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井茶园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手机管茶园,制茶数字化——从金井茶园看湘茶产业升级

3月28日,葱茏秀美的长沙县金井茶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近年来,湖南农业探索绿色强农之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实现农产品质、量双提升。

正是采茶好时节。3月28日,记者在位于长沙县金井镇的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5000亩茶园(简称“金井茶园”)看到,自动化喷灌系统、物理除虫设备等现代化农业设施遍布各个角落,智能化生产线加工的茶叶尽显“智慧”。

手机一点,5000亩茶园哪块缺水浇哪块

眼下,金井茶园翠绿的茶树顺着坡地绵延起伏,满山茶树满眼绿。

“不能光采,还要做好管培。”金井茶园灌溉操作员范潇告诉记者,采茶时节,茶园灌溉特别重要。

“你看,4号茶园那块地,已经缺水了。”范潇边说边打开手机,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慧眼智能物联网监控系统,点击“4号地块”。约2秒钟后,4号茶园里的喷灌系统便喷出了伞状的小水珠,为茶树“解渴”。

茶园一般顺着山坡而建,灌溉是茶园管培过程中的一道难题。“传统种植,灌溉只能靠天上的雨水,茶园收成看天吃饭。”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宇说。

利用现代农业设施,实现智慧种茶。金井茶园安装自动喷灌系统,将茶园分解成20多个区域,通过智慧控制平台,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实现精准喷灌。

去年,我省遭遇持续干旱天气,金井镇其他地方的茶园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周边的茶园,要么枯死,要么减产。金井茶园在自动喷灌系统加持下,没有受到影响。”周宇说。

自动喷灌系统不仅为茶园解了渴,还减少了成本投入。周宇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人工灌溉,5000亩茶园一年至少需要40万元。利用自动喷灌系统,5万元就可搞定。

太阳能“路灯”也是杀虫“神器”

在金井茶园行走,一盏盏半人高的“路灯”以及安插在茶树上的一块块黄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给害虫布下的天罗地网。”周宇说,金井茶园是生态有机茶园,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做好病虫害防治十分关键。

一盏盏“路灯”是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晚上自动亮起,利用蚊虫趋光的特点,捕杀在空中飞行的虫子。

记者看到,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能发出蚊虫喜欢的白光和紫光,当蚊虫飞近时,灯下面转动的风扇会产生负压吸力,蚊虫随气流被迅速吸入集虫器内,随之被消灭。一盏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可以管约20亩地。

防治地上爬的蚊虫,金井茶园也有“神器”。

在葱葱郁郁的茶树之间,每相隔约1米,即有一块显眼的黄色板,上面粘着许多小虫子。

“这是全降解诱虫板。”周宇介绍,诱虫板鲜亮的黄色会吸引爬行类虫子往上面爬,一旦爬上去,诱虫板上如胶水一样的液体便会将虫子粘在板上,无法动弹。

这些物理灭蚊“神器”,为整个茶园搭建起一张蚊虫“防护网”,天上飞的、地上爬的,一网打尽。

揉捻设备与人手形状一样、温度相同

从茶园采下的鲜叶到杯中的茶叶,传统制茶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再揉捻、再初烘、提毫、足火等8道工序。

金井茶园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制茶设备,实现传统制茶向数字化升级。

走进金井茶园智能制茶车间,一股茶香扑鼻而来。上千平方米的车间里,8台机器马力全开。

“8台机器分工明确,各自负责8道制茶工序中的一道。”金井茶园制茶师傅王仲清说。

杀青环节,茶叶被履带送到炉子里,炉子里的高温和紫外线可杀死叶绿素和有害物质。

揉捻是制茶十分重要的环节,决定茶叶口感和品相好坏。记者看到,揉捻的设备与人的手掌形状一样,温度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与人手掌温度相同。

“赋予机器温度,做出来的茶叶才有灵魂。”王仲清对记者说。传统制茶,1名工人1小时只能制二两干茶;智能制茶,1名工人1小时可制茶30公斤左右。

智能制茶提高了效率,还提升了茶叶品质。在包装车间,经过8道工序做出来的茶叶再次被一个大机器吃进“嘴里”,再经过摇筛、选茶两个环节才能出炉。

摇筛环节,通过机器均匀摇动,将茶叶中残留的细小颗粒筛出来;选茶环节犹如微信扫码识物,机器里一排摄像头对准茶叶一扫,几秒钟便可将茶树杆和大片茶叶识别出来。最后通过智能分拣,剩下的茶叶片片均匀。

【湘经评】

用“智慧”为茶叶提质

奉永成 张航

金井茶业“房小猪”智慧民宿

过去,种茶是个辛苦活。如今,随着智慧农业的推广运用,种茶变得越来越轻松。

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利用智慧系统和现代农业设备,让小茶叶饱含大“智慧”。

灌溉与病虫防治是传统茶叶种植中的两大难题。金井茶园利用自动喷灌系统和物理灭蚊设备,不仅减少了干旱对茶园的影响,还降低了种植成本。其生产的生态有机茶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

利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制茶,传统工序未改变,生产效率倍增,品质更有保证。

茶园有“智慧”,游客也越来越多。金井茶园推行茶旅融合发展,游客体验采茶、制茶,还可选择自助入住“智慧”民宿。扫码即可入住,枕着绿意与茶香入眠。

来源:湖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园变公园,卖茶也卖景!长沙“绿茶小镇”一路开挂

百里茶廊,万顷茶园,漫步在长沙县金井镇,满眼翠绿,茶香四溢。

从美丽宜居村庄,到湖南省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金井镇以茶产业为突破,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据悉,2023年上半年金井镇茶叶总产量13155吨,接待游客达80余万人次,收入5900余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有机、特色、优质、高效”的茶叶发展路子。

活用非遗挖潜茶文化红利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小小的茶青便成了茶叶。茶产业不仅为金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蕴藏了历经千年的茶文化记忆。据长沙县志记载,茶叶栽培加工在长沙一带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口感好、茶香浓,金井茶场的“手工制茶工艺”一直广为人们流传称赞。

2016年,金井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金井绿茶受到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友前来体验非遗文化,这让金井茶业看到了非遗文化传承背后的增收潜力,开始了从茶园向“公园”“景区”的升级之路。

茶园内建茶叶博物馆、打造制茶体验项目、布局非遗茶文化的推广……金井茶业打造出的“茶文化+茶园+非遗工坊”模式的金井绿茶体验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同时连接起周边公共休闲、服务配套产业项目,形成了集山水观光、养生度假、健康运动、乡村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非遗文化园。

如今,每到采茶时节,新茶吐绿,茶廊飘香,游客络绎不绝,拓展茶艺、茶文化赋能后,游客留下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周边的餐馆也是生意火爆。

上午赏茶园,下午游虎园。

非遗茶文化的红利,并不止于茶叶本身。除了茶园外,金井镇还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不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发展模式,以金井茶园为核心,串联起镇域内长沙县烈士陵园、杨立三故居、金井茶园、湘丰茶园、三珍虎园、沃园农场等景点,开发了11条茶旅研学精品路线。

目前,长沙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累计服务游客30万余人次,带动2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为10余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带动金井特产销售近60余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达20余万元,有效推动了当地农文旅与经济社会全局深度融合,联动发展。

三产融合村企共营奔共富

点绿成金,做活“茶”文章,茶早已成为金井镇的一张靓丽名片。眺望远方,一碧万顷的茶园中蕴藏着的不仅是茶乡文化,更是整个金井镇的赋能转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茶乡名镇,如何让茶叶增值的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金井茶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新路子。先后在金井镇蒲塘村、浏阳市张坊镇富溪村、宁乡市沩山乡沩水源村等贫困村发展茶叶产业,建立茶园基地1000余亩,新建茶叶加工厂1个,帮扶贫困户300余户,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构建了以茶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撑起一片共富的绿荫。

变则通,通则达。金井镇湘丰村成立之初,仅有茶叶和生猪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一年的收入还没有一个村民打工挣得多。如今行走在金井镇湘丰村,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四处可见的生态农场、频繁出圈的茶田美景……处处焕发着生机活力。

转变来自于“村企共建共营”模式的确立,通过“村企共营”,湘丰村以土地流转集体产权经营新模式、“五元回馈”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构建了企业、集体组织、农户“命运共同体”,成功让“流量”变现,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共享机制。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盘活闲置资产,与湘丰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占股或出租的形式交由企业使用和经营。结合当下茶业旅游的发展前景,湘丰茶业庄园应运而生。这个以生态茶园为主体,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主题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体验园,迅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

而靠着“村企共营”的新路子,湘丰村实现了以茶带旅、以旅兴茶,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越走越宽,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8.4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50万元,还入选了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湘丰村的“奔富路”只是一个起点。2023年,金井镇推动强村、强企带弱村,金龙、石井等7个村成立金七兴文旅公司,与企业开发茶观天象(天文台)项目;湘丰、新沙等7个村成立湘七福文旅公司,与企业开发茶虎乐园等项目。村企深度共建,农文旅融合,打造集体经济共富联合体。

推陈出新茶香品牌代代传

茶马古道余香悠悠,万亩茶园绿色飞扬,金井家家户户采茶制茶,小小一片茶叶,成了金井镇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敲门砖”。千百年来,从手工作坊到工厂先进流水线的引进,大规模生产,金井茶叶早已走出村寨,风靡世界,并拥有了中国著名茶叶品牌。目前,金井镇茶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达2万吨。

茶香袅袅引凤来。金井三棵树茶园内,金井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汤伯玲正趁着晴好天气在茶园里察看茶树长势情况。虽是农闲时,汤伯玲却并没有闲下来。

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茶企的他,在茶山里已默默耕耘40多年,将传统绿茶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多年来,汤伯玲始终坚守着传统手工艺,致力于金井绿茶的保护传承。

然而文化的传承并非一个人的事业,而是一代人的使命。为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茶叶人,金井茶业每年派遣员工到湖南各地系统学习种茶、制茶、评茶等知识,同时建立了“长沙绿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传承基地,开展带徒授艺、现场授课等传习活动。如今的金井茶业已日积月累造就非遗传承人20多人,各级劳模5人。

“现场走访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长沙县民俗文化,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我希望可以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现代科技文化创新发展,让非遗更加适应当代生活方式,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2023年,由长沙县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心、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联合发起的“非遗进课堂”调研团来到了省级非遗乡镇金井镇,深入了解了金井镇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等情况,并与多位非遗传承人展开交流,探讨非遗的创新和未来发展方向。

调研结束后,还通过大学生非遗焕新设计作品评选活动,用现代年轻人的设计理念,对长沙县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设计非遗文创、非遗产品包装、非遗公共IP等作品,线上参与人员达3.1万。

深耕专业做口碑,细挖亮点扩影响。金井茶的野心不仅在技艺传承,更在品牌影响。金井茶业在摸索出一套“分类加工精制拼配”的品控体系后,引入湖南省最大的名优绿茶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与刘仲华院士合作,成立湖南省第一家挂牌的省名优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技术集中应用示范基地1000亩,打响了“长沙绿茶”的特色招牌。同时,开发“为人民服务”茶文创品牌,2022年全县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茶及相关产业综合产值48亿元,实现出口2.17亿元。

近年来,金井镇着力推动非遗产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连续举办九届茶文化旅游节,通过“茶+”模式,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单元活动,实现金井镇“绿茶小镇”文旅品牌、效益双丰收,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金井镇更是获评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

来源:长沙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长沙县 金井一片茶,真正“黄金叶”

一盏茶,蕴含人间烟火。8月14日,记者走进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翠绿的茶树绵延山坡,茶农趁着晴好天气在茶园除草、剪枝。已过立秋,白露茶临近采摘时节了。

长沙绿茶制作技艺是该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井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用好用活非遗项目,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多种模式,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铺就金井镇崛起之路

“茶园三分种七分管,只有管护好,秋茶才有好收成。”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浪介绍,秋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有着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老茶客特别喜欢秋茶。

“手工制茶比机器炒制出来的茶更香、口感更好。”长沙金井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湖南金井茶厂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汤伯玲说。多年炒茶,他的双手被厚厚的老茧覆盖,水泡、龟裂、脱皮是每个炒茶人的“宿命”。“别看咱们炒茶人手粗糙,对茶可温柔着呢!”

只见汤伯玲双手翻飞,手法娴熟,在铁锅中揉动采摘回来的嫩茶。“杀青,是关键一环,茶的形状、香味全靠它。”汤伯玲说,“手工炒制要适温、适量。杀青时,每次不超过半公斤,锅内温度控制在320摄氏度左右,切忌温度过高或过低。”茶叶出锅后,放在篾盘上,清风散热,用双手反复揉捻,每次翻动都能闻到丝丝清香。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7道工序之后,茶青便成了我们饮用的茶叶。”汤伯玲已经向无数游人展示了金井绿茶的制作工序。

多年来,金井茶厂苦心钻研茶叶加工技术,金井茶叶品牌名扬全国。吴浪告诉记者,目前现代机械化生产成为茶叶主流制作工艺,金井茶厂每年生产绿茶超过3000吨,其中手工制茶500公斤左右,“手工制茶价格是机制茶的10至20倍。”

小小一片茶叶,成了金井镇的主导产业和村民增收致富“敲门砖”。金井镇以金井茶业、湘丰茶业两大企业为依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将茶园变成了景园,小镇变成了强镇。目前,金井镇茶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达2万吨。

铺就农文旅融合之路

“金井绿茶制作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茶友和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非遗文化。”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玲表示。

“采茶有讲究,一般是采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拿住茶叶的根部向上提,不要用指甲掐断。”茶园工作人员罗敏手把手教学后,一些游客体验了一把采摘之乐。

在金井茶园,有一座用玻璃建造的茶社,采完茶的游客在此休憩赏景。茶艺师郭兰芳细致地讲解每一款茶的特点和品鉴方法:“从嫩绿新芽到馥郁回甘,每一杯金井茶的诞生,都历经了一番千锤百炼的蜕变。”

文旅促振兴,仅有茶叶还不够。金井镇坚持绿茶非遗与旅游、研究与创新相结合,丰富茶乡旅游内涵。“我们串联镇域内长沙县烈士陵园、杨立三故居、金井茶园、湘丰茶园、三珍虎园、沃园农场等景点,开发了11条茶旅研学精品路线。”赵玲介绍。

记者驱车沿金开路行驶6分钟,便到了“三珍虎园”。“游客可近距离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可投喂、与虎宝宝合影,还可参观野生动物标本馆。”虎园运营负责人朱恺说,虎园有200头包含东北虎、华南虎、非洲狮在内的珍稀动物,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虎类饲养繁殖基地,2016年正式开放至今,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湘丰村成立之初,仅有茶叶和生猪产业。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表示,通过探索“村企共营”新路子,村集体入股虎园、茶园,助力多元化发展,村民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宽。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8.49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50万元,是“村企共营”最好见证。

今年,金井镇推动强村、强企带弱村,金龙、石井等7个村成立金七兴文旅公司,与企业开发茶观天象(天文台)项目;湘丰、新沙等7个村成立湘七福文旅公司,与企业开发茶虎乐园等项目。村企深度共建,农文旅融合,打造集体经济共富联合体。

2022年,金井镇游客量6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

来源: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