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南第一茶楼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一周茶事 | 贵州迎来2021年绿茶“第一采”;新华社辟谣:不靠谱!

产业发展

事件1、贵州迎来2021年绿茶“第一采”

1月14日,“贵州绿茶”2021年第一采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茶源街道举行。普安县核心产茶区海拔11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地区,由于地下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加上茶区处于高原盆地,比中国其他产茶区要早20天左右。

来源:中新网

事件2、江西浮梁发布“振兴茶产业十条政策”

1月8日,江西浮梁县举行《浮梁县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行动方案》发布会。《浮梁县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行动方案》围绕“茶园开发、茶园升级改造、基地认证、茶叶加工、外贸出口、品牌宣传、线上销售、浮梁茶专营店补、科技创新、茶旅融合”共十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激励政策。

来源:央广网

事件3、镇沅县将茶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近日,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明确将茶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将用5年时间突破50亿元产值大关。据统计,2020年镇沅县茶叶总产量4968.1吨、总产值5.68亿元,茶叶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为促进镇沅县1.34万户茶农增收致富提供了稳定来源。

来源:云南日报

事件4、喝茶能预防新冠病毒?新华社辟谣:不靠谱!

近日,新华社辟谣:“光靠喝茶就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事儿不靠谱!

曾完成多个抗新冠病毒药物筛选的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表示,这只是引用了一项蛋白结合实验得出的初步数据,并不能直接推导出茶水喝进体内还能杀灭新冠病毒的结果。截至目前,没有体外细胞水平上、动物体内实验的抗病毒数据或临床试验数据以及剂量关系等完整的循证证据可以证明"光靠喝茶就能预防或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大家仍需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来源:新华社

品牌活动

事件5、“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在京发布

1月13日,“万里茶道2021重点工作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围绕新发展周期确定的“国际化、年轻态、茶旅融合、联合申遗”四个方向发布了“《万里茶道2020特别调查报告》及2021计划”、“国际会展和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万里茶道青年茶创大赛”、“万里茶道茶旅中国行”等重点项目。会上还宣布,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将举办第八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

来源: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

事件6、湖南茶馆达2万余家 省茶馆行业协会成立

1月12日,湖南省茶馆行业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大会通过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省茶馆行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单位与副会长单位,并推举湖南农业大学朱海燕教授担任协会会长,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肖蕾任协会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任协会名誉会长。据初步统计,湖南茶馆已达2万余家,包括各种茶馆、茶艺馆、茶坊、茶园、茶室、茶社、茶楼等,从业人员数十万,产值达200余亿。

来源:安化黑茶传媒平台

事件7、胡润世界500强榜单发布首次联袂茶企

1月12日,胡润研究院联合华祥苑在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华茶馆”进行《华祥苑·华茶·2020胡润世界500强》发布与颁奖,中国有51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这是胡润世界500强榜单发布首次联袂茶企。

现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胡润百富创始人胡润、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和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共同揭晓了为世界500强量身打造的“华祥苑·华茶财富金罐G500”新品,并举行了华祥苑·华茶馆上海外滩品牌店的揭幕剪彩仪式和500份金罐产品交接仪式。

来源:说茶传媒

事件8、小罐茶、品品香投资新茶饮WILLCHA 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1月12日,天眼查APP显示,新式茶饮品牌未来茶浪WILLCHA完成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小罐茶和品品香茶业,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门店拓展。资料显示,WILLCHA诞生于北京,专注于健康精品茶饮,为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人提供零负担、轻养生的现制茶饮、茶点和精品袋泡茶等原创产品。

来源:证券日报

注:内容来源说茶ShowCha,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想给人家讲茶文化简史,这一篇文章足够

  如今的社会,学生学习紧张,上班族工作压力巨大,节奏快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若像古代隐士一样归隐山林,躲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居住一段时日,对于多数人都是无法实现的。

  那么,在如此紧张忙碌的生活中,让我们心灵澄净清澈成本最低的方法,也许就是喝茶。

  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在《茶谱》里说:“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

  世界上最早的茶树起源于中国,饮茶的历史也是源于中国。最早的说法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荼以解之。“这种说法当然可以归于半神半人的故事集里,但是,茶叶的发现,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茶不同于酒,不是因机缘巧合被发明出来的食物,是大自然本就存在的植物,在公元前2700多年的人文初始时期,神农氏或某位踏遍青山的有心人,在冒险尝试植物各种功效的过程中,发现了茶的功用。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当代5个时期。

  汉魏六朝——中华茶文化的酝酿

  茶以饮用传扬,茶文化围绕饮茶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两晋南北朝,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佛教、道教徒与茶结缘,以茶养生,以茶助修行。

  同一时期,饮茶之风在文人中盛行,茶文学初步兴起,产生了《荈赋》等名篇。孙楚的《出歌》、左思的《娇女诗》、王微的《杂诗》是早期的涉茶诗。晋宋时期的《搜神记》、《异苑》等志怪小说集中,有关于茶的故事。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才辞丰美,对后世的茶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因此汉魏六朝是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唐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唐代以前,茶主要是以药用为主。茶内含有咖啡碱,可以振奋精神、抗拒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神医华佗的《食论》就说:“苦荼久食,益意思。“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广雅》里说:“湖北、四川一带,把茶树的鲜叶采下来制成茶饼,叶子老的,要加用米糊才能做成饼。调煮饮用的时候,先把饼茶烘烤呈红色,然后捣成细末放在瓷器里,浇上沸水,盖好,并用葱、姜、橘子等掺和调味一起吃下去。“

  可见,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茶的使用,主要是吃茶,而不是饮用茶汤,茶叶大多被磨碎后烹煮后食用。

  据《晋中兴书》记载,时任吴兴太守陆纳是一个节俭之人,从不花费心思准备宴席招待宾客,哪怕是谢安来访,所设也仅是茶果而已。在陆纳看来,以茶果自奉和待客是高洁朴素、不迎合骄奢习气的生活方式,是他的品质所在。

  茶圣陆羽在《茶经》说,茶之为饮,宜精行俭德之人。

  隋唐开始,随着茶叶栽种技术和制茶工艺的发展,茶叶的品饮渐渐成为一种风尚。这其中,不得不说,就是刚刚提到的“茶圣“陆羽。

  陆羽本是孤儿,三岁被遗弃,后被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抱回寺里抚养。

  智积禅师对茶情有独钟,喜欢喝茶。陆羽的幼年就是在充满茶香的环境中熏陶过来的。

  陆羽是智积禅师抚养长大的,自然跟着爱好喝茶的他学习煮茶。智积把自己对茶的品鉴知识都传给了陆羽,也在陆羽的心中留下了茶的种子。

  陆羽在安史之乱后从江北的故乡竟陵来到江南,奔波于各个产茶区,比如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这些地方,亲自试茶、品鉴泉水,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茶经》这部茶学经典。

  陆羽以《茶经》一书,将饮茶这件形而下的生活日常上升到极致讲究、极其雅致、极度专业的程度,连茶具都要二十四种器具构成一套的。

  自此以后,饮茶开始逐步脱离了单纯解渴的状态,渐而成为上流社会的风雅之物。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想学事春茶。”由于茶事的兴盛,不仅文人雅士热衷此道,唐代的许多帝王都嗜好茶事。唐玄宗以多才多艺著称,不但喜欢饮茶,还喜欢与妃子斗茶。

  而唐代宗朝始创贡茶院,且由时任湖州刺史颜真卿就是首任监制贡茶者。

  唐朝大书法家在湖州刺史的时间虽仅有三年,但在陆羽的影响之下,也成为茶文化的爱好者,对文人雅士的风雅事业十分感兴趣,不仅助陆羽建造了三癸亭,还与诸位爱茶文士组织茶宴,对赋茶诗,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颜真卿与同僚、诗僧皎然的联唱: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张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李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皎然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陆士修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确立的时代,饮茶的大普及,茶文学的大繁荣,茶学专著的问世,且不同喜爱饮茶的文士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圈,唐代的茶道已渐而形成,有了许多约定俗成:

  萌生精品意识:由于茶事发达,唐朝人逐渐萌生了名茶意识,阳羡茶、蒙顶茶就是当时名品,有“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的说法。而且陆羽在《茶经》中亦有“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的说法。

  革新用茶工具:《茶经》将制茶工具系列化,如蒸青饼茶的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均有配套工具;二来结束了茶具与食具混用的时代,《茶经》载茶具29种,并使得煮茶、饮茶器具专门化。

  精选饮用茶叶:唐代以前人们饮用茶叶,大都是迟摘的大叶,未经加工而直接投放于釜中煮汁而饮。唐、宋根据前人经验,称“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就是用较为粗老的晚摘的茶叶煮汁而饮,仅仅是解渴式的粗饮。而到了唐代,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制作方法,将茶叶蒸捣加工成饼状。

  讲究饮茶方法:唐人烹茶流行于陆羽《茶经》记述的“煎茶法”,是投茶于釜,煮而饮之。程序是炙茶、碾茶、筛茶、煮水、投茶、分茶、饮茶。

  注重品茗环境:唐人追求的是清幽高雅的品茗环境,而且不仅限于自然环境,还包括饮茶的人和所做的事。诗僧皎然更以为品茶伴以花香琴韵才是幽静,若再有几位高人逸士以茶相会,赏醉人之花、赋儒雅之诗、听高山流水、品高洁之茶,才是茶道之和谐整体。

  强调饮茶之美:唐代的制茶、煮茶、饮茶并非一般技术,富含艺术性、文化性,所以只有综合水平的提高才能得到真味真趣真美。饮茶追求茶叶的色、香、味、形的美,追求水的清、轻、甘、冽、活,追求器具之美,须用活火煎水,注重饮茶环境和品饮方式。唐代饮茶显然已经上升至生活美学的层面了。

  饮茶有所仪轨:陆羽《茶经》对饮茶程序作了总结,一则茶末,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爽浓强,较次的是煮五碗。如坐客为五人,就煮三碗分饮;坐客有七人时,则以五碗匀分。行茶是传碗递盏,分而饮之,以茶会友,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气氛。后来,也为日本茶道所借鉴。

  茶人道德标准:《茶经》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朝末年刘贞亮更进一步提出茶有“十德”。这些坚持道德的饮茶原则,令饮茶这样的日常俗事上升到精神领域。当中国茶传入日本后,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生活之美就是如此,就是把自然朴素的生活艺术化、人情化、理想化。美不完全在于外物固有,也不完全在于人心想象,而是人心将真诚和情感寄托于物上,拥有超越功利的兴致和情趣。

  宋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到了宋代,饮茶风气更盛,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时任宰相王安石的《议茶法》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炽盛的宋代茶风,促进了茶馆的兴起,两宋京都以至于外郡、市、镇都茶楼林立,当时称为茶坊、茶肆、茶房、茶屋等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展现了东京开封城茶坊酒肆林立的景象。

  孟元的《东京梦华录》,更是记载开封茶坊炽盛的情形。如开封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吃茶于彼,而且,茶坊内,随季节变化,摆设时令鲜花,悬挂名人图画,布置的精致雅洁,创造和谐雅静的环境;茶坊之外,还有提壶叫卖的人。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一是民间的普及化、简易化,一是宫廷的奢侈化、精致化。而夹在民间与宫廷中间的文人,则是崇尚风雅和自然。唐代时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到了宋代,则是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且与自然相为契合。因而,有宋一代,虽以龙凤团饼的贡茶闻名于世,但引领茶文化精神潮流的,却是文化人。

  宋代才女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每次吃完饭后,就回书房坐下,泡上茶,比谁的记忆力好。一人随便拿出一本史书,说出一件史事,另一人说出再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然后打开书验证,说对了的人便先喝茶,有时候一旦说对了,两人会乐得哈哈大笑,以至于把手中的茶杯都打翻了,也就是纳兰性德《浣溪沙》中说的“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故事。

  如果唐朝的茶文化是以精致为特色,宋代茶文化则以雅致为特点。而宋代的饮茶法与唐代也大有不同,当时流行于社会的饮茶法是点茶法,现在日本的末茶道便是脱胎于此。

  宋代皇帝宋徽宗便精通斗茶,宋徽宗赵佶做皇帝昏庸无道,但却是一流的艺术家,工书画,通百艺,在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亦颇为精通茶艺,而且研究茶学,写了《大观茶论》一书。御笔写茶书,古今仅此一例。

  宋代文人的饮茶趣味已不满足于独乐乐,更是风靡了“斗茶”的文人雅事。

  斗茶,始于福建建安一带,到了宋朝,建安北苑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茶区。斗茶是重在观赏的综合性技艺,包括鉴茶辨质、细碾精罗、候汤备盏、调和茶膏、点茶击拂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须精究熟谙,最关键的步骤在于点茶和击拂,最精彩的部分则是汤花的显现。

  衡量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看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茶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以汤茶保持时间较长、紧贴盏沿不退散为佳,而汤花退散较快、先出现水痕的为负。

  斗茶时,操作者要眼到、手到、心到,需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又要运作自如,风致潇洒。观赏者屏气凝神,视点茶者起落倾旋,观赏茶汤变幻,既然兴致热烈,扣人心弦,一时间妙趣横生,雅韵悠远。斗茶时,白色的汤花与黑色的建盏交相辉映,芬芳茶香与优雅茶艺不仅给人以物质上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明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废团改散,团饼的煎煮之法改为散茶冲泡之法,更崇尚的是自然之美,以天然者自胜,将茶与自身与大自然相互融合,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元末明初画家赵原有《陆羽烹茶荼》,就体现了文人自然的趣味,画中陆羽与远山近水、古树茅屋汇成一幅完整和谐的整体。以天地为茶室,天高地阔,天清地远,青山朦胧,古木挺拔,近山巍峨,山水清幽,重山复水。近处广水,有茅草屋临水而筑,四面草木繁盛,曲径通幽处一条小道延伸出画面,仿佛此处隐秘于山林间。阁内一人,扶膝踞坐于榻上,是为陆羽,一童子拥炉烹茶跽于一侧,给人以宇宙无限之感,又给人带来无限的野趣。

  茶与人、与地、与水、与山、与天和谐融为一体。

  而真开千古茗饮之风的正是朱权,他大胆改革传统的品饮方法和茶具,形成了一套简单新颖的烹饮法。

  《茶谱》中,与朱权一道品茗的,皆是“鸾俦鹤侣,骚人墨客”的高雅人士,“或会与泉石之间,或处于松竹之下,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净牖”,与诸位“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就在这样超凡脱俗的氛围中,与诸位同道中人开始愉悦、闲适、舒适、清静地品饮。

  当代——中华茶文化第四个高峰的开始

  进入现代,传统的茶诗、茶词的创作仍在继续,郭沫若、赵朴初、聂绀弩、启功等均有佳作传世。茶事散文极其繁荣,20世纪的文学家大都撰有茶文,其数量是以往历代总和的数倍乃至数十倍。鲁迅、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苏雪林、秦牧、邵燕祥、汪曾祺、邓友梅、李国文、贾平凹均有优秀茶文,个人出版茶事散文专集的,有林清玄《莲花香片》、王旭烽《瑞草之国》、王琼《白云流霞》等。茶事小说更是异军突起,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荣获中国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艺术方面,有吴昌硕、齐白石、丰子恺、刘旦宅、范曾、林晓丹、李茂荣的茶事绘画,赵朴初、启功的茶事书法。老舍的《茶馆》常演不衰,茶歌、茶舞、茶乐是许多文艺晚会的保留节目。《请茶歌》、《采茶舞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杯酥油茶》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自20世纪80年代起,沉寂了两百多年的中华茶道开始复兴。首先从台湾,继之是大陆和港澳。茶艺、茶道、茶文化团体和组织纷纷成立,有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澳门中华茶道会、香港茶艺中心等,他们为普及中华茶艺,弘扬中华茶道,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两岸四地的茶道交流活动频繁,全国和地方性的茶艺赛、茶席设计赛也经常举办。理论研究异常活跃,近20年出版的有关茶艺、茶道、茶文化著作的数量,超过中国历史上茶书数量的总和。并且,现代中华茶艺已走出国门,不仅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还远传欧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全面复兴,茶馆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现代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遍布都市城镇的大街小巷。目前中国每一座大中城市都有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等)数十到数百家,此外,许多宾馆、饭店、酒楼也附设茶室。中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5万多家,北京、上海各有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苑等)一千多家。在许多大中城市,茶馆的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正是鉴于现代茶馆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将茶艺师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茶艺师这一新兴职业走上中国社会舞台。2001年,又颁布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规范了茶馆服务行业。茶艺馆成为当代茶产业发展中亮丽的风景。

  茶具——承载茶文化的器皿

  唐宋流行煎茶、点茶,茶具亦是十分繁复,明清的茶具一改唐宋的崇金贵银,转为崇尚陶瓷,颇有返璞归真的气象,其中,又以景瓷、宜陶最为流行。

  “景瓷”即是江西景德镇瓷,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被誉为“天下瓷都”,工艺考究、制作精巧,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瓷光泽柔和,温润如玉,如若不信,可以拿一只骨瓷杯或碗,放在灯光下,瓷的细腻与通透定会让你赞叹不已;釉面光滑,晶莹剔透,普通的瓷器根本不可与之相媲美;若将一只景瓷杯平放在手上,用拇指和中指轻轻一弹,就会听到“咚”的一声脆响,有如乐器奏出的优美罄声,扣人心弦;景德镇瓷因其质薄而变得轻巧与尊贵,小巧玲珑,胎质细腻,清新典雅,画意生动。

  “宜陶”即是江苏宜兴所产紫砂陶壶,明清开始,世间茶具称为首。《阳羡名壶录》里说,名手作壶,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

  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造型美观,另一方面泡茶时有许多优点。紫砂壶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黯然之光,入可见鉴。”

  明代文人所推崇的是天、地、人融为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讲:“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无论是讲学问或是有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我想日本茶道所崇尚的,也正是这样的精神吧。

  时至明朝中后期,茶文化不仅为文人所持,更是深入到大众之中,深入到千家万户之中,与千万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种深入,具体表现在茶馆的兴盛、工夫茶的兴起以及茶俗的广泛运用。

  清代茶文化虽以深入民间为特色的,但并非不讲茶艺、不讲品味、不讲技巧,盛于福建汀州、漳州、泉州及广东潮汕地区的工夫茶,均于这一时期发展而来的。相传自元朝起潮州人就有喝工夫茶的习俗,自清代以来,盛行至今,工夫茶可谓是唐宋品茗的流风余韵。

  工夫茶茶具中最典型的“四件宝”:孟臣罐(小紫砂陶壶)、若深瓯(小薄瓷杯)、玉书碨(烧水陶壶)、潮汕烘炉(茶炉)。燃料用炭,也用的甘蔗渣或橄榄核。品饮工夫茶特别讲究技巧,工夫茶有所谓“十法”:即候火、虾须水(刚开未开的水)、烫杯、热壶、拣茶、装茶、高冲、低斟、盖沫(用壶盖把浮沫杂质抹去)、淋顶。

  工夫茶分福建、潮汕、台湾三个派系,福建喝铁观音比较多,潮汕喝大红袍、单枞茶比较多,台湾则喝冻顶乌龙比较多。但是从冲泡方法上来说,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中国人饮茶,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的“牛饮”,二是科学合理的“饮茶”,三是讲究艺术的“品茗”。艺术品茗讲究好茶、真水、活火、妙器、闲情,虽说要“有钱”、“有闲”才可,有钱才能购置必要的茶叶和茶具,有闲才能细啜慢饮进而追求心灵的真诚。

  然而,多少钱算是有钱,生活如何才算是有闲,就全凭自己裁定了吧。

  注:内容来源今日头条-蒲秋文化,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越州饮茶去,寻觅素心归处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喝茶》

近日,由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说到中国茶,就不得不提绍兴。中国是茶之故乡,而绍兴,则是绿茶之乡。茶圣陆羽在其传世之作《茶经》中盛赞:“茶,越州上;碗,越州上。”越瓷青而茶色绿,足见越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

正在进行遮光的抹茶园

绍兴,古称越州。这里地处浙西丘陵山区向杭、嘉、湖平原沉降的过渡地带,东濒会稽山,南临钱塘江,气候温暖、湿润、多雾,蒸腾而上的云雾与钱塘江水汽汇合,尽管地势不高,但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地理环境的优势,加上贸易发达,让绍兴自唐代以来,就成为了绿茶的头号玩家。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盛赞,“茶,越州上”;宋代,这里有名冠天下的龙井绿茶、日铸雪芽;明代,绍兴茶农发明了炒青绿茶,它就是现代绿茶的雏形。

富盛御茶村

独特的自然地理,茶叶文化的积淀,加上青出于蓝的工艺进步,让绍兴和其他江南水乡一起,牢牢占据了中国绿茶产业的顶端。直到今天,绍兴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绿茶核心产区,坐拥全国茶叶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好山好水养好茶,爱吃茶的你一定不会错过绍兴。

在这里,你可以去千年古镇富盛品抹茶,去柯桥平水来一杯日铸茶,也可以到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乡——上虞品一杯觉农舜毫,或者到嵊州品一杯越乡龙井,去诸暨尝尝绿剑茶的甘甜,到新昌探访下大佛龙井产地。

平水日铸茶

在绍兴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茶叶的芳香已经弥漫至空气的每一粒分子中。

沧海桑田,品茗千年,一片叶子成就绍兴的一张“金名片”。品一杯茶,爱上一座山,这或许就是你喜欢上绍兴的理由。

富盛抹茶

千年古镇富盛,自然风光毓秀,人文底蕴丰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特色小镇的出现,又让古老之地焕发生机,富盛人与茶的不解之缘早在宋代时就已结下。

当一片片茶叶,变成细细的抹茶,它将从新的起点出发,一路追寻,直到与水相遇,奉献一生的精华。

平水日铸茶

日铸茶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它产于柯桥区平水镇的日铸岭上,其中以御茶湾采出的日铸茶最为极品。茶叶芽质柔嫩肥壮、色泽绿润、香味隽永、经久耐泡,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嘉泰《会稽志》中记载,“日铸岭……产茶奇绝,故谓之日铸。《青箱记》亦云:‘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

陆游在《安国院试茶》一诗中作了记述:“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日铸茶的问世,使茶叶形质为之一变,获得了当时众多爱茶人士的高度赞誉,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北宋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铸)第一。”

范仲淹有“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之赞誉;高似孙亦称“会稽茶以日铸名天下”。

平水日铸茶

平水日铸茶是中国炒青绿茶的开创者、茶叶撮泡法之鼻祖,古人谓其“遂开千古茶饮之宗”。

觉农舜毫

绍兴上虞,乃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乡。这里曹娥江穿城而过,两岸峰峦起伏,绵延不绝,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诞生了上虞名优特产之一——觉农舜毫。

觉农舜毫是一种针形茶,其形紧直挺秀,其色翠绿显毫,其香清香持久,其味鲜爽甘醇。冲泡后单芽矗立、嫩绿明亮。

觉农舜毫产于上虞区四明山北麓,此地昼夜温差大、雨水充足、植被丰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十分适宜于茶树生长。

绿剑茶

诸暨的茶树栽培史已有二千多年,早在唐代,诸暨就是闻名遐迩的茶叶主产区,绿剑茶就是西施故里诸暨市新创制的一种名茶。

其品质特征是:形若绿色宝剑,色泽嫩绿,滋味清醇,香气清高,汤色清澈,叶底全芽嫩绿明亮。冲泡时芽头笔立,犹如绿剑群聚,栩栩如生。细细品赏,杯中的绿剑茶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饮上一口,顿觉心旷神怡,回味悠长。

绿剑茶主产于诸暨市西部的龙门山脉和东南部的东白山麓。山上肥沃的土质、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充沛的雨水,为绿剑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奠定了基础。

东白山

越乡龙井

嵊州茶业源于秦汉,名起盛唐,茶圣陆羽曾来嵊州考察茶叶生产。嵊州茶园多处于海拔300-800米的山区,高山云雾出好茶,四明山、西白山双山拥翠,云雾缭绕,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完美的生态地理环境。

越乡龙井以嵊州“越剧之乡”为龙井茶定名,选用高山优质茶树嫩芽精制而成,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经久耐泡,深受爱茶人士的青睐。

俗话说,三年青锅,五年辉锅,高温翻炒杀青,同时压成扁形,待到暗绿带黄,茶叶摊凉开始辉锅,按、捺、抖,浓缩聚拢香气,考验的皆是制茶师傅的功力和天分。

大佛龙井

李白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其名更炽,声誉日隆,如今,早已成为新昌的一座文化名山,但在这里不仅有山水风光与唐诗之路,还有茶。大佛龙井是新昌县主要名茶品种,为中国名茶三珍。

大佛龙井的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钉,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匀齐。

大佛龙井品质优良得益于优异的自然环境,新昌大佛寺多样化的气候与地貌,造就了新昌茶叶出色的品质。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日夜温差很大,极适合茶树生长。

新昌大佛寺

在山寺中,在山水间,无论是在大佛寺面对着雨中“逍遥楼”饮茶,还是于青云和天姥山之间喝茶访友,每一杯茶汤里都有山林元气,高山的空气仿佛也带有了绿意的清新,喝着淡雅的绿茶,叹天高云阔,仿佛穿越回了文人雅士把酒吟诗的时代。

绍兴产茶,饮茶之风很盛,茶馆、茶楼、茶艺馆遍地开花。在绍兴,你能品尝到千娇百媚的天下名茶,触摸到形制各异的精致茶具,观赏到雍容闲雅的饮茶礼仪……

在寒冬中饮茶,不仅能够驱寒,还能体验生活的烟火气与朴实的人情味。

茶知冷暖,岁月清浅。春去秋来人依旧,茶如故。

沏一壶清茶,让回忆渐渐隐退;悠然品茗,寻一种世外淡然的心境;彼时身心如缕缕茶香,袅袅升腾。

大雪后,天愈凉

静坐茶室

寻觅素心归处

来源:绍兴文旅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