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崂山绿茶饮料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大咖对话,聚焦发展 :崂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举办!

10月18日,2021崂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茶文化活动区举办。来自国内茶行业的专家学者、协会负责人、茶企代表汇聚一堂,为崂山茶产业发展建言献计,共同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维盛宴。

本次论坛由崂山区农业农村局主办,青岛崂山茶协会、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承办。青岛市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妮妮,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中心主任吕爱军,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奠基人、江苏省茶树品种工程首席专家黎星辉,安徽农业大学国家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谢忠稳,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学系主任张新富,福鼎市茶叶协会副会长王军,青岛崂山茶协会会长江崇焕,青岛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匡新,华巨臣区域总监陈金盛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青岛市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妮妮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是国际茶日提案通过的第二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发展茶产业、茶文化正当其时。茶产业连接着千万茶农和百万消费者,如何让茶产业在乡村振兴、富民增收发挥作用,是摆在每个茶产区政府面前的要事。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茶行业专家学家、龙头企业的智慧,为崂山茶产业把脉问诊,把崂山茶这篇文章做好。

青岛市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妮妮致辞

近年来,崂山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递增,茶类品种从单一的绿茶,扩大到红茶、白茶、青茶等品类,“江北第一茶”名声远扬。然而,受到种植历史、水土环境、消费市场等因素影响,崂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次论坛聚集国内茶叶领域专家学者,分别从文化、经济、科技、健康等维度,深入挖掘崂山茶的内在价值,赋予崂山茶产业发展新动能。

主题演讲

演讲者:黎星辉

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奠基人

江苏省茶树品种工程首席专家

演讲主题

《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崂山茶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千变万化,我国茶产业应该努力适应新常态,积极寻求发展出路。据2019年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茶园种植面积达2070万亩,产能过剩问题凸出,茶叶安全质量不稳,价格利润越来越低等问题,让众多茶企发展举步维艰。

纵观历史可以得知,茶叶生产从东部向西部挪移,茶叶产值重心由南向北转移,从效益低的地方向效益高的地方转移,这是茶产业发展的三个必然规律。崂山茶的发展前景广阔,因为它有茶树生长环境以及茶产品销售市场。崂山茶复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茶树种质资源是崂山茶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的栽培技术是崂山茶产业的大众根基,只有全面分析现代技术的利弊,才能不破坏生态链;独特的采后技术是崂山茶提质增效的灵丹妙药,通过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制成多种多样的茶产品;文化宣传是崂山茶产业发展的软实力,茶文化有很多实物载体,这需要政府部门去研究,比如崂山茶可以与崂山结合起来推广;多元化营销模式是崂山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营是品牌化,渠道多元化,品饮是便捷化,消费是市场化,只有营销创新,才能让茶与文化、健康、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

演讲者:谢忠勇

安徽农业大学国家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演讲主题

《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崂山茶高质量发展》

我国茶叶产量全球第一,近两年部分地区茶产量虽然下降,但国内茶叶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例如山东省,每年有40万吨左右卖不出去;我国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与饮茶历史,茶叶人均消费却不高,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有喝茶的习惯,他们喜欢喝茶饮料,国内茶饮料零售规模超过千亿,里面用的茶叶很少。茶叶深加工茶产品少、茶食品附加值低等等,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来看,是饮用整茶的健康功能缺乏系统研究。茶是世界三大健康饮品,茶叶含有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的营养元素,崂山茶发展,也可以从研究茶的健康功能着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做:

一、建立崂山茶产业研究院,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安徽大学就在安吉县建立了安吉研究院,做选育茶种、质量检测等工作;

二、加强茶产业专业培训,促进茶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茶叶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等不同生产环节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推进崂山茶产业标准化建设,保证流程市场的茶产品质量,有源可溯;

五、强化公共品牌体系建设,讲好崂山茶故事,通过传播茶文化,走进消费者内心;

六、加大研发健康功能为导向的崂山茶产品,满足多元化的消费市场;发掘利用夏秋茶资源。

圆桌对话

1

主持人:随着喝白茶成为一种新时尚,白茶市场开始走俏。福鼎白茶作为白茶中的佼佼者,对崂山茶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王军:第一是政府扶持,福鼎市有茶产业领导小组,每届领导班子都注重发展福鼎白茶,给所有茶企带来强有力的信心。据我所知,崂山目前有80多家茶企,他们发展态势良好,这跟崂山的领导班子把发展茶产业放在首要位置是分不开的。

第二是提高质量。茶叶质量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在茶树培育阶段就要注重环境管控。崂山茶种植面积小,比起大茶园更好管控,现在茶叶最高的级别是有机茶,如果把崂山所有茶园全部按照有机茶的标准去打造,将会给崂山茶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福鼎市茶叶协会副会长、福建万氏留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

2

主持人:青岛地区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听完黎教授和谢教授的演讲,不管是开发成茶类产品,还是建立有机茶园,崂山茶文章大有作为。您认为,崂山茶应该如何利用科技力量支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新富:崂山茶是江北茶区的优秀代表,以“香高味浓”受到消费者喜爱。十四五期间,各行各业都在讲高质量发展,作为茶行业的科技人员,我认为崂山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实现现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推广茶树良种。一些崂山茶老品种种植历史超过三四十年,加上栽培条件不好,产茶能力很低,需要赶紧更换品种;

二、高效生态茶园建设。利用茶园快速成园栽培技术,春天栽下茶树,秋天就能产茶,然后通过智慧茶园管理系统,对茶叶的生长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让茶园产量逐年提升;

三、提升加工技术。崂山茶种植面积少,不适合进行太多形状与档次的加工,建议找一个方向,茶企合力开发,实现加工技术标准化。

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茶学系主任张新富△

3

主持人:品质是品牌发展的根本,您觉得,崂山茶应该如何以品质推动品牌价值提升?

何青元:首先定位要准确,第一个定位是有没有信心把崂山绿茶做成世界最好的绿茶;第二个定位是把崂山茶定位成高端茶还是大众茶。

定位是高端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依托青岛市依山傍海、气候湿润、水土优良等自然地理条件,培育壮大崂山茶产业;第二,确定崂山茶的当家品种,不断深入研究,培育出国际级茶树良种,用这个品种做出享誉世界的绿茶;第三、挖掘崂山绿茶的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第四、深入分析崂山茶的品质特点,打造茶产品的多样化;第五、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健康、科技、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延伸崂山茶的品牌附加值,从而擦亮崂山茶这个金字招牌。

云南省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

江崇焕:崂山茶从上世纪50、60年代发展至今,从全国各地引进茶种,哪些品种适合在崂山地区栽培?哪些品种可以走向世界?这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做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茶企的努力,通过这些工作,近几年崂山茶的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把崂山茶打造成中国最好的绿茶。

青岛崂山茶协会会长江崇焕△

匡新:崂山茶有三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任何一个产区,一个县级区打造三个商标的不多,崂山茶这个品牌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可以从文化角度去推广茶。在山东省级茶艺大赛中,前三名永远是青岛的茶艺师,前十名能占一半,反观青岛的制茶师,在省级大赛上拿不到奖。我们要加大制茶、品茶这方面的培训,从茶艺到加工,从塑强品牌到文化引领,真正做好崂山茶。

青岛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匡新△

三个多小时里,茶行业专家、学者、茶企代表思维碰撞,妙语连珠,为崂山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灵丹妙药”,相信在与座嘉宾的智慧引领下,未来,崂山茶可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江北第一名茶”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来源:作者: 墨 茶悦世界,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汇聚50+绿茶产区,300+品牌企业,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重磅来袭!

国饮绿茶·世界共享

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

【即将启幕】

2024年6月20-23日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随着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茶饮品作为一种绿色无公害饮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

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19-2025年全球茶叶市场整体呈现稳定上升状态,发展趋势向好。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绿茶作为中国品种最多、生产及出口量最大的茶类,稳居中国茶叶消费龙头,2024年必将按下发展“快进键”,跑出新年“加速度”。

聚势共赢,华章再启!6月20-23日,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将于深圳隆重举办!自2021年首届开办以来,世界绿茶大会凭借其高端规格、专业品质、前沿内容及开放精神,迅速打响知名度,成为国内顶尖茶界盛会。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回顾往届精彩!

01

立足湾区强势蓄力茶业经济

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年均茶叶消费量在全国排名第一,深圳全市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流通、包装、仓储等各种经营主体3万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茶叶产业贸易额达到300多亿元,蕴含着开拓市场空间等重大发展机会。

当前深圳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过往三届绿茶大会成果喜人,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升级,赋予了茶行业强大的发展新动能。

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乘势而上、再度启航,必定创下中国茶叶经济崭新开局,助力广大参展茶企抢先机、聚资源、拓市场,为茶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02

产销对接擦亮区域公用品牌

作为获得UFI、BPA国际认证、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认证的全国唯一4A级专业茶展和深圳市品牌展会,深圳茶博会强大的资源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已成行业共识。

第27届深圳春季茶博会现场盛况

世界绿茶大会是深圳春季茶博会的崭新名片,旨在以塑强绿茶品牌和促进绿茶消费为核心,打造全球绿茶经销、采购、深加工、协同发展一站式平台,擦亮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03

顶尖力量集齐茶界“最强大脑”

大会依托深圳春季茶博会平台,聚焦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以“一会一展一发布”的模式,联动300+绿茶企业、行业协会鼎力相助,200+政府代表强势助阵,500+大众观众踊跃参与,打造行业内销区会议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品牌大会。

大咖领衔,巅峰碰撞。大会汇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教育部高校教指委植物生产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宛晓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等一众权威嘉宾,围绕“三茶”统筹发展,展开一系列主题演讲及圆桌会议,为中国绿茶产业发展凝结新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主题演讲


教育部高校教指委植物生产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宛晓春主题演讲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胡晓云主题演讲


往届绿茶大会圆桌论坛

04

品牌云集树立行业标杆展会

大会强势集结黄山展团、常德展团、喀什展团、古丈展团、凌云展团、鹤峰展团、黄山区展团、东源展团、桑植展团等数十个原产地特色展团,共计三百多家茶企集体亮相,携手带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古丈毛尖、西湖龙井、贵州绿茶、江苏碧螺春、安吉白茶、六安瓜片、庐山云雾、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崂山绿茶、四川竹叶青、蒙顶甘露、峨眉雪芽等百款全国绿茶毛茶品类、绿茶茶粉等精深加工产品,激发行业活力,扩大中国茶产业企业品牌影响力,让好茶走出大山,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展会创新形式,特以“1+N”模式(即1场主宾单位专场推介会+N场企业推介会)打造系列产销对接会,旨在结合绿茶产区政府资源,借助大湾区市场强大的影响力,有效拓宽绿茶销售渠道,树立行业标杆盛会。

05

权威榜单指引发展新方向

华巨臣茶产业研究中心联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4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并在大会现场进行授牌,进一步唱响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为广大茶友甄选品质好茶。

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授牌

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茶品展示

06

创新赛道做大绿茶产业链

据研究表明,2023年新茶饮行业的规模将达3333.8亿元,新兴茶饮、茶保健品、功能食品、茶饮料、日化用品、环保用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成为新的消费风尚。新式茶饮赛道的飞速起势,也反向推动了传统绿茶行业原料供应、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端的蓬勃发展。

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将同期打造2024中国茶饮与咖啡展,链接前沿科技、市场、消费者、品牌、供应链,搭建专业展销采购平台,打通茶饮行业的上下游,助力中国茶产业更上一层楼。

相约春天,共谋发展。6月20-23日,欢迎广大茶友走进深圳会展中心(福田),聚焦中国茶产业发展,参与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届时,第29届深圳春季茶博会、茶饮与咖啡展,包装大会等大会同样精彩不停,敬请期待!

立享百万曝光

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聚焦全球精准流量,搭建新媒体矩阵,布局多元渠道,品牌成功入驻即享百万流量曝光。

助燃企业成长

大会深度促进产销交流与融合,助力茶企开拓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全力缔造业内最具影响力、权威性的绿茶盛会。

赋能中国茶叶

大会秉承开放、创新的精神,紧扣“一展一会一发布”核心,赋能绿茶,探索构建新形势下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四届世界绿茶大会

2024年6月20-23日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这场高规模、强融合的绿茶盛宴

你不容错过!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标准规范:国内与国际茶叶标准化建设现状与展望

标准化工作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茶叶的标准化工作是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强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修订以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发布,我国的茶叶标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在国内标准化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协调,覆盖茶叶种植、加工、包装、流通全过程的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也逐步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逐渐由参与走向主导。

▲ 浙江武义高山茶园

01

国内标准化工作

1、国家标准

我国的茶叶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是针对出口茶建立了多套商品茶实物标准样,商检部门统一对照实物标准样进行检验出口;70年代起,供销系统建立了用于各类茶叶收购的毛茶实物标准样;80年代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逐步发布、实施了各类茶叶的标准。随着行业发展的需要,2008年成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茶标委)开始系统全面的推进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目前茶叶相关的国家标准根据技术归口管理部门的不同,可以大致分强制性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全国茶标委归口的推荐性国家标准,逐步形成了以茶通用标准、茶类标准和再加工茶标准三个层次的基础标准、食品安全与标签标准、质量标准和方法标准相协调的国家茶叶标准体系。

(1)强制性国家标准

茶叶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标准如GB 23200系列的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GB 5009.2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其他强制性相关标准如GB 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11767《茶树种苗》、GB 19965《砖茶含氟量》等。

其中与茶叶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的GB 2762污染物限量标准和GB 2763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经历多次修订,GB 2762—2017取消了茶叶中稀土限量要求,2017版和2022版均规定了茶叶中污染物铅的限量为5.0 mg/kg;GB 2763从2005版中对茶叶规定了9项农残限量(附录中对茶叶只规定红茶、绿茶),到2021版中对茶叶规定了106项(包含附录中饮料类农残36项限量指标),GB 2763.1—2022即将实施,不仅限量指标的数量有明显增加,覆盖的农药种类更加全面且限量值要求加严,最新的标准已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生物农药等,基本覆盖了目前在茶树上登记使用的农药以及禁限用农药种类,也基本覆盖了国际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涉茶农残限量以及出口欧盟、日本安全标准中高风险项目,为中国茶叶国内和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保障。

(2)地理标志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

茶叶相关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其适用范围主要是地理标志保护区范围内生产的茶叶产品。

现行有效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有18项,主要为一些有地理标志保护区域的地方名茶,如龙井茶、蒙山茶、武夷岩茶、洞庭(山)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安溪铁观音、狗牯脑茶、太平猴魁茶、安吉白茶、乌牛早茶、雨花茶、庐山云雾茶、永春佛手、政和白茶、普洱茶、坦洋工夫、崂山绿茶、信阳毛尖茶等。

▲ 南京雨花茶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标龄一般达10年以上,部分技术内容已不太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主要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理标志分技术委员会进行归口管理,部分标准也在持续推动修订工作。

(3)全国茶标委归口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全国茶标委自2008成立以来,系统评价、清理和组织完善茶叶国家标准,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构建了我国茶叶标准体系框架。茶叶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括茶通用标准、茶类标准和再加工茶标准三个层级。其中由全国茶标委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有79项,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其中第一层级通用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方法、包装贮运等,如茶叶分类、茶鲜叶处理要求、茶叶贮存、茶叶加工良好规范、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等相关基础标准等,方法标准主要涉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以及茶叶中特征成分测定的方法等。

在第二层级茶类标准,按六大茶类主要有绿茶系列、红茶系列、黑茶系列、乌龙茶系列、白茶、黄茶产品标准及部分茶类的加工技术规范如红茶加工技术规范、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黄茶加工技术规范等。

在第三层级再加工茶类标准主要有花茶类的茉莉花茶标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压制茶类的紧压茶系列标准、袋泡茶类、粉茶类的抹茶标准、速溶茶类产品标准如固态速溶茶系列标准等。目前标准基本涵盖茶叶领域的重要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等。

2、行业标准

在行业标准建设领域,根据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委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领域涉及茶叶的主要有供销合作行业标准、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机械行业标准、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等。

其中供销行业标准大致有45项,主要涉及生产加工以及储运的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以及产品标准等。随着国家标准化体制改革,不推荐制定产品标准,但是茶叶行业由于其特殊性,部分产品标准对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供销行业标准大力推进产品标准建设,如雁荡毛峰茶、蒙顶山茶、开化龙顶茶、英德红茶、漳平水仙茶等。

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大致有59项,主要有茶叶产地环境、生产规范、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农残测定检测方法标准以及产品标准等。

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1项,主要包括进出口茶叶的理化、农残等检测方法标准。

其他还有机械行业标准主要涉及茶叶加工过程机械要求等,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std.samr.gov.cn/)统计,大致200余项。

3、地方标准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经其批准的设区的市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办法(2020年1月1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6号公布)规定地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将不再制定强制性地方标准。根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的地方标准信息,我国有19个省市发布现行的涉茶类地方标准共900余项,截至2022年,以产茶大省贵州省发布的地方标准数量最多,有113项,其次是江苏省87项和广西壮族自治区85项。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浙江省和四川省发布的地方标准数量均在50项以上。产茶大省如贵州、广西、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的地方标准基本涵盖了有地方特色茶叶相关的种植、加工技术、产品以及品饮等环节。

4、团体标准

新实施的标准化法中规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新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团体标准逐渐成为标准建设中最活跃的一部分。目前,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注册的社会团体,涉及茶叶的大约有200个,已发布的涉茶类团体标准数量达900余项,其中中国茶叶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数量最多,为57项;其次是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团体标准54项;湖南省茶叶学会发布团体标准49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39项。团体标准类别包括产品质量、加工技术、检测方法、管理等。

5、企业标准

新标准化法实施以前,企业标准实行备案制度,由相应的标准主管部门管理。新标准化法实施后,国家实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放开搞活企业标准,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鼓励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目前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可查到涉及茶叶的企业标准多数为产品标准。公开申明的标准均可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到标准全文信息,接受大众监督,同时各地市场监管局也不定期组织开展企业产品标准监督抽查工作。目前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也发布责令整改以及废止的企业标准信息,提升企业标准质量。

02

国际标准化工作

1、国际食品法典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共同创立的国际性食品标准组织。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公平贸易,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利益,机构的工作涵盖了食品安全、营养、质量和食品生产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国际食品法典的标准已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采用,并成为国际食品贸易和合作的重要依据。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主要分通用标准和商品标准两大类(详见https://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about-codex/zh/),其中通用标准主要是各种通用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良好规范,包括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污染物限量、食品的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卫生等;商品标准是适用于某一种或某几种食品的标准,通常包括该种食品的特征、质量、加工和包装要求等。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茶叶农残限量指标有29项,主要包括百草枯、杀扑磷、噻虫胺、毒死蜱、甲氰菊酯、克螨特、硫丹和乙螨唑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国际上质量相关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上质量相关的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负责。茶叶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由ISO/TC34/SC8(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负责产品规格、分类、质量指标、测定方法等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现行有效的ISO茶叶国际标准共30余项(详见https://www.iso.org/committee/47918/x/catalogue/p/1/u/0/w/0/d/0)。主要方法标准有ISO 19563: 201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和固体速溶茶中的茶氨酸》、ISO 1573: 1980《茶 103 ℃时质量损失测定水分测定》、ISO 1575: 1987《茶 总灰分测定》等;产品标准有ISO 3720: 2011《红茶 定义和基本要求》、ISO 11287:2011《绿茶 定义和基本要求》以及ISO 20716: 2022《乌龙茶-定义和基本要求》等;基础标准如ISO 18449:2021《绿茶 术语》、ISO 20715: 2023《茶叶分类》等。

03

国外茶叶标准

国外茶叶生产和消费国都制定了本国的标准和法规。其中主要生产国如印度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取样方法标准、红茶标准、术语标准、绿茶标准等,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FSSAI)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制定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Contaminants, Toxins and Residues) Regulation, 2011);斯里兰卡国家标准主要有红茶、速溶茶、绿茶、代用茶等;肯尼亚国家标准主要有红茶、绿茶、速溶茶粉标准;日本主要有茶叶质量、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包装条件等标准,对于卫生指标日本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茶叶涉及的农残项目达到200多项,未制定限量的实行一律标准。茶叶主要消费国标准主要有欧盟标准、美国标准、英国标准、摩洛哥标准等,其中欧盟是目前世界上对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最严格的地区之一,其涉及茶的农残限量标准为500多项。美国对于进口的茶必须经过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检验,其中涉及茶叶相关的农药残留限量有33项,涉及干茶农药残留23项;英国有关茶叶检测方法标准共有23项,主要包括取样、水分测定、红茶术语等标准,大多是转化的ISO标准,在脱欧前,其农药残留标准执行欧盟规定,目前由英国健康与安全局(HSE)制定农残限量标准。摩洛哥标准对进口的茶叶基本执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04

展望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茶叶标准最多、茶叶标准体系最健全的国家。相对于国际上产品标准多为红茶标准,我国的茶叶产品标准不仅涵盖六大茶类,而且在具体大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均有系列标准,保障具体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在六大茶类基础上建立再加工茶类标准;在方法标准领域,我国不仅有取样、理化成分检测方法标准,还包括感官审评方法等标准;在食品安全领域,我国的农残标准基本覆盖了国际食品法典涉茶农残限量以及出口欧盟、日本安全标准中高风险项目。

虽然我国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但在茶叶标准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难点和不足,一是现行涉茶国家标准中分别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其中归口管理包括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理标志分技术委员会、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卫健委等部门,标准之间协调性较弱;二是茶叶实物标准样工作薄弱。茶叶品质的评价目前主要取决于感官审评,而感官审评标准主要依据相应的文字标准描述以及生产、检验人员的经验。茶叶标准化工作离不开茶叶标准样品。而目前我国文字标准建设基本完善,但茶叶实物标准样的研制还相对薄弱,因此亟需加强;三是新标准化法实施以来,尽管各团体标准蓬勃发展,然而其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四是我国现有茶叶标准种类众多,涵盖面广,但实际应用实施的范围有限,为社会广泛认知的程度不够。

建议未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茶叶标准的建设。

(1)建立各交叉领域管理部门的联络机制,协同推动交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切实推动标准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

(2)推进与文字标准配套的实物标准样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建立与文字国家标准体系配套的茶叶标准样品体系,为茶叶标准制定宣贯、质量监督、科学研究、技能培训、市场流通提供实物支撑;

(3)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推进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加强社会和政府对团体标准的监督;

(4)推进标准宣贯及实施效果评价,以全国茶标委为平台,组织好重要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工作,切实有效的通过标准化工作来引导茶行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