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龙井十八棵御茶园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茶学院 ‖ 黑茶之声:十八棵御茶

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狮峰山,山上林木葱茏,片片茶园碧绿苍翠,九溪十八涧蜿蜒其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着盛誉世界的“四绝”佳茗——西湖狮峰龙井茶。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有用栏杆围起来的“十八棵御茶”,在当地茶农精心培育下,长得枝壮叶茂,年年月月吸引着众多游客。说起这十八棵御茶,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十八棵御茶的故事。

相传在清乾隆时代,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乾隆皇帝不爱坐守宫中,而好周游天下。一次,他来到了杭州,在饱览西湖湖光山色之后,就想去看看自己平时最爱喝的茶叶。乾隆和太监一说,这可忙坏了地方大小官员,也忙坏了胡公庙的老和尚,因为根据安排,乾隆要在庙里休憩喝茶。

第二天,乾隆带领大小随从巡游狮峰山,一路上,高耸的狮峰雄姿,清澈的龙井泉水,碧绿的连片茶园,村姑们肩背茶篓,穿梭园间忙着采茶,树上路旁到处鸟语花香,乾隆深为大自然的景色所陶醉,久久徘徊山间,在太监催请下,始来到胡公庙。老和尚恭恭敬敬地献上最好香茗,乾隆看那杯茶,汤色碧绿,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煞是好看,啜饮之下,只觉清香阵阵,回味甘甜,齿颊留芳,便问和尚:“此茶何名?如何栽制?”和尚奏道:“此乃西湖龙井茶中之珍品—狮峰龙井,是用狮峰山上茶园中采摘的嫩芽炒制而成。”接着就陪乾隆观看茶叶的采制情况,乾隆为龙井茶釆制之劳、技巧之精所感动,曾作茶歌赞曰:“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

乾隆看罢采制情况,返回庙前时,见庙前的十多颗茶树,芽梢齐发,雀舌初展,心中一乐,就挽起袖子学着村姑釆起茶来。当他兴趣正浓时,忽有太监来报:“皇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急了,随手把采下的茶芽往自己袖袋里一放,速返京城去了。不几日,回到皇宫,见太后坐在床边,赶忙上前请安。太后本无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后,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今见皇儿回朝,心里高兴,病也去了几分,遂问起皇上在外情况,谈着谈着,太后闻到似有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便问乾隆:“皇儿从杭州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如此清香!”乾隆心想,我急匆匆赶回,倒是忘了带些礼品孝顺母后,然仔细闻闻确有一种清香散发出来,他用手一摸,想起是狮峰采下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去,已经干了。一边取出茶叶,一边回答道:“母后,这是我亲手采下的狮峰山龙井茶““哦,这茶真香!我这几天嘴巴无味,快泡来我尝尝!”

乾隆忙叫宫女泡了一杯来,太后接过香茶,慢慢品饮,说也奇怪,太后喝完茶汤,感到特别舒适,其实这茶,一来品质好,清香可口,去腻消食;而来见到皇儿,心情舒畅,加上茶叶是皇上亲手所采,所以如此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红退了,肠胃也舒服了,太后满心欢喜地告诉皇帝:“儿啊,这是仙茶呐,真像灵丹妙药,把为娘的病也治好啦!”乾隆听了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送京,专供太后享用。因胡公庙前一共只有十八颗茶树,从此,就称为“十八棵御茶”。

醒春争“鲜”!狮峰山龙井焕活千年文化

中国海量茶叶里,西湖龙井茶是标志性的名茶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优雅品质,厚重的文化内涵,美名远播古今中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是自然恩赐的杭州西子湖畔与深厚文化遗产交融孕育出的瑰宝,不仅品质超群,更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完美演绎,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诸多茗品中独占鳌头。


不是所有龙井都叫西湖龙井。实际上,西湖龙井茶产区所占的比重仅为整个龙井茶总产区的2%左右。这些茶叶必须生长于经过官方明确划定并认证的地理标志保护区内,方能冠以西湖龙井之名。在西湖龙井中,尤其以“狮、龙、云、虎、梅”五大核心产区最为知名,其中以“狮”字号的狮峰山出产的茶叶,更是被视为西湖龙井中的优中之优。


△《了不起的中国茶》狮峰山龙井篇精彩瞬间

记录中国茶的非凡故事,近日,八马茶业携《了不起的中国茶》走进狮峰山,近距离对话茶文化专家王建荣与狮峰山茶园守护人万春雨,伴着茶香氤氲,与名家一起深入畅谈这一传奇地域与西湖龙井文化!

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何以位居前列?

“建国以后有六次评选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皆是名列榜首。”茶文化专家王建荣在对谈中说道。

1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串起一部西湖龙井茶文明史。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这是杭州出产茶叶最早的文字记载,当时,西湖附近的产茶活动主要围绕天竺和灵隐一带展开,那里的僧侣们亲手开垦山地,种植茶叶,自制自用。


△《了不起的中国茶》狮峰山龙井篇精彩瞬间

到了宋朝,龙井茶区所产的高品质茶叶逐渐被尊为贡品,赢得了皇室的喜爱。进入元代,龙井茶的名字扩散得更广,元朝诗人虞伯生在其诗作《游龙井》中便有描绘:“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这被认为是描述品饮龙井茶的最早文字。明代标志着西湖龙井茶进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对茶叶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也日趋精细化。而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屡次巡游江南,其中四次特地上龙井赏茶品鉴,这些皇家行踪无疑大大促进了龙井茶的繁荣和发展。

时至今日,西湖龙井早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而古往今来,爱茶之士对西湖龙井的推崇也从未停止过,作家林语堂曾说:“春天要做三件事,赏花、踏青,喝西湖龙井。”

从无名到有名,西湖龙井茶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变迁。在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沉淀后,西湖龙井这四个字,意义也变得厚重非凡,它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乾隆亲封十八棵御用茶树

走进传奇地域——狮峰山

提及西湖龙井,不得不聚焦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域——狮峰山。在茶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西湖龙井的五大核心产区狮、龙、云、虎、梅,以“狮”为上。作为西湖龙井茶心脏地带的狮峰山,其出产的茶叶不仅位居众茶之前列,更有着“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这样的高度赞誉。

相传当年,被誉为“龙井茶鼻祖”的北宋高僧辩才隐居在狮峰山脚“老龙井”边的寿圣院。他组织僧侣们在寺后的狮子峰开辟茶园,精心栽培,制作茶叶,主要用于寺庙内部和僧人自用,从而奠定了龙井茶核心产区的基础。


△《了不起的中国茶》狮峰山龙井篇精彩瞬间

狮峰山西湖龙井之所以在西湖龙井中享有盛名,与乾隆皇帝的偏好和推崇不无关系。在六次南巡江南的旅途中,乾隆皇帝四度造访了龙井,并赋下六首赞赏龙井茶的御诗,更亲手封赐了十八棵位于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茶树为“御茶”,这一举动无疑将狮峰山西湖龙井推至了无以复加的尊贵位置。

除了历史上乾隆皇帝的偏爱,狮峰山龙井的盛名还得益于其产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在这里,重峦叠翠、溪流交错、云雾缠绕,这些自然条件共同营造出了一片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区,正是这种环境孕育出了片片金贵的狮峰山西湖龙井原料鲜叶。

狮峰山茶园守护人万春雨解释道:“我们狮峰山区域的土质是白砂土,其中蕴含的微量元素对提升茶叶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再加上常年的气温都在16.1摄氏度,这为龙井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除此之外,适宜的土壤、充足的日照以及恰当的降雨等因素,都为茶叶的成长和高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一片狮峰山西湖龙井,都是自然恩赐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了不起的中国茶》狮峰山龙井篇精彩瞬间

谈及狮峰山西湖龙井的味道,万春雨以“三霸”来形容——

一是香气霸道,狮峰山西湖龙井的香,宛如初夏的豆田交织着阵阵花香,浓郁而深邃;二是口感霸道,每一口西湖龙井,都是一次鲜爽与浓醇的绝妙邂逅;三是回甘之霸,饮下一口西湖龙井,那股回甘之力便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迅猛且持久。

据介绍,西湖龙井的产区有22000亩,狮峰山仅占1%,只有200多亩。这里的每一簇茶叶都沐浴在皇家的钦赐荣光之中,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珍贵罕见的茶香。正是这番天赋与荣耀的完美结合,锻造了狮峰山龙井那远近闻名的至高名誉。

明前龙井贵如金

八马助力春茶争“鲜”

三月,正值西湖龙井采摘的季节,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特别是明前的春茶,它们吸纳了一整个冬天的精华,孕育出了精华满溢的茶芽,散发着难以言表的新香。然而,清明之前,茶树发芽数量有限,茶芽生长速度缓慢,符合采摘标准的茶叶产量极低。对此,万春雨也发表了看法:“我们狮峰山的西湖龙井茶,历经夏秋冬三季的培育,只在春季采摘。春季的明前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尤为丰富,因此口感鲜爽、浓醇且带有甘甜。我们必须要争鲜,趁早去采。”

正如狮峰山龙井的采摘时刻争“鲜”,多年以来,八马茶业也恪守着品质争“先”的经营理念,竭力让国人喝到一杯高品质传统好茶。一杯真正的狮峰山龙井,不仅追求时间与口感上的别致“鲜”味,更融入了匠人的深厚历炼。八马茶业在这两个维度上都经受住了检验,据悉,八马狮峰山西湖龙井的原料非常珍贵,其基地坐落于狮峰山的核心产区内,距离乾隆皇帝亲封十八棵御茶园仅30米之遥,且只在明前采摘,堪称珍品中的珍品。

△《了不起的中国茶》狮峰山龙井篇精彩瞬间

在茶的制作艺术领域,八马茶业始终坚定传承发扬非遗制茶技艺,严格把控质量关卡,从种茶、采茶、筛选、杀青、定型到包装等工序都精益求精。同时,通过与多位非遗传承人、拥有世代传承技艺的家族以及行业先锋企业的紧密合作,八马茶业确立了一系列精选茶品的标准,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每一款作品都能展现出匠人的高超工艺。

随着茶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消费者对于优质茶叶和知名品牌的需求也相应上升。狮峰山西湖龙井,这一悠久茶文化的瑰宝,正被万春雨与八马茶业以同样的热忱所呵护,他们的目光穿透了时空,汇聚于一个共同的愿景:通过他们的坚持与努力,让更多茶爱好者都能品尝到那来自原产地、饱含深山灵气的狮峰山西湖龙井。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这些穿越古今的贡茶园,知道两个的你就是大神!

贡茶,是中国历代各地方政府进贡给皇室的产品,自然是要往好、往精细的活儿里做。历经了千年发展,不少曾经的贡茶产区依然茶事繁荣。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些曾经是贡茶以及曾经鼎盛一时的贡茶园。

杭州西湖 老龙井御茶园

位于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名胜区,座落于西湖龙井茶的发源地和核心茶区——龙井狮峰山麓。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有关于杭州天竺寺和灵隐寺产茶的记载。

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茶列为了贡茶。据说乾隆皇帝更钦点杭州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株茶树为“御茶”。如今老龙井御茶园已经成为杭州市重要的接待中心,接待过许多领导人和名人。

园内坐拥十八棵御茶、老龙井、宋广福院、宋梅、九溪源、胡公亭、辩才塔、狮峰山等历史人文资源;御茶楼、狮峰楼、龙井居、九溪源等建筑轮廓错落有致,造型古朴典雅,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辉映在青山幽谷之间。

四川雅安蒙顶山 皇茶园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期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颂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福建建瓯市北苑御茶园

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嘉靖《建宁府志》亦载:“龙启中(933~934)里人张廷晖以所居地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园30里茶园献给闽王后,旋即被列为皇家御茶园,故又称北苑御茶园。

宋代是北苑贡茶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赵汝砺著《北苑别录》记载,北苑官焙共有茶园四十六所,占地三十余里。

为了迎合“高端人士”的口味,御茶园的制茶师傅们可谓是煞费苦心,开创了批批精制的贡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贡茶就是龙凤团茶。更有龙团胜雪——取茶芽中最嫩的一芽做成团茶,其奢靡程度可见一斑。

福建武夷山御茶园

武夷御茶园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每年精制成龙凤团饼,直送当时京城(北京)。

据说御茶园刚刚建立时,盛极一时。园内还有一个“喊山台”,每年惊蛰时节,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焚香跪拜,宣读祭文,然后隶卒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了!”才能开山采茶。

明代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皇帝诏令不得辗揉“大小龙团”,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芽茶入贡。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由于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衰,建筑失修,终成废墟。如今遗址尚在,并树有一碑,正面书“御茶园遗址”,以示纪念。

浙江长兴县 大唐贡茶院

大唐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顾渚紫笋品质异佳,深得唐代上层社会的喜爱,因此吸引大量唐代“高端人士”在此举行茶会。白居易曾经受邀参加顾渚山境会庭举办的茶会,结果因为坠马损腰不能赴宴,为此,他十分惋惜。

如今大唐贡茶院虽为废圮,但院址遗迹依然可辨。政府在其旧址基础上建设了大唐贡茶院遗址,作为旅游景点接待游客。

大唐贡茶院的建筑风格以唐代为主,除了优美的风景之外,院内还有各类展览,解读着唐代茶文化与贡茶的历史。

云南宁洱县 困鹿山古茶园

普洱茶的生产历史非常久远,唐代称为“普茶”,清代时则被列为皇家贡茶。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困鹿山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外人难以知晓贡茶制作方法,相传贡茶的加工程序特别繁复,要经过72道工序,加工周期最长达36天。

经考证,在海拔2271米,总面积达10122亩的困鹿山原始森林内,散落着各种类型、树龄久远的古茶树,是目前已发现的保存较好、仍有栽培价值的古茶园之一。随着普洱古树茶的兴起,每年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也会“接待”不少外地茶商茶客。

来源:腾讯新闻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