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茶指用什么原料制作的

找到约504条结果 (用时 0.032 秒)

遇见茶山仓,喝十年以上原产地老茶!

  



持心若水,简静为真。

茶会于心,一心奉茶。




茶山仓是什么?

1999年诞生于美丽的勐海县

是一个普洱茶老茶品牌

茶山仓

致力于探索老茶本味

联合百年老号“福元昌”

传承贡茶级制作工艺,精于仓储

以现代科学仓储方式,扎根原产地

以原产地环境养茶

坚持十年以上方才出仓

“不将就”的产品理念呈现真正的原产地老茶


茶山仓中的“

指的是普洱茶

“山”是普洱茶古六大名山与新六大名山

“仓”则是仓储

以十二山为依托

在原产地建立窖仓

十年以上方才出仓



茶山仓在做什么?

【传承贡茶级工艺】

茶山仓的优势在于仓储

“福元昌”贡茶技艺已经传承100多年 

强强联合

致力打造传世级原产地普洱老茶


【坚持原产地养茶】

茶山仓自1999起

深扎原产地

所有茶品都在原产地窖藏十年以上

以原产地的水、土、环境滋养

呈现普洱茶本源味道

同时也赋予了茶山仓产品20年内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与茶友共创】

茶山仓紧跟市场趋势

不断迭代更新

竞争力满满

“茶友共创”是茶山仓的制茶原则之一

只有倾听茶友的心声

才能打造出茶友喜爱的产品


【打造全产业链】

茶山仓以十二大名山为依托

与超过80个知名产区有长期合作协议

建有茶山山房、观光工厂、茶山窖仓

吃、住、行,全方位体验

从源头赋予产品“高粘性”“高复购率”

与茶友们一起享受茶文化生活



茶山仓的优势是什么?

【品牌优势】

茶山仓自1999起

扎根茶叶原产地

20多年来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优质春茶

被送进“茶山仓”窖藏

可以确保在未来“二十年内”无法被复制

福元昌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历史沉淀的老字号

是云南普洱茶历史荣誉的象征

保留了最为正源的普洱茶贡茶工艺


如今

茶山仓茶业与福元昌茶厂强强联合

以“仓储之美”+“工艺之美

为茶市场带来独有的“正源原产地老茶”

带着深厚的历史情结

带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远离的亲切随和

面对面与当今茶友对话

深受茶友喜爱


(福元昌易武老宅)


【原产地区位优势】

茶山仓立足西双版纳

深耕茶山20余年

2017年在贺开等茶山建成

茶山博物馆、茶山民宿

2019年在南糯山石头老寨建成

茶山仓-自然山房

以全产业链链接全国

为各地经销商、茶友

打开一扇了解古茶山的窗口



【原料优势】

茶山仓在西双版纳茶区

拥有丰富且优质的资源

自1999年开始

便成为勐海各大茶厂的

原料供应商(包括勐海茶厂)

与西双版纳各古茶山的茶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合作茶地多达数千亩

如今在主要的古茶山均建有自己的鲜叶初制所

再加上百年福元昌贡茶工艺支持

赋予了茶山仓茶品的独特竞争力

多年深耕原产地

广而精的资源把控

让我们在山头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产品研发优势】

立足普洱茶最好的原料产地 —— 西双版纳

以纯正,优质的原料为基础

以寨为单位

能做以山头标准鉴定茶的古树纯料普洱茶精品

还能调制出以"浓""稠""厚""润"

为特色的高端普洱纯料熟茶

依托千亩古茶园基地

长居原产地的优势

对茶区茶园的了解

对茶敏锐、专业的挑选

让茶山仓的产品

更为优质、丰富、全面和精准

产品制定品类多样

产品体系完备

涵盖不同消费层次

均是匠心呈现



【仓储价值】

茶山仓深耕原产地仓储20年

在各茶叶原产地建有窖仓

每年大量优质春茶在茶山仓封存窖藏

满十年以上方才出仓

20年的积累可保证

原产地老茶的正源本味



    

【全产业链优势】

茶山仓茶山博物馆

位于布朗山脉最古老的拉祜族村寨

曼竜老寨

这里离举世闻名的老班章

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

拉祜族拥有自己

已经流传千年的语言、文化、服饰

拉祜族原意为“猎虎的民族”


这里有西双版纳保存最完好

连片面积最大且最具观赏价值的古茶园

茶山仓 - 贺开茶山博物馆

就坐落在古茶园的边上



在茶季

博物馆里可以体验古树茶

采摘、杀青、揉捻、晾晒、石磨压制等

一系列制茶 体验之趣

了解一杯茶汤的自然之性

原始森林中

古茶园边上私藏着如明信片般的四季风景

充满着 所有茶的乐趣



在木制的房间里

倚靠着老木床

用山泉泡一壶古树茶

在禅静中领略生命的美好意义



古茶园里阳光的香味

茶园里奔跑的小猪

拉祜族采茶老人干净的笑容

大自然里纯净朴实的美

 是我们用柔软的心接近自然的最好的方式

欢迎您与您的客户来茶山博物馆

体验茶山仓不一样的茶宿生活

了解更多古树茶的秘密



欢迎茶友们来到茶山仓南糯山自然山房

参观古茶园里树龄800年的茶树王

在传统杆栏式建筑的老房子里

感受哈尼族最古老的茶文化



【茶山仓的坚持】

坚持原产地仓储养茶

坚持窖藏十年以上方才出仓

坚持怀匠心承古法精仓储的初心

让更多茶友喝到

正源本味的原产地老茶


是产品根本

严选每一片茶叶聚于每一饼茶中


是本源环境

把每一座山的得天独厚存于每一饼茶中


  是原产地仓储

把每一份热爱与执着的痕迹留于每一饼茶


图片描述  

古树茶树龄以什么来判断?古树茶好喝的10个秘密

古树茶的树龄到底是以什么来判断的呢?

目前为止没有标准的定论,但行业普遍以百年以上树龄的茶称为古树茶,在云南的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市茶区有古树群落。因此这样的古树茶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无论是从收藏的角度还是品饮的角度都有它本身的优势所在。

古树茶好喝的10个秘密

原生古茶园的秘密

普洱茶核心产区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拥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历史悠久的原生古茶园就在几座著名的茶山上,海拔均为1200米以上。在这种生态环境中产出的茶滋味独特,香气纯正。

微量元素的秘密

古茶树有一个生长特性,地上植株有多高,地下根系就有多深,古茶树植株高大、粗壮,根系钻入土层深部,可吸收普通茶树触及不到的养份,所以古树生茶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

1、氨基酸含量大

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会影响茶叶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所呈现的茶香,冲泡后茶汤的甜味和鲜味。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茶树, 得益于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环境因素,使得茶叶中的氨基酸物质普遍比低海拔地区的茶叶高。所以用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茶树鲜叶制成的茶品,冲泡后茶汤中茶香浓郁,入口甜度高,带有一定的鲜爽

2、芳香物质含量高

外界环境和植物自身的调节会影响叶子植物的蒸腾作用。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这会导致茶树的蒸腾作用加快。茶树为减缓蒸腾作用,需要芽叶大量释放芳香物质,来抑制茶叶中的水分的快速散失。所以,生长在高山云雾环境中的茶叶芳香物质含量较高。

3、叶绿素含量高

茶叶中的色素会影响鲜叶的颜色以及冲泡后茶汤的成色。海拔高,温度低,湿度大,光照良好,使得高海拔地区茶叶中的叶绿素及叶黄素的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的茶叶,这使得高山茶的持嫩性较好。

4、糖类物质含量高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是决定茶汤粘稠度、茶叶芳香物质的形成以及判断茶叶老嫩程度的物质基础。高山上海拔高,气温低,光照条件好,茶叶的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糖分的累积。同时山中湿度较大,能够抑制多糖中纤维素的合成,使茶叶保持鲜嫩。

投茶量的秘密

如果我们用一般标准的茶壶来冲泡古树茶,可用8~10克茶叶,浓淡适中,冲泡后茶汤比较均匀。一泡古树熟茶只需3-4克,否则茶汤会过浓,因为古树茶内含物特别丰富。

泡茶水的秘密

泡茶的水最好是用山泉水,水质宜偏软,硬水容易让茶汤偏涩,且表现不出香气。泡茶的水温,对于初学泡茶的人来说,在香气和口感之间分寸拿捏不准的话,用100℃左右的水来泡生茶会比较安全;熟茶则用95-100℃温度的水泡更适合。

茶汤颜色的秘密

古树茶汤可以呈不同颜色,因为随着时间增加,古树茶转化,颜色也会随之变深,但茶汤不可浑浊,而且茶汤必须亮。生茶的茶汤如果浑浊,可能是茶叶撬得太碎,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熟茶的茶汤浑浊可能同样是因为茶叶太碎,或者茶叶在茶汤中浸泡时间过长。

山头的秘密

古树茶有六大古茶山,现在又有十大新茶山之说,山头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讲山头是为了更好地追朔茶叶的产地,山头里是众多的茶寨,用茶寨的名字来命名的茶饼,品质比较稳定,也容易对比出差别。

日光晒青的秘密

普洱茶的国家标准中提到必须是“云南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才能叫普洱茶,所以日光晒青这一步骤是必须的,不能高温烘干。晒青的茶叶,茶饼为墨绿色,两三年后茶菁开始油润发亮,饼面紧结;烘干的茶叶两三年后光泽度下降明显,饼面变松散,烘干的茶叶不宜久存。

纯料的秘密

“纯料”也称“一口料”,是同一山头、同一季节的茶叶原料,和拼料的茶饼不一样,纯料更容易追朔茶叶的产地源头,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等,纯料茶的味道会更纯粹。我们平时喝哪一种茶可以从三方面考量:是否健康、口感如何及价格是否能承受。

绵纸包装的秘密

包古树茶饼的绵纸,主要原料是构树皮和小叶树,由傣族人手工制作。这种绵纸柔韧性极好,透气佳,防虫蛀,可保存很长时间,对于茶叶的转化和存放有好处。

干仓和湿仓的秘密

干仓是指温度、湿度适中,通风透气,无杂味的仓储环境;湿仓则是将普洱茶放在潮湿、高温的环境里加速其发酵,湿仓茶存放不当可能会导致茶叶变质。

买回家的茶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注意湿度不能超过70%,否则茶叶容易受潮。平时喝的茶可以从茶饼上撬下茶叶,存放于瓷罐中,随喝随取。

来源: 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张超设:泰顺山区独臂制茶工匠,用爱心书写致富经

  在浙江温州泰顺县有这样一位青年农民,虽身有残疾,却成了名声响当当的制茶工匠,还写出了实用的炒茶教科书。他就是泰顺县罗阳镇下稔村村民、泰顺山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超设。

精益求精 练成工匠

  说到制茶,张超设是远近出名的炒茶高手,为了磨炼自身技艺,每次举办各类制茶比赛时他都积极参加,斩获了不少奖项。2018年5月,经过资格审核、理论考试、同行评价、技能考核、专家评审和综合考评等环节的层层评选,张超设以96分的高分成绩一举夺取扁平绿茶工匠第一名,成为泰顺县首届“十大制茶工匠”之一。

  有人问,张超设的制茶手艺这么厉害,到底是什么时候学的,又是怎么学的呢?

  泰顺是“中国茶叶之乡”,种茶历史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超设所在的泰顺县下稔村就发展400多亩茶园,因海拔低,茶叶上市较早。早在1987年春,来自杭州富阳的几位炒茶老师到下稔村收购茶叶,便住在张超设家用农村老锅灶炒茶。这令才14岁的张超设倍感新鲜,但还没来得及学,春茶很快就结束了。

  1988年春,富阳的老师又来到下稔,这次张超设便试着跟老师学起炒茶。期间,张超设发现经过富阳老师炒制的茶叶色、香、味、形俱全,送到杭州梅家坞每市斤可卖到270元的高价,而泰顺茶农炒制的茶叶零售价每市斤才二三十元,相差实在太大了。于是张超设暗下决心:“一定要跟老师认真学,尽快把炒茶技术学到手。”

  手工炒茶是一项技术活,工艺要求高,尤其对3岁时因意外事故导致左手残疾的张超设来说,熟练掌握“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等手工炒茶技艺更不容易。茶叶杀青时锅里温度将近200℃,其他人都是左右手轮换着炒,但张超设翻捣茶叶全靠右手,高温经常将手烫出血泡。

  为进一步提升炒茶技术,1991年,张超设还自费到杭州梅家坞当了一名学徒工学习制茶,两年后学成返泰,当时他所炒制的茶叶就卖出100多元的高价,比泰顺同期同类茶叶价格高出5倍多,一时声名大振。

  后来的日子里,张超设还购买许多茶叶加工技术书籍参考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炒茶技术越来越精。2002年,首次参加温州市早茶节比赛就获得一等奖。获奖后的张超设信心更足,至今已获温州市第三届农民职业技能比赛“茶叶加工”项目、第三届温州市早茶节手工炒制比赛等18个奖项,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浙江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项目一等奖。

辛勤耕耘 创业创新

  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张超设经常收购茶青炒制茶叶,再将加工好的茶叶送到杭州梅家坞茶叶市场销售。随着茶叶销量的增加,为保障鲜叶原料质量,张超设联合亲朋好友承包荒山开发20亩茶园,2004年,又在该县筱村镇长垟村承包一片土质较好、海拔400米的荒山,发展140亩名优茶园。

  随着茶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2009年,张超设带领村民创办了泰顺县山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联结茶叶基地300亩,发展社员55人。秉承“安全、优质、品牌、健康”的理念,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严格按照《三杯香茶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无公害绿茶栽培技术,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覆盖。

  张超设在发展茶产业上,通过辛勤耕耘,创业创新,泰顺县山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350万元。合作社先后获得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浙江省信用AA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州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2012年,还注册了“寅春”牌茶叶商标,从此张超设有了自己的茶叶品牌,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茶叶发展格局。

传承茶技 示范带动

  从少年时期至今,30多年时间在制茶业摸爬滚打,这让初中学历的张超设,写出了一本实用的炒茶教科书,免费赠给前来学习取经的茶农,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术与经验。此外,张超设被农函大泰顺分校聘为名茶加工技术专业课教员兼实践指导师;泰顺县残联每年都要邀请张超设给残疾人进行名茶加工培训指导。几十年来,仙稔乡下稔村的茶农几乎人人都跟超设学过炒茶技术,全县各地茶农慕名前来学习的也不在少数。至今张超设已累计带出炒茶农民学徒600多人,其中残疾人200多人。

  在张超设的帮助和带领下,下稔村320多户1200多人已将茶园面积扩大到900余亩,2019年茶叶产值450多万元,单茶叶一项就为村民增加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同村村民徐承玉由衷地说:“我就是看超设种得好,我才种上新茶的!炒茶技术也是他手把手教我,我家现在15亩茶园,年收入10多万元。”徐承玉本人在2019年也被评为“十大制茶工匠”。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三十年来,张超设从炒茶到种茶再到卖茶,正是出于对茶叶制作的执着与匠心,炼成了“制茶工匠”。张超设也因此先后获得农民高级技师、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注:内容来源温州泰顺县科协;原标题为:《凡人凡事丨张超设:山区独臂制茶工匠,用爱心书写致富经》,转载自茗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92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