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咖啡绿茶一起喝可以吗

找到约9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降温后不能再喝绿茶、生普、茉莉花茶、新白茶?

《1》

进入深秋后,脑海里浮现出许多句子。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寒露后,已到晚秋,霜寒露重。

进入深秋之后,天气越发的寒冷和干燥。

秦岭淮河以北的朋友,现下已经能明显感受到气温骤降带来的变化。

而即使是在南方,昼夜间同样有了萧索的凉意。

暮秋之际,草木辞青,景象凋零。

又干又冷的天气,容易令人觉得皮肤、呼吸道、肠胃都有不舒适的感觉。

为了顺利从深秋过渡到冬,适量的“补秋”很重要。

不过在茶圈里,存在有这样的说法。

为适应季节的更迭变化,秋冬时节喝茶,以喝茶性温和的老白茶、熟普、红茶为主。

至于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不再适合饮用。

究竟,真有这回事吗?

《2》

第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秋冬时节,干燥寒冷。

适宜多喝性味温和的茶,这点没错。

但这样大方向的喝茶建议,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深秋到底适不适合喝绿茶、新白茶?

这不是书本说了算,而是得看个人的喝茶需求!

比如,当你需要消食、解腻、清新口腔时。

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等,就成了刚好适宜的选择。

以“清新鲜香”为主打亮点的绿茶,兰花香、炒豆香、嫩香、清香等香型丰富。

当深秋补身、贴秋膘,刚吃完一顿大荤大肉后,心里自然会格外的挂念起这份清爽的茶味。

大餐后,用玻璃杯泡上一杯龙井,刚好清香解腻。

洗漱满口腔的油腻感,重新恢复吐气如兰的清爽状态。

《2》

第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秋冬时节,干燥寒冷。

适宜多喝性味温和的茶,这点没错。

但这样大方向的喝茶建议,并非适合每一个人。

深秋到底适不适合喝绿茶、新白茶?

这不是书本说了算,而是得看个人的喝茶需求!

比如,当你需要消食、解腻、清新口腔时。

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生普等,就成了刚好适宜的选择。

以“清新鲜香”为主打亮点的绿茶,兰花香、炒豆香、嫩香、清香等香型丰富。

当深秋补身、贴秋膘,刚吃完一顿大荤大肉后,心里自然会格外的挂念起这份清爽的茶味。

大餐后,用玻璃杯泡上一杯龙井,刚好清香解腻。

洗漱满口腔的油腻感,重新恢复吐气如兰的清爽状态。

另外,新白茶里的春寿眉和白牡丹,它们的香气层次同样丰富。

花香、毫香、草药香、鲜笋香等多种香型交织,层次丰富,缤彩纷呈。

论消食解腻,它们绝不输给绿茶。

至于这茉莉花茶,更是不必多说。

过去的老北京人最爱喝花茶,看重的正是它的清香爽口风味。

秋冬时节,吃上一顿羊蝎子,配上一壶茉莉花茶。

这样的搭配,相信对北方的朋友而言,肯定不会陌生!

至于生普,在茶圈里面它的“刮油”效果尤为显著。

之前在和朋友一起喝老班章时,刚喝过六、七道茶,朋友就连忙找出苏打饼干垫一垫胃。

可见,以“茶味霸道”闻名的老班章生普,消食刮油一绝。

深秋大餐饱餐过后,适当喝点生普,又何来不适宜之说?

《3》

第二,秋困秋乏需要提神时,喝新白茶,绿茶更好。

秋乏,又被称作秋困。

凉爽干燥的秋季,人体容易出现疲倦打盹的现象。

夏去秋来,秋冬更迭,季节的自然更替变化,会让人体进入到周期性的休整阶段。

秋乏,困倦,乏力,没精神。

深秋的午后,秋困疲倦的状态,会让工作和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

从喝茶提神的需求看,喝绿茶、新白茶、茉莉花茶等,更能解秋乏。

绿茶,它是不发酵茶,内部含有的多酚类物质丰富。

秋天喝绿茶,清新爽口的茶汤,像是一阵春天吹来的柔风。

既能清新空气,又能驱散瞌睡虫,调整好状态。

而新白茶里的白毫银针,它具有丰富的茶氨酸。

茶氨酸,滋味清甜,鲜爽。

同时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物质,增强人体机能的免疫力。

午后泡上一杯养分丰沛的白毫银针,对补充人体“养分”,清润提神而言,大有裨益。

而经过多次鲜花窨制的茉莉花茶,它内部含有的芳香物质丰富。

据研究表明,天然的花香可以化解人体抑郁、焦躁、烦闷。

万物萧萧的深秋,喝上一杯香气高扬的好茶,赶走低沉的“坏心情”,正好适宜!

而至于喝生普,它内部的咖啡碱含量不低。

具有像黑咖啡那般的提神作用,并且,对比一杯醇苦的咖啡,生普的茶汤滋味还包括了天然的花香、茶香,以及舒适的回甘生津感。

解秋乏,润秋燥。

秋天适当喝绿茶、新白茶、生普,有何不可?

《4》

第三,喝绿茶、新白茶等要讲究时机

深秋到了,冬天不远。

已经买到手的绿茶、茉莉花茶等讲究趁鲜饮用的茶叶,要是不及时饮用。

那么放到第二年后,它们就成了昨日黄花般的存在。

隔年的绿茶,鲜爽感必然不如新茶好。

而茉莉花茶原本缤纷似锦般的香气,也会因为存放时间太长,从而四散挥发。

等到最后,风味巅峰期已过,香气减弱。

喝到这样的茶,自然领略不到一泡好茶的精髓所在!

而对白茶、普洱等茶叶而言,虽然它们在良好保存的前提下,能够经得起多年的储存和转化。

但在选择喝茶时机上,不能一味追求喝年份越高的越好。

针对白茶的风味变化历程看,其实它也需要抓紧时间,趁新尝鲜。

特别是偏好新白茶鲜爽口感的朋友,更是少不了在秋季时多喝几泡春寿眉和白牡丹。

俗话里说,秋收冬藏。

深秋时节是个好茶归仓,适合饮茶的时机。

对2020年度的春白茶而言,作为新茶,它们已经经历了近半年的转化。

现在正逐渐褪去它的青涩,流露出几分轻熟的姿态。

此刻去喝茶,更能感受到新白茶独有的鲜爽、新鲜、活泼、清新风范。

同时,又不失温和与内敛。

可以说,存放半年后的这段时间,是新白茶美好风味的小高峰。

时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毕竟,再继续存放下去,可不是这样的风味。

喝茶这件事,讲究及时、趁早、机不可失!

至于秋天喝生普,同样讲究时效性。

论普洱茶的发展史,先有生茶,然后经过渥堆发酵诞生出熟普。

若想体会普洱的纯正风味,得从生普那找线索。

然而,普洱茶的生茶,并非是每个阶段都好喝。

刚完成加工时,它的晒青绿茶味浓郁,感受不到它的纯正花香,以及悠扬沉稳的风味。

春季采下来的普洱,等到深秋后,同样是经历了半年时间打磨。

这半年的光景内,生普们经历了韬光养晦后,整体茶味达到了显山露水的好时机。

此时不喝,正待何时?

毕竟,新茶和老茶的风味,各有不同。

要想领略白茶、普洱新茶的绝妙风采,可不容错过好时机!

《5》

第四,秋天不适合喝**茶的说法,依据不足

秋季该喝什么茶比较好,主要看的是个人。

喝茶的选择,体现的是个性化的差异。

有人喜欢喝清香型的乌龙茶,连喝十几年,口味不变;

也有人钟爱岩茶奇妙的岩骨花香,以及多层次的茶香风味;

还有的人,喝茶喜欢追随潮流,哪些茶热门就选哪种;

最后,在茶圈内还有许多的受众,喝茶口味喜欢清新、清香。

绿茶、茉莉花茶、新白茶的风味,正好能符合味蕾的审美。

可见,在喝茶选择这件事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秋天该选什么茶喝,本身就是百无禁忌。

只要一款茶没有变质变味,卫生干净。

那么,不管是任何一种茶,都可以放心大胆喝。

秋天不宜喝新茶,绿茶,生普的教条式观点,早就已经过时了!

《6》

秋已深,寒气露冷,将凝结也。

从夏,过渡到秋,整个秋天像是一场接连不断的变幻曲。

由热到凉,凉到寒,茂盛到萧瑟。

切身感受过季节的流转后,难免不令人伤怀。

难怪古人到了此时,要登高望远。

望向天地远方,抒发心志。

为避免萧萧秋意,带来的心情低沉烦闷。

适合多喝茶,润秋燥,放松身心。

秋天该喝什么茶,并非是件一刀切的事。

选对适合的茶,远比盲信教条喝茶要来得好!

来源:小陈茶事

作者:村姑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谷雨全民饮茶日,茶与咖啡的大众化

4月20日,谷雨雨量充沛,茶树经冬季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谷雨作为“全民饮茶日”,茶业复兴与吉普号联席全国三十多个城市,共同举办全民饮茶的活动。昆明主场的主题是:普洱茶可以像咖啡一样大众化吗?其他城市的茶会可查看本期微刊其他内容。


昆明谷雨茶会在文艺青年集中地的塞林格咖啡馆举办,一起来一场茶与咖啡的battle,茶界最爱玩最会写的周重林老师,吉普号联合创始人小黑、石头,众嘉宾分享干货满满,更有塞林格咖啡馆请来的台湾咖啡师阿鲁密为大家表演现场冲泡,四十多年未改初衷的姚山老师带来轻暖悠扬的夏威夷吉他。

 

茶与咖啡,究竟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茶会,本次谷雨茶会由茶业复兴和吉普号联合举办,感谢塞林格咖啡馆为我们提供场地支持。

 

二十四节气茶会举办的初衷是节日生活化,饮茶日常化,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谷雨。谷雨分三候,第一候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第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就是斑鸠,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开始轻抚自己的羽毛;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也是一种鸟,它会降落在桑树上。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再往后一个节气就是立夏,但是相信在昆明的各位已经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了,因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姚山老师为我们演奏夏威夷吉他,一起迎接夏天的到来。



在姚老师轻缓愉悦的音乐中,我们不禁联想到夏威夷的海滩,阳光、沙滩、和煦的海风,优哉游哉。



吉普号的茶艺师为我们奉上了开场茶——18年广州茶博会金奖产品藏巅。这款茶既有易武茶的香甜厚滑,又有稀有高级的梅子香,由于其材料选用自七个自然保护区的望天古树,所以茶中还有一丝野韵。


随后咖啡师为我们介绍来自高黎贡山的水洗咖啡,这款S288的基地在保山市高黎贡山,其所产咖啡世界闻名。S288的特色风味在于它的巧克力味、果香味,焦糖感,且有浓郁的体现。

大家在品饮的同时也展开了讨论分享:

普洱茶是否可以像咖啡一样大众化?

吉普号在大众化上做了一些什么有趣的尝试?



石头:我尝试从公司内部运营的角度来解释普洱茶的大众化。吉普号从电商开始,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6岁,是一个学习型公司,我们对有茶行业有从业经验的人是持谨慎态度的,因为他们会形成既定观念,比如普洱茶就应该是饼茶,普洱茶就是要醇等等。但没有从业经验的新鲜血液会为公司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比如现在做茶会沙龙,其实就是年轻人很喜欢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大众化这个点,普洱茶极小体量的瓶颈在于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知不够。普洱茶就一定要收藏吗?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想喝买就行了。吉普号在接近大众,所以我们推出了茶山黑话,其中涉及到百科知识,是在传递最真实地道的云南普洱茶的信息。


在产品方面,吉普号会采用生茶熟茶的数字化表达,尝试去山头化。同时还开发了NPS表格,这是一个生茶评测体系,是我们针对生茶口感制定的,让普通消费者能很快理解这个东西。

 


小黑:没想到今天会来这么多人,我很意外也很开心,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的。关于大众化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去到非茶叶店,去民宿或者餐饮店,看到一个茶饼,你有没有欲望试一试?你不会。


普洱茶给人的感觉是文化属性,感觉就是一个像古董一样把玩的东西,是一个小众范畴。那么吉普号的普洱茶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在做年轻人会喜欢的普洱茶,一直努力的方向是让普洱茶真正进入大众当中。



普洱茶最早传播发展是在广东,从民国时期开始,两广珠三角地区就有商行文化。那个时候信息不通达,所以跟熟人、亲人、宗族做生意是最有保障的,只要东西好,在商行内,圈子内就能完成传播。过去是圈子化的,普洱茶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圈层化导致它不大众,导致现在年轻人看见一个饼都是蒙的。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把东西做得小一点,可爱一点,年轻人就会喜欢?其实不是的,如果这样想那就误解了年轻人。年轻人不是要花花绿绿的,不是要花巧的东西。他们只是不喜欢搞得高深莫测,神神秘秘,什么看瓶子点个香什么的。年轻人看见有底蕴的,比如塞林格咖啡馆,有老书有文化格调,我相信他们不会不喜欢。



所以我们自己做公司,以前的圈层商行进不去,就得拓展新市场,新市场在哪里?在年轻人里。我们的解决方案跟过去普洱茶行业的老品牌是不一样的。卖一饼茶需要跟人唠一下午,卖茶的人也很痛苦,这叫交易成本极高,所以商人只能制造信息不对等,把茶叶的价格提高。优衣库的衣服就交易成本极低的,谁也不会去优衣库听唠一下午。交易成本低导致大众需求增加,导致行业效率提升,不用信息差,不制造新概念。普洱茶的大众化要削减交易成本,拉平信息差,降低认知门槛和学习门槛。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点击以下视频观看


周重林:视频拍得很用心,让人很有收获。昨天有人邀请我去斯里兰卡做游学,斯里兰卡有茶叶、咖啡、少数民族,云南就其实也是一样。过去很少有人把茶和咖啡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很多人都不知道云南有咖啡。


我们中国人喝咖啡,很多人没见过咖啡豆,就像外国人喝茶很多人没见过茶叶。在便捷饮料中,袋泡茶跟咖啡是标准化的,只要冲水喝就行了。但是只要是做半成品,就要借助工具。咖啡和茶是很有比较点的,咖啡豆,需要咖啡机,需要磨,需要咖啡师冲,才能变成咖啡水。



茶艺师泡茶的手法、投茶量、心情,会让茶的味道不一样。半成品向成品转型的过程中,就要考量种种因素,这就诞生了艺术。茶艺师,咖啡师,要有对茶和咖啡的控制力,才能造就茶和咖啡的艺术品。我们搞茶艺比赛,手冲咖啡比赛,就是在创造艺术品。艺术品会更讲究,更缓慢,但这不是件坏事。普洱茶跟咖啡大众化的难点不在于茶和咖啡的供应量,在于人力资源成本。没有那么多优秀的茶艺师、咖啡师。



其实我们现在回到了管子,也就是管仲时期的作风。过去有钱人家,煮鸡蛋要请大师把鸡蛋画好再煮,烧柴都要请雕刻大师把木头雕刻好再烧,这就是一种艺术。艺术到处都看得到,只是呈现不一样。咖啡师茶艺师冲咖啡泡茶的过程,包括现在做奶茶也是一样,奶盖,装瓶,都在讲究一些美感上的东西。


复兴沙龙第一期的话题就是茶,咖啡,红酒。我出过关于茶的很多书,咖啡和酒的书也有,得出一个个人的看法,什么叫深层味觉?喉咙能感觉到的味道就是深层味觉。抽烟的人就知道,烟瘾来,首先是喉咙发生反应。我一直在找更深层次的味觉记忆。普洱茶跟很多茶种是不一的样,比如龙井,冲泡了以后滋味第一时间就释放掉了,有些咖啡也是一样,冲泡的时候味道很香,但是散的很快,不过喉。普洱茶有喉韵。



普洱茶的推广需要场所。就像今天一样,有塞林格咖啡馆缔造的文化氛围,不仅仅是味觉感受,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且具备社交属性。过去英国男人在咖啡馆聊天不回家,妇女抵制。后来出现了茶,妇女找到了它。过去的英式贵族女人,束腰束胸,七八个人伺候着穿很紧的衣服。在出现茶之后,为了方便泡茶,发明了茶会服,宽松的,棉麻的,解放了妇女的身体。过去咖啡变成了男人的气质,茶变成了女人的气质。有了大量的咖啡馆后,茶和咖啡就能完成一个很好的嫁接。今天,在塞林格咖啡馆,我们也是在做嫁接,今天谷雨茶会全国联席,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让很多人参加活动,来把这些文化的东西带出去。


 在品饮完藏之后,在姚山老师悠扬的夏威夷吉他声中,从台湾到保山来的手冲咖啡师阿鲁密为我们带来了来自高黎贡山的咖啡。


 

阿鲁密:这款咖啡是我们高黎贡山独有的,品种是S288,从种植初加工到精加工都是数字化的,我们现在有2300亩。冲咖啡重点在水流上。滤纸折纸的工艺影响到咖啡的水流和气流,要做到上面水冲多少,下面水就要下多少,这样冲出来咖啡才会润。舒缓愉悦的夏威夷吉他配上S288咖啡的浓香,刺激着精神深处的愉悦。这款咖啡干香有坚果的味道。咖啡的柔润跟今天的音乐一样柔软。



这款咖啡,喝完跟茶一样会生津,香气跟滋味都很有层次感,一层跟一层维度不一样,一杯咖啡可以喝出不同的风味,杯子里的咖啡每降5度口感都不一样,酸味、甘甜,喝到最后,坚果的味道会爆发出来,回韵有浓浓的巧克力风味。一杯咖啡要喝出不同的风味,要凸显哪一种风味,要花香果香还是焦糖香,就靠手冲咖啡师来诠释,不同的冲法,味道也不一样。



冲咖啡要慢,咖啡和茶都是慢生活。手冲咖啡就要做到人壶一体,做到这一点冲出的咖啡才会润。咖啡还有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化得开的苦,真正的咖啡会越喝越甜,这和喝茶是一个道理,也寓示着我们的人生,先苦后甜,甜会化苦,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来参加沙龙的朋友们对今天的主题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茶友:适合大众的茶饮方式,可以用咖啡的方式来推广。说普洱茶和咖啡,不如说中国茶与咖啡,因为咖啡是一个大类,普洱茶是一个小类,中国茶还有绿茶红茶等等,但今天既然是讨论普洱茶与咖啡,我就先从普洱茶来入手。速溶咖啡在中国占比跟国外是相反的。我们的咖啡呈现方式是速溶饮料,普洱茶是半成品,不论熟茶还是生茶,都要拿回去仓储转化。咖啡可以更直接地到消费者手里,但茶还需要转化成成品。袋泡茶的性质跟速溶咖啡是一样的,但在国外的占比更高,在中国比较小众。


从价格体系来讲,咖啡豆成本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传输、运营成本。茶的成本会更高。在中国咖啡馆盈利的不多,只有少数是赚钱的,星巴克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拿店时房租低,如果房租是一样的,也不一定能盈利。普洱茶要盈利,就得先把价格降下来。不能讲山头茶,古树茶,不利于大众化。西方茶的品饮方式证明了它是一定可以大众化的。咖啡除了美式咖啡,更多的是做基底,调饮,而我们的茶更多是清饮,如果想将普洱茶大众化,是不是要在产品上做一些创新?做一些新的品类,而不是仅仅泡出来给消费者。



普洱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正好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咖啡豆售卖要闻干香和湿香,普洱茶更多的是以文化传导,所以普洱茶更不易被年轻群体接受。年轻人群体就是未来的大众,如果这一波年轻人不接受普洱茶,再往后几代就更接不上来了。问普洱茶是否能像咖啡一样大众化,不如问普洱茶是否能被年轻人群体接受。

 


茶友:不管是咖啡还是茶,只要喝得舒服,怎么泡,都可以。我认为,如果你没有很多器具,你就是随便冲也能喝上茶和咖啡。我是茶和咖啡一起经营的,因为我发现来找我的人,问他们喝咖啡么,有的人不喝。但引进了茶以后就好办了,不喝咖啡就喝茶,不喝茶就喝咖啡,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样能够避免尴尬,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胡小姐:普洱茶和咖啡的大众化我认为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种习惯。就像我们早上起来要擦防晒一样,每天都在用,就会有消耗。茶和咖啡,大家在喝的时候可能会有固定的时间、场景和想要分享的人,只要形成习惯,就能够实现大众化。

 

茶友:茶和咖啡的融合,可以参考挂耳茶,最快捷的方式才是适合我们生活的方式。哪个山头怎么样,我觉得没必要做太大的区分,只要选好自己的喜欢的品类和工艺,找到对自己来说最便捷的方式,我觉得就是最好的。

 


主持人:谷雨有很多习俗,比如踏青、采茶、赏牡丹、走谷雨、吃香椿、做谷雨帖等等。说到谷雨帖,谷雨前后天气慢慢变热,雨水也会随之而来,各种病虫害进入高发期,农人们为了防止病虫害,会走入田间,粘贴谷雨帖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去印制、刻绘和粘贴它。今天我们的谷雨茶会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大家可以一起来做自己风格的谷雨帖



在大家制作谷雨帖的过程中,姚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最后一曲夏威夷吉他,大家在舒缓愉悦的气氛中,做出了各有巧思的谷雨帖。



24节气茶会,我们茶业复兴希望实现传统生活化,饮茶日常化,谷雨作为全民饮茶日,喝茶,更能够恰当地链接传统和生活。这一天,得益于吉普号和塞林格咖啡馆,还有广大参会朋友们的支持,我们相互学习,碰撞思想,提升格局,获得情趣,受益匪浅。


点击以下标题即可阅读前几期二十四节气茶会:

第一场立春:原来最甜蜜的时光就是有亲人在身边


第二场:雨水:原始森林的茶广受追捧,仅是因为神秘?


第三场:一群年轻茶人把茶死磕到底,就是老江湖也动容丨惊蛰茶会   


第四场:春分茶会,簪花品冰岛茶王,听知名媒体人话普洱 


第五场: 清明 品老中青三代普洱茶,话港台茶事秘闻

绿茶不伤胃?浙大博导,你好像普及了一个假“常识”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绿茶会伤胃吗”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绿茶刺激胃”是一个常识。

然而常识,常常让我们忽略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于是,怀着学习的目的,打开了这篇阅读量上万的文章——

一年四季都喝绿茶会伤胃吗?听听浙大茶学教授、博导怎么说

 

 

 

如上图,文章聚焦了两个常见说法,王岳飞教授、博导在咨询中对这两个说法分别做了回答。

 

然而,王岳飞教授所表达的一二观点,与笔者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难免无知者无畏,在此与王教授一起交流探讨。

 

划重点:

 

 

首先,上图划线部分的表达,难免让人联想到“甩锅”这个网络流行语。

再者,素以科学的严谨精神为己任的茶叶界“学院派”,讲出如此“江湖风格”(仅相对于科学的严谨而言,“江湖”一词本义非褒非贬)的话,也恰恰缺失了科学的精神

 

文中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多口语化表达,后又经访问者转化为文字,也许离最初的表达已有所偏差。在讨论中我们不必斟酌每一句话在文法上的严谨性,因此这个表达不做继续讨论。

 

随后,王教授用较长的篇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产生“绿茶伤胃”这个现象的原因:咖啡碱。

 

 

延续前文风格,王教授的观点是:咖啡碱刺激了胃不好的人的胃,而不会伤健康的胃。

 

我们依然不讨论这种“江湖风格”表达的臧否。

在“现代科学”的层面上讨论,会更容易些。

很明显,王岳飞教授认为,在现代科学层面,咖啡碱”和“刺激胃”这两件事有较大的关联性。

 

 

 

 

 

【百科】

咖啡碱,亦称咖啡因,普遍存在于在茶叶、咖啡、可可等饮料中,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茶叶和咖啡含有相同的物质,咖啡碱

 

科学家们一度关注了“咖啡刺激胃”的现象。

来自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在“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的论文中,引用了《美国胃肠病杂志》一篇“咖啡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论文。

论文指出,

无论是酸性还是中性咖啡,无论是对于健康人还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无论他们是空腹还是非空腹喝咖啡,都会造成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总结,咖啡也许会使得下食道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造成胃酸反流或恶化胃灼热。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002705?dopt=Abstract 论文链接)

 

是的,咖啡刺激胃。

 

那么,咖啡中什么物质在刺激胃?是咖啡因吗?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一篇名为“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Coffee and Caffeine(咖啡和咖啡因对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约肌压力降低的影响)”,做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实验:

选取未患胃病的人员,比较:咖啡因、普通咖啡、去咖啡因的咖啡,这三者对于胃酸分泌和括约肌压力的剂量反映。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77987 论文链接)

 

实验中观察喝下一杯咖啡后的胃酸反应:

咖啡因组人体反应数值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相似,人体胃酸反应值更大。

其次,下食道括约肌压力的反应:

咖啡因对括约肌压力变化影响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对括约肌压力变化影响明显。

 

总结:即使脱了咖啡因,咖啡依然刺激胃。咖啡刺激胃,与咖啡因关联性很小,咖啡本身还包含其它刺激因素。

 

综上所述,“咖啡碱”和“刺激胃”这两件事并没有很大的关联性。

 

值得注意的是,两篇文论均关注到了健康的胃在实验中的反应,健康的胃在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约肌压力两方面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即被刺激到。

 

所以,王教授,您好像普及了一个假的“科学常识”。

 

 

 

 

 

到底是什么物质在刺激胃呢?

咖啡依然是茶叶的突破口。

 

以下是推理与猜想(因暂未查询到关联性强的文献资料)——

 

有一种物质,共同存在于咖啡、茶叶、红酒中,那就是单宁(单宁酸)。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我们更熟悉:多酚类→→茶多酚

 

咖啡内质成分图

(单宁酸含量是咖啡因的4倍)

 

茶叶内质成分图

(茶多酚的含量是咖啡碱的10-20倍)

 

 

葡萄酒内质成分图

(酚类/单宁含量较多)

 

 

此外,还有柿子、酸枣、山楂、白薯等水果。

关于单宁/单宁酸/鞣质/酚类/多酚类/茶多酚(是的,它们是同类)的生理活性,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单宁与胃粘膜蛋白发生作用产生沉淀,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反映出刺激胃的现象。(关于单宁的论文研究有很多,各大科普网站均可下载查阅)

绿茶中的多酚类以单宁前体(儿茶素)和低聚缩合单宁为主,它们是刺激胃的。过量饮用和不适宜季节饮用,是会伤害胃的。

 

更通俗的说法是,绿茶是具有寒性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绿茶刺激胃,红茶就不会刺激胃了?

 

简而言之,这是单宁前体、低聚缩合单宁和高聚缩合单宁的差别。红茶中含有更多的高聚缩合单宁(茶红素),以大分子的形式与蛋白质结合较强而产生覆膜,保护胃壁免受胃酸分泌过多的伤害。(篇幅所限,不再继续展开)

 

 

以上仅是我对这个问题浅显的认知,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原谅。

随着科学的进步,期待茶叶胃生理反应研究的深入,让我们对这个常识了解的更为清晰。能够更加科学的饮茶,享受喝茶的美好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文字原创,喜欢请转发!

图片来自网络或朋友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还写过:

 

从茶性到茶叶养生

央视:洗茶可以洗掉茶叶上的农药残留吗?

一杯有机茶的距离:脆弱而珍贵

流水向东去,诗茶趁年华

一两春茶一两金?春茶为什么这么好?

文人壶的巅峰:曼生十八式铭文详解

年轻的茶科学

 

欲知更多,敬请关注:

 【茶人茶话】

爱茶人的圈子

茶人们的话语平台

科学与趣味性兼备

帮您解决茶的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茶人茶话”

欢迎投稿

mandziq@126.com

找到约8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