主题的旅游消费逐渐增加,仅苍梧县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近4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1万多元。

来源 / 广西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产业发展观察:六堡香韵飘四海,一片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

  【原标题】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香韵飘四海——梧州打造一流茶品牌推进茶产业发展观察

  六堡茶,“黑茶中的瑰宝”,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岭南人最重要的茶饮之一。

  “这些年,六堡茶在我国北方名声越来越响,上门寻茶的茶客多了,签约的10多家分销商进货量也明显增加。”近日,梧州中茶茶叶有限公司北京区域经销商陈秋玲翻开账本,欣喜地计划着扩大进货量。

  近年来,在梧州打造百亿元茶产业战略带动下,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的六堡茶,在海内外刮起一股“六堡红”旋风,不仅席卷全国近30个省(区、市),还出口到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文莱、韩国、日本、波兰等国家。

  六堡茶香飘四海,一片小茶叶,做成了大产业——

  2018年梧州六堡茶茶园面积10.01万亩,茶产量达1.52万吨,综合产值52亿元,10年间产值增长2.3倍,占广西茶产量20.8%;

  六堡茶公共品牌价值达到20.17亿元,稳居中国黑茶第三位;

  梧州全市通过SC认证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共54家,经营单位1336户,从业者达3万多人。

  走出去,名气越来越响

  南方有嘉木,佳茗出苍梧。清代同治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

  梧州。入夜,东湖路一间六堡茶室灯火通明,一壶焖泡的六堡茶浓淡得宜,满室陈香。“这就是独特的槟榔香。”市民陆军陪同外地慕名前来的朋友,沉醉其中。

  北京。西城区马连道两旁,茶庄、茶楼、茶叶店鳞次栉比,陈秋玲的六堡茶庄茶客盈门。

  曼谷。席隆路是泰国首都曼谷的“华尔街”,摩天大楼林立,也是许多金融机构和集团总部的驻地。今年初春,泰国贵族集团总部,一家茶船古道六堡茶直营店完成装修,开始试业。

  梧州、北京、曼谷,三城虽相隔千里,但出于对这一片叶子的钟爱,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共鸣,六堡茶逐渐成为风靡市场的健康饮品。

  “梧州六堡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是著名的‘侨销茶’,著名的‘茶船古道’因此形成,后来因抗日战争爆发,运输中断,传统销售区两广、香港、马来亚相继沦陷,产销一落千丈。”浙江大学茶学博士、梧州市茶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士成介绍,本世纪初,随着黑茶在国内外的热销,加上“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变成国际共识,六堡茶迎来发展机遇,茶船古道重现昔日盛景。

  向北进军迎来新商机。过去,六堡茶除了少量出口,主要根基在两广,占总量的九成左右。

  近年来,梧州本土茶企纷纷“挥师北上”:2016年,广西梧州茶厂三鹤六堡茶北方营销中心成立;国有龙头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茶博会上多次斩获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北方经销商纷至沓来。如今,六堡茶打入全国30个省(区、市)市场,北方销量已占到总量的1/4。

  “茶船古道”再响足音。2017年以来,梧州通过龙头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举行六堡茶行销全球推广活动,越来越多的六堡茶企业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首都或中心城市开设六堡茶直营店。“2013年开始,东南亚传统市场强势回归,目前我们公司出口额每年有七、八百万元。”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青镇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更多梧州茶企积极“走出去”,甚至远赴欧洲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法国等国参展,屡获国际大奖,梧州六堡茶的名气随着茶香远播,越来越响。

  沉下去,品牌越做越强

  宽敞明亮,空气爽洁。走进广西梧州茶厂生产车间,送料、发酵、分筛、风选、汽蒸等工序均由一体化设备完成,茶叶全程“不落地”,一盒盒六堡茶经过包装后行销海内外。

  位于珠山脚下广西梧州茶厂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六堡茶产业的摇篮,有现存最古老的、仍在使用的砖木结构建筑“木板陈仓”,堪称“中国六堡茶第一仓”,其“三鹤”品牌更是享誉市场。

  “梧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水土环境,形成了不可复制的、不可移植的微生物种群。”广西梧州茶厂副厂长何梅珍30年来精心制茶,她告诉记者,自2014年以来,梧州茶厂成功探索了六堡茶发金花关键控制技术、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研发出“槟榔香”“金花”“木板陈仓”“窖藏”等特色系列产品,在各种名优茶评比和比赛中,数十次斩获各类奖项。

  在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一处自动化生产车间,工人操作新一代自动加工机械,将六堡茶毛茶原料加工成茶饮料、袋泡茶、速溶茶粉、红柑堡、小柑堡等系列茶产品,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和整体效益提升。上个月,“茂圣”品牌成功登陆美国市场,这是广西六堡茶首次挺进北美市场。

  今年初,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的六堡茶的袋泡茶成功“登机”,成为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的飞机餐推车饮品。这是梧州六堡茶首次成为东南亚的航空公司机舱内饮品。

  “成为飞机饮品,是对六堡茶产品的认可,也意味着天誉六堡茶从原料、加工到进入飞机餐推车,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说。

  “我们已经在国内外发展了深圳航空等30多家经销商和合作方。”作为梧州市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凤英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两年,先后申报注册了“梧州六堡茶”品牌主形象及“茶船古道”商标,并通过开展品牌背书业务推动六堡茶各企业成长和业务拓展,现已拥有经典系列、东盟系列和高端订制系列等56款产品,201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6%。

  从一张鲜叶到一杯茶汤,六堡茶经历杀青、揉捻、烘干、筛分、拼配、渥堆、晾置和仓储等繁琐精细的过程,在时间的沉淀中,茶色、茶香、茶味缓慢变化,魅力渐显。近年来,梧州各茶企加大自主研发,推动品质不断提升——梧州茶厂研发出渥堆发酵自动控制技术,使茶叶的发酵效率提升1.5倍;茂圣茶业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发酵罐在保持六堡茶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天誉茶业自主创新研发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

  优质工艺打造优质品牌,成为叩开市场的“敲门砖”。“三鹤”“梧州中茶”“茂圣”等一批六堡茶品牌声名鹊起,去年“三鹤”“茂圣”产品品牌价值均超过3.2亿元。而作为广西最大的纳税茶叶企业,梧州茶厂已连续多年税收超过1500万元,梧州中茶公司、茂圣公司等六堡茶龙头企业税收也都超过300万元。

  目前,梧州全市通过SC认证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已经由2003年的2家发展到54家,其中,“中华老字号”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出口备案企业6家,先后建设了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

  壮起来,产业越做越大

  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的原产地,海拔近千米,全镇2.6万居民几乎家家户户种茶。眼前,上万亩茶园,绿浪翻滚。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引导下,茶园种植已经扩展到六堡镇以外,截至2018年底,梧州全市茶园面积已达10.01万亩,比2008年3.47万亩增长了近3倍。

  茶园面积快速增长,折射着产业的蓬勃发展——2018年梧州六堡茶产量1.52万吨,综合产值近55亿元,以梧州茶厂为例,近3年税收分别为663万元、942万元和1543万元。

  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梧州市制定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等。

  有了政策扶持,社会资本也向梧州聚集。2016年9月,梧州市茶产业办公室与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金总规模5亿元。

  同时,该市大力发展标准化茶园建设,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带动了茶农脱贫致富。

  就在上个月,梧州市还印发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茶船古道”文化品牌,拓展市场渠道,全面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等。

  梧州市长李杰云介绍,除开展“‘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等系列茶事活动外,今年梧州市政府还联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开展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以茶为媒,推动海内外茶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推动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六堡茶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17年,广西茶叶界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发布,进一步明确定义了六堡茶的选种、原料、工艺及加工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已有国标等各类标准30余项,超过八成以上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合作社正按照产业标准化体系进行生产加工,茶叶品质明显提升。

  科技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更新。梧州市大力推进“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检中心”的升级建设,未来将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推动茶叶生产和质量标准融合,提升六堡茶品质。

  据统计,2018年梧州六堡茶产值已占广西茶叶产量的20.8%,六堡茶产业的壮大对全区茶叶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六堡茶的产业化和品牌化。”梧州市委书记全桂寿表示,作为广西一张靓丽名片,这几年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下一步梧州将继续坚持“以茶兴市、品牌带动、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抓好政策扶持、产业规划、龙头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六堡茶朝着综合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迈进。

  (注:本文来源于广西日报,原文编辑:罗小灵,作者:潘登、龚文颖、董文锋、朱海军)

如何提高一片叶子的“含金量”——梧州市做实联农带农富农六堡茶产业观察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产业是强桂之基、富民之要。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特色产业。”

8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苍梧县考察六堡茶产业时指出,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大有可为,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聚焦品味、品质、品牌等要素,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探索制定面向东盟的国际茶业标准,把六堡茶的高雅品质保护好,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梧州市坚持全产业链思维,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从选育茶苗、建设茶园、培育茶企、培植茶师、形成茶市、打造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系统推进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联农、带农、富农的特色产业,逐步实现“三产”融合,让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1 扩大产能“含金量” 政府扶持,推进茶园建设大会战

在中国千年的茶文化中,黑茶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制作工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近些年,随着黑茶热的兴起,作为广西特色优势产品的六堡茶消费需求量也在逐步加大。目前,梧州市茶园总面积约20.43万亩,年产六堡茶2.5万吨,综合产值110亿元。尽管六堡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如何提升六堡茶的产能、抢占市场,成为梧州市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启动实施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好六堡茶种植攻坚战。”2021年7月29日,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发出振奋人心的信号。

六堡茶产业发展正当时。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林业厅、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科技厅等部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六堡茶产业发展。梧州市成立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出台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六堡茶茶园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六堡茶山

很快,一场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在梧州大地展开。在这场大会战中,该市七个县(市、区)纷纷行动起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模式,引导茶企和茶农建立“命运共同体”,盘活各村组织集体资产,推进“企业+集体经济+大户”模式。

“石总,要下大雨了,我家新种的几十亩六堡茶,该怎么办呀?”日前,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负责人石濡菲听到茶农林栋文的求援后,二话不说,立刻与林栋文赶往茶园。

“老林,你的茶园地势较低,要提前检查疏通茶园排灌沟渠,一定要深挖排水沟。若茶园受涝害后茶树根部受损严重,对肥料吸收减弱,不宜进行根部施肥……”石濡菲耐心地向茶农传授防灾降损技术措施。

这是去冬今春,梧州市全面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以来,茶企和茶农抱团发展的一个场景。在政府、企业、茶农三方携手下,岑溪市新增1.36万亩、藤县新增1.34万亩、蒙山县新增0.87万亩、万秀区新增0.29万亩、长洲区新增0.33万亩、龙圩区新增0.6万亩等。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新建茶园8.45万亩,为近年来单年度种茶季节增长面积最大的一年,实现茶园面积历史性突破。

“按照茶园种植规划,持续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力争从源头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到2023年,梧州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全市新建茶园面积50万亩以上,把梧州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

茶农在摘茶

2 提升品质“含金量” 制定标准,科技创新驱动提品质

小小茶叶,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在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主要体现在工艺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口感不一等。

“没有统一制作标准,茶的口感不一,市场也不欢迎。”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社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爱云说。

惟有技术革新才能提升品质。为破解六堡茶制作工艺差和口感不一的难题,谭爱云在生产环节上下功夫,引进先进技术,改良生产设备,建成一家年产50吨有机毛茶的加工厂,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挨手”,极大地提高茶产品的品质,不仅生产成本降低了,而且经济效益提升了,还保留了传统农家茶的口感。

努力的并不仅是谭爱云一人。近年来,梧州市积极引导和推进六堡茶产业精深加工,健全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实施数字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建设标准生态茶园,全方位推动六堡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建标准。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该市加快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目前,该市已制定有六堡茶国家标准1个、广西地方标准18个。今年,该市制定的《六堡老茶婆加工技术规程》《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罐体渥堆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茶园土壤质量监测及调控技术规程》《六堡茶产品价值评估指南》《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质量分级》《六堡茶窖藏技术规范》《六堡茶精制加工企业规范》共8项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立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以及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将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规范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切实解决六堡茶标准落后、传统工艺六堡茶缺乏标准等问题,让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推动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强科技。梧州积极实施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从六堡茶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品质、保健、仓储等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新产品、新标准、新专利、新体系8个科技创新目标,推动产量、产值、品质全面提升。抓好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等平台建设,组建市、县、乡三级茶产业科技服务队,对规模重点茶园实施挂牌服务制度,实现了30个千亩以上规模茶园技术指导全覆盖。作为梧州市引进人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茶学博士于翠平带领科研团队历时2年多,研制开发出六堡茶专用有机肥,推动低产茶园改造,促使六堡茶产量有效提升30%。

建生态茶园。该市各县(市、区)按照“土地平整、基建达标、灌溉配套、生态平衡”的要求,开展标准化生态茶园规划建设,适当保留原有植被,建设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按照茶山“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鞋”的全景式布局,山顶、山脚、山坳、陡坡等区域保有或植有树木,在风口植有防风林、在道路旁植有行道树、在茶园内配置遮荫树、在茶园梯壁种植护坡草、在茶行间套种绿肥,保持茶园生物的多样性。

此外,今年10月,梧州“岭南茶仓”国际仓储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将投入使用,届时不但能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六堡茶存放和大宗六堡茶商品交易的问题,还能通过大数据传输实时监测进仓的六堡茶,实现产地溯源追踪,推动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化发展。

3 提高市场“含金量” 塑造品牌,促进茶文旅农融合

目前,六堡茶占广西茶叶市场的19%,却仅占全国茶叶市场不到百分之一。与普洱茶、安化黑茶产业相比,六堡茶产业在茶园面积、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远不及这两者。

如何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近年来,梧州市出台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战略,不断加强品牌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人才支撑,促进文旅融合等一系列举措,让六堡茶产业走上新的发展之路。2022年梧州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居广西茶叶类公用品牌第一位,被评为“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

走出去,请进来。该市深入挖掘六堡茶古老文化历史,深厚培植六堡茶绿色、健康、养生的品质功效,打造六堡茶独特的市场品牌形象。以经营链条为依托,开展斗茶大会、品茶会、茶文化交流会,大力培育茶友和消费者对六堡茶品质感知。借助茶博会、农交会、茶业经济年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六堡茶品牌。以“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好开放合作“一带一路”“东盟”“东融”三张牌,推动六堡茶行销全球;依靠“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作为品牌双引擎,统一以“梧州六堡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育人才。该市不断壮大六堡茶非遗传承人队伍,搭建茶艺师技能大赛、制茶技艺大比拼、六堡茶技能劳动竞赛等平台,推进广西六堡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约400名后备六堡茶人才、50名核心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

强龙头。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方针,梧州引进中国二冶、广西铸垠、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火天信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引进签约六堡茶产业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近85亿元。全面落实“桂惠贷”扶持茶企发展的有关政策,帮扶企业做大做强。

“建设和培育线上线下六堡茶交易平台、集散和仓储中心,是让六堡茶快速占领市场的举措之一。”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陆泉良经过实地调研认为,按照前端聚焦、中端协同、后端转化的思路,发挥六堡茶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四标”体系,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做好生态茶园“绿色”文章、打造茶船古道“共融”桥梁、讲好六堡茶“红色”故事,通过壮大茶企、培养人才、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数字赋能,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促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占据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

“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将六堡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不断完善茶叶产业链,做大做强茶产业。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茶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壮大茶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苍梧县委副书记、茶学博士马士成说。

近日,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的景点鱼鳞坝,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玩耍、度假。“游客增多,村里集住宿、农耕体验、茶园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大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德冰说,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促进了乡村振兴,大中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2021年该村全村人均收入1.3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

2021年以来,广大游客对以六堡茶为主题的旅游消费逐渐增加,仅苍梧县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近4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1万多元。

来源:广西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